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兼金鏃門(附論)

《內經》云︰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內脹滿,不得前後,先飲利藥,此上傷厥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刺足內踝然谷之前出血,刺足肘上動脈,不已,刺三毛各一,見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靈樞》云︰有所墮墜,惡血留於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又中風及有所擊打,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又頭痛不可取於,有所擊墮惡血,惡血在於內,痛不已,可側刺,不可遠取之也。《內經》又云︰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墮。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嘔逆。《金匱》云︰寸口脈浮微而澀,皆當亡血,設不出汗者,其身有瘡亡血故也。子和雲,諸落馬墜井,打撲傷損,閃肭傷折,杖瘡腫散,痛不止者,可峻下之。痛止腫消,宜以通經散等藥治之。此墮墜之病,《內經‧靈樞》、《金匱》、子和,所論其詳,獨正骨兼金鏃科,惟危氏言其整頓手法,折傷手足,各有六出臼、四折骨、背脊骨折法、十不治,並用藥法,則至矣盡矣。後田馬騎啟發前人之書,補其闕略,經義大同小異。此科之書,當重危氏,今之學人,專攻治外,不行診視,不明其脈焉。知內傷輕重,因此之誤,不淺淺哉?若能識折傷出臼,出臼處搦入其窠,折傷處依法夾縛,明脈理的在何經受証,用後項次序之藥,終無夭閼之禍,可不謹乎?今將人之周身總三百六十五骨節,開列於後。

人身總有三百六十五骨節,以一百六十五字都關次之。首自鈴骨之上為頭,左右前後至轅骨,以四十九字,共關七十二骨,巔中為都顱骨者(一有勢,微有髓及有液,)次顱為髏骨者一(有勢,微有髓,)髏前為頂威骨者一(微有髓,女人無此骨,)髏後為腦骨者一(有勢,微有髓,)腦左為枕骨者一(有勢無液。)枕就之中,附下為天蓋骨者一(下為肺系之本,)蓋骨之後為天柱骨者一(下屬脊窳,有髓,)蓋前為言骨者(一言上複合於髏骨,有勢無髓,)言下為舌本骨者,左右共二(有勢無髓,)髏前為囟骨者一(無勢無液,)囟下為伏委骨者一(俚人訛為伏犀骨是也,無勢髓,)伏委之下為俊骨者一(附下即眉宇之分也,無勢髓。)眉上左為天賢骨者一(無勢髓,下同,)眉上右為天貴骨者一(眉上直目睛也,)左睛之上為智宮骨者一(無勢髓,)右睛之上為命門骨者一(兩睛之下,中為鼻。)鼻之前為梁骨者一(無勢髓,)梁之忘為顴骨者一(有勢無髓,下同,)梁之左為骨者一 (顴 之後,即耳之分,)梁之端為嵩柱骨者一,(無勢髓。)左耳為同正骨者一(無勢髓,)右耳為納邪骨者一(同上,)正邪之後溪完骨者,左右共二,(無勢,無髓,)正尋之上附內為嚏骨者一(無勢少穴,)嚏後之上為通骨者,左右前後共四,(有勢少液,)嚏上為 骨者一(無勢多液,)其 後連屬為頷也,左頷為乘骨者一(有勢多液,)右頷溪車骨者一(同上,)乘車之後為轅骨者,左右共二(有勢有液,)乘車上下,出齒牙三十六事(無勢髓,庸下就一,則不銘其數,)複次鈴骨之下為膻中,左右前後至,以四十字,關九十七骨,轅骨之下,左右為鈴骨者二,(多液,)鈴中為會厭骨者一(無勢髓,)鈴中之下為咽骨者,左中及右共三(無髓,)咽下為喉骨者,左中及右共三,(同上,)喉下為嚨骨者,環次共十事(同上),嚨下之內為肺系骨者,累累然共十二(無勢髓,)肺系之後為谷骨者一(無髓,)谷下為□道骨者左右共二(同上,)嚨外次下為順骨者共八(少液,)順骨之端為順隱骨者共八(同上,)順下之左為洞骨者一(在上溪是,)順下之右為棚骨者一(女人無此,)洞棚之下中央為 □骨者一,(缺盆有人呼為 骨,) □真下為天樞骨者一,(無髓,)鈴下之左右為缺盆骨者二,(有勢多液,)左缺盆前之下為下厭骨者一,(無髓,)右缺盆前之下為分 骨者一,(同上,)厭之後附下為倉骨者一(同上,)倉下之左右為 骨者共八(有勢無液。) 下之左為胸骨者一(男子此骨大則好勇,) 下之左右蕩骨者一(女子此骨大則多夫,)胸之下為烏骨者一(男子此骨滿者發甲白,)蕩之下為臆骨者一,(此骨高多彘外家,)鈴中之後為脊窳骨者共二十二,(上接天柱有髓,)脊窳次下為大動骨者一(上通天柱,共成二十四椎,)大動之端為歸下骨者一(道家謂之尾閭,)歸下之後為篡骨者一(此骨能限精液,)歸下之前 骨者一(此骨薄者遇字處隱下,)複次缺盆之下,左右至襯以二十五字,關六十骨(此下之骨至手,共二十有七骨,)支其缺盆之後,為傴甲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傴甲之端為甲隱骨者左右共二,(此骨無則至賢,)前支缺盆為飛動骨,左右共二,(此骨消病痱緩,)次飛動之左為龍 骨者一,(有勢無髓無液,)次飛動之右為虎沖骨者一,(同上,)龍 之下為龍本骨者一,虎沖之下為虎端骨者一,(並有勢有髓,)本端之下為腕也,龍本上肉為進賢骨者一,(男子此骨隆為名臣,虎端上肉為及爵骨者一,女人此骨定為命婦,)腕前左右為上力骨者共八,(有勢多液,)次上力為駐骨脊左右共十,(同上,)次駐骨為揭骨者左右共十,(同上,)次搦為助勢骨者左右共十,(左助外為爪,右助外為甲,)爪甲之下各有襯骨左右共十,(無勢無液,)複次 □之下左右前後至初步,以五十二字,關一百三十六骨,此下至兩乳下分左右,自兩足心眾骨所會處也, □之下為心徼骨者一,(無髓,) □之左為脅骨者上下共十二,(君小腸之分也,)左脅之端各有脅隱骨者,分次亦十二,(無髓,)脅骨之下為季脅骨者共二,(多液,)季脅之端為季隱骨者共二,(無髓,) □之右為肋骨者共十二,(脅大腹之分也,)肋骨之下為眇肋骨者共二,(各無隱骨,唯獸有之,)右肋之端為肋隱骨者共十二,(無髓,) 骨之前為大橫骨者一,(有勢少髓,)橫骨之前為白環骨者共二,(有勢有液,)白環之前為內輔骨者左右共二,(有勢有液,)內輔之後為骸關骨者,左右共二,(同上),骸關之下為 骨者左右共二,(同上,) 骨之下為髀樞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髓,)髀樞下端為膝蓋骨者左右共二,(無勢多液,)膝蓋左右各有俠升骨者共二,(有勢多液,)髀樞之下為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髓,) 骨之外為外輔骨者左右共二,(有勢有液,) 骨之下為立骨者左右共二,(同上,)立骨左右各有內外踝骨者共四,(有勢少液,)踝骨之前,各有下力骨者左右共十,(有勢,多液,)踝骨之後各有京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少液,)下力之前,各有釋欹之前,各有起仆骨者共十,(有勢,)起仆之前,各有平助骨者,左右共十,(有勢,)平助之前,各有襯甲骨者左右共十,(有勢少液,)釋欹兩旁,各有核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起仆之下,各有初步骨者,左右共二,(有勢無髓有液,女人則無此骨。)凡此三百六十五骨也,天地相乘,惟人至靈,其女人則無頂威、左洞右棚、及初步等五骨,止有三百六十骨。又男子女人一百九十骨,或隱或襯,或無髓勢,余二百五十六骨,並有髓液,以藏諸筋,以會諸脈,溪谷相需,而成身形,謂之四大,此骨度之常也。

論手有四折骨六出臼。凡手臂出臼,此骨上段骨是臼,下段骨是杵,四邊筋脈鎖定,或出臼,亦銼損筋,所以出臼。此骨須拽手直,一人拽,須用手把定此間骨,搦教歸窠,看骨出那邊,用竹一片夾定一邊,一邊不用夾,須在屈直處夾。才服藥後,不可放定,或時又用拽屈拽直,此處筋多,吃藥後,若不屈直,則恐成疾,日後曲直不得。

肩胛上出臼,只是手骨出臼歸下,身骨出臼歸上,或出左,或出右,須用舂杵一枚,矮凳一個,令患者立凳上,用杵撐,在於出臼之處,或低,用物墊起,杵長則墊凳起,令一人把住手,拽去凳,一人把住舂杵,令一人助患人,放身從上坐落,骨節已歸窠矣,神效。若不用小凳,則兩小梯相對,木棒穿從兩梯股中過,用手把住木棒,正棱在出臼腋下,骨節蹉跌之處,放身從上墜,骨節自然歸臼矣。

腳六出臼四折骨,或腳板上交□處出臼,須用一人拽去,自用手摸其骨節,或骨突出在內,用手正從此骨頭拽歸外,或骨突向外,須用力拽歸內,則歸窠。若只拽不用手整入窠內,誤人成疾,腳膝出臼,與手臂肘出臼同,或出內出外,亦用一邊夾定,此處筋脈最多,服藥後時時用屈直,不可定放。又恐再出窠,時時看顧,不可疏慢。

正骨金瘡,須看脈候,如傷臟腑致命處,一觀其脈虛促危矣。傷處淺,命脈虛促,亦為後慮;傷至重,命脈和緩,亦無慮也,脈有虛有實,有去來,有疏密,或被傷藏脈不死者,必關脈實重,則無慮,或傷至死處。關脈無別,脈洪大則難醫。如用兩件藥後,脈不轉動,急急住藥,若脈漸漸隨藥轉,此則可治無慮。或血出甚者,脈不要洪大,只要平正重實,其血不曾出者,亦無惡血在內,其脈欲洪大,不要疏密,亦不要進退來去,恐其變凶,看傷脈每與內科脈不同,或傷內,或致命,或難醫處被傷者命脈,便已去矣,此等切勿治之。

十不治証

撲損傷,或被傷入於肺者,縱未即死,二七難過。左脅下傷透內者。腸傷斷一半可醫,全斷者不可治。小腹下傷內者。証候繁多者。脈不實重者。老人左股壓碎者。傷破陰子者。血出盡者。肩內耳後傷透於內者。皆不必用藥。

腸肚傷治法

肚上被傷,肚皮俱破,腸出在外,只腸全斷難醫;傷破而不斷者,皆可治療。腸及肚皮破者,用花乳石散敷線上,輕用手從上縫之,莫待糞出,清油捻活於入肚內。肚皮裂開者,用麻縷為線,或捶桑白為線,亦用花乳石散敷線上,須用從裡重縫,肚皮不可縫外重皮,留外皮開,用藥摻待生肉。

用藥加減法

凡損若不折骨,不碎骨,則不可用自然銅,於藥內除去,無痰誕,不用半夏。老人有傷者骨脈冷,每用加當歸川芎川烏木香丁香人參半夏,去白芍藥生地黃,此亦是二十五味藥內加減,老人服丸,或鄰臟腑者,不問老少,如有血並痰,從口中出者,用清心藥,加丁皮川芎半夏入二十五味內同服。或皮膚熱者,加黃柏皮皂角半兩,入二十五味藥內同煎服。

用麻藥法

撲損傷,骨肉疼痛,整頓不得,先用麻藥服,待其不識痛處,方可下手。或服後麻不倒,可加曼陀羅花及草烏五錢,用好酒調些少與服。若其人如酒醉,即不可加藥。

被傷有老有幼,無力有血出甚者,此藥逐時相度入用,不可過多。亦有重者,若見麻不倒者,又旋添些,更未倒,又添酒調服少許,已倒便住藥,切不可過多。

用摻藥法

瘡口血出不止,則用方中止血藥敷之。如洗開後,瘡孔大甚,且先用降真香龍骨沒藥摻之,內即生瘡,孔上須用油卑貼,待膿血汁出,莫待蔽塞。如夏月用藥,以薄荷葉貼瘡孔,一日一度湯洗,又用藥摻,如肉上滿瘡口,用手搦不痛,如好肉一般,即用收瘡口藥敷上,卻莫貼。待風稍,瘡口立收,若未生實肉,切不可先收瘡口,裡面恐為患也。

傷破肚皮用藥法

如傷孔大,肚腸與脂膏俱出,放入內,則用縫。如孔小,只有膏出,先用清心藥與服,用手擘去膏,不用縫,此膏出者已無用了,不可複入肚中,反成禍,只可擘去不妨。此是閉肉,但放心去之。肚肉被傷者,專用退利,大小腸不可待秘,恐成重患。

打及樹木壓遍身痛者

打 樹木壓,或自高處 下者,此等傷皆驚動四肢五臟,必有惡血在內,專怕惡心,先用清心藥,打血藥,及通大小腸藥,次第先服,臨服加童子小便入藥內,立效。專用大小腸洗利,恐作隘窒,利害之甚,清心藥加前方,通利大小腸藥服之,自然俱通。無悶煩,無惡血污心,以次用止痛藥服之,即止。

去惡血法

撲傷,刀石傷,諸般傷損至重者,皆先服清心藥,次服清小便,三服去血藥,或被傷者血未結,打從瘡口出,或結在內,用藥打入大腸時即泄,或被打被,被木壓,惡血未積者,用藥打散四肢或歸胸脯者,或歸上膈者,打從口中吐出,或歸中膈,打入大腸泄出,先用此急救,次服止痛藥,即二十五味藥中加減用。

用藥湯使法

凡藥皆憑湯使,所使方先但用清心藥煎,後用童便一盞同服,或止痛,重傷者則用薑湯燈心湯,調二十五味藥服之,薄荷湯亦可。

凡傷或刀傷,及損五內腑,恐作煩悶崩血之患。如折骨者,用薑酒服接骨藥,敷之。如骨碎,被重打重,重木及石壓者,皆用先服湯使法,並不用酒服。如輕 撲損傷,則用薑湯調下二十五味藥,立效。

正骨通治方

治從高墜下,惡血流於脅下,疼痛不可忍。

大黃(酒浸,五錢) 柴胡 當歸(各二錢) 桃仁(五十個,研如泥) 紅花(半錢)天花粉 穿山甲(炮)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酒半盅,煎至八分,食前服。


治墜馬落車,及打傷折傷。

當歸 川芎(各七錢) 附子(炮,去皮臍) 澤蘭(炒,各一兩) 桂心(四錢) 蜀椒(三錢) 甘草(炙,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溫酒調服,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冷水。


治打撲傷損,痛不可忍者。

沒藥(別研) 乳香(別研) 肉桂(去皮) 當歸(焙) 白芷 甘草(炒,各一兩)白朮(炒,五兩)
上為細末研勻,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服。


治 撲損傷,骨碎骨折,筋斷刺痛,不問輕重,並皆治之

香白芷(醋炒) 紫金皮(醋炒) 劉寄奴 川當歸(鹽炒) 赤芍藥(米泔浸) 黑牽牛 川牛膝(茶水浸) 生地黃(鹽水浸,炒) 川芎 乳香 沒藥 破故紙(醋炒) 木通自然銅(骨不碎不用,臨好時用) 草烏(醋炒,孕婦不用) 木香 川烏(火煨,孕婦不用) 藿香 骨碎補 木賊 官桂 羌活 獨活(以上各一兩) 熟地黃(鹽水炒) 杜牛膝(茶水炒,各半兩)

金刀傷挫臼者,去自然銅,骨碎骨折者用之。然須於此方內去自然銅,臨好時卻入用之,如早服以成他疾。同研為末,用蜜為丸,如彈子大,用黃丹為衣,或被 撲損傷,金刀箭鏃,不問輕重,每服一丸,溫酒磨化服,或細嚼酒送下。如被刀傷全斷,內損重者,以薄荷湯或木瓜湯薑湯燈心湯皆可服。病在上食後,病在下食前,在中者不拘時服。


治打撲傷損,筋斷骨折,攣急疼痛,不能屈伸,及榮衛虛弱,外受風邪,內傷經絡,筋骨緩縱,皮肉刺痛,肩背拘急,身體倦怠,四肢少力。

沒藥(別研) 當歸(酒洗,焙) 白芍藥 骨碎補( 去毛) 川烏頭(生,去皮臍)自然銅(火煨醋淬十二次,研為末,水飛過,焙,各一兩) 生地黃 川芎(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與煉蜜和丸,每一兩作四丸,每服一丸,捶碎用水酒各半盅,入蘇木少許,煎至八分,去蘇木,空心服。


治一切金刀折傷,打撲,身體血出,急於傷處摻藥,如有內損,血入臟腑,熱煎童子小便,入酒少許,調二錢服之立效。若牛抵腸出不損者,急送腸入,用細絲或桑白皮為線,縫合肚皮,縫上摻藥,血止立活。如無桑白皮,用麻線縫之亦可,並不得封裹瘡口,恐作膿血。

如瘡乾,以津液潤之,然後摻藥。婦人產後敗血不盡,惡血奔心,胎死胎衣不下,並用童子小便調服。

花蕊石(一兩,搗為細末) 硫黃(上色明者,四兩,研為末)
上二味和勻,先用紙筋和鹽泥固濟罐子一個,候乾入藥於內,再用泥封口,候乾安在四方磚上,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籠疊周匝,於巳午時,從下著火,令漸漸上徹,直至經宿,火冷炭消,又放經宿,罐冷,取出細研,瓷瓶內盛,依前法服。


治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吐黑血如豆汁。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百合(水浸一日) 荊芥(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一盅半,酒半盅,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治重物壓傷,或從高墜下,或吐血不能禁止,或瘀血在內,胸腹脹滿,喘促氣短。

當歸 大黃(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不拘時溫酒調服。


治打撲傷折,內損肺肝。

紫金皮 降真香 補骨脂 無名異(燒紅酒淬七次) 川續斷 琥珀(另研) 牛膝(酒浸一宿) 桃仁(去皮,炒) 當歸(洗焙) 蒲黃(各一兩) 大黃(濕紙裹煨) 朴硝(另研,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濃煎蘇木當歸酒調服。


治打撲內損,筋骨疼痛。

沒藥 乳香 川芎 川椒(去目及合口者) 芍藥 當歸(各半兩) 自然銅(二錢半,火燒醋淬七次)
上為細末,用黃蠟二兩,熔開入藥末,不住手攪勻,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好酒一盅化開,煎至五分,乘熱服之,隨痛處臥,連服二三丸,立效。


治打撲傷折手足。
上用綠豆粉,新鐵銚內炒令紫色,用熱酒同熱醋調,令成膏,敷貼損處,用紙花蓋貼,將杉木一片或二片縛定,其效如神。


治癰疽發背,諸般瘡癤,從高墜下,打撲傷損,腳膝生瘡,遠年 瘡,五般痔漏,一切惡瘡,並皆治之。

龍骨 鱉甲 苦參 烏賊魚骨 黃柏 黃芩 黃連 獵牙皂角 白芨 白蘞 濃朴 木鱉子仁 草烏 川烏 當歸(洗焙) 香白芷(各一兩) 沒藥(另研) 乳香(另研,各半兩) 槐枝 柳枝(各四寸長,二十一條) 黃丹(一斤半,炒過) 清油(四斤)
上除乳沒丹外,將諸藥於油內,慢火煎紫赤色,去滓,秤淨油三斤,放鍋內下丹,不住手攪,令黑色,滴入水不散,及不粘手,下乳沒末,再攪勻,如硬入油些少,以不粘手為度。


治從高墜下,及一切傷折筋骨,瘀血結聚疼痛。

頑荊葉(一兩) 白芷 細辛(去苗) 蔓荊子 桂心 川芎 丁皮 防風(去蘆) 羌活(各半兩)
上作一服,入鹽半匙,連根蔥五莖,漿水五升,煎取三升,去滓,通手淋洗痛處,冷即再易,避風處洗之。


治諸瘡口入風,為破傷風,項強,牙關緊急欲死者。

防風 南星(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童子小便一大盅,煎熱調,不拘時服。


治新舊諸瘡,破傷中風,項強背直,腰反折,口噤不語,手足抽掣,眼目上視,喉中鋸聲,並皆治之。

麝香(另研,五分) 朱砂(一兩) 生黑豆(二錢半) 草烏(三兩半,燒存性)
上為細末,研勻,破傷風以酒調一錢,不拘時服,如出箭頭,先用酒調一錢,就將此藥貼上箭瘡上。


治破傷風,止血定痛。

蒼朮(六兩) 川烏(炮,去皮) 兩頭尖(炮,各四兩) 草烏(炮,去皮) 防風 細辛(各二兩半) 白朮 川芎 白芷(各一兩半) 蠍梢(微炒) 雄黃(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不拘時酒調下。如損骨折,乳香五錢。


治破傷風。

金頭蜈蚣(一個,去頭足,炙) 草烏 天麻(各半兩) 全蠍(一錢) 香白芷(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如發熱,茶清調下,發寒,溫酒調下,不拘時服。


治打撲傷損,金刀箭鏃,傷處浮腫,用此。

紫金皮(醋炒) 南星 半夏 川當歸 黃柏(鹽炒) 草烏(炮) 川烏(炮) 杜當歸 川芎 烏藥 破故紙 川白芷(鹽水炒) 劉寄奴 川牛膝 桑白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生薑薄荷汁兼水調敷腫處,或傷處皮熱甚,加黃柏皮生地黃半兩,有瘡口者,勿封瘡口,四邊敷之。


治傷骨節,不歸窠者,用此麻之,然後下手整頓。

白芷 川芎 木鱉子 豬牙皂角 烏藥 半夏 紫金皮 杜當歸 川烏(各二兩) 舶上茴香 草烏(和兩) 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諸骨碎骨折出臼者,每服一錢,好酒調下。麻倒不知疼處,或用刀割開,或用剪去骨鋒者,以手整頓,骨筋歸元端正,用夾板夾縛定,然後醫治。或箭鏃入骨不出,亦可用此藥麻之,或鐵鉗拽出,或用鑿鑿開取出。若人昏沉後,用鹽湯或鹽水與服,立醒。


治皮破筋斷。
上用白膠香為末敷之。又方,金沸草根擂汁,塗筋封口,便可相續止痛。


治折傷後,為四氣所侵,手足疼者。

破故紙 骨碎補(去毛) 蒼朮(生用) 草烏(各半斤) 穿山甲(去膜,桑柴灰炒,泡起為度,柴灰亦可) 舶上茴香(炒,各六兩)
上鋤草烏半斤,用生薑一斤擂爛,同草烏一處淹兩宿,焙乾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酒或米湯送下,忌熱物片時。


治打傷損,手足疼痛不可忍者。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各三錢) 白芷(二錢) 肉桂(五錢) 白朮(炒) 當歸(炒) 粉草(各五錢)
上為細末研勻,每服二錢,不拘時酒調下。


治乘馬損傷,跌其脊骨,惡血流於脅下,其疼苦楚,不可轉側。

羌活 防風 肉桂(各一錢) 水蛭(炒煙盡,另研,半錢) 柴胡 當歸梢 連翹(各二錢) 麝香(另研,各少許)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一盅,煎至一盅,去滓,入水蛭麝香末,調勻,不拘時溫熱服。


治腰脊痛,或打撲損傷,從高墜下,留在太陽經中,令入腰脊或脛 臂腰中,痛不可忍。

地龍 官桂 蘇木(各九分) 麻黃(七分) 黃柏 當歸梢 甘草(各一錢半) 桃仁(九個)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跌撲損傷,疏利後用此藥調理。

川芎 當歸 芍藥 黃耆 (各一錢半) 青皮 烏藥 陳皮 熟地黃 乳香(另研) 茴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黃柏 黃芩 當歸 赤芍藥 黃 牡丹皮 生地黃 木鱉子 黃連 地骨皮 桑白皮甘草(各一錢半) 白芷 馬蓼梢葉(生者一錢,火 過)
上用桐油三兩,煎黃色,濾去滓,再煎油稍熟,入細白板松香一片,慢火煎,須頻頻柳枝攪勻,卻入乳香沒藥虢丹各七錢,煎數沸,出火頃時,以少綿鋪於前濾藥滓布上,濾過,先用瓦缽滿盛清水八分,卻濾藥於缽水中,將去清水中,如繃面狀,繃三二百度,愈繃愈白,故名白藥。常以清水浸,傾於冷地上,用物遮蓋,勿令塵入,五七日一換水,刀斧一應金傷,最傷孔大小,取一塊,填於傷孔中,以白紙護之,隨手不疼,一日一換,五日生肉。筋斷加杜仲續斷各二錢,同煎。收瘡口加龍骨半錢,碎了煎入藥內。打損只敷於油紙上貼之即愈,卻不須入接筋龍骨等劑。


專治金傷,並折骨打撲傷損。

乳香 沒藥(各二錢) 敗龜版(一兩) 紫金皮(一兩) 當歸須 骨碎補 虎骨(酥炙,各半兩) 穿山甲(火炮,少許) 半兩錢(五個,如無,以自然銅火 醋淬代之)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如病沉服二錢,以好酒調服。損上者食後服,損下者食前服。


治金瘡,辟一切風冷,續筋骨。

鍛石(二升,搗生地黃清蒿汁,和作團,火 赤,細研) 狗頭灰(細研) 川芎 艾葉地松 蜜陀僧(各半兩) 黃丹(一兩) 麒麟竭(一兩,細研)
上為細末研勻,密封之,每遇金瘡傅之。


治金瘡箭鏃,不問輕重,並癰疽癤毒,用此傅之。

白芷 蒼朮 石膏(醋炒) 白膠香 乳香 沒藥 黃丹(各五錢)
上為末,用真麻油四兩,桐油亦可,以黃蠟一兩,先煎油,柳枝攪,次入白芷等煎少傾,卻入白膠香石膏得同煎,試欲成珠,卻入蠟同煎片時,用生布濾過,瓦器收藏,用油單紙攤之,損傷傅瘡口,自然肉不痛,速愈。


治金瘡。

上五月五日平旦,使四人出四方,各於五裡內采一方草木莖葉,每種各半把,勿令漏脫一事。日正午時,細切碓搗,並鍛石極令爛熟一石,草斷一斗,鍛石先鑿大實中桑樹,令可受藥,取藥納孔中,實築令堅,仍以桑樹皮蔽之,用麻油搗鍛石極粘,密泥之,令不泄氣。

又以桑皮纏之使堅牢。至九月九日午時,取出陰乾,百日藥成,搗之,日晒令乾,便搗絹篩貯放。凡一切金瘡出血傷折,即時以藥封裹,治使牢,勿令動轉,不過十日,即瘥,不腫不膿不畏風。若傷後數日始得藥,須暖水洗,令血出,然後敷此藥,大驗。平時無事宜多合以備倉卒。金瘡之要,無出於此。一方云︰采時不得回顧,任意摘取方回。入杵臼內,爛搗如泥,量藥多少,以量入鍛石和勻,取出拍成膏,日中曝乾,遇用旋取捻碎,若刀斧傷乾敷,取血止為度,得火傷冷水調開濕敷,蛇蠍犬鼠咬傷,先以溫水洗,以津液調敷,疥瘡先抓損以藥末乾貼,濕癬以醋調敷,其效如神。


上用乳香沒藥各一皂子大,研爛,以小便半盞,好酒半盞,同藥通口服,然後用花蕊石散,或烏賊魚骨,或龍骨為末,敷瘡口上,立止。


上取蔥白,熱鍋炒熟,遍敷傷處,頃即再易,其痛自止,但青葉亦可。


治刀斧傷,血出不止,及多年惡瘡。
上用多年鍛石,細研雞子清,調成團, 過候冷,再研細。若刀斧傷,摻之患處。若多年惡瘡,以薑汁調敷。一方單用鍛石摻患處裹定,並瘥。


上取桑葉,陰乾為末,乾貼,如無,旋熨乾為末敷之。一方用新桑葉研取白汁塗之,能合金瘡。


上用平胃散,以薑汁調敷。若急卒,只以生薑和皮爛搗,罨患處,止痛,截血,且無疤痕。

又方用海舡縫內,久年油灰,研碎摻之,佳。


治金瘡內爛生蛆者。

上以皂礬飛過,乾貼其中,即死。


治刀刃所傷,內損大腸,及兩脅肋,並腹肚傷破,大便從口中出。並中大箭透射,傷損腸胃。及治產後傷損,小腸並尿囊破,小便出無節止,此方神妙。餌至一服,其藥直至損處,補定傷痕,隔日開瘡口看之,只有宿舊物出,即無新惡物出。瘡口內用長肉散子作捻子,引散藥入瘡裡面,候長肉出外,其痕即自合。

地榆(八兩,洗淨,搗為細末) 絹(一疋,小薄者)
上用清水洗淨,絹糊以炭灰淋清汁二斗,煮絹灰汁盡為度。絹以爛熟,擘得成片段,五寸至三寸,即取出壓盡灰汁,於清水內洗三五度,令去灰力盡,重入鍋內,以水二斗,入地榆末煎煮熟爛,以手捻看,不作絹片,取入砂盆研之,如麵糊得所,分為二服,用白粳米粥飲調,空心服之,服了仰臥,不得驚動轉側言語。忌一切毒食,熟爛黃雌雞白米軟飯,余物不可食之。其餘一服,至來日空心,亦用粥飲調服。其將養一月內,切須慎護。如是產後所傷,服一疋,分作四服,每服粥飲一中盞調服,日一服。


上急以自己小便,淋洗三二次,立止,不妨入水。


上以牛蒡葉貼之,永不畏風,亦不潰膿,及搗敷之。


治刀箭傷筋斷骨,止痛定血避風。

麒麟竭 白芨(各半兩) 黃柏 密陀僧 白芷 白蘞 當歸(炒)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乾摻瘡上,立效。


治金刃弓弩所中,筋急不得屈伸。

敗弩筋(燒作灰) 秦艽(去苗土) 杜仲(去皮,炙) 熟地黃(焙,各半兩) 附子(炮,去皮臍) 當歸(切焙,各一兩) 大棗(三枚,取肉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空心日午夜臥各一服。一方有續斷,無大棗。


上取旋伏根搗汁,滴瘡中,仍用滓敷瘡上,封之,二七日即筋骨便續,更不用易。


治金瘡腸出,宜用之。

磁石( 研) 滑石(研) 鐵精(各三兩)
上為細末,研勻,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空心日午晚間各一服,仍以針砂塗腸上,其腸自收入。一方用白米飲調服。一方無鐵精。


上作大麥粥取汁,洗腸推內之,常研米粥飲之,二十日稍稍作強糜,百日後乃可瘥,草土當 在皮外。


上以小麥三升,用水九升,煮取五升,綿濾過,候冷含噴瘡上,漸入,以冷水噴其背,不宜多令人見,亦不欲令傍人語,又不可令病患知,或尚未入,取病患臥席四角,令病患舉身搖,須臾腸自入,十日內食,不可飽,頻食而少,勿使病患驚,驚則殺人。


上以桑白皮作線縫之,更以熱雞血塗上,立愈。唐安藏剖腹,用此法效。


治藥毒箭頭,在身未出。

雄黃(細研,二分) 粉霜(細研,半兩) 蜣螂(四枚,研末,生用) 巴豆(三粒,去皮殼,別研如泥,生用)
上同研勻,以銅箸頭取乳汁,塗點瘡上,頻頻用之,七日瘡熟,箭頭自出。


治毒箭所中。

上搗藍汁一升飲之,滓敷瘡上。若無藍,取青布漬絞汁服之,並淋。瘡中鏃不出,搗鼠肝塗之,鼠腦亦得,用之即出。


治毒箭。

上以貝子搗為末,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日三四服。此方治中毒,並金瘡止痛。


摩金瘡上。

草烏尖 麒麟竭 茄子花 蔓陀羅子 蓖麻子(去殼,細研,各半兩)
上為細末,調酒麵如膏,瘡口上塗摩之,箭頭自出。


治金瘡箭頭在骨,遠年不出。

牡丹皮(去心) 白蘞(各一兩) 桑白皮(二兩) 藿香葉 丁香 麝香(研,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日三服,淺者十日,深者二十日,箭頭自出。


治金瘡箭鏃在骨中,遠年不出者。

蠐螬(五枚,乾者) 螻蛄(三枚,乾者) 赤小豆(一分) 赤鯉魚 (一兩)砂(一錢) 紅花末(三錢)
上研細,以 研和丸,如綠豆大,如有瘡口,只於瘡口內 一丸,如無瘡口,以針撥破內藥,不過三丸至五丸,箭頭自動,輕搖即出。


蜣螂(自死者,十個) 土狗子(三個) 婦人發灰(少許)
上將蜣螂去殼,取白肉,與二味同研如泥用,生塗中箭處。如膏塗後內微癢,即以兩手蹙之,其箭頭自出。


治箭鏃不出。

雄黃(研) 蜣螂(研) 象牙末(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內瘡口內,後細嚼羊腎脂摩貼之,覺癢,箭頭自出。


巴豆(三枚) 蜣螂(三枚)
上研塗所傷處,候痛定,微癢忍之,極癢不可忍,即撼動拔出,次用生膏藥敷之,以黃油貫眾五味子,以牛膽製風化鍛石敷之,兼治惡瘡。

夏候鄲云︰初在潤州得方,箭鏃出後,速以生肌膏敷之。說者云︰兼治瘡。鄲得方後至洪州旅舍,主人妻患背瘡呻吟,鄲遽用此方試之,愈。


磁石(生搗,研極細) 雄黃(研,各三分)
上同研勻,每用二錢匕,空心綠豆汁調服,十日後輕按便出,手足上用此藥貼之,自出。


上用天水牛一個,獨角小者尤妙,用小瓶盛之,用硼砂一錢,研細,用水些少滴在內濕,自然化水,以藥水滴傷處,箭頭自然出也。

淮西總管趙領衛名寓殿,岩密之子,雲仇防御方張,循王屢求不得,因奏知德壽,宣取以賜之,有奇效,與《楊氏方》中用巴豆蜣螂者,大率相似。


上用鼠肝五具,細切爛,研敷之,兼以鼠腦髓,或鼠頭血塗之,並良。亦治人針折在肉不出,並刀刃傷。


治箭頭在咽喉中,或胸膈中,及諸處不出者。

上搗牛膝,不拘多少為末,以熱水調塗,箭頭即出。若火瘡傷久不瘥者,塗之亦效。


上以白項蚯蚓十四條,內銅器中,次入鹽一兩,於日受曝,並化作汁,塗有箭鏃並刃傷處,須臾癢,則出。

又方 治箭頭及諸刀刃,在咽喉胸膈諸處不出者。

上嚼杏仁,不限多少塗之。一方研杏仁細敷之。

又方 治箭鏃中傷在咽喉胸膈不出,及針刺不出者。
上用螻蛄,即土狗蟲,乾者,濃煎汁滴上三五度,箭頭自出。一方以螻蛄腦十枚,細研塗瘡上,亦出。


出箭頭。

鼠(一枚,熬取油) 蜣螂 皂角(燒灰) 定粉 龍骨(各一錢) 乳香(少許,另研)
上為細末,以鼠油和成膏,點藥在瘡口內,其上更用磁石末蓋之,箭頭自出。


取針誤入皮膚。

車脂(不以多少)
上成膏子者,好攤在紙上,如錢許,二日一換,三五次,其針自出,大有神效。


治金瘡去血多,虛竭,此藥內補。

當歸(微炒) 川芎 乾薑(炮) 川椒(去目並合口,炒出汗) 桂心 黃芩 桑白皮吳茱萸湯(浸,焙炒) 白芍藥 甘草(炙,各半兩) 肉蓯蓉(四兩,酒浸一宿,去皮炒乾) 人參 黃耆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令香熟,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日三四服。一方有白芨,無黃芩桑白皮。


治金瘡去血多,虛竭疼痛,羸弱內補。

黃 當歸 白芷 川芎 乾薑 黃芩 芍藥 續斷(以上各二兩) 附子(半兩) 細辛(一兩) 鹿茸(酥炙,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匕,食前酒調下,日三服,稍增至方寸匕。一方無芍藥。


治金瘡血出,腹脹欲死。

蒲黃 生地黃(各一兩半) 黃 當歸 川芎 白芷 續斷(以上各一兩) 甘草(炙,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匕,空心酒調下,日三四服,血化為水而下。若口噤,斡開口與之,仍加大黃一兩半。


治一切刀斧所傷,血出不止,並久患惡瘡。

虎骨(炙研) 鉛丹(火 令赤) 龍骨(研,各半兩) 乳香(如皂子大,另研) 膩粉(研) 丹砂(研,各一錢) 麝香(少許,另研)
上研極細勻,一切瘡以黃連湯或鹽湯洗,拭乾,摻藥在瘡上,不得衣粘著瘡口。


治金刃箭鏃所傷,血出不止,及落馬打傷,內綻血出。

白芨 白蘞 乳香(以上各一兩) 鍛石(半斤,遠年者佳) 龍骨(半兩) 黃丹(少許)
上為細末,入黃丹,研如淡紅色,每用乾摻患處,上用軟紙,更用絹帛裹護,忌風水,乾痂為妙。


治一切刀傷,血出不止,收斂瘡口。

南星(生) 槐花(炒) 鬱金(以上各四兩) 半夏(生用,二兩) 乳香(研) 沒藥(另研,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研勻,每用乾摻患處,忌水洗。


龍骨(五色,緊者) 訶子(去核,各一兩) 苧麻葉(須用五月五日午時采,陰乾,半兩) 白石脂(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半,食遠水調服之。如修合時,忌婦人雞犬見。


降真香末 五倍子末 銅末(是削下鏡面銅,於乳缽內研細,等分)
上拌勻,傅損處。昔巡豐手擊朱嵩碎首,用此而愈。


上用生牛膽,入鍛石末,候乾,摻上即止。以臘月牛膽,入風化鍛石,懸當風處,候乾用。


治毒瘡血出不止。亦治疳瘡。

上以五倍子生研為末,乾貼,血立止。


治刀斧傷並箭傷,血出不能止者。

麒麟竭(研) 沒藥(研) 自然銅( ) 南星(炮) 乾薑(燒灰) 銅丹(炒黑)膩粉 瓦蘚(各一分)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和勻,先以鹽湯洗瘡,卻以燒蔥搗汁塗,然後乾摻瘡上,三二次。


金櫻葉 嫩苧葉(各二兩) 桑葉(一兩)
上搗爛傅,若欲致遠,陰乾作末,用帛縛上,血止口合,名草蠍經進方。以五月五日或閉日收藥,良。


上用蝙蝠二枚,燒煙盡為末,以水調服方寸匕,令一日服盡,當下如水,血自消也。


上於五六月收野苧葉,擂爛塗金瘡上。如瘀血在腹,用順流水擂爛服,即通,血皆化水,以死豬血試之可驗。秋月恰無葉,可早收之。


治金瘡煩悶。

生乾地黃 白芷 當歸(炒)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 續斷 黃芩 赤芍藥 羚羊角屑 甘草(炙,各一兩) 川芎 桂心(各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日三四服。


治金瘡,煩悶不得眠臥,疼痛。

白薇 枳實(麩炒) 辛夷仁 栝蔞根 赤芍藥 甘草(炙,各一兩) 酸棗仁(二兩,微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日三四服。


治金瘡,弓弩箭中,悶絕無所識。
上用琥珀研如粉,以童子小便調一錢服,三服瘥。高祖時,寧州貢琥珀枕,碎以賜軍士,傅金瘡。


治金瘡中風,寒水露腫,痛入腹。
上用蒲黃並舊青布,內在小口瓶中,燒取煙,熏瘡,汗出愈。


治金瘡中風痙,肢節筋脈拘急。

虎脛骨(酥炙) 當歸(微炒) 敗龜板(酥炙)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 乾蠍(微炒) 川芎(以上各一兩) 黑豆(五合) 松脂(二兩) 桂心(三分)
上先將松脂並黑豆炒令熟,後和諸藥,搗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下。


治因金瘡中風,反強者。

大豆(六合) 雞矢白(一合)
上炒令大豆焦黑,次入雞矢白同炒,乘熱瀉於三升酒中,密蓋良久,濾去滓,每服五合,如人行五裡,更一服,汗出佳,未瘥即更作服之,汗出為度。服後宜吃熱生薑粥投之。


治金瘡中風,角弓反張。

生雞子(一枚) 烏麻油(三兩)
上先將雞子打破,與麻油相和煎之,稍稠待冷,塗封瘡上。

又方 治金瘡中風痙欲死者,及諸大脈皆血出,多不可止,血冷則殺人。
上用生葛根一斤,銼碎,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每服熱飲一小盞,日三四服。若乾者搗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若口噤不開,但多服竹瀝即止。


治金瘡得風,身體痙強,口噤不能語,或因打破而得,及刀斧所傷得風,臨死服此,並瘥。

上取未開葫蘆一枚,長柄者,開其口,隨瘡大小開之,令瘡大小相當,可繞四邊閉塞,勿使通氣。上複開一孔,取麻子油燭兩條並捻。以葫蘆口向下熏之,燭盡更續之,不過半日即瘥。若不止,亦可經一二日熏之,以瘥為度。若燭長不得內葫蘆,可中折用之。


治金瘡中風,角弓反張者。
上用蒜,四破去心頂一升,以無灰酒四升,煮蒜令極爛,並滓,每服五合,頓服之,須臾得汗則瘥。


治金刃傷破見骨,中風口噤。
上用大豆,炒去腥,半熟,勿使太熟,五升,粗搗篩蒸一饋。頃,傾出盆中,以酒一斗五升淋之,絞去滓,每溫服五合至七合,日二夜一,衣蓋覆微汗出,別研生杏仁膏,敷於瘡上,若腦髓出者難救。


上取蠟,不以多少,熔化入鹽少許,滴在瘡上,或先以鹽罨瘡上,後熔蠟令熱得所,灌瘡中亦可。


治金瘡中風掣痛,並手足不仁。
上用艾葉生熟者,令揉團得所,內瓦甑中,塞諸孔,獨留一目以通氣,熏蒸患處,良久,身體自知,立愈。


治金刃箭傷,生肌長肉,定痛止血,諸瘡斂口。

龍骨 滑石 枯礬 寒水石 乳香 沒藥 黃丹(炒,各半分) 輕粉(少許)
上為細末,每用乾摻,外用膏藥貼之效。


治刀斧傷,辟風生肌止痛。

白芨 黃丹 陳鍛石(風化) 桑白皮(各二兩) 龍骨 南星 白附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乾貼之。


治金瘡。

陳鍛石(二兩) 黃丹(半兩) 龍骨 密陀僧 桑白皮(各四兩) 麝香(一錢,另研)
上為細末,乾摻患處。


治金瘡及一切打損瘡。

胡粉 白芍藥 薰陸香 乾薑(炮,各一兩) 油(四兩) 黃蠟(二兩)
上為細末,以油蠟相和,煎如膏,用貼瘡上,日二換之。


斂金瘡,止疼痛。

上取劉寄奴為末,摻患處。一方治湯火瘡,以劉寄奴為末,先以糯米漿雞翎掃傷處,後摻藥末在上,並不痛,亦無痕。大凡傷著,急用炒鹽末摻之,護肉不壞,然後藥敷之。

朱氏《集驗方》云︰宋高祖劉裕微時,伐狄見大蛇,長數丈,射之傷,明日複至,聞有杵臼聲,往視之,見青衣童子數人,於榛中搗藥,問其故,答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射,合藥敷之。帝曰︰吾神何不死?答曰︰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殺。帝吒之皆散,收藥而反。每遇瘡敷之良驗。寄奴高祖小字也。


上生搗薤白,以火封之,更以為就炙,令熱氣徹瘡中,乾即易之,白色者好。亦治金瘡中風,水腫痛。


上以雞內金,焙為末敷之,立止。


治刀斧傷,止血定痛生肌。
上用晚蠶蛾,不以多少為細末,每用乾貼於瘡口上,以綿裹,不須再動,一上便可。


治刀斧傷,止血定痛生肌。

密陀僧(半斤) 烏賊魚骨 龍骨 白礬(枯,各二兩) 桑白皮(一斤) 黃丹(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乾摻患處,定血如神。


治竹草刺瘡,發腫作疼,傷時不曾出血,盡被惡毒瓦斯注,痛不止,夜臥不安。初破時其瘡紫赤黑色,較時起三五重皮是也。

綠礬(半兩,小便燒熱,放礬於內,候冷取出,日乾) 丹參(二錢半) 麝香(一字)馬兜鈴根(一錢半)
上為細末,漿水洗淨,瘡口上敷貼,立效。

又方 治被刺入肉,或針棘竹木等,多日不出,疼痛。

人參(一兩) 龍葵根(一把,淨洗取皮) 醋(少許) 蠟月豬脂(一兩)
上為末,和搗令勻,每用少許敷瘡上,其刺自出。


韭藍青
上搗置瘡上,以火炙熱徹,即愈。

又方
上嚼豉,不以多少塗之,良。若治狐尿刺人者,當看豉中有毛為度,如無再敷之。


上爛研蓖麻,以絹帛襯傷處,然後敷藥,時時看覷。若覺刺出即拔,恐藥太緊,並好肉努出也。一方不用絹襯。


治一切金木竹所傷。
上用牛蒡葉惡實,是六七月收者,風乾炒末,每用乾摻,不得犯別藥。如經暑月,蠅蟲下蛆在瘡上,或因肌肉生合有成竅子者,即用杏仁研成膏,手捻作條子,入在竅內,其蛆蟲自出。


上用鯉魚目燒灰,研敷患處,汗出即愈。諸魚目皆可用, 魚目尤佳。


治刺入肉疼悶,百理不瘥。

上以松脂敷瘡上,以帛裹三五日,當有根出,不痛不癢,不覺自落,甚良。


上刮指甲末,同酸棗仁搗爛,唾調塗上,次日定出。一方用酸棗核燒為末服之。

又方 治烏雄雞刺在肉中不出者,及治竹木針刺。
上用烏雞尾翎二七莖,燒作灰,以乳男子奶汁,和封瘡口,其刺即出。


治惡刺入肉。
上用桂去粗皮,搗為末,熔黃蠟丸,看病大小,置瘡內,濕紙三五重搭蓋,以火,候藥丸熔入肉,其刺自出。如無刺所傷者,尤見愈速。


治金瘡杖瘡,神效。

乳香 沒藥 川芎 自然銅(以上各七錢) 當歸 羌活 獨活 川牛膝 石膏 劉寄奴黑牽牛 黃柏皮 破故紙 白膠香 生地黃 熟地黃 赤芍藥 白芍藥 紫金皮 黃丹白芷(以上各五錢) 黃蠟(一兩) 清油(四兩)
上除膠香丹蠟外,餘藥為末,入油內煎,以柳枝不住手攪,試將成膏,卻入三味,更試成膏,以生布濾淨,以瓦器盛水,傾在水中,用萆攤開,貼瘡孔,深者捻成膏條,穿成孔中,不問淺深放瘡上。如作熱,加輕粉片腦朴硝入膏內貼之。


片腦 麝香(各五分) 龍骨 密陀僧 胭脂 輕粉 乳香 沒藥 寒水石(炒,各一錢)
上為細末,乾摻瘡上,四邊以生麵糊圍定,次用緋紅絹帛貼之。


治杖瘡腫痛。

大黃 黃連 黃柏 黃芩(以上各三錢)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和一錢) 片腦(少許)
上為細末研勻,冷水調攤緋絹上貼之。


血竭 輕粉 乾胭脂 密陀僧 乳香 沒藥(各等分)
上研細末,先以冷水洗淨,拭乾,以豬脂調搽,紅紙貼之愈。


治杖瘡,熱毒疼痛。

龍腦(一字) 輕粉(一錢半) 麝香(半錢) 密陀僧(二錢) 黃丹(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乾摻上,用青帛貼之,內留一孔。


輕粉 血竭 密陀僧 乾胭脂(各一錢) 乳香(二錢)
上研細,每用乾摻,仍以膏藥貼之。


治杖瘡金瘡, 撲皮破湯火傷,久年惡瘡。

川鬱金(三兩) 生地黃(二兩) 粉草(一兩) 臘豬板脂(一斤)
上銼細,入脂內煎焦黑色,濾去滓,入明淨黃蠟四兩,熬化攪勻,以瓷器貯之。水浸久,去水收,用時先以冷水洗瘡,拭乾,卻敷藥在瘡上,外以白紙貼之,止血定疼,且無瘢痕。湯燙火燒,不須水洗,治凍瘡尤妙。


治腫未破,用此消腫定疼。

無名異(炒) 木耳(去土,炒) 大黃(炒,各等分)
上為極細末,用蜜水調圍四邊腫處。


治金刀箭鏃傷,用此生肌。

老松皮(一兩) 鍛石(二兩,礦者以瓦盛之,上用瓦蓋,灰火四畔上下煉一夜,至曉研細)
上為細末,和勻傅之,止血收瘡口,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