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有個孝子叫閔子騫。

他的母親去世比較早,父親娶了繼母,又生了兩個弟弟。

繼母對他不好,常常虐待他。

一年冬天,後母用蘆花給他做衣服,而給他的兩個弟弟做的是棉衣。

蘆花做衣服看起來很蓬鬆,但是不保暖。

剛好他父親帶他外出,讓他駕馬車。

因為天氣太冷,冷風颼颼,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凍得發抖。

父親看了以後很生氣,衣服已經穿得這麼厚了還在發抖,是不是有意要詆毀後母。

一氣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閔子騫。

結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蘆花飛出來,父親這才明瞭,原來是後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氣。

回到家裡,當下就要把他的後母休掉。

  閔子騫對他的後母還是一味的真誠。

在此時只有一個念頭,跪下來跟他的父親說:「父親,不能趕後母走,因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有母親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寒冷,假如母親走了,我和兩個弟弟同時都要挨餓受凍。」 在這種情形之下,閔子騫至誠的孝心絲毫不減,而且還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樂。

這一分真誠讓他的父親息怒,這一分真誠也讓他的後母生起慚愧之心。

閔子騫這分真誠的孝心轉化了家庭的惡緣,致使家庭從此幸福和樂。

所以,「親憎我,孝方賢」。

我們時時處處想著「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誠就能永不忘失,能時時提起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