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活命金丹(衛生寶鑒方)治中風不語。半身不遂。肢節頑痺。痰涎上潮。咽噎不利。飲食不下。牙關緊閉。及解一切藥毒酒毒。發熱腹脹。大小便不利。胸膈痞滿。上實下虛。氣閉面赤。汗後餘熱不退勞病。諸藥不治。無問老幼男子婦人。俱宜服之。

貫眾 甘草 板藍根 甜硝 乾薑(各一兩一作干葛) 龍腦(研) 麝香(研) 青 黛(各三錢) 牛黃(研) 生犀(研) 珠子末 薄荷(各半兩) 川大黃(一兩半) 辰砂(四錢一半入藥一半為衣) 桂(三兩)
上為末。與研藥一處攪勻。煉蜜同水浸。蒸餅為劑。每兩作十丸。別以朱砂為衣。就濕真金箔四十張。為衣。臘月修合。瓷器收貯。多年不壞。如療風毒。茶清化下。解藥毒。新冷水化下。汗後餘熱勞病。及小兒驚熱。薄荷湯化 下。以上並量病大小。

牛黃鐵粉丹(御藥院方)治中風痰甚。精神昏憒。語言謇澀。手足不隨。諸藥不效。服之神。

牛黃 膩粉 朱砂(研) 麝香(研) 生犀末 腦子(研) 鉛白霜 雄黃(各一分)南星(牛膽製) 鐵粉 川甜硝 人參(各半兩) 金箔 銀箔(大者各十片) 上研細。煉蜜和丸。如

紅雪通中散(出聖濟總錄)

大青(別研一兩) 硝石(五斤煎藥後下) 丹砂(別研半兩) 桑根白皮(一兩) 羚羊角(鎊半兩) 蘇枋木(二兩) 梔子仁(一十五枚) 槐花(一兩) 升麻(一兩半) 淡竹葉(一握) 訶黎勒(一十五枚去核) 大腹 檳榔(各五枚銼) 上別研丹砂、大青外。餘並粗搗篩。用水一斗。浸一宿。煎至五升。去滓。入銀石鍋。即下硝石、丹砂、大青。不住手攪。候沫盡即成紅雪。置瓷器中。三日取出。搗羅為末。即用瓷瓶內盛。不得泄氣。有中風疾者。及一切

附子湯(出聖濟總錄)治中風欲死。身體緩急。目不得開。舌強不能語。

芍藥 甘草(炙)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 白朮(各一兩) 防風(去叉) 防己(各一兩半)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枚) 人參 黃芩(去黑心) 桂(去粗皮) 獨活(去蘆頭) 芎 (各一兩) 天雄(炮裂去皮臍一枚)
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切。煎八分。去滓。空心、日午、夜臥各溫服。如人行五裡以熱生薑粥投 之。微汗出。慎外風。

五靈脂丸(出聖濟總錄)

治中風精神昏昧。四肢縱緩。言語謇澀。

五靈脂(別為末) 附子(去皮臍炮裂) 天麻(各五兩) 白僵蠶(生用) 天南星(生用) 烏頭(去皮酒浸)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各三兩) 地龍(去土)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各五兩) 白附子(生用二兩) 牛黃 龍腦 麝香(各三錢並細研)
上為末。用醇酒五升。以五靈脂末。並入細面二兩。同煎成膏。與眾藥杵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用蔥白二寸。生薑一片細銼

神照散(出聖濟總錄)

治中風昏塞。肢體不收。口眼喎斜。

木香 白茯苓(去黑皮) 芎 蒺藜子(炒去角) 人參 獨活(去蘆頭) 黃耆(銼各一兩一分) 附子(炮裂去皮臍) 遠志(去心各三分) 萆 茵芋(各一兩) 梔子仁(二兩)
上為

苦參丸(出聖濟總錄)治中風。風熱未退。頻服前湯。力不能攻。更服。獨活湯(出聖濟總錄)治風中五臟。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 痺。痛癢不知。

獨活(去蘆頭三兩) 防風(去叉) 芎 白茯苓(去黑皮) 當歸(切焙) 葛根 桂(去粗皮各二兩) 細辛(去苗葉) 甘草(炙各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三兩)
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夜臥溫服。若初得病自有汗。減麻黃。宿有滯氣。加吳茱萸湯洗七遍。 炒。二兩濃朴去粗皮。薑汁炙一兩。乾嘔加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噦加陳橘皮湯。浸去白二兩。若胸中吸吸少氣。加大棗去核十二枚。心下驚悸。加茯苓去黑皮一兩。若熱去生薑。 加葛根。初得風不須

鐵粉散(出聖濟總錄)

治中風。涎潮搐搦。口眼喎斜。手足垂 。及破傷風。沐浴時傷風。

鐵粉(研四兩) 天麻(一兩) 蠍梢(炒一分) 白僵蠶(直者炒一兩) 白附子(炮半兩) 烏頭(炮裂去皮臍) 白花蛇(酒浸去皮與骨炙各三分) 桂(去粗皮半兩) 麝香 龍腦(各一分) 丹砂(一兩三味同細研) 上以前八味。搗羅為末。以後三味。合研令勻。每服一錢匕。薄荷汁和酒調下。臘茶清亦得。如病勢危急。研龍腦、膩粉、薄荷水調服。小兒驚風服半錢匕

防風湯(出聖惠方)

治中風不語。兩目不開。手足抽掣。發歇往來。昏塞涎潮。

防風(去叉) 羚羊角(鎊) 赤箭 獨活(去蘆頭) 當歸(切焙) 麻黃(去根節)桂(去粗皮)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各一兩) 前胡(去蘆頭) 甘草(炙銼) 秦艽(去苗土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四錢匕。以水一大盞。生薑半分切。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人參順氣散(一名通氣驅風湯出直指方) 治男子婦人血氣虛弱。虛風攻疰。

肌體顫掉。肩背刺痛。手足拳攣。口眼喎斜。半身不遂。頭目旋暈。痰涎壅盛。語言謇 澀。行步艱難。心怯氣短。客風所湊。四肢拘急。鼻塞頭痛。脾胃不和。心腹刺痛。胸膈不快。少力多困。精神不爽。不思飲食。嘔吐惡心。霍亂吐瀉。胎前產後。但是氣虛百病。皆可治之服之。常服調。

天台烏藥(五兩) 桔梗(去蘆) 川白芷 川芎 甘草(炙) 陳皮(去白) 白朮(各二兩半) 麻黃(去根節) 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半) 乾薑(炮七錢半) 人參(去蘆半兩)
上細末每三 傷風鼻塞頭痛。蔥白、薄荷同煎。婦人血氣。當歸煎。一方去白朮、人參。加僵蠶炒去絲 進襲。腿膝攣痺。筋骨疼痛。大有功效。若用治氣。去薄荷。增棗煎。名烏藥順氣散。血虛生風。氣痺之狀。亦類中風。世人呼曰中風。所謂熱則生風。蓋大綱之論。其實疼痛癱瘓。 縱掣攣痺之証。因於血虛。氣不流行者為多。間有起居不節。為賊風所中。亦必因虛而得。 故治風以暖散中通為先。通則痰氣不熏蒸。風亦自得以攄散。小續命湯。古今治風良法也。 但無通氣藥。不可獨用。複以此藥兼而治之。成功必矣。一方無乾薑。用紫蘇木瓜湯調末服。一方治閃挫身體。不能屈伸。溫酒調下。一方治瘙癢抓成瘡。薄荷煎服。一方每料加天麻 一兩。沉香五錢。常服疏風通滯氣。調營衛。進飲食。

加減續命湯(一名小續命湯出濟生方)治中風不省人事。漸覺半身不遂。口眼喎斜。手足顫掉。語言謇澀。肢體痿痺。神情昏亂。頭目眩重。痰涎並多。筋脈拘攣。不能屈伸。骨節煩疼。不得轉側。亦治腳氣弱緩熱久。服之瘥。有病風人。每遇天色陰晦。節候變更。宜預常 麻黃(去根) 人參 黃芩 白芍藥 川芎 甘草 防己 杏仁(去皮尖炒) 桂(各二兩) 防風(一兩半) 附子(炮去皮臍有熱者用白附子)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 筋急拘攣。語遲脈弦。加薏苡仁治筋急。加人參、黃芩、芍藥。以避中寒。服後稍輕。再加當歸全愈。腳氣痺弱。不能轉側。心神恍惚。加茯神遠志。骨節煩疼有熱者。去附子。倍加秦艽。煩躁大便澀。去附子。倍芍藥。加竹瀝。臟寒大便自利。去黃芩。加白朮、附子。 骨肉冷痛者。加肉桂、附子。煩躁多驚者。加犀角。嘔逆腹脹。人參、半夏。自汗去麻黃。 語言謇澀。手足顫掉。加石菖蒲、竹瀝。大便秘。胸中不快。加枳殼、大黃。氣塞不通加沉香。有痰加南星數片。發渴加麥門冬、干葛、栝蔞根。身疼加秦艽。上氣浮腫喘急。加防風、桑白皮。以上所加各一兩。小兒慢驚。煎取藥汁一盞。入生薑汁再煎一二沸。日三服。夜二服。夏間又有熱者。減桂一半。春加麻黃一兩。夏加黃芩一兩。秋加當歸四兩。冬加附子半兩一方。加木香、縮砂、獨活各一兩。川烏炮三分。亦效。牙關緊。用南星末半錢。龍腦一字。頻擦牙上。令熱即自開。若便痢。產後失血。並老人小兒。加麻黃、桂心、甘草各二兩。若或歌或哭。或笑語無所不及。用麻黃三兩。人參、桂枝、白朮各二兩。無附子、防風、生薑。有當歸一兩。自汗出。去麻黃、杏仁。加白朮。若腳弱。加牛膝、石斛各一兩。若腰疼深師方、有白朮。無杏仁。救急方、無川芎、杏仁。延年方、無防風。葉氏方有羌活、川一方無棗煎。名防己湯。此方諸風通治。然有感受不同。法須兼服。一曰首風。因沐頭而感。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而病頭痛。不可出。至日出則少愈。用熟附子一個。鹽等分。二味為散。沐了以方寸匕摩痛上。令藥力行。二曰漏風。因醉而感。多汗少氣。口乾而渴。近衣則身熱如火。欲食則汗出如浴。骨節怠惰。用澤瀉、白朮各一兩。麋銜半兩。為末。每服二錢。酒飲任下。空心。名麋銜湯。三曰內風。因房室而成。惡風多汗沾衣。口乾上瀆。不能辛苦。肢體盡疼。生附子、人參各半兩。茴香、茯苓、山藥各一分。甘草、乾薑各三分。為散。每用四大錢。薑三片。少鹽煎。食前。名附子湯。一方中風卒失音。濃煎桂末。三服效

麻黃續命湯(出拔萃方)治中風。不審六經之形証加減。雖治與不治無異也。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知暴中風邪。宜先以加減續命湯隨証治之。中風無汗惡寒。

麻黃 防風 杏仁 依本方加一倍。宜針太陽經至陰出血。昆侖舉蹺。

小續命湯(出拔萃方)

中風有三。內經曰:人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故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本氣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氣衰者多有此疾。壯歲之際無有也。若肥盛則間有之。亦形盛氣衰。如此治法。和臟腑。通經絡。便是治風。然輕重有三。中血脈則口眼喎斜。亦有賊風襲虛傷之者也。中腑則肢廢。中臟則性命危急。此三者治各不同。如中血脈。外有六經之形証。則從小續命東加減。及疏風湯治之。中腑內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湯。或局方中麻仁丸通利。外無六經之形証。內無便溺之阻隔。宜養血通氣。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治之。中臟痰涎昏冒。宜至寶丹之類鎮墜。若中血脈中腑之疾。初不宜用龍腦、麝香、牛黃。為麝香治脾入肉。牛黃入肝治筋。龍腦入腎治骨。恐引風深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又不可以概用大戟、芫花、甘遂。瀉大便。損其陰血。真氣愈虛。方列於後治風經驗方。

麻黃(去節) 人參(去蘆) 黃芩(去腐心) 芍藥 甘草(炙) 川芎 杏仁(麵炒去皮尖) 防己 官桂(各一兩) 防風(一兩半去蘆頭) 附子(炮去皮臍細銼半兩)
上除附子、杏仁搗為粗末。後入二味令勻。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一方有熱者。加桂枝麻黃各用半兩。黃芩加作二兩。去附子。一本雲。恍惚者加茯神、遠志。錄驗方、有白朮。不用杏仁。救急方無川芎、杏仁。延年方無防風。昔有人久患腳弱。

附子續命湯(出拔粹方)治中風無汗身涼。

附子(加一倍) 乾薑(加二兩) 甘草(加三兩) 宜針隱白穴。去太陰之賊也。此一証。太陰

桂枝續命湯(出拔粹方)

治中風有汗惡風。

桂枝 芍藥 杏仁 依本方加一倍。宜針風府。此二証太陽中風。

白虎續命湯(出拔粹方)

治中風。身熱無汗不惡寒。

石膏 知母(一料中各加二兩) 甘草 依本方加一倍。

葛根續命湯(出拔粹方)

治中風身熱。有汗不惡風。

葛根 桂枝 黃芩 依本方加一倍。宜針陷谷。刺厲兌。針陷谷者。去陽明之賊也。刺厲兌者。瀉陽明之實也。此二証。陽明中風也。

羌活連翹續命湯(出拔粹方)

無此四証。六經有系於少陽厥陰。或肢節攣痛。或麻木不仁。

小續命(八兩) 羌活(四兩) 連翹(六兩) 上古之續命。混淆無經。今立分經治療。又分各經針刺。別無不愈也。治法去厥陰之井大敦刺。以通其經少陽之經。絕骨灸以引其熱。以此

桂附續命湯 治中風有汗無熱。

甘草 桂枝 附子 依本方加一倍。宜針太 。此一証少陰經中風也。

續命湯(一名西州續命湯)治中風入臟。四體不自知。口不能語。昏昧不知痛處。或筋脈拘

大通青金丹(出聖濟總錄)治中風。

金箔(四十九片) 丹砂(別研) 硫黃(研) 曾青(二分螺髻者為上研) 胡粉(研) 鉛丹(與曾青末紫石英末胡粉鉛霜再同研) 雄黃(各三分與丹砂同研) 紫石英(研各一兩) 鉛霜(研一兩) 水銀(三分與硫黃結砂子研) 上取一湖南燒藥瓶子並蓋。用六一 泥固濟。火 令乾。先下金箔二十片。次下砂子。同研四味末。實按平。又下金箔二十片。 次下曾青同研五味末。又實按令平。次又下金箔九片。始用蓋子六一泥合。蓋子只留縫一寸 不泥合。用火法。並再搗羅出火毒。及再研法。並與前方大通水銀丸同。用槐膠濃煎湯。去滓。停令溫。入面煮作稠糊。丸如梧桐子大。凡中風癱瘓風。手足攣急風。口面 斜風。癲 癇風。狂風邪。並

薏苡仁湯(出聖濟總錄)治中風。風勢未退。服前湯數日未效。

葳蕤(一兩) 石膏(研二兩半) 生薑(切焙三兩) 薏苡仁(炒一兩半) 犀角(鎊半兩) 地骨皮 人參(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生用半兩) 烏梅(去核二十枚) 杏仁 (去皮尖雙仁炒二兩半)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竹瀝半 合。白蜜少許。攪令勻。溫服。病若熱多。即食前冷服。若冷多。即食後暖服。如服苦參丸 以此湯咽下。

麻黃湯(出聖濟總錄)治中風。肢體弛緩。言語謇澀。精神昏憒。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出沫焙三兩) 桂(去粗皮半兩) 獨活(去蘆頭三錢) 羚羊角 (鎊三分) 葳蕤(切焙一兩) 葛根(銼三兩) 防風(去叉一兩半) 升麻(一兩半) 石膏(碎六兩)甘草(炙銼三分)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如人行五裡再

犀角搜風丸(出御藥院方) 治風下痰。解結順氣。

乾生薑 木香(各半兩) 白茯苓(去皮) 車前子 木通(各一兩) 青皮(去白三 兩) 陳皮(去白) 枳實(麩炒去瓤各二兩) 牽牛頭末(四兩) 生犀角(一兩半鎊屑)
上為細末。湯浸

乳香尋痛丸(出危氏方)治中風。癱瘓不遂。手足 曳。口眼喎斜。或旋暈僵仆。涎潮搐搦。卒中急風。不省人事。每服二十丸。黑豆淋酒下。風虛眩冒。項筋拘急。太陽穴疼痛。宜用生地黃汁調酒下。腰腳疼重。行步艱辛。筋脈攣促。俯仰不利。賊風所中。痛如錐刺。皮膚頑濃。麻痺不仁。或血脈不行。肌肉干瘦。生蔥酒下。或生蔥茶亦可。風濕腳氣。腿膝無力。或腫或疼。不能舉步。兩腳生瘡。膿血浸漬。癢痛無時。愈而又發。溫鹽酒下。打撲閃肉。筋骨內損。已經多年。每遇天寒。時發疼痛。沒藥酒下。

乳香 川烏 沒藥 五靈脂 白膠香 地龍 白薑 半夏 五加皮 赤小豆(各等分)
上為

桂附湯(一名解語湯)治中風。精神昏悶。語聲不出。神異溫風丹 治中風一切諸疾。

麻黃(去根節擇淨生用五兩) 人參 白朮 乾薑(炮各二兩) 茯神 附子(炮去皮 臍) 白膠 黃細銼。用水五升。 溫酒下。日三服。

陰濕湯(余居士選奇方)治一切中風自汗。淅淅惡風。翕翕發熱。呼吸少氣。風濕風溫。表實裡虛。或表虛裡實。腠理開疏。氣道壅塞。虛汗盜汗。目黃身腫。小便不利。胸膈痞滿。 白朮 白茯苓 蒼朮(米泔浸) 藿香葉(去土) 甘草(炙) 橘紅 濃朴(製) 半夏 (各一兩) 干。同眾藥為粗末

麻黃湯 治中風氣逆。滿悶短氣。

麻黃(三兩去節) 甘草(二兩炙) 石膏(四兩碎綿裹) 杏仁(五十枚去雙仁及皮尖碎) 人參 兩)
上 咀。以水九 菜。

大通水銀丸(出聖濟總錄)治中風。

水銀 鉛丹(研) 丹砂(研) 胡粉(研) 鉛霜(別研候藥成入) 雄黃(研) 硫 黃(先以銚子 研) 曾青(各一 入湖南瓶子中。 寸。不泥合。火 焰。藥氣起。即 羅。下用篩了濕 上以盆合蓋。經 大棗。取肉研如 得汗出。慎外

附子補湯(出聖濟總錄)治中風。服前湯後服。(案︰前方系葛根湯。非 大通水銀丸。) 附子(炮裂去皮臍) 石膏(碎) 乾薑(炮各一兩半) 桂(去粗皮一兩) 犀角(鎊 一兩) 地骨 每服五錢匕。水一盞 粥投。以濃衣覆令汗 藥未效。宜服薏苡仁

青金丹(出御藥院方)治中風不省。痰涎壅滯。在咽嗌間如拽鋸聲。連服三兩丸。或吐或利 膩粉 粉霜(各一兩) 滑石(為末三錢) 水銀(錫結沙子一兩) 半夏(湯洗過生薑汁浸為末 為末。同研令

大星附湯(一名星附散出醫方大成)中風雖能言。口不 斜。而手足 曳。脈虛浮而數。風中肺也。蓋風中肺。則口眼喎斜。風中腑則肢體廢。風中臟則性命危。凡風中腑。痰涎昏冒 天南星 半夏(二味切薑汁浸) 黑附子 白附子 川烏(並生去皮) 僵蠶 人參 白 茯苓 為愈。鹿

防風湯(一名防己湯)治証同前。水銀丸(出聖濟總錄)治中風仆地。口眼喎斜。涎潮語澀。手足不隨。及非時胸膈痰涎。

水銀(一兩) 臘茶末(半兩) 青州棗(十枚煮取肉) 上將棗肉。先同水銀研令星 盡。然後入 下。

防風湯(出本事方)治中風內虛。腳弱語謇。

石斛(一兩半) 乾地黃 杜仲 丹參(各一兩一分) 防風 川芎 麥門冬 桂心 川 獨活(

金箔丸(出旅舍備要)治中風語澀。口吐涎。頭目昏。項強直。口眼 。及治痰飲腸鳴。清 金箔(五十片) 天南星(炮) 半夏曲(各一兩) 白附子(炮二兩) 雄黃(研飛 半兩) 牛黃( 糊為丸。如綠豆大。生

茯苓湯 治中風入腹。心下如刺不得臥。或在脅下。轉動無常。腹滿短氣。 欲死。此病或中虛冷。或素有宿食。食飲不消。或素風氣在內。今得他邪。往干腑臟。故成此病。

茯苓(二兩) 芎 乾薑 芍藥 白朮 當歸 人參(各一兩) 枳實(三分炙) 甘草(炙一 胸中有

牛黃丸(出聖濟總錄)治中急風。涎潮昏塞。不省人事。口眼喎斜。手足 曳。抽掣麻木。 牛黃(別研) 天南星(搗羅為末內牛膽中陰乾者各一兩) 白附子(生用半兩) 天 麻(三分) 角(鎊一兩) 上 溫薄荷自然汁化下

羌活湯(出聖濟總錄)治中風。身體疼痛。四肢緩弱不遂。

羌活(去蘆頭半兩) 葛根(三分) 甘草(炙一分) 干熟地黃(焙三分) 桂(去粗皮一分) 芍 錢匕。水一盞半。煎至

雄朱丹(出和劑方)治中風涎潮。咽膈作聲。目眩不開。口眼喎斜。手足不遂。應是一切風 雄黃(研) 朱砂(研) 龍腦(研) 麝香(研各一錢) 白附子(生) 天南星(洗 生) 白僵蠶( 如梧桐子大。如中 化一丸。揩牙齦上 用豆淋酒化藥。揩

八味順氣散(出濟生方)治中風。亦當間服此藥。中氣者尤得其宜。

白朮 白茯苓(去皮) 青皮(去白) 香白芷 陳皮(去白) 人參(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拘時候。可加生南 則白湯嚼。如古方 宜服此。次進治風

療風飲子

羌活(三兩) 桂心(半兩) 人參(一兩) 蜀升麻 茯神 防風 生薑(和皮切) 生 犀角(屑。

七寶丸(出御藥院方)治中風。不計緩急。涎潮冒悶。不知人事。

丹砂 牛黃 水銀 龍腦 膩粉 麝香(以上並細研各一分) 金箔(大者二十一片與 藥末同 二十丸 憒。不

雄黃半夏丸(出聖濟總錄)治五臟內虛。中風昏冒。涎潮氣壅。

雄黃(研飛過一兩) 丹砂(研一兩) 膩粉(研一分) 麝香(研一分) 半夏(湯浸七遍去滑焙 調面和丸。如梧

銀粉丸(出御藥院方)治中風。痰涎不得下。精神昏塞。不省人事。

水銀(二兩錫結沙子另研) 突中煤 牛黃(研各半兩) 麝香(另研) 蠍梢(各一兩) 天南星 末後。同研令勻。 粉半錢匕下。小兒

桃溪回陽丹(出簡易方)治卒暴風中氣中。癱瘓手足不遂。語言謇澀。口眼斜。筋脈攣急 川烏(洗) 草烏(各三兩洗) 地龍(洗) 五靈脂(洗) 南星(洗各一兩) 腦子麝香(各少 溫酒先嚼薄荷 三丸效。

紅龍散(出三因方)治一切中風。前開關竅。不致枯廢。服此後服治風之藥。

朱砂(別研) 五靈脂(各一兩半) 全蠍(半兩) 茯神 萆 (各一兩) 腦子(別 研) 麝香( 風丹。

十二味正氣散(出朱氏集驗方)治風中氣中。

陳皮 半夏 濃朴 藿香 甘草 人參(二錢半) 茯苓 白朮 石菖蒲 木香 遠志 薏苡 煎八

通心辰砂丸(出旅舍備要)治一切風涎潮發。以致狂語。狀若心風。只服此藥方。

朱砂(半兩研) 龍腦(半兩) 砂(半兩研明者) 黃丹(炒一錢) 白芥子(微 炒取末一兩) 大。更研朱砂為衣。

鼻奪命散(出德生堂方)治中風不省人事。口眼喎斜。痰涎壅塞。半身偏廢。及卒中風癇 蔓荊葉 石菖蒲 穀精草 東平薄荷(各四錢) 芎 (二錢半) 藜蘆(二錢) 細辛(二錢半) 內。如手不可 以順氣之藥。

分涎散(出御藥院方)治中風涎潮。作聲不得出。口噤。手足搐搦。薏苡仁湯(出聖濟總錄)治中風。肢體緩縱。精神恍惚。言語謇澀。

薏苡仁(炒五兩) 葳蕤(切焙三兩) 犀角(鎊二兩) 茯神(去木三兩) 烏梅(去 核七枚) 麥 至八分。去滓。

附子湯(一名附子散出醫方大成)治五臟中風挾寒。手足不仁。口面 斜。昏暈失音。眼目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各半兩) 細辛(去苗) 防風(去叉) 人參 乾薑(炮 各六錢)上銼為 為末。酒調二錢

青龍湯 治中風。發三春。脈浮短者多凶。大而長可療。

甘草(一兩炙) 生薑 大棗(二十枚擘) 麻黃(二兩去節) 桂心(七錢) 芍藥 (各二兩)上 生蔥等物。

三陽湯 治中風。發三夏。脈沉緊。惡寒不汗煩。

當歸(一兩) 生薑(二兩) 甘草(炙五分) 麻黃(五兩去節)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並雙仁碎 菘菜等物。

扶金湯 治中風。發三秋。脈浮大而洪長。

葛根(三兩) 獨活(二兩) 附子(一兩炮四破) 石膏(二兩碎綿裹)
上 咀。 以水八升。煮

溫脾湯 治中風。發三冬。脈浮大者。

芎 (二兩) 石膏(四兩碎綿裹) 甘草(炙四分) 黃芩(三兩) 杏仁(十四枚 去皮尖雙仁碎 咀。以水八升。煮

五虎湯(出衛生家寶方)治中風 曳。目睛上視。牙關緊急。涎盛昏塞。不省人事。

南星 草烏 川烏(並炮去皮) 半夏(炮七次) 皂角(去皮弦子炙)
上 咀等分。 每服三大 草烏川

二香三建湯(出醫方大成)治男子婦人。中風虛極。言語謇澀。六腑俱微弱。舌強不語。痰涎並多。精神如痴。手足偏廢。不能舉運。此等証候。不可攻風。止可扶虛。

天雄(去皮生用) 附子(去皮生用) 川烏(生去皮各一兩) 木香(不見火半兩) 沉香(旋磨

勝金丸(一名朱砂丸出簡易方)治中風忽然昏若醉。形體昏悶。四肢不收。涎潮於上膈。氣 生薄荷(半兩) 豬牙皂角(二兩捶碎水一升二味一處並搗取汁慢火熬成膏) 瓜蒂末 (一兩) 如龍眼大。以 必用方論中 湯藥不能入

荊瀝湯(出聖濟總錄)治初得中風。四肢不收。心神昏憒。眼不識人。不能言語。先服。

荊瀝 竹瀝 生葛汁(各一升) 生薑汁(三合) 上和勻。去滓。瓷器中煎三五沸。 每服二盞

次服防風湯(出聖濟總錄) 防風(去叉)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各三錢(分)〕 杏仁(湯浸去皮尖並雙仁 炒) 芎 草(各半兩炙) 石膏(研碎各三兩) 羚羊角(鎊一兩)
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 一盞半。入生薑半分 日二夜一。覺減損。

次服防己竹瀝湯(出聖濟總錄) 防己(銼一兩) 防風(去叉) 升麻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 桂(去粗皮) 芎 獨活 煎至八分。 白朮二兩。

次服防風獨活湯(出聖濟總錄) 防風(去叉) 獨活(去蘆頭) 秦艽(去苗土) 黃 芍藥 人參 茯神(去木) 白朮(銼炒) 麻麥門冬(去心 斛(去根) 地骨皮 遠 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各(一升)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 盞半。入生薑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 面赤。即與前四味荊瀝湯相間服佳。又 一方治偏風。半身不遂。肌肉偏枯者

小竹瀝湯(出醫方大成)治中風涎潮。言語昏塞。四肢緩縱不收。

秦艽(去苗土銼) 防風(去蘆頭銼) 附子(炮去皮臍) 獨活(銼各一分) 上水 四盞。煎二盞 他藥扶持。

羌活湯(出仁存方)治中風眩暈。惡風自汗。或身體不仁。兼濕身體疼煩。掣痛不可屈伸。 羌活 附子(炮) 白朮 甘草 上等分。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

雄附醒風湯(出醫方大成)治中風涎潮。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附子(一個) 天雄(一個各一兩) 蠍梢(半兩) 南星(一個一兩重與雄附並生用 去皮臍)上

三化湯(出拔粹方)治中風。外有六經之形証。先以加減續命。隨証治之。

內有便溺之阻隔

濃朴(薑製) 大黃 枳實 羌活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兩。水三升。煎至一升半。 終日服 舉。又 非肝腎 則發 土平 下 今脾不能與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 故不用焉。其治可大補十全散。加減四物。去邪留正。

桂枝湯 治中風。身體煩疼。惡寒而自汗出。頭強痛急。

桂心(五兩) 生薑(八兩) 甘草(二兩炙) 葛根(八兩) 芍藥(三兩) 大棗 (十二枚擘)上切 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