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酸性血質是癌細胞的溫床對於癌之防治,其前題應不使癌的種子於身體中發育。美國外科名醫喬治,克萊爾博士於其﹁癌、割不得﹂的論文中曾說:植物的種子落在河流裡,隨水漂去。它漂流到著地的那個處所,可能是塊肥沃的田壤,也可能是塊遍佈砂礫的荒漠。因此,種子是發芽、生長,或是枯死、滅亡,完全決定於他所著地的田壤是肥沃或貧瘠。相同的情形,假使你不願種子繁殖,你是應該恐懼種子的生長呢?還是應該顧慮那塊肥沃的田地?這裡不去探究癌的繁雜理論,僅舉些東西學者的經驗論斷,已足夠使我們警悟與解除疑慮了。據各國癌症專家們最新的研究,他們判定癌的種子乃是一種濾過性病原體viruso這種病原體其體積之小,非用電子顯微鏡是不能看到的。它隨時可以侵入健康人的身體待機而發。按其特性,它若不能滲入細胞內,即無法繁殖:但一滲入細胞,那就麻煩了。健全而有活力的細胞,是不容許這種病原體侵入的:但是細胞老化、病弱時,便無能防禦病原體的入侵、癌症產生的問題癥結所在。

已故的日本大阪大學片懶淡教授於其病理學中曾說:血液作酸性aci、dosis時,細胞即行老化,因而細胞中的鎂MagneSiUm吐出,使血液中氾濫了鎂的成份。那種﹁病的多驗症狀AlkalOid,可稱為是癌症發生的重要條件。嗣後為證實這種學說,日本東京都立衛生試驗所的柳澤文正博士作癌的研究,曾自百名癌症患者抽血化驗,都是呈現鎂的反應,且對生理有重要作用的鈣CalCiUm減少而鎂劇增。那種試驗例證竟是百分之百為同樣的現象。血液成了酸性,血及骨骼中的鈣為了中和酸性而被消耗,其量即行遞減。鈣在細胞中的功能是保持細胞的滲透壓,由於鈣量的減少,滲透壓即發生異變,鎂乃自細胞中脫出,細胞本身即呈老化。這時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癌的病原體已經附著於老化細胞的皺壁中,作物理性的侵入,再與細胞內的細胞核結合,使細胞發生突然異變,而成為癌的現象。

以這種學說為根據,要使癌的生成條件不完備,則應使血液保持正常的鹼性Alkaljne。因此對酸性食物,如肉類、卵、糖、白米以及酒的攝取,應存有戒懼。再則血液由酸而濁,這種現象對癌來說,是為它準備好了一塊肥沃的田地,種子一來即會發育滋長而至不可收拾。

二、鹼性血質是抗癌的利器日本國立公眾衛生院的平山雄博士於一次學會上曾發表:如每日能飲鮮牛乳三杯(約合550cc),即可免於生癌。據他的統計,日飲牛乳一杯(約合180cc)至二杯者,尚有百分之三的發癌率:但日飲兩杯以上者,則能對癌作完全的預防。其理由是因牛乳中含有多量的鈣質,而使血液保持正常的鹼性。癌症是於血液作酸性反應時才開始發作的。根據這種道理,如果服用鈣劑亦有防癌之效。但鈣為無機礦物質,服入胃中不能即行發生效力,得藉著體內的維他命D與K經過一段複雜電解過程,才產生出鈣離子calciumIon,始於人體中發生有機效能。維他命D來自太陽的紫外線,維他命K的來源是腸內的細菌及綠葉的蔬菜,故人須經常實行日光浴及蔬食主義,才能使鈣發生其作用。

二次大戰後,有一部分學者推崇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各國流行著熱量calorie萬能的營養論,因而風行講究肉食。但與此肉食主義成正比例的是癌的發生率也隨之提高。肉、卵、魚、白砂糖、酒等,固然食人體內能發生高熱量,卻都為酸性食品。試觀社會上的現象,到了老年期的人們,美食者病多,而粗食者病少!其原因即美食多屬酸性食品,而粗食食品則多為鹼性。

三.抗癌的飲食蔬食癌種子易於繁殖的對象,是偏食肉、卵及酸性食品者。上列食品,一般人以為能滋補患者,能使其抗拒癌的攻擊:其實,患者如果食用這些的動物性食品,會使其血液成為酸性,癌細胞反而得以逞其惡魔般的猛威。反之,如多攝取蔬果,造成鹼性血液,則癌的營養失調,即可壓制其繁殖。這樣再予以藥物的攻擊,癌細胞即呈現脆弱而易於撲滅。但是有些忽視這種原理的醫師,卻在講求癌患者的營養,愈是進補愈是肥了癌細胞繁殖的田壤:因此,雖認為有效的藥物卻不能將癌撲滅。

日本片懶博士所遺下的論文結語曾說;萬病的發生是由於一元酸性的血液。自然,癌症也不能例外。聖經中的記載;當巴比倫國王奈佈喀奈撒苦於病魔時,由神的指示,乃如牛吃青草章般地盡量服食蔬菜而得痊癒。美國神學博士安威格摩爾女士,她發現小麥的青苗中含有很多營養素,乃用麥苗作成青汁,令嚴重的癌患者每日飲服四杯,竟出現奇蹟的使病者自行痊癒。按麥苗中並不含有什麼治癌劑,而是將肉食停止,給與這種偏鹼性並含有豐富維他命的青汁,使血液由酸性愛為鹼性,這樣即可阻止癌細胞的繁殖(擴散)。

由上可知,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日常飲食中,攝取了太多的酸性食物、肉類、卵、糖、酒及海產,使我們的血液變成酸性,而成為癌細胞侵入、生長的最佳環境。因此,只要我們能實施蔬食、粗食,使我們的血液變成微鹼性,那麼癌.這可怕的東西,便與我們無緣了。

牛尾盜保博士擔任了三個醫院的院長,院務已經夠忙,但是平均每星期還要作四次學術演講,此外又要臨診、研究、寫文章,真是比政壇要人還忙。據他道出精力始終如湧泉的秘訣,就在他這五年來實行積極性素食。當七年前牛尾盛保博士擔任日本國立東京第一病院內科研究醫師時,代表日本醫界前去歐洲參加國際醫學會議後,考察歐美各國人民的飲食生活,發覺他們已由肉食主義進步到素食主義了。回國(日本)後便提倡素食,並創辦研究所及療養院,專為最需要營養的肺結核病人設計並供應素食(住院療養的患者完全素食),結果病人都獲得優於動物性食物的營養,而無肉食之弊。有種叫『胎兒性赤芽球症』的可怕病症,是剛生下來的嬰兒,因血型特殊,如不馬上設法救治,紅血球便迅速的不斷遭受破壞,終至死亡。救治的方法是用健康人的血液,來把這個嬰兒的血液全部換掉。好吃肉的人,血液也可以說是和這種嬰兒相似。

肉食帶給人的大害之一,就是對血液方面的害處。因為我們吃了太多動物性食物時,血液就變得含有多量對身體有大害的毒素,就把血的質變壞了。這樣一來,血液本來的功能就受到嚴重的妨礙而不能充分發揮。所以,我們要從肉食的禍害中逃出來,也必須像那嬰兒一樣的換血素食。血怎樣換法呢?首先要明白血的功能;血是在我們全身行走,無處不到,任務是在向全身各處運送養份,並運走廢物。這樣重大的任務,必須血液本身是個『健全無病的勞動者』,才能圓滿的達成。比如一個家庭主婦生了病,既不能買菜做飯給大家吃,也不能把家裡環境打掃清潔,那這個家就不像個家了:你的血液不健康,你的身體也就和這個不像家的家一樣那麼要怎樣才能使血液成為強壯的勞動者呢?根本還是在要血的質要良好,怎樣才是良好的血質呢?這就要血液經常保持適度的鹼性。測血液的酸、鹼性,通常是以PH為單位,PH七是中性,七以上為鹼性,七以下為酸性:健康人的血液PH值是七.三五,是微鹼性,即是適度的鹼性,所以微鹼性的血液,就是血質好為什麼鹼性的血液就能充分發揮血液的功能,而酸性血液反而作用受阻礙?

這裡你記住:血波中有百分之九十二是水份,其餘的百分之八為胺基酸、脂肪酸、葡萄糖及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當我們吸收養份與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時,這些東西會在體內分解而生出各種酸性物質來o例如蛋白質生出硫酸、磷酸,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生出酪酸、乳酸和焦葡萄酸等。這些酸都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如果留存在體內,便會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毛病,也會使血液失去其理想的功能。為了防止具有強烈刺激性的酸性物質,在體內留存過多,血液中的礦物質如鈣、鉀等必須特別活躍。通常鈣或鉀是以與碳酸結合在一起的形態存在於血液中,也就是以碳酸鈣CaCO3或碳酸鉀K2CO3的形式存在於血液中,當碳酸鈣與硫酸之類的強酸相遇時,碳酸鈣中的鈣立刻被分解出來,而與硫酸化合成為中性的硫酸鈣CaSO4與二氧化碳及水被排出體外,這個過程的化學方程式是這樣的:CaCO3+H2SO4-->CaSO4+CO2+H2O由上述的過程,我們知道血液要順利的把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發揮血液最主要的功能,血液當中必須經常含有鈣、鉀等礦物質,也就是要隨時保持適當的鹼性。

為了達到這項目的,我們必須盡量避免吃能使血液產生大量酸性物質的食物(肉、卵、魚、白砂糖、酒……),並且充分攝取包含有用礦物質的食物。根據科學上的分析研究指出,動物性的食品多半容易使血液發酸,而植物性的食品大部份含有較多的礦物質o但是也有例外的,例如米是我們的主食,它不但是我們身體重要的熱能來源,也是成長發育的必需品,它含有較多的磷質能使血液發酸,可是我們又不能不吃,因此我們必須在副食品方面,盡量攝取足夠的礦物質,努力使傾向酸性的血液保持住理想的鹼性。由於一般的蔬菜都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因此多吃蔬菜,能把血液當中有害的污垢洗刷乾淨。經過洗刷乾淨的血液,流到身體的每一部份,才能充分發揮其本來的機能,保持精力充沛、生氣十足的健康身體。

要曉得素食使我們的血液經常保持微鹼性,造成理想的好血質,這是健康的根本之根本,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你一向是特別偏愛多吃肉卵魚類,極少甚至不吃蔬菜,那你的血液一定是酸性,請快用素食來換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