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五發癰疽論

夫五發癰疽者,謂發背、發腦、發鬢、發眉、發頤是也。人之一身血氣,周流而無間,稍有壅聚,莫不隨所至而發焉,又豈特五者哉。俗以癌痼瘭附於癰疽之列,以是為五發,豈知瘭與痼癌,不過癰疽之一物,古書僅有所謂瘭疽,則瘭亦同出而異名也。若癌與痼前所未聞,合是為五發其可乎。夫發背者,乃五臟風熱,六腑邪毒,灌於筋骨之間,發於經絡之內,營衛虛損,氣血衰殘所致也。其初發如粟米大,最不可輕忽,後必大發也。若初起紅腫高起者,後必不為害,故曰外形如粟,中可容谷;外貌如錢,裡可著拳。如惡毒深,管寸長深滿,膿血膠粘,用藥可痊。若膿臭穢無絲,此血敗氣衰,陽絕陰盛,必難療理。治法初起或陰塌不起,便可用艾多灸,或隔蒜灸之。如痛灸至癢,如癢灸至痛,此最妙法也。若疽瘡已成,亦可用火針烙開瘡口,則易治也。夫瘡高起為癰則易治,平陷為疽則難治。癰疽形証已具前總論中,茲不複論。至如發腦、發眉、發鬢、髮鬚、發頤,雖地位不同,然皆由五內伏陽結滯,邪毒上壅,隨其經絡地分而發也。其諸發癰起,皆宜宣散熱毒,要須看人元氣虛實而治之,庶不誤矣。若元氣實者,亦可用大黃之劑,泄去毒瓦斯,或用漏蘆、五香、連翹之類皆可。若元氣虛弱,即用內托、十宣之類補之。亦有陰瘡寒塌不起,雖云用灸,然亦不可服寒涼之劑,亦宜以暖藥溫之。全在活法,不可執一也。其敷貼洗藥,具方於下,隨証用焉。

五發癰疽通治方

漏蘆湯
治一切惡瘡毒腫,丹瘤瘰癧,疔腫魚臍,五發癰疽。初覺一二日,便如傷寒頭痛煩渴,拘急惡寒,肢體疼痛,四肢沉重,恍惚悶亂,坐臥不寧,皮膚壯熱,大便閉澀,小便赤黃。

並皆服之。娠婦莫服。

漏蘆 白蘞 黃芩(去黑心) 麻黃(去節) 枳實(去穰,麩炒) 升麻 芍藥 甘草(炙) 朴硝(以上各一兩) 大黃(二兩)
上除硝外,餘 咀,與硝同和勻,每服三錢,氣實人五錢,水一盞半,文武火煎七沸去 渣,空心熱服。

五香連翹湯
治諸瘡腫,初覺一二日便厥逆,喉咽塞,發寒熱。

乳香 木通 大黃(各一錢半) 連翹 沉香 木香 獨活 桑寄生 丁香 射干 升麻 麝香(另研,一錢)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托裡護心散
治諸疔腫發背,曾經汗下,毒瓦斯攻心,迷悶嘔吐而痛,可服二三服。

乳香(明淨者,一兩) 真綠豆粉(四兩)
上研細和勻,每服三錢,不拘時甘草湯調服。

神仙黃礬丸
此藥不問老幼,皆可服之,服至一兩以上,無不作效,最止疼痛,不動臟腑,活人不可 勝數,委是神效。

白礬(一兩,要明亮好者,研) 黃蠟(半兩,要黃色好者,熔開,一方用七錢) 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漸加至三十丸,熱水或溫酒送下。如未破則內消,已破 即便合,如服金石發動致疾,更用白礬末一二匙頭,以溫酒調下,亦三五服見效。有人遍身 生瘡,狀如蛇頭,服此亦效。諸方俱稱奇效,但一日之中服近百粒則方有力,此藥能防毒瓦斯 內攻,蓋能護膜也,切不可欺其淺近。餘始終服半斤,瘡愈後服之尤佳。一方治蛇咬,只熔 化白礬,乘熱滴傷處,痛即止,毒瓦斯即趕出,立見效驗,要知白礬大能解毒也。

千金托裡散
治一切瘡腫發背疔瘡。

黃耆(一兩半) 濃朴 防風 桔梗(各二兩) 連翹(二兩二錢) 木香 沒藥(各三錢)乳香(二錢) 當歸(半兩) 川芎 白芷 芍藥 官桂 人參 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酒一大盞,煎三二沸和渣溫服。

十六味流氣飲
治無名惡瘡癰疽等証。

川芎 當歸 芍藥 防風 人參 木香 黃 官桂 桔梗 白芷 檳榔 濃朴 烏藥 紫蘇 枳殼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內托羌活湯
治尻臀生癰,堅硬腫痛大作。

羌活 黃柏(酒製,各三錢) 防風 當歸尾 本 連翹 蒼朮 陳皮 甘草(炙,各二錢) 肉桂(三分)黃耆(二錢半)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半盅,煎至八分,食前服。

清心內固金粉散
(又名金花散) 辰砂(另研) 白茯苓(去皮) 人參(去蘆,各三分) 甘草(三分) 綠豆粉(四兩,研)雄黃(一分,研) 白豆蔻仁(半兩) 朴硝(半兩,另研) 腦子 麝香(並研,各一分)
上以參苓白豆蔻為末入研,藥令勻,每服一錢半,蜜湯調下,無時候。此藥專治惡瘡熱盛痛,作渴煩躁。此藥解毒。

麥飯石膏方
治發背諸般癰疽神效。(一名鹿角膏) 白麥飯石(其石顏色黃白,類麥飯團者是。如無,以多年磨面磨,近面處石代之,研令極細) 白蘞(研為細末) 鹿角(不用自脫者,須生取者為佳,截作二三寸長,炭火內 令煙盡為度,研為極細末用。)
上將麥飯石用炭火 紅,以好米醋淬之。如此 煉十次,研為極細末,每用二兩,白蘞末二兩,鹿角灰末四兩,同入乳缽內研令極細無聲,方有效驗。若研得不細,塗得極痛。若細而嫩,大能止痛收口排膿。精粗之效驗不同者如此。和合時量藥末多寡,用經年好米醋,入銀石器內煎,令魚眼沸,卻旋旋入前三味藥末在內,用竹篦子不住手攪,熬一二時久,令稀稠得所,取出傾在瓷盆內候冷,以紙蓋固,勿令著塵埃。每用時,先用豬蹄湯洗去癰瘡上膿血至淨,以故帛挹干,以鵝翎拂藥膏塗敷四圍。凡有赤處盡塗之,但留中心一口如錢大以出膿血,使熱毒之氣隨出。如瘡未潰,能令內消;如已潰,則排膿如湍水,逐日見瘡口收斂。如患瘡久,肌肉腐爛,筋骨出露,用舊有片塗藥以貼瘡上,但內膜才穿,亦能取安。洗瘡勿以手觸動嫩肉,仍不可以口氣吹著瘡,更忌有腋氣之人及月經見行婦人或有孕人見,合藥亦忌此等。合此藥時須要麥飯石,好鹿角要生取帶腦骨者,燒灰時卻不使腦骨,但辨其生取與自退。爾若能精擇藥材,精處修製,勝用他藥收功多矣。仍可熬取好米醋一大碗,收瓷器內,候逐日用藥於瘡上,久則其藥干。常用鵝翎點醋拂濕其藥,勿令繃也。初使須一日一洗一換藥,十日後兩日一換。古方云:白麥飯石顏色黃白類麥飯,曾作磨者尤佳,愚謂麥飯石不可作磨,如古人云曾作磨者尤佳,則惑人矣。麥飯石其狀如飯團,生粒點,若無此石,當以舊面磨近齒處石代,取其有麥性故也。屢試得效。此石鋪家有時無賣,今欲用之,但於溪中尋麻石中有白石粒如豆如米大者即是也。但其石大小不同,或如拳,或如鵝卵,或如碗,大略如握聚一團麥飯焉(古方有序字多不錄)。

排膿內補十宣散
(一名十奇散,一名內補散) 治癰疽瘡癤,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敗膿自出,無用手擠;惡肉自去,不用針刀。

服藥後疼痛頓減,其效如神。

人參(去蘆) 當歸(酒洗,去蘆焙乾) 黃耆(去叉蘆,各二兩) 甘草(生用) 川芎(晒乾,不見火) 防風(去蘆叉) 濃朴(去粗皮,薑汁製) 苦桔梗(去蘆) 白芷(不見火) 薄桂(不見火,各一兩)
上如法修製,晒焙令燥,方稱人參、當歸、黃耆各二兩,餘藥各一兩,為細末,每服三錢,用無灰酒調下,日夜各數服,以多為妙。服至瘡口合,更服為佳。所以補前損,杜後患也。不飲酒人,濃煎木香湯調下。然終不若酒力之勝。或飲酒不多,能勉強以木香湯兼酒調下亦可。

乳香黃耆散
治一切惡瘡癰疽發背疔瘡,疼痛不可忍者,或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敗膿不假刀砭,其惡肉自下。及治打撲傷損,筋骨疼痛,並宜服之。

黃耆(去蘆) 當歸(酒洗) 川芎 麻黃(去根節) 罌粟殼(各一兩,蜜炒) 乳香(另研) 沒藥(各五錢,另研) 陳皮(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如瘡,在上食後,在下食前服之

黃耆湯
治一切瘡腫癰疽並宜服之。

黃耆(去蘆) 當歸(酒洗,各一兩) 大黃(去皮) 芍藥 陳皮 甘草(炙,各五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

托裡內補散
專治一切惡瘡,潰爛出膿之後宜服之。

人參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藥 甘草 白芷 防風(去蘆叉) 黃耆(去蘆) 白朮 茯苓 官桂 金銀花
上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盅,煎至七分去渣,病在上食後服,在下食前服。

龍虎交加散
治發背癰疽發腦發鬢發髭,又治腦虛頭暈風濕之証。

製藥法
南木香(銼碎,用紙墊鍋,焙乾研,羅為細末) 罌粟殼(去頂穰筋,銼碎焙乾為細末)甘草(用濕紙裹煨焙乾為細末) 吳白芷(用麵裹煨去面焙乾為細末) 川芎(用濕紙裹煨焙乾為細末)
上件藥末俱另包收,看瘡加減用之。

加減法
若瘡勢紅腫熱大,先服如神托裡散一帖,臥蓋取微汗。如紅暈大腫高,瘡頭有似碎米大 白膿點者,可進交加散一帖,用木香四分,罌粟殼二錢二分,甘草六錢,白芷一錢四分,川 芎一錢五分共為一帖,用水七分,生白酒三分,共一碗,用銀器煎八分服。如無銀器,新瓷 器亦好,不用銅鐵舊器。於炭火邊先滾五七滾,用細絹水濕扭干,濾去渣,食後溫服。以干 鹽菜壓之,渣敷瘡四周,用禳絹帕包之。如惡心嘔吐,即服護心散一帖止嘔,次服前藥。若 胸腹膨滿,或大小便閉澀,可服當歸連翹散一帖,行五七次,用溫米粥湯補止。如瘡已成潰 膿,不寒不熱,止是爛開疼痛,木香三分,甘草六錢,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一錢四分,粟殼 二錢,水五分酒五分,煎八分服。若紅暈白者好也,仍紅其瘡不退,若紫黑稍可,如紅暈不 退,每日於晚進藥一帖,吃交加散四五帖。可服當歸連翹散一帖,要行加大黃,只有熱,膚 不脹,不用大黃。如瘡患要將好,腐肉不脫,可用針刺破皮,令隨膿出,將水紅花根煎湯洗 之,用生肌散撒上,每一日洗一次,依此法無不效。有蛆者難治,最忌酸辣醬面發氣並生冷

護心散
治証見前交加散方內。

甘草(炙,一錢) 綠豆粉(炒,二錢) 朱砂(一錢,水飛過)
上為細末,作一服白湯調下。

當歸連翹散
治証同前。

當歸 連翹 梔子仁 芍藥 金銀花藤(各一兩) 黃芩(五錢)
上□咀,每服五錢,用水二盞,煎至七分,空心溫服。如要行加大黃二錢,待藥熟入大 黃煎一二沸,去渣服之。

如神托裡散
治發背等瘡初起,又治疔瘡並一切腫毒,及發散傷寒。

蒼耳根 兔耳草根(又名一枝箭) 金銀花藤(用花亦可) 五味子根(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用生白酒二盞,煎至七分,去渣。臥蓋取微汗,渣再煎。

生肌散
水紅花葉
上為細末,先用水紅花根銼碎,煎湯洗淨,卻用葉末撒瘡上,每一日洗一次撒一次。

玉紅生肌散
治一切瘡爛不收口者,及刀斧所傷,出血不止,並宜用之。

龍骨(二錢) 寒水石(火,三錢) 黃丹(一錢)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摻之。

托裡榮衛湯
治癰疽疔腫及無名腫毒。

桂枝(七分) 人參 黃耆 紅花 蒼朮 柴胡 連翹 當歸身 羌活 黃芩 防風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一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內疏黃連湯
治瘡皮色腫硬,發熱而嘔,大便閉,脈洪實者。

黃連 當歸 芍藥 檳榔 木香 黃芩 梔子 薄荷 桔梗 甘草(各一錢) 連翹 大黃(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食遠服。

托裡散
治一切惡瘡發背疔疽便毒始發,脈洪弦實數,腫甚欲作膿者。

大黃(三錢) 當歸(二錢) 栝蔞根 皂角刺 牡蠣 朴硝 連翹(各一錢半) 金銀花 赤芍藥 黃芩(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酒各一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乳香止痛散
治一切瘡腫疼痛不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丁香(五分) 粟殼 白芷 陳皮 甘草(炙,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內補黃耆 湯
治諸瘡腫發背已破後虛弱無力,體倦懶言語,食無味,少睡脈澀,自汗口乾並宜服之。

黃耆 人參 茯苓 麥門冬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熟地黃 官桂 遠志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一盅,食遠服。

加味當歸飲子
治諸瘡瘍,諸痛癢瘡皆屬心火,火鬱則發之。

當歸 生地黃 升麻(各五錢) 防風(二錢半) 荊芥穗 何首烏(各二錢) 柴胡 白芍藥川芎 羌活 黃耆 (各三錢) 紅花 蘇木 甘草(各一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遠服。沐浴取微汗效速。使血氣 通和,服應效。

托裡溫中湯
治瘡為寒變而內陷者,膿出清解,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氣短促,吃逆不絕,不得安臥,時有昏憒。

丁香 沉香 茴香 益智仁 陳皮(各一錢) 木香(一錢半) 羌活 乾薑(炮,各三錢) 甘草(炙,二錢) 黑附子(炮去皮臍,四錢) 《內經》曰︰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佐以苦溫。以附子乾薑大辛熱,溫中外發陽氣,自 裡之表以為君。羌活苦辛,溫透關節,炙甘草甘溫,補脾胃,行經絡,通血脈。胃寒則嘔吐 呃逆,不下食,益智仁、丁香、沉香大辛熱以散寒為佐。瘡氣內攻,氣聚而為滿,木香、茴 香、陳皮苦辛溫,治痞散滿為使也。
上□咀作一服,水三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盅,去渣,不拘時溫服。忌一切冷物。

生地黃散
治發癰腫熱毒疼痛,心神煩悶。

生地黃(二兩) 川大黃(銼碎炒) 川升麻 地骨皮 當歸(銼微炒) 黃芩 木通 赤芍藥黃 玄參 甘草(生各一兩) 赤茯苓(一兩半)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盅,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沉香散
治癰膿潰已絕,肌肉內虛,尚有餘熱。

沉香(銼) 柴胡(去苗) 黃耆 麥門冬(各一兩) 白朮(三分即七錢半) 熟地黃(二兩) 黃芩 栝蔞根 甘草(生,銼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

豬蹄湯
治一切癰疽腫毒,消毒瓦斯,去惡肉,凡瘡有口,便須用此湯洗。

香白芷(不見火) 黃芩(去心) 赤芍藥 露蜂房(有蜂見者) 當歸(去蘆) 羌活 生甘草(各等分)
上為粗末,看疽大小用藥,如疽大加料用。先將 豬前蹄二只一斤,只用白水三升煮軟,將汁分作二次,澄去面上油花,盡下面渣肉,每次用藥一兩投於汁中,再用文武火煎十數 沸去渣。以古帛蘸藥湯,溫溫徐薄揩瘡上,死肉惡血隨洗而下淨,洗訖,以帛挹干。仍避風,忌人口氣吹之,有狐臭人並月經見行婦人,貓犬並不許入病患房。洗瘡切勿以手觸著。洗 疽之方所傳甚多,唯此方極效,其用露蜂房有理,蓋以毒驅毒也。

麥門冬湯
治癰疽潰後膿水不絕。

麥門冬(去心) 黃耆 (銼) 五味子(炒) 白茯苓(去黑皮) 人參(去蘆) 官桂(去粗皮) 當歸(切焙) 遠志(去心) 芎 (各一兩) 甘草(炙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掰碎,大棗二枚掰破,同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

四虎散
治發疽腫硬,濃如牛皮,按之痛。

天南星 草烏頭 半夏(生用) 野狼毒(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蜜調敷,留頭出氣。

內托散
治諸腫毒惡瘡,一服立愈。

大黃 牡蠣(各半兩) 栝蔞(二個,山梔子亦可) 甘草(三錢)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大碗,煎七分,去渣溫服。

鐵井欄
治無名腫毒或背疽,治法,腫處圍定,名鐵井欄。

芙蓉葉(重陽前收) 蒼耳(端午前收,燒灰存性)
上為末,以蜜水調敷之。

化毒丹
治百種惡瘡毒腫,初覺一二日,咳逆煩悶,或咽喉閉塞,發熱惡寒。

沒藥(同乳香另研) 乳香(以上各五錢) 草烏(醋浸泡製) 浮石(各一兩燒赤,醋淬七 次研餘醋另放) 巴豆(四十九個,生用,另研) 上五味為細末,用浮石、烏頭塗醋打麵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後冷酒送下。忌熱飲,取快利三二行,或吐出惡物為效。

五利大黃湯
治人年四十以前,氣血盛多,若患瘡疽,大小便秘者。

大黃 黃芩(去腐) 升麻(以上各二兩) 芒硝 梔子(以上一兩二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五七沸,去渣,空心稍熱服。

竹葉黃耆 湯
治諸癰疽發背煩渴,及一切惡瘡發大渴者。

淡竹葉(一兩) 黃耆 當歸 川芎 甘草 黃芩(去心) 芍藥 人參 麥門冬(去心) 半夏(湯洗) 石膏(以上各三兩) 生地黃(八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竹葉五片,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五香湯
治諸瘡毒瓦斯入腹,托裡。

丁香 木香 沉香 乳香(以上各一兩) 麝香(三錢,嘔者去麝香加藿香) 人參(渴加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空心稍熱服。《總錄》、《聖惠》、 《千金》、《外台》治諸瘡腫方中,皆載此方。大同小異,大抵專治毒瓦斯入腹,煩悶氣不通 者,其餘熱渴昏昧,口燥咽乾,大便硬小便澀者,未可與服。

止痛當歸湯
治腦疽發背,穿潰疼痛。

當歸 黃耆 人參 官桂 芍藥 甘草(炙) 生地黃(以上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日進三服。

金銀花散
治發背惡瘡,托裡止痛排膿。

金銀花(四兩,無花用苗葉嫩莖代之) 甘草(一兩)
上為粗末,分為三服,酒水各一盞,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無時。

追毒散
治一切惡瘡膿水不快者。

五靈脂 川烏頭(炮) 白乾薑(炮,各一兩) 全蠍(五錢)
上為細末,用少許摻瘡口中,深者紙捻蘸藥 入瘡口內,以膏貼之。或水浸蒸餅,令浸透搦去水,和藥令勻,捻作錠子,每月 入瘡口中,亦名追毒錠子。

水澄膏
治熱毒腫痛大效。

大黃 黃柏 鬱金 天南星 白芨 朴硝 黃蜀葵花(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新水一盞半,藥末二錢,攪調勻候澄底者,去浮水,以紙花上攤於腫 處貼之,如急燥津唾潤之。此藥治熱毒赤腫神效,如皮膚白色者勿用之。

拔毒散
治熱毒丹腫,游走不定。

寒水石(生用) 石膏(生用,各四兩) 黃柏 甘草(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新水調掃之,或油調塗之,或紙花上攤貼亦妙,涼水潤之。

碧霞錠子
治惡瘡透,不覺疼痛。

銅綠(一兩) 砂(二錢) 蟾酥(一錢)
上為細末,軟米飯一處擦勻,捻作錠子粳米樣,每用針刺之不覺痛者,但有血出, 一 錠子在內,以膏貼之,或作散以紙捻蘸 之亦可。臨証看如何宜合用度。

寸金丹
二名返魂丹,三名再生丸,四名追命丹,五名延壽丸,六名來蘇丸,七名知命丸,八名 得道丸,非人勿示此方。若有人患瘡身未爛者,與三丸服之,咽下便活。如口噤,但斡開牙 關,研化三丸,灌下喉中立生。此方治發背腦疽,癰腫遍身,附骨腫痛先覺,時飲水,口中 煩渴,發熱,四肢沉重,體壯熱。

麝香(一分) 南乳香 烏金石 輕粉 雄黃 狗寶 沒藥(以上各一錢) 蟾酥(二錢) 粉霜 黃蠟(以上各三錢) 砂(五錢) 鯉魚膽(乾用) 狗膽(以上各一個,乾用) 金頭蜈 蚣(七條全者,酥炙黃色) 頭首男孩兒乳(一合) 上件為細末,除黃蠟、乳汁二味,熬成膏子,同和丸如綠豆大,小兒丸如芥子大。每服 一丸,病重者加三丸。白丁香七個研爛,新汲水調送下。用衣服蓋之睡,勿令透風。汗出為 度,大段疼痛。如無頭瘡腫,不過三服立效,服藥後吃白粥瓜齏就睡大妙。

定痛托裡散
治一切瘡腫疼痛不可忍,如年少氣實,先用疏利,後服此藥 粟殼(去筋膜炒,二錢)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乳香 沒藥(以上各一錢半) 官桂(一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榮衛返魂湯
又名通順散,又名何首烏散。

何首烏(不犯鐵) 當歸 木通(去皮) 赤芍藥(炒) 白芷(不見火) 茴香(炒) 土烏藥 (炒) 枳殼(麩炒) 甘草
上□咀,各等分,每服五錢,水一盞,酒一盞,煎至八分,隨病上下服之,若流注加獨

柞木飲子
治發背癰疽,已成未成並宜服之。

干柞木葉(四兩) 乾荷葉心蒂 萱草根 甘草節 地榆(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半兩,水二碗,煎至一碗,分作二服,早晚各進一服。再合渣煎,有膿者 自乾,成膿者自消,忌一切毒食之物。

複煎散
治癰疽發背。

黃柏 黃芩 黃連 知母 生地黃(各一錢) 酒洗 防己 山梔 羌活 黃耆 麥門冬 甘草(炙) 獨活 人參(各半錢) 當歸尾(二錢) 陳皮 防風梢 甘草梢(生) 蘇木 當歸 身五味子 豬苓 本 連翹 桔梗(各一錢半)
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隨証上下食前後服。

內消散
治癰疽發背諸瘡癤結硬,疼痛不止。

人參 當歸 黃耆 川升麻 沉香 黃芩 防己 防風 瞿麥 白蘞 甘草(各一兩) 赤小豆(十合,炒熟)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服。

瞿麥散
治癰疽發背,排膿止痛,利小便。

桂心 赤芍藥 當歸 黃耆 芎 瞿麥 白蘞 麥門冬(各等分) 赤小豆(一合,酒浸,炒乾)
上□咀,每服四錢,酒煎溫服。如諸癰已潰未潰,瘡中膿血不絕,痛不可忍者,加細辛、白芷、白蘞、薏苡仁。

內托千金散
專治癰疽發背,乳疽乳癰,諸惡瘡癤,未成者自散,已成者即潰。

人參 當歸 黃耆 白芍藥 川芎 防風 官桂 桔梗 白芷 甘草 栝蔞 金銀花(痛甚者加當歸 乳香 沒藥 芍藥
上□咀,每服七八錢,水二盅,煎至七分,入好酒半盞,去渣溫服。日進二三服,服後 瘡口有黑血出及有汗出者,此藥之功效也。

牛膠飲
截癰疽惡瘡發險處服之,使毒瓦斯不攻於內,不傳惡証。

牛皮膠(通明好者淨洗乾,稱四兩為準) 上用酒一碗,入膠內重湯煮,令膠溶透攪勻傾出,更浸酒,隨意飲盡。若能飲者,以醉 為度,不能飲者,亦用酒煎,卻浸以白湯,飲盡為佳,此法活人甚多。(浸音侵)

國老膏
治一切癰疽諸發,預期服之,能消腫逐毒,使毒瓦斯不內攻,功效不可具述。

大橫紋粉甘草(二斤) 上捶令碎,河水浸一宿,揉令漿汁濃,去盡筋渣,再用密絹濾過,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以瓷罐收之。每服一二匙。無灰酒侵入或白湯亦可,不拘時服。曾服燥藥丹劑亦解之,或 微利無妨。

遠志酒
治一切癰疽、發背、癤毒惡候侵大,有死血陰毒在中則不痛,傳之則痛。有憂怒等氣積 而內攻,則痛不可忍,傳之即不痛。或熱蘊在內,熱逼人,手不可近,傳之即清涼。或氣虛 血冷,潰而不斂,傳之即斂。此本韓大夫宅用以救人,極驗。若七情內鬱,不問虛實寒熱,治之必愈。

遠志(不以多少,浸洗去土,捶去心)
上為細末,酒一盞,調藥末三錢,遲頃,澄清飲之,以渣敷病處。

忍冬酒
方治癰疽發背,初發時便當服此。不問疽發何處,發眉發頤,或頭或頂,或背或腰,或 脅或婦人乳癰,或在手足,服之皆有奇效。如或於鄉落之間,僻陋之所,城市藥肆又遠,或 居貧乏之中,無得藥材,但虔心服此,亦能取效。仍兼以麥飯石膏及神異膏塗敷,其效甚奇 忍冬藤生取一把,以葉入沙盆內爛研,入瓶子酒少許,生瓶酒尤佳,調和稀稠得所塗 敷四圍,中心大,留一口泄其毒瓦斯,仍用。

忍冬藤(五兩用木捶微微捶損,不可碎。) 甘草節(一兩,銼碎) 上二味入沙瓶內,以水二碗,用文武火慢慢煎至一碗,入無灰好酒一大碗,再煎十數沸 去渣,分為三次溫服,一日一夜連進吃盡。如病勢重,一日一夜要二劑,服至大小腸通利,則藥力到。沈內翰云,如無生者只用乾者,終不及生者力大而效速。

此藤凌冬不凋,故名忍冬草,其藤左繞附樹延蔓,或在園圃牆籬之上,藤方而紫,葉似薜荔而青,故又名左纏藤。二月開花,五出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又名之金銀花,又名鷺鷥藤,又名金釵股,又名老翁須,在處有之。而《本草》中不言善治癰疽發背,而近代名人用之療癰疽發背,往往奇效,其功尤勝於紅內消。

神仙截法
治癰疽發背一切惡瘡等,預服此,毒瓦斯不內攻,可保無虞。

真麻油(一斤,銀器內煎數十沸,傾出候冷。) 上用無灰酒二碗,浸油內約五大盞許,重湯溫稍熱,通口急服,一日盡之為妙。感疾數 日者,亦宜急服之佳。

此法傳授之於吳安世云,吾家三世用之無不驗。又聞獵者云,凡誤中藥箭,急飲麻油則藥毒不行,後果於西山親見人被虎箭穿股者,號叫不忍聞,急以麻油灌之,良久遂定。又聞鄭學諭德甫云,渠尊人曾用之有驗,故備錄之。

內托黃耆丸
治因用針砭傷其經絡,白膿赤汁,逗流不止。

生黃耆 (去蘆,焙炒,八兩) 當歸(洗,焙,三兩)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 木香 沉香 乳香(另研,各一兩,諸香並不見火)
上為細末,用綠豆粉四兩,生薑自然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無時候溫熱水吞下四五

梔子黃芩湯
治發背癰潰後因飲食有傷,調攝不到,發熱不住,用以退熱。

漏蘆 連翹 山梔子仁 黃芩(去心) 防風 石韋(如無有取桑白皮代) 生甘草 生犀 角屑 人參 苦參(各去蘆) 茯苓(去皮,各二錢半) 生黃耆 (一兩,去叉蘆)
上為粗末,每服四大錢,水一盅,煎至六分,去渣溫服。

忍冬丸
療渴疾既愈之後,須預防發癰疽,大宜服此。

忍冬草 上不拘多少,根莖花葉皆可用。上入瓶內以無灰好酒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曬乾,入甘草少許,研為細末,以所浸酒打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無時候酒飲任下 此藥,不特治癰疽,大能止渴並治五痔諸癭等証。

神功散
專治發背癰疽,一切疔毒,並瘰癧瘡已未成患者,效驗不可備述。

川烏(炮,去皮尖) 川黃柏(炙,去粗皮) 上二味為細末後各等分,用小兒或大人唾津調成膏,如唾少漱口水亦可。發背癰疽等瘡 才起者,敷於患處留頭,候藥乾用淘米水時常潤濕,每日換藥敷一次。如瘡已成重患,將潰 爛者,先將槐枝艾葉煎湯,頓溫,將瘡洗淨。用絹帛展去膿血,以香油潤患處。用綿紙仍照 患處剪成園錢,留頭貼上。後用藥塗於紙,如干,依前用淘米水潤,日換一次,聽其自然流 膿,不可手擠。如敷藥後病患瘡覺住疼減熱即愈。如生肌則腐肉自落,腐而不落者剪割亦可。最不宜用針,發背不宜貼膏藥。凡醫瘡,屏去別醫,止飲別藥方可治,忌氣怒、房事、勞 複並孝服、體氣、飲酒之人,飲食忌酒並羊雞魚肉、瓜茄薑辣之物。若因氣怒反複發腫者,依前治之。如治對口並腦疽,不必洗去舊藥,逐次添藥,恐動瘡口惹風也。

援生膏
治諸般惡瘡及瘰癧鼠瘡才起者,點破即愈。

血竭(一錢) 蟾酥(三錢) 麝香(五分) 雄黃(五錢) 輕粉(三錢)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上用蕎麥秸灰或真炭灰一斗三升,淋灰湯八九碗,用栗柴或桑柴,文武火煎作三碗,取 一碗收留,將二碗盛於好瓷器內候溫。將前七味藥研為極細末入灰湯內,用鐵瓢或桑柳枝右 攪,又用好細鍛石一升入藥灰湯攪勻,取出候冷過宿,盛於小白瓷罐內。凡遇諸惡瘡,點在 當頭,一日二次,次日又一次,瘡頭食破約五分,血水出為妙。恐日久藥干,將前收留灰湯

追毒烏金散
治瘡口惡肉,毒潰膿血。

巴豆(五錢) 寒食面(一兩) 好細墨(一錠)
上為細末,用水和面作餅子,將巴豆包定,休教透氣,文武火燒成深黑色為細末,量瘡 貼之。用膽汁就和成錠子,新水磨用,掃五七次妙。

解毒丸
治諸邪熱,癰疽腫毒瘡癤,筋脈拘攣,寢汗切牙驚悸。一切熱毒,並宜治之。

大黃 牽牛 滑石(俱一兩) 黃連 梔子 黃芩(以上俱五錢)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虛減服之。

烏龍骨
(一名烏金散) 治一切腫毒癰疽收赤暈。

木鱉子(去殼) 半夏(各二兩) 小粉(四兩) 草烏(半兩) 上於鐵銚內,慢火炒令轉焦,為細末,出火毒,再研。以水調稀稠得所,敷瘡四圍,中 留頂出毒瓦斯,或用醋調亦得。

透膿散
治諸癰瘡及貼骨癰不破者,不用針刀,一服,不移時自透,屢用有驗。

蛾口繭(用出了蛾兒繭子)
上將繭兒燒作灰,用酒調服即透。切不可用二三個繭兒燒服,若服一個只一個瘡口,若 二三個則瘡口多,慎勿輕忽。

通門散
治一切癰疽癤,無頭腫痛宣愈。

大黃(二兩) 牡蠣(五錢炒) 山梔子(三錢) 地龍(三錢,去土) 甘草(五錢炒)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以利為度。

乳香拔毒散
治一切瘡腫癰疽,消毒。

黃柏(二兩,去皮) 黃芩(二兩,去腐) 地骨皮(二兩) 乳香(二錢,另研) 沒藥(二
上為細末,用井花涼水調作膏子,攤紙上貼腫處,效。

立效散
治發背及諸癰癤及瘰癧有效,或婦人乳癰,與前方間服神效。

紫色皂角刺(半斤,不用枯者,細銼耐久炒赤) 生粉草(二兩) 乳香(另研半兩) 沒藥(另研,一兩) 栝蔞(五個,去皮取肉仁,搗碎炒黃,乾不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無灰好酒調下,無時候。

生肌散
斂瘡口。

木香 檳榔 黃連(洗去鬚) 上等分,淨器中研,羅為細末,時以敷瘡。若瘡潰爛,敷了更以常用膏藥或云母膏貼之,聽膿水自出。若用此藥敷後,瘡口未斂,白芨末、輕粉各少許和勻敷,即得速效。

黃耆六乙湯
常服此藥,終身可免癰疽之疾,仍大治渴疾,補虛損。

綿黃耆 (去叉蘆淨者六兩,一半生焙細銼,一半用鹽水濕潤,乘飯上蒸三次焙乾銼細)粉草(一兩,一半生細銼,一半炙黃銼細。)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早晨日午以白湯點當湯水服,若飲時初杯酒調服尤妙。一方用生黃六兩、甘草一兩, 咀,水煎常服亦可。古人以黃耆 號羊肉者此也。

宣毒散
初發或灸後用敷貼,消腫收赤暈圍聚。

露蜂房(三兩,炒焦) 南星 赤小豆(各一兩) 小米(一合) 生草烏(一分) 生白礬(
上為細末,用淡醋調塗四畔,乾即再上。

灸法
癰疽初發小點,一二日間急以大蒜頭橫切如錢,貼其中心,頓小艾柱灸之五壯。而上若形狀稍大,以黃稈紙蘸酒全貼,認先乾處為筋腳,於先乾處灸之,或兩處先乾皆灸,但五七壯而止。又法︰屈指從四圍尋按過,痛處是根,就此重按深入,自覺輕快,即此灸之。更於別處灸,若或大腫,即搗蒜為餅焙乾,蘸法醋灸熱,更換頻罨。或以熨斗火於蒜餅上熨之,更換熱餅頻熨,如覺患處走散,即以綿帛覆蓋,勿令氣泄,俟少間敷藥。凡癰疽展大如龜之形,且看頭向上下,先灸其前二腳,次灸其尾或紅筋。走緊而長,從盡處灸之,須留頭並後二腳勿灸。若盡灸之,不惟火氣壅聚,彼毒無所走散,又攻入裡也。或辨認不明,以白芷(三分)、漢椒、桑白皮(各一分),連根蔥白(十片),上取新水煎湯,入酸醋半盞淋洗,少頃,其筋自現,可以辨驗頭尾。

拔毒散
癰疽腫結通用,能散能潰。

南星(上等大白者,一兩) 草烏頭 白芷(各半兩) 木鱉子仁(一個,研)
上為細末,分兩次,法醋入蜜調敷,紗貼之。

蠲毒散
治癰疽腫毒,未結則散,已結則潰,去風排膿。

大南星(一兩) 貝母(三分) 白芷 赤小豆 直僵蠶(焙,各半兩) 雄黃(二錢)
上為細末,初用醋調敷,後用蜜水調敷。

退毒散
癰腫通用。

木鱉子(去油) 大南星 半夏(生) 赤小豆 白芷 草烏(連皮尖,等分)
上為細末,硬則法醋調敷,熱 則蜜水調敷。

神功妙貼散
塗敷癰疽暈內,使膿血化為水出,收暈斂毒。

大南星(圓白者) 蓖麻子仁(各四錢) 五倍子(淡紅者) 半夏(生) 白芷(梢片) 薑黃 貝母 白芨(各三錢) 沒藥 乳香(各二錢) 花蕊石散(二貼)
上為細末,夾和井水入蜜調敷,瘡色黯晦薑汁調敷,從暈邊抹,收入裡,留中間如錢大貼膏藥。若瘡開大,全用紗攤藥,以舊茶籠內白竹葉尾剪兩片如瘡勢,先貼藥上,然後貼瘡。久年蓬仰上竹葉亦得。竹葉出水藉藥以行之。凡敷藥須是細末則不痛。

萬病解毒丸
治癰疽發背、魚臍毒瘡、藥毒、草毒、桃生毒、蛇毒、蟲毒、瘵蟲、諸惡病。

文蛤(即五倍子,兩半) 山慈菇(即金燈花根,一兩,洗焙) 紅牙大戟(七錢) 全蠍(五錢) 大山豆根 續隨子(取仁去油取霜,各半兩) 麝香(一錢) 朱砂 雄黃(各二錢)
上件先以前五味入木臼搗,羅為細末。次研後四味,夾和,糯米糊丸,分作三十五丸。

端午七夕,重陽,臘日淨室修合。每服一丸,生薑蜜水磨下,井水浸研,敷患處。解毒收瘡,救病神妙。朱砂雄黃,乃瘍醫五毒攻瘍中物也。

加味八味丸
降心火,生腎水,治諸渴疾癰疽,未發前、已瘥後,渴証通用。

好熟地黃(焙,二兩) 山藥(銼,微炒) 山茱萸(蒸取肉,焙,各一兩 辣桂去粗皮,半兩) 澤瀉(截作塊,酒蘸,瓷器盛甑內蒸五次,銼焙) 牡丹皮(焙) 白茯苓(各八錢)五味子(慢火焙,另研,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候冷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特異萬靈散
治癰疽發背腫毒等患神妙。

軟石膏(燒通紅,碗覆在泥地上一宿) 大白南星 赤小豆 草烏(連皮尖,各半兩) 乳香(另研二錢)
上為細末,蜜水調膏,從外抹收入,留最高處如錢勿敷。如已破,切忌藥入瘡口,恐痛。斂毒排膿不致潰爛,屢效。

神仙太乙膏
治八發癰疽,及一切惡瘡軟癤,不問年月深淺,已未成膿,並宜治之。蛇虎傷,蜈螫,犬咬傷,燙火,刀斧所傷,皆可內服外貼。如發背,先以溫水洗瘡淨,軟帛拭乾,卻用緋帛攤膏藥貼瘡,即用冷水下。血氣不通,溫酒送下。赤白帶下,當歸酒下。咳嗽及喉閉,纏喉風,並用新綿裹膏藥,置口中含化。一切風赤眼,用膏捏作小餅貼太陽穴,後服,以山梔子湯送下。打撲傷損外貼,內服,橘皮湯下。腰膝痛者,患處貼,內服鹽湯送下。唾血者,桑白皮湯下。諸,先以鹽湯洗淨。諸瘡,並量大小,以紙攤貼。每服一丸如櫻桃大,蛤粉為衣。其膏可收十年不壞,愈久愈烈。一方久遠瘰癧同上, 瘡鹽湯洗貼,酒下一丸。婦人血脈不通,甘草湯下。一切瘡癤並腫痛瘡及疥癩,別煉油少許,和膏塗之。

玄參 白芷 當歸 赤芍藥 肉桂(去粗皮) 大黃 生地黃(各一兩)
上銼碎,用麻油二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火熬黑色,濾去渣,入黃丹一斤,青柳枝不住手攪,候滴水中成珠不粘手為度,傾入瓷器中,以磚蓋口,掘窖子埋陰樹下,以土覆三日出火毒。欲服,丸如雞頭子大。

消毒膏
治五發惡瘡,消腫散毒。

黃耆 當歸 川芎 杏仁 白芷 白蘞 零陵香 槐白皮 柳枝(嫩者) 木鱉子仁 甘松(各半兩) 乳香 沒藥(各三錢) 麝香 朱紅 朱砂(各半錢) 黃丹(炒紫色) 黃蠟(各半斤) 芝麻油(一斤) 輕粉(一錢)
上將藥銼碎,油浸七日,木炭火上煎杏仁焦色,濾去渣,下黃蠟,候熔開出火,下黃丹急攪百十轉,下乳沒麝等六味,不住手攪至凝,瓷器內收貯,白光絹攤貼之。

神異膏
治發背癰疽,諸般惡毒瘡癤,其效如神。治疽疾,先以麥飯石膏塗敷,俟其瘡根腳漸收止於徑寸大,卻用神異膏貼之收口。此藥隨其人病深淺取效。合時不可與婦人、雞犬貓、厭

玄參(半兩) 綿黃耆 (三分) 杏仁(去皮尖,切一兩) 全蛇蛻(鹽水洗,焙半兩) 男子亂髮(洗淨,焙乾,半兩) 露蜂房(淨銼一兩,用有蜂兒者為炒) 黃丹(飛羅細,五兩)
上用真麻油一斤,同發入銀銚中文武火熬,候發焦熔盡,以杏仁投入。候變黑色,用好綿濾去渣,再將所熬清油入銚內,然後入玄參黃耆,慢火熬一二時取出,銚子安冷爐上半時久。火力稍息,旋入露蜂房、蛇蛻二味,將柳枝急攪,卻移銚於火上不住手攪,慢火熬至紫黃色,用綿濾過。複入清油在銚內,乘冷投黃丹急攪片時。又移銚於火上,以文武慢火熬,不住手柳枝攪千餘轉,候藥油變黑色,滴於水中凝結成珠則是膏成就。若珠子稀,再熬少時,必候其得所,然後瓷器內收封待用。或恐偶然熬火太過,稍硬難於用,卻少將蠟熬麻油在內,以瓷器盛封蓋,於甑上蒸,乘熱攪調收用。膏藥熬成了,須連所盛瓷器置淨水中,出火毒一周夜,歇三日方可用。日換兩次,夜換一次。熬此膏藥極難於火候,須耐煩看火緊慢,火猛則藥中火發,不特失藥性,又傷人面目,救助不及,千萬謹戒。膏藥方甚多,不下數十,治疽之時神效無出於此方。千金不換,杖瘡尤妙。

萬金膏
治癰疽發背,諸般瘡癤,從高墜墮,打撲傷損,腳膝生瘡,遠年 瘡,五般痔,一切惡瘡。又云專治發背,神妙不可具言。若初覺或做瘡,用牛皮膠熬令稀稠得所,如藥化攤在毛頭紙上,於初覺處,或有做瘡處貼。次用軟布帕子二條,於釅米醋內煮令熱,漉出互相於膠紙上,乘熱蒸熨。不可令布帕冷,布帕二條不可都齊漉出,常留一條在醋內煮,候蒸熨得一條冷卻,於醋內取熱布蒸,冷布卻入醋內煮,庶幾常得熱布替換熨蒸,即易見效。若瘡癢,乃是藥攻其病,須忍癢,不止蒸熨。直候膿出將盡,即濃煎貫眾湯候溫,洗去膠紙。次日依前更洗。若尚有膿,又如前法蒸熨,雖連數日蒸熨不妨,但要瘡中膿淨瘡干為度。然後用生肌紅玉散摻在瘡上,即以萬金膏貼。每日一上或兩上,每用再蒸熨並如前先鋪膠紙於瘡上熨了,亦如前用貫眾湯洗去膠紙。

龍骨 鱉甲 苦參 烏賊魚骨 黃柏 草烏 黃連 豬牙皂角 黃芩 白芨 白蘞 木鱉子 當歸 白芷 川芎 濃朴(去粗皮各一兩) 槐枝 柳枝(各四寸長二十一條) 沒藥(另研) 乳香(另研,各半兩) 黃丹(水飛淨炒過一斤八兩) 清麻油(四斤,入前藥煎紫赤色去渣,稱淨油三斤)
上除乳、沒、丹外,餘藥入油內慢火煎,候白芷焦色,去渣,入黃丹一半,不住手攪令微黑色,更入黃丹仍攪,待滴入水中成珠不粘手為度,攪溫下乳沒末亦攪勻,瓷器盛。用時量瘡大小,攤紙貼之。治諸惡瘡,加自然銅、肉桂各一分。一方無當歸。

白龍膏
治頭面五發惡瘡及燒湯凍破潰爛,止痛生肌,清血脈,消毒散腫,通氣脈如神至,可無

輕粉(五錢,另研) 白薇 白芷 白蘞 黃耆 商陸根 柳白皮 桑白皮(以上各一兩)乳香(二兩,另研) 定粉(另研) 黃蠟(以上各五兩) 杏子油(一斤,如無用芝麻油)
上七味銼,油內揉浸一日,於木炭火上煎令白芷黃色,濾去渣,於油中下黃蠟乳香,候溶開出火再濾,候微冷下輕粉、定粉,急攪至冷,瓷合內收貯。每用緋絹上攤用之。

磨風膏
治頭面五發,瘡腫疥癬等疾,及燙火破傷麻風,止痛滅瘢痕。

白附子 白芍藥 白茯苓 零陵香 白芨 白蘞 白芷 白檀 藿香 升麻 細辛 黃 甘草 杏仁(去皮尖,以上各一兩) 腦子 栝蔞根(一兩) 大栝蔞(二兩,去皮) 黃蠟 芝麻油(一斤)
上先藥十四味銼,油內浸百日,於臘日慢木炭火上銀石器內煎至白芷微黃色,離火入栝蔞二味箸內煮百沸,重綿濾去渣。再慢火上煉,油香,下削淨黃蠟,熔開為度,傾在瓷器內收貯。上摻腦子密封。旋用磨風塗之。

金絲萬應膏
治顛撲傷損,手足肩背並寒濕腳氣,疼痛不可忍,小兒脾疳瀉痢,咳嗽不肯服藥者。

瀝青(二斤半) 威靈仙(二兩) 蓖麻子(一百枚去皮殼研) 黃蠟(二兩) 木鱉子(二十八枚,去殼切片研) 沒藥 乳香(各一兩,另研) 麻油(夏二兩,春秋三兩,冬四兩。)
上先將瀝青同威靈仙下鍋熬化,以槐柳枝攪,候焦黑色,重綿濾過。以瀝青入水盆候冷成塊,取出稱二斤淨,再下鍋熔開。下麻油、黃蠟、蓖麻、木鱉子泥,不住手槐柳枝攪勻。

須慢火,滴入水中不粘手,扯拔如金絲狀方可。如硬,再旋加油少許。如軟加瀝青。試得如法卻下乳沒末。起鍋在炭火上,再用槐柳條攪數百次。又以粗布濾膏,在水盆內扯拔如金絲,頻換水,浸一日,卻用小銚盛頓。如落馬墜車,於被傷疼痛處,火上灸熱貼,透骨肉為驗。連換熱水數次浴之,則熱血聚處自消。小兒脾疳貼患處。瀉痢貼肚上,咳嗽貼背心上。

洗藥神硝散
專治癰疽潰爛臭穢。

蛇床子(二兩,研破) 朴硝(一兩)
上二味和勻,每用三錢,水一碗,煎三五沸。通手洗瘡上,用後藥摻之。

聖效散
收斂瘡口。

黃柏(一兩,去粗皮,細切,炒至赤黑色) 穿山甲(一兩,炒令黃色) 檳榔 木香(各半兩,炒令黃色) 雞 (七枚,生用)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候大膿出盡,洗淨方可乾摻瘡上。

善應膏
治諸般惡瘡腫毒,發背腦疽 子牙腫,打撲接骨,閃肭刀斧傷,枚瘡,蛇蟲毒,狗馬咬,燙火,漆瘡,疥癬,貼之即愈。又治婦人吹乳,以藥丸和梧桐子大,新汲水下二十丸。肺癰、腸癰亦可為丸吞服,溫酒、米飲或北梗、甘草煎湯皆可。不可犯葷手及火焙。

上等黃丹(八兩,研細) 白膠香 明沒藥 滴乳香(並另研) 大當歸 川白芷 杏仁(去皮尖) 大黃耆 草烏 川烏 赤芍藥 檳榔 生乾地黃 土芎 瀝青(另研入) 亂髮(淨洗以上各一兩)
上除乳香沒藥外,將磁石銚盛香油一斤,浸藥一宿,慢火煎熬諸藥黑色。再入蔥白亂髮煎少時,用生絹帛濾去渣,留下一兩藥油。複將所濾油於慢火上熬,卻將黃丹入油內,用長柳條、槐條不住手攪。候有微煙起,提起藥銚,將柳條點滴在水面上,凝結成珠不散方成膏。如不成珠,再熬,直待成膏。提起藥銚攪無煙出,卻入乳香、沒藥、白膠末攪勻,傾出瓷器內,將原留下浸藥銚一並收拾器內,用新汲水一日一換,將藥器坐放水內三日,出火毒方可用之。如膏藥硬,約量加黃蠟、清油入膏內,攪勻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