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盜汗門附論

《內經》云︰汗者心之液。又云︰陽加於陰謂之汗。由此推之,是陽熱加於陰血,散於外而為汗也。然有自汗盜汗之別焉。成無己云︰自汗者,不因發散而自汗出也;盜汗者,睡而汗出也。因而思之,自汗盜汗,其一液也,其出異也。盜如盜竊之盜,窺人息而潛出,行於陰也;自汗如自然之自,居常有而明顯,見於陽也。皆因腠理空疏,衛護氣虛,不能致密收斂於表,虛則陽熱泄焉。陽主動而散津液,走於肝,若陽蒸陽分而液出者為自汗,陽蒸陰分而液出者為盜汗,由是內分陰陽之虛,外閉腠理之氣,乃得其源也。皆由心腎俱虛以致此。陰虛陽必湊,發熱自汗;陽虛陰必乘,發厥而自汗。陰陽偏勝,有傷風中暑。故經云︰風從外入,令人汗出頭痛,身重惡寒,天熱衣濃則為汗,天寒衣薄則為溺。病痺多汗而濡者,其濕甚也。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陽氣有餘為身熱無多,勞則氣耗,喘且汗出。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或人有熱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於面,或背或身,其不循胃氣之道出。此因傷於風,內開腠理,毛蒸理泄,衛氣走之,固不得循其常道。此氣剽悍而出,故不得從其道,名曰漏泄。驚怖房勞,虛極痰飲,亦成此証。診法尺脈澀滑謂之多汗,男子平人脈虛細微者,善盜汗也。參之表裡虛實之異其藥,條列諸家方論者,察其所宜而用之。經言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名曰酒風。長沙言︰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太陽中熱者, 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者,且太陽此五証,全在乎醫於本經內藥治之。當涼反熱,當熱反涼,醫之過歟。《金匱要略》曰︰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除濕固腠理為先。東坦云︰飲食勞倦皆自汗,當用甘溫之劑,滋益皮毛之氣,不合自汗損其元氣也。暑邪干衛,故身熱自汗,當用清暑益氣治之。《試效方》云:濕熱大作,汗出不休,勝濕之劑,最為穩當。王海藏云︰太陽自汗桂枝湯,陽明自汗白虎湯,少陰自汗四逆湯,陽明發熱自汗多者大承氣湯。

此皆內傷外感之邪,干衛而出也。此方論皆前人注立,後之學人識經絡,用之取效,不明脈理,錯認經絡,用之反禍不輕。其於盜汗,非若自汗,猶有實者,此則陽熱侵行於蒸出,陰液複越於表,是陰虧而表亦虛也。其汗因寢而至,寢則衛氣亦行於裡,覺則氣散於表,而汗止矣。故經曰︰太陽所至為寢汗,東坦謂太陽老陽也。太陽標有陽之名,無陽之實,以膀胱之真寒為純陰之氣也。《蘭室秘藏》治療之証以黃耆黃連生地黃當歸之屬,滋陰以製陽熱,靜而汗止,此其論也。

自汗盜汗通治方

治傷風脈浮,自汗惡風。

方見傷寒門


治中濕脈細,自汗體重。

方見頭痛門


治男子血氣不足,體常自汗。

方見諸虛門


治盜汗之聖藥也。

當歸 黃柏 生地黃 熟地黃 黃芩 黃連(以上各一錢半)黃耆(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臨臥服。


治喜怒驚恐,房室虛勞,致陰陽偏虛,或發厥自汗,或盜汗不止,並宜服之。

黃 (去蘆,蜜炙,二錢) 白茯苓(去皮) 熟地黃(酒蒸) 肉桂(不見火) 天門冬 麻黃根 龍骨(以上各一錢) 五味子 浮小麥(炒) 防風(去蘆,各八分) 當歸(去蘆,酒浸) 甘草(炙,各七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遠服。發厥自汗加附子,發熱自汗加石斛。


治真氣不足,上盛下虛,面赤自汗,小便頻數。如汗不斂,加肉桂黃 。

方見諸虛門


治表虛自汗。

芍藥(五錢) 官桂 甘草(炙,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本方加黃耆二錢,名黃耆建中湯,治虛勞自汗。加當歸名當歸建中湯,治婦人血虛自汗。其自汗漏不止者,加桂枝一錢,熟附子半個,名桂枝附子湯,煎空心服。


治盜汗。

防風(五錢) 川芎(二錢半) 人參(一錢二分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米飲調下。


治盜汗極驗。

白朮(不拘多少,銼作小塊,或稍大)浮麥(一升)
上用水煮乾,如白朮尚硬,又加水一二升,煮軟取出,去麥不用,切作片,焙乾,研為細末,每服二三錢,不拘時,另用浮麥煎湯調服。


治榮衛不調,夜多盜汗,四肢煩疼,飲食進退,面黃肌瘦,並皆治之。

柴胡(去苗) 秦艽(各二兩) 鱉甲(二兩,醋煮三五十沸,去裙,再用醋炙黃) 干漆(炒盡煙) 人參 茯苓 干葛 川烏(炮,去皮尖) 玄參(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先用小麥三七粒,煎湯一盞,去麥入藥,再煎三五沸,食後服。


治虛熱盜汗,百節酸疼,腰痛,肢體倦怠,日漸羸弱,口苦舌澀,心怔短氣。

綿黃 (炙) 遠志(燈心煮,去心) 當歸(酒洗) 澤瀉(以上各二錢) 白芍藥 龍骨( ) 人參(以上各一錢半) 甘草(一錢,炙)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氣弱加炮附子二錢,腰痛筋急加官桂去皮一錢。


川芎 白芷 本(以上各一兩) 米粉(三兩)
上為末,每用綿包裹,撲於身上。


麻黃根 牡蠣(,各一兩) 赤石脂 龍骨(各半兩)
上為末,以絹袋盛,如撲粉用之。


治漏風証,飲酒中風,汗多,食則汗出如洗,久不治,必為消渴。

牡蠣(,三錢) 白朮(一兩二錢半) 防風(二兩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七分,食遠溫服。惡風倍防風白朮,汗多面腫倍牡蠣。


治氣虛陽弱,虛汗倦怠。

黃耆(蜜炙) 附子(炮,去皮臍,各二錢)
上銼作一服,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遠服。


治自汗頭眩,痰逆惡心。

川芎 白朮(炒) 陳皮(以上各二錢) 甘草(一錢,炙)
上銼作一服,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時服。


治諸虛,體常自汗,驚惕不寧。

左顧牡蠣(用米泔水洗, 過) 黃耆(蜜炙) 麻黃根(以上各一兩) 白朮(半兩)甘草(炙,一分) 小麥(百餘粒)
上銼,每服三錢,水三盞,煎一盞半服。一方為細末,每服三錢,入紅棗三枚同煎,分三服。


上用川鬱金研為細末,臨臥以唾津調敷乳上。


治自汗。

麻黃根 黃耆 (各一錢) 生甘草梢 當歸梢 生黃芩(各半錢) 生地黃 麥門冬(各三分) 五味子(七個) 豬苓(二分) 羌活(七分) 蘇木 紅花(各一分)
上銼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七分,食前服。


治男子婦人血虛發熱,夜多盜汗,羸瘦,腳痛不能行。

白朮 白扁豆 藿香 益智 濃朴 黃 陳皮(以上各一兩) 白茯苓 人參 半夏烏藥 白豆蔻 甘草(以上各半兩) 芍藥(一兩半) 檀香 沉香(各二錢半)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又方 治盜汗,夜臥床席,衣被並濕。

麻黃根 牡蠣( 為粉,各三兩) 黃 人參(各二兩) 龍骨(打碎) 枸杞根白皮(各四兩) 大棗(七枚,擘破)
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六服,如人行八九裡久中任食,一日令盡,忌蒜熱面等物。


麻黃根 牡蠣粉 敗扇灰 栝蔞(以上各三兩) 白朮(二兩) 米粉(三升)
上為末,和粉攪勻,以生絹袋盛,用粉身體,日三兩度,忌桃李雀肉,仍灸大椎五六百炷,日灸二七五七,任意灸亦得,汗即漸止。


治一切虛汗,盜汗自汗,及漏風等証,汗泄不禁,服諸藥不能止者,並宜用之。

麻黃根 本 白芷 牡蠣( ) 龍骨(以上各半兩) 米粉(二兩) 腦子(半錢)
上為細末研勻,以紗帛包藥,於汗處撲敷之,汗止為度。


治盜汗,日久不止。

椒目 麻黃根(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無灰熱酒調,食後服。


治大人小兒腋汗。大人乃心血液盛,面常發赤者是也。小兒因驚而得,宜服珍珠散。史丞相苦常盜汗不止,氣弱體贏,治之不愈,一日洪舍人相見,一醫人云︰心血液盛亦為汗,非虛也,宜用藥收斂心經。遂傳此方,服之而愈。

人參(新羅者) 川當歸(去蘆,焙,各半兩)
上 咀,用豬心一個,切作三片,藥三分服,每服用水一碗,豬心一片,煎至一盞,去滓服,食前二次服。一方加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