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滇南本草》)

【基原】葫蘆科植物南瓜的果實。

【異名】飯瓜、倭瓜。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胃經。

【功效】溫中平喘,殺蟲解毒。

【應用】

  1. 哮喘冬季嚴重者:南瓜五個去籽,入鍋內煮成粥,布包絞汁,再入鍋煮至一半,加鮮薑汁60g,麥芽1500g,慢火熬膏每晚服150g,重者早晚服2次。(《中醫效方精選》)
  2. 肺癰:牛肉250g,南瓜500g,煮熟食(不加油鹽),連服數次後,服六味地黃湯5~6劑,忌肥膩。(《嶺南草藥志》)
  3. 蛔蟲病:每人每次吃生南瓜子250g以上,兒童按此量酌減,連服2天。(《江西醫藥》1961年)

【使用注意】 凡患氣滯濕阻之病,忌服。

【按語】

老熟南瓜,果實含澱粉、鈣、鐵、胡蘿蔔素。嫩南瓜維生素C及葡萄糖較豐富。南瓜品種較多,各地名稱有異,功用相似。南瓜子除驅蟲外,尚有殺滅血吸蟲幼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本草綱目》:“甘,溫,無毒。補中益氣。”
  2. 《滇南本草》:“橫行經絡,利小便。”
  3. 《隨息居飲食譜》:“凡時病疳症,疸痢脹滿,腳氣痞悶,產後痧痘,皆忌之。”

大棗《神農本草經》

【基原】為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

【異名】乾棗、美棗、良棗、紅棗。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胃經。

【功效】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降血脂,抗癌。

【應用】

  1. 脾胃虛弱,倦怠乏力,血虛萎黃,神志不安:紅棗10~20枚,煎湯常服。
  2. 虛勞煩悶不得眠:大棗20枚,蔥白若干,水煎去渣頓服。(《千金方》)
  3. 過敏性紫癜:紅棗10枚煎服,每日三次。(《上海中醫藥雜誌》4:22,1962)
  4.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且血清轉氨酶活力較高者:紅棗、花生、冰糖各30g,先煎花生,再加紅棗、冰糖同煎,睡前飲服,每日一劑,30天為一療程。
  5. 高膽固醇血症:大棗、芹菜根,煎湯常服。(《飲食治療指南》)
  6. 脫肛日久不愈:大棗120g,陳醋250g,同煮至醋乾,取棗食。(《家庭食療手冊》)

【使用注意】 凡有濕痰、積滯、齒病、蟲病者,均不相宜。

【現代研究】

大棗含維生素C較多,而且具有cAMP活性及抗變態反應、抑制中樞神經、保肝強壯、降低膽固醇、抑制癌細胞增殖等作用。動物實驗證實,對因四氯化碳損傷肝臟的家兔,每日喂給大棗煎劑,共一周,血清總蛋白及白蛋白較對照組明顯增加。

【按語】

大棗性質平和,能培補脾胃,為調補脾胃之常用食品。自古被列為“五果之一。”鮮大棗含糖量達20~30%,乾棗達55~60%,比甘蔗和甜菜的含糖量還高。維生素B2含量較一般果品高。大棗甘溫,少食健脾,多食礙脾。

【參考文獻】

  1. 《本草綱目》:“《素問》言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謂治病和藥,棗為脾經血分藥也。”
  2. 《本經逢原》:“古方中用大棗,皆是紅棗,取生能散表也。入補脾藥,宜用南棗,取甘能益津也。”

栗子(《千金•食治》)

【基原】為殼鬥科植物栗的種仁。

【異名】板栗。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胃、腎經。《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經。”

【功效】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

【應用】

  1. 腎虛腰膝無力:栗子風乾,每日空心食七枚,再食豬腎粥。(《經驗方》)
  2. 小兒腳弱無力,三四歲尚不能行步:日以生栗與食。(姚可成《食物本草》)
  3. 氣管炎:板栗肉250g,煮豬瘦肉服。(江西《草藥手冊》)
  4. 筋骨腫痛:板栗搗爛敷患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5. 幼兒腹瀉:栗子磨粉,煮如糊,加白糖適量餵食。(《食物中藥與便方》)

【使用注意】 凡遇脾虛消化不好,濕熱甚者均不宜食。外感未去,或痞滿疳積,瘧痢瘟疫,產後,小兒,病人亦不宜多食。

【按語】 栗子主補腎氣,腎病宜食之,並善治腰腿不遂。

【參考文獻】

  1. 《名醫別錄》:“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忍饑。”
  2. 《本草綱目》:“有人內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頓愈。腎主大便,栗能通腎,於此可驗。”
  3. 《滇南本草》:“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證俱可用。”

糯米(《千金•食治》

【基原】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種仁。

【異名】元米、江米。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胃、肺經。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止瀉。

【應用】

  1. 三消渴利:糯米(炒爆)、桑根白皮等分,煮取半碗,渴則飲不拘時。(《三因方》梅花湯)
  2. 自汗不止:糯米、小麥麩(同炒)為末,每服9g,米湯送下或豬肉點食。(《本草綱目》)
  3. 脾虛泄瀉:糯米、淮山藥共煮粥,熟後加白糖食之。(《劉長春經驗方》)
  4. 虛勞不足:糯米入豬肚內蒸乾,搗作丸子,日日服之。(《本草綱目》)

【使用注意】 糯米性粘滯難化,故病人忌食。

【現代研究】 糯米中含有脂肪油、澱粉(主要為支鏈澱粉)、糊精等物質,其中磷的含量比粳米低。

【按語】 因性極粘,故名。可煮粥飯釀酒熬湯,若作糕餅,性難消化。糯稻根須,煎湯可止渴、止虛汗。

【參考文獻】

  1. 《仁齋直指方》:“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釀而發之也。”
  2. 《本草綱目》:“暖脾胃,止虛汗泄痢,縮小便,收自汗。”
  3. 《本草經疏》:“補脾胃,益肺氣之穀,脾胃得補,則中自溫,大便亦堅實。溫能養氣,氣充則身自多熱,大抵脾肺虛寒者宜之。”

山藥(《藥譜》)

【基原】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塊莖。

【異名】薯藥、土薯。

【性味歸經】甘,平。入肺、脾、腎經。

【功效】健脾,補肺,止渴,益精固腎。

【應用】

  1. 虛勞咳嗽:山藥搗爛半碗,加入甘蔗汁半碗,和勻,溫熱飲之,能起輔助治療作用。
  2. 小便多,滑數不禁:白茯苓(去黑皮),乾山藥(去皮,白礬水內湛過,慢火焙乾用之),上兩味各等份,為細末,稀米飲調服。(《儒門事親》)
  3. 消渴:鮮山藥蒸熟,每次飯前先吃山藥90~120g。(《河北中醫驗方選》)

【現代研究】

山藥除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蔔素及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外,尚含澱粉酶、膽鹼、粘液汁酶及薯蕷皂苷等。其中的澱粉酶又叫消化素,能分解澱粉等物質,若與鹼性物質相混合,則澱粉酶作用消失。

【按語】

山藥在我國各地均有出產,而以河南新鄉地區,古懷慶產的懷山藥為最佳,質地堅實,粉足潔白。性味甘平入脾、肺、腎三經。補而不膩,香而不燥。歷代醫家盛讚山藥為“理虛之要藥”。山藥食用,烹可為肴,碾粉蒸可為糕,多做甜食;既可以切片煎汁當茶飲,又可以軋細煮粥喝。

【參考文獻】

  1. 《神農本草經》:“味甘、溫。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
  2. 《食療本草》:“治頭痛,助陰力。”
  3. 《日華子本草》:“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歡迎流覽“《中醫飲食營養學》”手冊

手冊的所有內容都來源於互聯網,在流覽文章前,請注意下面的內容:

請尊重原作者的版權,手冊僅供流覽。同時因各種原因,這裡的內容難免有錯誤的地方,因此強烈建議需要的朋友購買正版書籍閱讀。

如何操作呢?按一下左邊任意一個標題,即可顯示該標題所包含的項目列表。再從該清單中選擇要查看的主題。在打開所選主題後,就可以方便地連結到相關章節。

本手冊由“中醫世家”網站整理,網址 http://www.zysj.com.cn 。

一、中華藥膳源遠流長

中國藥膳的歷史,源遠流長,近2000年前的典籍中記載:“母親調藥膳,思情篤密。”(《後漢書•列女傳》)由此可見,漢代已經有了藥膳應用的史實。經過歷代研究改進,從而發展為中國傳統醫學的一門實用營養方面的學科,或稱之為“中醫營養學”。它不但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醫療奠定了“藥食同源”的保健基礎,而且具有人群預防和臨床針對疾病的治療意義。與此同時,它也包涵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與博大精深的國粹成分。不僅成為祖國各民族進行養生的手段,而且近代以來這項理論和技藝已傳播於世界許多地方,諸如東南亞鄰國人群中間,都很喜愛藥膳。中華藥膳,漂洋過海,先是東渡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國,而後又走向西方歐洲大陸,獲得了異國他鄉人民的青睞。近代國內各地區,曾2~3年召開一次食療養生康復等不同類型的會議,1989年中日兩國在京召開了第一次國際性盛會,繼此1993年又在京召開了亞洲首屆藥膳大會,這門學科,已經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二、藥膳食療的分類

藥膳食療的分類,歷史上存在著龐雜繁多現象,學者們各抒己見,有的從食療角

度分類,有的從烹飪方法分類,有的從疾病應用方面分類,然而隨著當代醫學及食品工業的發展,藥膳食療的分類也在進步。更接近其功能(作用)的分類方法,筆者認為比較合理。

1 保健類藥膳食品

這類食品是針對人體的不同情況,投予不同的食品膳食,從而達到機體健康的維護和慢性疾病求得早日康復的功效。比如肥胖者可用減肥之品,消瘦者可用增肥食物,智力較差者可用增智、增力類藥膳,視力欠佳者選用明目之品,耳不聰者可用耳聰藥膳,要求美容烏髮者,也有相應的膳食。

2 預防類藥膳

譬如春季氣候易變而常罹患感冒,便可服用相應的預防類藥膳加以預防;夏季易患腹瀉,即可運用馬齒莧粥防禦;為防中暑,可用綠豆湯之類,發揮其既清熱又防暑濕的功用;秋季乾燥,呼吸道易感性強,便可用百合貝母杏仁類膳食防禦;冬令寒冷,可用當歸黃耆羊肉藥膳以禦寒而增強機體抵抗力。

3 康復類藥膳

人體大病之後,機體衰弱,便可用扶正固本類藥膳,促使早日康復,例如參芪類配方;若患有慢性病而氣血兩虛者,可施以豬肚紅棗羹,或玫瑰花烤羊心等以促康復;平常表現有陽虛者,可選用當歸燉羊肉、良薑燉雞肉等;如陰虛表現者可採取滋陰之品(如沙參玉竹粥之類),從而使機體由第三狀態轉為健康體質。

4 治療類藥膳

此類膳食是針對某種疾病而辨證施膳,以達到病理變化的改善或康復的可能。例如臨床發現有營養不良患者,則可運用茯苓鯉魚羹治療,以補充優質蛋白,使血漿蛋白濃度很快提高到一定水準,從而獲得消腫的目的。又如肺經虛寒咳嗽,可採用川貝杏仁豆腐清痰鎮咳,以收療效。若患胃腸熱證而便秘者,選以黃芩膏茶清熱通便潤腸,收效不錯。

此外,當代也有另一種分類,“生物工程食品”,是利用生物技術開拓的新型營養健康人食用的食品,“天然保健食品”,則是以傳統藥膳為主,輔以現代化加工而成的滋補性食品,可促進患者或第三狀態者康復其功能,“強力美容食品”,既可增強體質,又能保護皮膚健康,而且國外命名此類膳食為“健康膳食”。

三、藥膳的原料選擇

藥食並用的食物是藥膳選擇原料的廣泛來源,這些在實際烹飪中採用的乾果類數

不勝數。據史書記載,漢代醫聖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一書中,用大棗為藥物原料的處方就達58首之多。明代大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則在大棗條目下收有十九首方劑,由此可見其藥食並用的重要性了。

1 廣義的藥膳原料選擇

凡是日常人們飲食所用的食物類,通通屬於藥膳的可選原料,不論是五穀雜糧,或豆類、小雜糧、水果及其乾果類、各類蔬菜類,都可用作食療和藥膳的選料。此外在動物類的禽獸、家畜或水產海味皆在選料的範圍。

2 狹義的藥膳原料選擇

在這類原料中往往牽涉到中草藥類的藥食並用之品,例如山藥既屬日常生活用的食品,也是藥用的補腎健脾的良藥,貝母、苦杏仁經過炮製,便成了祛痰鎮咳的有效藥膳了。阿膠是驢皮加工而成,配伍烏雞肉則具有良好的補血養血和美容的效果。綜觀中草藥類的藥食原料,不少於200餘種,據研究表明常用的中草藥,一般有600餘種,其中1/2就是食用之品。那麼配伍其它食物,加工成藥膳,則其種類便相當可觀和繁多了。

3 調料和飲料類原料

人們日常生活所用的糖、酒、油、鹽、醬、醋等均屬藥膳的配料,尤其飲料酒類,是製藥膳必不可少的原料,各類香味品配伍於藥膳內的調味品,而能增加藥膳的美味,並且可提高藥膳的成品的功能,故而尤為人們所欣賞。各類蜂蜜、蔗糖都是運用於藥膳的製作工藝的佳品。此外非蔗糖類的甜味劑,如蛋白糖、甜葉菊等便是近代科學特製的新型調味品,實際採用於藥膳中可以說大有為藥膳增輝的效果,原因是有些人(糖尿病人等)禁忌用糖或不想吃糖者,便多了一類調味的選擇。

一、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人類的食物是多種多樣的。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要,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們廣泛食用多種食物。

多種食物應包括以下五大類:

  1. 穀類及薯類:穀類包括米、面、雜糧,薯類包括馬鈴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
  2. 動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魚、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
  3. 豆類及其製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幹豆類,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
  4. 蔬菜水果類:包括鮮豆、根莖、葉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
  5. 純熱能食物:包括動植物油、澱粉、食用糖和酒類,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還可提供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榖類食物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改善,人們傾向於食用更多的動物性食物。根據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的結果,在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中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已超過了穀類的消費量。這種“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過高,而膳食纖維過低,對一些慢性病的預防不利。提出穀類為主是為了提醒人們保持我國膳食的良好傳統,防止發達國家膳食的弊端。 另外要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一些粗細雜糧。稻米、小麥不要碾磨太精,否則穀粒表層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大部分流失到糠麩之中。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與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蔬菜的種類繁多,包括植物的葉、莖、花苔、茄果、鮮豆、食用藻等,不同品種所含營養成分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紅、黃、綠等深色蔬菜中維生素含量超過淺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們是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葉酸、礦物質(鈣、磷、鉀、鎂、鐵)、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來源。我國近年來開發的野果如獼猴桃、刺梨、沙棘、黑加侖等也是維生素C、胡蘿蔔素的豐富來源。

有些水果的維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鮮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酸、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等物質又比蔬菜豐富。紅、黃色水果如鮮棗、柑橘、柿子和杏等是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的豐富來源。

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國居民10年來吃薯類較少,應當鼓勵多吃些薯類。 含豐富蔬菜、水果和薯類的膳食,對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兒童發生乾眼病的危險及預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

奶類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我國居民膳食提供的鈣質普遍偏低,平均只達到推薦供給量的一半左右。我國嬰幼兒佝僂病的患者也較多,這和膳食鈣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聯繫。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給兒童、青少年補鈣可以提高其骨密度,從而延緩其發生骨質丟失的速度。因此,應大力發展奶類的生產和消費。豆類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含大量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為提高農村人口的蛋白質攝入量及防止城市中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應大力提倡豆類,特別是大豆及其製品的生產和消費。

四、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解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且賴氨酸含量較高,有利於補充植物性蛋白質中賴氨酸的不足。肉類中鐵的利用較好,魚類特別是海產魚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酯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動物肝臟含維生素A極為豐富,還富含維生素B12、葉酸等。但有些臟器如腦、腎等所含膽固醇相當高,對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不利。我國相當一部分城市和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平均吃動物性食物的量還不夠,應適當增加攝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動物性食物過多,吃穀類和蔬菜不足,這對健康不利。

肥肉和葷油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並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目前豬肉仍是我國人民的主要肉食,豬肉脂肪含量高,應發展瘦肉型豬。雞、魚、兔、牛肉等動物性食物含蛋白質較高,脂肪較低,產生的能量遠低於豬肉。應大力提倡吃這些食物,適當減少豬肉的消費比例。

五、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進食量與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體能量,體力活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過大而活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即增加體重,久之發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勞動或運動量過大,可由於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勞動能力下降。所以人們需要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腦力勞動者和活動量較少的應加強鍛煉,開展適宜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消瘦的兒童則應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攝入,以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適宜體重。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兒童的傳染病等。經常運動會增強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提高工作效率、調節食欲、強壯骨骼、預防骨質疏鬆。 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占總能量的30%、40%、30%為宜。

六、吃清淡少鹽的膳食

吃清淡少鹽的膳食有利於健康,即不要太油膩,不要太鹹,不要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油脂的攝入量越來越高,這樣不利於健康。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過多,平均值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的兩倍以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病呈正相關,因而食鹽不宜過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用量不超過6克為宜。膳食鈉的來源除食鹽外還包括醬油、鹹菜、味精等高鈉食品,及含鈉的加工食品等。應從幼年就養成吃少鹽膳食的習慣。

七、如飲酒應限量

在節假日、喜慶和交際的場合人們往往飲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它營養素。無節制地飲酒,會使食欲下降,食物攝入減少,以致發生多種營養素缺乏,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等危險,並可導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都是有害的。應嚴禁酗酒,若飲酒可少量飲用低度酒,青少年不應飲酒。

八、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

在選購食物時應當選擇外觀好,沒有泥汙、雜質,沒有變色、變味並符合衛生標準的食物,嚴把病從口入關。進餐要注意衛生條件,包括進餐環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衛生狀況。集體用餐要提倡分餐制,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

金銀花露

【配方】 鮮金銀花250g,水適量。

【制法】 金銀花置蒸餾瓶中,加水適量,依法蒸餾,取得蒸餾液1000ml為止。

【效用】

冷飲或溫飲,每次30~50ml,Bid。有清熱、解毒、消暑之功。用於暑溫口渴、熱毒瘡癤等症。

取其清熱消暑,為暑季清熱解毒之常用品。可單用或與其他清熱解毒類飲料兌用,除增其清熱解毒功效外,且可調香。

西瓜番茄汁

【配方】 西瓜肉500g,番茄300g,方糖10g。

【制法】 西瓜肉去子榨汁,番茄去皮去籽榨汁,兩汁合併,加方糖乃成。

【效用】

西瓜番茄汁清涼可口,酸甜適中,西瓜、番茄合用,清熱、祛暑、利尿、生津之功尤強。適用於暑熱煩渴,心悸大汗,尿赤澀痛,津虧消渴等症。飲酒過量、酒精中毒之人也可服用。 荷葉糯米粥

【配方】 鮮嫩荷葉100g,糯米100g,砂糖50g。

【制法】

洗淨荷葉入清水適量,上火燒開15分鐘後,撈出荷葉,將洗淨糯米放入煮粥,再放砂糖,涼後食用。

【效用】

荷葉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味苦澀性平,其氣清香,入心、肝、脾經。鮮荷葉善清暑邪,為解暑清熱常用藥物。《滇南本草》:“上清頭目之風熱,止眩暈,清痰,洩氣,止嘔,止痙。”

荷葉糯米粥,湯綠米白,甜香味美,有清暑利濕,解熱寬中之功。適用於暑濕泄瀉,口渴心煩,眩暈或飲食停滯,腹脹納呆,肢體乏力之人。

馬齒莧粥(《聖惠方》)

【配方】 馬齒莧150g,粳米100g。

【制法】

馬齒莧摘洗乾淨,切成碎段備用。粳米淘洗乾淨備用。馬齒莧與粳米放入鍋中,加清水,旺火燒沸後,再改用小火煮至粥成。不加鹽、醋,空腹淡食。

【效用】

本品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功效。適用於熱痢膿血。

【按語】

本品原名“馬齒粥”、“馬齒菜粥”,用於血痢,腳氣頭面水腫,心腹脹滿,小便淋澀,為治療熱痢膿血的代表方。熱毒內盛,絡脈損傷,大腸傳導功能失司,則見痢下膿血。法宜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本品以馬齒莧為主,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以粳米為輔佐,健脾止痢,合用而成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方。本方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力較強,用治熱毒血痢療效顯著。《經效產寶》還以馬齒莧取汁煮沸。蜂蜜調服,用於“產後血痢,小便不通,臍腹痛”。

本品性寒滑利,脾胃虛寒,腸滑便瀉者不宜食用。

清蒸茶鯽魚(《活人心統》)

【配方】 鯽魚1條,綠茶20g。

【制法】

鯽魚去除內臟,保留魚鱗,沖洗乾淨,茶葉裝入魚腹內,用紙包裹魚,放入盤中。上籠鍋蒸至熟透即成。

【效用】

本品有清熱生津,補虛止渴功效。適用於消渴多飲。

【按語】

本品名為後補。原用於消渴飲水,為治療消渴常用方。燥熱傷津,則見消渴多飲,法宜清熱生津,補虛止渴。方中以綠茶為主,清熱生津以止消渴;以鯽魚為輔佐,補虛以助生津止渴。兩者合用,有瀉有補,共成清熱生津,補虛止渴之方。 本方可用於糖尿病。

參考:多吃番茄有利防癌

據美國《全國癌症研究所雜誌》報導:布裡格姆婦女醫院和哈佛大學醫院的醫學專家研究了許多調查報告後,發現多吃番茄具有較強的防癌功效。他們說番茄對前列腺癌、肺癌和胃癌的預防作用最明顯,對胰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口腔癌、乳腺癌和子宮癌也有作用。越來越多的科學分析表明,多吃番茄可少患癌症,無論生吃熟吃都有效。

番茄的防癌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 番茄含有一種抗氧化劑——番茄紅素,具有降低癌症發病率的作用。同時它還含有多種有益的化合物,它們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增強了番茄的防癌能力。有資料表明,吃番茄同時添加水果、蔬菜,患癌的危險性比較小。
  2. 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A,還含葉酸和鉀等營養成分。維生素C和A有助於降低患癌的機率,葉酸則能夠預防心臟病和其他疾病。
  3. 番茄還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混合物,這些混合物可以通過相互作用,產生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效果。
  4. 吃番茄醬和調味汁防癌效果會更好。美國著名醫生焦萬努奇在一份醫學雜誌發表的報告指出,番茄通常用來製成加工食品,如義大利麵醬、番茄醬和調味汁,由於這些均是濃縮食品,所含的番茄紅素成分比生番茄高得多,很具防癌作用。

上海謝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