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

夫脾主意。脾臟者。意之舍。意者。存憶之志也。為諫議大夫。並四臟之所受。心有所 憶謂 意者 為己 三兩 藏。 安。 歌樂 其經足太陰。與陽明為表裡。其脈緩。相於夏。王於季夏。脾者土也。敦而福。敦者濃也。 萬物 恩。 以各 離其 外不 於四 有因 心 土得其子。即成為山。金得其母。名曰丘矣。 四時之序。逆順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脾脈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其善者不 可得 及。 脾脈來而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平。長夏以胃為本。脾脈來實而盈數。如雞舉足。曰 脾病 真脾脈至。弱而乍疏乍散。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 長夏胃微濡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濡弱有石曰冬病。石甚曰 今病 脾藏營。營舍意。愁憂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悶亂。四肢不舉。毛瘁色夭。死於春。 足太陽氣絕。則脈不營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脈弗營則肌肉濡。肌肉濡則人中 滿。 脾死藏浮之大緩。按之中如覆杯。 狀如搖者死。 六月季夏。建未也。坤未之間。土之位。脾王之時。其脈大。阿阿而緩曰平。反得浮大 而洪 乘母 治。 右手關上陰絕者。無脾脈也。若少氣下利。腹滿身重。四肢不欲動。善嘔。刺足陽明治 陽。 右手關上陰實者。脾實也。若腹中伏伏如堅狀。大便難。刺足太陰。治陰。 脾脈長長而弱。來疏去數。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病。四至曰脫精。五至死。六至命盡。 足 脾脈急甚。為瘈瘲 。微急為膈中滿。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 四 寒熱。 微小為消癉。滑甚為 癃。微滑為蟲毒蛔。腸鳴熱。澀甚為腸 。微澀為內潰。多下膿 血。 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 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 腫。若水狀。 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 汗出 扁鵲曰:脾有病則色萎黃。實則舌本強直。虛則多癖善吞。注利。其實若陽氣壯。則夢 飲食 脾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噫。在志為思。思傷脾。精氣並於脾則飢。應在長夏。病變於音 者。 不 病先發於脾。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一日之胃而腹脹。二日之腎。小腹腰脊痛。脛酸。 三日 病在脾。日 慧。平旦甚。日中持。下晡靜(素問作日出甚。王冰云日中持者謬也)。 假令脾病東行。若食雉兔肉。及諸木果實得之。不者當以春時發。得病以甲乙日也。 凡脾病之狀。必身重善飢。足痿不收。(素問作善肌肉痿。足不收。甲乙作苦飢。肌肉 痿 者。 苦痺 脾病其色黃。飲食不消。腹苦脹滿。體重節痛。大便不利。其脈微緩而長。此為可治。 宜服 夏刺 邪在脾胃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 鳴腹 有所擊仆。若醉飽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脾傷則中氣陰陽離別。陽不從陰。故以三分候 脾中風者。翕翕發熱。形如醉人。腹中煩重。皮肉 而短氣也。 脾水者。其人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 脾脹者善噦。四肢急。體重不能衣。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堅。其脾為約。脾約者。 其人 名曰 寸口脈弦而滑。弦則為痛。滑則為實。痛即為急。實即為踴。痛踴相搏。即胸脅搶急。 趺陽脈浮而澀。浮即胃氣微。澀即脾氣衰。微衰相搏。即呼吸不得。此為脾家失度。 寸口脈雙緊。即為入。其氣不出。無表有裡。心下痞堅。 趺陽脈微而澀。微即無胃氣。澀則傷脾。寒在於膈而反下之。寒積不消。胃微脾傷。谷 氣不 寸口脈緩而遲。緩則為陽。其氣長。遲則為陰。其氣促。營衛俱和。剛柔相得。三焦相 承。 趺陽脈滑而緊。滑即胃氣實。緊則脾氣傷。得食而不消者。此脾不治也。能食而腹不滿。 此 不 者 凡人病脈已解。而反暮微煩者。人見病者瘥安。而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穀。故 令微 診得脾積。脈浮大而長。飢則減。飽則見 。起與谷爭減。心下累累如桃李。起見於外。 腹滿。嘔泄。腸鳴。四肢重。足脛腫厥。不能臥。是主肌肉損。色黃也。 脾病其色黃。體青。失溲。直視。唇反張。爪甲青。飲食吐逆。體重節痛。四肢不舉。 其脈當浮大而緩。今反弦急。其色當黃。而反青者。此是木之克土。為大逆。十死不治。宮 音人者。主脾聲也。脾聲歌。其音鼓。其志愁。其經足太陰。厥逆陽明。則營衛不通。陰陽 翻祚。陽氣內擊。陰氣外傷。傷則寒。寒則虛。虛則舉體消瘦。語音沉澀。如破鼓之聲。舌 強不轉。而好咽唾。口噤唇黑。四肢不舉。身重如山。便利無度。甚者不可治。依源麻黃湯 主之。又言聲憂懼。舌本卷縮。此是木克土。陽擊陰。陰氣伏。陽氣起。起則實。實則熱。 熱則悶亂。體重不能轉側。語聲拖。聲氣深不轉而心急。此為邪熱傷脾。甚則不可治。若唇 雖萎黃。語音若轉可治。 黃為脾。脾合肉。黃如 腹者吉。脾主口唇。唇是脾之余。其人土形。相比於上宮。黃 色 大頭圓面。美肩背。大腹。好股。 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行安地。舉足心平。好 利人。不喜權勢。喜附人。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感而生病。主足太陰敦敦然。脾應月。 月有者。 危 端正則脾胃和利人無病。唇偏舉者。則脾偏痛好脹。凡人分部中陷起者。必有病生。胃陽明 為脾之部。而臟氣通於內。外部亦隨而應之。沉濁為內。浮清為外。若表病外入。所部則起。起則前瀉陽。後補陰。若裡病內出。所部則陷。陷則前治陰。後治陽。陽則實熱。陰則虛 寒。寒主外。熱主內。凡人死生休否。則藏神前變形於外。人脾前病。唇則焦枯無潤。若脾 前死。唇則干青白漸縮急。齒噤不開。若天中等分。暮色應之。必死不治。看色濃薄。決判 賒促。賒則不盈四百日內。促則旬朔之間。脾病少愈而猝死。何以知之?曰青黑如拇指。 點見顏頰上。此必猝死。脾絕十二日死。何以知之? 口冷足腫。腹熱。臚脹。泄利不覺其出 脾竭內傷。百日複愈。欲起 徨。因坐 不死。黃如枳實死。吉凶之色。在於分部。 鼻上當兩眼。是其分部之位也)若年上不應。 季夏土。脾脈色黃。主足太陰脈也。其脈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應在背輸與舌本。中 封在 側是 四季之月各余十八日。此為四季之余日。主脾胃。黃肉隨病也。其源從太陰、陽明相格。 節 其 起 曰 又雲灸肝脾二輸。主治丹毒。四時隨病。當依源補瀉虛實之 。皮肉隨熱。則須鐮破薄 貼


脾實熱

(附論) 夫脾實則生熱。熱則陽氣盛。陽氣盛。則心胸煩悶。唇口乾焦。身熱頰疼。體重不能轉 側。 腹脅

治脾熱。面黃目赤。季脅痛滿。(出千金方) 半夏 母薑(各八兩) 枳實 梔子 茯苓 芒硝(各三兩) 細辛(五兩) 白朮 杏仁(各四 三服。

治脾熱。偏一邊痛。胸滿脅偏脹。(出千金方) 茯苓 橘皮 澤瀉(各三兩) 芍藥 白朮(各四兩) 人參 桂心(各二兩) 石膏 (八兩)半 去滓。 分三服。若須利下。加芒硝二兩。佳。

清脾湯(出醫方大成)治脾實熱。病足寒脛熱。腹脹滿。煩擾不得臥。舌本強。體重面黃。 茯苓 橘皮 草果(去皮) 白朮(各二錢) 半夏(三錢湯洗七次焙) 人參 桂心 白芷 甘 去

清脾湯 治憂思過度。蘊熱於脾。口乾唇燥。瀋裂無色。用。

香白芷 黃 升麻 人參 甘草(炙) 半夏(湯洗七次) 上各等分。散。每四錢。 水一盞

瀉熱湯(出千金方)治舌本強直。或夢歌樂。而體重不能行。

前胡 茯苓 龍膽草 細辛 芒硝(各三兩) 杏仁(四兩) 玄參 大青(各二兩) 苦 竹葉(

大黃湯(出聖惠方)治脾實。胸中滿悶。腹脅壅脹。身熱頰疼。咽喉不利。

大黃(銼炒一兩) 赤茯苓(去黑皮三分) 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甘草(炙銼) 黃芩(去黑心 蘆頸各半兩) 上 溫服。

瀉脾赤茯苓湯(出聖惠方)治脾實熱。頭痛胸滿。腹脅壅滯。不思飲食。

赤茯苓(去皮三兩) 旋複花(半兩) 大黃(微炒) 石膏(碎各一兩) 桑白皮(三錢) 芍藥( 每服三錢 匕

前胡飲(出聖惠方)治脾氣實。四肢不利。頭重目疼。腹脅妨悶。心膈壅滯。不思飲食。

前胡(去蘆一兩) 大腹皮(一兩) 赤芍藥 赤茯苓(去皮) 桔梗(銼炒) 羚羊 角屑 旋複花 片。 棗大

羚羊角丸(出聖惠方)治脾氣實。心腹壅滯。妨悶。兩脅脹滿。四肢疼痛。大小便不利。

羚羊角屑(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前胡(半兩去蘆頭) 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木 搗羅為 細

瀉脾升麻湯(出聖惠方)治脾臟壅實。口內生瘡。食少心煩。

升麻 羚羊角屑 茯神(去木) 黃連(去鬚各一兩) 柴胡(去苗一兩半) 麥門冬 (去心 一兩) 食 後溫服

石膏湯(出聖惠方)治脾實熱。頭痛。脅滿煩悶。或渴。唇口乾燥。

石膏(一兩)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 柴胡(去苗) 犀角屑 栝蔞根 地骨皮(各一兩) 葛 去滓。 入蜜半合。生地黃汁一合。攪令勻。更煎兩沸。食前溫服。

瀉脾湯 主脾臟病氣實。胸中滿。不能食。

茯苓 濃朴(炙各四兩) 甘草(炙) 人參 黃芩(各二兩) 桂心(五兩) 生薑 (八兩) 半夏 足 流腫

檳榔丸 治脾實。脅腹堅脹。涇溲不利。

檳榔 木香 芍藥 枳殼(去瓤麩炒各三錢) 桂(去粗皮) 大黃(銼炒各一兩)
上搗羅 為末

射干煎(出千金方)治舌本強直。或夢歌樂。而體重不能行。

射干(八兩) 大青(三兩) 石膏(十兩一作一升) 赤蜜(一升)
上 咀。水五升。煮一升

治脾熱。脅痛熱滿不歇。目赤不止。口唇乾裂。(出千金方) 石膏(一斤碎) 生地黃(汁) 赤蜜(各一升) 淡竹葉(切五升)
上先以水一斗二升。煮 竹葉 細服

治脾橫方(出千金方)\x若赤黑發如瓜大。用煎羊脂摩之。柴胡升麻湯 治四肢發熱。又方(出千金方)\x用赤小豆末。和雞子白敷之。

主脾氣實。其人口中痰涎。臥憒憒痛無常處。嘔吐反胃方。 用大黃六兩。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分再服之。又主食即吐。並大便不通者。加甘草二兩。

麥門冬煎(出千金方)治脾臟壅實。心胸煩悶。唇口乾燥。渴水不止。治脾臟積熱。中焦氣隔。唇皮焦絕。胸中氣滿。氣昏。並口內生涎。大腹實熱。

大黃(炮熟) 荊芥穗 桔梗 杏仁 羌活 訶子 枳殼(只用青) 麻黃(去根) 防風 川芎 服。


脾痛

\x參朮散 治虛弱人脾痛。

人參 白朮(去蘆炒) 乾薑(炮) 白豆蔻仁 縮砂仁 丁香 橘皮 甘草(略炒)
上等分

脾痛氣痛方(直指方) 良薑 陳皮(各半兩) 丁香 石菖蒲 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散。每服三錢。 水一大盞。 煎

木香神效散(朱氏集驗方)治遠年近日。一切脾痛。

南木香 青皮 陳皮 麥 子(炒) 大枳殼(炒) 京三棱 蓬莪朮 神曲(炒) 甘草 (炙 茄丁香(各 臨 熟 自感此疾以來。 服之遂絕根源。

治脾疼方(出醫方大成) 巴豆(瓦器內炮黃) 杏仁(炒黃) 牽牛(各半兩炒黃) 陳皮(一兩去白炒黃)
上為末。 醋糊 酒傷

胡椒丸(出醫方大成)治脾疼不可忍。及療冷氣疼。

陳茱萸(二兩) 胡椒 蚌粉(炒赤色各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二十丸。

八珍散(出朱氏集驗方)治脾痛不進飲食。

白豆蔻仁(炒) 石蓮肉(不去心炒) 白茯苓(炒) 薏苡仁(炒) 沉香(不見火) 白扁豆 (炒) 八分。 去

治脾元氣。發無時。痛不可忍。(出醫方大成) 茱萸 桃仁(各一兩) 上和炒令焦黑為度。去茱萸。取桃仁去皮尖研細。蔥白三莖。 煨 熱嚼

良薑拈痛散(出醫方大成)治脾痛。

用良薑切作大片。先用慢火炒少頃。次入東畔當日壁土。須無雨處者。同炒。次以米醋 拌。

治脾疼久藥不效方

用大川烏頭一枚。重三四錢者。炮熟去皮臍。為末。白面一茶盞多。入藥末和勻。溫湯 拌。

草果飲(出家藏經驗方)專治脾疼。

草果(麵裹煨香熟去皮取淨肉三兩須是刮盡皮膜) 生薑(半斤洗淨不得去皮四兩爛研 四 兩切 宿。 然 頃年周侍郎為婺 日。仆偶謁之。渠見仆面有中央之色。問有脾疾否。仆曰有之。渠又 雲 忍

桃仁散(出朱氏集驗方)治男子脾痛不可忍。神效。

桃仁(不拘多少螺粉炒卻不用粉)
上為細末。空心調酒服。

正脾丸(出衛生家寶方)治脾痛。經久諸藥不效者。

大草果子一個鑽七孔。入丁香七粒。用麵裹。以巴豆七粒。分十四片。貼在面外。再以 麵裹 淡薑

溫中丸(出衛生家寶方)治脾痛。

大棗七個。每個納胡椒三粒。核桃肉一片。用濕紙包火煨。候香即去紙棗皮。以麝香湯 嚼下

快氣丸(出衛生家寶方)治脾痛。

蚌粉〔四(一)兩〕 木香(一錢) 丁香(一錢) 陳皮(二兩) 豆蔻(二個) 上 蚌粉。先 以 心食前

雞舌香散(出楊氏家藏方)治脾受寒濕。時發疼痛。

良薑(四兩好油四兩炸令紫色用) 上搗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一捻。沸湯點服。空 心 食

立安散(出楊氏家藏方)治脾痛正發。服之即止。

穿山甲(不拘多少用溫水洗去原有肉皮膜好醋蘸火炙令焦) 上研為末。每發時。爛銼 薤 白一

高良薑散 治脾痛。不問年歲遠近。治脾痛(出醫方集成) 用荔枝核為末。每服二錢。熱醋湯調下。

脾痛單方(出朱氏集驗方) 張忠順。盛夏調官都城。苦熱。食冰雪過多。又飲木瓜漿。積冷於中。遂感脾痛之疾。 藥不 一粒 脫

調痛散(出直指方)治脾痛氣隔。

木香 丁香 檀香 大香附 天台烏藥 蓬術(炒) 辣桂 片薑黃 生白薑 白豆蔻 仁 縮

二物湯(出直指方)治脾痛。

雞心大檳榔 良薑(等分) 上細銼。每服三錢。陳米百粒。煎服。

脾痛方(出直指方)治脾痛脹滿。

用大草果二個。去殼銼。用酒煎。痛時服酒。能飲一盞。以兩盞煎一盞。能飲兩盞。以 三盞

治冷物傷脾。時作疼痛。(出澹寮方) 枳殼(去瓤銼一兩) 去殼巴豆(七粒炒赤) 甘草(炙一錢)
上為末。煎胡椒湯調 三錢。 須炙盞。沸湯令極熱服。

治猝患胸脾痛。

栝蔞實(大者一枚) 薤白(半升) 上二味。以白酒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又方。 加半夏

治脾痛。

用真蚌粉。不拘多少。研細。發時。沸湯點服二錢。忌生冷。

治脾元氣發歇。痛不可忍者。

用桃仁一兩。去皮尖兩仁者。卻將吳茱萸同炒。取茱萸焦黑為度。去茱萸。只取桃仁研 細。

治脾胃有蟲。食即痛。

以石州蕪荑仁二兩。和麵炒令黃色。為末。不時米飲調二錢。


脾實熱咽喉不利

(附論) 夫脾胃之氣。候於唇口。通於咽喉。連於舌本。咽喉者。水穀之道路。神氣之往來。若脾氣

射干散(出聖惠方)治脾實熱。咽乾頭痛。心神煩渴。

射干(一兩) 石膏(二兩) 大青(二分) 葳蕤(三分) 赤茯苓(三分) 川升麻(三分) 黃芩 去皮尖雙 仁麩 六分

枳殼散(出聖惠方)治脾實熱。咽喉干。頭痛心煩。四肢壅悶。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 石膏(二兩) 子芩(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玄參(一兩炒微黃) 赤銼) 麥門冬 溫服

犀角丸(出聖惠方)治脾臟實熱。咽喉不利。口舌乾燥。

犀角屑(一兩) 牛蒡子(半兩) 射干(半兩) 川升麻(三分) 麥門冬(一兩去 心焙) 訶黎勒 研) 甘草 (半 下 二十

升麻散(出聖惠方)治脾實熱。喉中腫痛。熱塞不通。

川升麻(一兩) 射干(一兩) 羚羊角屑(半兩) 木通(半兩銼) 赤芍藥(半兩) 絡石(三錢) 錢) 上為散。每

柴胡散(出聖惠方)治脾實熱。舌本強。咽喉不利。體重不能行步。

柴胡(一兩) 赤茯苓〔三(分)兩〕 玄參(三兩) 大青(一兩) 龍膽(三錢去蘆頭) 杏仁 為散。 每服

地骨皮散(出聖惠方)治脾實熱。唇腫。心煩咽喉不利。體熱煩疼。

地骨皮〔三(一分)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柴胡(一兩去苗) 川升麻(一兩) 赤芍藥(三 為散。每服三錢

犀角散 治脾實熱。舌本強。唇口腫。咽喉窄塞。心神煩熱。

犀角屑(三分) 獨活(三分) 黃芩(一兩) 川升麻(一兩) 馬牙硝(一兩) 玄參(一兩) 射 淡竹 瀝


脾虛冷

(附論) 夫脾者。位居中央。旺於四季。受水穀之精氣。化氣血以榮華。周養身形。溉灌臟腑者 也。 逆。霍亂。黃癉。心煩不得臥。腹痛腸鳴。時自泄利。四肢沉重。常多思慮。不欲聞人聲。 夢見

大建脾散 治脾胃虛寒。不進飲食。

蓽澄茄 乾薑 白豆蔻 丁香(各半兩) 白茯苓 甘草 肉豆蔻 青皮 半夏(薑製 一 宿) 香(一兩) 草 皮(一兩)

補脾黃 丸 治脾虛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心腹脹滿。水穀不化。食無味。四肢少力。或自 黃 (一兩銼) 石斛(一兩去根) 五味子(三分) 肉桂(一兩半去粗皮) 附子 (一兩炮裂去朮(二兩 吳茱 萸(半(半兩) 枳實(

椒附建脾散 理脾進食。和胃順氣。

川椒(去目微炒出汗) 濃朴(去粗皮薑汁製) 縮砂仁 肉豆蔻(麵裹煨) 訶子(煨去核) 丁 石脂 半夏(薑汁製) 陳皮(去白) 神曲(炒) 大麥 (炒各七錢半)
上 咀。每服四錢。 水 半。生薑五片。棗三枚。煎一盞。去滓。稍熱食前服。

溫氣煮散 治脾虛心腹刺痛。四肢乏力。不思飲食。

木香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當歸(切焙) 益智仁(去皮)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荊三 棱( 兩) 高良薑(炒) 沉香(銼) 丁香 肉豆蔻(去殼) 檳榔(三枚炮銼) 訶黎勒皮(各一分)
上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鹽少許。同煎至六分。食前溫服。

胃丹(出永類鈐方)\x朱砂稟太陰之精。不經火 。以丁附等脾藥。陰煉成丹。平補不僭。善治真陽衰虛。心火怯弱。不養脾土。沖和失布。中州虛寒。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脹滿。或已食而不消。痰逆惡心。翻胃吐食。臟氣虛寒。米穀不化。心腹絞痛。泄痢不止。應

朱砂(大塊者五十兩) 人參 砂仁 白豆蔻 蓽茇 肉豆蔻 紅豆 良薑 附子(炮 去皮) 上 食後。人參湯棗湯麥門冬湯任意下。忌豬血。一方。銼如豆大。以銀鍋一口。用白沙蜜五斤。將藥一半。同蜜拌勻入鍋內。以夾生絹袋盛貯朱砂。懸放入鍋內。以桑柴火。重湯煮四日 四夜。換蜜五斤。入前藥一半。和勻。再煮三日三夜。取砂淘淨焙乾。入乳缽。用玉捶研十 分細。米粽為丸。綠豆大。陰乾。

補脾肉豆蔻丸(出聖惠方)治脾氣虛。心腹脹滿。胸膈不利。食即欲吐嘔。水穀不消。或時 肉豆蔻(一兩去皮)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石斛(一兩去根) 白朮(三分) 肉桂(一兩半 砂(三分去 朴(一兩半 前溫

治虛脹。脅痛肩息。有時發作。悉補之。(出千金方) 五加根皮 丹參 橘皮(各一斤) 地骨皮 乾薑 白朮(各八兩) 豬椒根皮(二斤) 干 地黃 咀。 以酒四斗。漬五七日。服七八合。加至一升。日再服。

大理中丸 治脾虛胸膈痞悶。心腹撮痛。不思飲食。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浸炙透) 桂(去粗皮)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白朮 甘草(炙) 芎 五味子 縮砂(去皮) 香子(炒各四兩) 檳榔(銼) 砂(各三兩) 乾薑(炮 三分) 胡

大養脾丸 治脾虛飲食減少。肌肉羸瘦。

白朮 蓽茇 紅豆(去皮) 胡椒 桂(去粗皮) 白茯苓(去黑皮) 附子(炮裂去皮臍) 陳橘 陳 曲( 前服

藿香湯 治脾虛。飲食易傷。每至秋夏臟腑不調。氣逆嘔痰。腹脹虛鳴。

藿香葉 縮砂仁 神曲(銼炒) 白朮 草豆蔻(去皮各二兩) 濃朴(去粗皮銼) 生薑 (切) 兩半) 陳橘皮 煎 八分。

丁香白朮飲 治脾虛嘔吐寒痰滑泄。不能飲食。

高良薑(一兩半) 白豆蔻(一兩半去皮) 丁香(半兩) 白朮(一兩) 白芍藥 桂(去粗 皮) 香皮 乾薑( 每服 三錢

附子達中湯(出醫方大成)治脾氣虛寒。腹脅脹滿。身體沉重。面色萎黃。嘔吐不食。水穀 肉豆蔻(麵裹煨) 附子(炮去皮臍) 白豆蔻仁 濃朴(去皮薑製炒) 白朮 乾薑 紅豆 神 水一盞半。薑五片。棗子一枚。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豆蔻橘紅散(出楊氏家藏方)\x溫脾養胃。升降陰陽。和三焦。化宿食。半夏湯

(出千金方)\x溫中下氣。治脾寒。語聲憂懼。舌本卷縮。嗔喜無度。悶恍惚。脹滿 半夏 大麻仁(熬研為脂) 生薑(各一分) 芍藥 茯苓 五味子 桂心 橘皮(各三兩) 白 取三升。去滓。下大麻仁脂。更上火。一沸。分三服。

補脾神曲丸(出聖惠方)治脾虛心腹脹滿。食少無力。

神曲(一兩炒微黃)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訶黎勒(二兩煨用皮) 蓽茇(一兩) 濃朴(一 一兩去蘆頭 梧桐子

溫脾丸(出千金方)治久病虛羸。脾氣弱。食不消。喜噫。

黃柏 大麥 吳茱萸 桂心 乾薑(炮) 細辛 附子(炮去皮臍) 當歸 大黃(蒸)神

大溫脾丹(出百一選方) 神曲(三兩炒) 麥 炒 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炮) 良薑 吳茱萸(湯浸) 桂(去皮) 陳 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

養脾散 治脾虛不思飲食。氣逆滑泄。米穀不消。

神曲(炒) 白茯苓(去皮) 附子(炮裂去皮臍) 訶黎勒皮(煨) 甘草(炙) 人參 草豆蔻( 者五十 枚)

濃朴丸 治脾虛。內寒外熱。宿食不消。泄痢不止。霍亂煩滿。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 赤石脂(各一兩半) 白朮 大麥 (炒) 乾薑(炮) 人參 白 一兩)
上為末

人參湯(出聖惠方)治脾虛身重如石。食少腹脹腸鳴。精神昏悶。補脾。

人參(一兩) 石斛(去根) 黃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桔梗(炒) 白朮(各 三分) 附子(銼如麻豆。 生

砂煎丸 治脾虛心腹滯氣。發歇疼痛。胸膈痞悶。兩脅脹滿。不思飲食。吳茱萸丸 治脾元虛冷。宿食不消。心腹刺痛。嘔逆醋心。面黃痿弱。

用吳茱萸四兩陳者。用大萊菔一枚。剜心空。入茱萸在內。以蓋覆之。用黃泥團裹。 灰火 下七

補脾湯 治脾氣不足。心腹脹滿痛。食則欲嘔。四肢少力。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 桂(去粗皮) 訶黎勒(煨去核各一兩) 當歸(切焙) 人參 丁香 焙乾 炒一 前溫服。

安中湯(出百一選方)治脾胃一切疾。(方見是齋安中湯)

白豆蔻湯 治脾虛。不進飲食。

白豆蔻(去皮) 人參 白朮 芎 白茯苓(去黑皮)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濃朴 每服三錢

蓽澄茄飲 治脾臟久虛。積冷不散。陰氣傷寒。喘悶堅脹。四肢厥逆。

蓽澄茄 附子(生去皮臍) 楝實(酒浸取肉) 山茱萸(麩炒) 香子(炒) 青 橘皮(湯浸銼如 麻豆 服。

補脾湯(出醫方大成)治脾胃虛寒。病泄瀉。腹滿氣逆。嘔吐。心煩不得臥。腸鳴虛脹。飲 人參 茯苓 草果(去皮) 乾薑(炮各一兩) 麥 炒 甘草(炙各一兩半) 濃朴(去皮 薑 服。

撾脾湯(出百一選方) 川薑(炮)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 乾薑(炮) 白朮 草果(煨熟) 縮砂仁 官桂(各一兩) 甘草

蓽茇丸(出百一選方)亦名潑雪丹。又名縮水丹。靈苑有治療方。狀甚詳。

蓽茇 人參 白茯苓(去皮) 乾薑(炮各半兩) 胡椒 大附子(炮去皮臍) 蓽澄茄官桂( 前。 鹽米飲下四五十粒。

豆蔻湯 治脾虛脹悶。喘息不勻。涕唾稠粘。不思飲食。

草豆蔻(去皮生用)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麥 (炒) 白朮 (各一兩) 肉豆蔻(三枚去皮) 附子(炮裂去皮臍) 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 每服二錢匕

白朮湯(出聖惠方)治脾虛下焦冷。胸中滿悶。不思飲食。脅下痛。補脾。

白朮 五味子 白芍藥 甘草(炙) 訶黎勒皮(煨各半兩) 桂(去粗皮) 高良薑 熟 干 地黃 分切。 棗

補脾訶黎勒散(出聖惠方)治脾氣虛。大腸下泄。腹痛。不思飲食。四肢少力。

訶黎勒(半兩煨用皮) 草豆蔻(三錢去皮)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皮瓤焙) 附子(三分炮裂去 當歸(三 煎 六分

補脾白豆蔻散(出聖惠方)治脾氣虛。食飲難消。腹脅氣脹。少思飲食。

白豆蔻(一分去皮) 乾薑(半兩炮裂銼) 人參(半兩去蘆頭)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甘草(三分) 濃 去滓

檳榔散(出千金方)治脾寒飲食不消。勞倦氣脹噫滿。憂愁不樂。

檳榔(八枚皮子並用) 人參 茯苓 陳曲 濃朴 麥 吳茱萸 白朮(各二兩) 上 治 下

五加酒(出千金方)治內虛。坐不安席。好動。主脾病寒氣所傷。

五加皮 枸杞皮(各二升) 乾地黃 丹參(各八兩) 石膏(一方作石床) 杜仲(各一斤) 乾薑(四兩) 附子(三兩)
上 咀。以清酒二斗。漬三宿。一服七合。日再。

濃朴丸 治脾虛不能飲食。不暖。

濃朴(半斤去粗皮生薑半斤青州棗四兩水三升同煮水盡為度去生薑棗細銼焙) 桂(去 粗 皮) 焙) 人參 十丸。 至五

白朮散(出千金方)治脾虛腹脹。不能飲食。

白朮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 吳茱萸(湯洗三度焙乾炒) 人參 白茯苓(去黑 皮) 麥 一方。 加大腹橘皮。

蓽茇丸 治脾虛嘔逆。心腹痛。面色青黃。腰胯冷痛。

蓽茇 木香 附子(炮裂去皮臍) 胡椒 桂(去粗皮) 乾薑(炮) 訶黎勒皮(焙 各半兩) 濃 日 三

豆蔻丸(一名草豆蔻丸)治脾久虛。不下食。痰逆惡心。陳曲丸 治脾臟虛冷。宿食不消。

陳曲(炒) 乾薑(炮各二兩) 枳殼(去瓤麩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 人參 蜀 椒(去目 並合 服。

六君子湯 治脾臟不和。不進飲食。上燥下寒。服熱藥不得者。

人參 白朮(各一兩) 橘紅 半夏(湯泡七次) 枳殼(去瓤麩炒) 甘草(炙各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子一枚。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快脾飲子。

連皮草果 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臍) 陳皮(去白各五兩) 良薑 濃朴(去皮 淨秤各 五兩 心

烏藥沉香丸 治脾虛脹悶。嘔逆惡心。順三焦。化滯氣。定腹痛。進飲食。

烏藥(銼) 沉香(銼各一兩) 葫蘆巴(炒) 白芷(各半兩) 木香 蓽澄茄〔各 三(分) 錢〕

訶黎勒湯 治脾虛不思飲食。溫脾內補。

訶黎勒(煨去核五枚) 濃朴(三分去粗皮生薑汁炙透) 人參(一兩) 當歸(切焙) 乾薑 (炮) 溫服。 日

溫中丸 治脾咳。惡寒。口中如含霜雪。中脘冷痛。

白朮 乾薑 半夏(各一兩) 細辛 胡椒(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

濃朴丸 治脾虛。臍腹疼痛。滑泄下利。不思飲食。

濃朴(去皺皮生薑汁炙透三兩) 乾薑(炮三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白朮(各一兩) 訶黎勒 飲 下。

薑橘丸 治脾胃不和。

生薑(洗淨不去皮切作片子焙乾) 陳皮(去白秤各一斤) 神曲(二兩炒)
上為細末。面 糊丸

麻豆散 主脾氣弱。不下食餌。此以當食。

大黃豆(二升) 大麻子(三升炒令香) 上治下篩。飲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情多 少。

附子湯 治脾虛。

附子(炮裂去皮臍) 人參(等分) 上銼如麻豆。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棗二枚擘 破。 生薑

治脾臟虛冷。吃食減少。食後氣脹。胸中氣隔。診其脈。右手關脈微細。大腑虛冷。宜服此 吳茱萸 肉豆蔻 訶子 枇杷葉(拭去毛) 甘草 丁香 獨活 藿香 芎 (各一兩) 濃 空 心

治脾臟虛冷。中焦冷涎隔聚。非時覺身體寒。吃食減少。但吃物即覺在心前隔住。不肯通透 肉豆蔻 藿香 人參 防風 桔梗 芎 甘草 草豆蔻(各半兩) 半夏 木香(各一 分) 夏。 候水 盞。

沉香散(王氏博濟方)治脾元氣不和。中焦痞悶。氣滯噎塞。進食和氣。

沉香 木香 陳橘皮(去白) 人參 郁李仁(酒浸去皮別研各一兩) 青橘皮(去白 一兩) 豆 一 盞。煎至七分。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傷冷。少思飲食。腹脅脹滿。食即氣隔。常多嘔逆。亦唾不止。(出護命 方) 草豆蔻 木香 桔梗 訶子(火炮去核各一錢) 甘草(一錢) 阿魏(用打麵裹焙乾 用) 乾薑 水一盞。 生薑二片同取七分空心和滓吃。

治脾臟濕邪所勝。相刑於腎方。(出護命方) 濃朴(薑汁炙半兩) 黃橘皮 甘草 芎 肉豆蔻 茯苓 防風 吳茱萸 羌活(各一 分)

麋臍丸(家藏經驗方)治脾虛。

麋茸 膃肭臍(等分)
上為細末。用肉蓯蓉打糊為丸。每服七十粒。溫酒下。昔王東 卿 運使

獨勝散(家藏經驗方)治脾寒氣滯。疼痛不堪。胸膈痞悶。嘔噦惡心。不思飲食。用生薑不拘多少。和皮切作片子。拌生面。令片上沾粘飽足晒。或焙令乾。秤五兩。炙甘草


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

(附論) 夫臟腑氣虛。脾胃衰弱。陽氣不足。陰氣有餘。邪冷之氣。內搏於足太陰之經。伏留而不去

沉香丸 治脾臟冷氣。攻沖心腹滿悶。疼痛不可忍。

沉香(銼) 訶黎勒(去核) 縮砂(去皮) 白茯苓(去黑皮) 肉豆蔻(去殼) 草豆蔻(去 殼) 豆蔻 (去皮) 各一兩) 芍藥(焙) 仁(去皮尖 砂為 衣。溫

肉豆蔻丸 治脾胃虛弱。冷物積滯。臍腹撮痛。飲食無味。

肉豆蔻(去殼二枚) 荊三棱(煨銼各一兩半) 人參 天雄(炮裂去皮臍) 當歸(切 焙) 大腹 皮) 黃芩 (去 末。爛粟 米

京三棱丸(出聖惠方)治脾臟冷氣。及夙有積塊。時攻心腹疼痛。嘔逆。不思飲食。四肢羸 京三棱(一兩炮銼)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 ) 木香(半兩) 白朮(半兩) 川 大黃 ( 令香熟) 乾薑(半兩炮裂銼)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微焙) 訶黎勒(三分 為末。 煉蜜

蓽澄茄湯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 痛。悶亂煩懊。手足厥冷。嘔吐。痰逆。不下飲食。

蓽澄茄 沉香(銼) 石斛(去根各一兩) 人參 赤茯苓(去黑皮) 五味子(微炒) 巴戟 天( 去皮臍) 沒 棗二 枚擘

麝香蓽澄茄丸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撮痛。手足逆冷。霍亂嘔吐。臟腑滑利。膈脘痞塞。不 麝香(細研半兩) 硫黃(細研三分) 砂(不夾石者細研一分) 石斛(去根) 蓽 澄茄 香 桂(去粗皮) 末。入 研藥拌

京三棱散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或脅下氣聚不散。面色萎黃。手足常冷。不欲飲食。 京三棱(一兩炮銼) 白朮(一兩) 桂心(半兩)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木香(半兩) 子(一兩 炮 (一兩去 粗 盞。 入棗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計時。稍熱服。

訶黎勒丸 治脾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不能飲食。四肢無力。

訶黎勒(二兩煨用皮)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桂心(半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白 茯苓 (一兩) 子(一兩炮裂 兩 浸去白瓤焙) 濃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為散。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 不計時。溫酒下三十丸。

乳香丸 治脾胃冷氣。心腹刺痛。散滯氣。消酒食。利胸膈。化痰涎。和脾胃。止冷利。

乳香(研) 沉香(銼) 沒藥(研) 木香 丹砂(研) 枳殼(去瓤麩炒) 蓬莪朮(炮銼) 烏頭 盡各半兩) 阿 楝 實肉 或薑

沉香丸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不思飲食。

沉香(一兩銼) 芍藥(炒) 益智仁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各三錢) 桂(去粗 皮) 乾薑( 榔(銼) 附子 服二 十

肉豆蔻散(出聖惠方)治脾臟冷氣。時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黃。常多嘔逆。四肢虛乏。

肉豆蔻(三枚去殼) 白朮(半兩) 木香(半兩) 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 丁香(半兩) 青 歸( 三 去粗皮塗 生 稍熱

阿魏丸(出聖惠方)治脾臟久積虛冷氣。攻心腹脹痛。胃氣不和。見食即嘔。面色萎黃。四 阿魏(麵裹煨麵熟為度) 檳榔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胡椒 丁香 蓽茇 白豆蔻 (去皮) 桂心 人參(去蘆頭) 附子(炮裂去皮臍) 乾薑(炮裂銼) 蓬莪朮 訶黎勒(煨用 皮以上各半兩) 麝香(一錢細研)
上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計時。 熱酒下

戎鹽丸 治脾胃臟冷氣。攻心腹 痛。痰逆惡心。不思飲食。寬利心胸。化留飲。

戎鹽 檳榔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桂(去粗皮) 楝實 益智(去皮) 蓬莪朮(炮 各半兩) 大。 每服二丸至三丸。食後用生薑湯下。更以意加減。

砂煎丸(出聖惠方)治脾臟虛冷。心腹有積滯氣。發歇疼痛。胸膈不利。兩脅脹滿。不能 砂(不夾石者細研半兩) 阿魏(一錢研) 陳曲(為末) 訶黎勒(去核各一兩) 丁香 蓽茇 香 (銼 沸 後。 桐子

丁香散 治脾臟冷。攻心腹切痛。不思飲食。定嘔逆。治瀉痢。

丁香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芍藥 木香 京三棱(炮銼) 乾薑 (刮去皮 三錢)

濃朴丸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多疼痛。脅肋虛脹。胸膈痞悶。痰逆惡心。嘔吐酸水。腸鳴泄瀉。不思飲食。雖食遲化。留滯臟腑。面色萎黃。四肢少力。氣出多寒。手足逆冷。肌體羸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肉豆蔻(去殼)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分)錢〕 胡椒 高 良 薑 (去皮心 膜出油 棗 剝去皮核研烏頭不 丸如梧桐子大。 膈。不計時服。

附子丸 治久病脾臟虛冷。飲食不下。心腹疼痛。面目浮腫。滑泄白利。兩脅脹滿。

附子(去皮臍湯浸透切作片子焙一兩) 木香 砂(水飛去砂石煎令熱各半兩) 上 為末。以 心米飲

木香散(出聖惠方)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或吐清水。不思飲食。

木香(半兩) 人參(三錢去蘆頭) 芎 (三錢)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朮(三錢) 枚去皮) 濃朴 炒)
上為

紅豆蔻散(出聖惠方)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宿食不消。又腹脅脹悶。不思飲食。

紅豆蔻(一兩去皮) 木香(半兩) 當歸(三錢銼微炒) 桂心(半兩) 高良薑(一兩銼) 芎 臍) 陳橘 水一中 盞。

蓽茇丸(出聖惠方)治脾臟久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黃。四肢無力。不思飲食。

蓽茇(三兩) 木香(半兩) 桂心(半兩) 白茯苓(三兩) 檳榔(一兩) 附子 (一兩炮裂 去皮 薑(半兩炮 每服不

丁香丸(出王氏博濟方)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及婦人血氣。

丁香 木香 白豆蔻(去殼)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胡椒 蓽茇 檳榔 麝香(別 研各一分) 先為末。次 元氣。 大妙。

抵聖丸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

木香(半兩) 丁香(二十枚) 乳香(研) 蒔蘿(各一錢炒) 檳榔(一枚銼) 阿 魏(半分 湯化 出油盡) 上 內嚼三丸。燒生薑鹽湯下。溫酒下亦得。

鹽煎散 治脾臟冷氣。攻臟腑不調。心腹撮痛。及下元久冷。

烏頭(水浸三日炮裂去皮臍) 香子(炒) 附子(水浸三日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楝 實 (七 澄茄(半兩

參苓散 治脾臟氣虛。風冷乘之。正氣相擊。心腹疼痛。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黑豆(炒黃) 陳橘皮(去白薑汁炙) 縮砂(各三兩) 京 三棱(二兩 草 (炙銼

木香散(出聖惠方)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不可忍。

木香(半兩) 桃仁(三錢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吳茱萸(三錢湯浸七遍焙乾微 炒) 青橘 兩銼微炒) 干

沉香湯 治脾虛不思飲食。冷氣攻腹脅。四肢少力。吐酸水。

沉香 桂(去粗皮) 白豆蔻(去皮各一兩) 青橘皮(去白焙一兩半) 高良薑 檳 榔(銼) 吳 一盞。 煎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鱉甲煎丸 治脾臟久積冷氣。攻心腹痛脹。惡心嘔逆。臍下撮痛。

鱉甲(醋炙去裙 ) 砂(不夾石者) 芫花(醋拌炒) 野狼毒(碎銼炒) 干漆(炒 煙盡各一 砂巴 豆外。搗羅為末。與巴豆膏同拌勻。水煮麵糊丸。綠豆大。每服一丸。食後生薑鹽湯下。

吳茱萸散(出聖惠方)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不可忍。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高良薑(半兩銼) 桂心(三錢)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 生薑 煎六 分。

集聖湯 治脾胃氣不足。風冷乘之。與正氣交擊。心腹疼痛。

附子(炮裂去皮臍) 桂(去粗皮) 乾薑(炮) 甘草(炙銼各一兩) 蓽澄茄〔一 (分)錢〕 上

吳茱萸丸 治脾胃冷氣攻心腹。脹痛。宿食不消。

吳茱萸(湯浸七遍炒) 桂(去粗皮各一兩) 陳橘皮(三錢湯浸去白焙) 檳榔(一兩銼)
上為

煨薑丸(出和劑方)治本臟虛。飲食不化。或成 癖。或發心痛。冷水積脾。結聚疼痛。一 附子 砂 木香 生薑 上用大附子五十個。各重半兩者。去皮臍。以尖刀子剜去心 子。 之半 薑熟

吳茱萸湯 治脾臟虛冷。心腹疼痛。

用吳茱萸。湯浸焙炒三兩。每服一分。不搗。以水二盞。入生薑一分切。蔥白五寸切。 同煎

人參沖和丸(出楊氏家藏方)治脾經受冷。心腹疼痛。嘔逆中滿。不進飲食。兼因傷冷作瀉 人參(去蘆頭) 白朮 大麥 (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 乾薑(炮) 甘草(炙 以上各二兩) 一兩 作一十 一盞。 加肉

治中湯(出御藥院方)治脾胃傷冷物。胸膈不快。腹痛。氣不和。

青皮(去白) 人參(去蘆頭) 甘草(炙) 白朮 陳皮(去白) 乾薑(炮各等分)
上為粗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