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禮一定要從小做起。對人見面的微笑,是國際性的語言。

假如孩子從小對人就沒有善意,你要叫他笑得很真誠天真,還真困難。

要給人家鞠躬,要鞠得很真誠,也不是很容易。

我們給孩子安排的課程中,光是鞠躬就鞠了兩、三個月。

鞠躬鞠到他身體彎下去的時候,是出自內心的一種恭敬。

因為任何一個動作,對內心都會有一種互動,心就會愈來愈謙卑,愈來愈恭敬,這是從外慢慢內化。

  有一個孩子才四歲多,我們教他一種禮儀,就是用完餐起來時,一定要跟同桌的人說:「大家請慢用。」才能離開。

這個行為是否重要?人是群居的,絕對不可能一個人獨自生活。

在群居的生活中,你的禮儀愈周到,與人的相處就愈不容易產生摩擦。

比如說,今天你跟同事去吃飯,你先吃完了,一句話也沒講就離開了,那就失禮。

坐在你旁邊的人就會看看別人說:「他今天是不是跟女朋友吵架了?」畢竟大家是團體生活,互相打個招呼,人家才不會覺得很唐突。

所以,讓孩子從小養成時時能跟人打招呼、問好的習慣,對他來講就很重要,他會時時想到別人的感受。

  我們幼兒園的每個孩子都這樣做,而且連老師也跟著做,就會做得很好,會形成風氣。

每次老師站起來,向所有的小朋友鞠躬說:「大家請慢用。」小朋友都笑得很開心。

為什麼?他們覺得很歡喜,大人跟我們一樣都要做,心裡很服氣。

假如只要求小孩做而我們不做,當老師不在的時候,他可能就不做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做給小孩看。

  有一天剛吃完飯,只剩下一個小朋友還沒吃完,這個孩子才四、五歲。

結果他站起來,對著桌椅板凳說大家請慢用,旁邊的老師都笑起來。

我們從這裡看到孩子的天真。

一個人求學問,一開始不是學變通,而是先學老實。

他如此老實,以後一定會依教奉行。

  有一次,老師在教導孩子禮儀,教他們敲門要敲三聲,而且不能敲得太急促。

太急促,聲音傳遞給屋裡的人,他就會緊張。

剛好他又在忙其他的事情,一時間不能來開門,他的心就會砰砰跳。

所以,敲門也要和緩,敲三聲。

開門之後,接待客人要先鞠躬:「阿姨好,叔叔好。」當我們的教學跟生活結合起來時,孩子會學得很有興趣。

所以,門一開,六個孩子同時說:「阿姨好。」結果這個阿姨連門都不敢進來。

她說:「受寵若驚,從來沒有被人這樣盛情接待過。」她一進門,孩子爭著幫她拿拖鞋,讓阿姨一進門直接可以穿上。

所以,每一種禮儀都含有為別人著想的意思。

  阿姨一進門,孩子就說:「阿姨,您請坐。」就引阿姨到這裡坐好。

坐好之後,馬上去倒水,然後又?:「阿姨請喝水。」這就是待人之禮。

當您的孩子這樣去接待長者,接待客人,客人與長者的印象如何?他會覺得這個孩子很有家教,很有教養。

  吃飯的時候,一定是長者先坐,晚輩才坐。

我們和小孩一起吃飯的時候,小孩還會幫助長輩夾菜。

有一個孩子來此地學習兩個星期,回家之後,跟家裡人一起吃飯,剛一開動,他就幫爺爺、奶奶夾菜。

本來爺爺、奶奶還不是很認同中國文化,但他這樣一做,他們就體會到,這兩個星期的教育有很大的變化。

小孩處處先想到誰?長者,先想到爺爺、奶奶。

所以,長者慢慢的就會接受,用中國的傳統教誨,來提升小孩處事做人的能力。

  我們在教導小孩的同時,還會告訴他們,坐有主位,他就知道哪一個位子應該讓給長輩。

主位都是具有領導身分的人所坐的位置,這個位子大部分都是正對門口。

我們那裡的孩子都會把主位讓出來,當老師進來了,他們會先站起來,等老師坐了,他們才坐下。

剛好那一天我從杭州回來,我一進去,他們也站起來,當我坐到主位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轉那個桌子,我就問:「為什麼轉桌子?」他說,「因為我們那個桌子有條紋,那個條紋一條一條對著主位是不禮貌的。」他們一看我坐下去,就把桌子轉到沒有條紋的方向。

所以,孩子不只是成就了恭敬心,還成就了他的細心、觀察力,如此一點一滴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