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就是勤勞和節儉的統稱,它與吝嗇不同。

吝嗇的人把財富據為己有,不願與人分享。 杜老闆善於投資賺錢,擁有數棟出租公寓。他乘坐名牌轎車,進出豪華酒店,享受貴族式生活。他仍然心不滿足,想要賺取更多;他一毛不拔,不願樂捐助人。他害怕愛車被偷,不敢隨處停車;唯恐財物被盜,家設鐵門重鎖。他因富裕而受苦,淪為金錢的奴隸。 企業鉅子田柏騰〈Templeton〉認為勤儉的涵義,除了要努力賺錢,盡量節省之外,還要盡力捐獻,這樣生活才有意義。

第一,要勤勞打拼。

勤儉的人善用自己的天賦,走入社會,辛勤工作,努力創造。 他們恪守道德,賺錢有道,不佔人便宜,以他人的利益為考量,不為小錢與人斤斤計較。 他們經常檢討反省,充實自己,善用時間,研究理財。他們量入為出,避免高利率負債;精打細算,獲取最大投資回報;運用智慧,發揮物質最大的功效。

例如田柏騰基金會捐款給學者,作為研究經費,在社會上推廣關愛心。基金會同時要求各大學也配合捐款,來發揮每一錙铢的最大功效。

第二,要節約開支。

節儉的人不以金錢來衡量價值,深知一食一飯來之不易,不肯輕易浪費資源。 他們經常飲水思源,時時心懷感激,節約用水用電,回收紙張瓶罐,捐出陳舊衣物,講求廢物利用。

他們明辨必需品與奢侈品,當省則省,當用則用。 他們不講究體面,不追求時尚,不鋪張浪費。 他們生活簡樸,不需要名菜大餐,就可以滿足快樂。 例如證嚴法師布衣芒鞋,克勤克儉;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開始由奢入儉,也許不易適應,然而只要持之以恆,就不難養成習慣。

第三,要樂善好施。

名企業家摩爾〈Moore〉說:「財富與天份是老天借給我們的,作為改善社會,造福人群之用。」 耶穌訓勉我們:「不要把財富儲存在人間,而要將它寄放在天堂,以免被蟲蛾飳咬,或被竊賊偷盜。」 換句話說,也就是要我們樂善好施,來濟弱扶傾。許多宗教都建議,要人們捐出薪資的一成,來奉獻給教會或是慈善機構。 回饋社會的方式很多,我們可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積極參予活動,與大眾緊密結合,以他人之喜為喜,以社區之榮為榮。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金錢是工具,勤儉為過程。 勤儉持家不是要對自己嚴苛,也不是要對家人小氣;而是要縮小自我的需求,擴展關愛的層面。 它涵蓋著感激與謙遜的美德;懷抱著寬容與割捨的氣度;表現出熱心與奉獻的情操;散發出智慧與愛心的光輝。 它以關懷社區為目標,不計名利,不求回報,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理想境界。

作者為舊金山加州大學精神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