文章索引

難經

《難經》是《黃帝八十一難經》的簡稱,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

 

作者及成書年代不詳。《史記·扁鵲傳》及《漢書·藝文志》均未載本書。《傷寒雜病論》及《隋書·經籍志》雖提及本書,但未言作者姓名,直至唐楊玄操《難經注》和《舊唐書·經籍志》才提出本書作者為戰國時秦越人(扁鵲)。從書的內容看,成書當在東漢以前,大約撰於西漢時。

 

《難經》是闡發《黃帝內經》的疑難和要旨的第一部書。後世將其列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難,讀音為「ㄋㄢˋ(nan)」,問難之意。

 

全書以問答形式寫成,共八十一難,合計11700字左右。以闡述基礎理論為主,還分析了一些病例。其中一至二十二難為脈學,二十三至二十九難為經絡,三十至四十七難為臟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難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難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難為針法。[2]

 

難經在《內經》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尤其是「獨取寸口」的脈診法、對經絡和臟腑中命門、三焦、腎間動氣、奇經八脈等的論述對後世影響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