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發黃(附論)
夫傷寒發黃者。蓋濕熱相交。民當病癉。癉者黃也。單陽而無陰者也。傷寒至於發黃。 為疾之甚也。濕也。熱也。甚者則發黃。內熱已盛甚。複被火者。亦發黃也。邪風被火熱。 兩陽相熏灼。其身必發黃。陽明病被火。額上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是由內有熱。而被火致發黃者也。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下懊 者。必發黃。是由陽明熱盛致發黃者。 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寒濕在裡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是 由寒濕致發黃也。濕亦令黃也。熱亦令黃也。其能辨之乎。二者非止根本有異。而色澤亦自 不同。濕家之黃也。必身黃似熏黃。雖黃而色暗不明也。至於熱盛之黃也。必身黃如橘子色。 甚者勃勃出染著衣。正黃如柏。是其正黃色也。由是觀之。濕之與熱。豈不異矣。大抵黃家 屬太陰。太陰者。脾之經也。脾者主黃。土色也。脾經為濕熱蒸之。則色見於外。必發身黃。經曰:傷寒脈浮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者是矣。熱須內盛。若已 自汗出。小便利者。則不能發黃。必也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 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黃家為熱盛。而治法亦自有殊。傷寒八九日。身如橘子色。小便 不利。少腹滿者。茵陳蒿湯主之。此欲泄滌其熱也。傷寒身黃發熱者。梔子柏皮湯主之。此 欲解散其熱也。傷寒瘀熱在裡。必發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此欲解散其熱也。此數者。泄滌解散。乃為之不同。亦皆析火徹熱之劑也。一或身黃脈沉結。少腹硬而小便自利。其 人如狂者。又為蓄血在下焦使之黃也。必須抵當湯下之而愈。黃家既是病之已極。是以有不 治之者多矣。非止寸口近掌無脈。鼻氣出冷。為不治之疾。又若形體如煙熏。直視搖頭者。 是為心絕。環口黧黑。柔汗發黃。是為脾絕。皆不治之証。醫者更詳視之。 又云:黃家。至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當膀胱急。小腹滿。體盡黃。 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臚脹而滿。欲作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泄。此女勞疸。非 水也。腹滿者難治。 傷寒發黃之狀。身體盡變。或如熏黃。或如橘色是也。凡陽明中風。太陽中濕。皆令人 發黃。蓋由得病無汗。小便不利。寒濕不散。則熱結脾胃。腠理閉塞。瘀熱之氣與宿谷相搏。 而若其人小腹滿急。眼睛澀疼。鼻骨疼。兩膊及項強腰背急者是也。但得小便快利。即漸愈。 仍不用大便多。多即令人心脹。又有急黃者。身體黃甚。卒然而發。心滿氣喘。命在須臾。 故名急黃。有初得病便黃者。或初不知是黃。死後方變黃者。此病亦由脾胃瘀熱。本天行時 氣所作也。宜細變之。但發熱心戰者。乃是急黃之候。 歌曰:小便自利大便黑。血証無疑定發狂。若是小便全不利。黃名癉病癉名黃。 若血証。宜抵當湯。輕者桃仁承氣湯。與犀角地黃湯。黃癉。茵陳湯。茵陳五苓湯。 又歌曰:太陽發熱渾身痛。身目俱黃是濕家。腹滿脈弦心脅痛。陽明經裡中風邪。仲景 雲。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裡不解故也。只當以寒濕中求之。發熱。 一身盡痛。而身目俱黃者。太陽中濕也。腹滿。鼻乾。心脅痛。潮熱身黃者。陽明中風也。 欲發黃者。急用瓜蒂末一字許。搐鼻中。治在頭疼濕家條下。大抵發黃與濕家。不利小便。 非其治也。腹滿。脈浮弦。咳嗽。潮熱。小便難。心脅疼。短氣。鼻中干。不得汗。嗜臥。 此陽明中風也。大小柴胡加茯苓湯。噦者。湯中加茯苓也。見小便難條下。病患寒濕在裡不 散。熱蓄於脾胃。腠理不開。瘀熱與宿谷相搏。郁蒸不消化。故發黃汗者。南方暑濕。近夏 癉熱。蓋癉者黃也。古人以黃為癉。濕熱相搏。民多病癉。甚為 腫。然後發黃。與瘀血外 証。及脈俱相似。但小便不利為黃。小便自利為瘀血。要之發黃之人。脾蘊積。發熱引飲。 脈必浮滑而緊數。若瘀血証即如狂。大便自利。為瘀血。要之發黃人。身體發熱。頭面汗出。 身無汗。齊項而止。渴引水漿。小便不利。如此必發黃。茵陳蒿湯。五苓加茵陳散主之。茵 陳蒿湯十分。五苓散五分。三散拌勻。每服二錢。溫水調下。日三服。病患服湯。得小便利。 如皂子汁赤。一宿腹減。則黃從小便中出也。古人雲。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大抵發黃 者。瘀熱在裡。由小便不利而致也。梔子柏皮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可選而用之。又方。 傷寒欲黃者。急用瓜蒂末。口含水。搐一字許入鼻中。出黃水。甚驗。即用茵陳蒿湯調五苓 散服之。最良。又問。白虎証亦熱發渴引飲水。小便不利。何以不發黃。答曰:白虎與發黃 証相近。遍身汗出。此為熱越。白虎証也。頭以下都無汗。黃証也。又問。太陽病。一身盡 痛。發熱。身如熏黃者。何也?太陽中濕也。仲景云: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 以寒濕在裡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又問。病患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咳 嗽者。何也?少陽中風也。小柴胡湯主之。
方
麻黃醇酒湯(出千金方)治傷寒熱出表發黃癉。
用麻黃三兩。以醇酒五升。煮取一升半。盡服之。溫覆汗出。即愈。冬月寒時用清酒。 春月宜用水。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出千金方)治傷寒瘀熱在裡。身體必發黃。
麻黃 連翹(一方用連軺系根味苦寒) 甘草(各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 枚) 杏仁(三十枚) 赤小豆(一升) 生梓白皮(切二升)
上 咀。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去 沫。次 納
茵陳湯(出千金方)治傷寒七日八日。內實瘀熱結。身黃如橘。小便不利。腹微脹滿。宜下 茵陳(六兩) 大黃(三兩) 梔子(四十枚)
上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 取五升。去滓。次納梔子、大黃。煎取三升。分服一升。日三。小便當利如皂莢汁狀。色正赤。當腹 減。黃悉隨小便去也。范汪。用療穀疸。短劇方。用石膏一斤。
大黃黃柏湯 治發黃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大黃(三兩) 黃柏(二兩) 芒硝(半兩) 梔子(十五枚)
上 咀。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複煎取一升。先食。頓飲之。
枳實大黃湯 治傷寒飲酒。食少飲多。痰結發黃。酒疸。心中懊 而不甚熱。或乾嘔。
枳實(五枚) 大黃(三兩) 豆豉(半升) 梔子(七枚)
上 咀。以水六升。煮 取三升。 分三服。心中熱疼懊 。皆主之。
治傷寒後二十日。渾身眼如金色者。
上用黃蘆一兩。銼碎。水一升。煎取三合。空心服。三五服安。
麻黃連翹湯(出金匱方)治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
麻黃(去根節湯煎去沫二兩) 連翹(二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四十枚) 棗(十二 枚) 生薑(二兩) 甘草(一兩) 生梓白皮(切一升)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用潦水二 盞。煎 取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消濕散 治傷寒瘀熱在內。濕氣郁而不散。熏發肌肉。小便不利。身體發黃。利水道。
牽牛子(炒半斤只取末二兩) 赤茯苓(去黑皮) 木香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煎蔥白湯調下。不計時候。
秦艽湯 治傷寒心胸堅硬。腳手心熱。即變為黃。
秦艽(去苗土) 紫草(去苗土) 白蘚皮 黃芩(去黑心) 梔子仁 大黃(銼炒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服。
三黃散 治傷寒發黃。服藥瘥後未全除。餘熱發動。
大黃(銼炒) 黃芩(去黑心) 黃連(去鬚) 梔子仁 苦參(各一兩) 上搗羅為 細散。每服用米飲調下二錢。日三服。
龍膽湯 治傷寒發黃。煩熱。膚肉皆黃。小便赤不利。
龍膽 枳殼(去瓤麩炒) 柴胡(去苗) 梔子仁 知母(切焙) 地骨皮 木通 芍藥甘草(炙) 羚羊角(鎊) 麥門冬(去心焙) 升麻(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用 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
黃芩湯 治傷寒發黃。或先服利藥未瘥者。以內消湯。以折熱氣。
黃芩(去黑心) 茵陳蒿 升麻(各一兩) 梔子仁 柴胡(去苗) 龍膽(各半兩) 犀 角 (鎊一兩) 上粗搗羅。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攪令 勻。 不
茵陳蒿大黃湯(濟生拔粹方)治傷寒發黃。 面目悉黃。小便赤。宜服。
茵陳蒿 梔子仁 柴胡(去苗) 柏皮(蜜炙各半兩) 黃芩(去黑心) 升麻 大黃 (銼炒 各一兩) 龍膽(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早晚食後溫服。
茅根湯 治傷寒發黃。通身如金色者。
茅根(洗銼) 梔子仁 茵陳蒿 地骨皮 甘草(炙各三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 用水 一盞半。生薑三片。豉三七粒。同煎至一盞。去滓。早晚食後溫服。
柴胡枳殼湯 治傷寒發黃。壯熱。骨節煩疼。兩脅下氣脹急硬痛。不能忍。
柴胡(去苗) 枳殼(去瓤麩炒) 黃芩(去黑心) 梔子仁 茵陳蒿 龍膽 大黃(銼 炒) 甘草(炙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早晚食後溫服。
茵陳黃芩湯(出楊子建護命方)治傷寒熱毒熾盛。熏炙三焦。攻擊皮膚。通身發黃。
茵陳蒿 黃芩(去心) 梔子仁 升麻 秦艽(去苗土) 牡丹皮 荊芥穗 麻黃(去根節) 細辛(去苗葉) 石膏(碎) 知母(焙各半兩) 黃連(去鬚) 大黃(銼炒各一分)
上粗搗篩。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葶藶丸 治傷寒時氣發黃。
甜葶藶(隔紙炒一分) 大黃(銼炒半兩) 人參(一兩) 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 梧桐子 大。每服溫水下二十丸。以利為度。
急黃丸 治傷寒熱毒所加。卒然心中滿。氣喘急。發熱心戰。
大黃(半兩生銼) 朴硝(一分銼研) 上用水二大盞。漬大黃一宿。次旦煎至一盞。去滓。 下朴硝。攪令勻。不計時候。分溫三服。利快瘥。
梔子仁湯 治傷寒急黃。
梔子仁 柴胡(去苗) 朴硝(別研) 茵陳蒿(各半兩) 上除朴硝外。各細銼。用 水三大 盞。煎二大盞。去滓。下朴硝。攪令勻。不計時候。分溫三服。取利為度。
治病患腹滿。舌痿黃。煩不得眠。
茵陳(二兩) 白朮(一兩) 甘草(一兩) 上臼中杵為散。沸湯和服方寸匕。小便 不利。 加茯苓二兩。
治傷寒時氣黃膽病。煩熱。
以湯淋東壁土硝。取汁。頓服之。
治傷寒三五日。忽有黃。則宜服此。
取生烏麻油一盞。水半盞。雞子白一枚。熟攪令相勻。服之令盡。
茵陳五苓散(出金匱方)治傷寒溫濕熱病。感冒後發為黃膽。小便黑赤。煩渴發熱。不得安寧。此蓋汗下太早。服藥不對証。因感濕熱病以致身發黃。予嘗用茵陳五苓散治之。甚效。 用生料五苓散一兩。加入茵陳半兩。車前子一錢。木通一錢半。柴胡一錢半。酒後得証。 加干葛二錢。作 咀。並前藥和勻。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碗。燈草五十莖。同煎八分。去滓。 食前服。滓再煎。連進數服。小便清利為愈。
梔子柏皮湯方 治傷寒身熱發黃者。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出拔粹方)\x少陽、陽明身熱不去。小便自利而煩者。身必發黃。宜梔子 麻黃 連翹(各一兩) 赤小豆(一升)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三盞,煎至八 分。去滓。溫服。
梔子柏皮湯(出拔粹方)治燥熱發黃。
大黃 柏皮(各三兩) 梔子(十五個)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二盞。煎服。 發 黃。大便自利不止者。加黃連、黃柏皮各三兩生。減大黃。用之多效。
茵陳湯(澹寮方)治傷寒發汗有留熱。身面皆黃。多熱。期年不愈。醫作食黃治之。病不去。問之。食不減。尋與此藥。五日減三分之一。十日減三分之二。二十日病悉去。其方用。
山茵陳 山梔子(各三錢) 秦艽 升麻(各四錢)
上 咀。以三錢為一服。煎去滓。 食 後服。
茵陳附子乾薑湯(出衛生寶鑒) 治因涼藥過劑。變為陰証。身目俱黃。四肢皮膚甚冷。心下 附子(炮去皮臍三錢) 乾薑(炮二錢) 茵陳蒿(一錢三分) 半夏(湯泡七次五分) 白茯苓(去皮三分) 澤瀉(五分) 枳實(麩炒去瓤五分) 陳皮(去白三分) 白朮(四分) 草豆蔻 (麵裹燒熟去皮用仁二錢)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
茵陳梔子黃連三物湯(出活人書)\x大便自利而黃。
茵陳(三錢) 梔子 黃連(各二錢) 上以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服。
治傷寒時氣黃膽病。煩熱。
上用土硝。湯淋取汁。頓服之。莊子雲。 蜣轉丸是也。藏在土中。掘地得之。正丸如 人捻作。彌久者良。
治傷寒鼻塞。黃膽。
用苦瓠煎取汁。滴鼻中。出黃水。其塞遂通。
治傷寒五種黃。
用翹搖。生搗絞汁。服一升。日二服。即瘥。
又方 用亂發燒灰。水服一寸匕。日三服。
治伏熱結。目黃。不下食。大小便澀。
用苦耽苗子。煮汁服。或生搗絞汁服。
傷寒百合(附論)
夫傷寒百合病者。謂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其狀意欲食。複不能食。常默默欲得臥。 複不能臥。欲出行。複不能行。飲食有時美。亦有時不美。如有寒。複如無寒。如有熱。複 如無熱。口苦。小便赤黃。得藥則吐利者是也。此皆由傷寒及虛勞大病後。臟腑俱虛。榮衛 耗弱。不能平複。變成斯疾也。然以百脈一宗。悉致其病。又無複經絡。故其病証變異。而治之者。亦宜各隨其証。 百合病者。皆因傷寒病後。其狀惡寒而嘔。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當愈。其狀腹滿微喘。 大便堅。三四日一大便。時複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日當愈。其狀小便淋瀝難者。病在 下焦也。三十日當愈。各隨其証以醫治之。百合之為病。令人意欲食。複不能食。或有美時。 或有不用聞飲食臭時。如有寒。其實無寒。如有熱。其實無熱。常默默欲臥。複不得眠。至 朝口苦。小便赤澀。欲行複不能行。諸藥不能治。治之即劇吐利。如有神靈所為也。百合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其候每溺時即頭覺痛者。六十日乃愈。百合病候之溺時。頭不覺痛。淅淅然寒者。四十日愈。百合病候之溺時。覺快然。但覺頭眩者。二十日愈。百合病証。 其人或未病而預見其候者。或已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一月二十日後見其候者。治之喜誤也。 依証治之。 百合病。見在於陰而攻其陽。則陰不得解也。複發其汗。為逆也。見在於陽而攻其陰。 則陽不能解也。後下之。其病不愈。要略雲。見於陰者。以陽法救之。見於陽者。以陰法解 之。見陽攻陰。複發其汗。此為逆。其病難治。見陰攻陽。乃複下之。此亦為逆。其病難治。 歌曰:坐不能坐。行不能行。寒又無寒。熱又無熱。飲食美時不美時。百合妙訣少人知。 宜百合知母湯。百合地黃湯。百合洗方。 又歌曰:百合昏如祟物厭。或時喜食或時嫌。似寒不冷熱無熱。欲不難行臥不恬。百合 者。百脈之宗舉皆受病。無所謂經絡傳次也。皆因傷寒虛勞大病之後。臟腑不平。變而成此。 其狀似寒無寒。似熱無熱。意中欲食。複不能食。默默欲臥。複不得臥。強欲出行。複不能 行。崇朝口苦。小便赤黃。藥入即吐利也。病源所在。証狀一同。其脈微數。每溺則頭痛者。 六十日愈。若溺不頭痛。但淅淅如寒者。四十日愈。若溺則快然。而但眩者。二十日愈。百 合知母湯。百合地黃湯。滑石代赭湯。雞子湯。百合洗方。選用之。
方
百合滑石代赭湯(出千金方)治百合。傷寒已經下後。
百合(七枚擘破) 滑石(一兩碎) 代赭(如彈子丸大一枚碎)
上先以水洗百合。 漬一 宿。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新汲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別用新汲水二盞。煮滑石、代赭。 取一
百合雞子湯(出千金方)治百合傷寒病。吐之後者。
百合(七枚擘) 雞子黃(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 以新 汲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納雞子黃。攪勻。分溫再服。聖惠用雞子白。不計時候。頓服之
百合知母湯(出千金方)治百合傷寒已經汗後。病患欲食。複不能食。常默默欲臥。複不能臥。欲行複不能行。有寒如無寒。有熱如無熱。飲食或美不美。如強健人而臥不能行。口苦。小便赤。藥入口即吐利。此因虛勞大病之後。不平複。變成此疾。名百合候主之。發汗後者服。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一兩)
上先將百合擘碎。用新汲水二盞。浸一宿。當有白沫 出。 去卻沫水了。卻用新汲水二盞。煮百合取汁一盞。去滓。盛於淨器中。又將知母。亦用新汲 水二盞。煮取汁一盞。去滓。後將百合、知母汁相和。同煎取一盞半。不計時候。分溫作二 服。
百合滑石散(出千金方)治百合傷寒病。變發熱。並小便澀。臍下堅急。
百合(一兩) 滑石(三兩) 上搗羅為散。更入乳缽研如粉。每服空心。米飲調下二錢。 日二服。當微利。即住服。
百合地黃湯(出千金方)治百合傷寒病。已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黃汁(一盞)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白沫出。去其水。更 以新 汲水二盞。煮取一盞。去滓。納地黃汁。再煎取一盞半。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如 漆。
百合半夏湯(一名熟地黃湯)治百合傷寒病不瘥。不思食。欲成勞。日漸羸瘦。
百合(二兩) 人參 赤茯苓(去黑皮聖惠用白茯苓) 半夏(湯洗七次炒令乾) 黃連(去鬚銼微炒) 知母(各一兩) 生乾地黃(焙一兩半聖惠用熟乾地黃)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半。 入
百合柴胡湯(出聖惠方)治百合傷寒病久不瘥。不思食。欲成勞。
百合(二兩) 柴胡(去苗) 知母(焙) 黃連(去鬚銼微炒) 秦艽(去苗土) 栝 蔞(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赤)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 食前
百合紫菀湯 治百合傷寒病。似勞。形狀如瘧。
百合 紫菀(去苗土) 白茯苓(去黑皮)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令黃) 甘草(炙 令微黃) 柴胡(去苗) 上等分。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半分拍碎。煎七分。去滓。 空心
濃朴散 治百合傷寒。補陰養陽。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令赤黑色一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黃別研一兩) 杏仁(去皮尖雙 仁炒令黃別研一兩) 紫石英(別研) 白蘚皮 五加皮 桑根白皮(銼各半兩) 上搗研 為散。更入乳缽一處研如粉。每服食前。用蔥白糯米煎湯。調下二錢。日二。
百合前胡湯 治傷寒瘥後。已經二七日。熱不解。將變成百合病。身體沉重無力。昏如醉狀 生百合(三枚擘洗) 前胡(去蘆頭) 麻黃(去節各一兩半) 葛根(銼二兩) 麥門冬(去 心半兩) 石膏(三兩碎) 百合散(出聖惠方)治傷寒百合病。身微熱惡寒。煩喘。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後
百合(二兩) 紫菀(一兩去根土)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前胡(去蘆頭) 麥門冬(各一兩去心)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煎至五 分。去滓。不計時候。溫分服。
赤茯苓散 治傷寒頭不痛。但覺頭眩。淅淅惡寒。是百合証。
赤茯苓 麥門冬(各三分去心) 百合 知母 柴胡(各一兩去苗)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子芩散(出聖惠方)治傷寒頭不痛。多眩悶。寒熱往來。小便不利。百合証。
子芩(三分) 赤茯苓 甘草(炙微赤銼) 芎 (各半兩) 百合(一兩) 知母(半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半夏散(出聖惠方)治傷寒百合病。下利不止。心中 堅而煩嘔。宜服。
半夏(湯浸七次去滑) 黃芩 黃連(去鬚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 人參(各一兩 去蘆頭) 百合(二兩) 乾薑(炮裂銼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生薑半 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柴胡散(出聖惠方)治傷寒百合病。羸瘦不食。少力。宜服。
柴胡(去苗) 白茯苓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知母 桔梗(去蘆頭) 黃耆 (各一兩) 百合(二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紫菀飲子(出聖惠方)治傷寒百合病。陰陽相搏。日久漸瘦。不思飲食。虛熱咳嗽。宜服。 紫菀(去根土) 杏仁(各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色) 黃連(半兩去鬚) 前胡(去蘆頭) 半夏(各三分湯洗七次去滑) 栝蔞(一枚) 人參(一兩去蘆頭) 知母(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
半夏散(出聖惠方)治傷寒百合病久不瘥。大小便澀。腹滿微喘。時複痰逆。不下食。宜服 半夏(一兩湯洗七次去滑) 人參(半兩去蘆頭) 木香(三分) 枳實(麩炒微黃) 川 大黃 (一兩銼碎微炒)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桑根白皮(各三分銼) 百合(一兩) 上 為
栝蔞牡蠣散(出千金方)治傷寒百合病。渴不止。
牡蠣(燒為粉) 栝蔞根(各二兩)
上為細散。每服二錢。以粥飲調下。不計時候服。
治傷寒百合病。壯熱頭痛。昏昏不寐。如有祟方。(出聖惠方) 百合 石膏(各二兩) 知母 木香(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煎 至六 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百合散 治傷寒百合病。一月不解。變如渴疾。宜服。
百合 栝蔞根(各一兩) 牡蠣(燒為粉) 梔子仁 麥門冬(各三分去心焙) 甘草(半兩 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十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百合病。腹中滿痛。宜服此方。(出千金方) 用百合一兩。炒令黃色。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一方用百合根。
百合洗方(出千金方)治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
用百合以水一斗。漬一宿。以水洗身已。食煮餅。勿與鹽豉。一方用百合根。外台秘要 雲。如渴不瘥。可用栝蔞根。並牡蠣等分。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傷寒狐惑(附論)
夫狐惑之病。或初得狀似傷寒。或因傷寒而變。然皆蟲証也。蟲蝕其喉為惑。使人聲嗄。 蟲蝕其下部為狐。使人咽乾。其候皆默默欲眠。不得臥。起居不安。惡飲食。面目乍赤乍白 乍黑是也。此由傷寒病內熱。飲食少。腸胃空虛。而蟲為之不安。故隨所食上下部。而病名 狐惑也。 病患默默欲眠。目不能閉。起居不安。其聲嗄。或咽乾。此名狐惑傷寒也。狐惑與濕 皆蟲証。初得狀如傷寒。或因傷寒變成其疾。其候默默欲眠。目不能閉。起居不安。蟲蝕其 喉為惑。其聲嗄。蟲蝕下部為狐。其咽乾。狐惑之病。並惡飲食。面目乍赤乍白乍黑是其証 也。大抵傷寒病。腹內熱。入食少。腸胃空虛。三蟲行作求食。蝕人五臟及下部。為 病。 其候齒無色。舌上盡白。甚者唇黑有瘡。四肢沉重。忽忽喜眠。蟲蝕其肛。爛見五臟則死。 當數其上下唇。上唇有瘡。蟲蝕其臟也。下唇有瘡。蟲蝕其肛也。殺人甚急。多因下利而得。 治 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之病。其氣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起臥不安。其毒在喉 咽為惑病。在陰肛者為狐病。狐惑之病。並惡飲食。不欲聞食臭。其面目翕赤翕白翕黑。毒 食於上者。則聲啞也。一作嗄。毒食下部者。則干咽也。此由溫毒瓦斯所為。食於上者。瀉心 湯主之。食於下者。苦參湯淹洗之。食於肛外者熏之。並用雄黃三片。稍置瓦瓶中。炭灰火 燒。向肛熏之。並服湯也。 歌曰:狐惑傷寒聲啞嗄。唇口生瘡誠可怕。上唇食臟下食肛。醫師治療應無價。 又論云:上唇生瘡。蟲食其臟。或雲喉。曰惑。下唇有瘡。蟲食其肛。或雲陰。曰狐。 通用。 多眠四証先看脈。若是風溫情嘿嘿。太陽外証欲解時。更有少陰與狐惑。 脈浮自汗風溫也。葳蕤湯。脈細者。太陽外已解也。小柴胡湯。但浮無汗者。麻黃湯。 沉細者。少陰四逆湯。 歌曰:蛔厥烏梅及理中。臟寒惡冷吐長蟲。咽乾聲啞名狐惑。濕 唇瘡限數終。 又論云:蛔厥証。屬厥陰。病家有寒。妄發其汗。或汗後身熱。又複汗之。以致胃中虛 冷。故長蟲逆上。飢不欲食。食即吐蟲。其乍靜乍煩者。蟲或上而止也。蟲聞食臭必出。所 以食則吐蟲也。張氏有言。厥陰為病。消渴。氣上沖心。飢不欲食。食則吐蛔。吐蛔既出之 於胃。令腹有消渴之証何哉。蓋熱在上焦。致使下焦虛寒無熱耳。設或大便硬結。是亦蘊毒 使然。又不可指為燥糞。但用生料理中湯加大黃。入蜜以利之。白朮乾薑所以輔大黃也。治 法先服理中丸。次用烏梅丸。若誤下之。利不止。則用四逆湯。又法。理中丸加茯苓、枳殼、 烏梅。渴者加栝蔞根。狐惑與濕 。皆蟲証也。狀如傷寒。多因傷寒下利變壞成之。蓋腹中 有熱。入食無多。腸胃空虛。故三蟲求食。而食人之五臟也。其候四肢沉重。並惡飲食。默 默欲眠。目不能閉。舌白齒晦。面目間赤白黑色。變易不常。蟲蝕下部為狐。下唇有瘡。其 咽乾。蟲蝕其臟為惑。上唇有瘡。其聲啞。濕 條例。是誰調理有方。此越人所以望而驚也。 治。桃仁湯。黃連犀角湯。雄黃銳散。備用而已。金液丹方。狀治濕 。蓋硫黃能殺腹中 諸 蟲。無湯者與之。
方
黃芩湯 治傷寒不發汗。後變成狐惑。脈數。無熱微煩。目赤。但欲眠睡。咽乾不能食。
黃芩(去黑心) 射干(各一兩) 黃連(去鬚炒二分) 甘草(炙銼) 前胡(去蘆頭) 青竹茹知母(焙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犀角湯 治傷寒不發汗。後變成狐惑。毒瓦斯發盛。惡聞飲食。咽中乾痛。胸脅滿悶。
犀角(鎊三分) 黃連(去鬚炒) 芍藥 木通(銼) 木香 枳實(去瓤麩炒) 射 干人參 半夏(湯洗七次炒乾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棗大。棗一枚。擘碎,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桃仁湯 治傷寒狐惑。默默欲眠。目不瞑。惡飲食。面目乍赤乍白乍黑。齒無色。舌上白。聲哽。咽乾。此因大病後。腸胃空虛。三焦蟲求食。蝕人五臟。蝕其喉則為惑。其聲哽。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 槐子 艾(各二兩) 治傷寒狐惑。毒蝕下部。痛癢不止。宜用熏洗方。 枳殼(二兩) 苦參(三兩) 槐白皮(二兩) 上細銼。用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 熏洗 下部。 又方 槐白皮 柳白皮 桑白皮 桃白皮(各一兩) 上細銼。用水二斗。煎取一斗。去滓。 熏 洗下部。 治傷寒狐惑。毒蝕下部。肛外如 。痛癢不止方。 以雄黃半兩。用瓶子一個。口稍大者。納入灰上。如裝香火。雄黃燒之。候煙出。以瓶 口當病處熏之。 半夏湯 治傷寒發汗不解。變成狐惑。寒熱無常。心中躁悶。不欲飲食。 半夏(湯洗七次炒乾) 木通(銼)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附子(炮裂去尖銼) 桂 (去粗皮) 葛根 枳殼(去瓤麩炒) 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羚羊角(鎊一分) 升麻(一分半) 麻黃(三分) 雄黃導氣散 治傷寒狐惑。下部 瘡。 雄黃(研) 青葙子 苦參 黃連(各半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一分) 上搗研 為散。 以生艾搗汁和。棗子大綿裹。導下部。 蓄汁和更佳。冬月無艾。只用散裹亦得。 雄黃丸 治傷寒狐惑。微煩。默默欲臥。毒瓦斯上攻。咽乾聲嗄。下蝕濕 。或便濃血。 雄黃(研) 當歸(銼炒各三分) 蘆薈(研) 麝香(研各一分) 檳榔(銼半兩) 柴胡散 治傷寒狐惑。神思昏悶。大便難。肌膚熱。 柴胡(去苗) 大黃(銼炒各八錢) 赤芍藥 檳榔(銼) 枳實(麩炒去瓤各一兩) 半夏 (半兩薑汁浸令透焙) 上為散。每服二錢。濃煎苦楝根調下。米飲亦得。 地榆湯 治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毒瓦斯上攻。喉咽疼痛。下利不止。 地榆 黃連(去鬚) 木香(各半兩) 白朮(一分半) 甘草(炙銼) 阿膠(炙燥 各一分)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撩膈湯 治傷寒狐惑。病在上焦。 甘草(半兩生用) 苦參(一兩) 上細銼。用漿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五更初 服。 良久即吐。 茯神散(出聖惠方)治傷寒狐惑病。脈數者不可灸。或因火為邪。即加煩熱。故血妄行於脈 茯神(一兩) 半夏(三分湯洗七次去滑) 黃芩 人參(去蘆頭) 麥門冬(去心焙) 黃連 (去鬚各一兩) 甘草(炙微赤銼) 知母(各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 入生薑 半 治傷寒發汗不出。毒瓦斯在臟。或毒瓦斯攻於咽喉。為狐惑証。令人乾嘔。心煩。惡聞食氣。不 黃連(去鬚) 薰草(各二兩) 上細銼。以醋漿水二大盞。漬之一宿。煮取一大盞。去滓。 分為三服。不計時候。溫服。
黃連散 治傷寒毒瓦斯未散。欲變為狐惑。目赤。面色斑斑如錦紋。 黃連(去鬚) 木通(銼各半兩) 犀角屑 川升麻(各三分) 黃芩 大青 茯神 甘草 (炙微赤銼各半兩) 百合(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竹葉 二十 七片 前胡散(出聖惠方)治傷寒不經發汗。變成狐惑。六七日不解。寒熱來去。胸脅滿痛。默默 前胡(半兩去蘆頭) 半夏(一兩湯洗七次去滑) 黃芩(三分)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當歸(一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 煎 至 又方(出聖惠方) 人參(去蘆頭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兩)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赤芍藥當歸(銼微炒)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 前胡(去蘆頭各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 一大盞。 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赤芍藥散(出聖惠方)治傷寒不經發汗。後成狐惑。默默欲眠。起則不安。咽中干。心腹滿 赤芍藥(一兩)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 半夏(半兩湯洗七次去滑) 黃芩(半兩) 前胡 (一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 三枚。 煎 又方(出聖惠方) 薰草 黃連(去鬚各一兩) 黃芩(三分) 石膏(二兩) 葛根(銼) 柴胡(各一兩去苗) 羚羊角散(出聖惠方)治傷寒不經發汗。十日以上。變成狐惑。腹脹。面赤。惡聞食氣。 羚羊角屑(半兩) 木通(銼) 桑根白皮 大腹皮(銼) 柴胡(去苗各半兩) 石膏(一兩) 川朴硝(半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半夏散(出聖惠方)治傷寒不經發汗。後成狐惑。下痢。腹中 堅。乾嘔。腸鳴。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 棗 子三枚。擘破。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一方。用生薑三片同煎。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擘碎。煎至八分。去滓。 溫服。
上搗研為末。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前。溫粥飲下。日三。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半夏(一兩湯洗七次去滑) 黃芩 人參(去蘆頭) 乾薑(炮製銼) 黃連(去鬚微 炒各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知母散(出聖惠方)治傷寒狐惑病。咽喉乾痛。唇口破裂。或吐膿血者。
知母(一兩) 石膏(二兩) 甘草(炙微赤銼) 黃芩(各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 一大盞。入糯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出聖惠方) 茅根(一兩銼) 子芩(三分) 羚羊角屑(半兩) 石膏(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木通散(出聖惠方)治傷寒服冷藥過多。寒氣在臟。手足厥冷。爪甲梢青。踟躕之間變成狐 木通(銼一兩)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次焙乾微炒) 桂心(一兩) 細辛(半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棗二枚。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溫頻服。
又方(出聖惠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 白朮(各三分) 桂心(半兩) 吳茱萸(湯浸七次焙炒半兩) 細辛(一分) 木通(三分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出聖惠方) 乾薑(炮) 甘草(炙微赤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 細辛 桂心 白朮(各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五十粒。蔥白二莖。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 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發汗。心中躁悶。複發壯熱。大腸不通。咽中乾痛。變成狐惑方。(出聖 惠 方) 皂莢(二梃去黑皮塗酥炙黃焦去子) 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 檳榔 木香(各一分)
上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生薑湯調下二錢。
鱉甲散(出聖惠方)治傷寒不解。變成狐惑。默默欲睡則不安。咽喉乾痛。口內生瘡。惡聞 鱉甲(二分塗醋炙令黃去裙 ) 川升麻(半兩) 葳蕤 黃連(去鬚) 當歸(銼微 炒) 赤芍藥 桂心 犀角屑 貝齒 茯神 秦艽(去苗)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柴胡(去苗) 麻黃(
赤小豆當歸散(出金匱方)治傷寒狐惑病。脈數。汗出微煩。默默但欲臥。三四日。眼赤如 赤小豆(三兩炒熟) 當歸(一兩半銼微炒) 上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二錢。 漿水服亦可。
治傷寒不經汗出。變成狐惑。毒瓦斯下蝕肛門。癢痛至甚。或下膿血。(出聖惠方) 檳榔末 杏仁 朱砂 上研令勻。用黑餳和丸如棗核大。先用椿根、槐白皮各二兩。以 水一斗。煎十余沸。去滓。熏洗。然後將藥納肛門中。一日一易之。
傷寒身體疼痛(附論)
夫太陽、少陰、厥陰皆有身痛。當以外証與脈別之。太陽証表未解。脈浮緊。法當身體 痛。宜麻黃湯以汗之。 (脈浮緊當身體疼痛。宜以汗解。假令尺脈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其然。榮氣不出。 血少故也。尺脈遲者。先以小建中湯以養之。脈浮者。麻黃湯主之。) 太陽中濕。一身盡痛。發熱身黃。小便不利。病患中濕。因而傷風。風濕相搏。一身痛 腫。是名風濕。當於風濕中求之。 (麻黃加朮湯主之。) 若脈沉。自利而身體痛者。陰証也。急當救裡。宜四逆湯。附子湯。真武湯之類以溫之。 (大抵大便利而身體疼者。當救裡。大便如常而體疼者。急當救表。此不可不知也。) 或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身如被杖者。當作陰毒治之。又問。發汗後身疼痛。 脈沉而遲。當用何藥。仲景有桂枝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蓋為此証也。小建中湯。兼治汗後 身疼。脈沉而遲者。若霍亂吐瀉止。而身疼痛不休者。少與桂枝湯即愈。金匱要略雲。瘡家 雖身體痛。不可發汗。汗出則 。又問身癢者何也?脈浮而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 必癢。太陽病。七八日。脈微而惡寒。以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 (小柴胡湯主之。若重反發汗。則氣虛。必兩耳聾無聞。可芍藥甘草附子湯。素有熱人。 可黃耆建中湯。) 面赤有熱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當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歌曰:脅痛多屬少陽家。燥糞陽明並小柴。裡水痞堅須十棗。陰脅引痛臟中乖。 脅肋痛滿者。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也。邪方傳裡。即將為實。氣郁不行。法當和解。若 夫裡水痛堅。非下之不可也。少陽病。脅痛。耳聾。寒熱。乾嘔。或脅下堅滿。並用小柴胡 湯和解之。 陽明病之解。傳入少陽。脅下堅滿。乾嘔。小柴胡湯。又陽明燥糞。不大便。脅下堅滿。 舌上胎滑。小柴胡湯。太陽病。咳嗽。乾嘔。微利。心下痞硬。引脅下痛。身涼汗出。或時 頭疼。此為表解裡有水。十棗湯下之。病者脅下痛。素有痞積在於臍旁。引小腹入陰筋俱作 痛。此為臟結。不治。 身疼浮緊太陽臨。自利肝並腎帶沉。中濕毒因與風濕。其餘霍亂本條尋。 局方。大柴胡証雲。邪結在裡。大便秘澀。心腹痛硬者。可服。若身體疼痛。是表証未 解。不可與之。然則身體疼痛。不脈沉。不自利。太陽之表証明矣。其或自利。脈沉。此則陰証之身痛。臟家之裡病雲。 身痛。大抵多是表証。太陽身痛。脈浮緊。無汗。麻黃湯以汗之。或只脈遲者。血不足 也。先用小建中湯以養之。俟其尺脈浮。即用麻黃湯。 病七八日。脈細惡寒。為陰陽俱虛。吐汗下並不可治。在其人素無熱。可芍藥甘草附子 湯。素有熱。可黃耆建中湯。厥陰、少陽身痛。其脈沉。必自利。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 中濕一身盡痛。不可汗下。但利小便。有本條。陰毒身痛。如被杖。腹中絞痛。脈沉而疾。 有本條。風濕一身痛重。但微汗。不可大發汗。有本條。發汗後身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人參湯。汗後身痛。為寒邪在表。脈沉遲。為在裡。用芍藥入榮人參。安和真氣。或用黃耆建中湯。又汗後霍亂。身痛不休。少與桂枝湯。
方
解肌湯 治傷寒往來寒熱。有時肢節煩疼者。
恆山(二兩) 柴胡(四兩) 知母 甘草 青蒿子 桃枝(各一兩) 桂 生薑(二兩) 烏 梅(十二枚) 蔥白 薤白(各三寸) 柳枝(一握) 鱉甲(醋炙去裙 二兩) 上以水 一斗二
防風湯 治少陽病。筋牽急而疼痛。發作有時。此為痺也。
防風 甘草(各一兩炙) 天南星 生薑(二兩炙) 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 溫服 合。日三服。
六物解肌湯 治傷寒發熱身痛。
葛根(四兩) 茯苓(三兩) 麻黃 牡蠣 生薑(各二兩) 甘草(一兩)
上 咀。 以水八 煮取三升。分三服。再 服得汗通。即止。古今錄驗。無生薑、甘草。忌酢物。
參苓散 治傷寒。治百節疼。一切虛勞氣疾。並宜服之。
人參(二兩) 茯苓(一兩) 白朮(二十兩銼) 桔梗(十兩去蘆) 橘紅(六兩) 香 白芷(二兩去蘆) 川芎(一兩半) 半夏(一兩湯洗七次) 濃朴(二兩 桂(去皮 春 夏三兩秋冬四兩) 枳殼 (四兩麩炒令黃同桂杵為末) 乾薑(春 三兩) 上件一處焙乾。除官桂、 枳殼別杵 須是勻。 取出。以淨紙襯。安板床上候冷。勿令侵塵土。入前枳殼、官桂、川芎。和勻。杵為細末。 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三片。蔥二寸。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
陽旦湯 治傷寒肢節疼痛。內寒外熱。心下虛煩。
芍藥 甘草(各二兩) 乾薑 黃芩(各三兩) 桂心(四兩) 大棗(十五枚)
上 咀。以 一斗。煮取五升。去滓。 溫服一升。日三服。夜再服。令小汗出。瘥。
黃耆建中湯 治傷寒身痛。尺脈遲。及汗後身痛。脈弱。
黃 桂(各一錢半) 白芍藥(三錢) 甘草(一錢) 上以水二錢。薑五片。棗二 枚。煎。去滓。入稠餳一大 匙。再煎盡。溫服。舊有微溏。或嘔者。不用餳。
人參順氣散 治丈夫婦人風虛氣弱。榮衛不和。肢節疼痛。身體沉重。頭目眩暈。肩背拘急。手足冷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涎不利。言語謇澀。或脾胃不和。心腹刺痛。胸膈痞滿。倦怠少力。霍亂轉筋。吐瀉不止。胎前產後。並宜服之。
乾薑 人參(各一兩) 川芎(去蘆頭) 甘草(炙) 白朮(去蘆) 苦梗(去蘆) 濃朴(去皮薑汁製) 陳皮(洗去白) 白芷 麻黃(去節) 干葛(去蘆各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 枚。 薄 荷五七葉。同煎八分。不拘時候。如傷寒感風冷。頭疼腰
壞傷寒(附論)
夫傷寒壞病者。為三陰三陽俱受病訖。毒瓦斯未散。留於臟腑。令致病候多變。故曰壞傷 寒也。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脅下牢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其脈沉緊宜小柴胡湯。 寸口脈洪大數而滑。洪大營氣盛。滑數衛氣實。榮盛則郁怫。可與出汗。衛實即大便牢難。 三焦閉塞。津液不通。榮衛相搏。心煩發熱。兩目如火。鼻乾面赤。舌燥齒黃。大渴。故過 傷寒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汗。証仍不解者。多變為壞病。又太陽病。轉入 少陽。已吐下發汗。少陽証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此皆由傷寒病在諸經絡。發汗吐下而病証不除。又感異氣。氣有寒暑燥濕風不同。病變隨。故謂之壞病。又有傷寒 過經。再受熱邪。留蓄臟腑。病候多變者。及傷寒解後。虛羸少氣。余証未除者。皆謂之壞 病
方
麥門冬散(出聖惠方)治傷寒壞病。身體沉重無力。昏昏如醉。頭痛煩悶。
麥門冬(三分去心) 百合(三分) 麻黃(三分去根節) 葛根(半兩銼) 柴胡(一兩去苗) 桔梗(半兩去蘆頭) 木通(三分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羚羊角(半兩) 石膏(二兩) 赤 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升麻散(出聖惠方)治壞傷寒。經數日未解。潮熱作時。煩躁面赤。\x。 川升麻(三分) 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 ) 前胡(半兩去蘆頭) 烏梅肉(半兩) 枳 分) 黃芩(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葛根(三分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分為二服。
又方(出聖惠方) 梔子仁(三分) 川升麻(三分) 黃芩(一兩) 石膏(一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為 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 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分
前胡散(出聖惠方)治傷寒後已經十余日。潮熱不退。身體沉重。昏昏如醉。
前胡(一兩去蘆頭) 百合(一兩) 麻黃(三分去根節) 葛根(一兩銼) 麥門冬(半兩去 石膏(一兩) 上為散。 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
又方(出聖惠方) 柴胡(一兩去苗) 防風(三分去蘆頭) 黃芩(一兩) 葛根(一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 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
鱉甲散 治壞傷寒。經十日以來未解。熱在胸膈。煩悶不止。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 ) 柴胡(去苗) 川升麻(以上各一兩) 烏梅肉(一兩聖 濟作半 屑黃芩(以上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 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更 煎一兩沸。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勻。食後溫服。名鱉甲湯。
犀角散(出聖惠方)治壞傷寒。日數多後。煩熱不退。頰赤口乾。
犀角屑(一兩) 柴胡(三分去苗) 吳藍(三分) 大青(一兩) 川升麻(一兩) 烏 梅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 時候。溫服。
麥奴丸(出聖惠方)治壞傷寒。熱在胸中。口不能語。
麥奴(半兩) 灶下黃土(半兩) 灶突中墨(半兩) 梁上塵(半兩) 麻黃(一兩 去根節) 黃(半兩銼微炒) 黃芩(半兩) 川朴硝(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以新 極飲 水。 不欲水。但強飲之。須 臾必寒。寒已當有汗出。便愈。
宣毒麝香丸(出聖惠方)治壞傷寒。心下結硬。腹滿氣急。大便不利。體變如桃枝色。熱結 麝香(一分細研) 豬苓(一分去黑皮) 川芒硝(一兩) 柴胡(半兩去蘆) 芫花(一分醋 干) 川大黃(一兩銼微 炒) 梔子仁(半兩)
上為末。入麝香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 良 久必利。未利再服。
知母麻黃湯(出永類鈐方)治傷寒壞病瘥後。或十數日。或半月二十日。終不熱頰赤。或似瘧。皆由發汗不盡。餘毒在心包絡間所致。
知母(炒一兩半) 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 甘草(炙銼) 芍藥 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盛暑中可減半)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五分。去滓。 溫 半日內。可相次三服。 溫服。取汗再服。若心煩不眠。欲飲水者。當稍與之。令胃中和
升麻湯 治傷寒壞病。經數日未瘥。諸藥不能除。
升麻 鱉甲(醋炙去裙 ) 枳殼(去瓤麩炒) 犀角(鎊) 葛根 黃芩(去黑心) 甘草銼) 前胡(去蘆頭) 烏頭 (炮裂去皮臍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 二 合。攪勻。食後溫服。
麝香丸 治傷寒壞病。冷熱相搏。心下結。胸滿氣急。大便不利。體變黃青黑如桃枝色。四肢逆冷。熱結在內者。不可服湯飲。
麝香(研) 豬苓(去黑皮) 朴硝(研) 蕘花(炒) 芫花(醋炒各一分) 大黃(銼 炒) 商 研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食前。溫
黑奴丸 治傷寒壞病。頭與骨肉俱痛。狂言妄語。醫所不療者。
麻黃(去根節) 黃芩(去黑心各二兩) 甘草(炙銼) 灶突墨 芒硝(各一兩) 豉(一合 三五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研下。不拘時候。
大效丸 治傷寒壞病。
烏頭 附子(二味去皮臍為末用醋一升煎盡好酒一升再煎成膏後入諸藥) 烏蛇(酒浸 去 炙) 細辛(去苗葉)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 人參 赤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干 (研) 草豆蔻(去皮) 硼砂 胡桐淚 檳榔(銼) 膩粉 不灰木(各一 搗。 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如
麥門冬湯 治傷寒壞病經久不瘥。潮熱不退。身體沉重。昏憒煩悶。
麥門冬(去心焙)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鱉甲(去裙 醋炙一兩) 甘草(炙銼 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七分。水一盞。烏梅一個。小麥五十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前胡湯 治傷寒壞病。潮熱頰赤。口乾煩躁。神思昏塞。經久不瘥。
前胡(去蘆頭二兩) 柴胡(去苗) 常山 人參 葛根(銼各一兩) 甘草(炙銼三分)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烏梅一個。槌碎。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 時候。
治傷寒八九日不瘥。名為敗傷寒。諸藥不能消者。方名鱉甲散。
鱉甲(炙) 蜀升麻 前胡 烏梅 枳實(炙) 犀角屑 黃芩(各一兩) 甘草(一兩炙) 生地黃(八合) 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頻頻服。若不解。更服。若頭面赤。 去黃芩。用干葛四兩。無地黃。用豉一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蕪荑。
治壞証傷寒病。十余日之後。過經已下已汗而未愈者。
廬州郭醫。名羽。雲渠義父李。助教大名府。善方脈。嘗合以治四五人。皆安。其方得 於天台一僧。用藥甚異。或謂其效在兜取。殊不可曉。 紅娘子(二七個去頭翅足細研) 大棗(兩枚剝取肉) 上同研勻爛。丸如理中丸大。 每服 一丸。以白水煎服。先頭目。次遍身。覺微微有汗。然後服小建中湯。加黃 。病瘥即止。 郭醫但能記此說。未嘗敢用。大可不錄。以俟名醫用之。
回生散 治傷寒失下。或成壞証。譫言妄語。發黃發斑。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有燥糞蓄血 甘遂(生用) 黑牽牛(生取末秤) 郁李仁(去皮) 檳榔(生用) 大黃(生用) 大 戟(六 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入輕粉一字。以蜜水少許。用柳枝調勻服之。更量虛 實加減。不拘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