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一度傳聞飆仔殺人,又有中輟生涉案,於是「飆車族」、「中輟生」的問題再度被提出討論。個人認為,或可由青少年「追求極速」與「隨機逞兇」的動機來談。
青少年無論身心都處於極度不穩定的狀態,不穩定不見得是負面,凡成長都是「超越前狀態」而達到「新狀態」,只是,當情緒主導了心和行為時,脫序的言行就容易產生。
至於這次大家所關心的主嫌之一是「中輟生」,個人覺得巧合的成分雖大,但一般學生每天八、九堂課再加上課後的補習,少有機會夜半結伴嬉遊;學業低成就、無課業約束的青少年本就少了生活重心,如果再缺乏關心與引導,只能在與朋友互動中找到自我價值,那麼欠缺思量的同儕行動很可能在「義氣相挺」下自傷傷人。
缺乏生活重心的孩子,並非真的「本性不夠良善」,而是年紀輕輕的他們遇到了人生的瓶頸———被課業學習、人際互動、親子關係等給困住。在學不來的課堂中心靈受挫,有的可能因此自我否定、消沉鬱鬱,有的可能因此想要尋求「展現自我」的出口,飆車或許讓他們暫時飛越了生活中的難題,且在速度感中證明了自己的存在。
因此,如何讓青少年找到生活的重心、找到自我,是hold住狂飆之心的方法!筆者有幾點拙見。
- 才藝培養:
學業上的成就感較低的孩子,可以培養多元才藝,不僅是為了有一技之長,而更是「藉藝練心」—任何才藝都需要長時間的心力投入,一旦從中培養出興趣甚至發展成專長,已無旁心和餘力了。 - 品德培養:
過度注重國、英、數主科學習的結果,孩子們很容易在學業被否定的同時,也否定了自己。如果學校和公益團體可以多設計一些心靈成長課程,青少年較不容易在被激怒或情緒無法掌握時任心狂飆。 - 服務學習:
此可配合上述才藝培養與品德培養來進行,鼓勵青少年前往偏遠或弱勢區域找到自我的價值,如可以到安養機構陪長者菩薩聊天散步,可以到身心障礙的學校或機構獻藝或服務,可以為不方便的朋友擔任一日志工…。
當人生有意義感和價值感,「速度感」就不再那麼有吸引力,同儕「義氣」也會重新考量。
受困的心靈,可以在才藝中寄託、在品德養成中懂得自我調適、在服務學習中將焦點由自己轉向他人,如此,不僅生命的難題以不同的方式飛越了,人生也因為「凌空一躍」而有了不同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