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病源論三首
病源霍亂者由人溫涼不調,陰陽清濁二氣,有相乾亂之時其亂在於腸胃之間者,因遇飲食而變,發則心腹絞痛,其有先心痛者則先吐,先腹痛者則先痢,心腹並痛者,則吐痢俱發,挾風而實者,身發熱,頭痛體疼而複吐痢,虛者但吐痢心腹刺痛而已,亦有飲酒食肉好餐腥膾,生冷過度,或居處不節,或露臥濕地,或當風取涼,而風冷之氣歸於三焦,傳於脾胃,脾胃得冷則不磨,不磨則水穀不消化,亦令清濁二氣相乾,脾胃虛弱,便生吐痢,水穀不消則令心腹脹滿,皆成霍亂,霍亂有三名,一名胃反,言其胃氣虛逆,反吐飲食也,二名霍亂,言其病揮霍之間,便致撩亂也,三名走哺,言其哺食變逆者也,診其脈來代者霍亂,又脈代而絕者亦霍亂,霍亂脈大可療,微細不可療,霍亂吐下,脈微遲,氣息劣,口不欲言者,不可療也,養生方雲,七月食蜜,令人暴下發霍亂。(出第二十二卷中)
千金論曰︰原夫霍亂之為病也,皆因食飲,非關鬼神,飽食肫膾,複餐乳酪,海陸百品無所不啖,眠臥冷席,多飲寒漿,胃中諸食,結而不消,陰陽二氣,擁而反戾,陽氣欲降,陰氣欲升,陰陽乖隔,變成吐痢,頭痛如破,百節如解,遍體諸筋,皆為回轉,論証雖小卒病之中,最為可畏,雖臨深履危不足以喻之也,養生者宜達其旨趣庶可免於天橫者矣。又凡霍亂務在溫和將息,若冷則遍體轉筋,凡此病定已後,一日不食為佳,仍須三日少少吃粥,三日以後,乃可恣意食息也,七日勿雜食為佳,所以養脾氣也。(出第二十卷中)
霍亂吐痢方一十二首
廣濟療霍亂吐痢,扁豆湯方。
扁豆葉(一升) 香薷葉(一升) 木瓜(一枚) 乾薑(一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裡,並無所忌。
又療冷熱不調,霍亂吐痢宿食不消,理中丸方。
人參(八分) 白朮(八分) 甘草(八分炙) 乾薑(六分) 高良薑(八分) 桂心(六分)
上六味搗篩蜜丸,空腹以飲下梧子大三十丸,日二服,漸加至四十丸,老小以意減之。
忌生冷油膩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物。
又療霍亂,冷熱不調,吐痢高良薑湯方。
高良薑(五兩) 木瓜(一枚) 杜梨枝葉(三兩)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空腹溫三服,服別如人行六七裡,無所忌。
(並出第四卷中)
短劇霍亂吐痢,心煩亂髮湯主之方。
亂髮(一握燒焦) 人參(一兩) 吳茱萸(一升) 甘草(一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酒二升,煮取二升,絞去滓,溫服五合。忌海藻菘菜。
又療霍亂吐痢,已服理中及四順湯不解者,以竹葉湯方。
竹葉(一虎口) 小麥(一升) 生薑(十兩) 甘草(一兩炙) 人參(一兩) 附子(一兩炮)肉桂(二兩) 當歸(二兩) 芍藥(一兩) 白朮(三兩) 橘皮(二兩)
上十一味,以水一斗半先煮小麥竹葉,取八升汁,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吐痢後腹滿,加濃朴二兩炙,上氣加吳茱萸半升瘥,理中四順則大熱,熱毒霍亂,宜竹葉湯。忌生蔥海藻菘菜豬肉桃李雀肉等。(千金古今錄驗並同)
又霍亂吐痢而汗出,小便複利,或下利清穀,裡外無熱,脈微欲絕,或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四逆加豬膽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 乾薑(半兩炮) 附子(一枚生) 豬膽汁(半合)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四合,溫分再服,無豬膽,以羊膽代之,強人可與大附子一枚,乾薑加至三兩,若吐之後,吸吸少氣者,及下而腹滿者,加人參一兩,諸藥皆減為一兩,如証者,亦宜與理厥人參湯佳。忌海藻
又四順湯,與前療同,常用此方。
人參(三兩) 乾薑(三兩) 甘草(三兩) 附子(二兩)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溫分三服,轉筋肉冷,汗出嘔噦者良。忌海藻菘菜豬肉。(千金同刪繁范汪方雲利甚者加龍骨二兩妙)
又白丸,療霍亂嘔吐及暴痢良方。
半夏(三兩洗) 附子(四兩炮) 乾薑(四兩炮) 人參(三兩) 桔梗(二兩)
上五味作散,臨病和之,若吐痢不止者,以苦酒和之,飲服二丸,如梧子,不瘥複服,耐藥者加之以意下者,用蜜和丸亦得。忌豬羊肉餳。(范汪同並出第四卷中)
崔氏理中丸,療三焦不通,嘔吐不食並霍亂吐逆下痢,及不得痢悉生之方。
人參(三兩) 乾薑(二兩炮) 白朮(三兩) 甘草(三兩炙)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平旦取粥清服五丸,日再服,一方乾薑三兩。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二卷中)
延年理中丸,療霍亂吐痢,宿食不消方。
白朮(二兩) 乾薑(二兩炮)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炙) 大麥 (二兩炒黃)
上五味搗篩,蜜和為丸,以飲服十五丸如梧子大,日再服,稍加至二十丸。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六卷中)
必效理中散,主霍亂及轉筋,吐痢不止方。
青木香(六分) 桂心(八分炙) 濃朴(八分炙) 甘草(八分炙) 白朮(八分) 乾薑(十分炮) 附子(六分炮)
上七味搗篩為散,飲服兩錢匕,如人行五六裡,不定更服一錢匕,瘥止。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桃李雀肉等。
又方若熱霍亂則渴,心煩欲得冷水吃,則宜恣意飲冷水及土漿,取足定止。
霍亂臍上築方三首
病源霍亂而氣築悸者,由吐下之後三焦五臟,不和而水氣上乘於心故也,腎主水,其氣通於陰,若吐下則三焦五臟不和,故脾氣亦虛不能製水水不下宣,與氣俱上乘心其狀起臍下,上仲景論霍亂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先療氣,理中湯去朮加桂,凡方加朮者,以內虛也,加桂者,恐作奔豚也,理中湯方。
人參(二兩) 甘草(三兩炙) 白朮(三兩) 乾薑(三兩炮)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夜一,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心四兩,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若下多者複用朮,悸者加茯苓二兩,若先時渴喜得水者,加朮合前成四兩半,若腹中痛者,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若惡寒者,加乾薑,合前成四兩半,若腹滿者,去朮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六片,服湯後一食項,飲熱粥一升許,汗微出自溫,勿發揭衣被也。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千金備急文仲崔氏集驗必效短劇古今錄驗並同)
又霍亂臍上築者,以吐多故也,若吐多者,理中湯主之,方如前法加減,霍亂四逆吐少嘔多者,附子粳米湯主之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一兩炙) 大棗(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羊肉豬肉海藻菘菜餳。(一方有乾薑一兩短劇千金同出第十七卷中)
范汪療霍亂臍上築而悸,茯苓理中湯方。
茯苓(二兩) 甘草(三兩炙) 乾薑(一兩炮) 人參(三兩) 木瓜(三兩)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分為四服,忌海藻菜酢物。(出第四卷中)
霍亂腹痛吐痢方七首
廣濟療霍亂腹痛吐痢方。
取桃葉切三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三合,分溫二服。(出第四卷中)
范汪理中加二味湯,療霍亂胸滿腹痛吐下方。
人參(三兩) 乾薑(三兩炮) 甘草(三兩炙) 白朮(三兩) 當歸(二兩) 芍藥(二兩)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絞去滓,溫服一升,日三,甚良。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又主霍亂腹痛吐下方。
取桃葉,冬取皮煎汁,服一酒杯有效。(千金雲搗絞取汁一升服立止出第四卷中)
千金理中湯療霍亂吐下,脹滿食不消心腹痛方。人參(三兩) 白朮(三兩) 甘草(三兩炙) 乾薑(三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絞去滓,溫分三服,不瘥,頻進兩三劑,遠行防霍亂,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散服方寸匕,酒亦得,若轉筋者加石膏三兩。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備急療霍亂吐痢,高良薑酒方。
高良薑火炙令焦香,每用五兩打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頓服,亦療霍亂腹痛氣惡。(崔氏延年同出第一卷中)
救急療霍亂初覺不好,則用此方,主腹痛吐痢香薷湯方。
生香薷(切一升) 小○(一升碎) 濃朴(六兩炙) 生薑(十兩)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須溫,如吐痢不止,用後方。
又蘆根湯方。
生蘆根(切一升) 生薑(一斤) 橘皮(五兩)
上三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服別相去,以意消息之。(並出第一卷中)
霍亂不止及洞下泄痢方八首
病源霍亂而下痢者,是冷氣先入於腸胃,腸胃之氣,得冷則交擊而痛,故霍亂若先腹痛者,則先下痢也。(出第二十二卷中)
廣濟療霍亂不止方。
取酢漿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納米粉一抄攪調,分二服,服別相去如人行三四裡。(出第四卷中)
短劇霍亂卒吐下不禁,脈暴數者,人參湯主之方。
人參(二兩) 茯苓(二兩) 葛根(二兩) 橘皮(二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甘草(二兩炙)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絞去滓,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酢物。(出第四卷中)
刪繁療霍亂洞泄不止,臍上築築,腎氣虛,人參理中湯方。
人參 乾薑 甘草(炙各三兩) 茯苓(四兩) 橘皮(四兩) 桂心(三兩) 黃(二兩)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醋物。(肘後雲洞者宣瀉也出第四卷中)
又療中焦虛寒洞泄,人參湯補虛泄方。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炙) 黃芩(二兩) 當歸(三兩) 茯苓(四兩) 乾薑(四兩) 濃朴(四兩炙) 芎 (三兩) 粟米(二升)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米取熟,去米澄,取七升,下諸藥,煎取三升,分三服。
忌海藻菘菜大酢等物。
又療中焦洞泄下痢,或因霍亂後瀉黃白無度腹中虛痛,黃連湯方。
黃連(四兩) 黃柏(三兩) 當歸(三兩) 濃朴(二兩) 石榴皮(四兩) 乾薑(三兩)地榆(四兩) 阿膠(四兩)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阿膠更煎取烊,分三服,忌豬肉冷水。(並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霍亂洞下不止方。
取艾一把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備急同出第二十卷中)
延年增損理中丸,主霍亂下氣能食,止泄痢方。
人參(六分) 白朮(六分) 濃朴(六分炙) 茯苓(六分) 甘草(六分炙) 薑屑(二分)
上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飲下酒下亦得,加至十五二十丸。忌生冷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醋。(出第六卷中)
必效療霍亂水痢腹中雷鳴,無不瘥,烏梅黃連散方。
烏梅肉(三兩) 黃連(三兩) 熟艾葉(三兩) 赤石脂(二兩) 當歸(三兩) 甘草(三兩炙) 附子(二兩炮) 阿膠(三兩炒)
上八味搗篩為散,有患者每服二方寸匕,疑熱則飲下,疑冷則酒下。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出第二卷中)
霍亂後脈絕手足冷方四首
病源霍亂而大吐下後,其腸胃俱虛,乃至汗出,其脈欲絕,手足皆冷,名為四逆,四逆者,謂陰陽卒厥絕也。(出第二十二卷中)
仲景傷寒論,既吐且痢而大汗出,小便複利,或下利消穀,裡寒外熱,脈微欲絕,或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者,四逆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 附子(一枚生) 乾薑(一兩半)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溫分二服,加減依後法。忌海藻菘菜豬肉。(千金同)
又吐已下斷,汗出厥冷,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 大附子(一枚) 乾薑(三兩炮)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溫分二服,其脈即出愈,若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若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若嘔者,加生薑二兩,若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若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病皆與方相應,乃合服之,若吐利止,身疼痛不休者,消息和其外傷寒論中,又有療諸發熱霍亂者,審取之。忌海藻菘菜豬肉。(仲景傷寒論上証合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湯又吐利止身痛不休者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並出第十七卷中)
短劇扶老理中散,並作丸長服亦得,療羸老冷氣惡心,食飲不化,腹虛滿,拘急短氣,及霍亂嘔逆,四肢厥冷,心煩氣悶流汗,悉主之方。
人參(五兩) 乾薑(六兩) 白朮(五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附子(三兩炮) 茯苓(三兩) 甘草(五兩炙)
上七味作散,臨病煮取三合白湯飲和方寸匕,一服不效,又服,常將蜜丸酒服如梧子二十丸。忌海藻菘菜豬肉桃李雀肉大醋。(千金同出第四卷中)
千金四逆湯,主多寒,手足厥冷,脈絕方。
吳茱萸(二升) 當歸(三兩) 桂心(三兩) 芍藥(三兩) 細辛(二兩) 通草(二兩)生薑(八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
上九味切,水六升,清酒六升,合煮取三升,分溫四服,舊方棗二十五枚,今以霍亂法多痞,故除之,若除棗入葛根二兩佳。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短劇同仲景傷寒論此方名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霍亂煩躁方八首
病源霍亂之後,煩躁臥不安者,由吐下之後,腑臟虛極,陰陽未理,血虛氣亂,故血氣之行,未複常度,內乘於腑臟,故煩躁而不得安臥也。(出第二十二卷中)
肘後霍亂後煩躁臥不安,蔥白大棗湯方。
蔥白(二十莖) 大棗(二十枚)
上二味,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文仲同)
又療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方。
生薑或乾薑一小升
上一味 咀,以水五升,煮三沸,頓服,若不即愈,可更作。
又方桂心屑半升,以暖飲二升和之,盡服,忌生蔥。(備急同並出第三卷中)
文仲療霍亂煩躁方。
濃煮竹葉飲五升,令灼灼爾以淋轉筋處。(肘後備急同)
又方服乾薑屑三兩方寸匕。(肘後備急同)
又方小○一升 咀,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肘後同並出第二卷中)
備急療霍亂煩躁方。
黃梁米粉半升,水一升半,和攪如白飲頓服,糯米亦得。
又方燒亂髮和雞子大,以鹽湯三升和服之,不吐複服。(出第一卷中)
霍亂眾藥療不效方二首
短劇療霍亂,諸藥不能療,亂髮湯方。
亂髮(一握燒灰) 小○(十四枚) 附子(一兩炮) 甘草(二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忌豬肉海藻菘菜。(出第四卷中)
千金人參湯,療毒冷霍亂吐痢,煩嘔轉筋,虛冷汗出,手足指浮腫,氣息垂死絕語音聲不出,百方不效,脈不通者,服此湯取瘥乃止,隨吐者續更服勿住方。
人參 附子(炮) 濃朴(炙) 茯苓 甘草(炙) 橘皮 當歸 葛根(各二兩) 桂心乾薑(炮各三兩)
上十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大酢。(出第二十卷中)
乾濕霍亂及痰飲方五首
病源霍亂者,多吐痢也,乾霍亂者,冷氣搏於胃,飲食不消,但腹滿煩亂,絞痛短氣,其腸胃先挾實,故不吐痢,名為乾霍亂也。(出第二十二卷中)
救急療霍亂無問乾濕冷熱等,木香湯方。
青木香(長三寸) 高良薑(二兩) 豆蔻子(二枚)
上三味 咀,以水一大升,煮取半升,頓服之則定。
又方取烏牛屎二兩,以水二升,煮沸絞濾,頓服之,大良。
又生薑湯方。
以東壁土一把,生薑一大兩碎之。
上二味,用水一大升,煮取半升,澄清,熱飲之,如渴依前進。(並出第一卷中)
必效療上吐下痢者,名為濕霍亂方。
黃牛屎半大升許,取水一大升,煮三兩沸,和牛屎濾取汁,服半升即止,犁牛子屎亦佳,無牛處,常將乾者相隨,亦好用。(備急崔氏范汪同出第三卷中)
又四神丸,主霍亂冷實不除,及痰飲百病,無所不主方。
乾薑(一兩) 桂心(一兩) 附子(一兩炮) 巴豆(六十枚製)
上四味末之,蜜和為丸如小豆大,飲服二丸,取快下,不下又服一丸。忌生蔥野豬肉蘆筍。(胡洽同出第四卷中)
霍亂心腹痛方三首
病源霍亂而心腹痛者,是風邪之氣,客於臟腑之間,冷氣與真氣相擊,或上攻心,或下攻腹,故心腹痛也。(出第二十二卷中)
廣濟療霍亂心腹痛,煩嘔不止,濃朴人參湯方。
濃朴(四兩炙) 橘皮(二兩) 人參(二兩) 高良薑(一兩) 當歸(一兩) 藿香(一兩)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裡。忌生冷粘膩。(出第四卷中)
肘後療霍亂苦絞痛不止方。
薑(二累) 豉(二升) 合搗中分為兩,分手捻令如粉,熬令灼灼爾更番以熨臍中,取愈。(並第一卷中)
千金霍亂蠱毒宿食心腹痛,冷氣鬼氣方。
極咸鹽湯三升一味,霍亂心腹暴痛,宿食不消,積冷煩滿者,熱飲一升,以指刺口,令吐宿食使盡,不盡更刺,吐訖複飲,三吐住靜止,此法大勝諸藥,俗人以為田舍淺近法,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疾,即須先用之。(備急崔氏集驗文仲並同出第二十卷中)
霍亂煩渴方四首
病源霍亂而煩渴者,由大吐逆上焦虛氣不調,氣乘於心,則煩悶也,大利則津液竭,津液竭則臟燥,臟燥則渴也,煩渴不止則引飲,引飲則利亦不止。(出第二十二卷中)
肘後療霍亂吐下後,大渴多飲則殺人方。
黃梁米五升,水一斗,煮之令得三升汁,澄清,稍稍飲之,勿飲余飲。(備急同糯米亦得出第二卷中)
備急近效療霍亂不吐不下食氣急而渴方。
木瓜一枚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細細飲盡更作,吐不止者亦瘥,若渴唯飲此湯佳,根莖亦可用,此湯令人吐。(崔氏張文仲同出第一卷中)
必效霍亂渴方。
糯米二升,濤取泔飲訖則定,若不渴不須,一方渴者服之,並當飽,又云研糯米取白汁,恣意飲之,以瘥為度。(涇陽崔尉雲奇效偏主乾霍亂出第三卷中)
又療霍亂後渴,口乾腹痛不止者,濃朴桂心湯方。
濃朴(四兩炙) 桂心(二兩)
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絞去滓,內分六合,細細飲之,服了如其渴欲得冷水,盡意飲之。(長安傳少府常服忌生蔥出第二卷中)
霍亂乾嘔方五首
病源霍亂而乾嘔者,由吐下之後,脾胃虛極,上焦不理氣,痞結於心,下氣時逆上,故乾嘔,乾嘔者,謂欲嘔而無所出也,若更遇冷,冷折胃氣,胃氣不通,則變噦也。(出第二十二卷中)
肘後療苦嘔不息方。
取薤白一虎口切,以水三升,煮令得一升半,服之不過三度。(備急同)
又乾薑茱萸湯方。
乾薑(切) 茱萸(各二兩熬)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之,下不止,手足逆冷者,加椒百粒,附子一枚炮,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出第二卷中)
刪繁療霍亂後不欲食,胃弱嘔吐不止,濃朴湯方。
濃朴(四兩炙) 乾扁豆葉(二兩) 茯苓(三兩) 白朮(五兩) 人參(三兩)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桃李大醋雀肉等。(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霍亂引飲後輒乾嘔方。
生薑五兩,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二服,又煮高良薑飲之,大佳。(延年秘錄備急小品崔氏張文仲同出第二十卷中)
經心錄療霍亂後煩嘔,濃朴湯方。
濃朴(二兩炙) 生薑(三兩) 枳實(三兩炙)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出第二卷中)
霍亂轉筋方一十四首
病源霍亂而轉筋者,由冷氣入於筋故也。足之三陰三陽之筋,起於足指,手之三陰三陽之筋,起於手指,並循絡於身,夫霍亂大吐下之後,陰陽俱虛,血氣虛極,則手足逆冷而營衛不理,冷搏於筋,則筋為之轉,冷入於足之三陰三陽則腳筋轉,入於手之三陰三陽,則手筋轉,隨冷所入之筋,筋則轉,轉者由邪冷之氣擊動其筋而移轉也,又轉筋者由營衛氣虛,風冷搏於筋故也,手足之三陰三陽之筋,皆起於手足指,而並絡於身,若血氣不足,陰陽虛者,風冷邪氣中其筋,隨邪所中之筋,筋則轉,轉者謂其轉動也,經云︰足太陽下血氣皆少,則喜轉筋,若踵下痛者,是血氣少則陽虛,虛而風冷乘之故也,診其左手關上,肝脈也,沉為陰,陰實者肝實也,苦肉動轉筋,左手尺中名神門以後脈足少陰經也,浮為陽,陽虛者病苦轉筋,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雲,偃臥展兩脛兩手外踵者相向,令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兩膝寒脛骨疼轉筋,又云,覆臥旁視立兩踵伸腰,鼻納氣去轉筋,又云,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足指,號言寬大,去筋節急攣 痛,久行身開張,又云,覆臥旁視立兩踵伸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腳中弦痛轉筋酸疼,一本雲療腳弱。(出第二十二卷中)
廣濟療霍亂吐痢轉筋欲入腹,高良薑湯方。
高良薑(四兩) 桂心(四兩)
上二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如人行四五裡,一服,忌生冷生蔥。
又療霍亂轉筋不止,茱萸湯方。
吳茱萸(一升) 甘草(二兩炙) 乾薑(二兩炮) 蓼子(一把) 亂髮(一兩燒) 桂心(二兩)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裡。忌生蔥海藻菘菜生冷粘膩等。
又療轉筋方。
取故綿,多取釅醋,甑中蒸及熱,用裹病患腳,冷更易勿停,瘥止。(千金同並出第四卷中)
肘後療兩臂腳及胸脅轉筋者方。
取鹽一升半,水一斗,煮令熱,灼灼爾漬手足,在胸脅者湯洗之,轉筋入腹中,到擔病人,令頭在下腹中平乃止,若劇者引陰,陰縮必死,猶在到擔之可異活耳。
又方煮苦酒三沸,浸氈裹轉筋上,合少粉尤佳,又以綿纏膝下至足。(崔氏集驗備急同)
又若轉筋入腹中轉者方取雞屎白一方寸匕,水六合,煮三沸,溫頓服,勿令病者知。(仲景經心錄備急集驗必效同)
又若霍亂注痢不止,而轉筋入腹欲死者方生薑三兩搗破,以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之。(肘後短劇備急同出第二卷中)
刪繁療舌強筋縮,牽陰股,引胸腹,脹痛霍亂,黃龍藤湯方。
黃龍藤切一升(此樟木上藤也,斷以吹氣從中貫度者好也上一物,以水四升,煮取八合為一服,一劑不止,更至一劑,良驗,或宿食不消霍亂或乾霍亂,或吐痢不止,或不吐痢,並悉療之。(出第三卷中)
千金霍亂轉筋入腹,不可奈何方。
極咸作鹽湯於糟中暖漬方,則瘥。(短劇集驗同)
又方以醋煮青布 腳膝,冷複易之。(備急文仲崔氏短劇集驗救急同)
又方蓼一把,去兩頭,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一方雲梨葉文仲短劇備急同並出第二十卷中)
救急霍亂腳轉筋絕四肢已冷強,氣絕,心上微暖者,猶可救之方。
取朱砂二兩熟研,蠟三兩和之為丸,待冷著火籠中,如熏衣被,濃覆勿令煙泄,兼床下著火,令腹微暖,徹良久當汗,則漸氣通便活。忌生血物。(出第一卷中)
必效主霍亂腳轉筋及入腹方。
以手拗所患腳大拇指,灸當腳心下急筋上七壯。
又方木瓜子根皮合煮湯,服之。(並出第三卷中)
霍亂雜灸法二十六首
肘後療霍亂先腹痛者法。
灸臍上十四壯,名太倉,在心厭下四寸,更度之。(千金備急崔氏古今錄驗並同通按銅人經中管一名太倉在臍上四寸胃募也)
又療先洞下者法。
灸臍邊二寸,男左女右十四壯,甚者至三十四十壯,名大腸募也。(千金備急崔氏古今錄驗同)
又療轉筋者法。
灸腳心下名涌泉。
又灸當足大拇指聚筋上六七壯,神驗。
又灸足大指下約中一壯。(千金及翼同)
又療轉筋入腹痛者法。
令四人捉手足,灸臍左二寸十四壯。
又灸股中大筋上去陰一寸。
又療苦 方法。
灸手腕第一約理中七壯,名心主,當中指。
又療下痢不止者法。
灸足大指本節內側一寸白肉際,左右七壯,名大都。(千金同通按銅人經大都二穴在足大指本節後陷中)
又療吐且下痢者法。
灸兩乳邊連黑外,近腋白肉際,各七壯,可至二七壯。
又療苦煩悶急滿法。
灸心厭下三寸七壯,名胃管。(文仲同)
又法以鹽納臍中,灸上二七壯。(文仲千金翼同)
又療苦繞臍痛急者法。
灸臍下三寸三七壯,名關元良。(文仲同)
又療先吐者方。
灸心下一寸十四壯,又並療下痢不止,上氣,灸五十壯,名巨闕,正心厭尖頭下一寸是也。(千金翼文仲崔氏備急同通按銅人經巨闕在鳩尾下一寸心之募也)
又療霍亂神秘起死灸法。
以物橫度病患口中,屈之從心鳩尾度以下灸度下頭五壯,橫度左右,複灸五壯,此三處並當先灸中央畢,更橫度左右也,又灸脊上以物圍令正當心厭,又夾脊右上一寸各七壯,是腹背各灸三處。(崔氏文仲同)
又華佗療霍亂已死,上屋喚魂者,又以諸療皆至,而猶不瘥者法。
捧病患覆臥之,伸臂對以繩度兩肘尖頭,依繩下夾背脊大骨空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壯,無不活者,所謂灸肘椎空,囊歸,已試數百人,皆灸畢即起坐,佗以此術傳其子孫,世世皆秘之不傳。(千金崔氏備急同並出第一卷中)
千金凡得霍亂,灸之或時雖未立瘥,終無死憂,不可逆灸或但先腹痛,或先下後吐,當隨病灸之。
又療霍亂灸法。
灸谷門穴,在臍旁二寸,男左女右,一名大腸募,灸二七壯,不止,又灸如前數。(通按甲乙針經天樞一名長 一名谷門夾臍兩旁各二寸陷者中)
又療吐下不禁兩手三陰三陽脈俱疾數者法。
灸心厭骨下三寸,又灸臍下三寸,各六七十壯。
又療乾嘔者法。
灸間使穴,在手掌後三寸兩筋間,左右各灸七壯,不瘥,更灸如前數。(翼文仲肘後同)
又療手足逆冷者法。
灸三陰交穴,在足內踝直上三寸廉骨際陷中,左右七壯,不瘥,更灸如前數。(肘後古今錄驗同)
又療轉筋不止者法。
灸足踵聚筋上白肉際七壯,立愈。
又療走哺轉筋者法。
灸踝白肉際,左右各二十一壯,又灸小腹下橫骨中央,隨年壯。
又療轉筋四厥者法。
灸兩乳根黑際各一壯。
又療轉筋在兩脅及胸中法。
灸手掌白肉際七壯,又灸膻中中府巨關胃管尺澤以上,並療筋拘頭足攣急皆愈。
又療轉筋不止者法。
若是男子,手挽其陰牽之,女子挽其乳,逐左右邊。
又療轉筋欲死者方。
令四人手持足,灸臍上一寸十四壯,自不動,勿複持之。
又療霍亂泄痢所傷煩欲死者方。
灸慈宮各二十壯,慈宮在橫骨兩邊各二寸半,橫骨在臍下橫門骨是也。(並出第二十卷中通按甲乙針經衡門一名慈宮上去大橫五寸在橫骨兩端約中動脈是)救急療霍亂心腹痛脹吐痢,煩悶不止則宜灸之方。
令病患覆臥,伸兩臂膊,著身則以小繩正當兩肘骨尖頭,從背上量度,當脊骨中央繩下點之,去度,又取繩量病患口,至兩吻截斷,便中折之,則以度向所點背下兩邊,各依度長短點之,三處一時下火,灸絕便定神驗,艾炷大稍加也。
又療霍亂轉筋不止,漸欲入腹凡轉筋能殺人,起死之法。無過於灸,灸法唯三處要穴第一承筋穴,在 股下際取穴法。
以繩從腳心下,度至腳踵便截斷度,則回此度,從腳踵縱量向上盡度頭,當 下際宛宛中是穴,灸三七壯,則定。
又不止則灸涌泉,在足心下,當足大指中節後一寸半,正當大筋上是穴,又灸足跟後黑白肉交際當中央,此三處要穴,灸之不過二三七壯,必定。(並出第一卷中)
三焦脈病論二首
刪繁論曰︰夫三焦者,一名三關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亂。下焦名走哺,合而為一,有名無形,主五臟六腑往還神道,周身貫體,可聞不可見,和利精氣決通水道息氣脾胃之間,不可不知也,凡上焦三管反射者,通三焦名中清之腑也,別號玉海水道出屬膀胱合者雖合而不同,上中下三焦同號為孤之腑也,而營出中焦,衛出上焦。(營者是絡脈之氣道衛者是經脈之氣道也)上焦如霧,(霧者霏霏起上也)起於胃上管並咽以上,貫膈布胸中,走腋,循足太陰之分而行還注手陽明,上至舌,下注足陽明,常以營衛俱行於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日夜五十周身,周而複始,大會於手太陰,手少陽也,主心肺之病,內而不出,人有熱則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於面,或出於背,或出於身手,皆不循衛氣之道而出,蓋外傷於風內開腠理,毛蒸理泄,衛氣走之,故不得循其道,此氣剽悍滑疾,見開而出,故不得其道,名曰︰漏泄。其病則肘掌痛,食先吐而後下,氣不續胸膈間厭悶,所以飲食先吐而後下也,寒則精神不守,泄下便利,語聲不出,若實則上絕於心若虛則引氣於肺。(出第四卷中千金同)千金論曰︰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少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則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陽少腹病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太陽大絡,視其結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三焦脹者,氣滿在皮膚,殼殼然而不堅手少陽之脈,是動則病耳聾,,嗌腫喉痺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 痛,頰痛,耳後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寒則留之,熱則疾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一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出第二十卷中)
上焦熱及寒吐痢腸鳴短氣方九首
刪繁療上焦實熱,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熱,名曰漏氣,通脈瀉熱,澤瀉湯方。
澤瀉(二兩) 生地骨皮(五兩) 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兩洗) 石膏(八兩) 柴胡(三兩) 茯苓(三兩) 生薑(三兩) 竹葉(切五合) 人參(二兩) 桂心(一兩)心(一升)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醋生蔥。(千金同)
又療上焦熱,腹滿而不欲食,或食先吐而後下肘脅攣痛,麥門冬理中湯方。
生麥門冬(一升) 生薑(四兩) 白朮(五兩) 甘草(二兩炙) 人參(三兩) 茯苓(二兩) 橘皮(三兩) 竹茹(一升) 生薑根(一升) 心(五合) 葳蕤(三兩)廩粟(一升)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大醋桃李雀肉等。(千金同)
又療上焦氣不續,胸膈間厭悶,所以飲食先吐而後下,半夏理中續膈破寒湯方。
半夏(半升製) 生薑(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前胡(三兩) 澤瀉(三兩) 竹葉(一升)細辛(三兩) 枳實(三兩炙) 杏仁(三兩去皮尖)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餳生菜等物。
又療上焦熱,牽肘攣心痛,喘咳短氣,動而好唾潤肺止心痛大棗湯方。
大棗(三十枚) 杏仁(三兩去皮尖) 人參(三兩) 紫菀(二兩) 葳蕤(三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百部(三兩) 通草(三兩) 石膏(八兩) 五味子(一兩) 羊腎(三枚去膏) 麻黃(三兩去節)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五合,去滓,下蜜三合,生薑汁三合,淡竹瀝三合,更上火煎取三升,分三服。
又療上焦虛寒,精神不守,泄下便利,語聲不出,茯苓安心湯方。
茯苓(三兩) 人參(三兩) 乾薑(三兩) 桂心(一兩) 遠志皮(三兩) 甘草(二兩炙)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生蔥醋物海藻菘菜等物。
又療上焦虛寒,腸鳴下利,心下痞堅,半夏瀉心湯方。
半夏(五兩洗) 黃芩(三兩) 甘草(三兩炙) 人參(三兩) 乾薑(三兩) 黃連(一兩) 桂心(三兩)
上七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餳羊肉生蔥豬肉冷水。(此仲景半夏瀉心湯方本無桂心有大棗十二枚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上焦虛寒,短氣語聲不出,黃 理中湯方。
黃 (二兩) 桂心(二兩) 丹參(四兩一作人參) 桔梗(三兩) 乾薑(三兩) 五味子(三兩) 茯苓(三兩) 甘草(三兩炙) 杏仁(四兩去皮尖) 芎 (二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絞去滓,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蔥大醋。(刪繁同)
又療上焦冷,下痢,腹內不安,食好注下,黃連丸方。
黃連(八兩) 乾薑(四兩) 櫸皮(三兩) 烏梅肉(八兩) 附子(四兩炮) 桂心(一兩)芎(三兩) 黃柏(三兩) 阿膠(四兩炙)
上九味末之,白蜜和為丸,如梧子大,飲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忌豬肉冷水生蔥等。
(刪繁同)
又療上焦閉塞乾嘔,嘔而不出,熱少冷多,好吐白沫清涎吞酸,濃朴湯方。
濃朴(四兩炙) 吳茱萸(五合) 人參(三兩) 茯苓(四兩) 桔梗(三兩) 生薑(八兩)玄參(三兩) 芎 (四兩) 白朮(四兩) 附子(三兩) 橘皮(三兩去赤脈)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絞去滓,分三服,忌豬肉桃李雀肉大醋。(刪繁同出第二十卷中)
中焦熱及寒泄痢方三首
刪繁論曰︰中焦如漚,(漚者在胃中如漚也)起於胃中管,在上焦之後此受氣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奉以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名曰營氣,主足陽明,陽明別號曰豐隆,在外踝上,去踝八寸,別走太陰絡諸經之脈,上下絡太倉,主熱五穀,不吐不下,實則生熱,熱則閉塞不通,上下隔絕,虛則生寒,寒則洞泄便痢霍亂,主脾胃之病,夫血與氣異形而同類,衛是精氣,營是神氣,故血與氣異形而同類焉,奪血無汗,(此是神氣)奪汗無血,(此是精氣)故人有一死而無再生也。猶精神之氣隔絕也。
若虛則補於胃,實則
又療中焦實熱閉塞,上下不通,隔絕關格,不吐不下,腹滿彭彭,喘急,大黃瀉熱,開關格通隔絕湯方。
大黃(三兩切別漬) 黃芩(三兩) 澤瀉(三兩) 升麻(三兩) 羚羊角(四兩) 梔子仁(四兩) 生地黃汁(一升) 玄參(八兩) 芒硝(三兩)
上九味切,以水七升,先煮七味,取二升三合,下大黃更煎數沸,絞去滓,下消,分三服,忌蕪荑。(千金同)千金療中焦熱,水穀下痢,藍青丸方。
藍青汁(三升) 黃連(八兩) 黃柏(四兩) 白朮(三兩) 地榆(二兩) 地膚子(二兩) 阿膠(五分炙) 烏梅肉(三兩)
上八味下篩,用藍汁和微火上煎,為丸如杏仁大,飲服三丸,日再,七月七日合之良,當並手丸之。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又療中焦虛寒,四肢不可舉動,多汗洞痢方。
灸大橫隨年壯大橫俠臍旁行相去兩邊各兩寸五分(刪繁同出第二七卷中)
下焦熱方六首
刪繁論曰︰下焦如瀆,(瀆者如溝水決泄也)起胃下管,別回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穀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主足陽明,灌滲津液,合膀胱主出不主入,別於清濁,主肝腎之病也,若實則大小便不通利,氣逆不續,吐嘔不禁,故曰走哺,若虛則大小便不止,津液氣絕,人飲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獨先下者,何也?蓋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滑,故後穀入而先谷出也,所以熱則瀉於肝,寒則補於腎。(千金同)
又療下焦熱,大小便俱不通,柴胡通塞湯方。
柴胡(三兩) 黃芩(三兩) 橘皮(三兩) 澤瀉(三兩) 梔子仁(四兩) 石膏(六兩) 羚羊角(三兩炙) 生地黃(一升) 芒硝(三兩) 香豉(一升)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九味,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忌蕪荑。(千金同)
又療下焦熱,氣逆不續,吐嘔不禁,名曰走哺,止嘔人參湯方。
人參 生蘆根 梔子仁 葳蕤 黃芩 知母 茯苓(各三兩) 白朮(四兩) 石膏(八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桃李雀肉醋等。(千金同)
又療走哺不止,或嘔噎,熱氣沖心滿悶,香豉湯方。
香豉(一升) 生地黃(一升) 白朮(三兩) 甘草(二兩炙) 竹葉(一升) 石膏(八兩)茯苓(三兩) 蔥白(一升)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須利下,如芒硝三兩。忌蕪荑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物等。
又療下焦熱,毒痢血如鵝鴨肝不止,升麻湯方。
升麻(三兩) 犀角(三兩屑) 地榆(四兩炙) 絳草(三兩) 荷根(四兩) 黃芩(三兩) 芭蕉根(切一升) 桔梗(三兩) 梔子仁(三七枚)上九物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豬肉。(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下焦熱,或痢下膿血,煩悶恍惚,赤石脂湯方。
赤石脂(八兩) 烏梅肉(二十枚) 梔子仁(十四枚) 白朮(三兩) 乾薑(二兩)廩米(一升) 升麻(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米取熟,去米取七升,下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
忌桃李雀肉等。(刪繁同)
又療下焦熱,毒痢魚腦,雜痢鮮血,臍下少腹絞痛不可忍,欲痢不出,香豉湯方。
香豉(一升) 梔子(四兩) 薤白(一升) 黃連(三兩) 黃柏(三兩) 黃芩(四兩) 地榆(四兩炙) 白朮(三兩) 茜根(三兩)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刪繁同出第二十卷中)
下焦虛寒方六首
刪繁療下焦虛寒,大便洞泄不止,柏皮湯止痢方。
黃柏(三兩) 黃連(五兩) 人參(三兩) 茯苓(四兩) 濃朴(四兩炙) 艾葉(一升) 地榆(三兩炙) 櫸皮(四兩炙) 阿膠(三兩)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膠,煎取二升,分三服,忌豬肉冷水醋等。
(千金同)
又療下焦虛寒,津液不止氣欲絕。人參續氣湯方。
人參 橘皮(去赤脈) 茯苓 烏梅皮 麥門冬(去心) 黃 芎 乾薑(各三兩)白朮(四兩) 濃朴(四兩炙) 桂心(二兩) 吳茱萸(三合)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桃李雀肉生蔥醋物。(千金同)
又療下焦虛寒損,腹中瘀血令人喜忘,不欲聞人聲,胸中氣塞而短氣茯苓丸方。
茯苓(八分) 甘草(七分炙) 杏仁(五十枚) 人參(七分) 濃朴(五分炙) 乾薑(七分)黃耆(六分) 桂心(四分) 當歸(八分) 芎 (五分) 乾地黃(八分)
上十一味搗篩,下蜜和為丸如梧子,初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服,清白飲進之。
忌海藻菘菜生蔥酢物蕪荑等。
又療下焦虛寒損,或先見血後便轉,此為近血或利不利,伏龍肝湯方。
伏龍肝(五合) 甘草(二兩炙) 乾薑(二兩) 黃柏(五兩) 黃芩(二兩) 牛膝根(二兩)
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阿膠更煎,取膠烊,下發屑,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千金並翼有乾地黃五兩無黃柏千金並翼同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下焦虛寒損,或先便轉後見血,此為遠血或利下,或不利,好因勞冷而發,續斷止利湯方。
續斷(三兩) 當歸(三兩) 乾薑(四兩) 蒲黃(三分) 桂心(二兩) 甘草(二兩炙) 乾地黃(四兩) 阿膠(二兩)
上八味,以水九升,煮六味取三升五合,去滓,下阿膠更煎,取膠烊盡,下蒲黃,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
又療三焦虛損,或上下發泄吐唾血,皆從三焦因起,或熱損發,或虛寒損發,或因勞發,或因酒發,當歸湯方。
當歸(三兩) 白芍藥(四兩) 羚羊角(三兩炙) 伏龍肝(一丸) 黃芩(二兩) 乾地黃(二兩) 白朮(四兩) 青竹皮(一升) 柏枝(三兩炙) 小薊(三兩) 阿膠(三兩炙)乾薑(二兩) 甘草(二兩) 蒲黃(五合) 亂髮(一丸燒灰)
上十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十二味,取三升五合,去滓,下阿膠,煎取膠烊,下髮灰,蒲黃,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蕪荑桃李雀肉等。(刪繁同並出第二十卷中)
許仁則療霍亂方三首
許仁則雲,此病有兩種一名乾霍,一名濕霍,乾霍死者多,濕霍死者少,俱繇飲食不節,將息失宜,乾霍之狀,。心腹脹滿,攪刺疼痛,煩悶不可忍,手足逆冷甚者流汗如水,大小便不通,求吐不出,求痢不下,須臾不救,便有性命之慮,濕霍之狀,心腹亦攪痛,諸候有與乾同,但吐痢無限,此病始得,有與天行相似者,亦令頭痛,骨肉酸楚,手足逆冷,四體發熱,乾霍大小便不通,煩冤欲死,宜急與巴豆等三味丸服之,服取快利方。
巴豆(一百枚熬去心皮) 乾薑(三兩崔氏以芒硝五兩代與千金同) 大黃(五兩)右藥先搗乾薑大黃為散,後別搗巴豆如膏,和前二味同搗令調,細細下蜜丸,以飲下,初服三丸,如梧子大,服訖,數 肚,令轉動速下利,良久不覺,則以熱飲投之,又良久不利,更服一丸,須臾當利,利後好將息食飲寒溫,以意取適,如渴者煮漿水粥少少啜之。忌野豬肉蘆筍等物。(張文仲處)
又療濕霍亂吐痢無限,宜合高良薑等三味飲子服之方高良薑(二兩) 豆蔻子(十二枚) 桂心(二兩)右藥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細細啜之,亦有於此方加乾薑人參二物。忌生蔥
又木瓜桂心二物飲之方。
木瓜(一枝濕乾並得) 桂心(二兩)右藥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細細飲之,亦有豆蔻子代桂心者,亦有單煮,木瓜汁飲之。忌生蔥。(吳升同出第一卷中)
雜療霍亂方四首
短劇療霍亂嘔,氣厥不得喘息,豉湯方。
豉(一升) 半夏(一兩洗) 生薑(二兩) 人參(一兩) 柴胡(一兩) 甘草(一兩炙)上六物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溫服七合。忌羊肉餳海藻菘菜等。(千金有桂心一兩)
又療卒道中得霍亂,無有方藥,氣息危急醫視舍去,皆云必死,療之方。
蘆蓬○一大把,煮令味濃,頓服二升則瘥,已用有效,食中魚蟹毒者,服之尤良。(“蘆蓬”○蘆花是也備急集驗文仲范汪同並出第四卷中)
刪繁療霍亂食不消,腸鳴腹痛,熱不止,桔梗湯方。
桔梗(四兩) 白朮(五兩) 乾薑(三兩) 茯苓(三兩) 倉米(一升)上五物切,以水八升,煮倉米熟,去米將汁煮藥,取二升,絞去滓,分服,忌桃李雀肉豬肉大酢。
近效訶黎勒散,療一切風氣痰冷,霍亂食不消,大便澀方。
取訶黎勒三顆搗取皮,和酒頓服,三五度則瘥。
乾嘔方六首
病源乾嘔者,胃氣逆故也,但嘔而欲吐,吐而無所出故謂之乾嘔也。(出第二十一卷中)
廣濟療卒乾嘔不息方。
破雞子去白,吞中黃數枚則愈。(肘後備急張文仲同)
又方生葛根絞取汁,服一升。
又方甘蔗汁溫,令熱服一升,日三服。(一云甘草汁張文仲同並出第三卷中)
集驗療病患乾嘔方。
取羊乳汁飲一杯。(千金同)
又療吐逆乾嘔,生薑湯方。
生薑(四兩) 澤瀉(三兩) 桂心(二兩) 橘皮(三兩) 甘草(二兩) 茯苓(四兩) 人參(一兩) 大黃(四兩)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五合,日三。忌海藻菘菜醋物生蔥。(並出第四卷中)
崔氏療患嘔,人參湯方。
人參(一兩) 胡麻仁(八合灼令香) 橘皮(二兩) 枇杷葉(半斤拭毛蜜炙)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枇杷葉取五升汁,納人參等三種,煎取三升,稍稍飲之。(徐王張文仲千金同出第三卷中)
嘔噦方四首
病源嘔噦之病者,由脾胃有邪,穀氣不消所為也,胃受邪氣逆則嘔,脾受邪,脾脹氣逆,遇冷折之,氣逆不通則噦也。(出第二十一卷)廣濟療嘔噦不止,橘皮湯方。
橘皮(一升) 生薑(八兩) 甘草(二兩炙) 枇杷葉(四兩拭毛蜜炙)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六七裡。忌海藻菘菜。(出第一卷中)
肘後療嘔噦方。
生 藤斷之,當汁出器承,取飲一升,生葛藤尤佳。
又方枇杷葉一斤,拭毛蜜炙,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再服。(備急同出第一卷中)
必效療嘔噦方。
取蘆根五兩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頓服,兼以童子小便一兩合,不過三服則瘥。(出第二卷中)
噦方七首
病源脾胃俱虛,受於風邪,故令新穀入胃,不能傳化,故谷之氣,與新穀相乾,胃氣則逆,胃逆則脾脹,脾脹則氣逆因遇冷折之則噦也,右手關上脈沉而虛者,病善噦也。(出第二十一卷中)
肘後療卒 不止方。
痛抓眉中央閉氣也。
又方以物刺鼻中,若以少許皂莢屑納鼻中,令嚏則瘥。
又方但閉氣抑引之。
又方好豉二升煮取汁,服之。(千金同)
又方粢米粉二升,井花水服之。(並出第三卷中)
集驗療卒噦方。
枳實三枚炙去核 咀之,以三家乳一升,以羊脂五兩,煎枳實令沸,複納乳令沸,去滓,含咽之。(范汪同出第六卷中)
張文仲陶氏 方。
飲新汲井水數升佳。(肘後備急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嘔逆吐方八首
病源嘔吐者,皆由脾胃虛弱,受於風邪所為也,若風邪在胃則嘔,膈間有停飲,胃內有久寒,則嘔而吐,其狀長大息,心裡淡淡然,或煩滿而大便難,或溏泄,並其候,養生方雲,八月勿食薑,一云被霜瓜,向冬發寒熱及溫病,食欲吐,或心中停飲不消,或為反胃,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令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雲,正坐兩手向後捉腕,反向拓席,盡勢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換手亦然,除腹肚冷風宿氣,或胃口冷食飲進退吐逆不下,又云,偃臥展兩脛兩手,左右蹺兩足踵,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腹中病食苦嘔,又云坐直舒兩足,以兩手挽兩足,自極十二通,愈腸胃不能受食吐逆,以兩手直義兩腳底,兩腳痛舒,以頭抵膝上,自極十二通,愈腸胃不能受食吐逆。(出第二十一卷中)
仲景傷寒論,嘔吐病在膈上,後必思水者,急與之思水,與豬苓散方。
豬苓(去皮) 茯苓 白朮
上三味,各等分搗篩,飲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欲飲水者極與之,本虛與水則噦,攻其熱亦噦。忌桃李雀肉醋物。(千金同出第十六卷中)
必效小麥湯,主嘔吐不止方。
小麥(一升洗) 人參(四兩) 青竹茹(二兩半) 茯苓(三兩) 濃朴(四兩炙) 甘草(一兩炙) 生薑(汁三合)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酢。(千金同)
又凡服湯嘔逆不入腹者方。
先單煮炙甘草三小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服之得吐,但更服不吐,益好,消息定然後服余湯,則流利更不吐也。忌海藻菘菜。(千金同並出第二卷中)
延年人參飲,主吐方。
人參(一兩) 橘皮(三兩) 生薑(一兩)
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三服。(出第六卷中)
又麥門冬飲,主風邪熱氣沖心,心悶短氣,吐不下食方。
麥門冬(二兩去心) 人參(一兩) 橘皮(一兩) 生薑(三兩) 羚羊角(一兩屑)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
又甘草飲,主脾腎冷氣乘心,痛悶吐利,四肢逆冷,或煩疼方。
甘草(二兩炙) 人參(二兩) 乾薑(四兩) 濃朴(二兩炙) 白朮(二兩)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四服,如人行八九裡。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六卷中)
新附近效療嘔逆方。
白油麻一大合,以清酒半升,煎取三合,看冷熱得所去油麻以酒頓服之,立驗無忌。
又方麻仁三合熬搗,以水研取汁,著少鹽吃,立效。(李諫議用有效)
嘔逆不下食方八首
廣濟療嘔逆不能多食方。
訶黎勒(三兩去核煨)
上一味搗為散,蜜和丸,空腹服二十丸,日二服,以知為度,利多減服。無所忌。
又療嘔逆不下食,腹中氣逆,豆蔻子湯方。
豆蔻子(七枚碎) 生薑(五兩) 人參(一兩) 甘草(一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二服,相去如人行五六裡。忌海藻菘菜。
又療兩脅下妨嘔逆不下食,柴胡湯方。
柴胡(八分) 茯苓(八分) 橘皮(六分) 人參(六分) 濃朴(八分炙) 桔梗(六分) 紫蘇(五分) 生薑(十六分) 訶黎勒(七枚去核煨) 甘草(五分炙)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裡,進一服,不吐利。忌海藻菘菜醋物豬肉等。
又療患身體煩疼,頭痛,吃食嘔逆不得食,柴胡湯方。
柴胡(十分) 茯苓(八分) 枳實(八分炙) 白朮(八分) 生薑(八分合皮切) 麥門冬(八分去心) 甘草(六分炙)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三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六七裡。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熱面炙肉油膩。
又療虛熱,嘔逆不下食,食則煩悶,地黃飲子方。
生地黃汁(六合) 蘆根(一握) 生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八分) 白蜜(三合) 橘皮(六分) 生薑(八分一方雲生薑汁一合)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下地黃汁,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裡,進一服,不利。忌蕪荑生冷面炙肉蕎面豬肉蒜粘食。
又療煩熱,嘔逆不下食,食則吐出,麥門冬湯方。
生麥門冬(三兩去心) 青竹茹(三兩) 茅根(五兩) 甘草(一兩炙) 生薑(五兩) 人參(一兩)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六七裡,進一服,不吐利。忌海藻菘菜。(並出第一卷中)
備急療吐逆,水米不下,乾薑甘草湯方。
乾薑(二分炮) 甘草(一分炙)
上二味切,以水二合,煎取一合,去滓,頓服則定,少間與粥則不嘔,神驗。忌海藻菘菜。(張文仲同出第三卷中)
延年人參飲,主嘔不能食方。
人參(八分) 濃朴(六分炙) 橘皮(六分) 白朮(八分) 生薑(八分)
上五味切,以水四大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三服,忌桃李雀肉等。(蔣孝璋處出第六卷中)
許仁則療嘔吐方四首
許仁則,療嘔吐病有兩種,一者積熱在胃,嘔逆不下食,一者積冷在胃,亦嘔逆不下食,二事正反,須細察之,必其食飲寢處將息傷熱,又素無冷病,年壯力強,膚肉充滿,此則是積熱在胃,致此嘔逆,如將息食飲寢處不熱,又素有冷病,年衰力弱,膚肉瘦悴,此則積冷在冑,生此嘔逆,若是積冷,嘔逆經久,急須救之,不爾,甚成反胃病,積熱在胃,嘔逆不下食,宜合生蘆根五味飲,服方。
生蘆根(切一升) 生麥門冬(一升去心) 青竹茹(一升) 生薑汁(五合) 茯苓(五兩)
右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加竹瀝六大合,攪調,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裡久,始服一劑。忌醋物。
又依前生蘆根等五味,飲服之雖可,然未能全除者,宜合茯苓等五味丸服之方。
茯苓(五兩) 人參(三兩) 麥門冬(一升去心) 生薑(屑六兩) 青竹茹(一升)
右藥搗篩,蜜和為丸,煎蘆根飲下之,初服十五丸,日二服,稍稍加至三十丸,丸如梧子大。忌醋物。
又積冷在胃,嘔逆不下食,宜合半夏等二味丸服之方。
半夏(一升製) 小麥面(一升)
右搗半夏為散,以水泄面丸如彈子大,以水煮,令面熟則是藥成,初吞四五丸,日二服,稍稍加至十四五丸,旋煮旋服,服此覺病減,欲更重合服亦佳。忌羊肉餳。(救急同)
又依前半夏等二味丸,雖覺漸損,然病根不除,欲多合前丸,又慮毒藥不可久服,欲不服藥,又恐病滋蔓,宜合人參等七味丸服之方。
人參(五兩) 白朮(五兩) 生薑屑(八兩) 濃朴(四兩炙) 細辛(四兩) 橘皮(三兩)桂心(二兩)
右藥搗篩為末,蜜和為丸,如梧子。飲下之,初服十丸,日二服,稍稍加至二十丸,欲與前半夏丸間服亦得。忌桃李雀肉生蔥生菜。(吳升同並出第一卷中)
雜療嘔吐噦方三首
仲景傷寒論,夫嘔家有癰膿者,不可療也,其嘔膿盡自愈,若先嘔後渴者,為欲解也,先渴後嘔者,為水停在心下,此屬飲家。
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此屬支飲。(張仲景雜方此証當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方在支飲門中)嘔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療。四逆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 附子(一枚) 乾薑(一兩半)
上三物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溫分再服,強人用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忌海藻菘菜豬肉。
又嘔心下痞堅者,大半夏湯主之方。
半夏(三升洗) 人參(三兩切) 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泉水一斗二升,並蜜和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二升半,溫服一升,日再服,忌羊肉餳。(本論治反胃支飲)
又乾嘔下利,黃芩湯主之方。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桂心(二兩) 大棗(十二枚) 半夏(半升洗) 乾薑(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忌羊肉餳生蔥。(出第十六卷中)
噫醋方七首
病源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穀,谷不消,脹滿而氣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氣息酸臭也。(出第二十一卷中)
廣濟療吐酸水,每食則變作醋水吐出,檳榔散方。
檳榔(十六分) 人參(六分) 茯苓(八分) 橘皮(六分) 蓽茇(六分)
上五味搗篩為散,平晨空腹,取生薑五大兩合皮搗,絞取汁,溫內散方寸匕,攪調,頓服之,日一服,漸加至一匕半,若利多減,以微通泄為度。忌酢物生冷油膩豬魚等。
又療常吐酸水,脾胃中冷,茯苓湯方。
茯苓(十二分) 橘皮(十二分) 白朮(八分) 人參(六分) 桂心(六分) 甘草(八分炙)紫蘇(十分) 生薑(十二分) 檳榔(七枚)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絞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七八裡,未好瘥,三兩日更服一劑,老小取微利。忌生蔥酢物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又療嘔吐酸水結氣築心,白朮散方。
白朮(八分) 茯苓(八分) 吳茱萸(四分) 橘皮(六分) 蓽茇(四分) 濃朴(八分炙)
上九味搗篩為散,空腹煮薑棗湯服方寸匕,日二服,漸加至二匕半,覺熱服少,飲食三兩口壓之。忌酢物桃李雀肉等。
又療心頭結氣連胸背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茯苓湯方。
茯苓(四兩) 濃朴(四兩炙) 橘皮(二兩) 白朮(二兩) 生薑(十兩)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七八裡,須利加檳榔末一兩半,湯欲熟時納之,甚安穩,三日服一劑,頻服五六劑可則停。忌酢物桃李雀肉等。(一方有吳茱萸人參各二兩並出第一卷中)
延年療食訖醋咽多噫,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五合) 生薑(三兩) 人參(二兩) 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分為三服,每服相去十裡久。(肘後集驗文仲備急千金並同肘後分兩小別)
又增損承氣丸,療胸脅支滿,背上時有一答熱則痛,腹脹多噫,醋咽氣逆,兩脅滿,並主之方。
前胡(七分) 枳實(七分炙) 桂心(五分) 乾薑(五分) 吳茱萸(五分) 茯苓(四分)芍藥(六分) 濃朴(十分炙) 橘皮(十分) 大黃(七分)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上十一味搗篩為末,納杏仁脂中研調篩,度蜜和丸,每服食後少時,酒飲任性,初服七丸如梧子,以氣宣下泄為度。忌生蔥大醋。(並出第十七卷中)
必效理中散,主食後吐酸水,食羹粥酪劇方。
乾薑(二兩) 食茱萸(二兩)
上二味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溫服,勿冷服之,常醋水瘥。(千金同出第二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