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時代,有個人叫季劄。

季劄要代表吳國出使魯國,這是屬於外交工作。

在出使的途中,經過徐國,徐國國君請他吃飯。

在吃飯過程中,國君就一直盯著季劄腰帶上的寶劍。

季劄看到國君的眼神,就知道他很喜愛這口寶劍,這是「視思明」,看了以後他就明白了。

但是按照禮儀來說,代表國家的使臣都必須佩戴寶劍。

所以,他心裡就暗想,等我完成任務以後,再將這把劍送給他。

  他出使魯國回來,又經過徐國,就去把劍送給徐國國君,不巧國君已經去世了。

季劄立即就趕到國君的墓前給他行禮。

行完禮以後,就把自己的寶劍掛在墓邊的樹上。

他的隨從一看,就對他說:「主人,您這樣做太過了,因為您並沒有答應要把劍送給他;而且縱使你已經答應給他了,他也已經死了,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再把劍掛在那裡。」季劄接著說:「始吾已心許之,豈以死背吾心哉。」我的心已經起了此念要送給他,如何可以因國君之死,而違背了我心裡的承諾!古人的信用是在起心動念上修,對於自己所起的一念都不願意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