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根本煩惱是貪瞋痴慢疑,一般都會覺得痴比較厲害。其實在修道的途中,這個「慢」也很有殺傷性,它好像不知不覺就出來了。
在漢朝有一則公案,當時晁錯建議景帝,要削弱諸侯的封地,結果諸侯群起叛亂,造成「七國之亂」。而晁錯確實念念是為國家,他是「善謀國,不善謀生」,沒有想到自己。後來七國就以要討伐晁錯的名義殺他,其實重點是要奪取國家的權利。那時袁盎就建議漢景帝,只要把晁錯殺了,問題就解決了。而晁錯是漢景帝的老師,景帝迫於無奈還是把晁錯殺了。所以,晁錯跟袁盎結上了冤仇。
袁盎的下一世是高僧,而且連著十世都是高僧,幾百年後就是悟達國師。悟達國師因為德行很好,所以皇帝賜給他一個沈香木做的寶座。修行的功夫很高,得到這個沈香寶座,就起了一念貢高我慢心,護法神就離開了。晁錯的冤魂就附在他的膝蓋上,長了一個人面瘡。後來因為很嚴重,悟達國師想起了當年曾遇到的一位很可憐的僧人,身上有些地方腐爛了,悟達國師還親自幫他療傷。僧人臨別告訴他,假如遇到了災難,就到四川某山去找他。所以,悟達國師就到那裡尋訪僧人,那就是迦諾迦尊者。迦諾迦尊者帶悟達國師去一個溪邊,用溪水幫他清洗。當清洗傷口之時,突然人面瘡說話了:「我就是被你害死的晁錯。」這個冤仇結了幾百年,怨氣還未消。迦諾迦尊者就為其說法,晁錯放下了執著,不再互相結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