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的名言寫道:「當我十四歲時,我發覺我父親竟然如此的無知,我根本受不了他;但當我二十一歲時,我對於這老傢伙七年來發生的轉變,感到非常的驚訝。」根據最新調查,大部分的子女開始改變自己對父母親的看法,都比馬克吐溫晚了一年。

調查了五千個家庭後,英國市調公司「One Poll」公司發現,孩子眼中的父母形象、對父母的態度會隨著年齡而改變。孩子小的時候非常崇拜父母,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他們模倣的對象。

小孩十歲之後,正處狂亂青春期,此時會認為父母管得太多,讓人備感壓力,屢屢挑戰父母所設下的界線,在這個階段,他們眼中的父母變得粗野、嚴厲且保護心態過強。

不過,等到孩子一離開家,或外出求學,進而到外地工作,他們反而懷念起父母在身邊照顧自己的日子,接著便進入了所謂的「反省期」。這時,孩子不需事事順從父 母,而且必須獨自做出許多重大的人生決定,諸如財務、戀愛關係和健康的調整等,他們才意識到,過去父母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突然間,孩子才驚覺,原來父母 的存在一直都是不可忽視的支持力量,從此,孩子對於父母的關愛也不再視為理所當然。

而孩子不同的人生階段,對父母的態度也有所差異,調查指出,子女二十二歲才懂得感激父母;二十五歲時,愈來愈能接受父母的意見,會尋求父母關於金錢、健康等方面的建議。

生了小孩,則是自己和原生家庭關係的重大轉捩點。在歷經了好幾個月的無眠生活,為孩子生病擔心不已,努力成為新手好爸媽的同時,對父母的敬意也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