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癃証(即小水不通)

病機

《內經》曰︰胞移熱於膀胱,則癮溺血,膀胱不利則癮,不約為遺溺。注曰︰膀胱為津液之府,水注由之。然足三焦脈實,約下焦而不通,則不得小便;足三焦脈虛,不約下焦,則遺溺也。《靈樞經》曰︰足三焦者,太陽之別也,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

丹溪曰︰小便閉,有氣虛、有血虛、有痰、有實熱、有濕,有氣結,其有痰氣閉塞皆宜吐,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降,蓋氣乘載其水也。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下竅之水出,氣不利故不通。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又經小腸為氣化,氣不化,故不通也。

易老云︰寒在胸中遏塞不入,熱在下焦填塞不便,須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氣味俱陰之藥,以除其熱,泄其閉塞。《內經》云︰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若服淡滲之藥,其性乃陽中之陰,非純陽之劑,陽無以化,何以補重陰之不足也?須用感地之水運而生火苦之味,感天之寒氣而生大寒之藥,此氣味俱和,乃陰中之陰也。大寒之氣,人感之生膀胱寒水之運。此藥能補腎與膀胱,受陽中之陽熱火之邪而閉其下焦,使小便不通也。夫用大苦寒之藥,治法當寒因熱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

脈候

同淋濁門相參看,大抵小便不通,脈多澀數。

治法

《丹溪附錄》云︰腎主水,膀胱為之府,水瀦於膀胱而泄於小腸,實相通也。然則小腸獨應於心者,何哉?蓋陰不可以無陽,水不可以無火,水火既濟,上下相交。此榮衛所以流行,而水竇開闔所以不失其司耳。惟夫心腎不濟,陰陽不調,故內外關格而水道澀,傳送失度而水道滑。熱則不通,冷則不禁,其熱盛者,小便閉而絕無,其熱微者,小便難而僅有。腎與膀胱俱虛,客熱乘之,故不能製水。水挾熱而行澀,是以數起而溺有餘瀝。腎與膀胱俱冷,內氣不充,故胞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為是以遇夜陰盛愈多矣。小便澀滑,又當調適其氣與。

氣虛用升麻、參、耆等,先服後吐,或參、耆藥中探吐之。血虛用四物湯先服後吐,或芎歸湯中探吐之亦可。痰多用二陳,先服後吐。若痰氣閉塞,二陳湯加木通、香附探吐之,以提其氣。實熱者當利之先,砂糖湯調牽牛末二三分或山梔之類。有熱、有濕、有氣結於下,宜清、宜燥,宜升。有妊之婦,多患小便不通,胞被胎壓下故也。轉胞論用四物湯加參、朮、半夏、陳皮、甘草、薑、棗煎湯,空心服。一婦人脾痛後,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氣滯於下焦,以二陳湯加木通,初吃後煎渣服,即探吐。

《集成》云︰實熱者利之,宜用八正散,大便動則小便自通。因熱郁不通者,用赤茯苓、黃芩、澤瀉、車前子、麥門冬、滑石、木通、甘草梢,氣加木香、黃,淋痛加黃柏、生地黃,夏月調益元散。氣血兩虛,八物東加黃柏、知母。

東垣治一人,病小便不利,目睛突出,腹脹如鼓,膝以上堅硬,皮膚欲裂,飲食不下,服甘淡滲泄之藥,皆不效。予曰︰疾急矣。非精思不能處,思半夜曰︰吾得之矣。經曰︰膀胱者,津液之腑,必氣化而能出焉。多服滲利之藥,而痛益甚,是氣不化也。啟玄子云︰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甘淡氣薄,皆陽藥,獨陽無陰,欲化得乎?遂以滋腎丸群陰之劑投之,再服愈。

丹溪治一妊婦,小便不通,脈細弱,乃氣血虛弱,胎壓膀胱下口,用補藥升起,誠恐效遲,反加急滿,令穩婆以香油抹手,入產門托起其胎,溺出如注,卻以參、耆、升麻大劑服之,或少有急滿,如前再托。《纂要》云︰將妊婦倒豎起,胎自運,其溺濺出,勝於手托遠矣。

又治大小便不通,醫用利藥反劇,脈右手弦滑,此積痰在肺。肺為上焦,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如滴水之器,上竅通而下竅之水出,以藥大吐之,病如失。

一法治小便不通,諸藥不效,或轉至死危困,此法用之小便自出而愈。用豬尿胞一個,底頭出個小竅兒著翎筒透過,放在竅內,根底用細線扎定口,細杖子堵定,上用黃臘封尿胞口,頭吹滿氣七分系定了,再用手捻定翎筒根頭,放了黃蠟,堵塞其翎筒,放在小便頭,放開翎筒根頭,手捻,其氣透裡,自然小便即出,大有神效。

藥方

膚肺飲子 治渴而小便閉,熱在氣分也。

滋腎丸 治不渴而小便閉,熱在血分也。

八正散 治實熱小便不通。(以上方並見淋証門。)(東垣)導氣除濕湯 治小便癃閉不通,乃血澀致氣不運而竅澀也。

茯苓 滑石(各一錢) 知母(酒浸炒) 澤瀉(各一錢半) 黃柏(二錢,酒炒)
上水二盞煎一盞,空心稍熱服。

茯苓湯 治胃疸陽明積熱,食已輒飢,面色黃瘦,胸脅脹,小便澀。

赤茯苓 陳皮 澤瀉 桑白皮(各二分) 赤芍藥 白朮 人參 官桂(各二分) 石膏(八分) 痛甚者加大黃、朴硝各一錢。
上水二盞,薑五片,煎一盞,食前溫服。

(河間)倒換散無問新久癃閉,大小便不通,小腹急痛,肛門腫。

大黃(小便不通減半用) 荊芥穗(大便不通減半用)上各等分,別研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水調下,臨時加減服。

葵子散 治小便不通。

黃蜀葵子(研細) 赤茯苓(各二錢)水一盞煎五七沸,食前服。

(《局方》)牛膝膏 治小便癃。

牛膝(細切一合)以新汲水煎五碗煎至一碗,入麝少許,空心服。

(《外台》)廣濟雞蘇飲子 治小便不通。

雞蘇(一握) 生地黃 白通草(各四兩) 淨滑石 杏仁(去皮尖,各二兩) 冬葵子(一兩半) 好石韋(炙,去毛,一兩)
上咀,水六升煎二升半,分二服,空心一服。過少時又進一服必通。

葵子茅根湯 治同前。

冬葵子 滑石(各三兩) 通草 赤茯苓(各一兩) 茅根(二兩半) 芒硝(一兩半)每服半兩,水煎空心服。

石韋散《集驗方》通治小便閉癮不利作痛。(方並見淋証門。)

蔥白湯 治小便卒暴不通,小腹脹急,氣上沖心,悶絕欲死。此由暴氣乘膀胱,或驚憂無所伸,郁閉迫沖脬氣致此。

陳皮(三兩) 葵子(一兩)每服半兩,蔥白三莖,水煎服。

琥珀散 治氣虛小便不通。

琥珀(一味為末)用人參萱草根,空心煎湯調下二錢。

附子散 治小便不通,兩尺脈俱沉微乃陰虛故也。曾服通利之藥,不效者宜服此。

附子(製,一個) 澤瀉(一兩)
上咀分四服,每服水二盞、燈心二十莖,煎八分,食遠服。

藥方

《道藏經》方︰治小便不通,用烏 木皮煎湯調下。五苓散二錢空心服,立通。如無藥處只以柏皮煎湯服可。

一方︰筆頭灰年久者,主治小便不通,小便數,陰腫,中惡,脫肛,淋瀝,燒灰水調服。

一方︰小便不通,車前草搗汁一盞,入蜜一杯和,空心服立效。

經驗方︰治小便不通,朴硝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煎茴香湯下。

一方︰以萵苣菜搗如泥貼臍,或用鹽填臍中灸。

一方︰用蚯蚓杵,以涼水濾過,濃服半碗,立通,大解熱疾,不知人事欲死。服之甚效。

一方︰治小腹脹滿痛,不得小便,用雄黃細研蜜丸如棗,放納溺孔中。及療天行時病。

一方︰用酸草搗汁一盞,入砂糖水調服。

一方︰用蔥三斤,慢火炒香熟,熨臍下即通,或用鹽炒熱,帛包熨,冷即易之,須臾通。

一方︰治卒不得小便,杏仁二七枚去皮尖炒黃,米飲服之立效。

一方︰治小便不通,雞卵黃一枚,服之不過三次愈。

一方︰治小便閉,用豬膽汁,納熱酒中服之。亦治大便秘。

一方︰治小便不通,生煎象牙末,小便多,象牙末燒灰服,飲湯下。

一方︰治小便難腹脹滿,不急療之即死。用秦艽一兩去苗,以水一大盞煎七分服,食後分二服。

一方︰治小便不通及胞轉,取粱上塵二指撮,以水服之。

遺溺証(附小便不禁)

遺溺証(附小便不禁)

病機

《內經》曰︰膀胱不約為遺溺。又曰︰督脈生病為遺溺。又云︰肝脈生病亦遺溺。(二經循陰器系廷孔,病則榮衛不至,氣血虛勞,不能約束水道之竅,故遺失不禁也。)《玉機微義》云︰遺溺為病,本於經虛,亦有過服寒涼之劑而致者。如東垣曰︰立夏前誤服白虎湯過多致遺溺者,宜溫藥升陽以解之是也。故用藥者當審誅罰無過之戒。

董氏云︰人之漩溺,藉心腎二氣之所傳送,蓋心與小腸為表裡,腎與膀胱為表裡,若心腎氣衰,陽道不運,則傳送失度,必有遺溺失禁之患。故經云︰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是也。

三焦氣虛皆足以致遺溺,肺從上焦,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腎上連肺,故兩臟更是子母臟也。母虛子亦虛,肺屬金,腎與膀胱屬水,所以金乃水之源,膀胱乃滲泄之腑,腎者主之,此則三焦不足可知矣。

遺者,如睡中遺出而不自知,日間遺出而方知也。不禁者,時常欲解而不能自禁止也。由是皆為虛候。而病機莫不皆同,但不禁者,為少差,而遺溺者猶甚也。

脈候

《傷寒論》脈法曰︰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胃氣不行;澀者,榮氣不足。榮衛不能調,則三焦無所伸而歸其部。上焦不歸,噯氣吞酸;中焦不歸,不能消穀;下焦不歸,則遺溺失禁也。左尺脈微澀主遺溺,尺脈懸絕者,不治。

治法

遺溺不禁為陰陽不調,水火不濟,必先用補中益氣以治本調榮衛者,此也。後用秘元丹以治標拾遺者,此也。若不先調榮衛,而俾其正氣沖和運用,各行其道,據以澀藥收之,而暫息隨作,未見其能奏功也,故曰調和榮衛為主,治本之謂也。

節齋云︰小便不禁或頻數,古方多以為寒,而用溫澀之藥。殊不知屬熱者為多,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能禁而頻數來也,故老人多頻數者,是膀胱血少,陽火偏旺也。治宜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收澀之劑,如牡蠣、山茱萸、五味之類,不可用溫藥也。病本屬熱,故宜瀉火,因水不足,故火動而致小便多,小便多水益虛矣。故宜補血瀉火,治其本也,收之澀之,治其標也。

或曰︰小便不禁有虛熱虛寒之分,虛寒自汗者,秘元丹、三因韭子丸、大菟絲子丸、豬胞煎湯下。內虛濕熱者,六味地黃丸,或八味丸加杜仲、石脂、五味、減澤瀉。大抵遺溺宜補下元,必是清心寡欲。又有產蓐不順致傷膀胱,及小兒胞冷,皆有遺溺失禁,當隨証施治。

藥方

縮泉丸 治脬氣不足,小便頻數。

天台烏藥(去木) 益智仁(各等分)上末,酒山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或酒下。

(《三因》)家韭子丸 治少長遺尿不禁,白濁,夢遺精滑,補元氣進飲食。

家韭子(炒) 鹿茸(酥炙,四兩半) 肉蓯蓉(酒浸) 牛膝(酒浸) 熟地黃 當歸(酒浸) 菟絲子(製,各二兩) 巴戟天(去心) 杜仲(炒) 石斛 桂心 乾薑(各一兩)上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或酒下。

(《御藥》)秘元丹 治腎虛脫氣,小便不禁,自汗時出。

龍骨(三兩) 訶子肉 砂仁(各一兩) 靈砂(二兩)
上為細末,煮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三因》)二苓丸 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守,小便不禁。

赤茯苓 白茯苓(另研) 人參(另研) 丹參(另研。各等分)上末,先將二茯苓以新汲水 洗,澄去新沫,控乾複研末、別取地黃汁,與好酒同於銀石器內,熬成膏,搜和丸,彈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細嚼空心鹽酒送下。

雞腸散 治腎中膀胱虛損,不能約製,故遺尿失禁。

肉桂 龍骨(各錢半) 雞腸(燒存性) 牡蠣粉 白茯苓 桑螵蛸(各三錢)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空心溫服。

雞內金散 治遺尿失禁。

雞 (一具並腸洗淨焙乾燒存性,男用雌雞,女用雄雞)為末作一服,空心溫酒調下。

一方 用豬脬一個燒存性,為末,加入前藥內,服效。

桑螵蛸散 治遺尿失禁。(方見濁門。)

阿膠飲 治遺失不禁。

阿膠(三兩,炒) 牡蠣(炒成灰) 鹿茸(酥炙,各四兩)
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服。或為細末,米飲調服二錢亦可。一方加桑螵蛸作丸服極效。

(《集要》)四神丸 治稟賦虛弱,小便頻數不禁。

五味子(四兩) 熟地黃(六兩) 肉蓯蓉(一斤) 免絲子餅(二兩)上末,酒煮山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白芷丸 治夜多小便,老人虛人多有此症。

白芷(一兩) 糯米(半兩,炒黑色)上末,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木饅頭或根煎湯下。

(《濟生》)菟絲子丸 治小便多或致失禁。

菟絲子(製,二兩) 牡蠣粉 附子(製) 五味子 鹿茸(酒製,各一錢) 肉蓯蓉(酒浸一兩) 雞 (炙) 桑螵蛸(酒炙,二兩)上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酒任下。

(《和劑》)二氣丹 治虛寒積冷,小便不禁,老人虛人,尺脈微弱者有此。

硫黃(炙,細研) 肉桂(各二錢半) 乾薑(炮,為末) 朱砂(研,為衣,各二錢)附子(製,半兩)上以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鹽湯下。

固脬丸 治遺尿不覺,小便不禁。

菟絲子(製,二兩) 茴香(一兩) 附子(製) 桑螵蛸(炙,各半兩) 戎鹽(一錢)上末,酒煮麵糊丸,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牡蠣丸 治小便不禁。

牡蠣(三兩,盛瓷器盒子內,更用鹽末一兩,蓋頭鋪底,以炭火約五斤燒半日,取出研) 赤石脂(三兩,搗碎醋拌勻濕,於生鐵銚子內慢火炒,令乾研如粉)上同碾勻,酒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雞肝丸 治小兒睡中遺尿不自覺。

雄雞肝 桂心(各等分)上以桂末同肝搗爛如泥,丸小豆大。每服十丸,酒送日三服。

暖腎丸 治腎虛多溺不禁而濁。

葫蘆巴 破故紙(炒) 川楝子(用牡蠣粉同炒,去牡蠣) 熟地黃 益智 鹿茸 山茱萸肉 代赭石(醋淬七次) 赤石脂(各七錢半) 龍骨 海螵蛸 熟艾(醋糊拌) 丁香沉香 乳香(各半兩) 禹餘糧(醋淬,八錢)
上為末,糯米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菖蒲湯下。

小菟絲子丸 治小便多而不禁。

菟絲子(五兩) 石蓮子 白茯苓 山藥 五味子(各一兩)上末,山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下。凡人有大喜致小便多無度,乃喜極傷心,心與小腸為表裡,宜用釐清飲、四七湯各半煎服,仍以辰砂妙香散吞下菟絲子丸。

(《心統》)茴香益智丸 治老人陽虛失禁,及房勞傷腎遺溺。

小茴香(鹽炒) 益智仁(炒) 故紙(炒) 烏藥 川烏(炮,各一兩)上末,山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鹽湯下。

藥方

《千金方》︰治遺尿用羊脬一個,盛水令滿系兩頭,煮熟開取兩頭,服之愈。

一方︰治遺尿失禁,以茯苓四兩為末,白面一斤,水和捏作餅燒熟,空心食之效。

一方︰用小茴香淨一錢,入花椒五七粒,鹽少許同炒為末,臨晚炙,糯米果蘸藥末食之,當晚飯吃溫酒數杯送為妙。

一方︰用豬脬一個,以糯米浸洗白淨,入椒鹽於內煮爛切碎,食蘸茴香末吃,以好酒送下,空心臨臥各吃一服,當飯為妙。

一方︰用鹿角霜一味,酒糊丸,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腎虛不禁者用之神效。

一方︰治小便多或不禁,用雞喉嚨及 內黃皮燒為末,大麥飲調服之效。

一方︰治小兒睡遺尿不覺,用燕窩中草燒黑為末,水調方寸匕。

一方︰用益智一兩半,酒一盞煎七分,去滓服。

一方︰用白紙一張鋪在睡席下,待遺尿於上,日乾燒存性酒下。

一方︰用烏藥為末二錢,酒調下日二服。

一方︰用薔薇根細研,好酒調服。

【附】轉脬病

【附】轉脬病

治案

夫轉脬病,多得於孕婦,及勞力負重,委曲作事之人。治法多用吐法,使其氣正而後愈。

丹溪治一婦人轉脬,小便閉不通,孕婦稟受弱憂悶多,性急燥食味濃皆能致之。古方用清利疏導藥解有效。因思胞為胎所壓,展在一邊,胞系了戾不通。若胎得疏,水道自行,以八珍湯加陳皮、半夏、加薑煎服探吐之,遂通。此恐偶中,後治數人皆效。

藥方

一方︰治孕婦轉脬,小便不通,及男子轉脬皆效。

冬葵子 山梔子(各半兩,炒研) 木通(三錢) 滑石(半兩)
上作一服,水盞半煎八分溫服,外以冬葵子滑石、梔子末調,用螺肉搗膏或生蔥汁調,貼臍中立通。

補脬飲 治婦人生產傷脾損破,不能小便,但漏濕不乾,宜服。

黃絲絹(一尺剪碎) 白牡丹皮 白芨末(各一錢)
上用水一碗,煮至絹爛如餳,空心頓服,一時不可作聲。

髮灰散 治婦人轉脬不尿,及血淋莖衄。

亂髮(不拘多少)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二錢,醋點湯調下。

交腸病

交腸為大小便易位而出,故曰交腸。或曰因氣不循故道,所以清濁混淆,宜五苓散、調氣散各一錢,阿膠五分湯下,或黃連、木香、阿膠末亦用前藥送下。

調氣散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一兩) 藿香 甘草(各四兩) 桃仁(二兩)
上為末二錢,湯下五苓散。(見濕門。)

黃連阿膠丸 治二便交錯。

阿膠(二兩) 黃連(三兩) 茯苓(二兩)
上為末,阿膠丸,梧桐子大,米飲下二十丸。

丹溪治一人,嗜酒痛飲不醉,忽糟粕出前竅,尿溺出後竅,脈沉澀,與四物湯加海金沙、木香、檳榔、木通、桃仁八帖而安。

又治一婦人患此破漆帽燒灰,米飲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