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個孩子叫孔融。

當他四歲分梨時,就能把比較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自己拿小的。

他這樣做完全正確,因為他做的家務比哥哥少。

我們現代都講平等,要跟孩子平等。

這話對不對?那就看我們如何去理解!在人格上應該平等,我們尊重孩子的人格,而不是附屬在我們身上。

但是孩子還小,請問他的人生經驗跟我們是否平等?不平等,對!他的人生智慧跟我們不平等,我們要引導他,要教育他。

所以要有長幼尊卑,孩子對長者才能生起恭敬心。

假如都平起平坐,他對我們將如何恭敬?所以我們要正確的理解這個平等。

  當孩子有了長幼尊卑的觀念,他才知道「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假如父親上班還沒有回來,兒子就大搖大擺,筷子也不拿就吃起來。

長此以往他就會我行我素,「苟不教,性乃遷」。

所以現代的孩子很難教。

  孔融讓梨給他哥哥吃,所謂是「財物輕」。

哥哥拿到了弟弟給的梨,對弟弟就會更加愛護和關懷。

孔融讓梨,是他深深懂得布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