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如果能讓玻利維亞的拉巴斯那個街區的孩子都有個家,那就是我留給後人最大的遺產。」── 黃至成 《玻利維亞街童的春天》

二十六歲,在哈佛醫學院畢業前夕,黃至成向學校申請延畢一年,跑到南美洲最窮困的國家玻利維亞,為無家可歸的幼童提供醫療服務。那年年底,他遇到一名雛妓,低聲哀求他說,「先生,請為我們建立一個家,並且把我和街童們的故事告訴其他人。」

接受採訪的這天,恰巧是黃至成三十七歲生日,他已經是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兒科主任。他另外一個身分是「玻利維亞街童計畫」總監,他在玻國建造的第三個「街童之家」剛在今年初落成。

過去十年間,黃至成到世界各處演講、替街童發聲,感動無數人,更被美國醫學人文泰斗柯爾斯醫師(Dr. Robert Coles)譽為「堪與史懷哲為非洲的貢獻相比。」

扭轉一生的聖誕節

黃至成出生於美國南卡萊納州的哥倫比亞市,雙親是第一代的台灣移民。從小,聰穎的他總是以「第一名」為目標。他討厭在球場上輸球、會因為英文文法考試被扣錯三分而憤怒,更夢想著成為一名傑出政治家。

然而,高三那年的聖誕節早晨,他親眼目睹年僅十三歲的小妹因為心臟病突發猝逝,雙手和臉龐浮現淺淺的藍色。「這一天我的生命改變了。我開始質疑過去我知道的所有事情。」

妹妹的驟逝,給他動力去接近其他兒童。他進入哈佛醫學院,主修小兒科,課餘時間積極參與各種服務工作,孤兒院、癌症兒童夏令營活動、急診室等,都有他的身影。

二十六歲那一年,他送給自己一份特別的畢業禮物。當所有同學都準備執業時,他卻帶著十萬美元的存款,勇敢深入最貧瘠的角落。

經歷過去的帝國殖民、及獨立建國後的貪汙腐敗,使玻利維亞陷入窮困的處境。每一千一百名孩童中,就有一名流浪街頭;街童平均年齡只有十四歲,有九成受過肉體虐待及吸食毒品;女童則有一半以上曾懷孕、三八%受過性侵。孤兒們為躲避警察和抵抗嚴寒,只能棲身在地下水道,為了生存,他們去偷竊、乞討或從事性交易。「我看見非常多的死亡,好幾次都懷疑自己為什麼還要堅持下去?」

白天他負責兩所孤兒院小孩的健康問題,晚上則到市區,照顧無家可歸、流浪街頭的孩子。

回美國後,他成了空中飛人,每年固定抽出三個月飛往波國。經過十年的時間,他成立了三所「街童之家」,提供教育、食物、及住宿。更重要的是,黃至成堅持:給他們魚吃,不如教他們如何釣魚。「街童之家」有計劃地輔導孩子,教他們獨立自主。環境異常惡劣,卻沒有讓他逃走,「因為我知道因為我的努力,這些小孩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賴其萬多次邀請黃至成回台與醫學生座談,黃至成觀察,台灣的教育體系太注重測驗,使學生看不見外面的世界。「學生能夠解答出任何一個教科書上的習題,可是一旦離開了課本,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黃至成其實很愛笑,眼角還有明顯笑紋。然而,一講到街童議題,他表情嚴肅,話也更多了。問他,「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他認真地說,「希望每個人能花費一些時間和金錢,去幫助這些不幸運的人,因為他們不像我們一樣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