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短氣(附論)

肺主於氣。候於皮毛。氣虛為微寒客於皮毛。傷於肺。肺氣不足。則成咳嗽。夫氣得溫 則宣利。得寒則痞澀。虛則氣不足。而為寒所迫。並聚於肺間。不得宣發。故令咳而短氣也。

紫菀丸(出聖惠方)治肺咳嗽氣短。不得睡臥。

紫菀(一兩去苗土) 漢防己(一兩) 貝母(一兩煨欲黃) 人參(去蘆頭用一兩) 款 冬花 (一兩) 桑白皮(一兩銼) 天門冬(一兩半焙去心) 木香(一兩) 甜葶藶(一兩隔 紙炒令紫 色)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檳榔(一兩)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 上為 細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時。以粥飲送下。每服二十丸。

肉蓯蓉湯 療傷中咳嗽。短氣傷中痛。痰飲厥逆。宿食不消化。寒熱邪僻。五內不調。

肉蓯蓉(五兩) 乾地黃(四兩) 大棗(三十枚擘) 烏頭(一兩泡) 甘草(一兩 炙) 桂心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紫菀 五味子(各一兩) 生薑(八錢) 石膏(碎綿裹八錢) 上 切。以 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渣。分為七服。日四夜二。一方大棗五十枚。水一斗二升。煮去 九升。忌海藻、生蔥、菘菜、蕪荑、豬肉、冷水。

五味子散 治咳嗽。鼻塞清涕。顫掉緩弱。少氣不足。時時欲嘔。

五味子 黃耆(細切各三錢) 甘草(炙銼一分) 人參 桂(去粗皮) 羌活(去蘆頭) 乾薑(泡) 細辛(去苗葉) 附子(炮裂去皮臍) 白朮(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生薑烏 梅

紫蘇散(出聖惠方)治咳嗽短氣。體煩發熱。發作無時。

紫蘇莖葉(一兩) 貝母(三分煨微黃) 紫菀(三分去苗土) 麥門冬(三分去心)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桑白皮(三分銼) 赤茯苓(三分) 五味子(三分)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五味子湯(出聖惠方)\x療逆氣咳嗽。胸膈中寒熱。短氣不足。

五味子(一兩) 前胡(三兩) 紫菀 甘草(炙) 桂心 生薑(各二兩) 棗(三 十枚擘) 山茱萸(三兩) 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攪去滓。服一升。日三夜二。忌生薑、海藻、 菘菜。一方用茱萸三錢。水一盞煎。日二夜一。

又方 用橘皮。不用茱萸。

延年紫蘇飲 治咳嗽短氣。唾涕稠。喘之風虛煩損。發無時者。宜服。

紫蘇 貝母 紫菀 麥門冬(去心各二兩) 棗(五枚擘) 葶藶子(一兩炒令黃別研 搗) 甘草(一兩炙) 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四服。如人行七裡一服。禁豬肉、魚肉、 蒜、海藻、菘菜。

海藻湯(出聖惠方)治咳嗽而下痢。胸中痞而短氣。心中時悸。四肢不欲動。手足煩不欲食 海藻(四兩) 五味子 半夏(各半斤) 生薑(一兩) 細辛 茯苓(六兩) 杏仁 (五十枚) 上

五味湯(出宣明論)治胸膈痞滿。心腹刺痛。短氣噎悶。咳嗽痰唾。嘔逆惡心。不思飲食。溫中益氣。

五味子(九兩) 良薑 乾薑(各一兩半) 紅皮(去白) 茴香(炒各二兩) 甘草 (炙七兩) 鹽(一斤炒)
上為末。每服一錢。百沸湯點。空心食前。甚者日三服。一方無乾薑。

訶黎勒散(出聖惠方)治咳嗽短氣。腹脅痛。

訶黎勒皮(三分)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桔梗(三分去蘆頭)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次焙) 甘草(半兩炙黃銼)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又方(出聖惠方)治咳嗽短氣。體煩熱。發作無時。

麻黃(三兩去根節) 桂心(半兩) 乾薑(一分煨裂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杏仁(三分去皮尖雙仁炒)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咳嗽短氣喘急。(出聖惠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 赤茯苓 杏仁 (各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如膏)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百杵。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不拘

薑椒湯 療咳嗽。及短氣脅痛。

生薑 椒(去目炒出汗各一兩) 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合。


咳嗽上氣(附論)

夫諸氣皆屬於肺。肺氣和平。則升降自若。若為寒邪所傷。則肺氣壅澀。不得宣通。故 咳嗽而上氣。其証喘咳多涕唾。甚者面目浮腫。久而不已。肺氣虛極。風邪停滯。令人胸背 痛。以至唾膿血也。咳嗽上氣者。為肺氣有餘也。肺感於寒。微者則成咳嗽也。肺主氣。氣 有餘則喘上氣。此為邪搏於氣。氣壅澀不得宣發。是為有餘。故咳嗽而上氣也。久咳嗽上氣 者。肺氣虛極。風邪停滯。故其病積月累年。久不得瘥。則胸痛面腫。而上氣唾膿血也。

地黃煎 治肺臟氣不和。上氣咳嗽。

地黃汁(一升半) 麥門冬(汁) 生薑(汁) 天門冬(汁各五合) 射干(一兩) 黃牛乳(一升) 蜜(二升) 黃牛酥(五升) 黃耆(銼炒) 桂(去粗皮) 人參(二兩) 五味子 款冬 花紫菀(去苗土) 貝母(去心各二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研五枚) 玄參 赤茯苓 柴胡(去苗各一兩)
上為末。次將自然汁及酥乳蜜等。入銅器中。以文武火煎百十沸。時時攪轉。 然後旋旋調下諸藥末。攪令勻。煎百餘沸。來日封閉。於甑上蒸兩炊久。待冷。以蠟紙緊封 閉十數日。時複一看。莫令損動。每日飲後。服一匙頭。便仰臥漸漸咽之。令藥浸潤心肺。 至夜臨睡時。如前再服。

治上氣咳嗽。兼水氣癖氣。

葶藶子(炒) 貝母 桔梗 鱉甲(炙) 防葵(各六分) 白朮(四兩) 茯苓 大戟枳實 (炙) 紫菀 旋複花 杏仁(去皮尖熬) 橘皮(各四兩) 芫花(二分) 大黃(一錢)皂莢(一分炙去皮子)
上搗篩。蜜和為丸。空腹以飲服。如梧桐子五丸。日二服。漸漸加至十 九 丸。以微利為度。忌桃、李、雀肉、莧菜、醋物、豬肉、陳臭等。

木香枳殼湯 治咳嗽氣促。

木香 枳殼(去瓤麩炒) 黃連(去鬚各一兩) 麻黃(去根節) 貝母(去心) 百合 紫菀(去苗土) 款冬花(去梗) 桑根白皮 天雄(炮裂去皮臍) 白石脂 昆布(洗去咸焙 各一兩半) 黃芩(去黑心半兩) 旋複花(微炒三分)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十枚)
上銼如麻豆。每

款冬花丸 治三十年上氣咳嗽吐膿血。喘息不得臥。

款冬花(去梗) 乾薑(泡)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 桂(去粗皮) 吳茱萸 (洗淨焙乾炒) 菖蒲(銼米泔浸半日炒乾各一兩一分) 細辛(去苗葉) 芫花(醋浸炒乾) 紫 菀(去苗 土) 甘草(炙銼) 桔梗(炒) 白茯苓(去黑皮) 皂莢(炙去皮子各三分) 人參(三分)
上為末。煉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酒下。加至十丸。每日三服。

桑白皮湯 治咳嗽上氣促急。心躁寒熱。四肢煩疼。夜間甚者。

柴胡(去苗) 桑根白皮 天雄(炮裂去皮臍) 羌活(去蘆頭) 枳殼(去瓤麩炒) 大 腹 (連皮銼各一兩半) 黃連(去鬚) 當歸(切焙) 麻黃(去根節) 桂(去粗皮) 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梅(拍碎四塊) 黃芩(去黑皮) 旋複花(微炒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每服 五錢。 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同煮八分。去滓溫服。

潤膈丸(一名大阿膠丸)治積年咳嗽上氣。涎唾稠粘。五心煩躁。不思飲食。心肺留熱。 (案原方︰葶藶二兩炒。人參去蘆。遠志去心。防風。白茯苓去皮。貝母炒。阿膠。五味子。熟地黃洗。杏仁湯浸去皮尖。山藥各一兩。丹參。麥門冬。杜仲去皮銼炒令黑。柏子 仁。甘草炙。百部炙各五兩。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瓷器收勿泄氣。每服一盞。研化煎六 分。食後臨臥溫服。日二三服。張氏方無丹參、遠志、防風、葶藶、五味子。加川芎、當歸、 細辛各半兩。通前十七味為末。蜜丸彈子大。此病得之或因寒。治應斟酌損益。使可通行。 昔盛文肅太尉。因赴召甚急。後病嘔血。醫官獨孤及為處此方。服之立效)

紫蘇散(出聖惠方)治久咳嗽。上氣胸滿。不能飲食。頭面浮腫。唾濃血。

紫蘇子(一兩微炒) 半夏(三分湯洗七分去臍) 五味子(三分) 麻黃(三分去根 節) 細辛(三分) 紫菀(三分去苗土) 赤茯苓(一兩) 黃芩(半兩) 甘草(半兩炙赤銼) 陳橘皮 (一兩湯浸去白瓤) 桂心(半兩)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 桑白皮(一兩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

皂莢丸(出聖惠方)治久咳嗽上氣。心胸滿。吃食減少。

皂莢(一兩去黑皮酥炙令黃去子) 紫菀(三分去苗土) 款冬花(半兩) 細辛(三分)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 桂心(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紫蘇子(三分微炒) 乾薑(三分炮裂銼) 當歸(三分銼微炒) 甘草(半兩炙赤銼) 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微去汗) 杏仁 (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研如膏)
上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三 十丸

五味子湯 治咳嗽上氣。語聲不出。心胸痞悶。頭昏痰涎。小便赤澀。

五味子(炒) 人參 桑根白皮(炙銼) 麥門冬(去心焙) 防風 麻黃(去根節) 細辛 甘草(炙銼) 白前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 枳殼(去瓤麩炒各五錢) 甜葶藶(三錢隔紙 炒)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蜀椒丸(出千金方)治咳嗽上氣甚良。

蜀椒(五分) 烏頭 杏仁 菖蒲 皂莢 石(一兩) 細辛 款冬花 紫菀 乾薑 (各 三分) 吳茱萸 麻黃(去根節各四分)
上為細末。每蜜丸梧桐子大。暮臥吞二丸。治二 十 年久嗽。不過二十丸。

紫菀煎(出聖惠方)治久咳嗽上氣。涕唾稠粘。頭面虛腫。宜服。

阿膠(三兩搗碎令黃) 射干(三兩) 細辛 乾薑(一兩炮裂銼) 竹瀝(一盞) 芫花根(半兩去土) 桑白皮(三兩銼) 款冬花(二兩) 附子(半兩炮去皮臍) 甘草(半兩炙赤銼)白蜜(一盞) 上為散。先以水二斗。於銀鍋中。煎至一斗。去滓。入蜜及竹瀝。以慢火熬 成 膏。

又方 治咳嗽。胸脅支滿。多唾上氣。

石(一作礬石) 烏頭(一方不用) 菖蒲(各一分) 細辛 黃環(各二分) 款 冬花 紫菀 杏仁(各三分) 吳茱萸(四分) 乾薑(五分) 蜀椒(五合)
上為末。煉蜜和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著牙上咽汁。每一日六服。劇者常服不止。

射干煎(出千金方)治咳嗽上氣。

生射干 款冬花(各二兩) 紫菀 細辛 桑白皮 附子 甘草(各二兩) 白蜜 竹瀝 生薑(各一升一雲乾薑) 飴糖(五兩) 上以射干先納白蜜並竹瀝中。煎五六沸去之。 咀六物。以水一升。合浸一宿。煎七上七下。去滓。乃合飴薑汁。煎如餳。服如酸棗大十丸。日三。劇者夜二。不知加之。以知為度。外台秘要用芫花根半兩。

又方 療咳嗽上氣。時時嘔白唾沫。數十歲者。

吳茱萸 五味子 大黃 桂心 甘草(炙) 細辛 人參 紫菀 款冬花(各一兩) 大戟 竹茹(各三分) 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亦療陰咳至良。忌海藻菘菜生蔥 等物。

百合丸(出聖惠方)治咳嗽上氣。心胸煩悶。胸中不利。含化。

百合(一兩)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桂心(半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 白芥子(半兩 微炒) 貝母(二兩煨微黃) 五味子 乾薑(一分炮裂銼)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炒微黃) 訶黎勒皮(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細末。入杏仁同研令勻。以棗肉和如半棗大小。

生地黃煎(出聖惠方)治咳嗽上氣。心膈煩悶。痰唾不利。

生地黃汁(二升) 生天門冬汁(二升) 蜜(五合) 酥(三合) 生薑汁(二合) 貝母(二兩煨微黃) 五味子(二兩) 紫菀(二兩去苗土)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鹿角膠(五兩搗碎炒黃)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
上為末。研令極細後。取諸藥汁及杏仁酥蜜等。 同 入銀器中。慢火熬。不住手攪。候如膏。即收於不津器中。不計時候。含一茶匙咽津。

華蓋煮散 治咳嗽上氣。

款冬花(去梗) 知母(焙) 貝母(去心炒各一兩) 紫菀(去苗土) 桔梗(炒各 三分) 木香甜葶藶(微炒各半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二分) 防己(半兩) 蟬殼(一兩)
上為散。 每三錢。水一盞。入酥少許。煎七分。食後溫服。

通氣丸(出千金方)治久上氣咳嗽。咽中腥臭。氣攪心痛眼疼。耳中嘈嘈。風邪毒注時氣。食不生肌。胸中隔塞。嘔逆多唾惡心。心下堅滿。飲多食少。惡疰淋痛。

飴糖(三升) 蜀椒(二升) 杏仁(一升) 蜈蚣(五節) 大附子(五枚) 乾薑 (四分) 人參( 稍納藥末。 搗千杵。飴糖乃納藥末中。令調和。含如半棗一枚。日六七夜三四服。以胸中溫為度。若夢 與鬼交通及飲食者。全用蜈蚣。食不消加杏仁五合。小腹急腰痛。加天門冬、杜仲。有風加 烏頭三枚。附子一枚。立夏後勿加。有留飲加葶藶一兩。

馬兜鈴散 治肺熱上氣。喘逆咳嗽咯血。

馬兜鈴 黃芩(去黑心) 知母(炒焙) 白茯苓(去黑皮) 紫菀(去苗土) 麻黃 (去根節) 甘草(炙銼) 杏仁(去皮尖仁炒黃) 貝母(去心) 大黃(銼炒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 煎桑根白皮棗湯調下。

加減三奇湯(出拔萃方)治咳嗽上氣。痰涎喘促。胸膈不利。

桔梗(去蘆半兩) 半夏(湯洗七分) 陳皮(去白五錢) 甘草(五錢) 青皮(去白五錢) 人參(去蘆五錢) 杏仁(三錢研) 五味子(四錢) 紫蘇葉 桑白皮(各五分)
上 咀。每服 四錢。水二大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

麻黃散(出聖惠方)治久咳嗽。肺壅上氣。坐臥不安。

麻黃(一兩去根節) 桑白皮(銼一兩) 甜葶藶(一兩隔綿紙炒紫色) 五味子(三分) 白 前(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木通(三分銼) 川大黃(三兩半銼碎微炒) 黃 (一兩銼)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入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 時 溫服。

杏仁散(出聖惠方)治咳嗽上氣。肺寒。鼻中不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 五味子(二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麻黃(一兩去根節)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 款冬花(三分) 紫菀(三分去苗土) 濃朴(三分 去粗皮生薑製炒令香) 乾薑(三分炮製) 桂心(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大腹皮散(出聖惠方)治咳嗽上氣。肺臟喘急。胸中滿悶。宜服。

大腹皮(三分銼)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 百合(半兩) 甜葶藶(二兩隔綿 紙炒紫色) 紫菀(三分去苗土) 半夏(半兩湯浸七次去滑) 赤茯苓(一兩) 桔梗(三分去蘆頭) 桑白皮(一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薑半 分煎。 去

香豉丸 療上氣。三十年咳嗽。氣久寒。令肺脾中客熱變為冷。

香豉(二十枚) 食茱萸(一方用吳茱萸) 甘草 細辛 杏仁(去皮尖兩仁者熬各一兩) 紫菀(二兩)
上為細末。別搗杏仁如膏。及納藥末。攪令勻。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三 丸。日三。不知增之至五丸。暮臥時含十丸。著咽喉中咽之。忌海藻、菘菜、生菜。

治久咳嗽上氣。十年二十年。諸藥治不瘥方。(出肘後方) 以蝙蝠除頭。燒令焦末。飲服之。

治上氣咳嗽。(出本草) 以揣骨炙末。酒和三合服之。日二。其嗽必瘥。

治上氣咳嗽。胸膈妨滿氣喘。(出本草) 取鯉魚一尾。切作 。以薑醋食之。蒜齏亦得。

杏仁丸 治咳嗽喘促。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三兩) 麥門冬(去心焙) 百合 貝母(去心) 知母(焙) 甘草 (炙銼各一兩)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半) 乾薑(炮) 桂(去粗皮各半兩)
上為末。 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含化一丸。咽津。

治咳嗽上氣。(出千金方) 蜀艽 桂心 海蛤(各四分) 昆布 海藻 乾薑 細辛(各六分) 麥門冬(十分) 上 為末。蜜丸梧桐子大。飲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進三服。有人風虛中冷。胸中滿上氣。喉中如吹管聲。吸吸氣上欲咳。服此方得瘥。

白前湯 治咳嗽喘悶。背膊煩疼。四肢無力。

白前(一兩半) 杏仁(二十七枚去皮尖雙仁炒) 紫菀(去苗土) 黃芩(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 紫蘇莖葉(三分) 大麻仁(淨淘研細) 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半兩) 上除研大麻仁旋入外。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薑五片。煎至數沸。入研麻仁半錢。再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每日二服。

蘇子湯 療氣上迫滿。或氣不通。煩悶喘嘔。

蘇子(一升) 乾薑(三兩) 半夏(四兩洗) 桂心 人參(各二兩) 橘皮 茯苓 (各三兩) 甘草(一兩炙) 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若虛熱去乾薑。用生薑六兩。加 黃芩二兩。忌海藻、菘菜、羊肉餳、飴、蔥、酢等物。

大腹皮散(出聖惠方)治久咳嗽上氣。坐臥不得。咽喉不利。胸中滿悶。宜服。

大腹皮(一兩銼)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紫蘇莖葉(一兩半) 陳橘皮(一兩半湯浸去白 瓤) 赤茯苓(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銼) 上

含化丸(出聖惠方)治咳嗽上氣。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前(半兩) 五味子(半兩) 桂心(半兩) 貝母(半兩微煨)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皂莢子仁(半兩微炒)
上為 細末。煉蜜及煮棗肉相和。搗為丸。如彈子大。每常含一丸。咽津。

百部丸 治上氣咳嗽。

百部 款冬花(去梗) 天門冬(去心炒) 桔梗(炒) 紫菀(去苗土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煎甘草烏梅湯下。

蛤蚧散(出三因方)治元氣虛寒。上氣咳嗽。久年不瘥。

蛤蚧(一對炙) 成煉鐘乳 肉桂 款冬花 白礬(飛過別研) 甘草(炙各半兩) 上 為末。每服半錢。用蘆管吹之。或覺咽乾。即用米飲調下。空心食前服之。

紫菀湯 治咳嗽喘急。胸腹脅肋。脹悶疼痛。檳榔湯 治上氣腹脹。胸滿咳嗽。不下食。

檳榔(銼一十四枚) 蜜(二合) 高良薑(一兩) 枇杷葉(研去毛炙一握) 生薑 (切焙三 兩) 酥(三兩)
上先將四味粗搗篩。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酥蜜。煎三五沸。 分 作三服。相去如人行八九裡。再服。重者不過三劑。

治久咳嗽上氣。心胸煩熱。唾膿血。(出聖惠方) 紫蘇子(三兩微炒) 生薑汁(一合) 白蜜(一中盞) 鹿角膠(二兩炒燥搗碎) 生 地黃汁(一盞)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黃) 上三味都搗令熱。入生薑、地黃、蜜、相 合。 以慢火熬成膏。於不津器中密收之。每服以溫粥飲調下半匙。日三四服。

蘇子煎(出千金方)治上氣咳嗽。

蘇子 生薑汁 地黃汁 白蜜 杏仁(各三升) 上搗蘇子。以地黃汁薑汁澆之。以絹 絞 取汁。更搗以汁澆之。令味盡。去滓。熬杏仁令黃黑。治如膏脂。又以前汁澆之。絹絞往來 六七度。令味盡。去渣納蜜合和。置銅器中。於湯上煎之。令如飴。每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又方無地黃汁。

麻黃散(出聖惠方)治咳嗽上氣。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阿膠(一兩搗碎炒黃) 乾薑(三分炮裂銼)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拘時溫服。

四神散 治肺氣不和。上氣咳嗽。

款冬花(去梗) 貝母(去心) 白薇 百部(各一兩半) 上為散。每服三錢。食後。 以蜜 湯調下。

麻黃散(出千金方)治久上氣咳嗽。

麻黃(半斤) 杏仁(百枚) 甘草(三兩) 桂心(一兩) 上四味。治下篩。別碾 杏仁如脂。 納 一方去桂心甘草服之。忌海藻、菘菜、生蔥。

陳橘皮散(出聖惠方)治咳嗽上氣。胸膈不利。

陳橘皮(半兩去白瓤)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紫蘇葉(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龍腦丸 治多年上氣咳嗽。

龍腦(細研一錢) 訶黎勒皮(半兩) 皂莢(炙令黃色去皮子一把)
上先搗訶黎勒 皮、皂 莢。細羅為末。次入龍腦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煎貝母湯下七丸。 日二夜一。

救急療上氣咳嗽。肺氣胸痛。病源咳嗽上氣者。肺氣有餘也。肺感於寒。微則成咳嗽。肺主氣。氣有餘則喘咳上氣。此為邪搏於氣。氣壅滯不得宣發。是為有餘。故咳嗽而上氣也。其狀喘咳上氣。及多涕唾。面目浮腫。則氣逆也。

杏仁(三大升去皮尖雙仁者) 白蜜(一大升) 牛酥(二大升) 上杏仁搗碎。於瓷 盆中 研。取汁五升。淨磨銅鐺。勿令脂膩。先傾三升汁於鐺中。刻木記其深淺。又傾二升汁。以 緩火煎。減至於所記處。即納白蜜及酥。還至木記處。藥乃成。貯不津瓷器中。每日三度。 以暖酒服一大匙。不能飲酒。粥亦得。服一七日。唾色變白。二七日唾稀。三七日咳斷。 此方非自療咳。兼補虛損。去風冷。兼悅肌膚。白如瓠。婦人服之更佳。

又方(出聖惠方)治咳嗽上氣。肺脹喘急。胸中滿悶。

紫蘇莖葉(一兩) 薑(半兩炮裂銼) 陳皮(二兩湯浸去白瓤) 上為散。每服三錢。 水一 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又方(出聖惠方)治咳嗽上氣。語不出聲。心煩悶亂。

桂心(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研如膏) 乾薑(一分炮裂銼)
上為細末。入杏仁。同研令勻。以棗肉和丸如棗大。不計時候。以綿裹一丸。含咽津。

又方(出千金方)治咳嗽。胸脅肢滿。多唾上氣。

薑汁(一升半) 沙糖(五合) 上減薑汁減半。納糖。更煎服之。

又方(出千金方) 白糖(五分) 皂莢(末一方寸匕)
上先微暖糖令消。納皂莢末。合和相得。丸如小 豆大。 先

又方(出千金方) 用酒一升半。浸肥皂莢兩梃。經宿。煮取半升。分三服。七日忌如藥法。若吐多。以酢 飯三四口止之。

桂杏丸 治咳嗽上氣。語聲不出。心中煩悶。療上氣暴咳。

紫蘇莖葉(銼二升) 大豆(一升) 上以水四升。煮大豆。次下紫蘇。煮取一升五合。 為三服

治久咳嗽上氣。十年二十年。諸藥治不瘥。(肘後方) 用豬KT 三具。棗一百枚。酒三升。漬數日。服一二合。加至三四五合。服之不久。 瘥。

又方(出肘後方) 用生龜一只。著坎中。就溺之。令沒龜死。因漬之三日。出燒末。以醇酒一升。和屑如 干飯。頓服之。須臾大吐嗽囊出。則瘥。小兒可服半升。

又方(出肘後方) 用梨一顆去核。納酥蜜麵裹。燒令熟食之。亦用梨肉納酥中煎。停冷食之可。

治咳嗽上氣。呷呀息氣。喉中作聲。唾粘。(出肘後方) 用藍實葉。水浸良久。搗絞汁一升。空腹頻服。須臾以杏仁研取汁。煮粥食之。一兩日 將息依前法。更服吐痰盡。瘥。

又方(出本草)治上氣咳嗽。腹滿羸頓者。

用楸葉三升。煮三十沸。去渣。煎堪丸如棗大。以竹筒納下部中。立愈。

又方(出本草)治上氣咳嗽。胸膈妨滿氣喘。

用豬肉細切作錘子。於豬脂中煎食之。又豬肪脂四兩。煮百沸以來。切合醬醋食之。

又方(出肘後方)治傷中筋脈。上氣咳嗽。

用棗二十枚去核。以酥四兩。微火煎。入棗肉中。瀝盡酥。常令一枚。微咽服之。

又方(出肘後方)治上氣咳嗽。胸膈妨滿氣喘。

用桃仁三兩。去皮尖。以水一升。研取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之。

郁李仁煎 治積年上氣。咳嗽。不得臥。

用郁李仁去皮尖雙仁一兩。用水一升。研如杏酪。去滓。煮令無辛氣。次下酥一棗許。 同煮熟放溫。頓服之。

青金湯 治丈夫婦人。遠年近日。肺氣喘嗽。上氣喘急。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臥不安。 罌粟殼 人參 粉草(各半兩) 陳皮 茯苓 杏仁(製) 明阿膠(炒) 五味子 桑 白皮 薏苡仁 紫蘇 百合 貝母 半夏曲 款冬花(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薑三片。棗 二 枚。烏梅半枚。水煎。臨臥服之。

又方(出千金方) 用服芥子七丸。以油酒下之。

白朮散(一名白朮湯出濟生方)治五臟受濕。咳嗽痰多。上氣喘急。身體痛重。脈來濡細。 白朮(二兩) 五味子 半夏(湯浸七次) 白茯苓(去皮) 橘紅(各一兩) 甘草 (炙半兩) 上 加棗煎。

治一切上氣咳嗽。(出永類鈐方) 乾薑 無蛀皂角(去皮) 紫辣桂 上等分。煉蜜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遇 發 即服。忌蔥、油、咸、腥、熱面。其效如神。凡咳嗽不敢服熱藥。試之方知其妙。


咳嗽面目浮腫(附論)

內經謂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面腹滿。不欲食飲。寒氣聚於胃。關於肺。 使人多涕唾。而面目浮腫氣逆也。夫肺主於氣。候之皮毛。而氣之循環臟腑。流注經絡。若 肺氣虛弱。風邪所乘。則肌膚否塞。使氣內壅。與津液相並。不得宣泄。攻溢皮膚。故令咳 嗽。面目浮腫也。

蜀漆湯 治三焦咳嗽。中滿氣逆。面目浮腫。咯唾痰飲。

蜀漆 郁李仁(去皮炒) 甘草(炙銼) 當歸(切焙) 柴胡(去苗) 黃連(去鬚 各一兩) 射干 大腹 桑根白皮 芎 牽牛子(炒各一兩半) 陳橘皮(去白瓤焙三兩) 天雄(炮裂 去皮臍二兩半) 桂(去粗皮) 蒼朮(去皮各三分) 桃仁(去皮尖雙仁二十枚) 上銼 如麻 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桑根白皮湯 治三焦咳嗽。面目虛浮。不得安臥。飲盛減食。

桑根白皮 草豆蔻(去皮三枚) 天雄(炮裂去皮臍) 瞿麥穗 蒼朮(去皮) 木通 桂 (去粗皮) 當歸(切焙) 黃連(去鬚各一兩) 大腹 射干 牽牛子(炒各一兩半) 桃 仁(去皮尖雙仁炒二十枚) 郁李仁(去皮尖三分) 吳茱萸(炒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入生薑七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桑根白皮湯(出聖惠方)治咳嗽。面目四肢浮腫。氣促不得臥。

桑根白皮(銼) 柴胡(去苗各一兩) 大腹皮(銼) 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分) 杏仁(湯浸 去皮尖雙仁炒) 赤芍藥 赤茯苓(去黑皮) 黃耆(銼各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麥門 冬(去心焙各三分) 惡實(炒一兩) 甘草(炙銼三分) 上粗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 半。入 生薑

百合湯 治肺氣壅滯。咳嗽喘悶。膈腕不利。氣否多渴。腰臍浮腫。小便淋澀。

百合 人參 紫蘇莖葉(銼) 豬苓(去黑皮) 甘草(炙銼) 桑根白皮(銼) 大 腹皮 赤茯苓(去黑皮)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馬兜鈴(和皮七枚) 麥門冬(去心焙) 枳殼 (去瓤麩炒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一片。棗大。拍碎。同煎至八 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雞舌香散(出聖惠方)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喘息促急。

雞舌香(半兩) 漢防己(三分) 木香(三分) 澤瀉(一兩) 紫蘇莖葉(一兩) 桑 白皮(三兩銼) 附子(半兩炮去皮臍) 郁李仁(一兩去皮湯浸微炒) 羌活(半兩) 檳榔 (一兩) 甘草(半兩炙赤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海蛤散(出聖惠方)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小便不通。喘息促急。欲成水病。

海蛤(一兩細研) 澤漆葉(一兩) 漢防己(一兩) 桑白皮(一兩銼) 百合(一兩) 赤茯苓(一兩銼) 檳榔(一兩) 木通(一兩銼) 牽牛子(一兩微炒) 甜葶藶(一兩隔紙 炒令紫) 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以利為度

赤茯苓湯 治喘嗽。消腫滿。進飲食。

赤茯苓(去黑皮) 大腹子(銼) 五味子 桑根白皮(銼) 人參 紫蘇莖葉(銼) 陳橘皮 (湯浸去白各一兩焙) 甘草(炙銼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 棗 三

葶藶散(出聖惠方)治咳嗽面腫。不得安臥。涕唾稠粘。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木通(半兩銼) 旋複花(半兩) 紫菀(半兩去苗土) 大腹 皮(三兩銼) 檳榔(半兩) 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炒) 桑白皮(一兩銼) 上為散。 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澤漆散(出聖惠方)治咳嗽喘急。坐臥不得。面目浮腫。宜服。

澤漆(半兩) 桑白皮(一兩半銼) 赤茯苓(一兩半) 木通(一兩銼) 陳橘皮(三分湯浸 去瓤) 紫蘇莖葉(一兩) 甘草(半兩炙赤銼) 大腹皮(三分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 以水 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漢防己散(出聖惠方)治肺臟氣壅。閉隔不通。致令面目浮腫。咳嗽喘急。坐臥不安。

漢防己(三分) 桑白皮(一兩銼) 木通(一兩銼) 赤茯苓(一兩半) 百合(一兩)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紫色) 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炒) 澤漆(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 水一中 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郁李仁丸(出聖惠方)治喘嗽痰實。身與面微腫。小便不利。

郁李仁(去皮尖研一兩一分) 葶藶子(隔紙炒三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三分) 防己(二兩) 紫蘇葉(一兩一分)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上為末。 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食後紫蘇湯下。一方各等分。

葶藶湯 治咳嗽面目浮腫。涕唾稠粘。不時喘息。

葶藶子(一兩隔紙炒別研) 桑根白皮(銼) 紫菀(去苗土各一兩半) 檳榔(銼三枚) 木通(銼一兩半) 郁李仁(炒一兩) 上除葶藶外。並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 煎 至

沉香檳榔湯 治咳嗽上喘痞。消腫滿。進飲食。

沉香(銼) 赤茯苓(去黑皮) 桑根白皮(微炙銼) 五靈脂(半兩) 馬兜鈴 檳 榔(銼各一分) 上粗搗篩。每服一錢半。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

葶藶丸(出聖惠方)\x大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喘促。睡臥不得。步履艱難。小便赤澀等疾 漢防己 貝母(煨令微黃) 木通(各一兩)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 杏仁(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別研各二兩)
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根白皮湯下。 不拘時候服。徐七香名家方。名防己丸。無貝母、木通。添桑白皮四味。等分同為末。白面 糊為丸。

防己丸(出聖惠方)治咳嗽不瘥。面目浮腫。宜服之。

漢防己(一兩) 苦葫蘆子(半兩微炒令黃色) 澤瀉(三分)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 白) 甜 葶藶(一兩隔紙炒紫色)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十丸。日進 三 服。

牽牛子湯(出聖惠方)治咳嗽。肺氣不順。面目浮腫。

牽牛子(炒) 甜葶藶(隔紙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甘草(炙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 雙仁炒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薑一片。棗大。擘碎。二枚。煎至七 分。去渣。不拘時溫服。若咳嗽喘臥不得。面目浮腫。脈弦急或遲。由肺胃停寒。水聚成飲。 入乘於心氣。不得睡臥。謂之皮飲嗽。宜以十棗湯瀉之。後用防己湯。

防己湯(一名防風湯出仁存方) 漢防己(三兩) 人參(四兩) 桂心(二兩) 茯苓(二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 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茯苓貝母湯 治肺經虛氣。腫滿喘痞。氣促咳嗽。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 澤瀉(銼) 貝母(焙) 桑根白皮(炙銼各三分) 上粗搗 篩。每服 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小葶藶湯 治咳嗽上氣。多唾。面目浮腫。氣逆。

葶藶(三分隔紙炒別搗研如櫻桃大) 桑根白皮(二兩半) 大棗(十枚去核) 上除 葶藶 外。 咀如麻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入葶藶一丸。更煎一二沸。去滓。空腹 溫服。心下痞硬者。去桑根白皮。

潤肺散 治壅滯咳嗽。面目浮腫。

甜葶藶(一兩銚子內紙襯慢火炒) 馬兜鈴(大者二枚微炒) 桂(去粗皮二分)
上為細 散。食後臨臥。溫水調下一字。或半字。一方煎服。時時呷。令藥氣常在咽喉中。妙。


咳嗽嘔吐(附論)

夫咳嗽嘔吐者。肺與胃俱受寒邪也。蓋肺喜溫而氣宣。胃得溫而物化。二者臟腑不同。 要之畏寒之性一也。肺感微寒。既為咳嗽。寒流於胃。又成嘔吐。內經曰:胃咳之狀。咳而嘔。又曰。聚於胃。關於肺。是也。夫五臟皆稟氣於肺。肺感於寒。則成咳嗽也。寒搏於氣。 氣聚還肺。而邪有動息。邪動則氣奔逆上。氣上則五臟傷動。動於胃氣者。則胃氣逆而嘔吐 也。是肺氣嗽連滯氣。動於胃而嘔吐也。又有夏季肺旺之時。而脾氣虛不能旺。有寒氣傷之 而咳嗽。謂之脾嗽。其狀嗽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背膊。甚則不可動。動則嗽發。脾與胃合。 脾嗽不已。則胃受之。其狀咳嗽而嘔。嘔甚則長蟲出是也。凡諸咳嗽。甚則嘔吐。各隨証。 明其臟腑以療之也。

前胡散(出聖惠方)治咳嗽。氣急不下。飲食則嘔吐。心胸滿悶。

前胡(半兩去蘆) 桔梗(半兩去蘆) 桑白皮(半兩銼) 人參(半兩去蘆頭) 款 冬花(半兩) 大腹皮(半兩銼) 半夏(湯浸半兩去滑)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 杏仁(湯浸去皮尖 雙仁炒黃色半兩) 甘草(一分炙赤銼) 枳實(三分麩炒去瓤)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 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半夏丸(出聖惠方)治咳嗽。痰滯嘔吐。不下飲食。

半夏(三分湯洗七次去滑) 訶黎勒皮(一兩) 桂心(半兩) 款冬花(三分) 附子(一兩 炮裂去皮臍) 紫菀(一兩去苗土) 人參(三分去蘆頭)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陳橘皮 (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 膏)
上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

胡椒丸 治咳嗽。上氣胸滿。嘔吐涎沫。

胡椒 蓽茇(各三兩) 白朮 桂(去粗皮) 高良薑 款冬花 紫菀(去苗土) 甘草(炙銼各一兩) 人參(一兩) 乾薑(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 丸。 米湯下。不拘時。

白朮湯 治咳嗽。嘔吐涎沫。心胸不快。飲食不下。

白朮 人參 桔梗(銼炒) 訶黎(煨取皮) 桂(去粗皮各三錢) 陳橘皮(湯浸去 白焙) 半夏(湯浸七次生薑汁製) 甘草(炙銼) 五味子(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 一中盞 半。生薑半分切。煎取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日二。

濃朴湯(出聖惠方)治咳嗽嘔吐。寒熱。不下飲食。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半夏(湯洗七次生薑製各二兩) 白朮(三分) 紫菀(去苗土)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人參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 甘草(炙銼) 貝母(去心 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半分。棗一枚。拍碎。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膠飴煎 治咳嗽嘔吐。

膠飴(五錢) 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二升) 乾薑(炮一兩) 人參(一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升研成膏) 附子(五枚去皮臍炮裂) 桂(去粗皮一兩半) 天門冬(去心二兩半) 上

人參散(出聖惠方)治咳嗽痰壅。嘔吐不食。心胸妨悶。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半夏(半兩湯浸去滑) 甘草(半兩炙赤銼) 旋複花(三分) 枳殼(三分麩炒黃去瓤) 前胡(一兩去蘆頭) 杏(三分湯浸炒去皮尖)
上為散。每服

白朮散(出聖惠方)治咳嗽。痰壅嘔吐。心中不利。氣逆食少。

白朮(一兩) 訶黎勒皮(一兩) 半夏(半兩湯洗七次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桔梗(三分去蘆頭) 桂心(半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三分湯浸白瓤去焙)
上為散。每服

紫蘇子散(出聖惠方)治咳嗽。心胸氣逆。嘔吐不下食。

紫蘇子(一兩)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貝母(一兩煨微黃) 甘草(半兩 炙微赤銼) 五味子(一兩) 訶黎勒皮(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木香(半兩)
上為散。 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訶黎勒皮散(出聖惠方)治咳嗽嘔吐。不下飲食。心膈氣滯。四肢不和。宜服。

訶黎勒皮(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乾薑(半兩炮) 白朮(一兩)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赤茯苓散(出聖惠方)治咳嗽。忽氣不順。嘔吐不下飲食。宜服。

赤茯苓(一兩) 貝母(一兩湯浸去瓤焙) 紫蘇莖葉(一兩)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棗三枚。煎 至 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人參湯 治上氣咳嗽。嘔逆。不下飲食。

人參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白茯苓(去黑皮) 柴胡(去苗各二兩) 陳橘皮(湯浸去皮 炒) 紫菀(去苗土各三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生薑半分。拍碎。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患冷加乾薑炮二兩。熱加麥門冬去心三兩。不能食加白朮二兩。濃朴去粗皮生薑炙二兩。

半夏湯(出聖惠方)治咳嗽嘔吐。心胸滿悶。不下飲食。

半夏(湯洗七次薑汁炙焙) 前胡(去蘆頭) 紫菀(去苗土各一兩) 人參 訶黎勒 (煨)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三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一方有陳橘皮三分。

半夏丸 治肺胃有寒。咳嗽嘔吐。

半夏曲(炒二兩)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 乾薑(炮) 丁香 礬石(熬合汁枯各半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湯飲下。日進三服。

分氣丸 治一切涎嗽。溫胃止嘔逆。

藿香葉 草豆蔻(去皮) 半夏(湯浸七次焙各一兩) 丁香 白礬(枯各半兩)
上為細末。面

橘皮五味子湯(一名青龍散)治咳嗽嘔吐。金華丸 治一切喘嗽。痰涎吐逆。

滑石(一兩為末) 款冬花(四兩) 上以款冬花搗為粗末。入沙盒內。鋪底蓋頭。置 滑石 於中。封盒子令密。用炭火五斤。 之通赤。候冷取出。不用款冬花灰。只取滑石末研細。 別以款冬花細末二兩。白面三錢。水一盞化開。慢火熬成稀膏。入前滑石末和勻。丸如梧桐子大。臨臥以一丸。於生油內滾過干咽。


咳嗽失聲(附論)

夫咳嗽失聲者。蓋肺氣上通於喉嚨。喉嚨者肺之系。肺感寒。微者成咳嗽。咳嗽不已。 其氣奔迫窒塞喉中。故因而失聲也。夫咳嗽失聲者。由風冷傷於肺之所為也。肺主氣。五臟 同受於肺。而五臟有五聲。皆稟氣而通之。氣為陽。若溫暖則陽氣和宜。其聲通暢。風冷為 陰。陰邪搏而陽氣不通。所以失聲也。夫中氣風冷聲嘶者。其聲嘶嗄不通暢也。蓋肺象金。 金主聲。人五臟有五聲。皆稟肺氣而通之。今風冷乘於肺經。則氣道不調。故聲音不出而嘶 嗄也。

通音散 治肺氣。風冷聲嘶。言語不出。(方見肺臟門肺虛類) (案原方︰防風。獨活。芎 。秦椒。乾薑。黃 各四十二銖。天雄。麻黃。五味子。 山茱萸。甘草各三十七銖。秦艽。桂心。薯蕷。杜仲。人參。細辛。防己各三十銖。甘菊花。 紫菀各一十四銖。貫眾三枚。附子七分。上藥搗篩。以酒服。方寸匕早晚。日二服。一方有石膏六分。當歸五分)

天門冬丸 治肺寒。外內合邪。咳嗽語聲不出。口中如含霜雪。停飲寒痰。咽喉妨悶。狀若梅核。噎塞不通。隔氣否氣服之。

天門冬(去心焙) 麥門冬(去心焙) 紫菀(去土) 百合 貝母(去心焙) 桔梗 (炒) 人參生乾地黃 桂(去粗皮) 甘草 阿膠(炒至沸)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各三兩) 上同為末。煮糯米粉並黃蠟一兩成粥。更入蜜再熬勻。和前藥。丸如櫻桃 大。每服一丸。同薑細嚼下。嗽時服。嗽吐膿血服大效。

延年天門冬煎(出聖惠方)治主肺熱。兼咳嗽聲不出。

生天門冬(汁一升) 生地黃(汁五合) 白蜜(五合) 牛酥(三合) 白糖(五兩) 貝母 紫菀 通草(各三兩) 杏仁(一升去皮尖研取汁) 百部根 白前 甘草(炙) 人參 橘皮( 各二兩) 上切。以水六升。煮貝母等藥。取二升五合。去滓。納天門冬、地黃汁。可煎減 半。納酥蜜生薑等。煎令丸稍強。取如雞子黃大。含咽之。每日四五度。忌鯉魚蕪荑。海藻 菘菜等。

通聲煎(一名五味子煎出聖惠方)治咳嗽氣促。胸中滿悶。語聲不出。

五味子 款冬花 木通(各三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升) 人參 桂(去粗皮) 細辛 (去苗葉) 青竹茹 菖蒲 酥(各三兩) 棗肉(二升) 白蜜 薑汁(各一升) 上件。 先以十 味銼如麻豆。以水五升。微火煎五七沸。去滓。納酥蜜薑汁棗肉再煎。以稀稠得所。每服一 匙頭。溫酒一小盞化下。一方無酒。含咽之。

人參湯 治肺臟肺虛。咳嗽少力。言語聲嘶。吃食減少。日漸羸瘦。補肺。

人參(一兩) 紫菀(去苗土半兩) 黃耆(銼) 鹿角膠(搗研炒黃) 桂(去根皮 各一兩) 白朮 紫蘇莖葉(各三兩) 五味子 乾薑(炮各半兩) 熟地黃(一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 仁炒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棗三枚。擘破。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 溫服。

芫根丸(出聖惠方)治積年咳嗽聲啞。

芫花根白皮(切炒用焦黑一兩半) 貝母(去心三兩) 皂莢(去皮子炙一兩) 五味子(一兩半) 款冬花(一兩半) 百部根(切炒二兩) 蜈蚣(半枚炙)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二兩半) 桑根白皮(銼一兩半) 麻黃(去根節煎去沫炒) 紫菀(去苗土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稍加至十五丸。煎棗湯下。

鐘乳湯 治風冷搏肺。氣塞不通。聲嘶不出。

鐘乳 紫蘇子 白石英(研) 麻黃(去根節) 五味子(炒) 桂(去粗皮) 赤茯苓(去黑 皮) 人參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焙) 款冬花(各半兩) 上先以十味為粗末。次入鐘乳粉再研勻。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半分切。棗三枚擘破。同 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稍熱服之。

補肺丸 治肺上壅。久病咳嗽。隔咽隘塞。語聲不出。津液乾燥。痰毒頭痛。心神恍惚。又勞咳咯血。呀呷等疾。

百部(焙) 貝母(去心) 山羊 阿膠(炙令燥各二兩) 天門冬(去心焙) 桔梗 (炒各一兩) 防風(去叉) 人參(各一兩半) 甘草(三兩) 半夏(二兩搗羅為末先以鴨梨汁 一盞生薑 自然汁一盞同熬及一半入半夏末熬成膏) 上除半夏膏外。將諸藥搗羅為末。以半夏膏和勻。 如

紫菀丸 治肺感風冷。咳嗽失聲。

紫菀(去苗土) 貝母(去心) 桂(去粗皮) 款冬花(各一兩半) 甘草(炙銼) 百 部白 茯苓(去黑皮) 人參 陳橘皮(去白焙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細研各二兩) 上 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米飲下。熱水亦得。

杏仁煎(出仁存方)治咳嗽失聲。語不出。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升研) 五味子 紫菀(去苗土) 貝母(去心各一兩) 生薑汁飴 糖(各一升或研糖) 木通(四兩) 桑根白皮(五兩) 白蜜(三合)
上先將五味 咀。 分作三 劑 一方入牛乳一大盞。入煎熬。一方加知母、款冬花、各一兩。

潤肺湯(一名人參潤肺散出直指方)治風冷寒肺。氣道不利。語聲不出。亦治咳嗽喘急。痰壅鼻塞。

麻黃(去根苗) 人參(各二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焙乾麩炒黃) 貝母(去心 麩炒黃 各二兩半) 甘草(炙銼一兩) 桔梗(去蘆頭炒半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分) 阿 膠(炙令 燥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一方加紫蘇葉三 片。同煎。小兒通服。

石菖蒲散 治風冷傷肺。聲嘶不出。

生石菖蒲(銼石上者) 五味子(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皮) 細辛(去苗葉) 紫 菀(去苗 土) 乾薑(炮裂各半兩) 訶黎勒(泡去核)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兩) 上 八 味為細散。以溫酒調服。每一錢。食後服。

辛甘煎 治肺氣為風寒所傷。語聲嘶嗄。氣息喘急。上氣咳嗽。

酥(真者) 蜜 飴糖 生薑 百部(取自然汁) 棗(砍去皮核研) 柑皮(五枚為末)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各一升) 上合煎和。不住攪。約一炒久。取藥汁減半為止。每服溫 酒 調

薑髓煎 治肺感風邪。氣道凝泣不利。聲音嘶嗄。

生薑汁(六合) 牛髓油(別煉各三合) 桂(去粗皮一兩) 芎 獨活(去蘆頭) 防風 (去叉各三兩) 秦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三分) 上搗羅為散。與薑髓油等和勻。於微 火上 煎五

桂心散 治咳嗽聲不出。

桂心(三分) 訶黎勒皮(三分) 乾薑(炮裂銼三分) 赤茯苓(半兩) 甘草(一 分炙微赤銼) 人參(半兩去蘆)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 盞。 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進三服。又一方無人參。

百合湯 治咳嗽。潤益咽喉。發利聲音。生津液解勞。

百合 人參 甘草(炙銼) 甜葶藶(隔紙炒過) 桑根白皮(銼) 款冬花(微炒)
上等分。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去皮尖杏仁七枚。糯米百粒。烏梅一個。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杏仁煎(出聖惠方)治風冷失聲。語音不出。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 桂(去粗皮各二兩) 紫菀(去苗土) 五味子(炒) 貝母 (去心麩炒黃) 細辛(去苗葉各一兩) 上除杏仁外。搗羅為細末。以水一盞。入生薑汁 一合。 飴糖二兩。蜜二合。下杏仁。慢火熬成煎。每服一匙頭。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

桂心丸(出聖惠方)治咳嗽。咽喉乾燥。語無聲音。

桂心(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如膏)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乾薑(一分 炮) 百合(一分) 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上為末。煉蜜合丸。如半棗大。不計時候。 以綿 裹一丸。含咽津。

溫肺湯 治中冷聲嘶。止喘嗽。溫肺氣。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 桂(去粗皮) 麻黃(去根節各半兩) 糯米(三合) 甘草 (炙銼一分) 上粗搗篩。分作五服。每服用水三盞。煎取一盞。濾去滓。用雞子白一枚。 和 藥溫服。

貝母散(出聖惠方)治咳嗽上氣。喘急失聲。

貝母(一兩煨微黃) 紫菀(去苗土三分)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人參(三分)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炒)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進三服。

麻黃湯 治咳嗽失聲。

麻黃(去根節煎去沫焙二錢) 甘草(三錢生用) 烏梅(七枚搗碎) 杏仁(二十一 枚去皮尖雙仁麩炒)
上 咀。用水三盞。石器內煎。去滓。取一盞半。分作三服。食後溫服。又 一方無烏梅。

款冬花丸 治塞壅咳嗽。語聲不出。款肺氣。化痰涎。

款冬花 麻黃(不去根節) 甘草 杏仁(不去皮尖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 櫻桃 大。每服一丸含化。

桂杏丸 治咳。語聲不出。及傷風冷氣不通。溫肺潤氣。

桂(去粗皮半兩) 杏仁(一兩半去皮尖雙仁麩炒)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大。 每服 一丸。含化咽津。一方不用蜜。

療暴中冷傷寒。鼻喘咳嗽。喉中啞塞。失音聲者。

上取芫花根一斤。切爆。令病患自坐石臼前。就裡舂芫花根。令飛揚入其七孔中。當眼 淚出。口鼻皆羅刺。畢畢耳勿住。令盡則止。病必於此瘥也。

治久嗽上氣失聲。

以人尿服之。


一百六十二\喘嗽門

咳嗽上氣唾膿血(附論)

夫咳嗽唾膿血者。損肺傷心之故也。肺主氣。心主血。肺感於寒。微者則成咳嗽。傷於 陽脈則有血。血與氣相隨而行。咳嗽極甚。傷血動氣。俱乘於肺。以津液相搏。蘊結成膿。 故咳嗽而有膿也。久咳嗽上氣者。是肺氣虛極。風邪停滯。故其病積月歷年。久不瘥。則胸 背痛面腫。甚則唾膿血。久咳嗽唾膿血者。肺感於寒。微則成咳嗽。極甚傷於經絡。血液蘊 結。故有膿血。氣血俱傷。故連滯積久。其血黯瘀。與膿相雜而出也。

款冬花丸 治三十年上氣咳嗽。唾膿血。喘息不得臥。

款冬花 紫菀 細辛 防風 芎 人參 當歸 本 甘草 蜀椒 白朮 半夏 天 雄菖蒲 鐘乳 桂心 麻黃(各三兩) 獨活(二兩) 烏頭 芫花 石斛 附子(各一兩) 桃仁(二十枚) 大棗(十五枚)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熟水下。日二 服。 不知加之。酒漬服亦得。

款冬花丸 治積年咳嗽。唾膿血。喘急不得臥。

款冬花 石斛(去根) 紫菀(去苗土) 細辛(去苗葉) 防風(去叉) 芎 人參當歸 (切焙) 本(去苗土) 甘草(炙銼) 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 白朮(銼) 天 雄(炮裂 去皮臍) 菖蒲(切各二兩) 桂(去粗皮半兩) 麻黃〔去根節湯浸煮掠去沫二兩(六錢)〕 半夏 (湯洗七次去滑焙生薑汁製二兩) 獨活(去蘆頭銼半兩) 芫花(醋浸炒乾) 鐘乳粉 (研)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和勻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 桑 白皮湯下。日三夜一。

補肺湯 療咳逆上氣。吐膿或吐血。胸膈滿痛。不能食。

黃 〔(三錢)一法五兩〕 桂心(五分) 乾地黃(三錢) 茯苓(四錢) 濃朴(一錢) 乾薑(一錢) 紫菀(二錢) 橘皮(二錢) 當歸(三錢) 五味子(一錢) 遠志(去心 二錢) 麥門 冬(四錢) 甘草(炙) 鐘乳 白石英(各二兩) 桑根白皮 人參〔各三(二)兩(錢)〕 大棗(二十枚擘) 上切。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生蔥、 酸物。

款冬花丸 治三十年上氣咳嗽。唾膿血。喘息不得臥。

款冬花 乾薑 蜀椒 吳茱萸 桂心 菖蒲(各五分) 人參 細辛 芫花 紫菀 甘草 桔梗 防風 茯苓 皂莢(各三分)
上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酒下。每日 三 服。

羊肺湯 療咳嗽。晝夜無閉息。氣欲絕。傷肺唾血。

鐘乳(五兩) 牡蠣( ) 桂心(各六兩) 射干 桃仁(去皮尖) 貝母 橘皮 百 部根 五味子(各三兩) 生薑(六兩) 白石英 半夏(洗各三兩) 款冬花 甘草(炙) 濃朴(炙各一兩) 羊肺(一具) 上切。以水二斗三升。煮羊肺。取一斗。去肺納諸藥。煮取三升。 分 四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

貝母散(出聖惠方)治久咳嗽。晝夜不息。氣奔欲絕。傷肺唾膿血。宜服之。

貝母(三分煨微黃) 桂心(一兩) 射干(半兩) 鐘乳粉(一兩) 桃仁(三分浸 去皮尖雙 仁炒) 陳橘皮(半兩浸去白瓤) 百部(半兩) 五味子(一兩) 白石英(二兩細研) 半夏 (三分湯洗去滑) 款冬花(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濃朴(半兩去皮塗薑汁炒令黃) 杏仁 (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羊肺(一具以水三大碗煮取汁一碗半) 上為散。每服五錢。 用羊 肺汁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款冬花丸(出聖惠方)治咳嗽氣逆。眠睡不安。膿血喘急。連年不瘥。

款冬花(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如膏) 紫菀(一兩去苗土) 蛤蚧(一對 頭尾全者酥慢火炙黃) 柏葉(三分) 白石英(一兩半細研水飛) 人參(三分) 甘草(三分炙銼) 五味子(三分) 白茯苓(一兩)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桂心(三分) 熟地黃(二兩) 乾薑(半兩炮) 鹿角膠(三兩搗碎炒黃燥)
上為末。煉蜜和丸。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以粥送下。不拘時。

葶藶散(出聖惠方)治肺壅。咳嗽唾膿血。不得睡臥。

甜葶藶(二兩半隔紙炒令紫色)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不拘時候。 溫服。

又療傷肺唾血。

上用茅根為散。每服方寸匕。日三。亦可絞取汁飲之。主熱渴。

治一切肺疾。咳嗽膿血不止。(出肘後方) 上用豬 一具。削薄竹筒盛。於 火中炮令極熟。食上吃之。一方以黃酒煮食令盡。不 過二服。

款冬花散 刪繁療肺偏損。胸中應偏痛。唾血氣短。

款冬花 當歸(各六兩) 桂心 芎 五味子 附子(炮各七分) 細辛 貝母(各 四分) 乾薑 乾地黃 白朮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各五分) 紫菀(三分) 上為散。清酒 服方寸 匕。日二服。忌生蔥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

黃 散(出聖惠方)治咳嗽。唾膿血。胸滿痛。不能食。

黃 (一兩銼) 桂心 熟地黃 赤茯苓 紫菀(去苗土) 陳皮(湯浸去白瓤) 當歸五味子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赤銼) 白前 人參(去蘆各一兩) 桑白皮(一兩半) 鹿 角膠(二兩搗碎炒黃燥)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 溫服

茜根散(出聖惠方)治久咳嗽不瘥。氣喘欲絕。肺唾膿血。

茜根(三分) 百合(一兩) 桑白皮(一兩銼) 款冬花(三分) 貝母(半兩煨黃) 紫蘇葉 ( 芩(一兩) 甘草(半兩炙赤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三分)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 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款冬花丸(出千金方)治三十年上氣咳嗽。唾膿血。喘息不得臥。

款冬花 乾薑 桂心 紫菀(各三分) 細辛(二分) 杏仁 皂莢 石(一作礬石) 菖蒲烏頭(各一分) 蜀椒(五合) 吳茱萸(六合)
上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 服五丸。 日三夜二。治二十年咳嗽。不過五十日患愈。咳嗽喉鳴。服一劑永瘥。

白膠湯(出千金方)治肺傷咳嗽。唾膿血。腸澀背氣。不能食。惡風。目暗KT 。足脛寒冷 白膠 生薑(各五兩) 桂心 人參 紫菀(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 乾地黃(切 半斤) 桑白皮(切二升) 芎 大麻仁 飴糖(各一升) 大麥(三升)
上 咀。水一斗五升。 煮麥 下藥。煮取三升。分作五服。

桑白皮煎 療咳經年不瘥。氣喘欲絕。傷肺見血。

桑白皮(切五合) 白羊肺(一具切) 芍藥(十分) 款冬花(六分) 茯苓(十二分) 貝母 (十 一升) 黃芩(十二分) 蜜(一升) 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杏仁脂、地黃汁、蜜、 等。 微火上煎如魚眼沸。攪勿停手。取二升二合。煎成。靜綿夾布濾。每服食後含一合。日夜三 四度。老小以意減之。微含之佳。忌生冷油醋面。魚蒜蕪荑。

團參飲子(出濟生方)治病因抑郁憂思。喜怒飢飽失宜。致臟氣不平。咳嗽膿血。漸成肺痿。憎寒壯熱。羸瘦困頓。將成癆瘵。

人參 紫菀耳 阿膠(蛤粉炒) 百合(蒸) 細辛(洗去苗土) 款冬花 杏仁(去皮尖炒) 天門冬(湯浸去心) 半夏(湯浸七次) 經霜桑葉 五味子(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 咀。 香。咳而唾血有熱者。加生地黃。咳而唾血有寒者。加鐘乳粉。因疲極而咳者。加黃 。因 損咳而唾血者。加沒藥、藕節。咳而嘔逆腹滿不食者。加白朮。仍倍加生薑。咳而小便多者。 加

地黃散(出聖惠方)治久咳嗽。唾膿血。四肢瘦弱。

熟地黃(一兩) 茜根(三分) 白芍藥(三分) 甘草(半兩炙赤炒) 柏葉(三分) 白茯苓(三分) 當歸(半兩)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 子芩(半兩) 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燥) 羚羊角屑(半兩) 貝母(半兩煨微黃)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 半分。 煎

款冬花丸 療咳逆氣喘。不息不得眠。唾血吐血。短氣連年。

款冬花(十二分) 杏仁(八分去皮尖雙仁煮熬) 香豉(十分熬) 人參(二分) 甘草(三分) 蜀椒(三分炒出汗) 天門冬(六分去心) 乾薑 桂心 乾地黃(各三分) 上搗 篩。蜜 和丸。如彈子大。含稍稍咽汁。日四夜三。神良。忌海藻菘菜。生蔥鯉魚。

紫菀湯 治咳嗽吐膿血。胸膈滿痞。全不思食。

紫菀(去苗土) 款冬花(去梗)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令黃色) 生乾地黃 麻黃(去根節) 甘草(炙銼) 秦艽(去苗土) 桑根白皮(炙銼) 黃明膠(炒燥) 馬兜鈴 糯米 上各等分。 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棗三枚。擘碎。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杏仁湯 治肺氣壅熱。咳嗽上氣。或唾膿血。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色) 桑根白皮(炙銼) 柴胡(去苗各三分) 甘草(炙銼) 麻黃 (去根節) 桔梗(去蘆頭) 款冬花(去梗) 紫菀(去苗土) 茜根(銼) 半夏(湯浸去滑生薑汁製焙) 上各等分。粗搗。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補肺白石英散(出聖惠方)治久咳嗽。唾膿血。胸滿不能飲食。臥則短氣。

白石英(一兩研細) 款冬花(三分) 桂心(半兩) 鐘乳粉(一兩) 乾薑(一分 炮) 麥門 冬(一兩去心) 五味子(一兩) 赤茯苓(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桑白皮(一兩銼) 熟 地黃(一兩半)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拘時溫服。

蛤蚧湯 治咳嗽唾膿血。及肺痿羸瘦。涎涕稠粘。

蛤蚧(酒浸酥炙) 知母(焙) 貝母(泡) 鹿角膠(炙令燥) 甘草(炙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葛根(銼) 桑根白皮(炙銼) 人參(一兩) 枇杷葉(去毛炙各一兩)
上粗搗 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阿膠煎 治久咳嗽。唾膿血。

阿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 薯蕷(一兩) 貝母(一兩煨微黃) 白茯苓(一兩) 天 門冬 (去心焙一兩半) 酥(一兩) 生地黃汁(一升) 生薑汁(一合) 白蜜(二合)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煨黃研如膏)
上為細末。與後五味相和。於銀器中。以慢火熬令得所。 用不津器盛。不計時。含半棗大咽津。

鹿角膠散(出聖惠方)治咳嗽唾膿血。日夜不止。喘息短氣。

鹿角膠(搗碎炒黃) 柏葉(炙令微黃)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 乾薑(炮製) 白蒺藜(微炒去刺) 麻黃(去根節) 紫菀(去苗土) 人參(去蘆頭) 刺薊(銼) 芫花 (醋拌炒乾 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三兩沸。不拘時候。溫服。

紫菀散(海藏濟生拔萃)治咳嗽。唾中有膿血。虛勞症。肺痿變癰。

紫菀 人參 知母 貝母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茯苓 阿膠(等分) 上為粗末。生薑 水煎。

百部散(出聖惠方)治咳嗽。肩膊漸高。唾膿血。其味腥咸。

百部(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去瓤) 麥門冬(一兩去心) 木通(一兩銼) 天門 冬(一兩 去心) 紫菀(一兩去苗土) 貝母(一兩煨微黃) 赤茯苓 甘草(三分炙銼) 上為散。 每服 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十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百部丸(出聖惠方)治咳嗽唾膿血。

百部(二兩) 黃芩(一兩) 桂心(一兩) 五味子(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紫菀 (一兩去苗土) 乾薑(一兩炮裂銼) 生地黃(一兩) 茜根(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 為丸。如 梧桐

生地黃煎(出聖惠方)治肺臟虛熱。咳嗽咽乾痛。時唾膿血。

生地黃(取自然汁八合) 黑錫(三合) 白蜜(三合) 白沙糖(三合) 生薑汁(一 合) 川 升麻(三兩為末) 鹿角膠(三兩搗碎炒黃) 酥(三兩)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上件 藥。都於銀鍋中。以慢火煎。攪勿住手。候稀稠得所。以不津器盛之。不計時候。含一茶匙 咽津。

補肺湯 治咳嗽逆。唾膿血。咽喉悶塞。胸滿上氣。不能飲食。臥則短氣。

款冬花(三兩) 桂(去粗皮) 鐘乳粉(研) 乾薑(炮裂) 白石英(各三兩) 麥門冬(去 心焙四兩) 五味子(炒各三兩) 桑根白皮(銼半斤)

栝蔞湯 治咳嗽血。喘滿肺痿。

栝蔞(一枚取瓤仁蛤粉一匙同炒黃) 馬兜鈴(炒) 防己 葛根(銼) 貝母(去心) 甘草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阿膠(銼入糯米二合約銼炒去末)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 一盞。 蜜半匙。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五味子湯(出千金方)治咳嗽唾膿血。

五味子(炒) 生地黃(焙) 桑根白皮(炙銼各一兩) 桔梗 紫菀(去苗土) 續 斷甘草 (炙銼) 赤小豆(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入竹茹少許。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 溫服。日三夜一。

乾地黃散(出聖惠方)治肺傷咳嗽。唾膿血。腹中有氣。不欲食。惡風目暗。足脛酸寒。

熟地黃(一兩) 白茯苓(三分) 芎 (一兩) 鹿角膠(一兩搗碎炒) 桂心(三分) 紫菀(三分去苗土) 人參(一兩去蘆頭) 大麻仁(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 入棗二 枚。大麥一匙。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百部丸(出千金方)治諸嗽。不得氣息。唾膿血。

百部根(三兩) 升麻(半兩) 桂心 五味子 甘草 紫菀(去苗土) 乾薑(各一兩)
上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日三。以知為度。一方去乾薑。有桑根白皮一兩。 粥飲下。

阿膠散 治肺碎。嗽血唾血。

阿膠(炒酥二分) 人參 茯苓 生乾地黃 天門冬(水浸去心) 北五味子(各一分) 白芨(二分) 上白芨 別為末。餘藥銼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蜜二匙。秫米百粒。薑 五 片。同煎。臨熟入白芨少許。食後服之。

桑白皮湯 治咳嗽。出膿血痰涎。

桑根白皮(炙銼) 麥門冬(去心焙) 款冬花(各一兩) 貝母(去心) 甘草(炙銼) 黃明 膠(炙令燥干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去滓溫服。日三。

萊菔子煎 治咳嗽。多痰上喘。唾膿血。

萊菔子(研碎半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研如膏) 杏仁(去皮尖雙仁研如膏) 蜜酥 餳(各一兩) 上慢火同煎如稀餳。每服半匙。沸湯化下。不拘時候。

桂心散(出聖惠方)治咳嗽唾膿血。氣不和。不得眠臥。宜服。

桂心(三分) 人參(三分去蘆) 阿膠(一兩炒碎炒) 紫菀(三分去苗) 熟地黃 (一兩半) 桑 兩。 更煎候餳消。不拘時候。溫服。

杏仁膏(出聖惠方)治咳嗽喘息。喉中似有物。唾血不止。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研如膏) 酥(三兩) 阿膠(一兩搗碎炒黃) 生薑汁(一合) 白蜜(五合) 紫蘇子(二兩微炒研如膏) 上件藥相和。於銀鍋內。以慢火熬 成膏。 每服以溫

生薑煎丸(一名生薑汁煎出千金方)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

生薑汁 杏仁(各二升) 糖 蜜(各一升) 豬膏(二合)
上先以豬膏煎杏仁。色 黃出 之。以紙拭令靜。搗如膏。合薑汁糖蜜等。合煎令可丸。每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服。漸 漸增加。

鱉甲丸(出聖惠方)治吐血咳嗽。神效。

鱉甲(一個九肋者醋炙) 柴胡(酒浸一兩) 杏仁(童便浸炒) 甘草(炙各一兩) 人參(半兩)
上為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煎生薑湯下。又一方、 用 濃朴一兩薑製。

雞子湯 療咳逆。唾膿血。

雞子(一枚) 甘草(二分炙) 甘遂(一分) 大黃(二分) 黃芩(二分) 上切。 以水六 升。煮

瀉肺湯 療肺中膿。咳嗽血。氣急不安臥。

芎 麻黃(去節) 細辛 川椒(炒出汗) 當歸(各一兩) 上切。以水七升。煮 取三升。 分

鐘乳七星散(出聖惠方)治寒冷咳嗽。上氣胸滿。唾膿血。

鐘乳 礬石 款冬花 桂心(各等分) 上治下篩。作如大豆七聚七星形。以小筒吸取 酒 送下。先食服。日三。不知加之。數試大驗。又雲臨臥吸服之。

黃 散(出十便良方)治咳嗽唾血。

黃 糯米(炒) 阿膠(等分) 上搗羅為細末。每以米飲調二錢匕服。不計時候。

薤白湯 治久患咳嗽。肺虛。將成癆瘵吐血。

鱉甲(去裙 醋炙) 阿膠(炙令燥各二兩) 鹿角膠(炙令燥) 甘草(炙銼各一兩) 上粗 搗篩。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薤白二寸。同煎七分。去滓。食後臥服。

白前湯 療久嗽。兼唾血。

白前(三兩) 桑白皮 桔梗(各三兩) 甘草(一兩炙) 上切。以水二大升。煮取 半大升。 空腹頓服。若重者十數劑。忌豬肉海藻菘菜。

人參散(出肘後方)\x廣濟療瘕。吐膿損肺。

人參(三分) 瓜蒂(二分) 杜蘅(五分) 上為散。平旦空腹。以熱湯服方寸匕。 當吐淡 水惡汁一二升。吐已。複煮白粥食淡水。未盡。停三日更進一服。忌生冷油膩豬魚。肘後、 古今錄驗。用杜蘅三分。人參一分。服一錢。若覺有停滯在心。胸膈中不利。宜服之。

茅根散(出聖惠方)治咳嗽傷肺唾血。宜服。

茅根(二兩) 生地黃(二兩) 生薑(一分) 上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黃 方(一名黃 四一散出肘後方)治虛中有熱。咳嗽膿血。口舌咽乾。又不可服涼藥。

好黃 (四兩) 甘草(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如茶點羹粥下。亦可服。

貫眾湯 治年久咳嗽。出膿血。

貫眾(銼) 蘇枋木(銼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薑三片。煎七分。去滓溫服。日二。

療積年咳嗽。唾膿血。

莨菪(二升) 大棗(一百顆青州者) 上以水三大升。取馬糞燒火煎熟之。候令汁盡 取棗。 早

法治一切肺病咳嗽。吐血及唾血不止。(出千金方) 上好酥三十斤。三遍煉。停取凝。當停出醍醐。服一合。日進三服。瘥止。一切藥皆不 出此神方。

又方(出千金方)
上以三煉酥如雞子黃。適寒溫。灌鼻中。日再夜一。又以局方大阿膠丸。加木香少許。 食後服。

華蓋散(出三因方)治肺虛。或感風寒暑濕。及勞逸抑郁。憂思喜怒。飲食飢飽。致臟氣不平。咳嗽膿血。漸成肺痿。憎寒發熱。羸瘦困煩。皮膚甲錯。將成癆瘵。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 茯苓 人參 細辛 苦葶藶(半兩隔紙炒) 乾薑(炮) 桔 梗(銼 炒) 杏仁(去皮尖麩炒) 紫菀 款冬花(去梗) 甘草(炙) 陳皮(各一兩) 上為 細末。用 羊肺一個。心血不透者。切細研爛。旋旋入藥。滲肺內。再研勻。藥盡為度。泥土牆上。以 濕紙七層蓋覆。每日去紙一層。七日藥就後。干刮下。再研羅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鹽湯 調下。米飲亦得。空心日進二服。

麻黃湯 療新久咳嗽。唾膿血。連年不瘥。晝夜喘息。

麻黃(去節四兩一方二兩) 桂心(二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四枚擘) 上切。 以水九 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作三服。日進溫用有效。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

白朮丸(出指南方)治喘嗽時血。

麥門冬 人參 地黃 白朮 澤瀉 茯苓 大豆(各一兩) 桑白皮(五錢)
上為細末。 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米飲下。

四聖散(出經驗良方)治咳嗽有血。

晉鹽 槐花子 干葛 山梔子仁(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加烏梅、甘草、少許。 水一盞。同煎至七分。食後服之。

天門冬丸(出永類鈐方)\x止嗽潤肺。安血。治吐血咯血。

天門冬(一兩) 甘草 杏仁(炒) 貝母 白茯苓 阿膠(炒各半兩)
上為末。蜜 和丸。 如彈子大。每丸咽津含化。日夜可服十丸。不拘時。

大效潤肺杏仁散(出衛生家寶方)治咳嗽。上氣喘急。唾血咯血。

紫菀(一兩半去泥) 半夏(一兩煮) 五味子(一兩)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泡七 次) 罌 粟殼(半兩炙) 紫蘇葉(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薑三片。棗一枚。水一盞半。煎 至八 分。去滓。食後服。

治肺嗽吐血。(出本草) 以萊菔研如泥。和面作 。食之佳。飽食亦不發熱。

治積年上氣咳嗽。多痰喘促。唾膿血。(出本草) 以蘿卜子一合研。煎湯。食上服之。

參香丸(出朱氏集驗方)治咳嗽吐紅。

辰砂 人參 乳香 上各等分。以烏梅肉為丸。麥門冬湯下。

本湯(出朱氏集驗方)治男子咳嗽。吐紅不止。

本(二兩) 晉礬 青皮 陳皮 罌粟皮殼(各一兩) 上五味。不犯鐵器杵爛。用 瓦瓶 久煮為妙。食後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