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黃帝內經》呢?既然有《黃帝內經》,那麼有沒有《黃帝外經》呢? 中國現存的第一部目錄學著作——班固寫的《漢書藝文志》中記載,古代醫經有七部, 第一部叫《黃帝內經》,第二部叫《黃帝外經》,還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和《旁篇》。 只是《黃帝外經》和其他醫經都已經失傳,現在傳世的就只有《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什麼意思呢?內經,不少人認為是講內在人體規律的,有的人認為是講內科的, 但我認為《黃帝內經》是一部講「內求」的書。要使生命健康長壽,不要外求,要往裡求、往內求, 所以叫「內經」。比如有了病怎麼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麼藥,實際上《黃帝內經》整本書裡面藥方很少,只有十三個藥方。它強調的是:要往裡求、往內求。

首先是內觀、內視,就是往內觀看我們的五臟六腑,觀看我們的氣血怎麼流動;然後內煉,通過調整氣血、調整經絡、調整臟腑,來達到健康、長壽。 所以,內求實際上是為我們指出了正確認識生命的一種方法、一種道路。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要內求,這是提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關注自己,生命就在自己手中,生命更在你自己的內求當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長壽的。 現代人為什麼對內求這麼陌生,有點不舒服,總是馬上想到吃藥,平常更是想不到內求?

我把現代人不內求的原因歸結為三個「不」: 第一是不願意內求,不願意內觀,不願意內煉。 為什麼?因為內求畢竟太困難了,我們長眼睛就是要往外看的,往裡看能看到什麼?往外看多容易啊,往裡看太困難了。 去照X光片,做一個CT、核磁共振,多容易啊!還要內求什麼?買點藥來吃多麼簡單,又何必要那麼辛苦地自我修煉呢?

可是請大家想一想,古代養生大家、歷代高壽長者,以及歷代的名醫、大德、高僧、高道,誰不是內求、內煉的。 比如說,李時珍就發現《黃帝內經》中涉及經絡的祕密,經絡就是需要內觀、反觀、向裡面看才看出來。 所以他有一句名言說,經絡是「內景隧道,唯反觀者能照察之」。

第二是不敢內求。自己內求,靜下心來、閉上眼睛往裡面一看,黑黑的,什麼都沒有,很容易出現幻覺。 心中一緊張,就有點害怕,有點恐懼,所以不敢內求。

第三是不屑於內求。總是覺得內求是虛的,神神祕祕的,能有什麼效果啊!還不如買點藥來吃,藥物是實實在在的, 吃了之後就有反應。內求要自己鍛鍊,自己調理自己的經絡、臟腑、氣血,這些東西存在嗎?煉了之後有效果嗎?

一旦看不見,一旦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馬上就否定它:肯定沒有這些東西。久而久之,我們現代人就越來越偏離了《黃帝內經》的思想,越來越丟棄了我們這位偉大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稀世珍寶。 這是多麼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