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見的眩暈症有四種,首先是梅尼爾氏症,又稱為內耳淋巴水腫,所引起的眩暈往往覺得天旋地轉,無法正常行走,是造成陣發性旋轉性眩暈的常見原因,最常發生在30至50歲的成年人。第二種是椎基底動脈循環不良,主因是動脈粥樣硬化或椎動脈受壓迫,使得頭部供血不足,症狀包括自覺旋轉、浮動、搖擺、下肢發軟等。第三種是血壓不穩定所致,例如:高血壓、低血壓,甚至貧血所造成,這類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心悸、失眠等。第四種是眼源性眩暈,主要是眼部肌肉麻痺,曲光不正常所引起,常有複視、斜視等症狀。
◆梅尼爾氏症候群
◆原文出處
梅尼爾氏症候群雖不是一種致命疾病,但發作時,突然的一陣天旋地轉、昏天暗地,卻往往令患者整天無精打采、心驚膽顫,好像世界末日已經來臨。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李正廷提醒,此症須提防眩暈時跌倒,以致發生其它意外,並應積極瞭解病因,加以治療,以避免耳聾或其它併發症產生。
梅尼爾氏症候群是內耳膜迷路病變所致。在西元一八六一年,由法國醫師梅尼爾研究證實,故命名為梅尼爾氏病。由於罹患慢性中耳炎、梅毒、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低下或頭部外傷、過敏,或長期處在噪音環境時,都會產生類似梅尼爾氏病的症狀,醫界將之統稱為「梅尼爾氏症候群」。
◆梅尼爾氏症候群的致病因
梅尼爾氏症候群的真正病因尚未明確,但醫界呼籲,情緒不穩、緊張、壓力、過度疲勞等因素,都會使人自律神經失調,而導致身體水分代謝失常、內分泌紊亂、內淋巴分泌過多或排出不暢、維生素B群不足或感染其它疾病,使得內耳膜局部小血管痙攣、缺氧或血管壁滲透壓增加、內淋巴液產生過多,以致內耳膜迷路擴張,甚至破裂而發病。
◆梅尼爾氏症候群的發病症狀
梅尼爾氏症候群發作時,患者會突覺天旋地轉、昏天暗地、無法站立而暈倒,但意識仍非常清礎。此症常在睡眠中發作,並出現耳鳴、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並有自發性眼震的現象。
梅尼爾氏症候群會反覆發作,且每次發作的時間,可持續數分鐘、數小時或幾天,長久之後,會使聽力逐漸喪失。所以,當您自覺耳朵有壓迫感,且常耳鳴、眩暈或想吐時,應速至醫院診斷、治療。
◆梅尼爾氏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有下列生活型態或疾病的人,應慎防梅尼爾氏症候群:
1. 經常過度勞累的人。
2. 經常睡眠不足的人。
3. 工作壓力大的人。
4. 容易緊張或情緒化的人。
5. 酗酒或嗜菸的人。
6. 在噪音強烈的環境工作者。
7. 嗜吃鹹的人。
8. 過敏體質的人。
9. 頭部曾受過外傷者。
10. 罹患慢性中耳炎、糖尿病、梅毒、甲狀腺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低下等疾病者。
◆梅尼爾氏症候群的防治
當自己或家人,常出現莫名眩暈、耳鳴或噁心、想吐等現象時,應速至醫療院所,接受耳鼻喉科檢查、X光檢查、聽力測驗、抽血檢查、甘油試驗及眼振圖、蝸電圖檢測,以確實掌控病情、積極治療。
此外,多注意以下居家生活須知,也有助病情的防治:
1. 放鬆心情,減輕工作量,維持規律、平靜的生活作息。
2. 不要熬夜。
3. 盡量避免接觸菸酒或刺激性食物。
4. 採低鹽飲食,並多吃蔬果。
5. 儘量避免食用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6. 積極改善生活環境,去除會引起過敏的因子。
7. 多運動、慢跑或洗土耳其浴、三溫暖,可以幫助水分代謝加速。
8. 在醫師指示下,適量服用鎮定劑、利尿劑、血管擴張劑、止吐劑或止暈藥,有助症狀的解除。
9. 如果症狀經常發作,且聽力已嚴重受損,並已影響心理及生活起居,則不妨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通常治療梅尼爾氏症用藥,著重於降低液體對內耳壓力,所以會使用些利尿劑成份藥物增加內耳液體的排泄,抗憂鬱藥物幫助患者穩定情緒和減少頭暈,有時候醫生也會用一些抗組織氨的藥物減輕頭暈狀況,有些患者也覺得抗暈動藥物scopolamine也可以緩和他們的頭暈狀況。
當然藉由藥物或是外科手術改變內耳壓力,也是治療方式,除此之外針灸、按摩、芳香療法、身心醫學也都有人採用,建議梅尼爾氏症患者減少生活壓力才是最重要的,也要攝取適量的維他命B群、C、鋅和礦物質,也要記得減少鹽份的攝取,並放鬆情緒,讓自己得到充份的休息。(龍蝦)
暈眩有兩種不同的可能,一種是血液總量不足加上心包積液過多,使大腦的供血不足,突然站起來眼前發黑一陣暈眩,這種症狀只要過一會兒就會自動消失。這種情形只要開始調養血氣,就會隨著血氣的升高而日漸改善,最終完全消失。
另一種情形是身體修復某一段小腸時,會使耳前小腸經的聽宮穴附近造成腫脹,壓迫了耳內的平衡系統。這種情形通常都會造成天旋地轉式的暈眩,也很容易發生嘔吐。由於這種原因所造成的問題,只會讓人不舒服,身體並沒有真正的損傷,長期也沒有後遺症,但是通常都不會只發生一次,還會陸續出現相同的症狀。
但是這種症狀,對患者而言由於不知身體出了什麼事,而且常常完全無法站立,直覺上會認定自己生了大病,到醫院又查不出所以然來,一段時間後症狀自然消失,也不知是那一種治療手段的成效,或者是身體自然康復。過一段時間又突然出現,完全不可預期。這種情形造成的心理壓力遠超過生理上實質的傷害。
這種症狀經常在早晨六、七點醒來或傍晚六、七點時出現。最好的對策是當出現暈眩症狀時,躺下來休息三小時,如果在清晨醒來發現這種現象,趕緊閉上眼睛再睡三個小時。等經絡的腫脹消失,再站起來就沒事了。如果出現了症狀,又強行站起來,那麼暈眩的症狀就會整天都在。
如果能持續調養血氣,使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將小腸的問題完全修復,這種問題就不再會發生。
暈眩有千百種原因:有貧血的,有氣虛的,有像我這種"水多"的所謂水多,就是因為某種原因,體內的水滿出來,他晃阿晃的,跑上了大腦,就會產生左搖又晃的暈眩現象(大家看看,中醫很容易懂的)為什麼水會多呢?這是因為體內主運化的脾臟或其他消化器官無法有效行水(像是颱風土石流暴增或是水道垃圾太多淤積惹)所以頭暈現象就產生惹 這就是為何冬天比較容易發作的原因:因為體內排水的機會變少啦(沒流汗跟少尿咩)長期的來說應該是要治水(你沒聽錯,就是我好朋友大禹作的那檔事)但是短期要緩解不適症狀的,非五苓散莫屬啦。所以,誠心的推薦大家,在你不知道任何原因感到頭暈天旋地轉的時候,你都可以服用五苓散,科學中藥就夠惹,一天3~4匙,很快就會好惹,順便告訴大家,這可是暈車暈機暈船的御用藥,百試百靈喲。
穴道按摩治好暈眩症
有三個穴點<左手>:
1.耳咽區:中指根部稍下方處
2.關衝: 位於無名指甲靠小指側的下端..
3.陽谷: 手背側的尺骨小頭, 靠小指側的下方.
<國家出版社/ 手穴道特效療法 王俊堯編著>
穴道按摩是減輕眩暈現象的好幫手,眩暈發作時可強刺激按摩頭部風池、風府、太陽、頭維、百會穴;手部的穴道如內關、神門;腳部的太衝穴等,都可以緩解改善眩暈的症狀。如果是因為梅尼爾氏症內耳不平衡造成的眩暈,則要加按摩聽宮、聽會、翳風等穴。醫師指出,平時保養上首要的就是適當足夠的休息及避免飲酒。也提醒,眩暈常容易被大家所忽略,以為是勞累引起的,多休息就好,事實上只要反覆眩暈超過一周,就要認真看待,應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
防治眩暈症,多按摩穴位可改善症狀。新竹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鄭阿乾醫師表示,眩暈症發生的原因,包括過度疲勞、貧血或失眠、小腦不平衡及內耳不平衡(俗稱梅尼爾氏症)等,這些都在傳統中醫的眩暈症範疇裡,預防之道,可按摩百會、天柱等穴位。
眩暈症患者常會出現陣發性眩暈、耳內積水、耳鳴及重聽、兩腳不平衡、耳聾、記憶力減退、臉色不佳等症狀,偶爾還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等情形,平常可藉由按摩穴位來改善症狀,但症狀嚴重者還是必須進一步接受治療比較好。
透過按摩百會穴,有助於升陽開竅、安神醒腦,百會穴屬督脈,其位置就在頭頂正中央,也就是在兩耳尖連線的中點上,民眾可直接用手指按壓百會穴,每天兩次,每次兩分鐘。
按壓翳風穴可將上焦、中焦及下焦之氣運送到頭部,有助於促進耳內神經運作,以及加強血液循環,翳風穴屬三焦經,其位置就在耳垂下凹陷的地方,按摩時,嘴巴張開後用拇指按壓穴位,早晚各兩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