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門

違和說

書云︰陽升陰加,四序無差。萬物稟天地之一氣,男女從精血之兩耶。三旬而陰氣純濃,子稱襁褓,兩月而陰氣方生,兒呼為牙,在百日名奶星,至半載而為夸,乳童周期而陰陽各半,孩兒千日乃真氣方奢。此際全在乳母,能調則和,不調則違。且和者其母慈祥,能調寒暑,乳哺得宜,是以百 頓釋,形貌充悅,筋骨隆盛,情性其常;違者乳哺失節,不能調攝,或嗔怒乳兒,令兒邪狂,或酒醉乳兒,令兒驚癇,或有孕乳兒,令兒黃瘦疳積,或感患乳兒,令兒患驚風異疾,或吐後乳兒,令兒嘔逆羸瘦,或傷飽乳兒,令兒多熱喘急,或房勞未定乳兒,令兒多病,或乳母與孩兒同睡,口鼻之氣侵吹囟門,令兒鼻塞,或母過愛, 抱衣服,遇寒常加火烘,熱氣鬱積,令兒患熱病,風毒丹毒,又有乳母誤將孩兒衣服留於月下,晒晾過夜,被惡鳥羽屎落於衣上,遂成無辜之疾。或將惡相異物嬉戲,乍忽一見,遂成驚忤。書云︰衣安月下,招無辜以為殃,童子未成,見稀物而觸忤,皆為母之過失,使兒傷精損血,形體黧黑,四肢枯瘁,病之生殺,從此而來。是以《內經》不載其說,乳下嬰孩之疾,有病難治者,皆無所據。中古巫妨氏著《顱囟經》,以占壽夭,歷世相授,於是小兒醫方興焉。其次晉宋江左推諸蘇家小兒方,傳習有驗,隋間有巢氏方,撰集《病源》,唐有孫真人留心此術,迨後賢俊群集,名醫頗眾。然小兒治法,散在諸書,博考群書論說,但有証而無治法,張渙有方而闕脈証,惟錢氏一書,古今所重,謂小兒方脈固難求証,不可以言語取者,乳下之嬰,襁褓之孩,故專於一科。古之有言︰醫之為難,而慈幼科比諸醫者,又出人一頭地。雖然人有長幼,病感則一,但幼小不能言者耳。人有四百四証,能調則生,失和則死。幼者歸罪於母,壯者或四氣七情,或飢飽勞逸,或嗜欲誤犯,皆能成疾,故上古神農氏之王天下也,觀人之違和,啜草木之味,以定鹹酸甘苦,以治疾病沉 。咸以軟之,酸以收之,甘以緩之,苦以堅之,奇哉,辛味總攝四傍,然後播種百谷,以養人之形骸。古者巢居穴處,不昧其道,故能全形返質,以道自守,氣血堅剛,終保百年之壽。於是乎明醫間出,繼踵不絕。岐和振袂於前,李華馳聲於後。悲哉︰後人巧偽日增,故此天壽不滿。雖有明醫續世,診視無功,淫祀妖邪,以求余福,可謂息燈覓朗,枯壑駕舟,雖欲求生,反遭艱險。

大抵養生之士,要識違和之理,則天命無窮矣。


夫人稟陰陽二氣而生,得患起自三焦。然冠壯易明,童幼難治。古云︰不能察其幼小者,是以別為一家調理耳。且小兒所稟形質壽命長短者,全在乎精血,二者和而有妊,在母之胎中,十月而生。一月如露珠,二月似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像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髮生,七月游其魂,兒能動左手,八月游其魄,兒能動右手,九月三轉身,十月受氣足。

又《顱囟經》云︰一月胎胞清血凝也,二月胎形成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四月陰靈為七魄,五月五行分五臟,六月六律足六腑,七月精關竅通光明也,八月原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生人也,十月受氣足萬象成而生也。大抵壽夭窮通,聰明愚痴,皆以預定,豈能逃乎?小兒所稟,全習父母之餘氣,以長形質,故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大小與父母不等,則難養也。初生雖多患,若形體相稱,則壽也。小兒回舒轉首遲滯,稍費人雕琢者,壽之兆也。若小兒預知人意,身輕力懦者,難養也。古人有言︰譬如梅花早發,不觀歲寒,甘菊晚榮,終矜年事,故知晚成者,壽之兆也。若小兒陰大而黑,與身相等者,可養之子;若陰小而白者,難養也。若小兒形體弱,頭面多青脈,精神昏瘁者,難養也;若小兒剛悍,眼目俊朗,神氣爽健,發紺而澤者,壽之兆也。若小兒精神實則少病,故易養長成也。若形瘁而多病者,難養也。若小兒眼內黑珠少,白睛大,面色 白者,非壽之相也,縱長不及天年。若眼中黑珠大,而白睛少,面色黑形不淡者,亦要觀其小兒眼中黑白分明,表裡相稱,曰壽曰康。若黑珠動搖,光明閃爍,從長亦憂目疾,壽亦不及四旬矣。凡嬰孩始生,坐婆急以綿裹指,拭兒口中惡物令淨,方可浴,穢若不急拭,啼聲一出,咽下則生百病矣。如或浴水未到,且以綿絮包裹,暖大人懷中,浴湯極須調和,若冷熱失所,則令兒驚,亦致五臟疾矣。雖浴出亦當暖之。若遇暑月,亦未可去其綿絮,乍出母腹,不可令冒寒氣也,宜以預先煎下沸湯,以瓶收之,臨時漸暖,不犯生水,則兒不生瘡,如此一月為佳,自然長而少病矣。

初生小兒,未乳之先, 用黃連些少浸汁,調干胭脂一蜆殼,抹兒口中,去其腹中舊 糞,方可與兒乳之。三日內,以少朱砂入蜜些少,調灌半蜆殼,一臘以牛黃少許,徐徐抹兒口中。

若兒多睡,慎勿強與乳之。新生浴兒,用豬膽一枚取汁,和入湯中浴兒,則終身不生瘡疥。

又用五根湯浴兒亦可,五根者,桃柳楝梅槐,加之苦參白芷,煎湯浴之,辟諸不祥。大凡小兒冬不可久浴,浴則傷冷,夏不可久浴,浴則傷熱。頻浴則背冷而發驚。若遇熱時,以軟絹蘸湯拭之。小兒肌膚未成,不可暖衣,暖則令筋骨軟弱,時常宜見風日。若愛惜不見風日,令兒肌膚脆軟,便易傷損,當將父母穿過舊絮著衣,少假父母之餘氣,幸勿以新綿著兒,遇其天氣和暖無風之時,令人抱向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肌膚堅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若藏帷帳之中,重衣溫暖,譬如草木生於陰地,不見風日,軟脆不耐風寒。又當消息衣服,無令衣多,多則令兒汗出,汗多則致虛損,風邪易感。夫小兒當慎風池,在頸項筋兩轅之間,諸疾從此而發。小兒臍帶未脫,不可頻浴,頻浴則臍中入水,撮口臍風,皆從此起,不可不慎。此乃前人之成說,實後人之龜鑒者歟。


水鑒先生曰︰小兒雖受陰陽二氣成其形,氣尚未周,何言有脈?直至變蒸候盡,陰陽氣足,方可看脈。其髫齔之年,方生陰陽。古云︰男子七歲曰髫,生其原陽之氣;女子八歲曰齔,其陰陽方成。故未滿髫齔之年,呼為淳陽。若髫齔滿後,呼為童兒,始可看脈。小兒初生至半歲之間,有病速看額前眉上發際下,以無名指、中指、食指輕手滿按之,若三指俱熱,感寒鼻塞氣粗,三指俱冷,上吐下瀉。若食指熱,胸膛不寬,無名指熱,乳食不和,以致病也。半歲以上,方可看虎口,周歲以上,看虎口兼一指脈,若五百六十四日,變蒸滿足,只看一指脈,以食指按之,上下 轉,分取三部。凡言三部,非寸關尺也。小兒三部,面看其色為一部,虎口脈紋為二部,一指脈為三部。五脈者,上按額前,下按太沖,並前三部,共為五脈。小兒有疾病,無惡候,不必掌診太沖之脈,此脈定生死之要會,如七八歲脈,一息六至為常人之脈,一息八至為熱,九至風,五至虛,四至損,三至脫,二至死,十至必是病勞虛損,形容瘦劣。若或體肥面色青白,一息十一二至,謂之虛,是風病,死是為脈亂。

若一息一二至者,為脈不來,其人當厥冷而死。遲若一息十一二至者必死,速則不滿三月。

何謂一息。一呼一吸為一息,呼吸者,即是出一氣入一氣,謂之一息。其脈若指下來硬隱指急大者,是有積;若來微細,即是冷;若輕虛緊,即是熱;時複一大,即是人驚;若大小不勻,即是惡候也。所論浮數為熱,伏結為寒,沉細為冷,大小不勻為惡候。數者緊也,浮者輕也,伏者貼也,重手方見,結者亂也,沉者重沒,沉細者微也,大小不勻,即是或大或小而不勻,是謂氣不生,其人必死也。且如前人備述三脈五脈之法,書之於下,後學將此,不可視以細事。人命所系,務要誠心診察,兢兢業業,庶幾則可,設有所誤,禍之不輕,醫為人之司命,可不謹乎?


夫小兒三歲以前,若有患,須看虎口脈,次指表節為命關,次氣關,次風關。古人所謂初得風關病猶可,傳入氣命定難陳是也。男子以左手,女以右手觀之。

有此通度三關脈候,是極驚之候,必死,余外並可醫治。

紋圖 qxlf1.bmp 風關青如魚刺,易治,是初驚候,黑色難治。

氣關青如魚刺,主疳勞身熱,易治。

命關青如魚刺,主虛風邪傳肺,難治。

紋圖 qxlf2.bmp 風關青黑色如懸針,主水驚。

氣關赤如懸針,主疳兼肺臟積熱。

命關有此,凡五色皆是死候。三關通度如懸針者,主慢驚風,難治。

紋圖 qxlf3.bmp 風關如水字,主驚風入肺,咳嗽面赤。

氣關如水字,主膈上有涎,並虛積停滯。

命關如水字,驚風,疳証夾驚候,不拘五色,三關通度者難治。

紋圖 qxlf4.bmp 風關如乙字,青黑色主慢脾風,難治。

氣關如乙字,主驚風。

命關如乙字,青黑色主慢脾風,難治。

紋圖 qxlf5.bmp 風關如曲蟲者,疳病積聚,胸前如排算子,肚皮如吹起。

氣關如曲蟲,主大腸穢積。

命關如曲蟲,主心臟傳脾,難治。

風關如環,主肝臟疳,有積聚。

紋圖 qxlf6.bmp 氣關如環,主肝入胃,吐逆不治。

命關如環,難治。

紋圖 qxlf7.bmp 此紋若在風氣二關,易治,若在命關通度,難治。

紋圖 qxlf8.bmp 此紋若在手上,或在面上,或左右臉邊,皆是死候。

紋圖 qxlf9.bmp 脈曲向裡者,是氣疳。

脈曲向外者,是風疳。

紋圖 qxlf10.bmp 脈斜向右是傷寒,身熱不食無汗。

脈斜向左是傷風,身熱不食有汗。

紋圖 qxlf11.bmp 雙勾脈者是傷冷。

紋圖 qxlf12.bmp 脈三曲如長蟲,是傷硬物。

紋圖 qxlf13.bmp 脈兩曲如鉤,是傷冷。

紋圖 qxlf14.bmp 脈一頭如環,又有腳者,是傷冷。

紋圖 qxlf15.bmp 頭面肚上有大脈並青筋,並是食毒驚積,難治。

紋圖 qxlf16.bmp 面上有此點子,並是再發之候。

紋圖 qxlf17.bmp

紋圖 qxlf18.bmp 脈如亂蟲是常疳,亦有蟲疳,蛔蟲食積之疳,治之必瘥,凡脈不足細者,並是風氣,但消疳,然後取蟲為效。

圖 qxlf19.bmp 一風關易治,二氣關病深,三命關死候。


青色天雷四足驚,赤色飛禽因外入,黑色只因遭水撲,風關候脈應心經。


上黑須知腎臟傳,中關黑候又纏綿,人驚此患兩相雜,目多直視定痰涎。(下朱砂膏)
下黑須知是再驚,但宣風積便和平,上下是同因打撲,熱來悶閑沒心情。
上青肝臟有風停,目直便青面更青,中是人驚並四足,渴來發燥不惺惺。
下青原是再驚根,解熱宣腸是何論,上下俱青候是惡,十個之中得一存。
上赤風多入肺停,或來發熱嗽聲頻,中是風來入心臟,腸痛頻頻下瀉青。
下赤重驚見本宗,但調心臟有神功,上下一同難治療,口開目下是知凶。
上青肝臟本因留,目閉身疼四體柔,中是水瀉並再撲,熱來喘嗽不知休。(下朱砂膏)
下青因是再驚來,妙藥宣風定少災,上下若青俱發熱,四肢逆冷奄泉台。
上黑之時目上瞪(兩般看),大便流糞又兼青,中見之時狀消渴,下熱尿黃便安寧。
下黑若見赤相隨,氣多下瀉候如斯(下潮金丹),上下俱同須看手,虛煩燥渴速求醫。


上關見此脈,是心之疾也,轉瀉恐虛而生風痰,俱(下鎮心丸,壓驚風穿)

紋圖 qxlf20.bmp 中關若赤,便多風熱(又下解風鬲藥。)下關若赤,發熱,大腸閑結聚。上關見此黑脈,是腎臟之脈為順,若是大腸秘澀,生風之候也(下朱砂膏);中關黑脈,生風之候,不為惡候(下中黃膏);下關黑見,無惡候起(下宣轉丸,)即痰若自瀉,足腸冷(只下溫暖臟腑湯藥,)不得轉換。

紋圖 qxlf21.bmp 上關若見此脈,四肢逆,嘔吐加喘者,惡候,吐喘定,生候。

中關青脈,風搏觸心,急與治風,即瘥(下烏犀朱砂等膏)。

下關青脈,若見無候,好不宣轉,瘥,上中俱同,四肢熱為和,四肢逆凶候也。

紋圖 qxlf22.bmp 上關黑,並眼下黑,童生未滿二歲,得此脈與候者,及大腸流,或身體壯熱,全者須渴。若下發熱,或無渴,與解之瘥。(先下天竺黃散,後下朱砂膏)黑脈錯亂者,腹脹是候。或下痛,即是積候。(下宣風丸散,次下勻氣散和胃氣)

紋圖 qxlf23.bmp 一日赤脈亂者是打撲,(息下鎮心丸,及大驚丸散,)脈透中關,立變風候,忌,(不宣轉藥。)傷虛動脾臟生逆吐者,凶候,用勻氣散補虛。

紋圖 qxlf24.bmp 如第一日便見此脈,三關都見,是五臟之應。患若第二日,中關部隱隱,或下見。只中關見者,多客候。若三關都見,或隱隱,或面浮者,是精氣候,常隱隱者,不交出沒,數旬而死。

紋圖 qxlf25.bmp 如左手上部脈曲歸裡者,是傷積,(下保童丸。)曲歸外者,客風,觸之即發搐也,(下鎮驚丸散。)中關若歸裡者,是客風傳變,(下調中散解之。)曲外者凶候,曲候過命關,並外有惡候起者凶候。

紋圖 qxlf26.bmp 上關脈亂者,傷冷之患,(下勻氣散。)中部脈亂,風者傷熱,傳風盛之疾,(下烏犀膏,用宣利藥而詳之。)下關若亂,急須下溫脾臟,若下進食凶候。

紋圖 qxlf27.bmp 此兩雙指關,若見青與赤相雜如紫色,無黑者惡候。上關脈見傷寒,必發咳嗽,須解表,微微浮入中關,是風候,(下清金膏。)下關若見,頻退為吉,不退為凶候。若孩童從氣關傳至命關,方可調治。以上秘訣,為神聖之醫也,此前人消息,後之學人,宜細推之。

紋圖 qxlf28.bmp 左心小腸肝膽腎。

右肺大腸脾胃命。

孫華二真人曰︰凡小兒左手見右手脈,逆惡也,右手見左手脈,為逆惡候也乎。以陽定之而決生死,何況虎口脈平,五歲以上,至十歲以下,自斷乳而進食,陰陽備矣。故可以一指而定三關,分寸關尺,象天地之九候也。


凡小兒病鴉聲,放黑糞,瀉青膿,手 衣縫,目多直視,語喃喃,見人虛笑,覆面向地,啼哭無淚,目無精光,四肢就頸足臥,藥到口不納,四肢臥地,變奶,汗出如珠, 眉,咬指甲,引身長吁出氣,愛吃冷水,腳曲如鉤,反張不已,言語聲震魚口,吐舌出,唇黑,久患唇紅,下氣無定,久患愛吃泥土,眼翻脾瀉,變痢成赤紅,更有無辜之疾候是也。


風噤 猢猻噤 臍風 撮口 咳嗽 伏聲 木舌 重 解顱 項強 胸高


小兒在母腹中,乃生骨氣,五臟六腑,成而未具全。自生之後,即長骨脈,五臟六腑之神智也。變者易也,又生變蒸者,自內而長,自下而上,又身熱,故以生之日後三十二日一變,變每畢,即情性有異於前,何者?長生臟腑智意故也。何故三十二日長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除手足中四十五碎骨外,有三百二十數,自生下骨一日十段而上之,十日百段,三十二日計三百二十段為一變,亦曰一蒸,骨之餘氣,自腦分入齦,上作三十二齒,而齒牙有不及三十二數者,由變不足其常也。或二十八日即至長二十八齒,以下仿此,但不過三十二之數也。凡一周變,乃發熱諸病,如是十周,則小蒸畢也,計三百二十日生骨氣,乃全而未壯也。故初三十二日一變生腎志,六十四日再變生膀胱,其發耳與 冷,腎與膀胱俱主於水,水數一,故變生之,九十六日三變心喜,一百二十八日四變生小腸,其發汗出而微驚,心為火,火數二,一百六十日五變生肝哭,一百九十二日六變生膽,其發目不閉而赤,肝主木,木數三,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肺聲,二百五十六日八變生大腸,其發膚熱而汗,或不汗,肺者金,金數四,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脾智,三百二十日十變生胃,其發不食,腸痛而吐乳,此後乃齒生,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倉云︰氣入四肢,長碎骨於十變後,六十四日長其經脈手足,手受血故能持物,足受血能行立。經云︰變且蒸謂蒸畢,而足一歲之日也。師曰︰不汗而熱者,發其汗,大吐者微下,不可別治。是以小兒須變蒸蛻齒者,如花之易苗,所謂不及三十二齒,由變之不及,齒當與變日相合,年壯而視齒方周。觀諸變蒸熱作驚,須視日角左邊眉間脈紅是也。大凡初蒸見一條,長一二分,在眉上者輕,自日角垂至眉上,此重,變蒸發熱見二條紅者,兩二次蒸熱在內不解,脈紅帶叉,因驚而蒸,脈青變蒸多次,青在左太陽,因傷風而蒸,自信門青至眉之上,因驚而蒸,三處皆青,三証俱見。若及三十二齒者,變蒸足也。此篇載之於錢氏之書,書之於下,使後人易於便覽云。


驚熱 溫壯 壯熱 胎熱 脾熱 風熱 煩熱 潮熱 積熱 虛熱 實熱 疳熱 血熱 骨蒸熱

夫小兒驚熱者,誤因驚著,執以為常,致令心氣不和,身體微熱,睡夢虛驚,遍身有汗,甚者手足掣縮,變成癇疾。此由氣血不和,實熱在內,心神不定,所以發搐。又小兒變蒸亦微驚,所以然者,亦熱盛故也。治之以七寶散、天竺黃散、甘露散、辰砂金箔散,皆可治之。小兒因驚則生熱,熱則心不寧,故睡臥不安,身體 動。心主驚,實則發熱飲水,虛則臥而悸動不安,此其候也。

小兒溫壯者,由胃氣不和,氣行壅塞,故蘊積體熱,名曰溫壯。若大便糞臭而黃者,此腹內有伏熱,以四順飲子治之。若糞白而酸臭,則挾宿食不消,當服紫霜丸,輕者少服,重者節乳哺,增加丸藥,當取微利可也。

小兒壯熱者,因五臟生熱,熏動於外,故身體壯熱,大抵與溫壯相類,而有小異,但溫溫然不甚盛,是溫壯也。其壯熱者,一向熱而不止,甚則發驚也,以七實散、大黃朴硝湯,皆能治之。

小兒胎熱者,但看初生下,肌膚紅白,二臘以後,遍身黃腫,眼閉不開,作呻吟聲。此因胎內有熱,或因母服熱藥所致。亦謂之血疸。治之以辰砂金箔散、牛黃膏,乳上吮之,兼以黃柏皮煎湯浴之,此良法也。

小兒脾熱,夫弄舌者,脾臟微熱,令舌絡微緊,時時舒舌,治之便不可用涼藥下之,少與龍腦飲子、地黃膏治之。若大病未已,弄舌者凶,學人慎之。

小兒風熱,若身熱面青,口中亦熱,煩叫不時,有風証者,宜虎睛丸、天竺黃散治之。

若熱甚,大便秘澀者,四順飲子亦可服之。

小兒煩熱者,由臟腑實熱,血氣盛,表裡俱熱,則苦煩躁不安,皮膚壯熱也,以八珍飲子、七寶散,皆可服之。小兒手足多熱,心煩躁哭,唇深紅,飲水不止,以竹葉石膏東加朱甘露散治之。

小兒潮熱者,時間發熱,過時即退,來日依時而發,直欲發驚也。大抵血氣壅盛,五臟驚,熱熏發於外,故與溫壯相類,或來伏熱,或帶宿寒,夾伏熱者大便黃而臭,帶寒者大便白而帶酸臭氣,皆緣臟腑冷熱之氣俱盛,腸胃蘊積故也。治之以金蓮飲、克效湯,加朱甘露散,過期不解,小柴胡湯或竹葉石膏湯也。錢氏云︰假如潮熱,是一臟實一臟虛,而內發虛熱也。法當補母而瀉本臟則愈。且如日中發潮熱者,是心虛也。肝為心之母,則宜先補肝,肝實而後瀉心,心得母氣則內平,以潮熱愈也。醫見潮熱,妄謂其實,乃以大黃朴硝輩諸冷藥利之。利既多矣,不能禁約,而津液內竭,縱取一時之瘥,鮮有不成疳病而身瘦也。

小兒積熱者,由表裡俱熱,則遍身皆熱,頰赤口乾,小便赤,大便焦黃,先以四順飲子、三解牛黃散,利動臟腑熱即去。既去複熱者,裡熱已解,而表熱未解也,當用惺惺散,或紅綿散,表熱乃去。表熱既去,久發熱者何也?世醫到此,盡不能曉,或再用涼藥,或再解表,或以為不可醫,誤致夭殤者甚多,此表裡俱虛,氣不歸原,而陽浮於外,所以再發熱,非熱証也。只用異功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氣,則收陽氣歸內,身體便涼,熱重者辰砂金箔散治之,錢氏白朮散亦可。

小兒虛熱者,因患後平複,血氣未勻,四體羸弱,時多發熱,治宜調氣補虛,其熱自退,如錢氏白朮散、異功散、加四均子湯之類,或未退,人參生犀治之,此為良法。

小兒實熱者,頭昏頰赤,口內熱,小便赤澀,狀如豆汁,大便堅硬,或秘澀不通,腹急,此熱証也,宜四順飲子、大黃朴硝湯、八珍散,略挨動臟腑即安。

小兒疳熱者,發熱形瘦多渴,吃食不長肌膚者,為之疳熱,三四歲後有此疾。蓋吃食則有疳,用金瓜丸、五蟾丸、肥兒丸之類治之,最為穩當。

小兒血熱者,每早食後發熱,夜則涼,世醫多謂虛勞,或為疳熱,此血熱証也。宜服龍膽丸、地黃膏之類,時時與服,即瘥。

小兒骨蒸熱者,一歲至十歲,衣絮皆不得者,新綿又不得,冬月以火烘衣被,勿令食桃杏楊梅果實,又不得食炙爆熱面之類,皆令兒體熱,或因傷寒後食肉太早,令兒體熱者有之,或作骨蒸者,宜服生犀散、克效湯、地骨皮飲、七寶散、金蓮飲子治之。蓋小兒純陽,未有虛羸形瘵之証,溫補之劑寡矣。且如前人論小兒發熱,有一十四証,見証立方,多獲功效。今人當效前人之心,觀形察色,切脈論証,以分表裡虛實,設有所誤,非惟夭閼人命,抑且欺於心哉。


面部圖形 qxlf29.bmp

腦背圖形 qxlf30.bmp


脈色純紅者,為初得病,為陽,為熱,為病在外。

脈色紅而紫者,為病傳變,為內。外尚有熱,或但熱為陽。

脈色紅或紫而青,為病荏苒,為病一寒一熱,外為之變作。

脈色純青者,為病久而過經,為冷,(為熱在內,為陰,脈色青而黃,為病假極,為冷,冷極則變熱,治則費力,為虛寒,)則為五臟之邪相干,陰陽之証相反。

脈色青而黑,為病極,或為久病再作,形色黧黑。

脈色黑而黃,黃而露出者,十無一生,大凶。


赤紅乃心氣絕,蓋火屬心,主炎上,故知心絕則死。

主切牙、弄舌、虛舌出、滿口生瘡、木舌、鵝口、喉閉、舌上白胎、舌下重吊、咽喉腫爛、痰涎上壅、魚口,此為危急惡候。


紅脈現變蒸候,主煩躁啼叫,頭肚上溫溫壯熱,一二日而退。

太陰上紅脈現,傷寒之候,主壯熱鼻塞。

文台上紅脈現,傷寒三日余,主內熱頭疼。

太陽脈紅至太陰,內外有熱,又連文台,熱極不解,至武台,漸生變証。

囟門紅脈,胎受熱受驚之候,主不時驚跳,時多啾唧,夜啼難睡。

額上紅脈至眉心,驚風發熱之候,引入印堂,驚痰搐搦有熱,主小便澀少。

印堂紅脈現,心經積熱,眉心連印堂紅脈,或紅影心肝,上焦熱蘊,痰涎上壅,貫上焦,夜啼,將生驚候,近眉頭左下有凸伏驚,時睡中驚跳。

囟門紅脈腫凸,此風熱痰生驚,正緣熱氣上沖攻急,心胃有熱痰不止,漸成驚風之候。

以涼劑去痰解熱即安。如囟門上紅脈,引入印堂,比驚候搐動多日了。

左眉頭紅,變蒸熱未退,肝肺有熱之候,當以清肺疏風熱、正胃氣之劑。

風池紅,有風熱在上中焦,瞬息將有搐動之候,截風化痰。

氣池紅,傷風久,傳變在臟,三焦有熱之候,可頻解利。

眉心印堂紅,有熱驚,痰飲不吐,則成驚搐。

印堂至山根紅脈,是心與小腸熱候,小便赤澀而少。

山根下鼻柱紅,心胃熱候,小便連大便皆赤澀。

印堂連至上準紅,三焦有積熱,可以清涼之劑治之。

準上紅黃色,此平穩無恙。

頤門紅脈,外腎因風溫候,生熱為吊。

臉堂紅,內有煩躁而熱。

右太陽並日角紅脈,因吃乳母傷風壅奶汁,成乳癖,停滯生風熱痰等証。

右太陰紅脈,吃乳母熱病痰奶,恐生痰,候引入。

武台紅脈,漸成吐瀉生驚之候。

風池紅,母不忌椒薑面,或豬羊骨汁,毒乳生風。

氣池紅,母有熱痰,乳兒雖至十歲,病亦須發見,此熱痰乳入兒五臟,令兒眼目生昏,傳變他病。

頤門紅,腎中氣病,緣母能飲,或好異物,及食雞鵝鴨子生魚韭蒜,將來傳變異疾。


浮主中風芤失血,滑吐實下分明別,弦為拘急緊為寒,洪脈由來偏主熱。


遲寒緩結微為痞,澀脈敗血濡氣滯。

伏患癖痛沉積冷,弱因患後虛浮是。


脈長陽毒在三焦,短脈胸中食不消,虛主多驚人恍惚,促時加峻命難逃。

結為氣痞代羸瘦,牢者骨蒸似火燒,動則血崩精不固,細還酸腫主枯標。


一視兩眼精神,二視聲音響大,三前後頂囟,四形貌,五毛髮。

一兩目為五臟精華所聚,一身之神氣所鐘。若精珠黑光滿輪,精神明快,主兒有壽,一生少病,雖有病亦易愈。若眼白多,睛昏懶,睛珠或黃或小,此是稟受怯弱,兒多患也。

二聲音大而響亮,五臟之氣壯,令兒易得長,設如孩兒自生來不曾大啼哭,乃聲音不出,此乃一臟或二臟之陰竅不通,神氣怯,或叫聲如啾唧咿□之狀,此兒不壽,而難養必矣。

三囟門乃母氣血充實,令兒囟門堅實而耐養。如母多病,氣血怯弱,令兒囟門虛軟而不實。又後頂囟乃父之精,元氣充實,令兒後頂上堅硬而耐養,如父之原氣不足,耽酒多愁,令兒後頂虛孔不堅,亦不壽。如父母俱怯,生下兒女,俱不壽。若如此,其父母自亦不能保於天年。前囟又曰信門,道家為泥丸,後信名腦後頂門,頭中心頂上,又名百會穴,華陀看面部訣載甚詳,囟與信同音,凡前後信及百會間之虛名解顱。

四形貌口大鼻端,眉聳目秀方福。此嬰孩易長,福氣堅康。如小鼻歪,眉目甌皺,令兒怪異,不貧則夭,亦是乖雕,此等要剖決。

五發乃血之餘,母之血氣充實,則發黑而光潤,如母因血虛帶漏敗墮,月事不調,或耽酒多淫,或母胎有患,令兒發黃焦槁,生疳熱瘡痍之患。

凡視小兒神氣色脈,無出於此。五者不能全見,但得兩目精神,聲音響亮,此可保其六七,此乃漢東王氏之心法,口授之秘訣也。


如驚風搐搦略定,精神如常,神思不改,即是燥冒,煩躁不安,須急急調理,稍緩則不及,事亦懼不療,須要兩眼鮮明為吉,其餘難療之証,須詳細審察。

驚風搐搦,兩眼不開,不治。驚風定了,兩眼亦開不得,不治。

叫不出,說不得,更不唧聲,不治。驚風連搐不止,不治。

手 腦膈及咽喉間,不治。口中不時吐出鮮血,不治。

吐不出者,不一月死。信門腫起,紅青脈交橫見,不治。

大便瀉紫黑血,不治。信門如坑陷,青脈現,不治。

驚風搐動,連日不下,不治。尋常無事時, 口 眼,連日搐動,不治。

痰涎滿口,咽喉間如解鋸,不治,痰涎如水雞聲,乃二氣爭,不治。

聲音不退場門,不治。


諸方書所載,急驚風易治,慢驚風難治,此古今之通論也。意之度之,出自至人傳授,別是一宗機杼,精思其訣錄方術,真神仙之妙旨也。有若小兒授病之原,即驚風寒暑痰食,各有由屬。若治療之法,迥出一人頭地。如寒屬膀胱,驚熱屬心,風屬肝,痰食屬脾胃,究湯氏幼幼之說,驚風痰常相繼於表裡,大要察其部位脈色,燭見其病之底蘊,克時獲效矣。


脈在囟門額上印堂三處,紅嫩則初驚方熱,紫脈則重驚而熱。囟門屬腎,發際屬膀胱,印堂屬心。

囟門先紅,及印堂青,此心之微邪淫水。囟印皆紫紅,此同前上証皆輕,囟門青及印堂紅,此腎之正邪克心火,必危。

囟印皆青,同上証,病危。如加之左太陽上紅,傷風內熱。

日解紅至眉中,變蒸而熱生驚。

右太陽紅,食了乳母傷風乳汁。右太陽紅青,吃乳母傷寒乳汁。


脈看左太陽及風池。左太陽與風池紅,風邪輕,青受風邪重。

左太陽屬膀胱,左太陰屬腎,左風池屬肝,右風池屬命門。

加之又看左太陽紅,傷風初熱。左太陰紅,感寒初熱。

左文台紅,熱有五七日傳經了,左太陽紫,傷風再受。

左太陰紫,傷寒再得。左文台紫,三四次熱了。

右文台紫,久熱不退,左太陽青,風變蒸,左太陰青,生驚了。

左文台青,再傳經,熱不解。印堂紅,主風熱生驚。


右太陽屬三焦,右太陰屬脾,右文台屬肺,右武台屬胃。

右太陽紅,吃母感冒熱乳,右太陽青,吃母感冒熱乳。

印堂青,右太陰青,右文台青,此三處主痰與食。

印堂紅,心熱生痰,印堂青黑,主胎中驚痰飲。

印堂紫,主有熱痰,印堂青黃,主有風痰。

右太陰青紫,傷寒夾風熱乳,右太陰青,傷寒乳。


右太陰青,及文台青,武台青,皆是食。

如食傷,因飽食不節,或為冷硬之物,或油膩之物,致令頭疼發熱,嘔吐宿食,肚疼。

如傷在膈上痞塞者,藜蘆散吐之,停於肚中,嘔吐肚疼,宜用三物湯瀉之。

有滯食,緣胃弱克化不迭,心胸滿閉肚疼,與化鐵丸、消食二陳湯,快膈有中食,因其兒脾胃怯,常有停飲,或食飽兼飲滯而不化,痞塞三焦,如驚風搐搦,或迷悶而不省,似夢如醉,神思昏亂,發熱,金星丸主之。


風癇為病廢手足,或一手一足,或兩手兩足,如癱不隨,或 眼,或 口,或口歪牽引頰車。

食癇為病傷肉食,手足搐動,角弓反張,或拳攣,或張狂大聲,如羊如犬,大叫吐出飲食方定,其飲食盡被痰涎包裹在其中。

驚癇為病,廢頭目,吊口目,或一目雙目,或昏或盲,或邪視,或頭歪,或搖頭,或戰腦。

痰癇為病,此患似張狂,作之不常,或半年一作,或一年,或一月,或一日一次,或一日三次,一身驚搐,不廢手足,不廢頭目,其人張狂如夢中,如半醉,燈下不知人,皆從夢寐中作,所以無常也。忽耳不聞,其目不能視,如狂。

飲癇為病,此患吃食不知飽,忽然連三五日不甚思食,手足搐動,多自夢寐中作,食之太飽,亦便發作。


若 病,如寒邪中得患者,十有九死。

又熱瘟病,及中暑發患熱者,十無一生。

頭疼發熱,頸項強硬,不能回顧,搖頭口噤,問之全不應人,漸漸角弓反張,痰在咽喉,響者死。仲景栝蔞葛根湯、小續命湯,入麝,《局方》大防風湯主之。且小方脈著書立方者,一百餘家,各有所長,惟錢氏比諸家優詠之切,後之學人,熟讀玩味,治嬰孩之疾,則百發百中矣。今略各証通治方,開列於後。

小兒証通治方

治小兒溫壯伏熱,傷寒煩躁,面赤氣喘,夜熱曉涼,此藥涼心臟,消風熱。

川大黃(蒸) 赤芍藥 甘草(炙) 川當歸(各二錢半) 麻黃 白朮 荊芥穗(各二錢)
上為末,一歲一錢,水半盞,蔥白一寸,薄荷一葉,煎至三分,不拘時溫服。


治小兒驚風熱。

天竺黃(研) 川蔚金 山梔子 白僵蠶(炒,去絲嘴) 蟬殼(去土)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一歲半錢,熟水薄荷湯皆可服,不拘時。


治小兒驚熱,通利小腸,去驚涎,清心腑,止煩渴,安神穩睡,加朱砂,名加朱甘露散。

寒水石(研,軟而微青,中有細紋者是) 石膏(研,各二兩,堅白有牆壁,如無以方解石代之) 生甘草末(一兩)
上件為末,和勻,量兒大小,或一錢,或半錢,熱月冷服,寒月熱服,用薄荷湯調,或燈心湯調,被驚心熱不安臥,皆可服。小便不通快,麥門冬燈心湯調。若驚熱入朱砂少許,不拘時服。一方有赤茯苓一兩,蘇沈方用滑石,不是石膏,錢氏名玉露散,每服一字,或半錢,或一錢,食後溫白湯調下。


治小兒心膈邪熱,神志不寧,驚惕煩渴,恍惚怔忡,夜臥不安,齒齦腫爛,及痰實咳嗽,咽膈不利。

辰砂(另研) 桔梗(各二錢半) 人參 白茯苓(各一錢半) 蛤粉(四錢,飛研) 牙牙硝(枯,一錢半) 甘草(炙,一錢二分半) 片腦(一分半) 金箔(一片)
上為末,一歲半錢,薄荷湯調,不拘時,百 小兒,臟腑多熱,睡臥不穩,大便不利,蜜湯調一字。


治小兒三焦積熱,遍身丹腫,唇口生瘡,忽驚涎潮諸熱等証。

川當歸 赤芍藥(各二兩) 川大黃(濕紙裹,煨香,各二錢半) 甘草(炙,一錢半)
上銼碎,三歲小兒用二錢,水六分,薄荷二葉,煎八九沸,去渣,不拘時服,大小以意加減與之。小便不通,加燈心木通同煎服。


治小兒變蒸,發熱不解,及夾食停冷溫壯,汗後熱不歇,及腹中有痰癖,乳哺不進,乳則咀 食癇,先寒後熱者。

代赭石(一兩,火 醋淬,三五次令碎) 赤石脂(一兩,研)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令淨) 巴豆(三十粒,去殼,煨出油)
上件研,入糊為丸,如麻子大,一粒少乳下,食頃後與少乳,勿令多,日服二丸。此藥無所不療,雖行不虛人,米飲下亦可。


治驚化痰,祛邪熱,止涎嗽。

綠豆粉(二兩,錢氏用寒水石五錢細研) 牛黃(一錢,另研) 腦子(少許) 甜硝(三錢) 甘草末(半錢) 硼砂(二分半) 一方朱砂(半錢)
上為末和勻,煉蜜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或一丸或半丸,薄荷湯磨化服,不拘時。


此瀉脾經熱,可代瀉黃散。用治小兒蘊熱,咽喉腫痛,赤眼口瘡,心煩鼻衄,咽乾多渴,哺臥不寧,及除痰熱咳嗽,中暑煩躁,一切風壅。

甘草(四兩,炙) 大梔子(三兩,炒) 藿香葉(半兩) 石膏(一兩) 縮砂 栝蔞(各七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蜜水調服,不拘時。治傷寒餘毒,潮熱虛汗,加竹葉煎服。


治小兒風壅,上膈熱煩,鼻衄口瘡,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或血熱,五心常熱,多渴飲水。

生地黃 熟地黃(各一兩) 薄荷葉(一兩一錢) 甘草(微炙) 山梔子仁 玄參(各七錢半) 片腦(半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磨化,乳後服。


治潮熱往來,久而不解,煩渴昏倦,肌瘦減食。

地骨皮(一兩) 柴胡 防風 黃芩 甘草(炙) 葛根(各七錢半)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煎至三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四體煩熱。

石膏(三兩) 半夏(洗) 人參(各七錢半) 麥門冬(去心,二兩) 甘草(炙,七錢半) 淡竹葉(半把)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粳米三四十粒,生薑二片,煎至三分,去渣,不拘時服。


治小兒蘊積壯熱,赤眼口瘡,心煩躁悶,咽乾多渴,潮熱不止。

防風 甘草(炙) 連翹 柴胡(去蘆) 山梔子(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煎至三分,食後服。


治小兒潮熱實熱,壯熱煩悶,不思乳哺,大小便不利,及諸風壅痰實。

川大黃(濕紙裹,煨熟) 牛黃 黃芩 白附子 防風(各半兩) 白茯苓 桔梗 甘草(炙) 人參 全蠍(去毒,微炙) 白僵蠶(去絲嘴,炒) 鬱金 (皂角水煮,各二錢半)
上為末,薄荷湯和熟蜜調半錢,不拘時服。渾身熱渴吐瀉,用防風湯調。若壯熱不止,甘草桂枝湯調服。


治小兒驚熱涎風,前後不通。

川大黃(蒸) 甘草(生) 朴硝(各一兩)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半盞,入蜜少許,煎至三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傷風壯熱,及瘡疹毒瓦斯,時疫溫壯風熱等疾。

桔梗 細辛 人參 白朮 栝蔞根 甘草(炙) 白茯苓 川芎(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半盞,生薑薄荷各少許,煎至三分,不拘時。如傷風無汗,加蔥豉薄荷,煎服。


治小兒急慢驚風,手足抽掣,目直涎壅,壯熱氣粗,及胎癇中風。

蠍梢(炙黃) 辰砂(各二錢半) 牛黃(一錢,另研) 赤足蜈蚣(一條,酒浸,炙黃) 天南星(薑汁浸泡) 冰片 麝香(各二分半) 蛇含石(火 醋淬,半兩)
上為末,米糊丸,如雞頭大,金箔為衣,量兒大小,一歲半粒,薄荷湯磨化服,不拘時。


治小兒吐瀉,思食溫中和氣,凡小兒虛冷病,先與數服,以正其氣,一名正氣散,一方加薯蕷等分,又名六神散。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白扁豆 薯蕷(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生薑二片,紅棗一枚,煎至四分,量兒大小加減,不拘時服。如虛冷泄瀉,加附子,風証加天麻,痢加罌粟殼。


治小兒脾胃虛弱,昏困多睡,乳食減少,調中和氣,止吐逆除煩渴。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藿香 干葛(各二兩) 木香(一兩)
上為末,一歲用二錢,水五分,煎至三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肝腎虛,恆由胎氣不成,面色 白,其顱即解,不語多啼泣,畏明體骨重,白膜遮睛,喜臥冷地。

熟地黃(八錢,焙乾) 山茱萸 乾山藥(各四錢) 澤瀉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三歲以下,每用三五丸,白湯化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日晡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四肢困倦,及大病瘥後,餘毒不解,或傷寒病後食羊肉,體熱不思食。

羚羊角(鎊) 地骨皮肉 秦艽(去土) 麥門冬(去心) 枳殼(麩炒) 川大黃(蒸)柴胡(去蘆) 赤茯苓(去皮) 赤芍藥 桑白皮(炒) 黃耆 人參 鱉甲(去裙,醋炙黃,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半盞,烏梅半個,煎至三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骨蒸,潮熱往來,心膈煩悸,及傷寒後氣未解。

柴胡(去蘆) 地骨皮(各三兩) 知母 甘草(炙) 鱉甲(醋炙黃) 黃芩 人參(各二錢半) 赤茯苓(半兩)
上銼碎,一歲二錢,水六分,薑梅各一片,煎三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疳熱,身多壯熱,黃瘦,久服令兒肥白。

黃連 黃柏 甘草(微炙) 青橘皮(去穰,各等分)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 豬膽汁和,入石器鬲湯煮五七沸,掛風處一宿,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五七丸至十五丸,不拘時,日三服。


治小兒疳病者,多因闕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豎無精神。

黃連 神曲(炒,各半兩) 大麥 (炒) 肉豆蔻(麵裹煨) 使君子(去殼,各二錢半) 木香(一錢) 檳榔(一個,不見火)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蘿蔔子大,白熟水下三五十丸,看大小增減,空心服。


治小兒五種疳疾。

五靈脂(不夾沙石者) 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以五色為丸,一分膩粉為衣,一分密陀僧為衣,一分百草霜為衣,一分朱砂為衣,一分青黛為衣,晒乾和作一處,每服三四十粒,不拘時,米飲湯下,日三服。


治小兒食後多發熱,或夜則涼,此血熱証,疳熱皆可治。

宣黃連(去毛) 赤芍藥(各半兩) 草龍膽(去苗) 青皮(去穰,各二錢半) 檳榔(一個,大者) 麝香(少許)
上為末,豬膽汁少入麵糊為丸,蘿蔔子大,每服三二十丸,米飲空心服。


治小兒鎮心臟,壓驚化痰,墮涎除風。

朱砂(另研) 白僵蠶(炒,去絲嘴) 白附子(濕紙裹煨,焙乾) 天南星(炮,各半兩) 乾蠍(一兩,銚內炒令熟,不可太過)
上件入麝香半錢,共為細末,麵糊為丸,粟米大,朱砂為衣,每服十丸,煎金銀薄荷湯下。如盜汗煎麻黃根湯下,不拘時服。


治吐瀉。

人參 白茯苓(各二錢) 丁香(二十個) 白朮(二錢半,炮) 甘草(半兩,炙) 紫蘇(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木瓜煎湯,入鹽些少調服,不拘時。


治小兒諸疾。

青黛(另研) 雄黃(另研) 胡黃連 熊膽(溫水化開) 蘆薈(另研) 朱砂(另研,各等分) 白附子(二枚) 麝香(少許) 蟾酥 水銀(各一皂子大) 鉛霜 龍腦(各少許)
上為末,重入乳缽內研細,令勻,用 豬膽一個,取汁熬過,浸蒸餅少許為丸,如黃米大,曝乾,器內收,密封,或用時旋取為丸,每服二丸,各依後項湯使送下。

驚風,白湯下二丸。搐搦,將一丸溫水化開,滴入鼻中即噴嚏,即可更用薄荷湯吞二三丸。久患五疳瘦脊,腳細腹脹,肚上青筋,頭發稀疏,愛吃泥土,時咬指甲,瘦弱,米飲下。瀉痢頻並,米飲下。疳蛔蟲咬,苦楝子煎湯下。

鼻下赤爛,口齒疳蟲所蝕,口瘡,並用乳汁化開,塗在患處。疳眼雀目,取白羊肝一葉,用竹刀批開,納藥二丸,以麻線縛定,米泔水內煮熟,令兒食肝,恐小不能食,乳母嚼與兒吃。乳母用忌毒物薑蒜雞鴨豬肉,此藥隔二三日服一次,能除孩子百病。


治小兒四時感冒,寒風,遍身發熱,變蒸諸驚,胎驚丹毒等熱,並皆治之,及急慢驚風,亦宜服之。

人參(二錢半) 天麻(洗) 僵蠶(炒) 麻黃(去節) 全蠍(去毒,各二錢) 甘草(炙) 辰砂(一錢半,另研)
上件為末,然後入朱砂和勻,再乳極細,每服半錢,用水半盞,煎數沸,入乾胭脂少許,再煎一沸,溫服,不拘時。


治小兒驚疳,乳食不化,內成積聚,腹大體小,潮熱往來,五心煩熱,揉指咬甲,蛔蟲自利,頸項結核,肚痛無時,遍身瘡疥,小便如泔,夜多盜汗,嗜泥炭,喜甘甜,或瘧或渴,或吐或瀉,或百日內外,因吞惡血,絞刺啼叫,脾部虛弱,易為傷犯,故百疾發生,並宜服之。常服消宿食,破滯氣,發散癤毒,不可疑藥味粗賤。兼見巴豆可畏,不容服餌,殊不知脾主中州,萬物發生之原。脾積閑飲,血榮氣衛,寧色蹇澀,何疾不因此發生。累累用驗,告勿他疑。

巴豆(一百單八粒,並去心膜,對對排列得定,不可失落星兒,更用沉香水浸過,此藥去心殼膜,務在精製,稍行不淨,難取神效,殼膜能傷胃,心能發嘔) 橘皮(一兩,去白,切如小指面大,片片令勻,將巴豆拌和,受曉露七夜,二件鍋內文武火炒令黑色,揀出巴豆,令出油盡) 蒼朮(去粗皮,六錢,濃煎,犀角水浸,受太陽七日晒乾入鍋內微炒,遂將橘皮同碾為細末,將巴豆加入末內,再研為細末)
上件為末,和勻,水浸蒸餅糊為丸,如蘿蔔子大,量兒大小,加減丸數,臨臥生薑湯送下。


治小兒五癇,驚悸狂叫發搐,上盛涎潮等疾。如尋常涎盛有緊慢,並宜服之,不動臟腑,養小之家,宜預合以應倉卒,其驗如神。

皂角(四兩,去皮枯碎,水五六碗,浸抑取汁,濾過,在銀器內熬成膏子) 白礬(四兩,枯過) 半夏(洗) 辰砂 天南星(炮,各一兩) 蠍梢(炒令香) 麝香(一錢) 雄黃白附子(炮) 白僵蠶(洗,炒去絲嘴,各半兩) 蜈蚣(大者一條,去頭足,酒浸,炙) 烏蛇(酒浸,去皮骨,焙乾,二錢半)
上件為末,用皂角膏為丸,如未能就,加些生薑汁打糊同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六七歲三四十粒,薄荷湯生薑湯俱可送下,不拘時服。


治諸癇 倒,便手足搐搦,或吐或不吐,或喉間一塊痰,咽下方蘇,有熱痰多日搐,冷痰多夜搐。若氣血強盛,漸漸減少,或虛弱搐。五臟之虛實,邪氣相干,有食癇風癇痰癇胎癇,因傷感而得,或因驚所得,或喜怒而得,病狀雖不同,且別其虛實冷熱為大要。大抵脈形氣色,決於胸中,一二有眼眶陷,或如鵝眼牛眼羊眼,或眼白紅如血,皆不治。不能言,聲音全不退場門,頭青如靛,或青脈為頭信 信陷,頭頂十字開,無辜手足俱廢,羊眼無精光,眼珠平小,半眼努力看人全不動,喑 不能言,不能行,皆不治,或吐痰涎,或清或似膠漆,在咽喉 有聲,常常頭目沉重,或瘙癢才發動,一日不省人事。

天南星(光白大者,七個,剜作鍋兒) 砂(一兩,將 砂填入南星鍋內) 赤腳蜈蚣(七個,去頭足) 全蠍(七個,去毒,此二味焙乾,為粗咀,俱入南星鍋內,裝滿,仍用剜下南星末,醋調封南星口)以上同南星以紙數十重裹了,以酒醋浸透,於泥地上掘一穴坑,方圓一尺,四圍排定磚,用炭十斤燒坑,並磚通紅,掃淨,以酒醋各二升,潑在坑內,卻將南星包兒放在中間,更磚蓋定,次用炭團團護之,經宿次日取出,細切焙乾,碾為細末,入後藥。

粉霜(另研) 辰砂(各半兩,另研) 麝香(一錢,另研) 凌霄花(一兩,研細末)針砂(半兩,米醋同炒,另研)
上件各為末,和入前藥,再乳極細,分作四分,一分豬心血丸,一分羊心血丸,一分羊蹄草根汁為丸,一分煮棗肉為丸,如小綠豆大,每三歲兒三十丸,十歲兒一百丸,燈心棗湯送下,日三服。


治小兒傷寒,頭疼發熱,渾身拘急,時行瘡疹。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川芎(各十分) 桔梗 人參 茯苓 天麻 枳殼(各五分)地骨皮 薄荷 甘草(各三分)
上作一服,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傷風發熱,鼻塞咳嗽,時行瘡疹。

人參(七分) 細辛(五分) 桔梗 干葛 升麻 白朮 茯苓 柴胡(各七分) 薄荷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感風,發熱頭疼,鼻流清涕,及溫壯悉治。

人參 防風 天麻 前胡 柴胡(各七分) 茯苓 桔梗 枳殼(各五分) 細辛(三分) 川芎(七分) 薄荷 甘草(各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感風發熱咳嗽。

人參(五分) 前胡 半夏(各七分) 茯苓 紫蘇 陳皮(各五分) 干葛(七分)枳殼 桔梗(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傷寒,發熱頭疼夾驚,熱極生風,咳嗽痰涎壅滯,鼻塞不通。

天竺黃(七分) 薄荷(一錢) 全蠍 白附子(煨) 甘草(各五分) 羌活 僵蠶 麻黃(去節)一方加天麻防風(各七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鐘,生薑三片,煎至五分,入竹瀝汁半蛤蜊殼,不拘時服。


治小兒傷寒,熱渴不已。

知母(一錢) 石膏(燒,一錢半) 粳米(八分) 甘草(五分) 加人參(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一鐘,紅棗一枚,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傷寒,退餘熱。

前胡(一錢) 柴胡 半夏(湯泡七次) 黃芩(去心) 人參(去蘆) 桔梗(去蘆,各七分)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傷寒發嘔。

藿香 濃朴(薑製) 半夏 陳皮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取出麩皮炒,各七分半)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傷寒嘔者。

枳殼(去穰,麩炒) 半夏(湯泡七次,薑製,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傷寒自汗,當補虛和陰陽。

黃耆(一錢) 白芍藥(一錢半) 人參 熟地黃(各七分) 甘草(五分,炙)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胃熱嘔苦汁。

青竹茹(如彈子大) 干葛(一錢) 粳米(四十九粒) 半夏(湯泡七次,一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傷寒鼻衄。

柴胡(一錢半) 半夏 黃芩 人參(各七分) 甘草(五分) 加生地黃(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傷寒溫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實咳嗽,及中暑,沐浴後可服之。

牛膽南星(二兩) 天竺黃(半兩) 雄黃 辰砂(各二錢半) 麝香(五分)
上為細末,甘草膏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用薄荷生薑湯臨睡化下。


治小兒感寒,逆吐瀉。

藿香(一錢) 半夏(湯泡七次) 陳皮 濃朴(薑製) 砂仁(各七分)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一錢) 甘草(五分,炙)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食前服。吐逆加煨生薑汁半蛤蜊殼。


治小兒吐瀉,微熱作渴。

人參 白朮 茯苓 藿香(各七分) 干葛(一錢) 木香 甘草(炙,各三分) 加陳皮砂仁(各七分) 一名人參和中散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小兒不熱吐瀉,四肢困睡,脾胃虛弱。

陳皮(一錢) 青皮 訶子(各五分) 丁香 甘草(炙,各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小兒吐瀉虛弱,調理脾胃。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一錢) 陳皮 濃朴(各七分) 木香 甘草(炙,各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小兒脾胃虛冷,吐瀉不止,不進乳食,慢驚慢脾等証,及治下痢。

人參 白朮 茯苓 肉豆蔻(煨) 薏苡仁 山藥(各五分) 砂仁 神曲(炒) 麥扁豆 陳皮 冬瓜仁 甘草(炙,各三分) 木香 丁香(各二分) 石蓮肉(炒,去心,七個) 陳米(四十九粒)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小兒泄瀉,腸滑脾虛,此藥濃腸胃。

茯苓 肉豆蔻 陳皮 砂仁 濃朴(薑製) 訶子(煨)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各七分) 木香 甘草(各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小兒吐瀉,不思乳食,溫中和氣虛冷。

人參 白朮(炒) 茯苓(各一錢半) 陳皮(七分) 甘草(炙) 木香(各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小兒冷熱不調,上盛下瀉。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七分) 木香(三分) 陳皮 當歸 川芎 前胡(各五分) 甘草(炙,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小兒胃寒吐瀉,乳食不化,不思乳食,脾胃虛弱。

人參(去蘆) 白朮(炒) 白茯苓 甘草(炙) 丁香(各五錢) 砂仁(四十個) 木香(三錢) 白豆蔻(十四個) 乾山藥(一兩) 肉豆蔻(四個,煨)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用米飲湯磨化,食前服。


治小兒吐瀉,脾胃虛,困倦不食,腹痛。

人參 木香 訶子(炮) 肉豆蔻(煨) 丁香 藿香 砂仁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不拘時。


治小兒脾胃不和,中脘氣痞,心腹脹滿,全不思食,嘔吐痰噫,逆氣吞酸,面色萎黃,肌肉消瘦,腹脅刺痛,泄瀉不止,便利不調。

蒼朮(二兩,生薑三兩同搗爛,炒) 濃朴(薑製) 人參 陳皮(去白) 木香 藿香澤瀉 砂仁 廣茂(煨) 檳榔 白朮 茯苓 青皮(去白) 甘草(炙,各半兩) 小紅棗(三十四個,去核,焙乾)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淡生薑湯食前調下。


治小兒下痢赤色,肚腹虛滿,腸鳴 痛。

人參 白朮 茯苓 芍藥(炒,各七分) 官桂 川芎 當歸(各五分) 粟米(一撮)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小兒虛積痢,腹肚 痛,下痢赤白,裡急後重,日夜無度,並皆治之。

粟殼(去隔) 訶子(煨) 白朮(炒) 黃耆(炙,各七分) 陳皮 當歸(各五分)烏梅 木香 甘草(炙,各三分) 黑豆(炒,四十粒) 淮棗(二個)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小兒脾胃虛,痢下五色,先因嘔吐,複作泄瀉,臍腹 痛,脅肋脹滿虛鳴,下痢膿血相雜,或如豆汁。

黃耆(炙) 陳皮 粟殼(炙) 木香 白芍藥(炒) 地榆 當歸 白朮 訶子(炮,各五分) 枳殼 黃連 甘草(炙,各三分) 黑豆(炒,四十粒) 烏梅(一個) 淮棗(一個)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下痢赤白,裡急後重。

乳香 沒藥(各五錢) 杏仁(十四個,去皮尖) 巴豆(二十五粒,去油) 黃蠟 黃丹(飛,各一兩)
上為末,用黃蠟熔化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七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不拘時。


治小兒下痢膿血。

木香 肉豆蔻(煨,各半兩) 黃連 地榆 當歸 白芍藥(炒,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蒸烏梅肉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棗湯送下,食前服。


治小兒熱瀉久痢,皆可服。

黃連(二錢半,炒) 沒石子(大者,五枚) 訶子(炮,七個) 木香(炒,二錢) 肉豆蔻(七個,炮)
上為末,搗爛飯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白湯送下,食前服。


治伏熱中暑,霍亂吐瀉,煩悶燥渴,小便赤澀。

豬苓 澤瀉 茯苓 白朮 甘草(炙,各一錢) 官桂(一兩半) 干葛(半兩,炒) 杏仁(一兩,去皮尖,炒,另入)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新汲水調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吐瀉,胃虛嘔逆。

陳皮(一兩) 丁香(二錢) 訶子(炮) 肉豆蔻(煨)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食前米湯化下。


治小兒臟寒泄瀉。

人參(去蘆) 木香 白朮 茯苓 附子尖(各一錢) 山藥(一錢半) 肉豆蔻(一個,炮) 甘草(半錢,炙)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水同薑棗煎,量兒大小,以意加減,不拘時服。


治小兒泄瀉。

訶子(炮) 人參(去蘆) 白茯苓 白朮(各一兩) 木香 陳皮(去白) 肉豆蔻(各半兩) 甘草(二錢半,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久瀉手足厥冷,加附子,大小增減服之。


治小兒咳嗽,身熱有痰。

橘紅 半夏(薑製) 貝母(各七分) 紫蘇 白朮 杏仁(去皮尖) 桑皮(各五分)五味子 甘草(各三分) 加桔梗黃芩(各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食後服。


治小兒肺臟氣實,心胸壅悶,咳嗽煩喘,大便不利。

升麻 地骨皮 桔梗 栝蔞仁(各五分) 半夏 桑皮 杏仁(各七分) 甘草(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食後服。


治小兒咳嗽,氣喘有痰。

人參 陳皮 杏仁 貝母 麻黃 阿膠 桔梗(各七分) 甘草(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食後服。


治小兒 氣喘痰壅,發熱咳嗽。

知母 貝母 滑石 麻黃 訶子 甘草(各五分) 羌活 苦葶藶(各三分) 大黃(二分) 小麥(三十五粒)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食遠服。一方有薄荷,無麻黃。


治小兒肺氣不足,咳嗽喘急。

阿膠 牛蒡子 杏仁(各一錢) 馬兜苓(七分) 甘草(五分) 糯米(四十九粒)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咳嗽氣喘。

蓖麻子(去殼膜,一錢) 川芎 紫蘇(各七分半) 粟殼(蜜炙,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咳嗽。

百部(焙) 麻黃(去節,各二錢半) 杏仁(四十個,去皮尖,微炒,另研)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食後白湯化下一丸。仲陽方加松子肉五十粒。

撮口


治小兒撮口胎熱。

麝香 丹砂(各二錢半) 蛇蛻皮(一尺,炙)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唾調塗唇上。


治小兒臍風撮口。

丹砂 麝香 牛黃(各二錢半) 半夏 丁香 白附子 鐵粉 天麻 南星(各五錢)
上為細末,煮粳米飯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用荊芥湯不拘時下。


治小兒撮口,吐白沫。

川烏尖(三個,生) 麝香(少許) 赤足蜈蚣(半條,酒炙乾)
上為細末,每服半字,用金銀薄荷湯調服,不拘時。


治小兒口噤不開,不收乳食。

乾蠍梢(七個) 膩粉(一錢) 乾蜘蛛(一枚,去口足,用新竹瀝浸一宿,炙乾焦用)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乳汁調與服,時時灌之。


治小兒口噤。

瓜蒂(七枚) 全蠍(一枚,炒) 赤小豆(十四粒)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米飲湯調服,以吐為度。


治小兒上焦有熱,胎熱胎毒,口舌生瘡。

玄參(一兩) 桔梗(去蘆,八錢) 赤茯苓 人參 馬牙硝(各五錢,另研) 青黛 甘草(各一錢) 麝香(五分,另研)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半丸,用薄荷湯不拘時化服。


治小兒七日臍風發腫。

錦帛(燒灰存性,一錢) 雄鼠糞(七枚,炒) 大棗(去核) 麝香(少許)
上為末,搗棗肉為膏,封裹臍上。


治初生小兒臍風。

天漿子(一枚) 僵蠶(一枚,直者) 膩粉(少許)
上同為末,每服一字,用薄荷湯調服,不拘時。


治初生小兒,七日之外,忽成臍風撮口,牙關緊閉。

僵蠶(去絲,四兩) 威靈仙(去蘆) 明礬(生用) 甘草(生用,各二錢) 細辛(一錢)
上為末,每用半錢,煎荊芥湯調塗兩牙關內。


治小兒臍瘡,濕腫爛。

甑帶灰 亂髮灰 白薑灰 紅帛灰(四灰同研) 南星 白蘞 當歸 赤小豆 五倍子(五味為末) 血竭 龍骨 赤石脂( ) 海螵蛸 百草霜 胭脂(六味同研)
上各等分,同拌勻,再研極細,每用一字,如濕乾摻,乾用清油調塗臍上。


治小兒臍瘡不乾。

白礬(枯) 龍骨(各等分)
上為末,摻敷臍中。


治小兒風臍水臍,腫爛。

黃連 鬱金 黃柏(各一錢) 輕粉(二分半) 白礬(五分,枯用)
上同為末,以蔥煎湯,先洗淨,然後用藥摻臍上,日三四次。


頻服,方見前。


治小兒胎驚胎風內吊,腹肚堅硬,目睛上視,手足搐掣,角弓反張,涎痰壅盛,一切急慢驚風,並皆治之。

全蠍(十四個) 僵蠶(直者,炒) 白附子 天南星(炮) 朱砂(研) 麝香(研,各一錢) 防風(去蘆) 天麻(各二錢) 蟬蛻(去泥,一錢) 金箔(十片,為衣)
上為細末,以粳米火□飯,取中心軟者,搜和為丸,每一兩作四十丸,每服一丸,用金銀薄荷湯不拘時化下。


治胎驚,寧神定志。

全蠍(十四個,去毒,用薄荷汁浸,炙) 白僵蠶(五錢,炒) 茯神 天花粉 苦梗(去蘆) 天麻(炮) 遠志肉 羌活 甘草(各三錢)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芡實大,捏作餅子,每服半餅,用金銀薄荷湯化下,不拘時。


治急慢驚風,胎風風癇,客忤物忤,目睛斜視,痰壅搐掣等証,並治。

人參(去蘆) 南星(薑製) 半夏(炮) 獨活 荊芥穗 遠志肉 川芎 酸棗仁(炒)白附子(炒) 川白芷 桔梗 甘草 石菖蒲(各五錢) 白茯苓 白朮 天麻(炮) 全蠍(去毒) 防風(去蘆) 羌活 茯神 川烏(炮,去皮) 僵蠶(炒) 細辛(去葉,各三錢) 蟬蛻(十四個,去泥) 辰砂 雄黃 麝香(各一錢) 金箔(二十片) 銀箔(三十片,五味乳缽研)
上同為細末,以生薑汁打麵糊和丸,如芡實大,以朱砂為衣,每服半丸,或一丸,用金銀薄荷湯化下,不拘時。


治小兒客忤卒痛,及氣滿腹痛。

半夏 黃耆(各一兩) 乾薑(炮) 甘草 肉桂(各五錢) 麝香(少許)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客忤,驚啼壯熱。

犀角 麥門冬 鉤藤 丹砂(各二錢半) 牛黃(半分) 麝香(少許)
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用薄荷湯調服,不拘時。


治小兒客忤物忤。

雄黃(一錢) 麝香(一字) 乳香(半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用刺雞冠血無時調服。

多啼


治小兒邪熱,面赤多啼,小便不利。

豬苓(去皮,一兩) 澤瀉(二兩) 白朮(一兩半) 赤茯苓(二兩) 一方加甘草五分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錢,用車前子生地黃麥門冬同煎湯,不拘時調服。


安神鎮心退熱。

山藥(一兩半) 朱砂(一兩) 馬牙硝(一錢半) 紫河車(黑豆水煮軟,二錢半) 甘草人參 茯苓(各五錢) 麝香(半錢) 片腦(一錢) 金箔(十片,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半丸或一丸,用薄荷湯化下,不拘時。


治腹疼及臍下冷痛,狀如盤腸內吊,疝氣多啼等疾。

烏梅(和核) 玄胡索 甘草(炙,各五錢) 乳香沒藥 鉤藤(各二錢半) 茱萸(一錢,炒)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胃寒腹痛,至夜多啼。

白芍藥(一兩半,煨) 澤瀉(七錢) 白朮(五錢) 桂心(二錢半) 當歸(一錢半) 乾薑(二錢) 甘草(三錢,炙)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煎至五分,空心服。


治小兒驚悸不寧,心經有熱,多啼,安神定志。

人參 白朮 茯神 茯苓 山藥 羌活 甘草(各一兩) 朱砂(二兩) 片腦(一錢)麝香(少許) 金箔(二十片,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半丸,用薄荷湯無時化下。


治小兒心經有熱,面目赤,狂躁氣急驚啼。

人參 防風 天麻 茯神 大黃(煨) 鬱金 白附子(各二錢半) 赤芍藥 黃芩 僵蠶(各三錢) 枳殼(二錢) 全蠍尾(十五個,去尖毒) 粉草(六錢)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錢,用薄荷湯調服,不拘時。


治小兒驚悸,睡臥不寧,心經恍惚,皆治之。

方見前。


治小兒痰熱驚熱,氣急喘嗽,驚悸不安。

辰砂(一錢) 牛膽南星(一兩) 琥珀 青礞石末(各一錢) 天竺黃(一錢) 甘草(五分)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半丸,用生薑湯不拘時化服。


治小兒肝心有熱,驚悸,用此藥瀉肝風,降心火,利驚熱。

羌活 山梔子(各二錢) 大黃( ) 木通 赤茯苓 甘草(各一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入紫蘇葉些少,用水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凡染驚搐,多因感冒,蓋失表散,致熱極生風,先以解表退熱。

方見前。


治小兒急驚初發,宜與此藥,通其心氣,祛除風邪。

木通 石菖蒲 防風 枳殼 全蠍(炒) 僵蠶(炒) 木香 甘草 天南星(炒,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煎至五分,生薑三片,同煎亦可,不拘時服。


治小兒急慢驚風,胎驚天吊等証。

全蠍(四十九個) 防風 白附子(炮) 僵蠶(炒) 天麻 朱砂 牛膽南星 天竺黃(各一兩) 蟬蛻(五錢) 麝香(二錢) 牛黃(一錢五分) 天漿子(炒,二十一個)乾蟾(一枚,炙,去足) 赤腳蜈蚣(一條,當脊上開一路,入麝香於內令滿,用紙裹,陰乾用)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芡實大,用金箔為衣,每服半丸,用金銀薄荷湯不拘時化服。


治兒兒急驚風。

全蠍 僵蠶(炒) 川芎 黃芩 南星(炮) 天麻 甘草 赤芍藥 桂枝 麻黃(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候服。


治小兒外感風寒,內傷脾胃,致吐瀉不止,遂成慢驚等証。

全蠍(二十一個) 天麻(炮) 防風(去蘆) 羌活(各半錢) 川白芷 甘草(炙)扁豆(薑製) 黃耆(蜜炙,各三錢) 砂仁 赤茯苓(各五錢)
上同為末,每服一錢,用冬瓜仁煎湯,不拘時調服。


治小兒慢驚,神昏目慢,多困有痰。

人參 白朮 木香 白茯苓 白附子 天麻 全蠍(炒) 僵蠶(去絲嘴,炒,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痰熱,咳喘驚風。


治小兒急慢驚風,痰熱喘嗽。

全蠍 白附子(炮) 僵蠶(炒) 牛膽南星 蟬蛻 琥珀 防風(各二錢) 朱砂(一錢) 麝香(五分)
上為細末,粟米糊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用薄荷湯不拘時磨化服。


治小兒急慢驚風及諸癇,痰涎壅盛。

川烏尖(七個,生用) 南星(五分,薑汁浸) 朱砂 花蛇肉(各一錢,酒浸,炙) 輕粉麝香 片腦(各一字) 蠍梢(一錢半,微炒,去毒) 赤腳蜈蚣(一條,炙)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用薄荷生薑湯,不拘時調服。


治慢脾風內虛,昏悶不省。

人參 茯苓 木香(炮) 全蠍(焙) 南星(炮) 白朮 陳皮 石蓮肉 甘草(炙)丁香 砂仁 白附子(炮,各等分) 陳米(一撮,炒)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不拘時服,量兒大小加減與服。


治脾胃虛冷,吐瀉不止,乳食不進,慢脾等証。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砂仁 麥芽 神曲 陳皮 石蓮肉 乾山藥 良薑(油炒) 青皮冬瓜仁(各三錢) 丁香 木香 薏苡仁(炒) 扁豆薑(炒) 香附子(炒) 甘草(炙) 陳米(炒,各二錢) 肉豆蔻(二枚,煨)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用米湯不拘時調服。


治小兒吐瀉後,脾胃虛弱,遂傳慢風,不省人事。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二錢半) 乾山藥 黃耆(蜜炙) 肉桂甘草(炙,各二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搐鼻而嚏者可醫,不嚏者難治。

皂角(煨,去皮) 北細辛 南星(生用) 半夏(生用,各等分) 加入麝香(少許)
上同為極細末,每用少許,以竹管盛藥,吹入鼻中,牙關緊用烏梅煎濃汁,調和藥末,擦入兩牙關內。


治一切驚風壯熱,痰涎壅盛。

天麻(煨) 防風 人參(各一兩) 牛黃(一錢) 朱砂 雄黃 麝香(各二錢半) 僵蠶(炒,去絲嘴) 全蠍(去毒,炒,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用薄荷湯不拘時化服。


治驚風熱不退,時複手足搐,心神不寧。

防風 川芎 白芷 黃芩 細辛 薄荷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錢,用白湯不拘時調服。


治小兒口眼喎斜,筋脈牽引。

朱砂(五錢) 全蠍(炒) 天麻 白附子(炮) 僵蠶(炒,去絲嘴) 乾薑(炮) 牛黃(各五分) 麝香(一分)
上為末,粳米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用薄荷湯不拘時化服。


治小兒口眼喎斜,語言不清。

全蠍(炒) 川芎 黃芩 僵蠶(炒,去絲嘴) 赤芍藥 甘草 朱砂 南星(湯泡,去皮臍,焙) 天麻(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生薑湯不拘時調服。


治小兒風痰壅滿,風傷於氣,不能言語。

枳殼(去穰,一兩) 人參(去蘆,五錢) 天麻 僵蠶(炒,去絲嘴) 羌活 甘草(炙,各三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生薑三片,煎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血滯於心,心竅不通,語言不出。

木通 石菖蒲(炙用) 防風 枳殼 全蠍(焙) 僵蠶(炒) 甘草 木香 南星(炮,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豬心三片,生薑一片,紫蘇五葉,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手足拘攣,不能屈伸。

麻黃 人參 黃芩 川芎 芍藥 甘草(炙) 防風 杏仁(去皮尖,炒) 防己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感冒發熱,手足拘攣,宜服此藥。

人參 茯苓 防風 川芎 柴胡 羌活 枳殼 桔梗 甘草(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手拳,不能展用。

薏苡仁(湯泡,去皮) 當歸 防風 牡丹皮 羌活 酸棗仁(去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用荊芥湯不拘時化下。


治小兒腳攣,不能伸舉。

海桐皮 當歸 牡丹皮 熟地黃 牛膝(酒浸,焙,各一兩) 山茱萸 補骨脂(各五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一盞,蔥白二寸,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乳食停滯,胸膈不寬,肚腹膨脹,脾疳驚積積聚,並皆治之。

香附子(二兩) 砂仁 白朮 神曲 麥芽(各一兩,炒) 糠求(一兩半) 益智 陳皮(各七錢半) 甘草(三錢) 木香 檳榔 使君子(去殼,各五錢,炒)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米湯空心化下。


治小兒飲食停滯,肚腹脹滿,乳積食積發熱等証。

三棱(炮) 香附子(各一兩半) 人參(七錢半) 青皮 陳皮 半夏 枳殼 益智仁神曲(炒) 麥芽(焙) 莪朮(醋煮) 大黃(半生,半煨) 紫蘇 茯苓(各半兩)甘草(八錢,炙)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量兒大小加減與服。


治小兒稟賦不足,腎氣虛弱,骨髓不充,囟縫不合,體瘦力弱。

熟地黃(酒浸,焙乾) 川牛膝(酒浸,焙) 鹿茸(蜜塗,炙) 山茱萸(酒浸,蒸透,去柞取皮) 乾山藥(各五錢) 牡丹皮(洗淨) 白茯苓(各三錢) 澤瀉(二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空心用鹽湯或溫酒任下。


治小兒稟受元氣不足,顱囟間解。

乾山藥(五錢) 人參(去蘆) 白朮 白芍藥 白茯苓 茯神 當歸 熟地黃 黃耆 (各二錢半) 甘草(炙) 川芎(各一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小兒解顱不合。

防風(一兩半) 柏子仁(一兩) 白芨(一兩二錢)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用乳汁調塗囟上。


治小兒囟開不合。

桂心 細辛(各五錢) 乾薑(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或半錢,用乳汁調敷囟上。


治小兒臟腑虛弱,氣血不榮,以致囟陷。

人參 黃耆 當歸 白朮 訶子(煨,各五錢) 甘草(一錢,炙)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感冒,寒熱往來。

人參 前胡 柴胡(各一兩) 桔梗 半夏 甘草(炙) 地骨皮(各五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陰陽相勝,寒熱往來。

秦艽 鱉甲(醋炙黃,各一兩) 竹茹(二錢半) 大黃(煨) 麻黃(去節) 甘草 柴胡(各五錢) 檳榔(三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不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寒熱,與瘧相似。

乾薑 良薑(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用白湯空心化下。


方見多啼類。


治小兒驚熱,心神恍惚,譫語,睡臥不穩。

甜硝 人參 朱砂(各一兩) 茯苓 山藥(各二兩) 甘草(炙) 寒水石(,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不拘時。


治小兒傷寒冒風,身熱胸滿脅脹。

柴胡 黃芩 半夏 人參 甘草(各一兩)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風熱腹脹,及裡証未解,譫言妄語,疏利大便。

柴胡(四兩,去蘆) 黃芩(去蘆) 赤芍藥(各一兩半) 大黃 半夏(洗,各七錢半) 枳實(七錢,炒) 甘草(一兩)
上銼碎,每服三錢,用水一盞,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口瘡。

青黛 黃柏 訶子(炮) 密陀僧(各等分) 加入枯白礬(少許) 蒲黃(少許)
上每用少許,貼口瘡處。


方見口噤類。


治小兒口舌生瘡,咽喉不利,重舌馬牙。

硼砂 蒲黃 淨硝 孩兒茶 薄荷 甘草(各二錢) 青黛(一錢) 片腦(少許)
上為末,每用少許,敷點口中瘡處。


治小驚風切牙,心神不寧。

辰砂 鐵粉 京墨(各一兩) 片腦 麝香(各一字)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丸,用荊芥湯不拘時服。


治小兒驚風切牙。

蟬花(和殼,去土) 僵蠶(去絲嘴,炒) 甘草 玄胡索(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用蟬殼湯不拘時調服。


治小兒風癇,先用此藥。

牛膽南星(二錢) 羌活 獨活 防風 天麻 人參 川芎 荊芥穗 細辛(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用薄荷紫蘇湯不拘時送下。


治小兒諸風癇,久後亦驗。

五靈脂(半兩) 川烏(生用,去皮尖,二錢半)
上為末,豬心血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用生薑湯化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風癇,解表通裡。

獨活 麻黃(去節) 川芎(各一錢) 大黃 甘草(炒,各半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盅,生薑二片,煎至四分,不拘時溫服。


治小兒風癇內熱。

天麻 防風(各半兩) 細辛 大黃(焙) 川芎(各二錢半) 甘草(炙,一錢半)
上銼碎,每服二錢,入犀角少許,用水一盅,煎至四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風癇迷悶,抽掣涎潮。

牛膽南星 全蠍(焙,去毒) 蟬殼(各二錢半) 防風 牛黃 白附子(生) 直僵蠶(炒,去絲嘴) 天麻(各一錢半) 麝香(半錢)
上為末,以煮棗去皮核取肉,和水銀半錢,研極細,次入藥末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用荊芥生薑煎湯送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驚癇。

人參 琥珀 白茯苓 遠志肉(薑製,焙) 朱砂 天麻 川芎 石菖蒲(細節者) 南星(薑汁浸,各二錢) 麝香(一字) 青黛(一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煎金銀薄荷湯磨化,不拘時服。


治小兒一切驚癇。

茯神(去木) 鐵粉 遠志(去心,薑製,焙) 紫石英(燒,醋淬,研) 人參(去蘆) 琥珀 滑石 蛇黃(,醋淬) 南星(炮,各二錢半) 龍齒 熊膽(各半分) 輕粉(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五丸,煎金銀湯磨化,不拘時服。


治小兒驚癇,邪氣入心。

虎睛(細研) 遠志(薑製,焙,去心) 犀角(鎊) 大黃(濕紙裹煨) 石菖蒲 麥門冬(去心,各二錢半) 蜣螂(三枚,去足翅,炒)
上為細末,粟米粉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竹葉煎湯磨化,或金銀煎湯亦可,不時服。


治小兒驚癇心熱。

遠志(去心,薑製,焙) 雄黃 鐵粉 琥珀(各二錢) 朱砂(一錢) 金銀箔(四片)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煮棗取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煎去心麥門冬湯化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驚癇。

犀角 白蘚皮 石菖蒲 遠志(去心,薑製,焙) 半夏(湯泡,各二錢半) 茯神(半兩) 大黃(焙)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半錢,煎去心麥門冬湯調,不拘時服。


治小兒食癇通利。

雄黃 蠍梢 朱砂 代赭石(,醋淬) 輕粉 麝香(各二錢半) 巴豆(三個,去皮,出油) 杏仁(去皮尖,微炒,三錢)
上為末,蒸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木香煎湯磨化,不拘時服。


治小兒食癇有痰。

南星(炮,二錢) 白附子(炮) 天麻 牙硝 川靈脂 全蠍(焙,各一錢) 輕粉(半錢) 巴豆霜(去油,二錢半)
上為末,稀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用薄荷煎湯或薑湯送下亦可,不拘時服。


治小兒躁悶,項背強直,腰背反張,時發時醒。

牛黃(一兩二錢,研) 麝香(研) 龍腦(另研) 羚羊角末(鎊) 當歸(去蘆) 防風(去蘆) 黃芩 麥門冬(去心) 白芍藥 白朮(各一兩半) 柴胡(去苗) 杏仁(去皮尖,麩炒) 桔梗 白茯苓(去皮) 川芎(各一兩二錢半) 阿膠(銼碎,蛤粉炒) 肉桂(去粗皮) 大豆卷(碎,炒,各一兩七錢半) 蒲黃(炒) 人參(去蘆) 神曲(炒,各二兩半) 甘草(炒,五錢) 雄黃(八錢,另研,飛) 白蘞 乾薑(各七錢半) 金箔(一千二百片,內四百片為衣,余入藥內,另研,犀角末二兩) 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爛研成膏,入藥) 乾山藥(十兩)
上除棗杏仁及牛黃麝香雄黃龍腦四味,另為細末,入前藥和勻,煉蜜與棗膏為丸,每兩作十丸,用金箔為衣,生服一丸,溫白湯化,食後服,小兒驚癇,即酌度多少,以竹葉煎湯,溫溫化服。


治小兒諸癇。

蛇黃(一個,,醋淬七次,研細) 鬱金 雄黃(各二錢) 青礞石 朱砂(各一錢)鐵粉(篩淨,細研,三分)
上為末,搗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人參煎湯磨化,不拘時服。


治小兒諸癇痰盛。

皂角(盈尺者三挺,去皮捶碎,水三升浸收汁,濾過,瓷器內熬成膏) 白礬( 枯,研細,一兩半) 蠍梢(炒) 直僵蠶(炒) 雄黃(另研) 朱砂(另研) 白附子(各半兩) 麝香(一錢,另研) 烏蛇(酒浸,取肉,焙乾,二錢半) 南星(濕紙裡炮熟,二兩) 赤蜈蚣(一條,酒浸,炙,去頭足)
上為末,用水煮半夏糊,和前項皂角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用生薑湯磨化,不拘時服。


治小兒諸癇,壯熱利下,心中惡血。

大黃(濕紙裹,微煨) 甘草(炙) 當歸 赤芍藥(各三錢) 半夏(製) 川芎(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二錢,用水八分盅,煎至四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陰陽癇通用。

代赭石(,醋淬,研為末,水飛過,晒乾)
上每服半錢,以金銀器皿煎湯,或和金箔銀箔在內同調,不拘時服。良久小兒腳脛上自有赤斑,即邪氣發出,其病隨瘥,若無赤斑,則難治也。


治小兒諸癇,發歇無時。

乾地龍(半兩,焙) 虎睛(一對,炙) 人參(二錢半) 金銀箔(三十片) 天竺黃朱砂 代赭石(,醋淬) 鐵粉(各二錢半) 雄黃(一錢半) 輕粉(半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紫蘇湯調,不拘時服。


治小兒五癇。

赤腳蜈蚣(一條,去頭足,酒浸,炙) 蠍梢(去毒) 烏蛇肉(酒炙) 白附子(生)大南星(末) 圓白半夏(末用,薑汁和一宿,各二錢半) 熊膽 白礬(新瓦上 枯,各一錢二分半)
上為末,稀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二三丸,用薄荷煎湯磨化,不拘時服。


解胎中受熱,生下面赤,眼閉不開,大小便不通,乳食不能進。

澤瀉(一兩二錢半) 豬苓 赤茯苓 天花粉(各七錢半) 生地黃(一兩) 茵陳 甘草(各五錢)
上銼碎,每服一兩,用水一盅,煎至八分,食遠,令乳母捏去宿乳,卻服此藥。


治小兒生下,遍體皆黃,狀如金色,身上壯熱,大小便不通,乳食不進,啼叫不止,此胎黃之証,皆因母受熱而傳於胎也。凡有此証宜服,略與小兒服之。

生熟地黃 赤芍藥 川芎 當歸 天花粉(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五分,食後服。


治小兒五種疳疾。

青黛 五倍子(生用) 蘆薈(另研) 夜明砂(布裹洗淘,去沙土) 黃連(去鬚) 龍膽草(生用) 乾蟾(酥炙) 苦楝根皮 麝香(另研) 蕪荑仁 蟬殼(去土,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粟米粉打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小兒服二十丸,用米飲湯送下,不拘時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疳氣羸瘦,生寸白蟲。

胡黃連 白蕪荑 黃連 木香(各半兩) 辰砂(另研,二錢半) 麝香(一錢,另研)
上為細末,用粟米粉打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小兒服五七丸至十丸,三五歲以上者,可服三五十丸,米飲湯送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諸疳,殺蟲和胃止瀉。

胡黃連 黃連 蘆薈 白蕪荑仁 木香 青橘皮 雷丸(破開白者佳,赤者殺人,勿用)鶴虱(微炒,各半兩) 麝香(另研,二錢)
上為細末,搗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湯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疳渴。

草龍膽 定粉(微炒) 烏梅肉(焙秤) 黃連(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用米飲湯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疳疾,腹脹喘急氣粗。

木香(二錢半) 蘿蔔子(半兩,用巴豆肉二錢半,同炒黃色,去巴豆不用)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三歲兒三十丸,用米飲湯下,量兒大小加減,不拘時服。


治小兒疳証。

木香(二錢半) 黑牽牛(半兩,生用)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三歲兒三十丸,用米飲湯送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疳証。

鼠糞 黑牽牛(各等分)
上為細末,三歲兒每服一錢,用橘皮湯調,不拘時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疳証。

黃土 陳皮(各一兩) 木香(半兩) 巴豆(三十粒,去油)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三歲兒三十丸,煎黑豆湯下,不拘時服,量兒大小加減。

又方 治吃土。

黃連 黃土(各等分)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三歲兒二十丸,煎黑豆湯下,米飲湯亦可,不拘時服。


治小兒風熱,氣血不和,頸軟頭不得正,或前或後,或左或右。

蛇含石(一大塊,火 用醋淬七次) 川鬱金末(少許)
上並碾細末,入乳缽內再研極細,入麝香少許,和勻,用煮大米飯搗爛為丸,如圓眼大,每服一丸,用荊芥湯化服。又入生薑汁一二滴,或金銀薄荷湯亦可,不拘時服。


治小兒頸軟。

五加皮(不拘多少)
上為末,酒調塗敷頸骨上。


治小兒久患疳疾,體虛不食,及諸病後天柱骨倒,謂之五軟。

白僵蠶(不拘多少)
上為細末,三歲每服半錢,薄荷酒調下。


治小兒証如前。

木鱉子(六個,去殼) 蓖麻子(六十個,去殼)
上為細末,先抱起顱,摩頸上令熱,先用生山藥搗汁,和藥二味調貼之。


治小兒喉閉生瘡,風痰熱毒,鼻衄出血,吐血。

山藥(九兩,生) 腦子(七錢) 甘草(二兩) 牙硝(二兩四錢) 硼砂(二兩,生,另研) 麝香(四錢,另研)
上為末,每服三分,或五分,量兒大小加減,用茶清湯食後調服。


治小兒積熱吐血,咽膈不利。

黃連(去鬚) 黃芩(去腐) 大黃(煨,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熟水下。如臟腑壅實,加服丸數,小兒積熱,亦宜服之,量大小加減。


治小兒心虛,為邪氣所傷,有熱吐血。

陳皮(去白) 桔梗(去蘆) 甘草(炙) 枳殼(去穰,麩炒) 木香(各五分) 紫蘇葉 茯苓(去皮) 半夏(湯洗,薑製) 干葛 前胡(去蘆) 人參(去蘆,各三分) 當歸(去蘆) 川芎 芍藥 熟地黃(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吐血咯血,大能潤肺止嗽。

天門冬(一兩) 甘草 阿膠 白茯苓 貝母 杏仁(炒,另研,各半兩)
上為細末,入杏仁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日夜可噙。


治小兒積熱,吐血咳血,若因飲食過度,負重傷胃吐血者,最宜服之。

白朮(二兩) 人參(去蘆) 白茯苓(去皮) 黃耆(蜜炙,各一兩) 柴胡(二錢)山藥 百合(去心,各七錢) 甘草(半兩,炙) 前胡(去蘆,二錢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五分,食後服。


治小兒吐血,衄血不止。

生藕汁 生地黃汁 大薊汁(各三合) 生蜜(半匙)
上件藥汁調和令勻,每服一小匙,不拘時服。


治小兒吐血衄血,陽乘於陰,血熱妄行。

生荷葉 生艾葉 生柏葉 生地黃(各等分)
上爛研丸,如圓眼大,每服一丸,水一盞,煎至四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吐 者。若已曾進乳,哺中實食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忤鬼氣,並諸驚癇,悉主之。

龍膽 鉤藤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苓(一方用茯神) 甘草(炙,各二錢半) 蜣螂(二枚) 大黃(一兩,濕紙裹,煨熟)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五種腸風,下血脫肛。

槐角(炒,一兩) 地榆 黃芩 當歸(去蘆,酒浸一宿,焙乾) 防風(去蘆) 枳殼(麩炒,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飲湯送下,食乳前服。


治小兒腸風毒下血。

槐花(炒) 柏葉(焙) 荊芥穗 枳殼(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米飲湯調服。


治小兒腸胃不調,脹滿下血。

蒼朮 濃朴 陳皮 當歸 枳殼(各一兩) 槐角(二兩) 甘草 烏梅(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大便下血不止。

烏梅(三兩,燒存性)
上為末,用醋打米粉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治小兒腸風下血,疼痛不止。

黃連 雞冠花 貫眾 大黃 烏梅(各一兩) 甘草(炙,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溫米飲調,不拘時服。


治下血。

黃連 貫眾 大黃 雞冠花 烏梅(各一兩) 甘草(炙,二錢) 枳殼 荊芥(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溫米飲湯調,食前服。


治小兒上焦熱,臟腑秘結。

大黃(一兩) 白牽牛頭末(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有厥冷用溫酒調下,無厥冷而手足煩者,蜜湯調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襁褓大小便不通,並驚熱痰實。

郁李仁(一兩,去皮) 川大黃(一兩,去粗皮,實者銼碎,酒浸半日,晒乾,炒為細末) 滑石(十兩,細研)
上先將郁李仁研成膏,和大黃滑石,丸如黍米大,二歲服二三十丸,更量大小與之,以乳汁或薄荷湯下,食前服。


治小兒風熱,痰實面赤,大小便秘澀,三焦邪熱,臟腑蘊毒,疏導極穩。

生犀角(一錢半) 人參(去蘆,半兩) 黃連 枳實(麩炒,去穰,各一兩) 大黃(二兩,酒浸,切作大片,用巴豆肉一粒,貼在大黃上,用絹包裹,湯鍋蒸過,取出,去巴豆,將大黃晒乾,研)
上各味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臨臥熟水下,未動再服。


治小兒風與滯血留蓄上焦,胸膈高起,大便不通。

沒藥 大黃 枳殼(炒) 桔梗(各二錢) 木香 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碎,每服三錢,生薑二片,水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諸淋


治小兒心虛蘊熱,小便赤澀,或成淋痛。

生乾地黃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盞,竹葉十片,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便血,並皆治之。

赤茯苓(六錢) 赤芍藥 當歸(去蘆) 甘草(生用,各二錢)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空心服。


治小兒心經蘊熱,臟腑秘結,小便赤澀,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並皆治之。

車前子 瞿麥 蓄 滑石 甘草 山梔子仁 木通 大黃(麵裹煨,各五錢)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盞,燈心七根,煎至七分,食前服。


治小兒上盛下虛,心火炎上,口苦咽乾,煩渴微熱,小便赤澀,或欲成淋,並宜服之。

黃芩(半兩) 黃耆(蜜炙) 白茯苓 石蓮肉(去心) 人參(各七錢半) 車前子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 地骨皮(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前服。如發熱加柴胡薄荷。


治小兒伏熱,小便赤痛如淋。

澤瀉(二兩半) 豬苓(去皮) 赤茯苓(去皮) 白朮(去蘆,各二兩五錢) 肉桂(去粗皮,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燈心湯調,不拘時服。


治小兒蟲咬,心痛欲絕。

五靈脂末(二錢) 白礬(枯,半錢)
上同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當吐蟲出愈。


治小兒臟腑虛滑,及疳瘦下痢,腹脅脹滿,不思乳食。若常服安蟲補胃,消疳肥肌。

濃朴(去粗皮,薑汁塗炙,半兩) 使君子(去殼,一兩,麵裹煨熟為度,去面不用,切焙) 陳皮(去白,二錢半) 甘草(半兩,炙銼),訶子(半生半煨,去核,半兩) 青黛(半兩,如是兼驚帶熱渴,即入此味,如臟腑不調,不用)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小雞頭大,每服一丸,米飲化下,或乳汁化下亦可,不拘時服。


治小兒癰疽發背,及一切熱毒,成瘡赤腫。

漏蘆 黃芩 白芨 麻黃(去節,各二錢) 大黃(三錢) 白薇 粉草(炙) 枳殼(去白,麩炒) 芍藥 升麻(各二錢)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空心服。


治小兒渴疾既愈,須預防發癰疽之患。

忍冬草(一兩,乾) 甘草節 大黃(生,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調乳香末些少,不拘時服。


治小兒四氣外搏,肌膚發為癮疹,增寒發熱,身癢。

羌活 前胡(各一兩) 人參 桔梗 茯苓 甘草(炙) 川芎 枳殼(麩炒) 天麻(各半兩) 蟬蛻(去鬚) 薄荷(各二錢)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發見皮膚,遍身瘡疥,或腫或癢,或膿水浸淫。

當歸(去蘆) 赤芍藥 川芎 生地黃 蒺藜(炒,去刺) 荊芥穗 防風(去蘆,各一兩) 何首烏 黃耆(去蘆 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惡毒丹毒及風疹。

麻黃 升麻 葛根(各一兩) 射干 雞舌香 甘草(炙,各半兩) 石膏(六錢)
上銼碎,每服四錢,用水一盅,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敷腫丹。

當歸 大黃(生) 甘草(生) 川芎 白芷 獨活 黃芩 赤芍藥 升麻 沉香 木香木蘭皮(各一兩) 芒硝(三兩,另入)
上銼碎,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納芒硝在內,試其冷熱,以絹帛拓在患處。


治小兒痺毒初發,游走遍體,燥悶腹脹,啼哭。

桔梗 天花粉 干葛 川升麻 川芎 赤芍藥 獨活 柴胡 甘草(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二片,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風熱癮疹,狀如傷寒,耳尖及手足冷。

地龍(洗去土,半兩,焙乾) 穿山甲(半兩,以皂角灰炒,令黃) 朱砂(二錢,研細)
上前二味為細末,後入朱砂一處,再研和勻,每服一錢,用紫草煎湯調,不拘時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頭疼,發熱,癮疹如粟米狀。

牛蒡子(三兩,炒) 荊芥(半兩) 甘草(炙,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癮疹,大便結燥。

大黃(濕紙裹煨) 當歸 赤芍藥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盞,薄荷三五葉,煎至七分,食遠服。


用黃蜀葵花浸油內,以油敷患處,或收黃蜀葵花晒乾,碾末,香油調敷,亦可。

又方
上用定粉碾極細末,臘月豬脂調敷患處。

又方
上用蓖麻子肉碾爛,入蛤粉等分,如乾再入香油些少,調搽患處。


用貫眾為末,井花水調令濃,大呷一口,慢慢咽下。

又方以野苧麻根,淨洗搗爛,每用如圓眼大,如被雞骨所鯁,以雞羹化下,魚骨則以魚汁化下。

又方以南硼砂,不拘多少噙化,其骨脫然而下。

又方以獺爪,於咽喉下邊爬患處,效。


以象牙梳,或牙笏,或器皿磨水咽下,效。


食牛羊馬肉毒以蘆根煮汁,頻服有效。


用生甘草為末,白礬末各一兩,不拘時用冷水調下一錢,即吐,喉痺及嶺南啞瘴。


治小兒陰陽不順,清濁相干,中暑霍亂,吐逆體熱,煩躁,昏冒多渴。

香薷 濃朴(去皮,薑製) 黃連(用薑汁相杵,炒作紫色,各一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用水一盅,酒少許,煎至五分,去渣,水中頓冷,乳母同服。一方入白扁豆炒等分。


治中暑伏熱,生痰嘔吐。

半夏 赤茯苓(去皮) 甘草(各一錢) 陳粳米(五十粒)
上銼碎,作一服,水一盅,倍加生薑,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中暑昏迷,煩渴不止,心燥體熱頭疼。

石膏(,用堅白者) 寒水石(,各一兩) 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白湯調,入生薑汁些少,不拘時服,暑熱涼水調服亦可。


治小兒胃熱,嘔苦汁。

青竹茹(如彈大) 半夏(湯泡七次,一錢),粳米(四十九粒),干葛(一錢)
上銼碎,作一服,水一盅,煎至五分,不拘時服,一方加木香。


治小兒感寒,發熱嘔吐。

藿香(去土,七分) 濃朴(去皮,薑製,一錢) 甘草(五分,炙) 半夏(湯泡七次) 蒼朮(米泔浸) 陳皮(各一錢)
上銼碎,作一服,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五分,食遠溫服。


快膈益脾,止嘔進食。

木香 丁香 藿香 陳皮 縮砂 白豆蔻(各二錢半) 甘草(一錢,炙)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薑棗煎湯調服。一方加茯苓。


治小兒冷氣入胃嘔吐,及慢驚,睡多驚啼,凡頭面黃脈細者,難治。

人參 木香 藿香 沉香 神曲 麥 陳皮(各等分) 丁香(減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用水一盅,生薑五片,紫蘇十葉,紅棗三枚,砂瓶內煮至半盅,令乳母服後,捻去乳水,即仰臥霎時,令藥入乳絡,令兒吃數口,不過飽,乃良法也。嘔定,令兒服本方,八仙散,吉州醒脾散。

吐瀉泄瀉


治小兒霍亂吐瀉,煩渴飲水,小便不利。

澤瀉(二兩半) 豬苓(去皮) 白茯苓 白朮(各一兩半) 官桂(去皮,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湯調,不拘時服。如渴燥新水調下。


治小兒脾胃虛冷。

人參(去蘆) 白朮 甘草(炙,各半兩) 乾薑(四錢,炮)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水送下,或作芡實大,米湯化亦可。


治傷食聚瀉。

木香(炮)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各二錢半) 濃朴(製,七錢半) 神曲(炒)麥(炒,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作餅,用淡生薑湯化,不拘時服。


治小兒傷食泄瀉。

人參(去蘆) 白茯苓 白朮 乾薑(炮) 藿香葉 香附子(炒,去毛) 甘草(炙,各三錢) 縮砂仁(二錢) 木香(炮) 丁香(各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薑棗煎湯調服,不拘時服,量兒大小加減,或作煎劑亦可。


治小兒 瀉,傷食瀉。

香附子(炒) 砂仁(各一兩) 白薑 青皮 陳皮 三棱(炮) 莪朮(炮)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麥 碾末,打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淡薑湯下,食前服。


治冷積症積,疳積食積乳積,中脘不和,痞氣鬱結,或瀉痢嘔噦,肚腹疼痛,傷食泄瀉等証,並皆治之。

乳香 沉香 杏仁(炒) 木香 丁香(各一錢) 百草霜(二錢半) 肉豆蔻(煨,一個) 巴豆(七粒,去油如霜)
上為細末,熔黃蠟,入酒些少,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薑湯送下。兼治肚痛不止,以通為度。

滯痢


治小兒風冷,乘虛客於腸胃,水穀不化,泄瀉,腹脅虛滿,腸鳴 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等証。

方見痢疾類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臍腹疼痛,口躁煩渴,小便不利。

黃連(去鬚,三兩) 阿膠(一兩半,炒) 茯苓(去皮,二兩)
上各為末,水熬阿膠膏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溫米飲送下。


治小兒下痢赤白,或先因寒邪中臟腑致發熱者。

柴胡(去蘆) 前胡(去蘆) 人參(去蘆) 茯苓(去皮) 羌活(去蘆) 獨活(去蘆) 枳殼(去穰,麩炒) 桔梗(去蘆) 川芎 甘草(炙) 陳倉米(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或如膿血魚腦,裡急後重,臍腹 痛,脫肛墮下,熱毒便血,並皆治之。

罌粟殼(去筋膜,蜜炙,一兩三錢) 人參(去蘆) 當歸(去蘆,酒浸,各半兩) 肉桂(去皮,四錢) 訶子(去核,六錢) 木香(不見火,七錢) 肉豆蔻(麵裹煨,二錢半) 白朮(焙,三錢) 白芍藥(八錢) 甘草(生,九錢)
上銼碎,每服半兩,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前服,如臟寒者加附子煎服。


治小兒一切下痢,無問冷熱。

阿膠(搗碎,炒成珠,為末,一兩半,醋半盞熬成膏) 黃連(去鬚,三兩) 當歸(去蘆,一兩半) 乾薑(炮,一兩)
上為末,以阿膠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


治下痢膿血,時急後重,日夜無度。

芍藥(一兩) 當歸(半兩) 大黃 黃芩(各二錢半) 黃連 木香 檳榔(各一錢)
上銼碎,每服半兩,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小兒臟氣虛怯,冷熱不調,積而成痢,或下鮮血,或如豆汁,或如魚腦,或下瘀血,及紫黑血,或赤白相雜,裡急後重,日夜頻並,無問新舊,並皆治之。

白扁豆(炒) 人參(去蘆) 木香(各一兩) 白茯苓(去皮) 肉豆蔻(煨,各二兩) 陳皮(去白) 粟殼(去膜,各六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不拘時用米飲湯調服。


治久痢。

赤石脂( ) 白龍骨 阿膠(各一兩,麥皮炒) 訶子肉(炮,去核) 木香(炮) 黃連(炒) 乾薑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煎粟米飲湯調,空心服。


治血痢脫肛。

川楝子(去核) 黃連(炒,各一兩) 木香(炮) 阿膠(麩皮炒) 當歸(酒洗) 吳茱萸(同黃連一處炒,各半兩)
上為細末,粟米飯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米湯送下。


治小兒停積宿食冷物,不能克化,有傷脾胃,或泄瀉臭如抱壞雞子,或下痢膿血,服此通利。

百草霜(用村家鍋底上者,細研,一兩) 杏仁(去皮尖,要肥者,一百二十個)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研細如粉,三十五粒) 肉豆蔻(去皮,十個) 川乾薑(炮,五錢)南木香(去蘆,一兩二錢半) 丁香(七錢半)
上除巴豆百草霜杏仁三味外,余四味杵為細末,與前三味同拌,研令細,用蠟匱,先將蠟三兩,溶化作汁,以重綿濾去滓,更以好酒半升,於銀石器內溶蠟,滾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取蠟秤用凡春夏修合,用清油半兩,秋冬用清油七錢半,於銚內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蠟二兩同化作汁,就鍋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成劑,分作小鋌子,以油單紙裹之,旋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空心薑湯送下。


消積滯,化乳食。

砂仁 橘皮(炒) 京三棱(炒) 蓬莪朮(炒) 神曲(炒) 麥 (炒) 甘草(炒,各半兩) 香附子(炒,一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遠,白湯送下,量兒大小加減。


治乳積食積氣積。

木香 莪朮 砂仁 青皮(去白) 朱砂(細研) 代赭石(,研,各二錢) 大丁香(一錢) 巴豆肉(紙壓去油,一錢)
上為細末,和勻,飛白麵糊丸,如麻子大,風乾,每服三五丸,至十丸,乳傷乳汁下,食傷米飲下,不拘時。


治小兒宿食不消,肚腹飽悶。

京三棱 蓬莪朮 川楝(,取肉) 青皮(去穰) 陳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芫花(先用醋浸一宿,炒漸乾,次入三棱莪朮同炒赤色,又入橘皮川楝一處,再炒令微焦,取出等分,各半兩)
上前件為細末,另入杏仁細研一處,醋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臨睡熟水送下,使日間所餐之物一夜而消化,永無疳疾之証。一方用巴豆十粒,同杏仁研,有癖積者可用常服,只用杏仁乃七聖丸也。


治小兒食積過飽,飽後噫酸,調理脾胃。

石蓮肉(一兩) 蓬莪朮 益智仁 京三棱 甘草(各三兩) 青皮(去穰) 陳皮(各二兩) 濃朴(薑製,一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鹽少許,煎至五分,不拘時服,作末,淡鹽湯調服亦可。


香附子(炒,去毛,五兩) 烏藥(二兩半) 縮砂(去皮) 粉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紫蘇三葉,鹽少許,煎沸湯調下,不拘時服。如大便秘,橘皮湯調服,又名寬氣散。


人參 縮砂 香附子(炒,去毛) 三棱(煨) 莪朮(煨) 青皮 陳皮 神曲(炒)
上為末,煮粳米搗爛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湯下,鹽湯服亦可。


木香 丁香 檀香 甘松 丁皮(各三錢) 陳皮(去白) 縮砂仁(去殼) 三棱(醋煮) 莪朮(醋煮,各半兩) 白豆蔻(二錢) 益智仁(三錢) 香附子(炒,去毛,一
上為細末,水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遠淡薑湯送下,米湯亦可。


糖球(四兩) 陳皮 茯苓 半夏曲(各半兩) 蘿蔔子(二錢五分) 白朮 使君子
上為細末,水發為丸,如蘿蔔子大,每服一錢,不拘時,米飲湯送下。


治小兒陰陽不和,臟腑怯弱,乳食不調,心腹脹滿,嘔逆氣急,或腸鳴,泄瀉頻並,腹中冷痛,食症乳癖, 氣痞結,積聚腸胃,或秘或痢,頭面浮腫,不思乳食。及療五種疳氣,八種痢疾,肌肉消瘦,氣粗腹大,神色昏憒,情意不樂。常服散冷熱,調和臟腑,去疳積,止瀉痢,進飲食,生肌肉,悅顏色,功效非常,不能盡述。

蘿蔔子(二兩,煨炒)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 京三棱(炮) 莪朮(炮,各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用蘿蔔煎湯,或薑湯送下,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清上實下,補脾治痰,及治傷食,乳不消化,大便酸臭。

木香(半兩) 檳榔(三兩) 全蠍(二十個,去毒) 枳殼(一兩,去穰,麵裹煨) 丁香肉豆蔻 縮砂 半夏(薑湯泡七次,各三錢)
上除肉豆蔻外,七味為細末,次入肉豆蔻,再研極細末,用米飲和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乳汁或米湯送下。

丁奚哺露


治小兒手足極細,項小骨高,尻削體痿,腹大臍突,號哭胸陷,或成谷症,是名丁奚。

虛熱往來,頭骨分開,翻食吐蟲,煩渴嘔噦,是為哺露。二者皆因脾胃久虛,不能消化水穀,不榮血氣,致肌肉銷鑠,腎氣不足,複為風冷所傷,柴骨枯露,亦有胎中受毒,臟腑少血致之,此皆無辜種類之疾,並難治,宜服此藥。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莪朮(煨) 白豆蔻仁 川芎 五靈脂 蘆薈 雞心檳榔(各半兩) 木香 蛤蟆灰 使君子肉(焙,各三錢)
上為細末,用豬膽汁浸糕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不拘時米飲送下,有熱薄荷湯下亦可。


治小兒脾胃衰弱,漸不能食,血氣減損,肌肉不榮,羸瘦,臟氣不宣,呼吸苦熱,及頭骨開解,翻食吐蟲,煩渴嘔噦,並皆治之。

麝香(另研) 當歸(酒洗) 枳殼(去穰,麩炒,各半兩) 木香(炮) 代赭石( )朱砂(另研,各三錢) 巴豆(去油膜,一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食後薑湯送下。


治小兒谷症等証。

青皮(去白) 木香 莪朮 代赭石(火 淬,研極細) 五靈脂(去沙石) 大黃(各三錢) 巴豆(去油,一錢)
上為末,醋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食後薑湯送下。

鶴膝


治小兒稟受不足,血氣不充,故肌肉瘦削,骨節呈露,如鶴之膝。

熟地黃(八錢,焙) 山茱萸 乾山藥(各四錢) 澤瀉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各三錢) 加鹿茸(酥炙) 川牛膝(各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三歲以下一丸,三歲以上二丸,空心溫水化下。

乳癖 氣


治小兒 癖疳積。

木香 莪朮 砂仁 青皮 代赭石( 研) 朱砂(研細,各二錢) 大丁香 川巴豆(紙壓去油,各一錢)
上為細末,和勻,飛白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乳積乳汁下,食傷米飲湯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腹中結癖塊痛。

代赭石(,研細) 川大黃(各半兩) 木香 五靈脂 朱砂 鱉甲(醋炙黃) 桃仁(浸,去皮,焙) 辣桂(各二錢半) 巴豆肉(去油,一錢二分半)
上為細末,湯浸糕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薑湯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一切食積。

青皮(炒黃) 乾薑(炮存性) 五靈脂 莪朮(各一兩) 巴豆霜(一錢)
上為細末,搗米飯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湯送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 癖,腹有積塊,堅硬如石。

濃朴 黃芩 當歸 草豆蔻仁 黃連 半夏 廣朮 益智仁 紅花 吳茱萸 升麻(各二分) 生甘草 柴胡 澤瀉 神曲 青皮 橘皮(各三分) 如渴加葛根(四分)
上作一服,水一盅,先浸少時,煎至六分,食前服。


貼小兒癖。

木鱉子(去殼,多用) 獨蒜 雄黃(各半錢)
上件同杵為膏,入醋少許,攤於蠟紙上,貼患處。

脅滿積聚


治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如鱉狀,久不愈,發咳瘧,嘔吐,其脈弦而細。

當歸頭 蒼朮(各一兩半) 青皮(一兩,炒) 蛇含石(,醋淬,七錢半) 莪朮 三棱鐵胤粉(各三兩,與三棱莪朮同入醋煮一伏時)
上為末,醋煮米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遠,用當歸浸酒送下。


治肺之積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久不愈,病洒洒寒熱,嘔逆喘咳,發為肺癰,其脈浮而毛。

半夏(湯洗七次) 吳茱萸(湯洗) 桂心 人參 甘草(炙) 桑白皮(炙) 葶藶(各二兩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五分,食前溫服。


治久氣積聚,狀如症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絞痛,攻刺腰脅,小腹 脹,大小便不利。

半夏(湯洗七次) 檳榔 當歸(各七錢半) 陳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麩炒) 桂心(各二兩) 茯苓(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臍) 川芎 枳殼(去白,麩炒) 濃朴(薑製) 吳茱萸(湯泡,洗,各一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煎至五分,不拘時服。如大便不利,加大黃。


治心積起於臍上,至心大如臂,久不愈,病煩,身體髀股皆腫,環臍而痛,其脈沉而芤。

茯苓 濃朴 人參 枳殼(去穰,麩炒) 白朮 半夏(湯泡) 三棱(煨,各等分)
上為末,水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不拘時服,作散,酒調服亦可。


治脾積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病四肢不收,黃癉,飲食不為肌膚,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其脈浮大而長。

大烏頭(炮,去皮臍,二錢半) 附子(炮) 桂心(各半兩) 赤石脂(,醋淬) 川椒(炒出汗) 乾薑(炮,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二十丸,不拘時用米湯送下。


治腎積發於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之狀,上下無時,久不愈,病喘逆骨痿少氣,其脈沉而滑。

甘李根皮(焙乾) 干葛(各一兩二錢半)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甘草(炙) 黃芩(各二兩) 半夏(湯泡七次,二兩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治五積六聚,狀如症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 痛,上氣窒塞,小腹脹滿,大小便不利。

益智仁 陳皮(去白) 京三棱 莪朮 青皮(去白) 桔梗(去蘆) 肉桂(不見火)藿香葉(各一兩半) 甘草(炙,七錢半) 香附子(炒,去毛,一兩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五積,破痰癖,消症塊,及冷熱積聚。

木香(不見火) 丁香(各半兩) 京三棱(酒浸一宿) 枳殼(去穰,麩炒) 青皮(去白) 川楝子(銼炒) 茴香(炒,各一兩) 莪朮(一兩,細銼去殼,巴豆三十粒同炒黃色,去巴豆不用)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炒生薑鹽湯下,溫酒亦可,不拘時服。

腹痛


治小兒熱証腹痛,血熱蘊結壅滯。

大黃(米上蒸,晒乾) 赤芍藥 當歸 甘草(微炙) 加青皮 枳殼(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盅,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冷証,腹痛面青,四肢冷。

辣桂 青皮 陳皮 桔梗 三棱 蓬莪朮 藿香 益智仁(各一兩) 香附子(一兩半)甘草(炙) 加半夏(製,各七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五分,調和化蘇合香丸,不拘時服。


治小兒卒暴心腹疼痛,亦能順氣化痰,驚搐瘴瘧等証。

方見氣門


治小兒胎寒腹痛,面唇青,身溫肢冷多啼。

當歸(炒) 黃耆(蜜炙) 北細辛(去土葉) 肉桂(去皮) 陳皮(去白) 白薑(炮) 縮砂仁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糯米五十粒,煎至六分,空心服。


治小兒中寒腹痛,手足厥冷,寒顫口噤暈悶,口吐涎,不能啼哭。

白芷 川芎 甘草(炙) 茯苓(去皮) 當歸(去蘆) 肉桂(去皮) 芍藥(各三錢) 陳皮(去白) 枳殼(去穰,麩炒) 麻黃(去根節,各六錢) 濃朴(四錢,去皮,薑製) 桔梗(去蘆,一兩二錢) 蒼朮(米泔浸,一兩四錢) 乾薑(四錢,泡) 半夏(湯泡七次,二錢) 加附子(炮) 吳芙萸(炒,各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盅半,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七分,子母同服,不拘時。

一方用食鹽同茱萸炒,裝絹袋內,熨兒臍腹上下。

心痛


治小兒稟受虛怯,邪干心痛,及內吊夜啼,面唇青冷。

乳香(用粉心研末) 五靈脂 沒藥 當歸(各一兩) 麝香(一字)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碗豆大,百日內兒一丸,煎鉤藤湯化下,一歲二丸,三歲三丸,或乳香湯化,不拘時服。


治小兒胃冷腸寒,心腹疼痛,便清泄瀉,啼叫有汗。

附子(炮,去皮臍) 乳香 當歸 訶子(炮,去核) 桂心 乾薑(炮) 吳茱萸(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鉤藤湯或米湯食前送下,量兒大小加減與服。


治小兒心腹刺痛。

桂心(去皮) 乳香 蓬莪朮(炮,各五錢)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服二三十丸,食前鉤藤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心腹疼痛,及腸冷便青。

乳香 木香 石菖蒲 人參 良薑(炒,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麻子大,一歲兒十丸,食遠米飲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蟲咬心痛,來去不定,不思乳食。

鶴虱(炒) 檳榔 胡粉 苦楝根(各五錢) 白礬(半生半火,,三錢)
上為末,白糊為丸,如麻子大,三歲兒三五十丸,用溫漿水入油三五滴食前下,有小蟲皆化為水,大蟲自下,月初服甚妙。


治小兒蟲咬心痛,因上焦中焦虛冷胃寒所作。

干漆(七錢半,炒煙盡) 雄黃(二錢半) 巴豆霜(一錢)
上為末,白糊為丸,如麻子大,三歲兒三十丸,煎石榴根湯,食前送下,量兒大小加減。


小兒蟲動心腹痛啼叫,口吐涎沫。

檳榔 蕪荑(去皮) 雷丸 定粉 鶴虱(炒,各等分)
上為末,煎苦楝根湯,調白麵打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使君子湯送下。

《千金方》云︰蟲攻下部,燒艾葉煙熏之。

浮腫


治陰水發腫,用此先實脾土。

濃朴(去皮,薑製) 白朮 木瓜(去穰) 木香(不見火) 乾薑(炮)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去皮臍) 甘草(炙) 白茯苓(去皮,各一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濕熱內攻,心腹脹滿並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橘皮(去白,一錢半) 茯苓(去皮,一兩) 木香 甘草(各二錢半) 檳榔(三錢)滑石(六兩,研細) 白朮 豬苓 澤瀉 肉桂(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三錢,生薑三片,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治暑濕傷脾,水腫腹脹,小便赤大便滑。

葶藶 木香 茯苓 肉桂 滑石 豬苓 澤瀉 木通 甘草 白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不拘時白湯調下。


治小兒患氣急,積久不瘥,遂成水病攻面,且身從腰以上脹腫,此當發汗。

麻黃(去節,二兩) 甘草(五錢)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大病瘥後,腰以下有水氣者。

牡蠣(炒) 澤瀉 蜀漆(洗炒) 商陸 葶藶 海藻 栝蔞根(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燈心煎湯調,空心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疳氣,頭面浮,及四肢腫。

黑牽牛(半生,半炒) 白牽牛(半生,半炒) 青皮 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米湯送下,些小腫常服自消。


治小兒諸般浮腫,氣急可食。

桑白皮 大腹皮 茯苓皮 陳橘皮 薑皮(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紫蘇三五葉,煎至五分,不拘時服。《澹寮方》用五加皮地骨皮。


治小兒頭面手腳虛腫。

丁香(十四粒) 木香(炮,一錢) 青皮(去穰,五個) 防風(一錢半) 巴豆(去殼,七粒)
上青皮杵碎,同巴豆炒黃,去巴豆不用,將青皮碾末,入餘藥末內,和勻,用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不拘時,男孩兒橘皮湯送下,女孩兒艾葉湯送下。


治小兒一切浮腫。

木香(二錢半,炮) 赤小豆 陳皮 蘿蔔子(炒,細研) 甘草(炙,各五錢)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五分,不拘時服,量兒大小加減。

腹脹


治中滿,寒脹寒疝,大小便不通,陰躁,足不能收,四肢厥冷,食入反出,下虛中滿,腹中寒,心痞,下焦沉厥。

益智 半夏 木香 茯苓 升麻(各七錢半) 川烏(炮,去皮臍) 人參 青皮 當歸生薑 柴胡 乾薑 蓽澄茄 黃連(各半兩) 黃耆 吳茱萸 草豆蔻(麵裹煨) 濃朴黃柏(各一錢) 一方有麻黃 澤瀉(各二錢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煎至五分,不拘時服,忌濕面生冷硬物。


治中滿鼓脹氣脹,水氣脹,大熱脹。

黃芩(去蘆,炒) 人參(去蘆) 白朮 薑黃 黃連(去鬚,銼炒) 半夏(湯泡七次) 枳實(麩炒黃,各半兩) 豬苓(去黑皮) 甘草(炙,各二錢) 白茯苓(去皮) 縮砂仁 乾生薑(各二錢) 濃朴(薑製,一兩) 知母(銼炒,四錢) 陳皮(去穰,各三錢)
上各味為細末,和勻,水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十丸,用白湯不拘時服。


治小兒氣血凝滯,腹內鼓脹。

枳殼(四兩,去穰,切作片,分作四分,一分用蒼朮一兩同炒黃,去蒼朮,一分用蘿蔔子一兩同炒黃,去蘿蔔子,一分用干漆一兩同炒黃,去干漆,一分用茴香一兩同炒黃,去茴香不用,只用枳殼,碾為極細末)
上用同炒蒼朮等四味藥,用水三碗,煎至一碗,去滓,將蒼朮等藥汁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用米飲湯送下。


治小兒疳腹脹,喘急,並面浮腫。

丁香 胡椒(炒,各二錢半) 蘿蔔子(炒) 白牽牛(生,各五錢)
上為細末,白麵糊為丸,如麻子大,三歲兒三十丸,食前用米湯送下,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疳氣,腹脹喘粗。

木香(二錢半,另研) 蘿蔔子(五錢,同巴豆二錢半炒黃色,去巴豆不消用)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米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腹脹氣粗。

京三棱 青皮 蘿蔔子(炒) 皂角(不蛀者,酥炙) 黑牽牛(半生半炒,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不拘時用米湯送下。

口瘡


治小兒心臟積熱,熏蒸上焦,口舌生瘡。

宣黃連(去鬚,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至半錢,或一錢,臨睡白湯調下。


治小兒壯熱煩躁,風熱上壅,心經積熱,口舌唇燥,眼澀多淚,大小便秘澀。

大黃(濕紙煨) 甘草(炒) 當歸(酒洗) 麻黃(不去節) 芍藥 荊芥穗(各二兩) 白朮(三錢二分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竹葉五葉,蜜少許,煎至五分,食後服。


治小兒上焦壅熱,口舌生瘡,小便赤澀。

連翹 瞿麥穗 滑石 牛蒡子(炒研) 車前子 赤芍藥(各一兩) 木通 山梔子 川當歸 防風(各半兩) 黃芩 荊芥穗(各一兩) 柴胡(去蘆) 甘草(炙,各二兩) 蟬蛻(去足,二錢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後服。


治小兒風熱,蘊於脾經,唇燥坼裂,口舌生瘡。

白芷 升麻 枳殼(去白,麩炒) 黃芩 防風(去蘆) 半夏(湯洗七次) 石斛(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口舌生瘡。

玄胡索 黃連 黃柏 青黛(另研) 密陀僧(另研,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貼口瘡上,有津液吐出,頻用不拘時。

一方治小兒心有客熱,滿口生瘡用天南星末,醋調貼兩腳心,有用吳茱萸末,米醋調塗亦可。

一方用黃連細末,以蜜水調抹口中患處。

一方用黃柏末青黛等分,腦子少許,另研入藥,以水調抹,乾摻。

眼疾


治小兒熱毒眼患。

大黃(蒸) 山梔子 甘草(炙) 赤芍藥 川當歸(洗) 防風 羌活(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後服。


治小兒風毒眼患。

蟬蛻(去足) 甘草 羌活 天麻 川當歸 防風 大黃 赤芍藥 薄荷 杏仁(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後服。


治小兒疳蝕眼患,閉合不開,羞明怕日,及至開眼有如內障朦朧失所。

生乾地黃 (洗) 熟乾地黃 (洗,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五錢) 川當歸 枳殼(米泔浸一宿,麩炒,各二錢半) 杏仁(湯泡,去皮尖,麩炒) 防風 甘草 赤芍藥(各二錢)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黑豆七粒,煎至五分,食後服。


治小兒積毒眼患。

黃連 黃芩 大黃 菊花 羌活 蒼朮(米泔浸) 荊芥穗 防風
上等分為末,煉蜜為膏,如小指大,每服一餅,細嚼白湯下,不拘時服。


治小兒瘡痘,並諸毒患眼。

密蒙花(二錢半) 青葙子 決明子 車前子(各半錢)
上為末,羊肝一葉,批開作三片,摻藥令勻,仍合作一片,用濕紙七重裹,於灰中煨熟,空心食之。


治小兒失誤築打,觸著頭面額角,兼倒撲,令兒肝受驚風,遂使兩目睛斗,名曰通睛。

牛黃 白附子(炮) 肉桂 全蠍 川芎 軟石膏(煨過,各二錢半) 白芷 藿香(五錢) 朱砂(二錢) 麝香(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食後服。


治眼疼風熱,腫脹作楚。

瓜蒂 黎蘆(各一錢) 皂角肉(半錢) 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用少許,吹入鼻中。


治小兒被乳母鼻息吹著兒囟,令兒鼻塞不能吮乳。

荊芥(一兩) 香附子(炒) 白僵蠶(各七錢半) 豬牙皂角(二錢半) 川芎(一兩七錢半) 細辛(五錢)
上為細末,用蔥白研爛,入前藥末研勻,捻作餅,貼囟門上。


治鼻塞冒暈,頭目不清。

人參 川芎 羌活 白茯苓 白僵蠶(炒) 藿香葉 防風 荊芥穗 甘草(炒) 蟬殼(各一兩) 濃朴(製) 陳皮(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半錢,食後用防風荊芥湯調服。


治肺虛,為四氣相干,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氣息不通。

川芎 木通 防風(去蘆) 甘草(各等分) 辛夷仁 細辛(去土葉) 本(去蘆)升麻 白芷(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茶清湯調服。


治小兒鼻塞不通。

蓽澄茄(半兩) 薄荷(三錢) 荊芥穗(一錢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噙化津咽,如小噙不得,用薄荷湯磨化服,不拘時。


治小兒風熱上壅,兩耳聾閉,內外腫痛,膿水流出。

犀角(鎊) 菖蒲 木通 玄參 赤芍藥 赤小豆(炒) 甘菊花(去枝根,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 耳,膿出不止,久不瘥成聾耳也。

龍骨(一錢) 黃丹(炒,七分) 枯礬(一錢) 麝香(少許) 胭脂(四分)
上同研令細,先以綿杖子捻去耳中膿,用竹筒納葉少許,吹入耳內,勿令風入。本方加海螵蛸半錢,亦妙。


治小兒 耳,常出膿水不止。

花胭脂 白龍骨 枯礬 白石脂(各一錢)
上研如粉,用蒸棗和丸,如棗核大,以綿裹一丸塞耳中,日三換之。


治小兒 耳出膿及黃水。

白礬(焙,一錢) 胭脂(一字)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研勻,用綿杖子捻去耳中膿水,用竹筒納藥少許,吹入耳中。

脫肛


治小兒風邪入大腸,脫肛墮下。

方見前。


治上兒久痢臟寒,肛門出不收。

五倍子 白礬 蛇床子(各等分)
上為末,水煎浸洗,洗後用赤石脂為末,以少許後在芭蕉葉上,頻用托入。


治小兒肛門,或因洞泄,或因用力過多,脫出不收。

皮(一個,燒存性) 磁石( 淬) 桂心(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米飲調下。


治小兒脫肛。

香附子(一兩半,炒,去毛) 荊芥穗(二兩)
上為末,每用五錢,水二大碗,煎熟淋洗。

又方用蓖麻子四十九粒,研爛,水調作餅子,貼頂門上,即收。


治小兒陰,偏火上攻,臍腹 痛,膚囊腫脹,或生瘡瘍,時出黃水。

川楝(炒,一兩半) 大腹皮 五味子 海藻(洗) 玄胡索(各一兩二錢半) 茴香(炒) 桂心 川烏(炮,去皮臍) 吳茱萸 桃仁(麩炒,另研) 食茱萸(各五錢) 木香(七錢半) 桔梗 青皮 山茱萸(各一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治小兒 疝。

牽牛(微炒,取仁) 辣桂(各半兩) 當歸 大黃(各二錢半) 全蠍(一錢半) 桃仁(浸,去皮尖,二錢半)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盅,入蜜半匙,煎至五分,食前服,以利為度。


治小兒 疝,小腹痛引腰脊攣曲,身不能直。

木香 檳榔 三棱 莪朮(炮)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川楝肉 芫花(米醋浸,炒,各半兩) 辣桂 牽牛(生,取仁,各三兩) 巴豆(不去油,一錢)
上為細末,飛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用生薑湯送下。


治小兒外腎腫大,莖物透明。

牡蠣粉(二錢) 乾地龍(一錢)
上為細末,用津唾調敷外腎,熱者雞子清調敷。

陰瘡


治小兒小腑蘊熱,濕毒邪干,留熱於膀胱,故生陰瘡。

木通(去皮) 蓄(去梗,各五錢) 大黃 赤茯苓(去皮) 甘草(各三錢) 瞿麥(去梗) 滑石(末) 山梔仁 車前子 黃芩(各二錢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燈心十根,薄荷五葉,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小兒陰囊生瘡,疼痛水出,久不瘥。

臘茶 五倍子(各五錢) 膩粉(少許)
上為末,先用蔥椒湯洗,然後用香油調貼。

一方 治陰囊生瘡疼痛
上先用川椒荊芥槐枝柳枝蛇床子煎湯洗後,用朴硝為末,雞子清調敷。

一方 治陰生瘡不乾。
上用烏賊骨為細末,乾貼瘡患處。

一方用紫蘇葉煎湯淋洗,及作末貼之,妙。

一方 治小兒陰瘡不乾。
上用輕粉密陀僧為末貼之。如癢,加山梔子訶子燒存性,研,同前藥為末,先將米泔水洗瘡淨,然後敷貼此藥。

天釣


治小兒天釣風,潮熱,四肢抽掣。

鉤藤 人參 犀角(各半兩) 甘草(半錢,炙) 全蠍 天麻(各二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半,水一盅,煎至四分,不拘時服。


治天吊風搐。

鉤藤 犀角 天麻(各七分) 全蠍(五個) 木香 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驚風天吊,卒然驚悸,眼目翻騰。

鉤藤(炒,五分) 麻黃(去節) 甘草(炙,各三分) 天麻 川芎 防風 人參(各七分) 全蠍(炒,去毒,五個) 僵蠶(炒,七個)
上作一服,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治小兒一切驚風,五癇天吊,客忤痰涎,四肢抽掣。

白花蛇(酒浸,取肉) 白附子 全蠍 川烏(一只,重半兩,天麻生用,去皮臍) 薄荷葉(各半兩)以上六味先為細末,次入雄黃(半兩) 辰砂(三錢) 牛黃(一錢) 麝香 片腦(各半錢,另研)
上件為細末,一處和勻,麻黃去節二兩,酒一升,煎麻黃至一盞,去麻黃,用酒入蜜少許,熬成膏劑,前藥末為丸,如芡實大,用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用薄荷湯化下,大能發散風邪。


治天吊風備急。

烏頭(生用,去皮臍) 芸苔子(各二錢)
上為末,每用一錢,新汲水調敷兒頂上。


治小兒天吊驚風。

天漿子(炙) 蠍梢 犀角屑 丹砂(另研) 雄黃(另研) 附子(去皮臍) 南星(炮,去皮) 白附子 半夏 水銀(另研) 乳香(另研) 白僵蠶 膩粉(另研) 牛黃(另研,各一錢) 麝香(一字,另研) 銀箔(五片,另研)
上為細末,和勻,每服一字,用薄荷湯調下,量兒大小加減服。


治小兒天吊客忤,五疳八痢,十二種驚癇。

青黛 天竺黃 乾蛤蟆(一個,黃泥包裹,燒赤,去泥) 乾蝸牛殼 黃連 人參 地龍(去土) 鉤藤(炒) 龍膽草(各二錢半) 蘆薈 熊膽(各半兩) 牛黃 麝香 雄黃 丹砂(各一錢) 夜明沙(去土,淨) 胡黃連(各三錢)
上為細末,蒸餅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三丸,空心米飲湯送下。


治小兒天釣,驚風潮搐,項筋緊強,手足厥冷。

烏蛇(酒浸,取肉) 天麻 南星(炮,去皮) 全蠍(炒去毒,各二錢半) 麝香 膩粉(各五分) 丹砂(二錢,另研) 牛黃(另研) 白附子(炮,各一錢)
上為細末,和勻,每服半錢,煎金銀薄荷湯調下,量兒大小加減服。


治小兒盤腸氣吊,先服此藥,後服鉤藤膏。

白牽牛(一兩,炒) 白朮(炒) 桑白皮 陳皮 木通(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用生薑湯調,不拘時服。


方見心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