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之疾,惟調經胎產為至要,固有大異於丈夫。只言婦科者,恐先工此也。其餘雜病,多與男子同。茲專集《胎產須知》一卷於前,分析雜症二卷於後,俾檢閱者知所先後重輕焉。)
極一方總論
夫天地造端於夫婦,乾坤配合於陰陽,雖清濁動靜之不同,而成象效法之有類。原茲婦人之病與男子不同者,亦有數焉。古方以婦人之病比男子十倍難治,不亦言之深乎﹗但三十六病,產蓐一門,兒子無之。(此集以胎產別編一門,名《胎產須知》。)其餘外傷風、寒、暑、濕,內積喜、怒、憂、思、飲食、房勞、虛實、寒熱,悉與丈夫一同也,處治大法亦同。宜加詳察,不可因其男女而頓有殊也。
產寶方論
古者治婦人別著方論者,以其胎妊、生產、崩傷之異,況婦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分難療。蓋女子嗜欲過於丈夫,感病倍於男子,加之慈戀、愛憎、嫉妒、憂恚,染著堅牢,性情窒郁,所以為病情思偏僻,蒂固根深,治之難愈。況於妊娠而挾病也,豈不難矣?不特避其毒藥,仍須審其實虛、冷熱而調治之,無使妄投湯劑,以致實實虛虛之誤也。
博濟方論
夫人將攝順理,則血氣調和,風、寒、暑、濕不能為害。若勞傷血氣,則風冷乘虛而干之。或作之於經絡,或循入腹中,內受邪傷,脾胃虛弱,故不能消飲食。食既不充,榮衛凝滯,肌膚黃燥,面不光澤。若大腸氣虛,則變為下利;若流入關元,致絕子嗣,隨其所傷而變成疾矣。醫經曰︰凡婦人三十六種病,皆由子臟冷熱,勞損而挾帶下,起於胞內也。是故衝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會海。婦人之病,皆見手少陰、太陽之經而候之。
寇宗論
治婦人雖有別科,然亦有不能盡聖人之法者。今豪貴之家,居奧室之中,處惟幔之內,複以綿 手臂,既不能行望色之神,又不能盡切脈之巧,四者有二闕焉。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形氣相得,謂之可治也;色澤已浮,滑之易已;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又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虛實,以為診法。若婦人脈病不相應,既不得見其形,醫惟據脈供藥,其可得乎?如此言之,豈能盡其術也?此世之通患,醫者不免盡理質問,病家見所問繁,逮為醫學不精,往往得藥不信,似此甚多。扁鵲見齊侯之色,尚不之信,況其不得見者乎?嗚呼﹗可謂難也已。
脈候
《脈經》曰︰寸口脈微而澀,微則衛氣不足,澀則榮氣無餘。衛不足,其息短,其形躁。血不足,其形逆。
榮衛俱虛,言語乏力。趺陽脈微而澀,微則胃氣虛,虛則短氣,咽燥而口苦。澀則失液,少陰脈微而遲,微則無精,遲則陰中寒。澀則血不流而經閉,此為居經,或三月一來。脈微血氣俱虛,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不下者,此為居經,亦三月一來,脈微弱而澀。年少得此為無子,中年得此為絕產。六脈沉弦細數者,其病己成,元氣榮衛俱虛,雖藥弗效。
通用方論
遠用方者,婦科之通用也。一方可以治數証,不可入於專門,皆是名賢所立,世人常用有效之方。雖曰通用,亦不可執一泥之,而不知加減之權宜也。惟應病裁處方為神妙。
(《局方》)四物湯雖云治婦人眾病,惟血病者用之,若兼脾胃虛弱者,亦難用也。何則?芍藥酸寒,能伐殺生之氣;生地甘滯,凝膈壅胸,而脾胃虛者益加損弱,血脈不行而經愈塞矣。若脾胃虛甚,單用四君子湯以健脾,脾稍健,方可合二方為八物,服之庶不偏誤。昔張聲道用四物湯治婦人百病,加吳茱萸煎服。若陽臟之人,少加茱萸;若陰臟人,多加茱萸,此善用四物湯者。若得茱萸,則芍藥、地黃之寒滯不能害脾胃也,豈不善夫?當歸(二錢) 白芍藥(一錢) 川芎(七分) 生地黃(《養生方》用熟,《和劑》亦然,《本草》云︰男子宜熟,女子宜生,以其行血,合用生者)上煎法及加減法並見《螽斯廣育》卷中。
(《局方》)四君子湯 治脾胃虛弱,氣不營運,以至經血不調,不得純用四物,宜以四君子湯合之,名曰八物湯,加吳茱萸煎服。虛甚者加黃 、肉桂,名曰十全大補湯。
人參(二錢) 白朮(一錢) 茯苓(八分) 炙甘草(五分)加薑棗煎服。
丹參散《良方》云︰丹參一味,其治頗類四物湯,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下產後惡血。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煩疼。
丹參(酒洗,去土,晾乾切)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經脈不調食前服,冷熱癆不拘時服。
南岳夫人濟陰丹 治婦人血氣久冷,陰虛及數經墮胎。皆因衝任血脈虛損,經水不時暴下不止,月內再行,不時崩漏。三十六疾,積聚癖瘕,臍下冷痛,小便白濁。凡有上疾,不成孕育。
產後百日內常服,除宿血,生新血,令人有孕,生子充實,亦治男子亡血諸疾。
秦艽 石斛(去根,酒浸焙) 本 甘草(炙) 蠶布(燒灰存性) 桔梗(各二兩)京墨(,醋淬) 茯苓(各一兩) 人參(二兩) 桃仁(去皮尖,炒) 木香(各一兩) 熟地黃(酒洗)香附子(炒) 澤蘭(各四兩) 當歸(酒洗) 肉桂 乾薑(炮) 細辛 川芎 牡丹皮(各兩半)山藥(炒) 川椒(去目,各半兩) 蒼朮(製,八兩) 大豆黃卷(炒,半升) 糯米(炒,一升)
上為細末,煉蜜和成劑,每兩作六丸。每服一丸,細嚼,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琥珀丸 治婦人或老或少,產前產後百病,及療三十六種諸病,七疝八瘕,心腹刺痛,卒中癱瘓,半身不遂,八風十二痺,手足酸疼,乳中毒結,懷胎驚動,傷犯不安,死胎不下,並治。
琥珀 辰砂(各另研) 沉香 阿膠(碎炒) 肉桂 石斛(去根) 附子(製)五味子 川芎(各半兩) 牛膝(酒浸) 當歸 肉灰蓉(酒洗晒乾) 人參 續斷 沒藥熟地黃 木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溫酒化開服,午晚食前服。能生精血,去惡血。
腹脅疼痛,繞臍如刀刺,及嘔逆上氣,築心,痰毒,不思飲食,用薑汁少許,和酒化服。
諸痢及赤白帶下,血冷崩中,漏胎下血,生薑與艾銼炒令赤色,入酒同煎數沸,去渣化服。
諸淋及便澀,煎通草燈心湯化服。
遍身虛腫水氣,煎赤小豆湯化服。
血暈不知人事,當歸酒化服。
泄瀉不止,陳米飲化服。
產內二毒傷寒及中風角弓反張,身如板硬,煎麻黃湯服,出汗。
月經不通,或間雜五色,頻並而下,斷續不止,飲食無味,肌膚瘦怯,面赤唇焦,乍寒乍熱,四肢煩疼,五心躁熱,黑,遍身血斑,赤腫走疰,及血風勞傷無力,用童便入薑汁少許化服。常服以小便為妙,若恐惡心,和以半酒。
孕婦臨月,一日一服,至產下不覺疼痛。或病患服至五服,十服,日倍飲食,其功不可盡述,服之者當自覺矣。
(《三因》)烏雞煎丸 治婦人百病。
良薑 乾薑(炮) 吳茱萸(醋炒) 當歸 赤芍藥 玄胡索 破故紙(炒) 川椒(炒)劉寄奴 生地黃 陳皮 青皮 川芎 莪朮(煨,各一兩) 荷葉灰(四兩) 熟蘄艾(二兩,製如法)烏骨白雞一只製如法,骨肉俱焙燥,為末,汁和醋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月水不通,紅花蘇木酒下。白帶,牡蠣粉調酒下。子宮下元久冷,吳茱萸湯下。心頭痛,菖蒲湯下。頭風, 本湯下。腰腳疼,當歸湯下。咳嗽,桑白皮湯下。常服,酒湯下。
(秘方)烏雞煎丸 治婦人百病,血氣虛勞,赤白帶下。
人參(二兩) 黃耆(六兩) 茯苓(三兩) 當歸(六兩) 生地黃 熟地黃 香附子(各四兩)地骨皮 官桂(各二兩)上用烏骨白雞一只,男用雌,女用雄,籠住。將黃 末和炒面丸,雞頭子大。喂雞二七日,吊死,去腸肚,干毛淨,槌碎骨,入前藥末於內,縫密,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取去骨,焙枯研,用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
(《和劑》)熟乾地黃丸 治婦人風虛勞冷,胃弱水殼不化,或腸虛受冷,大便時泄,或月水不調,淋瀝不止,或經閉不通,結聚 瘕,久不成胎,一切諸虛之証並皆治之。
熟乾地黃(酒洗 五味子 柏子仁 芎 (各兩半) 澤蘭葉(二兩) 禹餘糧( 紅,醋淬三遍,細研) 防風 肉蓯蓉(酒浸) 白茯苓 濃朴(薑汁炒) 白芷 乾薑(炮) 山藥石斛 卷柏(去梗,各二兩) 當歸(酒洗) 本 細辛 川椒(去目,微炒) 人參 牛膝(酒浸甘草(炙,各一兩) 蛇床子(炒) 蕪荑(炒) 杜仲(薑炒) 續斷 赤石脂(,醋淬)石膏( ,各一兩) 肉桂 艾葉 白朮(各二兩二分) 紫石英(,醋淬,飛,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或米飲下。常服養血補氣,調和榮衛,充實肌膚,駐顏,令人有子,溫平不熱,無毒。妊婦不宜服。
勝金丹 治婦人月水過期不通,久無子息,血癖氣痛,四肢浮腫,嘔逆心痛,虛煩鬱悶,面色痿黃,崩漏帶下,寒熱蒸勞,頰痛齒疼,血下無度。產前安胎,臨產催生下瘀血。血氣結塊,腹中刺痛,手足頑麻,產後諸疾並治。
牡丹皮 本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赤石脂 玄胡索 肉桂 白薇(各一兩) 沉香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溫酒下。凡妊娠臨月,服此五、六丸,即易產。如無子息,服二十日,當月有好,並治血風、半身不遂。種種疾病,不問年深月久,皆療,神效。
大聖散 治婦人血海虛冷,久無子息,及產後敗血沖心,中風口噤,子死腹中,灌得藥入,須臾生下。並治墮胎,腹中刺痛,橫生逆產,胎衣不下。血崩、血暈、血滯,及傷寒吐逆,寒熱往來,赤白帶下,室女經脈不通,並宜服之。
澤蘭葉 石膏(另研,各二兩) 卷柏 白茯苓 防風 濃朴(薑製) 細辛 柏子仁(炒)桔梗 吳茱萸(各一兩) 五味子 人參 黃耆 白朮 川烏(炮,去皮臍) 本 乾薑(炮)川椒(微炒出汗) 丹參 白芷(各三分) 蕪荑(微炒赤) 甘草(炙) 川芎 當歸 白薇阿膠(炒成珠) 芍藥(各一兩) 肉桂(半兩) 生地黃(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臨臥用溫酒調下。若急疾有患,不拘時服,日三次。
大效內補丸 治婦人稟氣虛弱及五勞七傷,臟腑積冷、 癖、 塊、虛脹,或經脈不調,亦白帶下,口苦舌乾,面色痿黃,心煩驚悸,頭目旋暈,飲食不美,痰涎粘盛,百節疼痛無力,肌肉消瘦,子息不生,服藥一月必有妊,百病皆愈。
川萆 (四兩) 牛膝 五加皮 白朮(各二兩) 川烏(炮) 枳實 丹參(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溫酒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晚食前各進一服。
中風門
(與前証參看)
婦人中風,角弓反張,風痺手足不隨,偏枯口噤,口眼喎斜,風眩頭痛,血風,心神驚悸,癲狂,骨節痛風,血風走注,瘙癢癮疹,風痰,香港腳,腰痛諸疾,以上諸証,雖各有方論,亦要先明其大體,察脈之虛實,辨証之冷熱,相人之強弱,入臟入腑,在絡在經,首以局方調治,未可孟浪處施。今之治法,先宜順氣,然後治風,萬不失一。蓋有中風、中寒、中 、中痰、中氣,皆能令人涎潮昏塞,所謂朱紫相臨,玉石不分,醫者不可不詳也。如中風若作中氣治之,十愈八九;中氣若作中風治之,十無一生。所以疑惑之間,不問中風中氣,首以蘇合香丸、麝香煎、五積散。如中痰則有參蘇飲,如中寒則有理中湯,如中 有白虎湯。
的然中風,如三生飲、木香煮散、排風、續命、風引、大小竹瀝、大八風湯、至寶丹、牛黃清心丸,辨其冷熱虛實而投之,未有不安者也。然此疾積襲之久,非一日所能致。今人服藥二、三服,便欲責無效,多見其不知量也。須宜大劑久服,方可奏功。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信夫﹗
至寶丹、蘇合丸,五積散、牛黃清心丸(並見前中風門。)(《和劑》)排風湯 治男子、婦人風虛濕冷,邪氣入臟,狂言妄語,精神錯亂,及風入五臟等。
白蘚皮 白朮 白芍藥 桂心 川芎 當歸 防風 杏仁(去皮尖,麩炒) 甘草(各二兩)白茯苓 麻黃 獨活(各三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薑四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三生散 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無問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兼治痰厥及氣虛眩暈,悉有神效。
生南星(一兩) 生川烏(去皮、尖) 生附子(去皮、臍,各半兩) 木香(一分)
上咀,每服半兩,水二盞,薑十片,煎六分溫服。或口噤不省人事者,用北細辛、皂角各少許為細末,或只用半夏為細末少許,用蘆管吹入鼻中,俟噴嚏,其人少蘇,然後進溫藥。
如氣盛人,只用南星半兩、木香一錢、生薑十四片,煎兩服飲之,名星香飲。
參蘇飲 治痰飲停積胸中,中脘閉塞,嘔吐痰涎,眩暈嘈雜,忪悸噦逆,及痰氣中人,停留關節,手足曳,口眼喎斜,半身不遂,食已即嘔,頭疼發熱,狀如傷寒。
附子理中湯 治五臟中寒,四肢強直,失音不語。昔有武將守邊,大雪出帳觀瞻,忽然卒倒,時有隨行醫官,灌以此藥,兩劑遂蘇。(二方見傷寒門。)
加減小續命湯 治卒暴中風,不管人事,遂覺半身不遂,口眼喎斜,手足戰掉,語言謇澀,肢體麻痺,神思昏亂,頭目眩重,筋脈拘攣,骨節煩疼。及治諸風,服之皆驗。若治香港腳緩弱,久服得瘥。久病風人,每遇天色陰晦,節候變更,宜預服之,以防喑啞。(方見中風門。)
木香煮散 治左癱右瘓,並素有風濕。此藥調氣,進食寬中。
羌活 麻黃(各一兩) 防風(三分) 白朮 陳皮 白茯苓 當歸 川芎 牛膝 黑附子(炮)木香 檳榔 人參 大川烏(炮) 草豆蔻(連皮炮) 杏仁(去皮尖,麩炒) 甘草 桂心(各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五片,煎八分,熱服。大便不通加大黃。心腹脹加苦葶藶、滑石。膈上壅滯,咳嗽氣促,加半夏、川升麻、天門冬、知母。
小風引湯防風 獨活 細辛 川芎 北五味子 白茯苓 人參 白芍藥 白朮 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杏仁五枚,去皮尖,槌碎,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大風引子即此方加麻黃、蓯蓉、附子、當歸、羚羊角、五味子。
烏藥順氣散 治男子、婦人一切風氣攻注,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頑麻。凡卒中風、手足癱瘓,言語謇澀者,皆宜先服此藥,以疏氣道,後隨証投以風藥。(方見風門。)
神仙解語丹 治心脾二經受風,言語謇澀,舌強不轉,及淫邪搏陰,神內鬱塞,心脈閉滯,暴不能言。
白附子(炮) 石菖蒲 遠志(去心,甘草煎水煮過十沸) 天麻 全蠍(去毒,炒)羌活 白僵蠶(炒) 牛膽南星(各一兩) 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糊丸,梧桐子大,量入辰砂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不拘時,薄荷湯送下。
三痺湯 治婦人血氣凝滯,手足拘攣。風痺、氣痺等疾皆療。
川續斷 杜仲(薑汁炒) 防風 桂心 華陰細辛 人參 白茯苓 當歸 白芍藥 甘草秦艽 生地黃 川芎 川獨活(各半兩) 黃耆 川牛膝(各一兩)
上咀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一盞,去渣熱服無時,但腹稍飢服之。
有人病左臂不隨,後已痊平,而手指不便,無力,服此遂安。
五痺湯 治婦人風寒濕氣客留肌膚,手足緩弱,麻痺不仁。
片子薑黃 羌活 白朮 防風 甘草(炙,各一兩。)
上咀,每服四錢,薑七片,煎。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續命煮散、防風湯、舒經湯、茯苓丸、獨活寄生湯(上方並見風門。)
血風癮疹瘙癢門
婦人體虛,為風邪氣客於皮膚,複逢風寒相折,則起風瘙癮疹。若赤疹者,由涼濕折於肌,肌中之極熱結成赤疹也。得天熱則劇,取冷則瘥。白疹者,由風氣折於肌中,肌中熱,熱與風相搏,即為白疹。得天陰、雨冷則劇出,風中亦劇,得晴暖則減,著衣暖亦瘥也。脈當浮洪,浮即為風,洪即為氣,風氣相搏,則為癮疹,身休為癢。凡人汗出,不可露臥及浴,使人振寒熱生風疹也。
《局方》治婦人時發遍身瘙癢,赤腫癮疹,五心煩熱,血風攻注者,人參荊芥散、消風散、四物湯加荊芥煎。或人參當歸散;或逍遙散;或服導赤丸。如不通者,食後服皂角丸。(氣虛、老人不可久服。)如服皂角丸不效者,此凝滯熱甚,宜先服青木香丸,以開氣道,卻服前藥,則效。
何首烏散 治婦人血風,皮膚瘙癢,心神煩悶。及血風游走不定。
何首烏 防風 白蒺藜 枳殼 天麻 僵蠶 胡麻 茺蔚子 蔓荊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茵陳煎湯,不拘時調服。
(張氏)附子酒 治婦人痛風、血風、身上瘙癢。
生附子(不去皮,重一兩) 皂角刺(二十一枚) 黑豆(一合)
上咀,分為兩處,用好酒兩瓶,入上件藥,慢火,候乾過半,兩瓶合作一瓶,密封泥頭,經兩宿。每服一盞,溫服,無時,病愈則止。
(《聖惠》)蒼耳散 治女人風癢、癮疹不止。
蒼耳花、葉、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豆汁、酒調下二錢。
白蜜酒 治癮疹。
白蜜(不拘多少)上調好酒,熱服,已試有效。
初虞世方 治皮膚有風熱,遍身生癮疹。
牛蒡子(水煮,一兩,淨熬乾,炒令香) 浮萍(蒸過焙乾。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遠蔥湯調服,取微汗。
(《本草》)蟬蛻散 治風客於皮膚,搔之不已。
蟬蛻(洗淨) 大葉薄荷(各等分)為末,無時,溫酒調下方寸匕。
蛇蛻散 治同前。
露蜂房(洗過,蜜炙焦。) 蛇蛻(洗,炙焦。等分)為細末,溫酒調下一錢,日二服。
頭目眩暈門
婦人虛風,頭目眩暈及心眩,是體虛受風,上入於腦也。諸臟腑之精,皆上注於目,其血氣與脈並上屬於腦也。循脈引於目系,目系急,故令眩也。其眩不止,風邪甚,變成癲疾。
(《本事》)鉤藤散 治肝厥頭暈。
鉤藤 陳皮 半夏 麥門冬(去心) 茯苓 茯神 人參 甘菊花 防風(各半兩)甘草(二錢) 石膏(一兩)
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加薑七片,煎八分,去渣熱服。
許叔微方 治婦人患頭風者,十居八九。每發必掉眩,如在車舟上。蓋因血虛,肝有風邪襲之耳。余常處此方以治人,甚效。
川芎(一兩) 羌活(半兩) 當歸(三錢) 旋覆花 細辛 防風 蔓荊子 石膏 本半夏曲 荊芥穗 乾地黃 甘草(各半兩)
上咀,每服三錢,水盞半,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頭痛連齒,時發時止,連年不已,此由風寒中於骨髓,留而不去。腦為髓海,故頭痛,齒亦痛,謂之厥逆頭痛,宜白附子散。若血虛、氣虛,宜從丹溪,方、法並見頭痛門。
白附子散麻黃(連根節) 烏頭(泡,去皮) 南星(泡,各半兩) 白附子(泡,一兩。)全蠍(炒,五枚) 辰砂(研,一分) 麝香(研,一分) 白薑(一分)
上為細末,酒調一字服訖,去枕臥少時。
追風散 治年深日近偏正頭疼,又治肝經久虛,血氣衰弱,風毒之氣上攻,頭痛、頭眩、目暈,心悸煩熱,百節酸疼,腦昏目痛,鼻塞聲重,項背拘急,皮膚瘙癢,面上游風,狀若蟲行,及一切頭風,兼治婦人血風攻注,頭目昏痛,皆治。
川烏(炮,去皮尖) 防風 石膏( ) 川芎 甘草(炙) 荊芥穗 白僵蠶(炒,各一錢)天麻 南星(泡) 羌活 地龍 白芷 白附子(泡) 全蠍(去尾,各半兩) 草烏(泡,去皮尖雄黃(研,各一分) 沒藥(研 乳香(研,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入好茶少許同調,食後臨臥服。常服清頭目,利咽膈,消風化痰。
都梁丸 治諸風,頭目眩暈,感冒,傷風,頭痛。
白芷(杭州大塊新色者,用沸湯洗三四次,晒乾。)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荊芥點臘茶細嚼下。食後常服,只乾嚼下亦可。
乾血氣癆候
凡婦人室女,月經暫來忽去,遲早無期,此則癆瘵之漸機也。智者不可以其近淺而忽之。
其始由於失期,其終遂至閉絕。午後發熱,咳嗽吐紅,或乾咳嗽,或咳痰飲,煩躁不寧,不能平睡。二便不利,六脈細數,此皆不可救之証也。今見室女十五六步以上者,天癸初至數月半年,或至或斷,忽然不通,發熱咳嗽,飲食無味,速用調理養血和脾,庶可獲愈。今醫不察,竟用破血通經辛熱之藥,及耗氣血,益火傷脾,遂無痊日。此証蓋起於脾臟,思慮感傷,氣血失度,所以經至不能如期也,甚至不通,是由內火蒸爍,元氣亦耗,則必死矣。善醫者,當先調脾以養血,切勿竟用辛燥助火之味,如香附,須些少佐之,撫芎亦不敢多用。薑、桂、香砂、玄胡、莪朮、烏藥、菖蒲等破耗之藥,不可輕用。如犯此類,多致不救。為良醫者其深察之。
(《集驗》)調衛養榮湯 治婦人室女一切月經不調,或先或後,或絕閉不通,憎寒壯熱,口苦無味,飲食少思,連聲咳嗽,煩躁頭眩,漸成癆証者,此藥主之。
陳皮 白朮 當歸 生地黃 沙參 麥門冬(各一錢) 牡丹皮 地骨皮(各八分) 桔梗柴胡梢(各五分) 穀芽(一錢) 甘草(四分)
上水煎,加蓮子、薑、棗。痰中見血加側柏枝煎,早晚服。
煩躁口乾者加炒山梔,倍麥門冬。脅下脹疼加青皮、川芎。胸膈滿悶加黃連,薑炒枳實,去麥冬、地骨。夜出盜汗加黃連、黃,去柴胡、桔梗。大便閉結加桃仁,倍當歸。咳嗽不已加栝蔞、阿膠。頭眩、頭痛加天麻、川芎。小水不利加木通、茯苓。煩渴不利加滑石,倍麥門冬。
(《局方》)瓊玉膏 治月經不通,煩熱咳嗽。
(《良方》)當歸膏 治月經不調,血虛煩熱,後期而至。(方見咳嗽門。)
加味八珍湯、歸神湯(並治前証,方見夢交門。)
癆擦候
夫骨蒸、 、複連、尸疰、癆疰、蟲疰、熱疰、冷疰、食疰、鬼疰等,皆曰傳尸。以疰者,注也,病自上疰下,與前人相似,故曰“疰”。其變有二十二種,或三十六種,或九十九種。
大略令人寒熱盜汗,夢與鬼交,遺泄白濁,發乾而聳。或腹中有塊;或腦後兩邊有小核,連數個,或聚或散,沉沉默默,咳嗽痰涎;或咳嗽膿血如肺痿、肺癰之狀。或腹下利,羸瘦困乏,不自勝持。積月累年,以至於死。死後乃疰易傍人,以致滅門者是也。更有飛尸、遁尸、寒尸、喪尸、尸疰等,謂之五尸。大小附著等証,不的知其所苦,無處不惡,乃挾諸鬼邪而害人。以三因考之,內非七情所忤,外非四氣所襲,雖若麗乎不內外因,奈其証多端,傳變遷移,難以推測。
故自古及今,愈此病者十不得一。所謂狸骨、獺肝、天靈蓋、銅鑒鼻,徒有其說,未嘗見效。
唯膏肓俞、崔氏四花穴早灸之,愈否幾半,緩亦不能濟也。其謂五臟之癆,二十四種蒸病,則皆不出前瘵門外也。當參詳考究,用方處治亦大同焉。
阿膠丸 治婦人癆嗽,並嗽血、唾、咯血。
阿膠(炒) 生地黃 卷柏葉 山藥 大蘇根 五味子 雞蘇(各一兩) 柏子仁(微炒)人參 防風 麥門冬(去心,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麥門冬湯或浮小麥濃煎湯下。
清金散 治癆嗽。
甘草 黃芩 桑白皮 防風(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二十七粒) 人參 茯神(各半兩)麥門冬(一兩)以前五味用米泔浸一宿,晒乾,次入人參、茯神、麥冬三味。同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黃蠟一豆大煎八分,食後服。
蛤蚧散 治肌瘦、咯血、肺痿等疾。
蛤蚧(一全對,酒浸,酥炙) 知母 貝母(去心) 人參 甘草 杏仁(去皮尖,麩炒)枇杷葉(拭去毛,炒) 鹿角膠(粉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盞半,加桑白皮煎八分,溫服,日三夜二服。
補肺湯 治癆嗽肺虛者。
桑白皮 熟地黃 人參 紫菀茸 黃耆 川五味子(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入蜜少許,食後溫服。
鱉甲煎 專治婦人癆嗽。
雄鱉(一枚,重一斤) 杏仁(去皮尖) 北柴胡 貝母(去心) 知母(各四兩)上除鱉外,諸藥細銼,以好酒五升入鍋內,將活鱉在中,以藥和停圍定,上用板子石壓,令鱉在藥內吃酒藥,候來日,卻以慢火煮,候酒盡為度。卻取鱉令患人吃盡,次將鱉甲用醋煮黃,入在前項諸藥內,焙乾,為細末,用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時,米飲送下三十丸。
子芩散涼心肺,解勞除熱,調和榮衛。
黃 (一兩) 白芍藥 子芩 人參 白茯苓 麥門冬 苦桔梗 乾生地黃(各半兩)
上為粗未,先用竹葉一握,小麥七十粒,水三盞,薑三片,煎一盞半,入藥末三錢,煎至七分,溫服。
豬肚丸 治骨蒸癆熱,唇紅氣粗口乾,遍身壯熱,或多虛汗,飲食不進,大腸秘澀,小便赤,並效。
青蒿 鱉甲(醋炙) 北柴胡 木香 生乾地黃(各一兩) 青皮 宣黃連(二兩)
上為末,以豬肚一個洗淨,入藥在內系定,蒸令極爛,研如泥,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臨晚各一服,湯下,忌濕熱面毒物。
加味四君子湯 治癆嗽尤妙。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秦艽 黃蠟(各等分)
上咀,每服半兩,水煎服。藥後止可食淡煮豬蹄肉,仍須先煮熟肉,去原汁,再以白湯熟煮。
仍忌房勞,一切生冷,魚腥,咸毒腌藏等物,無不痊愈。修合藥及煎藥俱勿使患人知之,大有效驗。
黃 丸 治婦人骨蒸煩熱,四肢羸瘦,疼痛口乾,心燥不眠臥。
黃 麥門冬(去心) 茯神 北柴胡 甘草 生乾地黃(各一兩) 酸棗仁(炒) 郁李仁杏仁(去皮尖) 枸杞子 人參 黃芩(各三分) 百合 枳殼 赤芍藥 知母(各半兩)鱉甲(二兩,製)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米飲下。
(華佗)地黃煎丸解勞,生肌,進食,活血,養心。
生地黃汁 杏仁汁 生薑汁 藕汁(各五升) 薄荷汁 鵝梨汁(各一升)法酒(二升) 沙蜜(四升)上以慢火煮成膏,入後藥︰北柴胡(三兩) 木香 人參 茯苓 山藥 柏子仁 遠志 枳實 白朮(各一兩) 秦艽桔梗(各三兩) 麝香(五分) 熟地黃(酒洗,四兩)
上為末,以前膏子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後甘草湯下二十丸。
地仙散 治骨蒸肌熱,一切勞熱煩躁,能生津液。
地骨皮(二兩) 防風 麥門冬(各兩) 甘草(炙,半兩)上銼,每服三錢,薑三片,水煎溫服。
婦人夢與鬼交候
人稟五行秀氣而生,承五臟神氣而養。若陰陽調和,則臟腑強盛,風邪鬼魅不能傷之。若失調理,氣血虛衰,則風邪乘其虛,鬼邪干其正。然婦人與鬼交通者,由臟腑虛,神不守,故鬼氣得為病也。其狀不欲見人,如有對語,時獨言笑,或時悲泣是也。脈息遲伏,或如雀啄,皆鬼邪為病也。又脈來綿綿,不知度數,顏色不變,此其候也。
春甫按︰《良方》治婦人鬼交,多用僻邪之藥,此非所以治本也。既雲氣血、臟腑、元神俱虛,則神不守舍,故有夢交,實非邪魅有所干也。則如男子之夢遺,其機一也。凡婦人患此証者甚多,但不肯直言耳。診其脈沉弦無力,乍疏乍數,面帶桃紅,四肢無力,倦怠嗜臥,飲食少進,靜躁不常,月經不調,皆血虛也。法當健脾胃,養氣血,以固其本,兼之安神氣,清痰火,以治其標,早為治之,庶幾存濟。失調理者,三年之後,氣血浸衰,脈必緊數,肉脫身不起者定死矣。
(《集驗》)加味八珍湯 治婦人思慮過傷,飲食日減,氣血兩虛,月經不調,夜夢交感,或出盜汗,浸成癆瘵。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四分) 當歸 生地黃(各一錢) 黃耆 川芎 白芍藥軟柴胡(各五分) 牡丹皮 香附米(製。各八分)
上水盞半,大棗一枚,煎七分,食前服。
(《集驗》)麥冬二陳湯 治婦人肺火咳嗽,嘔吐痰飲。
麥門冬 陳皮 半夏 白茯苓 白朮 當歸身(各一錢) 黃芩(薑炒,八分) 甘草(炙,四分)
上水盞半,生薑一片,煎七分,食遠服。
(《集驗》)歸神湯 治婦人盜汗、夢交,心神恍惚,四肢乏力,飲食減少。
人參 白朮 白茯神 當歸身(各錢) 酸棗仁 陳皮(各八分) 圓眼肉(七個,去核)甘草(四分) 羚羊角(末) 琥珀末(各五分)上羚羊,琥珀不煎,餘藥煎熟去渣,入二末,和勻,食前服。
(《良方》)茯神散 治婦人氣虛,與鬼交通,妄有所見聞,言語雜亂。
茯神(錢半) 茯苓 人參 石菖蒲(各一錢) 赤小豆(四十九粒)
上咀,水盞半,煎七分,食前溫服。
(《良方》)辟邪丹 治婦人與鬼交通。
虎頭骨(二兩) 朱砂 雄黃 雌黃 鬼臼 皂角 蕪荑 鬼箭 藜蘆(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系臂上。再用一丸,當病患戶前燒之,一切鬼邪不敢近。
蘇合香丸 治前証。(方見風門。)
妙香散、八毒赤丸並治前証。(方見邪祟門。)
五心煩熱候
逍遙散 治婦人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悸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漏下,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治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肢體羸瘦,漸成骨蒸。
白茯苓 白朮 當歸(酒洗,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白芍藥 柴胡(各一兩)
上咀,每服三錢,水盞半,煨薑一塊,切片,煎七分,熱服,無時。
(《經驗》)秦艽散 治月經有熱,血脈凝滯,五心煩倦。
麥門冬 秦艽 生地黃 當歸(各半兩) 地骨皮 鬱金 蘇木(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紅花少許,同煎七分,溫服。
參蘇飲加黃芩、麥冬,並治五心煩熱,手足掌心熱甚者。(方見傷寒門。)
婦人客熱候
客熱者,是體虛而將溫過度,外熱加之,非臟腑自生,故云客熱。其為狀,上焦胸膈之間虛熱,口燥心煩,手足壯熱是也。
麥門冬散 治婦人客熱,四肢煩悶疼痛,不思飲食。
麥門冬 柴胡 赤茯苓 羚羊角 赤芍藥 桑白皮 黃耆(各三分) 生地黃 甘草(各五分)
上咀,水盞半,薑三片,煎六分,不拘時服。
犀角飲 治婦人客熱,心胸壅閉,肢節煩疼,不思飲食。
甘草(五分) 犀角屑(半兩) 生地黃 黃耆(各一兩) 栝蔞仁 黃芩(各五分)人參 茯神(各三分)
上為末,每服水盞半,淡竹葉五片,煎七分,溫服,無時。
婦人惡寒候
夫惡寒之候,亦有陰陽二証。發熱而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而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宜解表,脈必浮數;發於陰者,宜溫裡,脈必沉細。又有汗後、利後惡寒及背惡寒。以上疾証,尤詳著傷寒惡寒例中,可審治之。
一婦人,但惡寒別無他証,六脈平靜,遂用敗毒散而安。此藥能去表中風邪故也。經云︰惡寒家慎不可倍常覆衣被及近火氣。寒熱相抗脈道沉伏,愈令病患寒不可遏。但去被撤火,兼以和表之藥,自然不惡寒矣。婦人惡寒尤不可近火,寒氣入腹,血室結聚,針藥所以不能治矣。
麻黃桂枝各半湯、敗毒散並治惡寒甚效。(方俱見傷寒門。)
惡寒發熱似瘧非瘧候
凡婦人室女乍寒乍熱,有類瘧疾,久則成癆。診其左關,肝脈獨弦。上出寸口,某者上魚際。究其病源,是皆思欲不遂,以致於陰陽交爭,時寒時熱。惟倉公深知此証,多是僧尼寡婦、經通室女有之。許學士知之,其有夫婦人病此者,乃熱入血室也。此又自是一治法,固非寡婦室女之比也。
啟脾湯 治寡婦室女思欲不遂,以致傷脾,飲食少思,寒熱如瘧,面上或紅或黃,用此最效白朮 當歸(各錢半) 人參 川芎 香附子 柴胡梢 玄胡索 鬱金 甘草梢 青皮(各五分)
上咀,作一服水煎服。
(《良方》)黃芩參蘇飲 治前証,即參蘇飲加黃芩。
(學士)生地黃丸 治寡婦室女患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肝脈弦長,宜服此抑陰等藥。
乾生地黃(三兩) 赤芍藥(一兩) 北柴胡 黃芩 秦艽(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小豆大,白湯送下三、四十丸。
婦人傷寒候
古人治病,先論其所主,男子調其氣,婦人調其血。血室不蓄,則二氣諧和;血室凝結,則水火相刑。婦人左關浮緊不可下,當發其汗以救血室。榮衛得和,津液自通,浹然汗出而解。
仲景云︰婦人傷寒,經水適斷,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無犯胃氣者,言不可下也,小柴胡湯主之。若行湯遲則熱入胃,今津燥中焦,上焦不榮,成血結胸狀,須當刺期門也。
世有《婦人傷寒》書,稱仲景所撰,與男子治法不同,此大謬也。予嘗改之。不過雲男子先調其氣,婦人先調其血,此大略之異耳。要知脈緊無汗名傷寒,脈緩有汗為傷風。熱病脈洪大,中暑沉細,其証一也。假如中 用白虎湯,胃實用承氣湯,豈必調血而後行湯耶?仲景《傷寒論》所以不分婦人者,良亦無以甚異也。
若妊婦傷寒,藥性須涼,慎不可行桂枝、半夏、桃仁等藥。小柴胡去半夏名黃龍湯,特為妊婦而去也。大抵產前先安胎,產後先補益,次服傷寒藥。若病稍退即止藥,不可盡劑,此為大法。故黃帝問︰婦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曰︰有故無隕,亦無殞也。大積大聚,其可犯者,衰其大半而已。
桂枝紅花湯 治婦人傷寒,發熱惡寒,四肢拘急,口乾舌燥,經肺凝滯,不得往來,宜服。
桂枝 芍藥 甘草(各一錢) 紅花(八分)
上咀,水盞半,薑二片、棗二枚,煎七分,溫服。良久,汗出解。
黃芩芍藥湯 治婦人傷寒,口燥咽乾,腹滿不思飲食。
黃芩 白芍藥 白朮 生乾地黃(各一錢)
上咀,水盞半,煎七分,溫服。寒加生薑。
嘗歸湯 治婦人傷寒,喘急煩躁,或戰而作寒,陰陽俱虛,不可下,宜服此藥。
柴胡 白朮(各一錢) 人參 甘草 赤芍藥 當歸(各七分) 五味子 木通(各半分)
上咀,水盞半,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稍熱服。
乾地黃湯 治婦人傷寒疾後猶有餘氣不去,謂之遺熱。
乾地黃(一錢) 大黃 黃連 黃芩 柴胡 白芍藥 甘草(各七分)
上咀,水一盞,煎七分。溫服,取溏利,汗出解。
燒 散男子病新瘥,婦人與之交合得病名曰陽易。其証裡急,腰胯及腹內痛,身重,宜服此。
男子 襠(燒灰為末,以水調方寸匕,服之即愈。)
青竹茹湯 治婦人病未平複,因有所動,致熱氣上沖胸膈,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風狀。
栝蔞根(二兩) 淡竹茹葉(半斤)上水二升半,煮一半作三服。
熱入血室候
小柴胡湯 治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白日明了,夜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宜服。(方見傷寒門。)
乾薑柴胡湯 治婦人傷寒,經脈方來初斷,寒熱如瘧,狂言見鬼。
乾薑 甘草 牡蠣(各五分) 桂枝(六分) 柴胡(一錢半) 栝蔞根(一錢)
上咀,水盞半,煎七分,溫服。初服微煩,再出汗出而愈。
刺期門穴法婦人傷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和,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穴,隨其虛實而取之。期門穴在乳直下肋骨近腹處是也。
凡婦人病,當刺期門,不用行子午法,恐纏臟膜引氣上,但下針令病患吸五吸,停針良久,隨徐出針,此是平瀉法也。凡刺期門,必瀉勿補。肥人刺深二寸,瘦人深半寸。《活人書》云︰期門穴,婦人屈乳頭向下盡處是穴。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為率,陷中動脈是。
咳嗽候
婦人咳嗽大法與丈夫同,其風寒濕熱皆有成方。暫起者易治,若夫嗽久,脾虛發熱脈數,面時發紅,身熱者為可慮,凡此不易治也。大抵嗽不宜久,久則成癆。婦人咳嗽之証亦為第一候也。善醫者,須早圖治,久而身熱,蓋不可用瀉肺、破氣、燥劫、苦寒之藥,須從溫補消息之為美。
(《局方》)五拗湯 治傷風咳嗽,聲啞氣喘不能睡臥,胸膈板脹,氣不相接,年交秋便發,服此一帖即愈,神效。
華蓋散、金沸草散並治前証。(以上方並見咳嗽門。)(雲林)金不換散 治男婦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喘促滿悶,咳嗽涎盛,及腹脅脹滿,腰背倦痛,或虛勞冷嗽,咳唾紅痰,及遠年近日一切喘嗽之疾,諸藥不救者,並治之。
罌粟殼(製,半兩) 杏仁(製) 甘草 枳殼(各三錢)上,每服三錢,水盞半,薑三片、烏梅半個,煎八分,臨臥熱服。
(《本事》)貝母湯 治諸嗽久不瘥。
貝母(生薑汁浸半日) 北柴胡 黃芩 乾薑 陳皮(各一兩) 半夏 桑白皮 桂心五味子(各半兩) 木香 甘草(各一錢)上為粗末,每服半兩,水盞半,杏仁七枚,去皮、尖,打碎,薑二片,煎七分熱服。
(宗 )含化丸 治婦人肺熱久嗽,身如炙,肌瘦,將成肺癆,服之即愈。
枇杷葉(去毛) 桑白皮 款冬花 木通 紫菀 杏仁(等分) 大黃(減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櫻桃大,食後夜臥含化一丸。
(《和劑》)定喘湯 治丈夫、婦人遠近咳嗽,上氣喘急,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臥不安,飲食不下。及治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語音不出,鼻塞頭昏,並皆治之。
半夏曲 阿膠(炒) 甘草(各七分) 罌粟殼(二錢,製) 北五味子 桑白皮 麻黃 人參(各三分。)
上水盞半,薑三片,烏梅半個,煎七分,食後臨臥徐徐各一服。
(滄州)補肺湯 治前証。(一名清金湯。)罌粟殼(二兩,製) 人參 粉草(各半兩) 陳皮 茯苓 杏仁 白朮 阿膠(炒) 北五味子桑白皮 薏苡仁 紫蘇梗(各一兩)
上為粗未,每服三錢,水盞半,毫三片、棗二枚、烏梅半個,煎一盞,臨臥溫服。良方加百合、貝母、半夏曲、款冬花尤效。
凡婦人久嗽成癆,體瘦發熱,脈數者,當詳癆瘵門治之。
婦人霍亂吐利候
嘔吐而下利者,霍亂也。原疾之由,皆因腸胃虛冷,飲食過度,觸冒風冷,使陰陽不和,清濁相干,致令揮霍變亂也。或先心痛而吐者,或先腹痛而利者,或吐利俱作者,或頭痛、身體壯熱而脈浮洪者,或陽氣暴絕而手足逆冷而脈息微絕者。治之當分陰陽,察虛實,辨其冷熱,觀其脈息,熱者涼之,冷者溫之,以平為期。
《百問》云︰凡霍亂吐利,熱多而渴者,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吐利已,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夏月中暑霍亂,大煩渴,四肢逆冷,冷汗出,腳轉筋者,香茹散濃煎,沉冷服即效。
凡霍亂之脈浮洪者易治;微而遲,並氣短者難治。
(《局方》)香薷散 治中暑、霍亂,先因臟腑不調,飲食不節,或食腥 、生冷過度;或起居不節;或露臥濕地;或當風取涼,致令脾胃不和,邪氣相干,便致吐利。心酸疼痛,虛煩轉筋拘急,四肢逆冷,脈微欲絕,或煩悶昏塞欲死者,及妊婦霍亂吐利者,此藥悉能主之。
香薷葉(四錢) 白扁豆(炒) 濃朴(製,各二錢)
上水二盞,煎一盞。井中浸冰冷,無時頓服,連並三服,神效。一方有黃連。
(《千金》)四順湯 治霍亂吐利,腹痛,手足逆冷,脈微欲絕。(方見本門。)
理中丸 治前証。(方見本門。)
胡椒散 治霍亂吐利甚妙。
胡椒(四十九粒) 綠豆(一百四十七粒)為細末,木瓜煎湯,調下二錢。
婦人嘔吐候
夫嘔吐之証,由脾胃有邪冷,穀氣不理所為也。胃氣水穀之海,其氣不調而有風冷乘之,冷搏於胃,胃氣逆則令嘔吐也。按《良方》嘔吐之疾,非特脾胃虛冷而嘔吐也,亦有胃熱而嘔者,亦有胃中冷、胃口熱而吐者,亦有痰盛而嘔者,亦有血弱而嘔者。經云︰無陰則嘔是也,不可一概用藥,非徒無益,而反害之。
胃冷而嘔吐者,宜用人參丁香散、理中丸、半夏丸、人參七味丸。胃熱而嘔吐者,小柴胡湯、蘆根湯、竹茹湯之屬。胃中冷,胃口熱而嘔吐者,霍香正氣散加薑棗煎,沉冷服即止。
痰盛嘔吐者,二陳湯、半夏茯苓湯。
妊娠惡阻者,茯苓丸,更詳本門施治。血不歸原而嘔吐者,十全大補東加陳皮、半夏、藿香、薑、棗煎服。有香港腳而嘔吐者,宜審本門。
人參丁香散 治婦人臟腑虛冷,脾胃氣弱,食即嘔吐,水穀不消。
人參(一錢) 白朮 丁香 砂仁 草果(各三分) 當歸 白豆蔻 藿香葉 甘草(各五分)橘皮 神曲 訶子(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棗煎湯調下。
(仁齋)半夏丸 治胃冷積,嘔逆不下食。
半夏(一升,皮硝水泡七次,為末,薑汁搜,和乾) 白面(一升)上羅半夏為細末,以水搜面丸,如彈子大,以白水煮,令浮起則熟。初吃四丸,日二服。
漸加至十五丸,旋煮旋服,似覺病漸減,又重合一料尤佳,忌羊肉。服二料之後,若病根未盡除去,再不可合半夏丸,宜服人參七味丸,與半夏相間服亦可。
人參七味丸與半夏相間服亦可。
人參 白朮(各五兩) 濃朴(薑汁炒) 細辛(各四兩) 生薑(八兩,末) 陳皮(三兩)桂心(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飲湯下十五丸,漸加二十丸,忌桃、李、雀肉、生冷。
理中丸 治胃寒嘔吐。(方見脾胃門。)
五苓散 治男子、婦人一切嘔吐。除桂,加半夏製,每服一錢,以生薑自然汁調和如面,候半時久,再以白湯一小盞,調開溫服。
竹茹湯 治胃熱嘔吐。
干葛(三兩) 半夏(湯泡七次,薑汁半盞,水半盞,煮乾用一兩) 甘草(三錢)
上咀,每服半兩,水盞半,薑三片、竹茹一丸、棗一枚,煎一盞,溫服。
一人傷寒,得汗後身涼數日,忽嘔吐,藥與飲食俱不能下。醫進丁香、藿香、滑石等藥,下咽即吐。許學士云︰此正汗後餘熱留胃院,竹茹湯相當,亟治,與之,即時愈。
婦人翻胃吐食候
婦人翻胃,多由氣鬱血虛,胃口枯槁,脾氣不行而致。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故曰翻胃。
太倉丸 治婦人氣鬱,脾胃虛弱,不進飲食,翻胃嘔吐。
白豆蔻 砂仁(各二兩) 丁香(一兩) 陳倉米(淨土,一升,炒,)
上末,薑汁打老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後薑湯下。
白芷散 治婦人翻胃吐食。
白芷(杭州不蛀者,熱湯泡,切片,新瓦上焙令黃)
上為細末,用豬血二十文切片,以沸湯泡七次,將血蘸藥吃七片,如剩藥末,留後次用。
白堊散 治婦人翻胃吐食。《千金方》云︰不特治婦人,男子亦可治。
白堊土(以米醋一升, 白土令赤,入醋浸冷再 再浸,以醋乾為度。取一兩,研細末)乾薑(炮,一錢)上和研勻,每服一錢,飲湯調下。甚者二錢,服一斤以上為妙。
丁香煮散、青金丹、五苓散並治翻胃有效。(俱見本門。)
牡丹煎 治婦人血嗝。
牡丹皮 苦參 貝母 玄胡索 赤芍藥(各等分)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米飲吞下二十丸。
抽刀散 治婦人血風、血氣、血嗝等疾。
五靈脂(炒,一兩) 莪朮 桂心 芸苔子(炒,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半盞,水一盞,煎八分,疾作時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