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之間,因種族與習慣以及地理環境的差異,氣候風土的不同,可大略分為肉食動物型與素食動物型兩種。西洋人,多食動物性食物,相反的,東洋人尤其是印度、中國、日本等,從古以來多偏向於素食主義,因此,東西方的思想,以及對事物的看法與想法,顯然也有分別。撇開肉食對人的性格與行動的影響不談,現在來談談肉食對健康身體的影響。
有一期時代雜誌曾以美國的「吃」為封面,並有專著指出美國式吃法的危機。美國人每年消耗在醫院上的費用是七百五十億美元,其中就有三百億的費用跟飲食不當有直接的關係。雖然醫學界人士對疾病與飲食的詳細看法不同,不過對四種疾病的主因,一致歸咎於飲食的不當,此四種疾病為:心臟病、糖尿病、蛀牙、及低能智力。
西洋人,多食物性食物,尤以近來物質文明高度發展,他們對食物的享受更是講求。但由肉食所引發的「文明病」,封不得不令他們有所警惕。腦隘血、高血壓、心臟病、血管硬化及其他等文明病的死亡率年增加,確是件令人擔憂的問題。因此,很多學者們紛紛提出對肉食的看法,更有人提倡以素食代替肉食。
從正確的營養學來看:多食動物性食品,容易引起血液的酸性化,在腸內引起異常的醱酵(即是腐敗),因而發生尿毒素(Piomain)被吸收入血液中,促成早衰與短壽的原因。另外,過份攝取動物性脂肪,變化為膽固醇,沉滯於動脈壁,致使血管硬化。
此外,肉食還容易引起便秘,以致造成直腸癌,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人是屬於水果食者。這可從人較弱的顎,短而似犬的齒,無爪的手看出來。尤其最主要的是他的腸子長於背骨的十二倍;相反地,肉食動物的腸子只長於背骨約三倍。
素食主義者極力反對肉食,他們認為「將鮮血淋漓的燒豚,或四肢俱全的烤鳥,一邊以刀切,一邊用叉子取食或以手抓食的情景,誰不認為是野蠻殘琵的行為。」同時,他們認為肉食使人變得煩躁、焦慮,養成了弱肉強食的習性。其結果,不僅影窖了身心的健康,而且為了發散多餘的精力,動不動就足打鬥決殺,人慾橫流,造成混亂衝突的現實主義。
二百年前,大溪地島的居民過看簡樸而自然的生活,但是自西洋文明移植此島後,肉類的罐頭、白麵包、咖啡、加工食品、香煙、酒精等相繼輸入,因此住民被癩病、瘧病、象皮病、結核、梅毒侵入,病死者連續而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曾達到廿四萬的人口,現僅剩七千人。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例子:美國國一位機械商到達土耳其斯坦波耳港的時候,發現普通需要兩個人力搬動的行李,一位老年的服務員卻輕輕地提著走,他驚奇地間他的年齡,他答六十二歲,他不相信,往市公所調查的結果,確實不錯,這個老年人家很貧窮,子女又多,一日三餐以黑麵包與玉蔥為主。這個機械商打算撈一筆錢,以年俸二千美金跟他訂了契約後帶回美國,遊歷各都市。這個生意果然不出所料,但是這位一躍而為名人後,生活也變而為奢侈,每天住的是高級旅館,吃的是肉食美餐,如此生活的急變,縮短了他的生命。不到兩年,突然發病而死。
哲人托爾斯泰的一句話,或許值得我們注意,他說:「肉食的益處,只有增高動物性的感情,刺激性慾,並且增長暴飲、嗜食而已。」
一般人在身體虛弱時,大都殺鵝宰鴨以「進補」,目的在增進體力充沛,促進身體健康,這對國人來說,可說是很久以來確認的「正確觀念」。但今日,此一「正確觀念」面臨考驗,「進補」對長久健康的維護,真有其重大功效嗎?
前面已經談過多食肉食,是促成早衰與短壽的原因,現在就來談談新鮮蔬菜對維護健康的妙用。
從營養學來看:蔬菜裡含有豐富的纖維質,能刺激腸壁,促進便通,防止腸內毒素的生長與吸收,有益於頭腦的清晰與健康。而且植物中有葉綠素與紅色素及維他命丙等,是淨化血液所不能缺乏的營養素。
在英格蘭島舉行的一項「長途競走」運動中,有個研究蔬菜食物療病的專家巴巴拉.摩爾醫師,她以二十七小時卅分走完一百一十英里,打破了所有年輕人的紀錄,使人大為驚訝的是:她是一個五十六歲的婦人。
誰知不到三個月,這位女醫生又以廿天的時間,斜穿英格蘭島,完成了一千英里的競走,這一次轟動了英倫三島,沿途歡迎她的人成千成萬,以鮮花水果塞滿了她的旅途。在歡迎她的宴會上,新聞記者問她這一次「長途競走」的感想,她微笑看說:「我覺得非常愉快,我這次步行的目的,乃是想以身作則,以證明惟有每餐素食的人,才會有強健、清醒和潔淨的生活!」
由此可知,雖然由於食肉,身體筋肉的力量一時可得增強,但持久力則不及素食者;而且過份攝取肉食,是促使早衰與短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