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脈︰暑傷於氣,所以脈虛,弦細芤遲,體狀無餘。夏月有四証,傷寒傷風,脈証互見,中暑熱病,疑似難明。

脈緊惡寒謂之傷寒,脈緩惡風謂之傷風,脈盛壯熱謂之熱病,脈虛身熱謂之傷暑。

中暑中陽,皆熱症也,動而得之謂中熱,靜而得之謂中暑,乃夏火之氣也。吐瀉或嘔噦躁悶,重則熱極而昏不省人事,俱用香薷散加減;元氣虛脫者,用生脈散加減。

香薷飲治伏暑引飲、口燥咽乾,或吐或瀉並治。若卒中昏冒倒仆、角弓反張、不省人事、手足或發搐溺,此為暑風,不可作風治之,當以本方加羌活治之。

香薷 濃朴(薑汁炒) 白扁豆(炒) 加黃連(薑汁炒尤妙)
上銼劑,水煎熟以涼水沉冷服。如有搐搦加羌活;瀉利加白朮、茯苓;脈虛弱加人參、五味子、麥門冬;虛汗不止加黃 、白朮;心煩加梔子、黃連、薑汁炒,調辰砂末服,胸脹加枳殼、桔梗;夾痰加南星、半夏;虛加人參、黃 ;小便不利加赤茯苓、滑石;嘔吐加藿香、陳皮、薑汁少許;渴加葛根、天花粉。

十味香薷飲治伏暑身倦體困,神昏頭重,吐利。

黃 (蜜水炒) 人參(去蘆) 白朮(去蘆) 茯苓(去皮) 陳皮 木瓜(各五分) 香薷(一錢)濃朴(薑汁炒) 扁豆(炒,各五分) 甘草(炙,五分)
上銼劑,水煎服。暑風,減黃 ,加羌活一錢五分。

生脈散滋生精氣,培養真元,清心潤肺。

人參(去蘆,三分) 麥門冬(去心,三錢) 五味子(十五粒) 加白朮(去蘆,二錢)
上銼劑,水煎,不拘時服,渣再煎,則可充百茶湯。

中暑者,熱傷膀胱經也。其症身熱頭痛、洒然毛聳、微寒口開、前板齒燥、舌燥生苔、大煩渴者,用人參白虎湯加香薷、扁豆。有身重疼痛者,用人參敗毒散加香薷、黃連主之。

人參白虎湯治夏月中 、即中熱,舌燥生苔刺。

人參(五分) 石膏 知母(各一錢半) 甘草(三分) 麥門冬(去心) 白朮(各七分) 梔子 茯苓 芍藥(各一錢) 陳皮(七分) 香薷(一錢) 扁豆(八個)
上銼劑,蓮肉十個、烏梅一個,水煎服。熱極小便遺尿不止加黃柏炒;煩躁加辰砂末、酸棗仁;若腹痛嘔噦、吐瀉飽悶,切不可用石膏。

中暑身熱而煩、四肢沉困者,此熱傷元氣也。

清暑益氣湯治長夏濕熱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減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肢節疼痛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悶、小便黃而數、大便溏而頻、或利或渴、不思飲食、自汗體虛。

黃 (蜜炒) 蒼朮(米泔製) 升麻(各一錢) 人參 白朮(去蘆) 陳皮 神曲(炒) 澤瀉 黃柏 (酒炒) 當歸 青皮(去穰) 麥門冬(去心) 乾葛(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 甘草(三分)
上銼劑,水煎溫服。

中暑熱渴、小便赤澀者,宜清利三焦也。

益元散治中暑身熱、小便不利。此藥性涼,除胃脘積熱,又淡能滲濕,故利小便散濕熱也。

白滑石(六錢) 甘草(微炒,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加蜜少許,煎湯,冷水任下。如欲發汗,用蔥白、豆豉湯調下。

中暑熱渴、大便泄瀉者,宜分利陰陽也。

五苓散治中暑煩渴、身熱頭痛、霍亂泄瀉、小便赤少、心神恍惚。

豬苓 澤瀉(各一錢) 白朮(去蘆) 茯苓(去皮,各錢五分) 肉桂(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若本方去桂,名四苓散。

夏月感寒者,乃取涼之過也。因暑熱之時,或納涼於深堂大廈涼亭冷館、大扇風車,風寒以傷其外,或飲食生冷瓜果冰水,寒冷複傷其內。其痛或頭疼身痛,發熱惡寒,或惡心嘔吐、泄瀉腹痛,此內傷生冷、外感風寒所致也,宜藿香正氣散治之。此非治暑也,因暑而致之病也。藿香正氣散。(方見霍亂。)依本方,外感重加蒼朮、羌活,去白朮;內傷重加砂仁、神曲。

注夏者,屬陰血虛、元氣不足也。夏初春末頭疼腳軟、食少體弱者是。其症頭眩眼花、腿酸腳軟、五心煩熱、口苦舌乾、精神困倦、無力好睡、飲食減少、胸膈不利、形如虛怯、脈數無力,是名注夏,宜參歸益元湯多服,兼服補陰丸調理。

參歸益元湯治注夏病。

人參(去蘆,五分) 當歸 白芍 熟地黃 白茯苓(去皮)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 五味子(十粒) 陳皮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七分) 甘草(一分)
上銼一劑,棗一枚、烏梅一個、炒米一撮,水煎服。飽悶加砂仁、白豆蔻;惡心加烏梅、蓮肉、炒米;噦加竹茹;煩躁加辰砂、酸棗仁、竹茹;瀉加炒白朮、山藥、砂仁、烏梅,去熟地、知母、黃柏;小水短赤加木通、山梔,胃脘不開、不思飲食加濃朴、白豆蔻、益智、砂仁、蓮肉,去熟地、黃柏、知母;腰痛加杜仲、故紙、茴香,腿酸無力加牛膝、杜仲;皮焦加地骨皮,頭目眩暈加川芎;虛汗加黃 、白朮、酸棗仁;夢遺加牡蠣、辰砂、山藥、椿根皮;虛驚煩熱加辰砂、酸棗仁、竹茹;口苦舌乾加山梔、烏梅、乾葛。

發熱惡寒、身重疼痛、小便澀、洒然毛聳、手足厥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脈弦細虛遲,表裡中也。用補中益氣湯加香薷、扁豆,有熱加黃芩。

一婦人,因暑月廚房熱極,遂出當風處脫衣乘涼,被風吹即頭痛發熱、惡寒身痛。草醫不識,誤認為寒,用附子理中湯,一服下咽,立時不語,口中無氣,唇口青紫,心口微溫,舉家哭泣求救於予。診六脈洪大而數,此熱症而誤用熱藥。以燒酒噴胸前,將鏡撲之,更將新汲水入蜜,將雞翎沃入其口數次。少頃,患人即伸舌探水,以益元湯灌下即活。

李北川,仲夏患腹痛吐瀉,兩手捫之則熱,按之則冷,其脈輕診則浮大,重診則微細。余曰︰此陰寒之症也。急服附子理中湯,不應,仍服至四劑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