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陰肝瘧(附論)
夫經謂足厥陰肝瘧。在經則令人腰疼小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意欲 恐懼 陰之 蒼蒼 丸等
方
鱉甲丸(一名烏梅丸出千金方)治肝瘧色蒼蒼。顫掉氣喘。久不瘥者如死。或久熱勞。微動 鱉甲(去裙 醋浸炙) 蜀漆葉 烏梅(取肉炒) 常山(銼) 知母(焙各一兩半) 甘草(微炙) 細辛(去葉) 苦參 葳蕤(各十八銖) 香豉(一合微炒) 石膏(二兩研) 烏梅丸(出聖惠方)治肝瘧久不瘥。 烏梅(取肉酒浸微炒) 常山(銼各一兩) 知母 犀角(鎊屑) 丹砂(別研) 龍 骨(別研) 升 (醋炙) 鱉甲(去裙 酥炙黃一兩) 上為極細末。再同研勻。煉蜜和搜成劑。於淨石臼中搗至二三 百杵。然後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吞下。晚食前再服。 蜀漆丸(出聖惠方)治肝瘧顏色蒼蒼。顫掉氣喘。變成癆瘧。積年不瘥。 蜀漆 烏梅(取肉微炒) 常山(銼各半兩) 鱉甲(去裙 醋炙) 石膏(研各一兩) 豉(一合) 甘草(銼微炒) 知母 苦參(銼) 麝香(細研) 桃仁(湯浸去皮尖炒各半兩) 知母湯(出聖惠方)治肝瘧上焦壅滯。心煩頭疼。寒熱不止。肌肉消瘦。不下食。 知母 地骨皮 升麻(各一兩) 鱉甲(同前) 犀角(鎊屑) 人參 麥門冬 柴胡 (去苗) 石 一盞。 入 木香犀角丸 治肝瘧。 木香 犀角(鎊屑) 羚羊角(鎊屑各一兩半) 升麻 玄參(堅者) 豬苓(去皮滓 炒) 檳 榔(米飲下 三
烏梅飲 治肝瘧。小便不利如癃。 烏梅(取肉) 山梔子(各半兩) 知母(一兩) 芍藥 木通(銼) 生地黃 升麻 (各二分) 上
大柴胡湯(出旅舍備要方)治瘧寒熱嘔逆。脈弦小緊。間日頻日。發作無時。及傷寒熱結在 柴胡(去苗八兩) 芍藥 黃芩(各三兩) 半夏(二兩半湯七次) 枳實(炒去瓤半兩) 大黃(服。 半夏(湯洗七次) 白茯苓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枳殼(去瓤炒) 桔梗(炒 各一兩) 上 夫心瘧者。內經謂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是也。蓋心為神舍。 邪 外 方
甘草湯(出千金方)治心瘧不止。或止後熱不歇。乍來乍去。令人煩心。甚。欲飲清水。及 甘草(一兩) 蜀漆(三兩) 常山 鱉甲(各四兩) 石膏(五兩) 香豉(一合) 梔子烏梅( 柴胡栝蔞根湯(出衛生家寶方)治瘧而發渴者。 大黃丸(出聖惠方)治心瘧。發歇不定。 川大黃(半兩炙銼) 常山(一分) 香豉(四十九粒) 砒霜(細研一分) 鱉甲(酥 炙) 麝 香(每服 熊膽丸(出聖惠方)治心瘧。 砒霜(研半兩) 丹砂(研) 麝香(研) 雄黃(研) 熊膽(各一分) 麝香丸(出聖惠方)治心瘧。 麝香(一分) 金箔(三十片) 黃丹(一分炒令紫色) 朱砂(一兩) 砒霜(一分) 上細研 令勻 一丸 常山丸(出聖惠方)治心疼瘧。 常山(別搗) 桃仁(取陳者去雙仁炒和皮搗各一兩) 鉛丹(八錢細研) 豉(一合 炒令可 碎攤 心酒 朱砂丸(出聖惠方)治心瘧。 光明砂(半兩研細) 常山(一兩) 杏仁(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 夫足太陰之經。脾之脈也。脾經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 則嘔 方
木香丸 治脾瘧。 木香 附子(炮去皮臍) 大黃(銼炒)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 人參(各一兩) 芍 藥桂 (去粗 各半兩) 陳 三。 一 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心脹腹滿一切風勞冷氣。臍下刺痛。口吐清水白沫。醋心。 癖氣塊。 男子腎臟風毒攻刺四體。及陽毒腳氣。目昏頭痛。心間嘔逆。及兩脅堅滿不消。臥時橘皮湯 下三十丸。以利為度。此後每夜二十丸。女人血利下血痛刺。積年血塊。胃口逆。手足心煩 熱。不思飲食。薑湯下三十丸。取利。每夜更服二十丸。小兒五歲以上。脾氣腸胃氣喘。空 心溫湯下五七丸。小者減丸數服。凡胸腹飽悶不消。脾泄不止。臨臥溫酒下。取利。食毒癰 疽發背。山嵐瘴氣。頭痛背縛拘緊。便宜服之。快利為度。人常服此藥。可以不染瘴疾。凡 瘴氣皆因脾胃實熱所致。常以涼藥解隔上壅熱。並以此藥通利稱善。此丸本治嵐瘴及溫瘧大 效。李敦裕以此方刻石於大庾嶺。得效者不可勝數。昔人嘗有擁兵過漳者。軍人皆感瘧。用 此治之。應時患愈。江南時值歲發溫瘧。以此藥服之其效如神。皆以得快利為度。又記。凡 久瘧服藥訖。乃灸氣海百壯。又灸中脘三十壯尤善。又加肉豆蔻六枚去根止瀉方用。
青蒿湯 治脾瘧。寒熱善嘔多汗。 青蒿 附子(炮裂去皮臍) 桂(去粗皮)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 甘草(炙) 陳 橘皮(湯浸去 半兩) 藿香 去滓。
知母丸 治瘧疾。脾寒。 知母 貝母 草果 甘草 鱉甲(酥浸九炙) 常山(用淡豆豉一合米泔一升同煎干下 用 豉細 下。
除桂建中湯 黃 (兩半) 白芍藥(一兩) 甘草(二錢半) 常山丸(出經效濟世方)治脾瘧由熱氣內傷不泄。故脾瘧。令人病腸中熱痛外寒。腸中轉鳴 常山(一兩銼) 甘草(半兩銼炒微赤) 知母(一兩) 豉(一合) 麝香(一分細 研) 鱉甲(一 大。於未發 前 人參飲 治脾瘧。 人參 甘草(炙各一分) 陳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烏梅(五枚去核焙) 草豆蔻(七 枚去皮) 煎一盞
檳榔湯 治脾瘧寒熱。 檳榔(銼)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前胡 白朮 菝 (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
橘皮散 治脾瘧。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常山 干漆(炒出煙) 桂(去粗皮各三分) 牡蠣(燒赤一分) 上 為
硫黃丸 治脾瘧。無問遠近。 阿魏(研) 安息香(入胡桃瓤研) 萊菔子(炒各三錢) 蕪荑仁(炒研為末三分) 常山丸 治脾熱為瘧。或不渴。熱氣內傷不瀉。令人病寒。腹中痛。腸中鳴。汗出。 常山(三兩) 甘草(半兩) 知母 鱉甲(各一兩) 辰砂丸(出宣明論)治一切脾胃虛熱。瘧不止者。 信砒 甘草(各一錢) 朱砂(二錢) 大豆(四十九粒) 濃朴餳 治脾瘧。不思飲食。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三兩) 半夏(為末薑汁焙乾一兩) 陳橘皮(湯洗去白焙二兩) 姜橘散(一名十棗湯出傳信適用方)治脾寒及諸瘧。 上真橘皮不拘多少。去白細切曝微干。以生薑自然汁浸過。陳皮一指許。銀器內重湯煮 干焙 於發日先一時辰服之。不過兩服而止。後再一服。不拘老少孕婦皆可用服。 草果平胃散(出危氏方)治脾虛作瘧。不問寒熱先後。飲食不進。 以生料平胃散四兩。加入草果、大腹皮、檳榔、青皮各二兩。銼碎相和勻。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空心多服取效。 半夏散 治脾瘧。草果飲 治脾寒。 草果 常山 檳榔 甘草(少許) 黑豆(各等分) 火丹 治脾寒 淡豉(二兩) 人言(二錢) 雄黃(五錢) 朱砂(三錢) 吳茱萸湯(出楊子建護命方)治脾寒發瘧。非時發作。肌肉黃瘦。食減腸泄。腹痛大腑不調 吳茱萸(煉洗焙炒乾) 芎 鱉甲(去裙 酥炙) 防風 人參 蒼朮(米泔浸一宿 切焙) 藿 水一盞。生薑 二片 柴胡濃朴湯 治脾寒。 柴胡 濃朴 青皮 陳皮 常山 草果 烏梅 甘草 縮砂 檳榔(各等分) 良薑丸(出朱氏集驗方) 醒脾治瘧。 良薑(二兩) 上末。豬膽丸。梧桐子大。紫蘇湯下二十丸。 夫肺瘧者。內經謂令人心寒。寒甚則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刺手太陰陽明是也。蓋 心肺 人參丸 治肺瘧。心寒熱善驚。如有所見。 人參 鱉甲(同前) 桃仁(去皮尖雙仁研) 恆山 甘草(炙銼) 肉蓯蓉(酒浸切 焙) 升麻(研一兩) 丹 米飲 下 麥門冬湯 治肺瘧。及補心氣。 麥門冬(去心一兩半) 升麻 知母(銼焙) 甘草(炙銼) 鱉甲(醋炙去裙 ) 柴胡(去 苗) 根(銼) 薑三 片煎八分 烏梅丸 治肺瘧。 烏梅肉(炒) 恆山 鱉甲(去裙 醋炙) 人參 知母(焙) 肉蓯蓉(酒浸切焙) 桃 仁(去 未 發三服 丹砂丸 治肺瘧。心神驚悸。 丹砂(別銼) 阿魏(醋化去沙石面和作餅炙) 麝香(各一分) 鉛丹(研一分) 二丹丸 治肺瘧。 丹砂(別研) 鉛丹(別研) 甘草(炙銼) 當歸(各半兩) 恆山(三分) 上為末。煉蜜 丸。如 杏仁丸 治肺瘧。 杏仁(四十枚湯浸去皮雙仁炒黃色) 恆山(三分) 丹砂(別研半兩) 甘草(生銼 一分) 秫米湯(一名恆山湯出千金方)治肺瘧。心寒甚即發熱。熱即驚。如有所見。 恆山(一兩半) 秫米(一分) 甘草(炙銼半兩) 上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 去 黃連湯 治肺瘧。心虛。 黃連(去須一兩半) 當歸(切焙一兩) 乾薑(炮半兩) 上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 內經謂足少陰腎瘧。在經則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 在 中。 特以藏氣機關不利。故為此証也。 烏梅丸(出聖惠方)治腎瘧。腰髀痛。手足寒。食少無力。 烏梅肉(一兩微炒)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 虎頭骨(二兩塗酥炙令黃) 人參(一 炒微黃) 附子 蓯蓉(於食 前以 烏梅丸(出聖惠方)治腎瘧。令人洒然腰脊痛。大便難。目 手足寒。及瘧久不瘥者。 烏梅肉(炒一兩半) 恆山(銼三分) 豉(一合炒) 虎頭骨(酥炙半兩) 麝香(研 一錢) 桃仁 焙一分) 桂 知母 蓯蓉丸 治腎瘧。 肉蓯蓉(酒浸焙半兩) 烏梅肉(炒半兩) 恆山(銼三分) 豉(炒三分) 升麻(半兩) 桃 仁(如梧桐 人參湯 治足少陰瘧。嘔吐寒熱。 人參 恆山(銼各半兩) 甘草(生銼三分) 燈心(五十莖) 茶末 陳橘皮(湯浸 去白焙 各一 為效 恆山湯(出千金方)治腎熱發為瘧。令人淒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 然。身掉不 恆山(三兩) 烏梅(三七枚) 竹葉(切一升) 香豉(八分) 蔥白(一握) 天雄丸(出聖惠方)治腎瘧。無問新久。發作無時。神效。 天雄(炮裂去皮臍兩半一方作生用) 鉛丹(研三分) 人參(三分) 上搗研。和勻。 煉蜜 丸。 半夏散 治足少陰瘧。嘔吐。 半夏(湯洗去滑為末生薑汁和作餅曝干再為末) 阿魏(細研各一兩) 上二味同研勻。每服二 半夏散 治足少陰瘧。嘔吐。 半夏(湯洗去滑生薑汁製焙) 乾薑(炮各半兩) 綠礬(研一錢) 上搗研勻。每服 半錢。 未發 足少陽瘧之狀。內經謂令人身體解 。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 汗 然。 升麻湯 治足少陽瘧。身體解 。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 恆山(一兩半) 升麻 鱉甲(醋炙去裙 ) 淡竹葉(各一兩) 犀角屑 麥門冬(去心焙) 知 去滓。空心、日午服。 黃連丸 治足少陽瘧。清膽。 黃連(去須一兩) 甘草(炙銼半兩) 龍膽(去苗) 鉛霜(研) 定粉(研) 人 中白(各三分) 毛 煎湯下 犀角湯 治足少陽瘧。解 。熱多汗出。 犀角(鎊) 甘草(炙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焙) 升麻 知母 鱉甲(醋炙去裙 各一兩半) 石膏(碎研二兩) 蘆根湯 治足少陰瘧。熱多汗出。及溫瘧熱後寒戰。骨節酸痛口渴。 生蘆根(銼三兩) 麥門冬(去心焙) 升麻 葛根(各一兩半) 梔子仁(一兩) 石 膏(研 二兩) 早 柴胡湯 治足少陽瘧。熱多汗出。 柴胡(去苗) 秦艽(去苗土) 麥門冬(去心焙) 蘆根 淡竹葉(各一兩) 犀角丸 治少陽身體解 。或寒熱。心惕惕然汗出。 犀角屑(一分) 恆山(一兩) 蜀漆葉(半兩) 豉(炒一合) 足太陽瘧之狀。內經謂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 然。熱上汗 已。 先寒 柴胡湯 治足太陽瘧寒熱。 柴胡(去苗) 恆山(銼) 鱉甲(去裙 醋炙黃) 知母(焙) 青蒿(干者) 甘草(炙銼) 枳 二寸。 細 酒煎飲 治足太陽瘧。腰痛頭重。寒熱互作。 常山(一兩) 鱉甲(去裙 醋炙令黃色一兩) 知母(三分) 白頭翁(三分) 桂 (去粗皮 半 胡(去苗三分) 當吐 柴胡桂薑湯 治足太陽瘧。腰痛頭重。寒多熱少。 牡蠣湯 治足太陽瘧。 麻黃黃芩湯(出濟生拔粹方)治足太陽瘧夜發盡瘥。 麻黃(去根節) 黃芩(去心) 甘草(炙各半兩) 桂(二錢五分) 每 咀。一服 一兩。水 三 夫足陽明胃瘧。在經則令人先寒。洒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 當 血 於 方 順氣湯 治足陽明胃瘧。支滿腹大。 濃朴(去粗皮薑汁製) 陳橘皮(去皮白焙) 白朮 半夏(湯浸七次焙各一兩) 乾薑(炮) 柴 去滓 清脾湯(出醫方集成)治胃瘧。發作有時。先覺伸欠乃作。時寒栗鼓頷振頤。中外皆寒。腰 嘔。因食傷脾。停 。或但熱不寒。或但寒 濃朴(四兩薑汁製炒) 烏梅(去仁) 半夏(浸去滑) 青皮 良薑(各二兩) 草果(去皮 一兩) 未發前 常服。 紅丸子(出直指方)治食瘧。氣滯腹脹。 京三棱(水浸軟切片) 蓬莪朮(煨)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各五兩) 胡椒 乾薑(炮 各三 二 正氣湯(出衛生寶鑒方)治胃瘧不食。肢滿腹脹。時作寒熱。 藿香葉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 半夏(為末生薑汁作嚼曝干) 甘草( 枳殼湯 治胃瘧。心腹脹滿不食。 枳殼(去瓤面炒三兩)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 人參 白朮 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 上 搗篩 藜蘆丸(出千金方)治五臟並有瘧疾。而六腑則無。獨胃腑有之。胃腑瘧者令旦病也。善飢 藜蘆 恆山 皂莢 牛膝(各一兩)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紅丸子(出醫方集成)專治食瘧。 蓬朮 京三棱(醋炙各二兩) 胡椒(二兩) 青皮(炒香二兩) 阿魏(一分醋化) 上 為 末。別 或因食 濃朴湯 治足陽明胃瘧。寒熱汗出。食則支滿腹脹。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二兩) 白朮 陳皮(浸去白焙各一兩) 甘草 桂(去粗皮各半兩) 上 人參蜀椒湯 治胃瘧腹滿。 人參(半兩) 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一分) 阿魏(面和餅炙三分) 乾薑(炮一兩) 恆山橘皮散 治胃瘧。脹滿不食。蒜姜酒 治胃瘧。飢不能食。 獨窠蒜(一顆) 生薑(一分) 上研碎。以酒半升調。去滓。未發時。旋旋服之。 阿魏酒 治胃瘧 夫寒瘧之狀。內經所謂先寒後熱。病以時作。是也。蓋傷暑汗出。腠理開發。因遇夏氣。 淒 栗 五積散(出直指方)治感寒發瘧。初作。以此解散。 蒼朮(炒三兩) 北梗(一兩) 麻黃(去根) 枳殼(製) 陳皮(各六錢) 乾薑 濃朴(製 各四 散。每服 恆山丸(出聖惠方)治寒瘧。陽虛陰盛。內外俱寒。四肢顫掉。 恆山(半兩) 野狸頭骨(一分) 虎頭骨(一分) 猢猻頭骨(一分) 天靈蓋(一分) 綠豆 末(香(一分) 阿 二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修合時。勿令孝子女人見。須五月五日午時合為妙。如緩急。即不擇日辰合。未發時。以絳囊盛。於中指上系一丸。男左女右。三日不住。以熱水服一丸。娠婦小兒不 可服。忌食熱物。 朱砂丸(出聖惠方)治寒瘧。但寒不熱。四肢鼓顫不止。 朱砂(一分細研) 麝香(半分細研) 砒霜(一分細研) 恆山(一分銼) 虎頭骨 (一分塗 酥炙 阿魏(一分 煮面糊和 搗一二 丸可治 吳茱萸湯(出續易簡方)治寒瘧先寒後熱。頭疼不可忍。熱極即汗出。煩渴相次。便醒。宜 吳茱萸(湯浸焙炒一兩) 羌活(去蘆頭半兩) 甘草(炙銼) 乾薑(炮) 半夏(湯 洗七次 焙) 一分) 上 須 巳亥之年。當瘧未發。常服暖脾胃。一方有牽牛炒半兩。 養胃東加桂(出直指方)治感發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頭痛腰酸。胸滿呃逆。身體疼痛。 濃朴(製) 蒼朮(炒二兩) 半夏(製二兩) 人參 茯苓 草果 藿香(各半兩) 橘 紅(三分) 滓。 溫服。不 雄黃丸(出聖惠方)治寒瘧不止。 雄黃(一分) 硫黃(一分) 朱砂(一分) 麝香(半分) 阿魏(半分) 桂(一分末) 乾薑(一 醋煮面糊和丸。 如 草豆蔻飲(出聖濟總錄)治寒瘧。 草豆蔻(去皮) 高良薑(半分) 恆山 青皮(湯浸去白焙) 陳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分) 生薑 半。去滓 正氣散(出醫方大成)\x退寒瘧。止胃寒。進飲食。 藿香(四兩) 草果(四兩) 半夏 陳皮 濃朴 縮砂 甘草(各一兩) 上銼散。 生薑棗 子煎 安息香丸(出聖惠方)治寒瘧。手足鼓顫。心寒面青。 朱砂(細研) 虎頭骨 猢猻頭骨 砒霜 天靈蓋 阿魏 安息香(各半兩) 檳榔湯(出聖濟總錄)治寒瘧。 檳榔(銼) 桂(去粗皮) 恆山 陳皮(湯浸去白炒) 甘草(炙銼各半分) 上粗 末。每服 三錢 神效方(出聖惠方)治寒瘧。 砒霜(一兩酸漿一碗於日未出時慢火熬如稀糊便入藥) 朱砂(細研) 白芥子 阿魏 (各一錢) 至 十丸。 分利元散(出醫方集成)治體虛之人患瘧。寒多。不可服截藥者。 川烏 附子(各一兩) 南星(二兩) 木香(五錢別銼臨時入) 上除木香不見火外。 余味 各將 當 白芥子丸(出聖惠方)治寒瘧。手足鼓顫。心寒面青。 白芥子 朱砂(細研) 阿魏 恆山(各等分) 阿魏丸(出聖惠方)治寒瘧。 砒霜 朱砂 阿魏 麝香(各一分) 上同研如粉。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於未發前。 冷醋 豬膽膏(一名二姜散出朱氏集驗方)治脾胃虛弱。遂成瘧疾。寒多熱少。大概寒發於膽。豬 仍治秋深寒瘧。 乾薑(炮一兩) 良薑(切小塊麻油炒乾一兩一方各二兩半炒半生不用麻油炒) 上為末。 分作 十 致仕 果附湯(出醫方集成)治氣虛脾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或單寒者。或大便澀。小 草果仁 附子(炮去皮臍) 上等分。 咀。每服半兩。水二鐘。薑七片、棗二枚。煎 七分 七棗湯(一名烏頭七棗湯)治瘧及久瘧但寒。並脾寒發瘧。 用川烏一只熱多寒少者湯泡七次。寒多熱少者火炮七次。切去皮焙乾。分二服。水一碗 半。 枚炮 附 散其熱性。服之必效。經驗方陳氏雲。林侍郎謙之。常以此藥授人。余家服屢有效。 生熟附子湯 分利陰陽。止發熱寒。治瘧疾欲作。胸痞痰嘔。頭眩顫掉。 用附子二枚。一生去皮。一鹽湯浸去皮炮。各取二錢。加沉香木香少許。水一盞。姜七 片、 鱉甲散 治寒瘧、癆瘧。 取鱉甲不拘多少。醋炙黃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臨臥時各一服。治癆瘧。 塗 鱉甲湯 治瘧寒多。 鱉甲(湯浸刮令淨醋炙) 常山 柴胡 桂(去皮各一兩) 白朮(一兩) 牡蠣(半兩火煨 赤) 溫脾飲 治寒瘧。兼脾久濕。上焦噎塞不通。止渴進飲食。 真陳橘皮(五個去瓤) 烏梅(十個) 人參(一分) 大棗子(二十個) 甘草(五 寸) 草果 子(煎 一 蒜丹 寒瘧手足鼓顫。心寒面青。宜用此方。 獨蒜(一枚) 黃丹(半兩) 上件藥相和。五月五日午時同搗一千杵。丸如黑豆大。 未發 時。 烏頭丸 先寒後熱者。名之為寒瘧。故寒而不熱。面色黑者。名為厥瘧。先寒後熱。熱少寒 瘥。莫服湯。 草烏頭(削去皮) 用沸湯炮一十四度。以盞蓋之。薄切焙乾。為末。稀糊和丸。如桐 子大。 瘧只
蒜丸子 治寒多熱少。 良薑 濃朴 附子(各三錢) 夫溫瘧與寒瘧安分。溫瘧得之冬中於風寒。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 不能 於腎 虛則發。 風 傷 麻黃湯 治溫瘧初發身熱頭疼。不可忍。臨醒時即寒栗戰動不定。逡巡便醒。宜服此方。須 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 羌活(去蘆頭) 牡丹(去心) 獨活(去蘆頭) 梔子 (去心) 柴胡 母(焙) 黃 未 發 是
常山丸 療溫瘧。 常山 烏梅肉(熬) 豉 天靈蓋(炒各六分) 知母 朱砂 蜀漆 大黃(各四分) 常山湯 療溫瘧。潮熱羸瘦。欲成骨蒸。 常山(三兩) 車前葉(一握) 甘草(二兩炙) 獼猴骨(三兩炙) 天靈蓋(一兩 燒作灰末) 烏 分 三服。微吐不利。忌生蔥、生菜、海藻、 知母鱉甲湯 療溫瘧。壯熱。不能食。 知母 鱉甲(炙) 地骨皮(各三兩) 竹葉(切一升) 石膏(四兩碎) 常山(二兩) 上 切。以 麻黃飲子 治溫瘧。煩悶。 麻黃(一兩去根節) 牡蠣粉(一兩) 蜀漆(半兩) 甘草(半兩) 犀角屑(半兩) 知母(半兩) 桂枝芍藥湯 治瘧寒熱大作。不論先後。此太陽陽明合病也。經曰熱勝而動也。發熱則必汗也。 桂枝(三錢) 黃 知母 石膏 芍藥(各一兩) 松羅湯 治溫瘧熱渴。體痛。 松羅(半兩) 烏梅肉(炒) 梔子(去皮各半兩) 升麻(三分) 鱉甲(去裙 醋 浸炙黃半兩) 常山湯 治溫瘧。 常山(銼半兩) 鱉甲(去裙 醋浸炙黃) 甘草(生銼炙各一兩) 車前草(一握切 成片子 三 滓。溫服。 竹葉恆山湯 治溫瘧。壯熱微寒。溫瘧之候也。壯熱後如覺微寒。或戰。瘧作時手足冷。少 淡竹葉(一握) 恆山(三兩切) 小麥(一升) 上用水五升。漬一宿。明旦煮取二 升。溫 分三 恆山飲(出聖惠方)治溫瘧。煩悶。 恆山(半兩) 甘草(半兩生用) 冬瓜汁(一升或生者煎汁亦可) 上銼以冬瓜汁浸 一宿。 早晨 治溫瘧方 用牡蠣和杜仲為末。蜜丸。每服三十丸。溫水下。又方。取當歸煮飲汁。 夫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則腠理開。開則邪入而病作。當其時。陰陽相並。隨其所 勝。 朱砂丸(出聖惠方)治瘧。 寒熱發作不定。體瘦不能食。 朱砂(一分細研) 麝香(一分細研) 恆山(銼) 川升麻 苦參(銼) 猢猻腦蓋 (炙微黃) 鱉 車軸垢 木香 白朮 川大黃(銼微炒) 地骨皮(各半兩) 巴豆(三分去皮心熬黃別研如膏紙裹 壓去 油) 虎頭骨散(出聖惠方)治瘧發作無時。寒熱不定。 虎頭骨(一兩塗酥炙黃) 牡蠣(三分炒轉色) 地骨皮(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鱉 甲(一兩 錢。水一盞。 天靈蓋丸(出聖惠方)治瘧發作無時。經久不瘥。 天靈蓋(一兩) 虎頭骨(一兩) 猢猻頭骨(一兩) 朱砂(一分研細) 雄黃(一分研細) 麝香(一分研) 綠豆粉(一分) 砒霜(一兩細研) 狐膽丸(出聖惠方)治瘧寒熱。發作無時。 砒霜 朱砂(各半兩) 麝香 阿魏(各一分) 狐膽(一枚) 黃丹 綠豆粉(各一分) 上 細研 桃奴丸(出聖惠方)治瘧發作無時節。 猢猻頭骨(一兩生用) 巴豆(一分去皮) 砒霜(一分細研) 野杖人花(一分) 桃 奴(向 陽枝 令 患人 虎睛丸(出聖惠方)治瘧發無時不定。寒熱甚者。 虎睛(一枚生搗細末) 臘月豬血(少許) 朱砂(一分研) 阿魏(一分細末) 上 研勻。端 午 砒霜丸(出聖惠方)治瘧發作無時。不定寒熱。 砒霜(一兩) 阿魏(一分) 雄黃(三分) 朱砂(一分並細研) 上於端午日。用 糯米飯和 丸。 靈砂丹(出聖惠方)治瘧發作無時。經久不瘥。 朱砂(半分) 麝香(二錢) 蝙蝠糞(五十頭) 上研細。用軟糯米飯和丸。綠豆大。 未發 時。 必效方(出聖惠方)治瘧無問新久。發無時。 黃丹(四兩) 面塵(一兩) 上取五月五日午時。面東不語。研搗獨蒜和丸。雞頭實 大。 男左 百瘥方(出聖惠方)治瘧無問新久。發作無時。 恆山(一兩末) 草(一握去兩頭) 又方(出聖惠方) 用青皮一兩燒灰。研細末。發前溫酒調下一錢。正發時又服一錢。 恆山湯(出肘後方)治瘧。發作無時。心下煩悶。 恆山(二兩) 甘草(炙一兩半) 豉(五合綿裹) 上切以水六升。煎去滓。取三升。 再服。 當 大效五丁飲子(出海上方)治瘧發作重者。 白豆蔻(五個每個分作五塊) 生薑(切如皂子大作二十五塊) 京棗(五個每個分五 塊) 半夏 晚。 作一 服。 藥餛飩(出衛生方) 良薑 吳茱萸 胡椒(各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
上為末。 得。卷一百九十八\諸瘧門
手少陰心瘧(附論)
上以熊膽 和丸。如綠 豆大 欲
上為末。 研入朱 砂令足太陰脾瘧(附論)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盞半。生薑、棗子 入
上為細末。。仍以白芥子用紗囊盛。男左女右系於背。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未發 前溫服 十丸
上為末。滴水和丸。分作 四十丸 服。
上粗搗
上 咀。水二盞。煎一盞去滓。 露一 宿。空心
上為末。用蒸餅量多少 搗和為丸。如梧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碗。煎八分。露一宿。五更冷服。正發一服。過後又一服。手太陰肺瘧(附論)
方
上為細末。取 一丸。
上為足少陰腎瘧(附論)
方
上 咀以水九 升足少陽膽瘧(附論)
方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於未 發前
上 咀如麻豆 大
上為末。煉蜜丸。 如桐子大。 每足太陽膀胱瘧(附論)
方
足陽明胃瘧(附論)
上先熬藜 蘆皂 莢色 膝。
上搗如寒瘧(附論)
方
上為末。 入 朱砂 系於
上為末。入朱砂研勻。醋煮面糊和丸。 如 桐子
上為末。大蒜丸。於發日絕早。煎烏梅湯。勻作三服。 早 食前溫瘧(附論)
方
上搗 篩。蜜和丸。如桐子大。空心 忌生蔥菜、生血等物。
上為末。每服七錢。至一兩。水 煎。 如藥瘧發作無時(附論)
方
上為末。入研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溫水下四丸。漸 吃冷茶半碗。良久吐痰涎。後便煎熱茶下二丸。得吐利便效。
上為末。入後五味研勻。五月五日 午時。 面南粽子尖和丸。丸如桐子大。每服發前以青絹裹一丸。系男左女右臂上。一丸可治七人。 第七人冷醋湯下。
上以漿水二盞。浸藥於星月下。上橫一刀。經 宿。 明
上為細末。豬脾一條。銼作 。加五味炒之。一半滾 藥。 一半不滾。並作餛飩。有藥者墨點之。余者吞下。無藥者嚼下。一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