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主管,拒絕了我交付的一項臨時性工作,理由是這件事與她的職位及工作無關。我不能勉強她,也不能說她錯,因為確實與她的分內工作無關,但從此我對她的印象大打折扣。理由很簡單,她在公司內是個不「好用」的人。雖然她在本分的工作內稱職負責,可是當公司有變動、有急用時,她僵硬的態度,畫地自限的自外於公司的需要,自然無法與公司同舟共濟。

最近日本知名財經雜誌"Presit",就提出這個「好用」的觀念:在二十一世紀的新經濟時代,企業內當紅的專業經理人的一項特質就是「好用」,「好用」的人態度開放、不自我設限、專長多樣、學習力強、可塑性高、願意挑戰新事物,也願意以公司的需要為己任,而不是只自滿於自我的期待。 「好用」的人在企業內的團隊作業尤其重要。當企業不斷追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並進行大規模的委外服務時,企業內的團隊成員減少,每一個人都是核心工作人力,因而多職能、多專長的人,就會是企業內受歡迎的當紅人才。相較於只有一項專長的工作者,如果你不是該項專長的最佳人選,很容易就會在組織重整中被犧牲、裁員。

在運動場上,「好用」的觀念十分常見。能鋒能衛的籃球員,能守一壘也能守外野的棒球選手,絕對是教練在組隊時的重要考量。因為,這種好用的人選,在調度上是具有高度彈性的活棋,讓教練能有更大的空間補強核心的特殊專才。

「團隊優先」的態度,是新經濟考驗下的工作者必備的條件。九十年代,講究「人性管理」、尊重個人的結果,產生了許多的後遺症,工作者的自我意識高漲,凡事講求「我喜不喜歡」、「我願不願意」,至於組織及團隊的需要是你家的事,這絕對與「好用」的原則違背,也是在企業不斷的組織重整中優先會被淘汰的人。

想在不景氣中存活,請讓自己成為「好用」的人。

做事的人,不一定是解決問題的人;而能解決問題的人,一定是做事的人。請當一個解決問題的人,而不要只是當一個做事的人。 固然老闆因所在的立場與角度不同,會與員工有不同的見解,但老闆絕對不是不會錯的,相反的,老闆也常出錯,需要有人提醒,此時就需要做事的人給予商討的建議。如果你的老闆能力很強,很少下錯決策,那你就當個好用的人,貫徹指令做好老闆交代的工作,助老闆一臂之力,想辦法展現自己獨當一面的能力。

職場上,不應該去區分什麼工作是屬於我的範圍,什麼工作不是屬於我的範圍,問題發生就是應該解決,但身為主管,面對屬下有疑慮時,確實也應該思考,自己在第一時間所下的判斷,是否不夠周全,就工作屬性來說,是否公司內有更適合的人可以執行,與其要求員工完全的配合,這位主管為何在分配工作時不能冷靜的思考一下該如何分配工作,問題不就迎刃而解。所以做主管的人不要把自己的責任轉嫁給員工,還大言不慚的批評員工的不是。

這裡所提到的「好用」應該是員工的自我期許,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的增加自己的能力,包括專業知識的增進、多樣化的專長等等。但別忘記所學除了滿足自己外,能在適當的職位上有所表現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