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領導,不需要頭銜》

在蕭伯納的劇作《畢馬龍》中,朵麗特最後和希爾結了婚,因為她明白在希金斯教授面前,她永遠是個俗不可耐的賣花女。

她知道他永遠不能接受她的改變。正如她對希爾說的:「少女和淑女間的差別不在於她的行為,而在於別人如何對她。我在海 金斯教授面前只能是個賣花女,因為他只會這麼看我,將來也是;但我知道,在你面前我會成為一個淑女,因為你總是像對待淑女一樣待我,將來也是。」

史德林•李維史東(J. Sterling Livingston)如此將畢馬龍效應應用於管理上:

  • 經理人對員工的期望和對待他們的方式,大大決定了他們的表現和職涯的進展。
  • 高明優秀的經理人具有一種獨特的素質,能創造員工完成高水準工作的能耐。
  • 不夠積極的經理人無法開發這種能耐,結果員工的生產力便無法發揮。
  • 通常,員工們似乎都做他們認為別人希望他們做的事。

領導者希望他周圍的人做最好的表現,也知道他周圍的人是在變化成長。如果你期待偉大的事發生,你的助手便會實現它。美國教師艾斯卡蘭德(Jaime Escalante)認為洛杉磯市內一所高中的學生們可以學習微積分,而他們確實做到了。

同時,領導者對期望的態度是務實的。他們的信條是:盡自己所能而不過份勉強,好比你正為了參加奧運而受訓,但若你在今天的比賽中拉傷了肌肉,明天就只能坐在觀眾席上。

前幸運商店執行長李傑說過:「經理人的主要責任之一是為他人設定標準,即期望。這是很重要的責任,因為如果標準定低了就是浪費,不僅對企業,對個人也是如此,但如果你把標準定得太高了以致無法達成,你就會毀了個人和企業。但這不意謂說我們不能偶爾失敗,而是如果你設定一些規章讓人老是失敗,那就太糟糕了。我想應該要讓人盡量發揮自己的能力,但不讓他們失敗太多,這才是理想的狀況。」(本文摘自《領導,不需要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