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門

病機

《內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一陰是厥陰風木,一陽是少陽相火,風火結郁咽喉,不散則成痺矣。)又曰︰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足之少陰,上系於舌,絡於橫骨,終於會厭,兩瀉其血脈,濁氣乃辟。

《原病式》曰︰喉痺,不仁也,俗作閉,猶閉塞也。火主腫脹,故熱客上焦而咽嗌腫脹也。

李東垣曰︰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蓋元氣一虛,則相火隨起,而喉等異病作矣。咽喉之與會厭,《內經》謂之吸門,咽以納氣,喉以納食,會厭管乎其上,以司開闔。

掩其食下,不掩之則喉錯,必舌抵上,則會厭能閉。其咽通主飲食,司呼吸升降,為人身之橐,緊關之門戶也。若夫卒然漿水不入,言語不通,死在須臾,誠可驚駭,俗謂雙乳蛾、單乳蛾,古方通謂之喉痺,皆相火沖逆耳。

病機

張子和曰︰咽喉諸病,一言可了者,相火是也。學人各詳其狀,別名一十八証︰一曰單乳蛾,(其形圓如小箸頭,生於咽喉關上,或左或右。生於關下者難治。)二曰雙乳蛾,(其形亦如箸頭大,生兩個,在喉關兩邊。生關下者亦難治。)三曰蟬舌風,(又名子舌。自舌下再生,今人謂之重舌是。)四曰牙蜞風,(牙齦上腫盛,聚毒成瘡者是也。)五曰木舌風,(其形腫大,如木不能轉動是也。)六曰舌黃,(舌上腫痛色黃者是也)。七曰切牙噤口風,(其狀牙盡作胃,口噤不開是也。)八曰魚口風,(如魚吸水者不治。)九曰聚毒塞喉風,(喉關聚毒,涎唾稠粘,咯吐難出。)十曰懸蜞蠱毒風,(一喉腫,食而不能咽水,外形腫如雞卵者是也。)十一曰搶食風,(又名飛絲毒。口中因食肥膩膾炙之惡物發泡。)十二曰獵頰風,(其証牙床痛,連腮頰俱腫是也。)十三曰纏喉風,(風自頤邊過頭下,赤色,發寒熱者危。)十四曰松子風,(口內滿喉赤如豬肝,張口吞物則氣逆,飲食不能,喉響者難治。)十五曰崩砂脫口風,(上下齦舌下腫赤,口內作,如陽熱甚者,牙根爛齒脫。)十六曰連珠風,(舌下起泡一個,須臾又起一個,或連起五七個,如貫珠者。)十七曰蜂子毒,(或在腮臉洋爛,或在喉關舌不作,其色黃如蜂。)十八曰走注瘰癧風。(其狀頸項結核,皮膚亦腫。惡寒發熱,狀若傷寒是也。)此十八証外,有喉痺暴發暴死者名曰走馬喉風,又曰鎖喉風。雖其名狀不同,要皆熱甚生風,風火急變自然疾速,故暴發而暴死也。

病機

十八証之外,又有尸咽証,此為陰陽不和,脾肺壅盛,風熱毒瓦斯不能宣通,故令尸蟲發動,上蝕於喉,或癢或痛,如 之候也。谷賊者,稻芒強澀,藏於米而誤食之,滯於咽間,不能傳化,故風熱並聚,與血氣搏,遂令腫刺,如咽嗌之生谷刺也。有 積聚毒腫,謂之懸癰。甚有腫大塞咽,不能下食,是亦咽喉急証。若不速治,皆能殺人。抑亦暴疾,熱氣使之然也,學人不可不知。

病機

喉為飲食之關所系,病喉痺,多起飲酒太過,辛辣肥甘之毒郁積壅滯,為痰生熱,熱生風,嘔吐咯咳傷咽系,枯槁飲食不下。甚者痰塞,不通聲而速死,故曰鎖喉。

病機

龐氏曰︰經云伏氣之病,古方謂之腎傷寒,謂非時有暴寒中人,伏毒瓦斯於少陰經,始初不病,旬月乃發,脈微弱,法當以傷寒治,非喉痺之病也,次必下利。一種天行時瘟,咽痛項腫,名曰蝦蟆瘟,又名鸕 瘟。此証亦甚凶惡,十不救一二。凡此,宜於各類求之。

東垣有普濟消毒飲,治瘟喉痺百發百中,速效。

病機

經曰︰陰病極有虛火,喉痺,此多不治。治法即蜜附子是也。

脈侯

兩寸脈浮洪而溢者,喉痺。脈微而伏者,不治。喉痺,脈沉者為陰,浮者為陽。右手關上脈陰陽俱實者,是喉痺之候也,亦令人壯熱而惡寒,七八日不治則死。

治法

子和云︰喉痺病,大概痰火所致,急者宜吐痰,後複下之,上下分消而愈。又甚者,以針刺去血,然後用藥吐下,此為治之上策。若人畏委曲旁求,瞬息喪命。治喉痺之火,與救火同,不容少待。《內經》云︰火鬱發之。發,散也,故云吐中有發散之義。出血者,亦發散之端也。治斯疾者,毋執緩方、小方而藥之,曰吾藥乃王道,不動臟腑。又如於出血,若幸遇疾之輕者而獲愈,疾之重者循死矣,豈非誤殺也耶?

治法

凡喉痺甚者、重者,宜用吐法,或用桐油,或燈油腳,以鵝翎探吐之。輕者用新取園中李實根煎湯噙之,更研爛敷頂上。(本草有云李實根治喉痺。)或用射干,搗逆流水吐之。纏喉急証,皆屬痰熱,又宜探吐之。白礬、膽礬吹入喉中,吐痰極速。

喉痺,微者以酸軟之,甚者以辛散之;痰結者吐之,甚而急者砭出血之;人火以涼治之,龍火以火逐之。(涼劑熱服是也。)

治案

《醫說》︰一人攜二仆入京,其一忽患喉風脹滿,氣塞不通,命在須臾。詢諸郡人,云︰有李家世醫喉痺,即令仆往就醫。李駭曰︰証候甚危,猶幸來此,不然即死何疑?乃於笥中取一紙捻,用火點著,才煙起,吹滅之,令仆張口,刺於喉間,俄吐出紫血半合,即時氣寬能言,及啖粥飲摻藥敷之,立愈。其人神其藥,竊訪其秘,蓋預以巴豆油塗紙,故施火即著,藉其毒瓦斯徑赴病處。

一人患咽喉腫痛,下食不得,身熱頭疼,大便不通,眾醫之論紛然,皆以為熱,當服涼藥。一善醫云︰脈緊數,是感寒所致。眾醫不從。善醫者曰︰我有法驗得寒熱,室中生火,用炒蔥湯淋浴,若是熱病,則此暖處必有汗,而咽喉痛不減;若是感寒,雖浴無汗。患者信其言,遂入浴,洗而無汗,就浴室中服麻黃湯一服,須臾大汗出,大便通,即時無事。

眾醫服其神。凡辨熱病感寒,用此法最妙。

張子和治一男子纏喉風︰表裡皆作,藥不能下,予以涼藥灌入鼻中,下十餘行,外以拔毒散敷,陽起石燒赤,與伏龍肝等分為末,新水掃百遍,三日熱始退,腫消。

一貴婦人喉痺,蓋龍火也,須用涼劑而不可冷服,為龍宜以火逐之。人火者,烹飪之火是也,乃是暴烈,是至令於高堂之上,侍婢攜火爐坐藥銚於上,使藥常微熱,不至大沸,適口,時時呷之,百餘次,龍火自散。此法以熱行寒,不為熱病 格故也。

【咽喉痛】以甘桔湯為主,加荊芥穗、薄荷葉、當歸,溫漱服,更宜刺少商穴出血。

【喉乾燥痛】甘桔四物湯加荊芥、知、柏、黃芩、枳殼。

【喉瘡咽痛】屬虛火游行無製,人參、黃柏(蜜炙)、荊芥穗。

【實熱】用黃連、荊芥、薄荷、硝石,蜜薑汁丸,噙化。

【虛火】用人參、竹葉、竹瀝。血虛加四物湯服之。

【喉痺】心腹腰脅痛者,多難治。

喉痺,用馬藺草葉,入香油少許,杵汁,點喉中即退。

喉痺,用消梨汁頻頻飲之,如患人自能嚼咽亦可。此物大解熱毒。南方梨少之處,以好蘿蔔杵汁,加入玄明粉飲之,有效。

【谷賊】喉中癢刺欲嗽,名曰谷賊。此因誤吞谷芒,刺在咽而癢癢痛痛。凡谷賊屬咽,馬喉風屬喉,不可不分辨。用芝麻炒為末,細細呷咽之。

藥方

(《和劑》)甘桔湯 治一切風熱上壅,咽喉腫痛,吞吐如有所礙。

甘草(二錢) 桔梗(四錢) 加荊芥穗(三錢,尤效速)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服。

(《拔萃》)甘桔湯 治熱腫喉痺。

桔梗 甘草 薄荷 梔子 連翹 黃芩(各等分)
上咀,每服六錢,加竹葉煎服。

(《澹寮》)牛蒡子湯 治風熱上壅,咽喉腫痛,或生乳蛾。

牛莠子(研) 玄參 升麻 桔梗 犀角 黃芩 木通 甘草
上咀,等分,每服半兩,入薑一片,水煎服。

(《局方》)龍腦雞蘇丸 治上焦熱,咽腫嗌痛。(方見熱門。)

涼膈散(方治同上。)(《三因》)玉鑰匙治風熱喉痺及纏喉風。

焰硝(兩半) 硼砂(兩半) 冰片(一字) 白僵蠶(一錢)上研,每用五分,竹管吹入喉中,立愈。或加雄黃二錢,名金鑰匙。

(《良方》)如聖湯 治咽喉有痰,咽物作痛,及嗽咯唾血、氣促,並小兒瘡疹毒攻,咽喉腫痛。

麥門冬(半兩) 牛蒡子(炒) 桔梗 生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沸湯調,細細服,入竹葉煎尤妙。

山豆根湯 治熱喉痺。

山豆根 升麻 射干(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渣通口時時呷之。

(秘方)奪命散 治急喉風。

白礬(枯) 僵蠶(炒) 硼砂 皂角(炙去皮弦。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吹喉中,痰出即愈。

(秘方)三黃丸 治喉痺絕妙。

大黃 黃芩 黃連(各二兩) 黃藥子 白藥子(各兩半) 山豆根 黃柏 苦參(各一兩) 硼砂 京墨(各三錢) 冰片(一錢)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豬膽調,甑內蒸二次後,入片、麝、硼砂為丸,豆大。噙化津咽,日夜常噙,不止藥味,妙。

(《三因》)解毒雄黃丸 治纏喉風,及上膈熱壅,痰涎不利,咽喉腫痛。

雄黃 鬱金(各二分半) 巴豆(去皮油,一粒)
上為末,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七丸,茶清下,吐出,頑痛即愈。

(《三因》)如聖散 治風痰壅盛,咽喉腫痛,水穀不下,牙關緊急。

雄黃(乳細) 枯白礬 藜蘆(濃者,去皮心,不可生用) 豬牙皂角(去皮,炙黃)為末,用一字吹入鼻內,吐痰為愈。

(《濟生》二聖散 治纏喉風、急喉痺。

膽礬(二錢半) 白僵蠶(炒浮,半兩)為細末,以少許吹入喉中。

(《濟生》)治急喉痺。

白明礬(三錢) 巴豆(二個,去殼,作六瓣)以礬於銚內慢火熬化為水,置巴豆於內,候乾,去巴豆,取礬研為末。每用少許,吹入喉中,立愈。

(《本事》)利膈湯 治脾肺有熱,虛煩上壅,咽喉瘡腫。

薄荷葉 荊芥穗 防風 桔梗 人參 牛蒡子 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半兩,食後水煎服。

(《御藥》)碧玉丸 治心肺積熱,上攻咽喉,腫痛閉塞,水漿不下。重舌木舌,喉瘡口瘡,並宜服之。

青黛 盆硝 蒲黃 甘草末(各一兩)
上為末,以砂糖每兩作五十丸,每服一丸,噙化。或用乾藥末吹入喉內亦可。加硼砂為末,名碧雪。

(《良方》)清心利膈湯 治咽喉腫痛,痰涎壅盛。

防風 荊芥 薄荷 桔梗 黃芩 黃連(各錢半) 山梔 連翹(各一錢) 玄參大黃 朴硝 牛蒡子 甘草(各七分)上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服。

(《良方》)玄參散 治懸癰喉痛不可忍。

玄參 升麻 射干 大黃(各一錢半) 甘草(一錢)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不拘時,徐徐服。

上清丸 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止嗽清音,潤肺寬膈化氣,極效。

蘇州薄荷葉(一斤) 百藥煎(半斤) 砂仁(一兩) 硼砂(二兩) 冰片(二錢) 桔梗(一兩) 甘草 玄明粉 訶子(各半兩)為極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子大。每服一丸,臨睡噙化。或為小丸,茶清送下亦可。

玄霜治喉痺。

薄荷梗(燒存性,末,四兩) 硼砂 盆硝 膽礬(各二錢)
上為末,以油二三點入水上調,點患處。

(《良方》)奪命無憂散 治纏喉風,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心腹脹滿,脾積症塊,小兒奶癖,誤吞骨屑,哽塞不下,熱盛喉痺,氣急悶亂。

寒水石(三兩, ) 玄參 管仲 砂仁 滑石(飛) 黃連 茯苓 山豆根 荊芥穗 甘草(炙,各兩半) 硼砂(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乾摻舌上後以新水咽下,不拘時。任是百毒硬物,可以除化。如吃著杏仁、巴豆、辛辣、薑桂、胡椒、燥毒、蔥韭蒜等物,及諸藥毒、火毒亦可用。此藥能潤三焦,去三尸,殺八邪,除九蟲,趕瘟疫,一切要疾,其效如神。

龍腦丸 治咽喉連頰頷腫,日數深遠,咽津液痛,發渴。

龍腦(研) 升麻 黃耆 馬牙硝 大黃(銼) 石膏 麝香(研) 甘草(各等分)玄明粉(研,三分) 生地黃(二兩,絞取汁)上除地黃汁外,研為細末,以地黃汁和,如乾,更入煉蜜少許為丸,小彈子大。每用一丸,以綿裹,含化咽津,日三四次,不拘時。

牛膽膏 治鎖喉風。

青黛(一錢) 僵蠶(半兩,炒) 朴硝(一兩,研) 甘草(二錢半,生用)
上為細末,用臘月黃牛膽入藥在內,當風掛百日取出,再入,研麝香少許,同研細末。

每服五分,用井花水調服,或吹入喉中。

(《聖惠》)硼砂散 治咽喉瘡腫,閉塞不通。

硼砂 僵蠶 百藥煎 川芎(各三錢) 山豆根 盆硝 薄荷 紫河車(各半兩)青黛(一錢)
上為末,用五分吹入喉中,水調亦可。

(《局方》)如聖勝金錠治咽喉急閉,雙、單乳蛾,重舌、木舌,並皆治之。

硫黃(研) 川芎 臘茶 薄荷葉 川烏(炮) 硝石(研) 生地黃(各二兩)
上為末,取生蔥汁搜和為錠子。每服先用新汲水灌漱,次嚼生薄荷葉五七片,卻用藥一錠同嚼極爛,以井水咽下。甚者連進三服,外以一錠安患處,其病隨藥便消。

(《醫林》)祛毒牛黃丸 治咽喉腫痛,舌本強硬,口內生瘡,胸膈不利。

牛黃(三錢) 硼砂 桔梗 生地黃 犀角屑 人參 琥珀(研,各半兩) 寒水石(,去火毒,二兩) 鉛白霜 冰片 雄黃(各一兩) 蛤粉(飛,四兩) 玄參升麻(各三錢) 朱砂(研,七錢)
上為細末,研勻,煉蜜丸,彈子大,金箔為衣,瓷罐收貯。每服一丸,濃煎,薄花湯化下,或新汲水下,日進三服,噙化亦可。

麝香朱砂丸 治咽喉腫痛,閉塞不通,舌根脹痛,或生瘡癤。

麝香(二錢) 朱砂(二兩半) 硼砂(三兩) 寒水石(,四兩) 馬牙硝鉛白霜 片腦(各三錢) 甘草
上為末,甘草膏和丸,梧桐子大,朱砂為衣,不拘時噙化二丸。

七寶散 治喉痺及纏喉風。

直僵蠶(十個) 硼砂 雄黃 全蠍(全者,十個,去毒) 明礬 豬牙皂角(炙去子弦皮,各一錢) 膽礬(五分)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吹入喉中即愈。

防風散 治咽喉疼痛,虛者少用,實者多用。

防風(一兩) 羌活 僵蠶 大藥子(蜜炙) 硼砂 荊芥 黃藥子 大黃(濕紙包煨,令香熟) 細辛 川芎 紅內消 山豆根 鬱金 甘草(以上各半兩) 牙硝(三錢)蘇州薄荷(半斤)
上為細末,研薄荷汁同蜜少許調。每服一匙,不拘時服。

(《醫林》)透天一塊水治一切風熱喉痺,口舌生瘡,頭目不清,痰涎壅盛。

黃連(一錢) 冰片 硼砂 薄荷葉 檳榔 蒲黃 甘草(各錢) 荊芥穗 黃柏(各五分) 白砂糖(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噙化。

消毒犀角飲子 治內蘊邪熱,咽膈不利,腮項腫痛,結核風疹痺毒。

荊芥(四錢) 防風(一錢) 甘草(二錢) 牛蒡子(一錢)上作一服。水二盞煎八分,食遠服。

(東垣)通關飲 治喉痺腫痛不能言。但可進藥,無不愈。此從治之法也。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一錢) 炙甘草(錢半) 桔梗(二錢) 防風(七分)荊芥 薄荷 乾薑(炮) 或加熟附子(各五分)
水二盞煎七分,徐徐與之。

(《三因》)蜜附子 治腑寒咽閉,吞吐不通。

大附子(一個,去皮臍,切作大片,蜜塗,炙令黃)以口含之,咽津,甘味盡,再塗蜜,炙用。

(秘方)立效散 治喉痺卒不能言,水漿不入。

白礬(為末) 淨朴硝(為末,各五分)土牛膝根洗淨,搗汁半盞,入二末和勾,咽嗽吐出,有物即隨汁出,可以開喉,二三次愈。

通關散 治咽喉腫痛,水穀不下。

青鹽(三錢) 枯礬(二錢) 砂(一錢)
上為末,以藥少許,吹入喉內,有涎吐出,一二次腫立消。

一提金治咽喉腫痛。

老黃瓜(一條,去子,用好皮硝填滿,陰乾)為末,每用少許,吹入喉內,即愈。

(《經驗》)冰梅丸 治十八種喉痺俱效。

大南星(二十五個,鮮者) 大半夏(二十五個,鮮者) 桔梗(二兩。各切片)皂角(炙丟皮弦) 食鹽 白礬 防風 朴硝(各四兩)七分黃熟大梅子一百個,先將硝鹽水浸一周時,然後將各藥研細,入水拌勻,以梅置水,浸過三指為度,七日取出,晒乾,又浸又晒,候藥水盡為度,將梅子入瓷罐中密封,如霜衣起尤妙。要用時以薄綿裹之,噙在口內,咽津液,徐徐下,痰出為愈。

(《經驗》)青梅煎五月五日製,治喉痺。

青梅(二十個,五月初一用鹽十兩腌至初五,取梅汁和藥) 白芷 羌活 防風 桔梗(各二兩) 明礬(三兩) 豬牙皂角(三十條)
上為細末,以梅汁拌和勾,用瓷罐收貯,如前法噙之。

易簡諸方

《肘後方》︰治喉痺腫痛,臘月豬膽一枚,入白礬末,令滿,吊於無煙處,乾為末,吹入喉,效。又方︰山豆根清水浸少頃,口含咽苦水愈。

又方︰用鴨嘴膽礬,入青魚膽內,陰乾為末,吹入喉中。

便宜方︰治喉痺,用豆豉煮汁,含咽。

一方︰以黃荊葉絞取汁,含服。

一方︰治急喉風牙關緊閉,以巴豆去殼,紙包,去油在紙上,捻作紙捻,點火吹滅,以煙熏入鼻中,即時口鼻流涎,牙關遂開。

(《外台秘要》)︰治走馬喉痺並毒瓦斯壅塞,用桔梗(二兩)去蘆頭淨銼咀,以水四盞煎至一盞,去渣,不拘時,分二服,效。

一方︰用枯礬和鹽研末,以箸頭點入喉,乾摻懸癰腫痛處,良。

《靈苑方》︰治急喉痺逡巡不救,用皂角去皮子生用,半兩為末,以筋頭點少許於痛處,更以醋調藥敷項下,須臾便破血出愈。

又方︰治喉痺並毒瓦斯,以生薑二升搗取汁一升,入好蜜五合,慢火熬至八分。每服一合,日三五次。

《集驗方》︰治纏喉風及喉痺、走馬牙疳,用蠶蛻紙不拘多少,燒存性為末,煉蜜丸芡實大。無時含化一丸,咽津,效。牙宣者,揩牙上。

又方︰治喉中乳蛾,用大鮮魚膽汁,搜和官粉藏之。每用少許,箸頭點喉中,蛾即退。

又方︰治纏喉風,以生白礬研細末,冷水調下二錢。

又方︰治喉項腫,不下食,以生韭細搗,敷項上,效。

本草方︰治喉痺初起腫痛,用硼砂含咽津,效。

又方︰治熱痰喉痺,用蘿蔔汁和皂角漿水飲,吐之愈。

針灸法

喉痺,《內經》灸刺有二,今以經脈所過咽喉取之驗者,及他病相干,而致喉痺,取之者,通有六經也。喉前痛,取手足陽明脈。

喉痺不能言,取足陽明。曰︰足陽明胃脈,從人迎前下人迎附喉嚨,所生病者,頭腫、喉痺。視盛虛寒熱,陷下取之。又曰︰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其病氣逆,則喉痺卒喑,取之所別也。

喉痺能言,取手陽明。經曰︰大腸手陽明脈,所生病者,喉痺。視盛虛寒熱,陷下取之。

喉痺,取手少陽。經曰︰三焦,手少陽之脈,上項系耳後,是動則病咽腫喉痺。視盛虛寒熱,陷下取之。

又云︰邪客於少陽之絡,令人喉痺,刺手中指、次指爪甲,去指端如韭葉,壯者立已,老者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

肝足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後,故喉之後痛者取之累驗也。

腎足少陰之脈,上貫肝膈,循喉嚨。竇漢卿謂︰必準者,取照海治喉中之痺塞是也。

(些二經脈所過,咽喉之地者也。)太陵穴,因他病相干致喉痺者取之。經云︰心咳之狀,喉仲介介梗狀,甚則咽腫喉痺,取心之俞,則太陵是也。

喉痛取足少陰腎。經曰︰腎,足少陰之脈,所生病者,咽腫上氣,嗌乾舌痛。又云︰嗌中痛,不能納唾,時不能出唾者,刺然谷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嗌痛,取手太陽小腸。經云︰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則病嗌痛頷腫,視虛實寒熱,陷下取之也。

天柱 天突(上穴並治喉腫、喉痛、不能言。)

三間(治喉痺,咽如梗。) 行間(治喉痺氣逆,咽如扼狀。)

少產(治喉痺,三棱針剌出血,立愈。其穴在兩手大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

合谷(治喉痺,針五分,立愈。) 陽谷手大指甲後第一節(或灸三狂,或刺出血,治喉痺。男灸左,女灸右。)

導引法

治喉痺,就令患人將手大拇指第二節屈蜷,急令張口,勤勤堅咬,其氣通暢,血絲自散,腫亦消矣。

諸物哽喉

陳無擇云︰治哽之法,皆以類從,如顱 豺獺治魚骨哽,磁石治針鐵哽,髮灰治發哽,狸虎治諸骨哽,亦各從其類也。

諸物哽喉

凡物哽者,蓋以食入喉而物不順,致物刺住而不能下,推之以理,反而上出則為順焉。為治者,即當涌吐,乘其飲食之出而上送,此其順而易為,如拔刺之法也。若刺之深者,必欲推下,非惟理勢不能延遲,日久則咽喉漸腫,其刺愈深,腹中飲食消盡,雖欲涌吐而無推送之物矣,欲食而不能下。如此因循,多致不救。

諸物哽喉

一方︰治骨哽不得出,砂仁、甘草為末,綿裹含,徐徐咽津,久隨痰出。

《古今秘驗》方︰治骨哽橫喉中六七日不出,取鯉魚鱗皮燒為末,以水調之,即出。末出,再服。

一方︰治魚骨哽,小嚼韭白令柔,以細繩系,口中吞韭到哽處,引之,哽骨即隨出,驗。

一方︰治魚骨哽,用水一盞,自默從左眼睛於水中書龍字服之,不過二盞,則下。

小兒遇哽,大人如前書水中服之妙。

一方︰用山栗紅果,獨根向下者取來,與玉簪花根同搗自然汁,用竹管灌入喉中,不可著牙,著牙則牙化。

(山栗果則山楂是也。)

一方︰誤食魚骨,久而不出,以皂角末吹入鼻中,得嚏而哽出。

陳氏方︰治雞骨哽,以雞汁化哽藥下,或食餳糖一大塊,滿吞下。

又方︰用狸骨燒灰,調下少許,效。

一方︰治魚刺哽,用獺爪爬喉嚨下,其骨自下。或用獺骨含口中即下。有用金鳳花子嚼爛噙下,無子用根,搗爛絞汁下。

一法︰用魚骨頂在頭上,咳聲則出。又法,用本魚骨,左右手反覆擲背後,立出。

《外台秘要》︰治魚骨哽,口念鸕 七遍,用水嗌下。

又方︰用萱草根搗取汁吞之,立下。

又方︰用薔薇根為末,水調方寸匕。

又方︰治諸骨哽,以野苧根搗爛如泥,用龍眼肉大化下。如被雞骨哽者,以雞羹化下,如魚骨哽者,以魚羹化下。

又方︰用楮實子搗汁服。

《衍義》方︰治魚骨哽,用橄欖,味澀,食久味甘,嚼汁咽下。

《斗門方》︰治骨哽,用鹿角為末,含咽津下。

又方︰治發哽,用舊木梳燒灰,酒調下。

丹溪方︰食魚骨下肚內刺痛,煎吳茱萸湯一盞飲之,骨軟而出。或用好米醋飲半盞,亦軟而痛止。

一方︰治誤食麥芒刺入喉中,將鵝倒提,口流涎,以碗盛之,飲少許,即隨涎而下。

一方︰治蔑刺入喉,用多年竹籬棍,急流水煎湯服。

諸物哽喉

山居溪食吞銅錢在喉,用生茨菰搗汁呷飲。

《外台》方︰治誤吞錢並金銀物在喉,以胡粉一兩搗硝石少許服,作二服。如吞金銀在腹中,服此俱消下。

又方︰治錢哽,艾一把,水五升煎一升,頓服便下。

錢氏方︰治誤吞錢,百部根四兩,酒一升,浸一宿,溫服一升。

葛氏方︰洽誤吞釵,取韭黃晒令萎黃,煮熟勿切,食一大束,即下。

一方︰治魚骨竹木等物哽咽不下,用象牙屑為末,水調一錢服。

諸物哽喉

道藏經咒法︰咒曰︰吾請老君東流順水,老君奉敕攝攝攝法毒水。吾托大帝尊不到,稱吾者,各各現帝身,急急如律令﹗奉敕攝。一氣念遍。又以左手屈中指、無名指,作三山印,上坐淨水一碗,右手掐卯文,作金槍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象地,右手象天。虛挽虛車,九次為定。左足橫,右足堅,作丁字立,如法作。望日月燈火,取氣一口,吹在盞內。此法百無禁忌,用法之時,以正神氣是也。

神方咒法︰治骨哽急無藥處,用新汲水一盞,咒曰︰吾順東流,豈毒業。一氣念七遍,急急如律令。攝望日月燈光,收氣,吹入水中,令患人大吃三口水,須臾即下。

九龍入洞法︰左手掐三山訣,捧淨水一盞,向東,右手掐劍訣,寫雲龍鬼三字於水內。念咒云︰此盞化為東洋大海,咽喉化作萬丈深潭,九龍入洞之法,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吞法水一口,哽隨化。令人每用寸長竿竹九節置口中,如法吞,若無物。

凡治哽所傷之物下咽,不可便與米湯、米飯吃,恐米粒入瘡口中。且吃羹數日,為羹前咒,能治一切諸物、諸骨並絲絲發纏喉不下。《內經》曰︰不因氣動,而生病於外者,用《藏經》咒法治之是也。

治案

《醫說》︰一兒誤吞釣魚鉤在喉,諸醫不能措手。一人偶見吞鉤雖在喉,鉤線幸在外,遂以意療,用數珠子穿在鉤線上,逐個送喉中,以數珠底鉤頂其利嘴,一掣而鉤上出,遂獲安。此亦意見也。

子和治一兄,誤吞錢在喉不下,諸醫不能取。戴人思得一策,以淨白表紙卷實如箸,以刀從橫亂割其端,用作 之狀。又別取一箸,縛針鉤於其端,令不可脫,先下咽中,輕提輕抑,一探之,覺鉤入其錢竅,然後以紙卷納之咽中,與鈞尖相底,一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