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癖方五首
病源夫五臟調和,則營衛氣理。營衛氣理,則津液通流。雖複多飲水漿。亦不能為病。
若攝養乖方,則三焦痞隔。三焦痞隔,則腸胃不能宣行。因飲水漿。便令停滯不散。更遇寒氣積聚而成癖。癖者。謂僻側在於兩脅之間。有時而痛是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
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云︰臥覺勿飲水更眠。令人作水 。又云︰飲水勿急咽。久成水。又云︰舉兩膝夾兩頰邊。兩手據地蹲坐。故久行之愈伏梁。伏梁者。宿食不消成癖。腹中如杯如盤。宿癰者。宿水宿氣癖數生癰。久則腸化為筋。骨變為實。(出第二十卷中)
廣濟療腹中癖氣方。
牛膝(八分) 桔梗(六分) 芍藥(六分) 枳實(八分炙) 白朮(六分) 鱉甲(八分炙)茯苓(八分) 人參(六分) 濃朴(六分炙) 大黃(六分) 桂心(六分) 檳榔(六分)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空肚溫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老小微利。忌生冷油膩小豆粘食莧菜醋生蔥豬肉。(出第二卷中)
千金翼江寧衍法師破癖方。
白朮(三兩) 枳實(三兩炙) 柴胡(三兩)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服三十劑永瘥。忌桃李雀肉。(出第十九卷中)
必效療癖方。
取車下李仁。微湯退去皮及並仁。與乾面相半。搗之為餅。如猶乾和淡水如常溲面。大小一如病患手掌。為二餅。微炙使黃。勿令至熟。空肚食一枚。當快利。如不利。更食一枚。
或飲熱粥汁即利,以快利為度。至午後利不止。即以醋飯止之。利後當虛。病未盡者。量力一二日。更進一服,以病盡為限。小兒亦以意量之。不得食酪及牛馬肉。無不效。但病重者李仁與面相半。輕者以意減。病減之後。服者亦任量力頻試瘥神效。
又方大黃(十兩)
上一味搗篩。醋三升和煎調,納白蜜兩匙。煎堪丸如梧子。一服三十丸,以利為度。小者減之。
又方牛黃(三大豆許) 麝香(一當門子大) 朱砂(準麝香) 生犀角(小棗許別搗末)以上四味並研令極細湯成後納之。
大黃(一兩) 吊藤(一兩) 升麻(一兩) 甘草(半兩炙) 鱉甲(半兩炙) 丁香(五十枚)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先煮大黃等六味。取強半升,絞去滓,納牛黃等四味。和絞,分為三服。每服如人行十裡久。忌如藥法。若利出如桃膠肉醬等物。是病出之候。特忌牛馬肉。
其藥及水。並是大兩大升。此藥分兩。是十五以上人服。若十歲以下。斟量病減之。忌莧菜海藻菘菜生血物等。(並出第三卷中)
癖結方三首
病源此由飲水聚停不散。複因飲食相搏。致使結積在於脅下。有時弦旦起。或脹痛。或喘息短氣,故云癖結。脈緊實者癖結也。(出第二十卷中)
廣濟療癖結心下硬痛。巴豆丸方。
巴豆(三枚去心皮熬) 杏仁(七枚去尖) 大黃(如雞子大)
上三味。搗篩大黃。取巴豆杏仁別搗如膏。和大黃入。蜜和丸。空肚以飲服。如梧子七丸。日一服。漸加以微利下病為度。忌生冷油膩。(出第二卷中)
千金野狼毒丸。主堅癖方。
野狼毒(五兩塗薑汁炙) 半夏(三兩洗) 杏仁(三兩) 桂心(四兩) 附子(二兩炮) 細辛(二兩) 椒(三兩汗)
上七味搗篩。別搗杏仁蜜和飲。服如大豆二丸。(出第十一卷中)
救急中候黑丸。療諸癖結痰飲等大良方。
桔梗(四分) 桂心(四分) 巴豆(八分) 芫花(十二分熬) 杏仁(五分)
上五味。先搗三藥成末。別搗巴豆杏仁如膏合和。又搗一千杵。下蜜。又搗二千杵。丸如胡豆。漿服一丸取利。可至二三丸。兒生十日欲癇發。可與一二丸如黍米。諸腹不快。體中覺患便服之。得一兩行利即好。
(肘後千金同服四神九下之亦得出第三卷中)
寒癖方五首
病源寒癖之為病。是飲水停積脅下 強是也。因遇寒即痛。所以謂之寒癖。脈弦而大者寒癖也。(出第二十卷中)
肘後療腹中冷癖。水穀 結。心下停痰。兩脅痞滿。按之鳴轉逆害飲食方。
大蟾蜍(一頭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 芒硝(大人用一升中人七合羸小五合)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溫服一升。一時頓服一升。若未下。更服一升。中人七合。羸小五合。得下者止。後九日十日一遍作之。
又方大黃(三兩) 甘草(二兩炙) 蜜(一升二合) 棗(二十七枚)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先煮三物。取二升一合。去滓納蜜。
再上火煎令烊。分再服,忌海藻菘菜。
又方巴豆(三十枚煮) 杏仁(二十枚) 桔梗(六分) 藜蘆(四分炙) 皂莢(三分去皮)
上五味搗。蜜和丸如胡豆。未食服一丸。日三。欲下病者服二丸。長將服百日都好瘥。
忌豬肉蘆筍狸肉。(古今錄驗同並出第三卷中)
深師主久寒癖。胸滿短氣。心腹堅。嘔吐。手足逆冷。時來時去。痛不欲食。食即為患。心冷。引腰背強急。吳茱萸丸方。
吳茱萸(八分) 附子(三分炮) 濃朴(五分炙) 半夏(五分洗) 桂心(五分) 人參(五分) 礬石(五分熬) 枳實(五分炙) 乾薑(五分)
上九味下篩蜜和。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三。不知。增之。(出第十六卷中)
延年白朮丸。主宿冷癖氣因服熱藥發熱。心驚虛悸。下冷上熱。不能食飲。頻頭風旋。
喜嘔吐方。
白朮(六分) 濃朴(兩分炙) 人參(五分) 白芷(三分) 橘皮(四分) 防風(五分)吳茱萸(四分) 芎 (四分) 薯蕷(四分) 茯神(五分) 桂心(四分) 大麥 (四分熬) 乾薑(四分) 防葵(四分炙) 甘草(五分炙)
上十五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酒服十五丸。日再。加至二十丸。(出第十六卷中)
久癖方二首
病源久癖謂因飲水過多。水氣擁滯。遇寒熱氣相搏。便成癖。在於兩脅下。經久不瘥。
乃結聚成形。段而起按之乃水鳴。積有歲年,故云久癖。(出第二十卷中)
集驗療冷熱久癖。實不能下。虛滿如水狀方。
前胡(四兩) 生薑(四兩) 枳實(三兩炙) 半夏(四兩洗) 白朮(三兩) 茯苓(四兩)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曾青丸。療久寒積聚。留飲宿食。天行傷寒者服之二十日愈。久服令人延年益壽。殷仲堪云︰扁鵲曾青丸。療久癖積聚。留飲宿食。天行傷寒。咳逆消渴。隨病所在。久病羸瘦。老小宜服藥。或吐或下或汗出方。
曾青(二分) 寒水石(三分) 朴硝(二分) 茯苓(三分) 大黃(三分) 附子(三分炮)巴豆(二分)
上七味各異搗。下篩巴豆消相合。搗六千杵。次納附子搗相得。次納茯苓搗相得。次納大黃搗相得。次納曾青搗相得。次納寒水石搗相得。次納蜜和搗千杵。大人服大豆二丸。小兒五歲以下。如麻子一丸。二三歲見如黍米一丸。如服藥以薄粉粥清下。當覆臥令汗出。吐下氣發作。服二丸。霍亂服三丸。泄痢不止。服一丸可至二丸。一方用曾青三分。忌豬肉冷水蘆筍大酢。(崔氏同出第十卷中)
癖羸瘠方二首
刪繁療癖羸瘠。膏髓酒方。
豬肪膏(三升) 牛髓(二升) 油(五升) 薑汁(三升) 生地黃汁(三升) 當歸(四分)蜀椒(四分汁) 吳茱萸(五合) 桂心(五分) 人參(五分) 五味子(七分) 芎(五分) 乾地黃(七分) 遠志皮(五分)
上十四味切。搗九味。下篩為散。取膏髓等五種汁。加水一斗。同汁煎。取水並藥汁俱盡。但余膏在。停小冷。下散攪令調。火上煎三上三下。燥器貯凝。冷為餅方寸,以清酒一升暖下。膏取服之。晝兩服。夜一服。非但療癖。亦主百病。忌生蔥蕪荑。
又枸杞子散方。
枸杞子(五升) 乾薑(五兩) 白朮(五兩) 吳茱萸(一升) 蜀椒(三合汗) 橘皮(五兩)
上六味切。搗五味。三篩下為散。取枸杞子燥瓷器貯。研曝如作米粉法。七日曝之。一曝一研。取前藥散和之又研。隨飲酒食等。即便服一方寸匕和酒食進之。如此能三年服。非但療百病。亦長陽氣。(並出第五卷中)
癖方四首
廣濟療 癖氣。兩脅妨滿方。
牛膝(十分) 桔梗(八分) 芍藥(八分) 枳實(八分) 人參(六分) 白朮(八分) 鱉甲(八分) 茯苓(八分) 訶黎勒皮(八分) 柴胡(六分) 大黃(十分) 桂心(六分)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肚酒飲及薑湯。任服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利多即以意減之。常取微通泄為度。忌生硬難消油膩等物。及莧菜。(一方用五加皮無人參出第二卷中)
千金翼療十年 癖方。
桃仁(六升) 豉(六升) 蜀椒(三兩) 乾薑(三兩)
上四味。先搗桃仁如脂。令搗千杵。如乾可下少許蜜和搗。令可丸。空肚酒服三丸。如酸棗大。日三。(本方下有熨法此不載出第十九卷中)
崔氏療 癖積冷。發如錐刀所刺。鬼疰往來者方。
烏頭(八分炮) 人參(八分) 桂心(八分) 附子(八分炮) 乾薑(八分) 赤石脂(八分) 朱砂(三分研)
上七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以暖酒服七丸。稍稍加之。至十丸。
又療 癖方。
鼠屎(一合炒令黃)
上一味,以水二升。煮五六沸及熱。濾取汁。置碗中。急納 砂一小兩。乃蓋頭經宿。
明日平旦溫為兩服。稍晚食。無所忌。(一方 砂作朱砂並出第七卷中)
氣方三首
廣濟療 氣方。
牛膝(六分) 芍藥(六分) 桔梗(八分) 枳實(三分炙) 濃朴(六分炙) 橘皮(四分)茯苓(六分) 人參(五分) 蒺藜子(五分熬) 訶黎勒(六分熬) 柴胡(八分) 檳榔(四分)大黃(六分)
上十三味搗篩蜜和丸。空肚煮大棗飲服。如梧子二十丸。日再。漸漸加至三十丸。如利多,以意減之。忌生硬難消物。及油膩豬肉醋物。(出第二卷中)
延年療兩肋脹急。 滿不能食。兼頭痛壯熱。身體痛方。
枳實(三兩炙) 桔梗(二兩) 鱉甲(二兩炙) 人參(二兩) 前胡(二兩) 生薑(四兩)檳榔(七枚) 桂心(二兩)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七八裡久。禁生蔥莧菜。(出第十六卷中)
救急療腹中 氣。連心以來。相引痛緊急方。
白朮(三兩) 枳實(三兩炙) 柴胡(四兩) 鱉甲(二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空肚分三服。相去七八裡久。能連服三四劑。始知驗。禁生冷豬肉。並毒魚。大須慎之。頻服有效。忌莧菜生蔥。(出第七卷中)
癖及癖不能食方一十四首
廣濟療症癖 氣不能食。兼虛羸瘦。四時常服方。
牛膝(六兩) 生地黃(九兩) 當歸(三兩) 桂心(四兩) 肉蓯蓉(六兩) 遠志(三兩去心) 五味子(五兩) 曲末(五合熬炒令黃) 白朮(三兩) 人參(三兩) 茯苓(六兩一方三兩) 大麥 末(一升
上十二味搗篩為散。空腹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漸加至一匕。半夏中煮生薑及檳榔。
飲下加麥門冬六兩。此方甚宜久服。令人輕健。忌牛肉生蔥蘿卜等。(出第二卷中)
崔氏療宿癖。時腹微滿。不能食。調中五參丸方。
人參 沙參 玄參 丹參 苦參(各一兩) 大黃(四兩) 附子(一兩炮) 巴豆(四十枚) 蜀椒(一合汗) 乾薑(半兩) 防風(一兩) 蟲(十五枚熬) 葶藶(一合熬)
上十三味搗下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先食服一丸。日三。忌豬肉蘆筍生血等物。
又療癖飲。並醋咽吐水及沫。食飲不消。氣逆脹滿方。
檳榔(十兩) 高良薑(三兩) 桃仁(一升)
上三味和搗絹篩,以白蜜和丸。酒服如彈丸二枚,日再服。漸加至四五丸。加減任意自量。(並出第七卷中)
延年人參丸。主 癖氣不能食方。
人參(八分) 白朮(六分) 枳實(六分炙) 橘皮(四分) 桂心(七分) 甘草(五分炙)桔梗(五分)
上七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五丸,酒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十丸。
又療冷氣兩肋脹滿 氣不能食方。
白朮(三兩) 人參(二兩) 茯苓(三兩) 枳實(三兩炙) 生薑(三兩) 桔梗(二兩) 桂心(一兩半)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七八裡久。
又桃仁丸。主 癖氣漫心脹滿不下食。發即更脹連乳滿。頭面閉悶咳氣急者方。
桃仁(八分) 鱉甲(六分炙) 枳實(六分炙) 白朮(六分) 桔梗(五分) 吳茱萸(五分) 烏頭(七分炮) 檳榔(五分) 防葵(五分) 芍藥(四分) 乾薑(五分) 紫菀(四分) 細辛(四分) 皂莢(二分
上十七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服十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忌豬肉莧菜等。
又浸藥酒。用下前藥方。
紫蘇(三兩) 牛膝(三兩) 丹參(三兩) 生薑(六兩) 生地黃(三升) 香豉(三升)紫菀(三兩) 防風(四兩) 橘皮(三兩) 大麻仁(一升五合)
上十味細切絹袋盛以清酒二斗五升。浸三宿後。溫一盞用。下桃仁丸。酒盡更添。忌蕪荑。
又檳榔子丸。主腹內 癖氣滿。胸背痛不能食。日漸羸瘦四肢無力。時時心驚方。
檳榔子(六分) 桔梗(四分) 當歸(四分) 人參(五分) 桂心(四分) 前胡(四分) 橘皮(三分) 濃朴(三分炙) 白朮(四分) 甘草(五分炙) 烏頭(四分炮) 乾薑(四分) 茯神(四分) 鱉甲(五分炙) 大黃(四分) 龍齒(六分炙)
上十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服十丸。飲汁下,日二服。加至二十丸,酒下亦得。忌醋莧菜生蔥等。
又療 癖。胸背痛。時時咳嗽。不能食方。
桂心(四分) 細辛(四分) 白朮(六分) 濃朴(三分炙) 附子(五分炮) 乾薑(五分)橘皮(三分) 鱉甲(四分炙) 防葵(三分炙) 吳茱萸(三分)
上十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服十五丸,酒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十丸。忌莧菜醋物生蔥等。
又療 癖。發即兩肋弦急滿。不能食方。
檳榔子(六分) 枳實(六分炙) 桔梗(四分) 鱉甲(四分炙) 人參(六分) 白朮(六分)甘草(六分炙)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服十丸,酒下,日二服。加至二十丸。忌莧菜生蔥豬肉等。
又半夏湯。主腹內左肋 癖硬急氣滿。不能食。胸背痛者方。
半夏(三兩洗) 生薑(四兩) 桔梗(二兩) 吳茱萸(二兩) 前胡(三兩) 鱉甲(三兩炙)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裡久。忌豬羊肉餳莧菜等。
又療冷 癖氣。發即 氣急引膀胱痛。氣滿不消食。桔梗丸方。
桔梗(四分) 枳實(四分炙) 鱉甲(四分炙) 人參(四分) 當歸(四分) 桂心(三分)白朮(四分) 吳茱萸(三分) 大麥 (六分) 乾薑(四分) 甘草(五分炙)
上十一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酒下,日再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蔥豬肉莧菜等。
又黃 丸。療風虛盜汗不能食。腹內有 癖氣滿者方。
黃 (五分) 白朮(六分) 鱉甲(五分炙) 白薇(三分) 牡蠣(四分熬) 茯苓(六分)桂心(三分) 乾薑(四分) 枳實(四分炙) 橘皮(三分) 當歸(四分) 檳榔子(六分) 人參(六分) 前胡(四分) 附子(四分炮)
上十五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五丸,酒下,日再服。加至二十丸。忌醋物豬肉冷水莧菜生蔥。(並出第十六卷中)
必效練中丸。主癖虛熱兩脅下癖痛。惡不能食。四肢酸弱。口乾。唾涕稠粘。眼澀。頭時時痛。並氣沖背膊虛腫。大小便澀。小腹痛。熱沖。頭發落。耳鳴。彌至健忘。服十日許。
記大黃(一斤) 朴硝(十兩煉) 芍藥(八兩) 桂心(四兩)
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平旦酒服二十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以利為度。能積服彌佳。縱利不虛人。神良。忌生蔥。
又鱉甲丸。主癖氣發動。不能食。心腹脹滿。或時發熱方。
鱉甲(八分炙) 白朮(十分) 枳實(八分炙) 芍藥(六分) 麥門冬(八分去心)人參(八分) 前胡(六分) 濃朴(六分)
上八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飲服二十丸。漸漸加至三十丸。冷即酒服極效。禁莧菜。(並出第二卷中)
症癖等一切病方四首
千金翼療症癖乃至鼓脹滿方。
烏牛尿(一升)
上一味。微火煎如稠糖。空肚服大棗許一枚。當鳴轉病出。隔日更服。慎口味等。
又三棱草煎。主症癖方。
三棱草(切一石)
上一味。水五石,煮取一石,去滓,更煎取三斗汁。銅器中重釜煎如稠糖。出納密器中。旦以酒一盞服一匕,日二服。每服常令酒氣相續。(並出第十九卷中)
崔氏療腹中症癖兼虛熱者。不可用純冷專瀉藥。宜 縻攻之方。
鱉甲(八分炙) 鱉甲(八分炙) 桑耳(八分金色者炙) 大黃(八分) 吳茱萸(八分) 防葵(八分) 附子(四分炮)
上七味下篩。蜜和為丸如梧子。飲苦酒服十丸,日再服。漸漸加一丸,以微泄為度。無所忌。日晚服馬莧汁三四合,以瘥為期。亦是單煮。暖此汁服前藥更佳。馬齒菜即馬莧也。
忌豬肉冷水。(今詳前方用鱉甲不宜服莧菜雲日晚服馬莧汁並服藥此必誤也出第七卷中)
又溫白丸。療症癖塊等一切病方。
紫菀(三分) 吳茱萸(三分) 菖蒲(二分) 柴胡(二分) 濃朴(二分炙) 桔梗(二分)皂莢(三分去皮子炙) 烏頭(十分熬) 茯苓(二分) 桂心(二分) 乾薑(二分) 黃連(二分)蜀椒(二分汗) 巴
上十五味合搗下篩。和以白蜜。更搗二千杵。丸如梧子。一服二丸。不知。稍增至五丸,以知為度。心腹積聚久症癖。塊大如杯碗。黃膽。宿食朝起嘔變。支滿上氣。時時腹脹。
心下堅結。上來搶心。旁攻兩脅。徹背連胸。痛無常處。繞臍絞痛。狀如蟲咬。又療十種水病。八種痞塞。反胃吐逆。飲食噎塞。或五淋五痔。或九種心痛。積年食不消化。或婦人不產。或斷緒多年。帶下淋瀝。或 瘧連年不瘥。又療一切諸風。身體頑痺。不知痛癢。或半身疼痛。或眉發墮落。又療七十二種風。亦療三十六種遁注。或癲或癇。或婦人五邪。夢與鬼交通。四肢沉重。不能飲食。昏昏默默。只欲取死。終日憂愁情中不樂。或恐或懼。或悲或啼。飲食無味。月水不調。真似懷孕。連年累月。羸瘦困弊。遂至於死。或歌或哭。為鬼所亂。莫之知也。但服此藥者。莫不除愈。臣知方驗。便合藥與婦人服之。十日下出症癖蟲長二尺五寸三十餘枚。下膿三升。黑血一斗。青黃汁五升。所苦悉除。當月有子臣兄墮馬被傷。腹中有積血。天陰即發。羸瘦異常。久著在床。命在旦夕。臣與藥服之。下如雞肝黑血。
手大一百片。白膿二升。赤黃水一升許。其病即瘥。臣知方驗。謹上。禁生冷餳醋豬羊魚雞犬牛馬鵝肉五辛蔥面油膩豆。及糯米粘滑。郁臭之屬。(出第二卷中)
癖硬如石腹滿方二首
廣濟療腹中 氣癖硬。兩脅臍下硬如石。按之痛。腹滿不下食。心悶咳逆。積年不瘥。
鱉甲丸方。
鱉甲(八分炙) 牛膝(五分) 芎 (四分) 防葵(四分) 大黃(六分) 當歸(四分) 乾薑(四分) 桂心(四分) 細辛(四分) 附子(四分炮) 甘草(四分炙) 巴豆(二七枚)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平旦空腹溫酒下。如梧子四丸。日三服漸加,以微利一兩行為度。忌生蔥莧菜。(出第二卷中)
必效療腹滿癖堅如石。積年不損方。
取白楊木東南枝去蒼皮細銼五升熬令黃。酒五升淋訖。即以絹袋盛滓。還納酒中。密封再宿。每服一合。日二。(出第三卷中)
食不消成症積方四首
集驗療凡所食不消方。
取其餘頻燒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去宿食。即瘥。(張文仲備急同陸光祿說有人食桃不消化作病時無桃就林間得槁桃子燒服之登時吐病即瘥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備急食魚 及生肉。住胸膈中不消化。吐之不出。多成症病方。
朴硝(如半雞子一枚) 大黃(二兩)
上二味,以酒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盡服之。立消。無朴硝。用芒硝硝石亦佳。(肘後同)
又宿食不消。大便難。煉中丸方。
大黃(八兩) 葶藶 杏仁(去皮尖) 芒硝(各四兩)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服七丸。日三。不知。稍加至十丸。(姚方並出第三卷中)
古今錄驗療卒食不消。欲成症積。艾煎丸方。
白艾(一束) 薏苡根(一把)
上二味合煮汁。成如飴。取半升一服之。使刺吐去宿食。神驗。(出第十卷中)
心下大如杯結症方二首
病源積聚痼結者。是五臟六腑之氣。已積聚於內。重因飲食不節。寒溫不調。邪氣重沓。牢痼盤結者也。久即成症。(出第十九卷中)
肘後療心下有物大如杯不得食者方。
葶藶(二兩) 大黃(二兩) 澤漆(四兩洗)
上三味搗篩蜜和搗千杵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不知稍加。(千金文仲集驗古今錄驗同雲療症堅心下大如杯食則腹滿心腹絞痛)
又熨症方。
灶中黃土(一升) 生葫(一升)
上二味先搗。葫熟納土複搗,以好苦酒澆令 。先以塗布一面仍 病上。又塗布上乾複易之。取令消止。(並出第一卷中)
症癖氣灸法四首
崔氏療症癖閃癖方。
令患人平坐。取麻線一條繞項。向前垂線。頭至鳩尾橫截斷。即回線向後。當脊取線窮頭。即點記。乃別橫度口吻。吻外截卻。即取度吻線中折於脊骨點處中心。上下分之。各點小兩頭通前合灸三處。其所灸處。日別灸七壯以上。十壯以下滿十日即停。看患人食稍得味即取線還度口吻於脊中點處橫分灸之。其數一準前法。仍看脊節穴去線一二分。亦可就節穴下火。如相去遠者。不須就節穴若患人未捐可停二十日外。還依前灸之。仍灸季肋頭二百壯。
其
又灸閃癖法。
其癖有根。其根有著背者。有著膊上者。遣所患人平坐。熟看癖頭仍將手從癖頭向上尋之當有脈築築然。向上細細尋至膊上至築築頭。當膊即下火。還與前壯數無別。王丞云︰背上恐不得過多下火。只可細細日別七炷以來。
又療癖左右相隨病灸法。
第一屈肋頭近第二肋下。即是灸處。第二肋頭近第三肋下亦是灸處。左右各灸五十壯。
一時使了。(千金雲灸症癖方患左灸左患右灸右脊屈肋數第二肋上第三肋下向肉 前初日灸三次日五周而複始至五十止忌大蒜余不忌)
又灸 氣法。
從乳下即數至第三肋下。共乳上下相當。稍似近肉接腰骨外取穴孔。即是灸處。兩相俱灸初下火。各灸三壯。明日四壯。每日加一壯至七壯。還從三壯起至三十日即罷。
上前兩種灸法若點時。拳腳點即拳腳灸。若舒腳點時。還舒腳灸。(並出第七卷中)
積聚方五首
病源積聚者。由陰陽不和。腑臟虛弱。受於風邪。搏於腑臟之氣所為也。腑者陽也。臟者陰也。陽浮而動。陰沉而伏。積者陰氣五臟所生。始發不離其部。故上下有所窮。已聚者陽氣六腑所成。故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有常處。諸臟受邪。初未能為積聚。留滯不去。乃成積聚。
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 瘧連歲月不已,以季夏戊巳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當傳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肝欲複還肺。
肺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腎病當傳心。心當傳肺。肺以秋適王。王者不受邪。心欲複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也。
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管。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膽。飲食不為肌膚,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當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王。王者不受邪。脾欲複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痞氣以冬壬癸日得之也。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愈。令人洒浙寒熱。喘咳發肺癰,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當傳肺。
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肺欲複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賁走之狀。上下無時。久不愈。令人喘逆。骨邪。腎欲複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賁豚以夏丙丁日得之也。此為五積。診其脈而緊積聚。脈浮而牢積聚。脈橫者脅下有積聚。脈來小沉實者。胃中有積聚。不下食。食即吐出。脈來細○附骨者積也。脈出在左。積在左。脈出在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以部皮膚寒。秋沉而芤。時上下無常處。病悸腹中熱。面赤咽乾煩。掌中熱。甚即唾血。主身瘈瘲 。主血厥。
夏瘥冬劇。色起見於外。腹滿嘔泄。腸鳴。四肢重。手足脛腫厥。不能臥。是主肌肉損。色黃也。診得肝積。脈弦而細。兩脅下痛。邪走心下。足脛寒。脅痛引少腹。男子積疝也。女子病淋也。身無膏澤。喜轉筋。爪甲枯黑。春瘥秋劇。色青也。診得腎積。脈沉而急。苦脊與腰相引。飢則見。飽則減。病腰痛。少腹裡急。口乾咽腫傷爛。目 。骨中寒。主髓厥。喜忘。色黑也。診得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以左足踐右足上。除心下積。
又云︰病心下積聚。端坐柱腰。向日仰頭。徐以口內氣因而咽之。三十過而止。開目。又云︰左脅側舉右手極形。除積及老血。又云︰閉口微息。正坐向王氣。張鼻取氣。逼置臍下。小口微出十二通氣,以除結聚。低頭不息十二通,以消飲食。令人輕強。行之冬月。令人不寒。又云︰端坐拄腰直上。展兩臂。仰兩手掌,以鼻
又云︰向晨去桃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不息極。張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
欲息微定。複為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蕩滌五臟。津潤六腑。所病皆愈。腹有病積聚者。張吸其腹。熱乃止。症瘕散破。即愈矣。(出范汪破積丸。療積聚堅症方。
大黃(一斤) 牡蠣(三兩) 凝水石(一兩) 石膏(一兩) 石鐘乳(一兩) 理石(一兩)
上六味搗合下篩。和以蜜丸如梧子。先食服。酒飲任下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又順逆丸。主久寒積聚。氣逆不能食方。
大黃(十分) 黃芩(四分) 濃朴(四分炙) 乾地黃(四分) 桂心(四分) 滑石(四分)杏子(二分) 黃連(四分) 麥門冬(四分去心)
上九味搗合下篩。和以蜜。丸如梧子。服十丸,日再服。後食。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忌蕪荑生蔥豬肉。
又捶鑿丸療腹中積聚邪氣寒熱消穀方。
甘遂(一分) 蕘花(一分) 芫花(一分) 桂心(一分) 巴豆(一分) 杏仁(一分) 桔梗(一分)
上七味。蕘花芫花熬令香。巴豆杏仁去皮熬令變色已。各異搗。下細篩搗合丸,以白蜜搗萬杵。服如小豆一丸。日三行。長將服之。傷寒增服。膈上吐。膈下利。小兒亦服婦人兼身亦服。名曰捶鑿,以消息之。忌豬肉蘆筍生蔥。(並出第十三卷中)
延年療腹內積聚。癖氣沖心。肋急滿。時吐水不能食。兼惡寒方。
鱉甲(六分炙) 防葵(四分) 人參(四分) 前胡(四分) 桔梗(四分) 檳榔(八分) 白朮(八分) 大黃(八分)分炮) 乾薑(四分) 甘草(五分炙) 吳茱萸(三分)
上十五味搗篩。蜜和為丸梧子大。一服十五丸,酒下,日再服。加至三十丸。忌莧菜豬肉生冷魚蒜。
又白朮丸。主積聚癖氣不能食。心肋下滿。四肢骨節酸疼。盜汗不絕方。
白朮(六分)黃耆(六分) 牡蠣(四分熬) 人參(六分) 茯苓(六分) 烏頭(六分炮)乾薑(六分) 芍藥(四(五分) 前胡(四分) 甘草(六分炙) 防葵(三分) 鱉甲(四分炙) 紫菀(三分炙) 檳榔(六分) 桔梗(三分)
上十九味搗篩。蜜和為丸。空肚酒下二十丸。日再。加至三十丸。忌莧菜桃李大醋豬肉生蔥。(並出第十六卷中)
積聚心腹痛方三首
病源積者。陰氣五臟所生。其痛不離其部。故上下有所窮已。聚者。陽氣六腑所成。故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有常處。此皆由寒氣搏於臟腑。與陰陽氣相擊下上。故心腹痛也。診其寸口之脈。沉而橫。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聚痛。又寸口脈細沉滑者。有積聚在脅下。左右皆滿。與背相引痛。又云︰寸口脈緊而牢者。脅下腹中有橫積結。痛而泄痢。脈微細者生。浮者死。(出第十九卷中)
范汪通命丸。療心腹積聚。寒中 痛。又心胸滿。脅下急繞臍痛方。
大黃(四分) 遠志(四分去心)黃耆(四分) 麻黃(四分去節) 甘遂(四分) 鹿茸(四分炙) 杏仁(六十枚) 豉(一合) 巴豆(五十枚) 芒硝(三分)
上十味搗合下篩。和以蜜。丸如小豆。先食服三丸。日再。忌蘆筍野豬肉。(一方無鹿茸黃 用黃芩出第十四卷中)
又療心腹積聚。食苦不消。胸脅滿除。去五臟邪氣。四物丸方。
大戟(五分 咀熬令色變) 芫花(四分熬) 杏仁(一分) 巴豆(一百枚去皮心熬)右藥搗合下細篩,以雞子中黃亦可,以蜜和丸如小豆。日三。日增一丸。覺勿複益。欲下頓服七丸。下如清漆陳宿水。婦人乳有餘疾。留飲者下水之後。養之勿飲冷水。長壯者服五丸。先食。忌野豬肉蘆筍。(出第十三卷中)
古今錄驗匈奴露宿丸。療心腹積聚。膈上下有宿食留飲神方。(出僧深)甘草(三分炙) 大黃(二分) 甘遂(二分) 芫花(二分熬) 大戟(二分炙) 葶藶子(二分熬) 苦參(一分) 硝石(一分) 巴豆(半分去心皮熬)
上九味細搗。合蜜和丸如小豆。服三丸當吐下。不吐下。稍益至五六丸,以知為度。先少起。忌海藻蘆筍菘菜野豬肉。(范汪同出第十卷中)
積聚心腹脹滿方一首
病源積聚成病。蘊結在內,則氣行不宣通。還搏於腑臟故心腹脹滿,則煩悶而短氣也。
(出第十九卷中)
深師烏頭丸。療心腹積聚脹滿。少食多厭。繞臍痛。按之排手。寒中有水上氣。女人產後餘疾。大人風癲。少小風驚癇百病者。元嘉中用療數人皆良。有一人服五服藥。即出蟲長一尺餘三枚。複出如牛膽黑堅四枚。中皆有飯食。病即愈方。
烏頭(七枚炮) 乾薑(五分) 皂莢(五分炙兼皮子) 菖蒲(三分) 桂心(四分)柴胡(三分) 附子(三分炮) 人參(三分) 濃朴(三分炙) 黃連(三分) 茯苓(三分) 蜀椒(五分汗) 吳茱萸(四分) 桔梗(三分)
上十四味搗篩。蜜和為丸。服如梧子二丸。日三。稍加至十五丸。忌豬肉冷水醋物生蔥羊肉餳。(出第二十三卷中)
積聚宿食寒熱方四首
病源積聚而宿食不消者。由腑臟為寒氣所乘。脾胃虛冷。故不能消化。留為宿食也。診其脈來實。心腹積聚。飲食不消。胃中冷故也。(出第十九卷中)
千金翼三台丸。療五臟寒熱積聚。臚脹腸鳴而噫。食不作肌膚。甚者嘔逆。若傷寒寒瘧已愈。令不複發。食後服五丸。飲多者吞十丸。長服令人大小便調和長肌肉方。
大黃(二兩熬) 熟硝石(一升) 葶藶(一升熬) 前胡(二兩) 濃朴(一兩炙) 附子(一兩炮) 茯苓(半兩) 半夏(一兩洗) 杏仁(一升去尖皮熬) 細辛(一兩)
上十味搗篩。蜜和搗五千杵。酒服如梧子五丸。稍加,以知為度。忌豬羊肉餳生菜酢物。(深師同出第二十卷中)
古今錄驗氣痞丸。療寒氣痞積。聚結不通。繞臍切痛。腹中脹滿。胸逼滿。風入臟。憂恚所積。用力不節。筋脈傷。羸瘦。不能食飲。此藥令人強嗜食益氣力方。
烏頭(二分炮) 甘草(二分炙) 葶藶子(二分熬) 大黃(二分) 芎 (二分) 芍藥(二分) 甘皮(二分炙)
上七味下篩。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三丸。日再不知。漸至五丸七丸。一方桂心二分。去甘皮。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等。(一方有通草無甘皮)
又小烏頭丸療久寒積聚心腹。繞臍切痛。食飲不下方。
烏頭(三兩炮) 甘草(三兩炙) 茱萸(半兩) 細辛(二兩) 半夏(二兩) 附子(二兩炮)
上七味下篩。蜜和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五丸。日再。不知。稍增之。忌羊豬肉冷水。
又五通丸。主積聚留飲宿食。寒熱煩結。長肌膚補不足方。
椒目(一兩) 附子(一兩炮) 濃朴(一兩炙) 杏仁(三兩) 半夏(一兩) 葶藶(三兩熬)
上八味搗。葶藶子杏仁使熟。和諸藥末。和以蜜。搗五千杵。吞如梧子二丸。忌豬羊肉餳冷水。(出第十卷中)
療症方三首
病源症者。由寒溫失節。致腑臟之氣虛弱。而食飲不消。聚結在內。漸染生長。塊段盤牢不脈弦而伏。其症不轉動者必死。(出第十九卷中)
范汪療症病丸方。
射 (二兩熬) 蜀椒(三百粒汗)
上二味搗末下細篩,以雞子白和丸。半如麻子。半如赤小豆。先服如麻子。漸服如赤小豆二丸。不知稍增之,以知為度。(出第十三卷中)
集驗療心腹宿症。及卒得症方。
取雄雞一頭。飼之令肥。肥後餓二日,以好赤朱溲飯。極令朱多以飼雞。安雞者板上取糞曝燥末。溫清酒服五分匕。可至方寸匕。日三。若病困急者。晝夜可五六服。一雞少。更飼余雞取足。(出第六卷中)
備急熨症方。
吳茱萸(三升)
上一味,以酒和煮熱。布裹以熨症上。冷更炒。更番用之。症移走。逐熨都消乃止也。
肘後方云︰亦可用射 五兩。茱萸末,以雞子白和塗症上。(出第三卷中)
暴症方六首病源暴症者。由臟氣虛弱。食生冷之物。臟既本弱。不能消之。結聚成塊卒然而起。其生無漸。名之暴症也。本由臟弱。其症暴生。至於成病。斃人則速。(出第十九卷中)
肘後療卒暴症。腹中有物堅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不療之。百日死方。
取牛膝根(二斤 咀曝令極乾)
上一味。酒一斗浸之。密器中封口。舉者熱灰中溫之。令味出。先食服五六合至一升。
以意量多少。又用蒴 根。亦準此大良。(千金集驗經心錄張文仲同)
又凡症堅之起。多以漸生。而有覺便牢大者。自難療也。腹中微有結積。便害飲食轉羸瘦。療多用陷冰玉壺八毒諸大藥今上取小小易得者方。
取虎杖根勿令影臨水上者。可得石余。淨洗乾之。搗作末以秫米五斗炊飯內攪之。好酒五斗漬封。藥消飯浮。可飲一升半。勿食 鹽。症當出。亦可但取其根一升。乾搗千杵。酒漬飲之。從少起日三亦佳。此酒療症。乃勝諸大藥。(張文仲同)
又方大黃(半斤) 朴硝(三兩) 蜜(一斤)
上三味合於湯上煎。可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備急文仲崔氏同惟崔氏用朴硝半斤蜜一升半服二十丸日再服余依肘後並出第一卷中)
千金翼療卒暴症方。
蒜(十片去皮五月五日戶上者) 伏龍肝(鴨卵大一枚) 桂心(一尺二寸)
上三味合搗,以淳苦酒和之如泥。塗著布上掩病處。三日消。(肘後千金同凡蒜或無桂心亦得用也)
又方商陸根搗蒸之,以新布籍腹上,以藥鋪布上,以衣覆冷即易。取瘥止。數日之中。晨夕勿息。(千金集驗肘後同並出第十九卷中)
古今錄驗療暴得症方。
取蒴 根一小束淨洗。瀝去水細切,以醇酒浸之取淹根三宿。服五合至一升。日三。若欲速第
鱉症方四首
病源鱉症者。謂腹內症結如鱉之形狀也。有食鱉觸冷不消而生症者。有食雜冷物不消變化而作者。此皆脾胃氣弱。而遇冷不能克消故也。症者。其病結成。推之不動移是也。(出第十九卷中)
廣濟療鱉症。服白馬尿方。
白馬尿一升五合,溫服之。令盡瘥。
又方白馬尿(一升) 雞子(三枚破取白)
上二味。於鐺中煎取三合。空腹服之。不移時當吐出病。無所忌。(千金同)
又療鱉症。蟹爪丸方。
蟹爪(三分) 附子(六分炮) 麝香(三分研) 半夏(六分) 生薑(四分屑) 鱉甲(六分炙) 防葵(六分) 郁李仁(八合)
上八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空肚以酒下二十丸,日再服,以知為度。忌生冷豬肉莧菜。(並出第二卷中)
集驗療鱉症伏在心下。手揣見頭足。時時轉者。並心腹宿症。及卒得症方。
白雌雞一雙。絕食一宿。明旦以膏熬飯飼之。取其屎。無問多少,以小便和之。於銅器中火上熬令燥。搗篩服方寸匕。日四五服。消盡乃止。常飼雞取屎瘥畢。殺雞單食之。(肘後同出第六卷中)
米症方二首
病源人有好啞米。(啞謹按說文於革切笑也集韻無此字但有飢乙革切飢也今詳啞者飢而喜食之義也下同)轉久彌嗜。啞之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得米便止。米不消化。遂生症結。其人常思米而不能飲食。久則斃人。(出第十九卷中)
廣濟療米症。其疾常欲食米。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方。
雞屎(一升) 白米(五合)
上二味合炒。取米焦搗篩為散。用水一升。頓服取盡。少時即吐。吐出症如研米汁碎。
若無症即吐白沫痰水。乃憎米不複食之。無所忌。(千金同)
又療米症久不療。羸瘦以至死方。
蔥白(兩虎口切) 烏梅(三十枚碎)
上二味,以水三升。宿漬烏梅。使得極濃清晨啖蔥白隨飲烏梅汁令盡。頃之心腹煩。欲吐。即令出之。三晨療之。當吐去米症。瘥。無所忌。(並出第三卷中)
食症及食魚肉成症方二首
病源有人卒大能食。乖其常分。因飢值生蔥。便大食之。乃吐一肉塊。繞畔有口。其病則愈。故謂食症。特由不幸。致此妖異成症。非飲食生冷過度之病也。(出第十九卷中)
廣濟療食症病食蔥瘥方。
有一人食飯七升。並羊脂餅番不論數。因於道中過飢。急食生蔥。須臾吐出一實。簿而圓。繞畔有口無數。即以食投之立消。盡飯七升乃止。吐此物後。其人食病便愈。此名食症。無忌。(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食魚肉等成症。結在腹內。並諸毒瓦斯方。
狗糞(五升)
上一味燒灰末之。綿裹以酒一斗漬再宿。濾取清。分十服。日三服。三日令盡。隨所食。症結即便出矣。(出第十一卷中)
發症方二首
病源有人因食飲內誤有頭發。隨食而入胃成症。胸喉間如有蟲下上來去者是也。(出第十九卷中)
廣濟療發症。乃由人因食而入。久即胸間如有蟲上下去來。唯欲得飲油方。
油(一升)
上一味,以香澤煎之。大 鐒貯之。安病患頭邊,以口鼻臨油上。勿令得飲。及敷之鼻面。並令有香氣。當叫喚取飲。不得與之。必疲極眠睡。其發症當從口出飲油。人專守視之。
並濃菜。隨發長短。形亦如之無忌。(千金同)
又療胸喉間覺有症蟲上下。偏聞蔥豉食香。此是發蟲故也方。
油煎蔥豉令香。二日不食。張口而臥。將油蔥豉置口邊。蟲當漸出。徐徐以物引去之。
無所忌。(出第二卷中)
虱症方一首
病源人有多虱。性好嚙之。所嚙既多。而腑臟虛弱。不能消之。不幸變化生症。而患者亦少。俗云患虱症人見虱必嚙之。不能禁止。虱生長在腹內。時有從下部出。亦斃人。(出第十九卷中)
千金療虱症。由嚙虱在腹。生長為虱症方。
故篦子(一枚) 故梳子(一枚)
上二味各破為兩分。各取一分燒作灰。末之。又取一分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用頓服前末盡。少時當病出。無所忌。(廣濟同出第二卷中)
鱉瘕方一首
病源鱉瘕者。謂腹內瘕結如鱉狀是也。有食鱉觸冷不消而生者。亦有食諸雜冷物變化而作者。皆由脾胃氣弱。而遇冷即不能克消所致。瘕言假也。謂其形假而推移也。昔曾有人共奴俱患鱉瘕。奴在前死。遂破其腹。得一白鱉。仍故活。有人乘白馬來看此鱉。白馬忽尿墮落鱉上。即縮頭及腳。尋以馬尿灌之。即化為水。其主曰︰吾將愈矣。即服之。果如其言得瘥。故養生云︰六月勿食澤中水。令人成鱉瘕。(出第十九卷中)
崔氏療鱉瘕方。
大黃(六銖) 乾薑(半兩) 附子(九銖炮) 人參(九銖) 側子(半兩炮) 桂心(六銖)貝母(半兩) 白朮(二兩) 細辛(十八銖) 蟲(大一寸者七枚熬)
上十味搗下篩,以酒服半方寸匕。日三。忌豬肉冷水。(出第九卷中)
蛇瘕方一首
病源人有食蛇不消。因腹內生蛇瘕也。亦有蛇之津液。誤入飲食內。亦令人病瘕。其狀常苦第十九卷中)
崔氏療蛇瘕。大黃湯方。
大黃(半兩) 芒硝(如雞子一枚) 烏賊魚骨(三枚) 黃芩(半兩) 甘草(如人指一尺炙)
上六味 咀,以水六升煮之三沸。下絞去滓,納芒硝。適寒溫。盡服之。十日一劑。煮作如上法。欲服之。宿無食平旦服。當下病也。(千金同出第九卷中)
蛟龍病方一首
病源蛟龍病者云︰三月八月蛟龍子生芹菜上。人食芹菜。不幸隨入人腹。變成蛟龍。其病之狀。發則如癲。(出第十九卷中)
廣濟療蛟龍病。三月八月近海及水邊。因食生芹菜。為蛟龍子生在芹菜上。食入人腹。
變成龍子。須慎之。其病發似癲。面色青黃。少腹脹。狀如懷妊。宜食寒食餳方。
寒食粥餳三升。日三服之。吐出蛟龍有兩頭及尾。開皇六年。又賈橋有人吃餳。吐出蛟龍。大驗。無所忌。(千金方同出第二卷中)
胸痺方二首
病源。寒氣客於五臟六腑。因虛而發。上沖胸間則胸痺。胸痺之候。胸中 如滿。噎塞不利。習習如癢。喉裡澀。唾燥。甚者心裡強痞急痛。肌肉苦痺。絞急如刺。不得俯仰。
胸前皮皆痛。手不能犯。胸滿短氣。咳唾引痛。煩悶白汗出。或徹背膂。其脈浮而微者是也。
不上。除胸痺食熱嘔。(出第三十卷中)
仲景傷寒論。療胸痺。理中湯方。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炙) 白朮(三兩) 乾薑(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夜一。頻服三劑愈。(張仲景云胸痺心中痞堅留氣結於胸胸滿脅下逆氣搶心理中湯亦主之千金同出第十六卷中)
深師療胸痺。麝香散方。
麝香(四分) 牛黃(二分) 生犀角(一分屑末)
上三味研服五分匕。日三。忌生冷物蔥蒜。(出第十六卷中)
胸痺短氣方三首
千金論曰︰夫脈當取太過與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痺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故也。
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痺心痛者,以其脈陰弦故也。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仲景傷寒論同。胸痺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其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者。栝蔞湯主之方。
栝蔞(一枚) 薤白(一斤) 半夏(半升洗) 生薑(四兩) 枳實(二兩炙)
上五味切,以白 漿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日三。肘後。仲景傷寒論。無生薑枳實半夏等三味同。短劇云︰用水一斗。忌羊肉餳。
又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湯主之方。
茯苓(三兩) 甘草(一兩炙) 杏仁(五十枚)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合。仲景傷寒論同。(並出第十三卷中)
深師療胸痺連背痛。短氣。細辛散方。
細辛 乾地黃 甘草(各二兩炙) 桂心 茯苓(各五兩) 枳實(炙) 白朮 生薑 栝蔞實(各三兩)
上九味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古今錄驗千金同出第十三卷中)
胸痺心下堅痞緩急方四首
千金論胸痺之病。令人心中堅痞急痛。肌中苦痺。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皆痛。手不得犯。胸中 如滿。咽塞習習癢。喉中乾燥。時欲嘔吐。胸滿短氣。咳唾引痛。煩悶自汗出。或徹引背腹痛。不即療之。數日殺人。(出第十三卷中)
范汪療胸痺。心中痞堅。留氣結於胸中。胸滿脅下。逆氣搶心。枳實湯方。
陳枳實(四枚炙) 濃朴(四兩炙) 薤白(八兩) 桂心(一兩) 栝蔞實(一枚)
上五味。先以水五升煮枳實濃朴。取二升半,去滓,納餘藥又煎三兩沸,去滓,分溫三服。除心氣良。(古今錄驗千金同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古今錄驗療胸中隱然而痛。脊膂肩痛方。
桂心(一分) 乾薑(一分) 人參(三分) 細辛(三分) 烏頭(一分炮) 山茱萸(三分)貝母(三分)
上七味搗下篩。和以蜜丸如小豆大。酒若粥汁吞二丸。稍稍益,以胸中痛止溫溫為度。
忌生蔥生菜豬肉冷水。又療胸痺偏緩急。薏苡仁散方。
薏苡仁(五百枚) 附子(十枚大者炮) 甘草(三兩炙)
上三味搗下篩。服方寸匕。日三。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又療胸痺偏緩急。薏苡仁散方薏苡仁(一千五百枚) 附子(大者十枚炮)
上二味搗下篩。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之。忌豬肉冷水。(此方出僧深范汪同仲景方用薏苡仁十五兩並出第八卷中)
胸痺噎塞方二首
仲景傷寒論。胸痺之病。胸中 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唾燥沫是也。橘皮枳實湯主之方。
橘皮(半斤) 枳實(四枚炙) 生薑(半斤)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肘後短劇文仲深師范汪古今錄驗經心錄千金同出第十五卷中)
千金通氣湯。療胸滿短氣噎塞方。
半夏(八兩洗) 生薑(六兩) 桂心(三兩) 吳茱萸(四十枚)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羊肉餳生蔥。(一方無桂心用橘皮出第十三卷中)
胸痺咳唾短氣方四首
仲景傷寒論。胸痺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脈沉而起。關脈小緊數者。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方。
栝蔞實(一枚) 薤白(切半升)
上二味,以白 酒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分再服。(深師范汪同出第十五卷中)
肘後論︰胸痺之病。令人心中堅痞急痛。肌中苦痺。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及背皆痛。手不得犯胸滿短氣。咳唾引痛。煩悶自汁出。或徹引背膂。不即療。數日殺人。療卒患胸痺方。
雄黃 巴豆(去皮心熬)
上二味。先搗雄黃細篩,納巴豆。務熟搗之相和。丸如小豆。服一丸。不覺稍益。忌野豬肉蘆筍。
又方枳實(炙)
上一味搗篩,以米汁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又或已瘥複更發方。
取薤根(五斤)
上一味搗絞取汁。飲之立愈。(並出第一卷中)
胸痺心痛方四首
仲景傷寒論︰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白 漿湯主之方。
大栝蔞(一枚) 薤白(切三兩) 半夏(半升洗)
上三味,以白 漿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羊肉餳。(古今錄驗同范汪同出第十五卷中)
千金療胸痺心痛方。
灸膻中百壯。穴在鳩尾上一寸。(一云膺 中行直兩乳內間是忌針)
又療胸脅滿心痛方。
灸期門。隨年壯。穴在第二肋端乳直下。不容旁一寸半是。(並出第十三卷中)
古今錄驗小草丸。療胸痺心痛逆氣。膈中飲不下方。
小草(三分) 桂心(三分) 蜀椒(三分汗) 乾薑(二分) 細辛(三分) 附子(二分炮)
上六味搗合下篩。和以蜜丸如梧子大。先食米汁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范汪同出第八卷中)
胸痛方二首
范汪療胸痛。枳實散方。
枳實(八分炙) 桂心(五分)
上二味搗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忌生蔥。(深師同)深師療胸痛。枳實散方。
枳實(四枚炙) 神曲(一兩熬) 白朮(一兩)
上三味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桃李雀肉等。(出第十六卷中)
賁豚氣方四首
病源夫賁豚者。腎之積氣也。起於驚恐憂思所生也。若驚恐則傷神心臟神也。憂思則傷志。腎臟志也。神志傷動。氣積於腎而氣下上游走。如豚之賁。故曰賁豚。其氣乘心。若心中踴踴。如車所驚如人所恐。五臟不定。食飲輒嘔。氣滿胸中。狂痴不定。妄言妄見。此驚恐奔豚之狀也。若氣滿支心。心下煩亂。不欲聞人聲。休作有時。乍瘥乍劇。吸吸短氣。手足厥逆。內煩結痛。溫溫欲嘔。此憂思賁豚之狀也。診其脈來祝祝(一云觸祝)者。病賁豚也。
腎短劇黃帝問金冶子曰︰驚為病如奔豚。其病奈何?金冶子對曰︰驚為奔豚。心中踴踴。
如事或張面目。不相取與。眾師不知。呼有所負。賁豚湯主之。黃帝曰︰善。黃帝問金冶子曰︰憂思賁豚。何以別之。金冶子對曰︰憂思賁豚者。氣滿支心。心下煩亂。不欲聞人之聲。發作有時。乍瘥乍劇。吸吸短氣。手足厥逆。內煩結痛。溫溫欲嘔。眾師不知。呼有觸忤。奔豚湯主之。黃帝曰善。
師曰︰病如奔豚者。氣從少腹起。上沖喉咽。發作欲死。複還生。皆從驚恐得之。腎間有膿故也。(范汪同)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者。皆從驚發。得之火邪者。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若新亡財。為縣官所捕迫。從驚恐者。療用鴟頭鉛○。(千金翼有飛鴻鉛丹丸主癲癇瘈瘲 此意相近鉛○一云角為馬桃末即羚羊角)複余物未定。(未定者上作方未成)
又療卒傷損。食下則覺胸中偏痛栗栗然。水漿下亦爾。問病與相應。急作此方。
生李根(一斤細銼之)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二兩) 桂心(二兩) 甘草(一兩炙)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范汪同)
又奔豚湯。療虛勞五臟氣乏損。游氣夢。精光竭不澤。陰痿。上引少腹急痛。面乍熱赤色。喜怒無常。耳聾目視無精光方。
葛根(八兩乾者) 生李根(切一升) 人參(三兩) 半夏(一升洗) 芍藥(三兩)當歸(二兩) 桂心(五兩) 生薑(二斤) 甘草(炙二兩)
上九味切,以水二斗。煮得五升,溫服八合。日三。不知稍增至一升。日三。忌羊肉餳生蔥海藻菘菜等。(出第十一卷中)
肘後療卒厥逆上氣。氣支兩脅。心下痛滿。淹淹欲絕。此謂奔豚。病從卒驚怖憂迫得之。氣從下上。上沖心胸。臍間築築發動有時。不療殺人方。
甘草(二兩炙) 人參(二兩) 吳茱萸(一升) 生薑(一斤) 半夏(一升) 桂心(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藥須預蓄。得病便急合服之。(千金方桂五兩甘草三兩張文仲同)賁豚氣沖心胸方四首廣濟賁豚氣在心。吸吸短氣。不欲聞人語聲。心下煩亂不安。發作有時。四肢煩疼。手足逆冷方。
李根白皮(八兩) 半夏(七兩洗) 乾薑(四兩)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炙) 附子(一兩炮) 桂心(四兩)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絞去滓。分三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裡。忌生冷羊肉餳海藻菘菜油膩醋物生蔥粘食。(范汪同)
又療賁豚氣在胸心。迫滿支脅方。
生薑(一斤) 半夏(四兩湯) 桂心(三兩)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炙) 吳茱萸(一兩)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裡。忌生蔥熱面羊肉餳粘食海藻菘菜。(范汪同並出第四卷中)
集驗賁豚茯苓湯。療短氣。五臟不足。寒氣厥逆。腹脹滿。氣賁走沖胸膈。發作氣欲絕。不識冷。或煩熱者方。
茯苓(四兩) 生葛(八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五兩) 半夏(一升湯洗) 人參(三兩) 當歸(二兩) 芎 (二兩) 李根白皮(切升)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服,忌羊肉餳海藻菘菜酢物等
又療賁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賁豚湯方。
甘草(二兩炙) 芎 (二兩) 當歸(二兩) 半夏(四兩湯洗) 黃芩(三兩) 生葛(五兩)
上九味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夜二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等。(並出第四卷中)
雜療奔豚氣及結氣方六首
深師療憂勞寒熱愁思。及飲食膈塞。虛勞內傷。五臟絕傷。奔氣不能還下。心中悸動不安。七氣湯方。
桔梗(二兩) 人參(三兩一方二兩) 芍藥(三兩) 茱萸(七合) 黃芩(二兩一方三兩)乾地黃(三兩一方甘草(三兩一方二兩炙) 橘皮(三兩) 半夏(三兩洗一方一升)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豬肉蕪荑等。(千金無桂心橘皮桔梗有濃朴栝蔞蜀椒)集驗療賁豚氣從下上者。湯方。
生葛(五兩) 半夏(五兩洗) 黃芩(二兩) 桂心(二兩) 芍藥(三兩) 人參(二兩) 生薑(五兩) 甘李根白皮(五兩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溫分為五服。日三夜二服,忌羊肉餳生蔥。(出第四卷中)
短劇牡蠣賁豚湯。療賁豚。氣從少腹起憧胸。手足逆冷方。
牡蠣(三兩熬) 桂心(八兩) 李根白皮(一斤切) 甘草(三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七升,煮取李根皮得七升,去滓,納餘藥再煮取三升。分服五合。
日三夜再。忌生蔥海藻菘菜。(范汪同)
又療手足逆冷。胸滿氣促。從臍左右起郁胃者。奔豚湯方。
甘草(四兩炙) 李根白皮(一斤切) 葛根(一斤) 黃芩(三兩) 桂心(二兩) 栝蔞(二兩) 人參(二兩) 芎 (一兩)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夜再。忌海藻菘菜生蔥。
(范汪同)
又方桐君說。
孵出雞卵殼中白皮 梨木灰 麻黃(去節) 紫菀(各等分)
上四味搗下篩作丸散。隨宜酒服十丸如梧子。散者方寸匕。療三十年喉中結氣咳逆立瘥也。亦可水煮為湯,以意分之。(經心錄同並出第一卷中)
千金奔氣湯。主火氣上奔胸膈中諸病。每發時。迫滿短氣不得臥。劇者便悄欲死。腹中冷濕氣。腸鳴相逐成結氣方。
桂心(五兩) 生薑(一斤) 人參(三兩) 半夏(一升洗) 吳茱萸(一升) 甘草(三兩炙)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為四服,忌羊肉餳生蔥海藻菘菜。(出第十七卷中)
灸奔豚法
千金療奔豚腹腫法。
灸章門。一名長平。二穴在大橫外直臍季肋端。百壯。
又主奔豚沖心不得息。
灸中極。一名玉泉。在臍下四寸。五十壯。
又主奔豚上下。腹中與腰相引痛者法。
炙中府二穴。在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動脈是。百壯。一云百五十壯。
又主奔豚上下者法。
灸四滿夾丹田旁。相去三寸。七壯。
又主奔豚法。
灸氣海。在臍下一寸半。百壯。
又法灸關元。在臍下三寸五十壯。亦可百壯。(並出第十七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