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早上,我接到一通電話,是我一個朋友打來的,她提到她先生有諸多不是,一邊講一邊掉眼淚。當她抱怨完以後,我就跟她說:「做人不管別人對不對,自己要先做對,妳現在說先生的諸多不是,請問我們自己做好了沒有?我們把孩子照顧好了沒有?我們把公公、婆婆侍奉好了沒有?」如此一說,她情緒就緩和下來。我接著說:「假如我們自己本分都沒有做好,哪有資格去說先生,我們就是跟他一般見識而已。」因為她的孩子才一歲,所以我鼓勵她要好好先把自己管好,不要在情緒上打轉,這樣下去會愈來愈糟。

當我把話講完之後,她就說:「蔡老師,你為何跟我其他女朋友講的不一樣?」因為她已經先打過電話給其他的女朋友。她又說:「我問我朋友,我先生這樣怎麼辦?她們都回答說,非常的時候要有非常的手段。」人很奇怪,要問問題都找誰問,找那些可能認同自己想法的人。其實任何人心裡都明白什麼才是對的,但是又深怕去面對那個事實,而那些常常會對她直言不諱的人,他都不敢去問,都去問那些會順應自己說法的人,這樣對自己不一定有幫助。

所以,我們給人家建議要謹慎,假如隨順她的情緒來說:「那就把妳老公休了!」到後來,她真的離婚又反悔了,一輩子都不會放過你。俗語說:「寧拆十座橋,不破一樁婚。」你破了人家的婚姻,還會影響他的子女,影響面極大。

因此,言語要謹慎,不要隨便給人家出主意。最重要的是我們建議別人要抓住一個核心,讓他能找到自己的過失,讓他能時時反省。當我們這樣去引導他人時,他的理智就會提升起來,因為只有理智、德行才能轉變境界。情緒上的安慰能不能轉境界?絕對不可能。我們的引導是為了讓他先看到自己的本分,當他把心神放在天平上就會成長,也會有所改變。當他能夠修身,家庭自然就會轉化,就會邁向「修齊治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