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瀉羸腫)凡十五門

一切泄瀉第一

《養生必用》論下利,謂︰古人凡奏圊(圊,圈也)瀉者,皆謂之利。尋常水瀉,謂之利。米谷不化,謂之米谷利,或言下利清穀(清,冷也)。痢,謂之滯下,言所下濡滯(膿血點滴,坐圊遲久,豈不謂之滯下也)。痢有四種︰寒、熱、疳、蠱是也。(白多為寒;赤多為熱,兼以後重;赤白相雜為疳,至蠱則純下血。)隨証用藥,不若今人之妄也。

茅先生論霍亂、吐瀉、積瀉、驚瀉、疳瀉、渴瀉、傷瀉、冷瀉、熱瀉、諸般瀉,形狀各別,下藥殊等。如調一瀉患,見變眼微視,口內生瘡,鼻口乾燥,瀉久不止,並下黑血,囟門腫陷,不能進食,大渴不止,死候不治。兼看三關脈微,微青黑、腫起亦死。

錢乙論篤病訣安云︰黃承務子二歲,病瀉,眾醫止之十餘日,其証便青白,乳物不消,身涼加哽氣,昏睡,醫謂病困篤。錢氏先以益脾散三服(方見胃氣不和門中)、補肺散三服(方見喘咳上氣門中),三日身溫而不哽氣,後以白餅子微微下之(方見吐利門中),與益脾散二服,利止。何以然?利本脾虛傷食,初不與大下, 置十日,上實下虛,脾氣弱,引肺亦虛,補脾肺,病退即身溫,不哽氣是也。有所傷食,仍下之也,何不先下後補?曰便青為下,臟冷先下,必大虛,先實脾肺,下之則不虛,而後更補之也。

錢乙附方︰驚風或泄瀉等諸病煩渴者,皆津液內耗也。不問陰陽,宜煎錢氏白朮散,使滿意取足飲之,彌多彌好。(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嬰童寶鑒》洞泄死候︰大瀉不止,體熱多困,眼緩溏泄,囟陷不動。

《嬰童寶鑒》︰小兒交奶,為乳母有孕,氣血不榮,其乳飲子,則其候發立,腹急時瀉,胸背皆熱,夜啼,肌瘦,一如積聚之疾也。

《嬰童寶鑒》︰小兒水痢癖者,因飲水時被驚,或啼未住而飲水也。

茅先生小兒諸瀉死候歌︰

大瀉應難止,渾身熱困多,緩睛溏泄滑,囟陷見奔波。

《千金》治小兒下痢,腹大且堅方。
上以故衣帶多垢者,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千金》又方

上腹上摩衣中白魚。亦治陰腫。

《千金》治少小泄注四物粱米湯

粱米 稻米 黍米(各三升) 蠟(如彈丸大)
上四味以水五升,東向灶煮粱米三沸,去滓;複以汁煮稻米三沸,去滓;複以汁煮黍米三沸,去滓;以蠟納汁中和之。蠟消取以飲之,數試有效。

《古今錄驗》治冷熱不調,或下帶水,或赤白青黃者方。
上用酸石榴子五枚,合殼舂絞取二升汁。每服五合至二升,盡即斷。小兒以意服之二、三合。

太醫局 香連丸 治小兒冷熱不調,泄瀉煩渴,米谷不化,腹痛腸鳴,或下痢膿血,裡急後重,夜起頻並,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漸變成疳方。

龍骨 黃連(去鬚,微炒) 白石脂 白礬(燒,令汁盡) 乾薑(炮。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醋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一歲兒服十丸,米飲下,乳食前服。如煩渴,煎人參湯下,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日三、四服。《聖惠》龍骨丸方同,仍治洞泄。

《譚氏殊聖》治小兒瀉痢方。
上用地榆,略炒為細末。每服一錢匕,陳米飲調下。

《養生必用》治大人、小兒、老人、虛人,不以冷熱泄瀉神方。

黃連(去鬚,銼如豆,若是例大即以新布裹,石上盤之根須自別) 白芍藥(銼如豆) 吳茱萸(各三兩)
上三味,鐺盆內慢火炒至赤色,取下放冷,杵羅為細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釐清汁,空腹食前溫服,日三、四服。小兒量與。若是不喜藥人,大 嫌苦,即以水浸蒸餅,丸如桐子大,更丸一等如綠豆、黃米大。小兒並十五丸至二十丸,溫米飲下。若作散,只以沸湯或溫米飲調下並可服。病泄痢之人,若不禁生冷、魚肉、肥膩,與不服藥同。

《養生必用》治老人及諸虛人下痢、滑泄,百方治之不效方。

赤石脂(真者別研) 乾薑(末研勻。各一兩)
上以面為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溫米飲下。未知,加至三、五十丸。小兒小丸與服。赤石脂,河東陝西有真者,今齊州所出,乃桃花石,不入斷下藥。

茅先生小兒瀉痢三聖丸

黃連 木香(各細切) 茱萸(各一錢)
上用銅銚,先放黃連,炒令色變,便下茱萸同炒,煙起便放木香,三味同炒,一時間取出,放冷,入礬灰二錢,都為末,用醋、麵糊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五丸,同蔥飯飲吞下。

茅先生小兒瀉痢香連丸

木香 黃連(用茱萸半兩,同於銚內炒令煙起,取出去茱萸) 肉豆蔻 訶子(炮,去核。各半兩) 阿膠(面炒)朱砂(各一錢)
上件為末,飯飲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四丸,用飯飲吞下。兒小,碎之。

茅先生小兒一切瀉痢乳香散

乳香(二錢,用荷葉於炭火上炙令半熔,放地碗蓋,別爛研) 肉豆蔻 白薑 甘草(炙) 草果子(以上各一分)
上四味細銼,用醋、面作包裹,於熱灰內煨,令赤色取出為度,去面為末,入乳香末拌和。每服半錢、一錢,用陳米飯飲調下。

茅先生小兒一切瀉痢香連散

木香(濕紙裹,炮) 甘草(炙) 橡斗子(去粗皮) 五味子(去心內塵) 蓮房(細絲) 訶子(炮,去核)
上六味各等分為末。每服一字、半錢,用陳米飯煎飲調下。

《嬰孺》治小兒不調適水利枳殼湯方

枳殼(四分,炙) 人參 黃芩(各八分) 櫸皮 茯苓(各十分)
上切,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二歲兒為四服,以次量之。

《嬰孺》治小兒及老人一切利及成疳者方。

白龍骨 白石脂(各五分) 雞糞礬(炒) 黃連 胡粉(炒) 茯苓 阿膠(炙。各四分)
上為末,蜜為丸,桐子大。米飲下十五丸,日進二服,加至二十丸,瘥。小兒以意加減。

《嬰孺》治小兒注下三、四日,增減水藥皇子湯

龍骨 牡蠣( 赤。各一兩) 人參 乾薑 甘草(炙) 赤石脂(各三分) 細辛 附子(炮。各二分) 黃連(五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半,為三服,日進三服。兒小,量之。

《嬰孺》治小兒泄痢黃連丸

黃連 茯苓 黃芩 赤石脂(各四分) 枳殼(炒,一分) 人參(五分) 甘草(炙,二分)
上為末,蜜丸。一、二百日兒,麻子大五丸,沾乳上送。一、二歲兒,小豆大十丸,次量加之飲下。

張渙 訶子湯方 治泄利。

訶黎勒皮 人參(去蘆頭) 木香 白茯苓(各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 甘草(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生薑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張渙治小兒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已漸傷損榮衛,致令肌體羸瘦,時時下利,面色青白。丁香黃 散

綿黃耆(銼) 丁香 當歸(洗,焙乾) 白朮 鱉甲(塗醋,炙黃,去裙 )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胡黃連 甘草(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二片、棗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前。

張渙遺方人參散 治小兒胃氣虛弱,泄瀉不止。

人參 白茯苓 甘草(炙) 枇杷葉(各半兩) 丁香(一分) 肉豆蔻(二個) 藿香 濃朴(薑汁製。各一兩)青皮 當歸(洗) 乾薑(炮。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水半盞,生薑一片,煎至三分,溫服。

《嬰童寶鑒》治小兒瀉日霞丹

白堊 砒霜 黃丹(各末) 麝香(各一錢匕)
上件和勻,糯米飲為丸,如芥子大丸。第一丸時,取一口氣於藥上,向下不用,一歲一丸,米飲下。

《惠眼觀証》斗門散 治瀉方。

橡斗子 訶子(用肉。各六個,並三生三炮) 甘草(六寸,半生半熟)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陳米飲調下。

《惠眼觀証》溪螺散 治瀉方。

舡底下溪螺(四十九個,先以水浸出泥) 乾葛粉(半兩)
上將葛粉摻在螺上,盛在碗內,卻盞子蓋之一宿,來早取螺上粉晒乾。使每服一錢,以退豬湯調下。

《寶童方》治瀉痢香薑散

黃連(去鬚) 生薑(各半兩)
上細切,同黃連共炒為末。每服一錢,陳米飲下。

《張氏家傳》調理小孩兒瀉痢肉豆蔻散

肉豆蔻 大訶子肉 青皮 附子(炮,去皮) 濃朴(薑製過,炒熟。各半兩)
上件焙乾為末。每服大小加減,粥飲調下,空心服。

《張氏家傳》︰小兒冷熱不調,作泄瀉,腹痛作痢。香連丸

木香 黃連(去毛) 訶子 阿膠(炒焦)
上等分細末,飯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陳米飲吞下,空心服。忌生冷、油膩、面。

《張氏家傳》橘皮膏 治小兒瀉痢,和氣方。

丁香(一分) 陳皮(去白) 枳殼(麩炒,去瓤) 甘草(炮) 訶子(炮,去瓤。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膏。每服一皂皂大,煎生薑湯化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風冷入腸胃,腹痛泄瀉。虛風胃風湯

人參(去蘆) 官桂(去皮) 白朮 川芎 天麻(肥白者) 大附子(炮製,去臍皮。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粟米煎七分,去滓溫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瀉方。

百草霜 屋梁塵(各二錢) 砂(半字)
上細研,用蠟為丸如綠豆大。溫水吞下三丸。

《莊氏家傳》治瀉方。

兒烏頭(一個半兩大,炮,去皮) 黃丹(二錢,火 ,取焦為度)
上件藥為末,麵糊丸如青豆大。每服小兒三丸,大人五丸,如瀉,用井華水吞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神驗。

《莊氏家傳》乾瀉散 治小兒脾癖方。

黑三棱(去皮) 神曲(炒) 鱉甲(生用) 蓬莪朮 陳橘皮 蝸牛殼(自乾死者,於牆壁上尋)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熱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孔氏家傳》治小兒久新瀉利,不問冷熱,分利水道。茯苓丸方

白茯苓(五分) 黃連(一兩) 阿膠(炒,三分)
上為末,以燒粟飯和丸如綠豆大。粟米飲下二十丸。

《孔氏家傳》吳婆散 治小兒疳熱冷瀉,腹肚虛脹,皮肉消瘦,唯存骸骨,瀉利不止方。

宣連(去鬚) 白茯苓 真阿膠(炙) 人參 黃柏(蜜炙令赤) 丁香(以上各一分) 訶黎勒皮(煨,去核,二枚) 桃白皮(三分) 沒石子(一枚,緊實者)
上並為細散。每服一、二字,白米泔調下。不拘時候,與良方不同。

《王氏手集》妙應散 治腸虛受風,身體壯熱,洞泄下痢,谷食不化,冷熱相搏,腹痛,下利五色,脫肛後重,煩渴羸瘦,全不思食方。

黑附子(炮) 甘草(燒黑) 黃連(各三分) 白石脂 白朮 陳皮 乾薑(各半兩) 赤石脂 龍骨(各一兩)木賊(燒灰) 刺芥(燒灰。各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兒小一字、半錢,米飲調下。

《王氏手集》木香治中丸 勻冷熱,止泄瀉,利胸膈,消脹滿,除腹痛,止嘔逆,散痞氣,進乳食方。

甘松 蓬莪朮 甘草 青皮(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入檀香一兩,名香橘丸。如綠豆大。每服隨小大,五、七丸至十丸,食前溫生薑湯下。

《王氏手集》白朮散 和中益胃,散風濕,治腸鳴泄瀉,米谷不化,利下青白,腹痛嘔逆,脅肋脹滿,氣痞不散,體熱多睡,全不思食方。

芍藥 當歸 官桂 人參 白朮 茯苓(各半兩) 粟米(炒,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大錢,水六分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

《王氏手集》溫胃固腸丸方

肉豆蔻 縮砂仁 丁香 龍骨 訶子皮(炙) 赤石脂
上各等分,白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飯飲下,量兒小大。

《王氏手集》治小兒臟冷,滑泄不止,腸鳴腹痛。比聖丸方

青州棗(二十五個,去核,黃丹二錢,勻分在棗肉內燒,煙絕用) 訶子皮 草豆蔻仁(面裹,燒麥熟為度,去面。各半兩) 肉豆蔻 木香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小黃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王氏手集》豆蔻調中湯 治臟腑不調方。

白礬 縮砂仁 五倍子(各一錢) 黑附子(半兩,去皮臍)
上為細末,用墨水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兒小,五、七丸,食前米飲下。

《趙氏家傳》治瀉痢二色丸方

黑丸子

巴豆(七粒,和皮) 杏仁(二七粒,和皮。二物燒存性,同研勻細,燈上溶蠟為膏)

紅丸子

巴豆(七粒,去心膜,研出油) 朱砂(一錢,研。二物同研勻,燈上溶蠟為膏)
上二色丸,各令蠟與藥等分用,旋丸如綠豆大。每服紅黑各一丸,瀉新水下。赤痢,甘草湯;白痢,乾薑湯;赤白痢,則各之。

《吉氏家傳》治一切瀉痢方。
濃朴(用蜜炙) 白芷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蜜湯下,酒亦得。更量大小。

《吉氏家傳》補小兒虛瀉調中散方

人參(一兩) 白朮(半兩) 犀角(屑) 桂 藿香 甘草(炙。各一分)
上末。每服半錢,棗湯調下。

《吉氏家傳》治秋泄瀉玉柱丸方

烏頭(一個) 舶上茴香(一兩,微炒) 肉豆蔻(一個,炮)
上件為末,軟飯丸如○此大。水瀉,井水下;疳瀉,米飲下;驚瀉,木香湯下;大腸冷滑,乾薑湯下五丸,速要瘥,加二丸。

《吉氏家傳》銀白散 治小兒脾胃氣弱泄瀉,不思飲食方。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藿香葉 白扁豆(炒,微生) 白朮(面炒)
上等分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紫蘇飯飲下。

《朱氏家傳》治脾胃不和,瀉痢。木香散方

木香 白朮(各一分) 藿香 益智(各半兩) 肉豆蔻(三個,面裹煨熟)
上為末。每服半錢或一字,量兒大小,用木瓜紫蘇湯下。
長沙醫者相 傳桑葉散 治小兒泄瀉,虛滑頻數不止方
人參 白茯苓 藿香葉 乾葛(以上各等分。焙)
上為末。每服半錢,濃煎,桑葉湯調下。若大人患瀉,加至一大錢,亦用桑葉煎湯調下。至甚者不過三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薑黃散 治小兒泄瀉可思食方。
陳皮(一兩) 訶黎勒皮 甘草(炙) 青橘皮(去白。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或煎亦得。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開胃丸 治小兒乳食不消,冷熱不調,泄瀉頻並,進飲食,止吐逆方。
木香 白朮 人參 當歸(各一分) 白豆蔻(一錢半)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粟米大。麝香、溫米飲下,十丸至二十丸。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大人、小兒久瀉、赤白痢,及水瀉、 瀉人參散方

人參 五花葉(去毛,炙) 白朮 訶子 枳殼(炒,去瓤) 肉豆蔻 橡斗子(燒存性。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用清米飲冷調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瀉桃紅散方

白礬(一兩,枯過) 赤石脂(二兩) 生硫黃(一錢)
上件三味為末。每服,小兒五歲以下一錢,冷米飲湯調下;五歲以上一錢半;大人三錢。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瀉回陽散方

訶子(炮) 紫蘇(蒸) 青皮(去白) 肉桂(不見火。各半兩) 神曲 麥檗(各一分半) 甘草 陳皮 丁香(不見火。各一分) 草豆蔻(一個,生)
上為末。每服半錢,米飲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脾胃虛弱,臟腑滑泄,健脾丸方

乾薑 良薑 桂 附子(各等分)
上件為末,麵糊為丸黃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大人每服二十丸。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大人、小兒瀉痢方。
黃柏(一兩) 膽礬(半兩,為末) 生薑(一兩,取汁)
上二味搽在黃柏上,火炙紫色,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煎艾醋湯,吞下五丸。小兒吐瀉,米飲下五、七丸。
長沙醫者鄭愈傳豆蔻散 止大人、小兒瀉方。
上用肉豆蔻一個,去心,硫黃一塊,入在肉豆蔻內去心處,卻將豆蔻心末面上蓋硫黃,再用面餅子裹上面,更用濕紙,慢火內燒熟為末。每服半錢,米飲湯調下,不計時候。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大人、小兒濕毒,冷熱不調,泄瀉,乳食不化,豆蔻散方

肉豆蔻(三個) 草果子(五個) 艾葉(五錢) 藿香葉(三錢)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積瀉第二

(夾實瀉並積痢附)

茅先生小兒有積瀉候︰面帶青黃,眼微黃,上渴,肚膨嘔逆,遍身潮熱,通下臭穢,此候多因食物過度,傷著脾胃。
所治者,先用青金丹與取下積,(方見積聚門中。)後用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醒脾散、(另一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一方見慢脾風門中。)香連丸(方見一切泄瀉門中。)相夾調理即愈。
小兒形証論四十八候冷瀉有積歌︰

積傷冷瀉有多般,方脈唯須仔細看,四體平和無有熱,瀉終不定為脾間,求醫最好休言止,止住之時怕轉難,取積為先方順氣,調和迤邐卻求安。此病冷食在脾,渾身溫和無事。若只瀉時,用皂角膏取調胃散補之(二方並見積熱門中。)

茅先生小兒痢積褊銀丸方。
輕粉(研) 粉霜 畫粉 白丁香(以上各二錢)
上件一時研,滴雞子清為丸餅子○此大。一歲一餅,二歲一餅半,三歲二餅以上。隨大小加用。仍先用灰火炮,令餅子黃赤色。飯飲灌下,半夜服之。

《嬰孺》治小兒發熱,腹內不調,時下利,不消化,顏色漸漸黃方。
濃朴(炙) 黃連(各三分) 人參 龍骨(各四分)
上切,以水一升八合,煮一升二合。分溫,漸漸至夜服盡。乳母忌油膩、果子、生冷。

《嬰孺》治八歲以上熱結痰實,不能食自下方。
大黃(十三分) 柴胡(九分) 升麻 黃芩(各十分) 枳實(六分) 竹葉(切,一升半) 芍藥 梔子仁(各八分) 細辛(二分) 知母(十二分) 生薑(三分)
上以水六升,煮一升八合,為四服。十歲兒為三服。十四、五加柴胡二分、枳實一分、黃芩一分、芍藥二分、梔子仁二分,除細辛加杏仁八分,亦為三服,取二升。

《嬰孺》治百日兒結實痰多,自下,大黃湯方

大黃(四分) 升麻(二分) 芍藥(三分) 竹葉(切,五合) 甘草(一分) 細辛(半分) 杏仁(二十個,麩炒,去皮尖)
上切,以水二升,煮六合,為三服。如兒末百日,用藥量多少。

《嬰孺》治百餘日兒結實加壯熱,挾實自下湯方。

枳殼 白蘚皮(各二分) 大黃(五分) 知母 子芩(各四分) 甘草(一分半) 竹葉(切,五合) 梔子仁 芍藥 寒水石 升麻 柴胡(各三分)
上以水二升七合,煮取六合半,為三服。

《嬰孺》治四、五歲兒痰結實,自下,竹葉湯方

竹葉(切,一升) 大黃(十三分) 柴胡 梔子仁 芍藥(各七分) 升麻 黃芩 知母(各八分) 細辛(一分半) 枳殼(五分) 杏仁(六分,去皮炒)
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四歲為四服;五、六歲為三服;八、九歲量加之。

《嬰孺》治八、九歲至十歲兒痰熱結實,不能食自下湯方。

大黃 柴胡(各十二分) 升麻 黃芩 細辛(各十分) 枳殼(六分) 竹葉(切,一升) 芍藥 梔子仁 杏仁(去皮尖。各八分) 知母(三分)
上水六升,煮一升八合,為四服。十歲為三服。

《嬰孺》治小兒十二三、十四五結熱痰多,壯熱,食進少,結實者自下,大黃散方

大黃(十二分) 柴胡 枳殼 升麻 芍藥 梔子仁(各十分) 竹葉(一升) 生薑(三分) 知母 杏仁(去皮尖。各八分)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為四服。十四、五為三服,兒小量之。

《嬰孺》治小兒結實,壯熱頭痛自下,大黃湯方

大黃 柴胡 甘草(炙) 生薑(各十二分) 升麻 知母 黃芩(各七分) 大青(五錢) 石膏(十分) 芍藥 枳實(炙。各六分)
上以水四升七合,煮取一升三合,為四服,量大小與之服。

《嬰孺》治小兒實不盡下,或黃或青方。

大黃(三分) 細辛(二分半) 甘草(一分) 黃芩(一分半)
上以水二升,煮七合半,為二服。

《吉氏家傳》治積痢當歸散方

當歸 龍骨 甘草(炙) 石榴皮 黃柏皮(各一錢) 訶子(二個,炮,去核)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陳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積痢芍藥散方

芍藥 枳殼(去白,炒) 甘草 地榆(洗。各一錢) 黃柏(半兩,去粗皮) 川烏頭(一個,炮)
上焙乾為末。每服半錢,用白梅湯下。

《吉氏家傳》治風積、傷積,累用藥取不下者,腹脹瀉痢頻並,及諸積,乳香丸方

乳香 沒藥 砂(各一塊,如皂皂子大) 芥菜子(四十九粒) 巴豆(一粒,生)
上用大棗一枚,濕紙裹重封,灰火煨熟取出,去紙,與棗子支乳缽內,研為膏。若不通丸,入少許飛羅面,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周歲三丸,三歲以上五丸,五更淡薑湯下,取下元物。

驚瀉第三

茅先生小兒有中驚瀉候︰面青色,眼微青,身微熱,下瀉青紅水,或如草汁。此候本因先有驚,積在後,吃冷物沖發致此。所治者,先用活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一方見慢脾風門中、)鎮心丸(方見一切驚門) 夾乳香散(方見一切泄瀉門中、)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與調理即愈。

《石壁經》三十六種內驚瀉候歌︰

瀉出還如藍靛青,目光緊急黑添睛,只看眼凸胞青脈(《鳳髓經》此一句云︰只看眉中青色生,)便是驚傷冷瀉因。先因冷傷臟腑,次又被驚,致使目睛青色,光轉甚,眼白亦青色,目睛與白睛高甚,唇口亦青,精神不足,勿怕,當先溫脾氣,次去其驚,亦分水穀。

《鳳髓經》此候歌括一同,仍注云︰宜與四色丸(方見本門,《吉氏家傳》方同。)

《譚氏殊聖方》︰小兒疳痢有多般,青色相和膿血斑,晝夜頻頻饒搐搦,朝朝虛汗不曾乾。訶黎龍骨烏黑骨,定粉黃丹燒作丹,等分細羅都杵末,飲中調下便身安。

鉛黃散

定粉 黃丹(同研,以火三斤燒過赤,冷取白,別細研) 訶子(用肉) 龍骨(燒赤) 烏賊魚骨(等分)
上五味為末,再研令細。每服半錢,米飲調下,若或三歲以上加半錢。忌五辛毒、魚肉等物。此藥善治小兒諸般瀉痢,下部脫肛,不吃乳食,甚宜服之。

《三十六種》治驚瀉大餅子方
大附子(破作兩片,熟炮,去皮尖) 韶粉(一塊,附子大) 藿香(五錢) 丁香(五十粒)
上件為末,滴水為餅子如棋子大。每服一餅,飯飲化下。

《吉氏家傳》四色丸 治小兒驚瀉青糞方。
硫黃 赤石脂 板青(各一錢)
上研勻,水煮麵糊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陳米飲下。

傷瀉第四

茅先生小兒有中傷瀉候︰肚膨脹硬,身微熱,微微地嘔。此候本因父母愛惜兒子,將粘滑物與吃,見食得美後,一向過剩將與兒子吃,奈兒子痴食,噎著五臟,停在胸膈不消化,驀然間瀉下。所治者,先用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一方見慢脾風門中、)勻氣散與調二日(方見胃氣不和門中),見瀉漸疏,便下青金丹與通下。 元食所傷(方見積聚門中),後再下勻氣散、建脾散與服(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即愈。

葛氏《肘後》小兒病食不消,腹滿下痢雞子湯方
上用亂髮如雞子一枚,梳去垢, 咀之。雞子七枚,去白,以黃並發內雞子汁,熱數按之,令汁出,取服,大小無毒。

《千金》治少小下痢,若熱不食,傷飽不乳,大黃湯方

大黃 甘草(炙) 麥門冬(各一兩)
上三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三歲兒分三、四服。

《千金》生金牛黃湯 主小兒積下不止,而發癇方。
生金(三銖。一方用六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亦用成器者) 牛黃(三銖) 細辛(半分) 麻黃(二分,去根節) 乾薑(炮) 人參 黃連 甘草(炙。各一分)
上八味 咀,以水一升六合,煮取八合,去滓,臨臥研牛黃以煮湯中。兒有熱者,用生薑以代乾薑。今世乏生金,但用成器金亦善,二、三兩皆得用也。
太醫局 開胃丸 治小兒腑臟怯弱,內受風冷,腹脅脹滿,腸鳴泄利,或青或白,乳食不化。又治臟冷夜啼,胎寒腹痛方。
木香 蓬莪朮 白朮 人參(去蘆頭) 當歸(銼,炒。以上各半兩) 麝香(細研) 白芍藥(各一分)
上件搗羅為末,都研令勻︰湯浸炊餅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溫米飲下。新生兒腹痛夜啼,可服五丸,並乳食前服。

冷瀉第五

茅先生小兒有中冷瀉候︰腹中虛鳴,身微冷,腹肚脹滿,此候因冷食所傷至此。所治者,先用乳香散(方見一切泄瀉門中、)調中飲與吃即愈(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嬰童寶鑒》小兒冷瀉,為脾胃虛冷,不消五穀,糞不結實,腹脹而瀉,瀉而氣酸,乃有積也。

《顱囟經》治孩子水瀉痢並脾冷,食乳不消,吃奶頻吐。溫脾散方

附子 乾薑 甘草(各半兩。炮) 白朮(一兩)
上為末,空心米飲調半錢。忌鮮魚毒物。

《千金》治少小泄清痢藜蘆丸方

藜蘆(二分) 黃連(三分) 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臍)
上三味末之,蜜丸如麻子大。以粥飲服二丸,立驗。

《千金》澤漆茱萸湯 治小兒夏月暴寒,寒入胃則暴下如水,四肢被寒所折則壯熱,經日熱不除,經月許日變通身虛滿腹痛,其脈微細。服此湯一劑後,得漸安神方。
澤漆 海藻 青木香(各二分) 吳茱萸 茯苓 白朮(炮) 桔梗 芍藥 當歸(各三分) 大黃(一分)
上十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二百日至一歲兒,一服二合半︰一歲以上至二歲一服四合。

《千金》溫中湯 治小兒夏月積冷,洗浴過度,及乳母亦冷洗浴,以冷乳飲兒;壯熱,忽值豪雨涼加之。兒下如水,胃虛弱,則面青肉冷,眼陷乾嘔者,宜先與此調其胃氣,下即止方。
乾薑(炮) 濃朴(薑製。各一分) 甘草(炙) 當歸 桂心(各三分) 茯苓 人參 白朮(炮) 桔梗(各二分)
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六十日至百日兒服二合半,余皆隨兒大小。

《子母秘錄》治小兒水瀉,形羸不勝,大湯藥方。
上用白石脂半兩研如粉,和白粥,空肚與食。
譚氏治小兒水瀉椒紅丸及人年五十以上患瀉者方
上用椒二兩,醋二升,煮醋盡,慢火焙乾,為末,瓷器貯之。每服二錢匕,酒或米飲下之。

《嬰孺》治小兒冷下大良方。自五歲至百日以上一、二歲兒以意增減水藥。
人參 甘草(炙) 乾薑 濃朴(炙) 半夏(洗) 赤石脂(各四兩) 黃連 龍骨(各六分)棗(十五個)
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為五服,一日盡。

錢乙溫中丸 治小兒胃寒,瀉白,腹痛,腸鳴,吐酸水,不思食,及霍亂吐瀉方。
人參(切,去鬚,焙) 甘草(銼,炒) 白朮(各為末。一兩)
上薑汁麵糊丸綠豆大。米飲下一、二十丸,無時。

張渙 川椒丹方 小兒夏傷濕冷,入於腸胃,泄瀉不止方。
川椒(一兩,去閉目雙者並黑子,揀淨,慢火炒香熟為度) 肉豆蔻(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粳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 助胃丹方 治泄注不止,手足逆冷。
附子(一枚,重半兩,炮製,去皮臍) 舶上硫黃 乾薑(炮) 肉豆蔻 肉桂 白朮(炮。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白面煮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食前。

張渙 粟煎湯方 治腸胃受風冷,泄注不止,身體壯熱。
白朮(炮) 當歸(洗,焙乾) 川芎 人參(去蘆頭) 肉桂 芍藥(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三片、粟米一匙頭許,煎至五分,粟米熟,去滓,放溫服。

張渙 訶黎豆蔻丹方 治泄利不止。
訶黎勒皮 草豆蔻仁(各一兩) 白朮 乾薑(各炮) 川黃連 當歸(洗,焙乾。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嬰童寶鑒》治小兒冷瀉補脾丸方

龍骨(燒末) 乳香 蕪荑(各末) 麝香(各一錢匕) 肉豆蔻(一個,炮末)
上件和勻,研飯為丸如蘿卜子大。一歲三丸,飯飲下。

《張氏家傳》治小兒傷冷,水瀉白色,或臟滑不止者,訶子散方

訶子(炮過,去核) 龍骨好者(碎) 丁香(略焙。各一分) 甘草(半分,炮,切)
上件同搗羅為細末。每服三歲以上半錢,三歲以下一字,用陳米飲調下。

《孔氏家傳》治小兒臟寒,大便痛,奶瓣不消方。

沒石子(一個) 乳香(皂皂大)
上研勻,用棗肉為丸如粟米大。乳汁下二丸,無時服。

《孔氏家傳》又方
上用肉豆蔻一枚,用面裹,慢火炮,候面熟取出,研極細,麵糊丸如粟米大。乳汁下一、二丸,無時。

《孔氏家傳》治小兒臟腑不調,大便青色方。

白朮 人參 茯苓(各一錢) 甘草(炙,半錢)
上末一錢,水一小盞,煎七分,溫服。

《王氏手集》肉豆蔻丸 治飲冷過多,脾胃受濕,泄瀉頻並,時發腹痛,減食困倦,肌瘦腹大方。

肉豆蔻(一兩) 黑附子(半兩,炮裂)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十五丸,乳食前,煎蘿卜橘皮湯下。

《吉氏家傳》治久患冷瀉,大腸虛滑,萬安散方

白朮(薑浸,煮三、五沸) 甘草(炮赤。各一錢) 烏頭(半兩,火炮裂) 乾薑(一分) 草果子(一個,面裹煨,同面用)
上末,用生薑煎一錢。如瀉,便用紫蘇木瓜湯調異攻散三服。(異攻散方在胃氣不和門中。)

《吉氏家傳》治久瀉虛冷醒脾散方

天南星 冬瓜子(去殼) 雄黃(各一錢)
上末。每服一字,冬瓜肉煎湯下,一日三服,仍一面服異攻散(方見同前)。

《吉氏家傳》治水瀉方。
上用川烏頭大者,生,去皮尖,為細末,以滴井水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十丸,小兒細丸,加減與服,並用井花水下。

長沙醫者易忠信傳治小兒臟寒滑泄,下痢不禁,牡蠣丸方

牡蠣(一兩,別研) 硫黃(半兩,別研)
上件藥用砂鍋子一個,先入牡蠣,中留一竅,安硫黃在中心,以瓦子蓋口,用赤石脂固縫,鹽泥固濟,白炭火三斤, 令火盡為度,取出,糯米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二十粒,米飲吞下。

熱瀉第六

茅先生小兒有中熱瀉候︰渾身微熱,上渴,驀地瀉下如水。此候本因兒子當風日,或日下夾去被,日晒得五臟受虛毒熱,忽然引水吃過多,致不消化如此。所治用乳香散夾三聖丸、(二方並見一切泄瀉門中。)龍涎膏與服(方見熱渴門中)即愈。

《嬰童寶鑒》小兒熱瀉,為脾胃受熱,故五穀不能實也。

《嬰孺》治三歲兒,熱實不脹滿,下不止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大黃(五分) 甘草(三分,炙) 當歸 柴胡 人參 黃芩(各四分)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為三服,大利便止。

張渙 清胃散 治挾熱泄利方。

川楝子 黃柏(微焙,炙) 當歸(洗,焙乾) 地榆(炙) 黃連(去鬚,炒。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乳食前。

《嬰童寶鑒》治小兒熱瀉如水三霜丸方

砒霜(一錢匕) 百草霜 巴豆霜(各二錢匕)
上件研勻,溶蠟搜、旋丸,獨帚湯下一丸。

《劉氏家傳》小兒熱瀉不止方。

木香 黃連
上等分末之,陳米飲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陳米飲下。

《孔氏家傳》治小兒脾熱,瀉如黃涎,又似棗花,涼脾方

香白芷 甘草(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小錢,水五分,煎至三分,溫服,日二服。

洞泄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洞泄下利候︰春傷於風,夏為洞泄。小兒有春時解脫衣服,為風冷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飲食居處不調,又被風冷,入於腸胃,先後重沓,為風邪所乘,則下利也。其冷氣盛,利為洞泄,洞泄不止為注下也。凡注下不止者,多變驚癇,所以然者,本挾風邪,因利臟虛,風邪乘之故也。亦變眼痛生障,下焦癖冷,熱結上焦,熱熏於肝故也。

《五關貫真珠囊》小兒洞泄候︰洞泄者,凡風冷入腸,則下利洞泄,肛門脫,小兒則腫也。

《千金》治少小洞注下痢方。
上用蒺藜子二升,搗汁,溫服,以瘥為度。

《千金》又方
上用木瓜取汁,飲之。

《千金》又方

上炒倉米末,飲服之。

《千金》又方
上用酸石榴,燒灰末,服半錢匕,日三服。

《千金》又方
上用狗頭骨灰,水和服之。

《千金》又方

羊骨灰 鹿骨灰
上二味,並水和服之,隨得一事,即用之。

《千金》又方
上炒豉令焦,水淋汁服之,神驗。冷則酒淋服。

《千金》又方
上用五月五日百草末,吹下部。

《外台》劉氏療小兒洞泄,水利不止方。

濃朴(炙) 黃連(各一兩)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分服。雜痢,此方並治之。

《子母秘錄》治小兒洞下利方。
上用羊角中骨燒末,飲服方寸匕。

《子母秘錄》又方
上燒蝦蟆末,飲調方寸匕,服之。

《聖惠》治小兒脾胃氣不和,洞泄,下利不止,羸瘦,食少,濃朴散方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人參(去蘆頭) 訶黎勒(煨,用皮) 白朮 黃連(去鬚,微炒) 地榆(微炙,銼。各一分) 甘草(炙微赤) 乾薑(炮裂,銼。各半分) 肉豆蔻(一枚,去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洞泄,下利不止,漸至羸困,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 黃丹 定粉 白礬(各一兩)
上件藥以新瓷瓶盛,用紙筋泥固濟,以文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入龍骨末一兩,同研令細。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洞泄下利,羸困,三聖散方

地榆(半兩,微炙,銼) 濃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訶黎勒(煨,用皮,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又方

沒石子(微煨) 訶黎勒(煨,用皮。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治小兒洞泄,下痢不瘥,乳食全少,宜服如聖散方

黃連(三分,去鬚,微炒) 鹿茸(去毛,塗酥,炙微黃)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楮葉(半兩) 訶黎勒(煨,用皮,一分) 橡實(七枚,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洞泄,下利不止,黃連丸方

黃連(一兩,去鬚,銼,微炒) 女萎(半兩,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熱水化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上用牛角 燒灰,細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嬰孺》治小兒注利,腸 下重,附子丸方

附子 乾薑(各炮) 前胡(炒) 芎(炒。各四分)
上為末,蜜丸大豆大。兩丸,飲下,日三夜一。大人亦可服。

《嬰孺》治小兒洞利,晝夜不止方。

黃芩 乾薑 人參(各三分)
上為末,蜜丸如大豆大。每服三丸,飲下,日進三服。

張渙 濃朴散 治洞泄注下方。

濃朴 生薑汁(製) 訶黎勒(炮,取皮) 肉豆蔻(各一兩) 白朮 乾薑(各半兩。炮)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生薑、粟米各少許,煎五分,去滓溫服。

《萬全方》治小兒冷熱不調,時有洞泄,下利不止,龍骨丸

龍骨 黃連 白石脂 白礬(燒令汁盡) 乾薑(炮) 木香(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劉氏家傳》小兒水瀉注下方。

黃連 石蓮(等分,炒黃色)
上末之,每半錢。水瀉,新汲水調下;白瀉,粟米飲下。

水穀瀉第八

《聖惠》︰夫小兒水穀利者,由寒溫失宜,乳哺不節,或當風解脫,血氣俱虛,為風冷所傷,留連在於肌肉,因其脾胃不和,大腸虛弱,風邪入於腸胃,腸胃既虛,不能製於水穀,故變為下利也。

《千金》溫中大黃湯 治小兒暴冷,水穀下,或乳冷下,青結不消,或冷實吐下,乾嘔煩悶,及冷滯赤白下者良。若已服諸利湯去實,胃中虛冷,下如水,乾嘔,眼陷,煩擾,不宜利者,可除大黃。若中乳,乳母洗浴,水氣未消,飲兒為霍亂者,但用大黃也。小兒諸霍亂宜利者,便用大黃;不消利宜溫和者,則除之方。

大黃(六分) 乾薑(炮) 桂心 濃朴(薑製) 甘草(炙。各一分) 當歸 人參 茯苓 白朮(炮。各二分)桔梗(三分)
上十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凡兒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七十日至一百日,一服二合半。二百日以來,服三合。

《千金》治卒大下利熱,唇乾口燥,嘔逆引飲,瀉心湯方

人參 甘草(炙) 黃芩 橘皮 栝蔞根(各一兩) 黃連(二兩) 半夏(三兩,洗去滑) 乾薑(炮,一兩半)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胡治云︰治老小利,水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滿,乾嘔不安,無橘皮、栝萎;若寒,加附子一枚;渴,加栝萎一兩;嘔,加橘皮一兩;痛,加當歸一兩;仲景用大棗十二枚。)

《聖惠》治小兒水穀利,羸瘦面黃,不欲飲食。濃朴散方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龍骨 黃連(去鬚,微炒。各半兩) 丁香 當歸(銼,微炒) 木香 白朮肉豆蔻(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水穀利不止,羸瘦腹脹,不欲飲食,調中散方

木香(半兩)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黃連(去鬚,微炒。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又方

當歸(銼,微炒) 訶黎勒(煨,用皮。各一兩) 白朮(三分)
上件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白礬(一兩,燒令汁盡) 訶黎勒(煨,用皮,半兩) 醋石榴皮(三分,銼,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水穀利,日夜不止,地榆散方

地榆(微炙,銼)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火炙令香熟。各三分) 黃連(一兩,去鬚,微炒) 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色)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乾棗(十顆,去核) 胡粉(一兩)
上件藥相和,搗為一餅子,急火中燒令赤,取出,置地上,以碗合之,勿令透氣,待冷,細研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水穀利,腹痛,神效木香散方

木香(半兩) 訶梨勒(煨,用皮,三分) 龍骨 黃連(去鬚,微炒) 當歸(銼,微炒) 赤芍藥(微炒。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水穀利不止龍骨散方

白龍骨 白石脂 黃連(去鬚,微炒) 胡粉(炒令黃。各三分) 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赤石脂(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乾薑(炮裂,銼) 橡實 當歸(銼,微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水穀利,日夜略不暫止。橡子散方

橡實(二兩,微炒) 乾柏葉(半兩,微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水煮烏梅汁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上以訶梨勒煨,用皮二兩,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水研化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太醫局 胃風湯 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脅滿,腸鳴 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並宜服之方。

人參(去蘆頭) 白茯苓(去皮) 芎 桂皮(去粗皮) 當歸(去苗) 白芍藥 白朮(以上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二錢,以水一大盞,入粟米百餘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熱服,空心食前,小兒量力減之。

《嬰孺》治小兒水穀痢,及無問老小、日夜百餘行方。

橡斗子(一升,炒) 乾楮葉(二兩,炙)
上為末,以水煮烏梅汁,下方寸匕,日再服。仍取少許精羊肉裹藥,內下部中,痢出更納之。

張渙 肉豆蔻丹 治泄瀉,水穀不消方。

肉豆蔻 木香(各一兩) 青橘皮(半兩,炒黃) 黑牽牛(一分,微炒)
上件搗羅為末,滴水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生薑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劉氏家傳》治小兒冷滑瀉痢,水食全出,沒石子丸方

沒石子(兩枚,炮) 訶梨勒(炮,用皮) 乾薑(炮) 烏梅肉 枯礬(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溫飯飲送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降仙丹 治小兒水穀不分,泄瀉,及赤白膿血痢,腹痛不可忍方

硫黃 焰硝(各研二味,以黑瓷瓦盞,慢火煞成汁,便取出,研勻細) 五靈脂(水洗去砂石,澄,焙乾,取末)白礬( 。各二錢半)
上四味研勻,軟飯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二十粒,粟米飲吞下,大小加減。赤白痢,罌粟殼煎湯下。水瀉,冷水下。下膿血痢,甘草烏梅湯下。忌生毒物等。

暴瀉第九

亦名卒利,亦名暴利

《巢氏病源》小兒卒利候︰小兒卒利者,由腸胃虛,暴為冷熱之氣所傷,而為卒利。熱則色黃赤,冷則色青白,若冷熱相交,則變為赤白滯利也。

《千金》治小兒暴利方。
上用小鯽魚一頭,燒末,服之。亦治大人。

《千金》又方
上燒鯉魚骨末,飲服之。一方作龍骨。《聖惠》燒鯉魚尾。

《千金》又方
上用赤小豆末,酒和塗足下,日三。油和亦得。

《聖惠》治小兒冷熱氣不和,忽暴下利,腹內疼痛,胡黃連散方

胡黃連 母丁香 桂心 木香 肉豆蔻(去殼) 當歸(銼,微炒) 麝香(細研。各一分) 犀角(屑,半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暴利,腹痛不食,乾薑散方

乾薑(炮裂,銼)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人參(去蘆頭,三分) 訶梨勒(煨,用皮)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薤白一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暴利黃連散方

黃連(去鬚,微炒) 胡粉(炒令微黃) 黃柏(微炙,銼。各三分) 桃白皮(微炙,銼) 丁香(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暴利龍骨散方

龍骨 黃連(去鬚,微炒。各一兩) 當歸(銼,微炒)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張渙 阿膠丹方 治泄利身熱,及暴瀉注下。

真阿膠(炙熟) 乾薑(各一兩) 芍藥 當歸(洗,焙乾) 川黃連 肉豆蔻(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氏家傳》神仙玉粉丹 補一切虛,不熱,男子、婦人、小兒皆可服。冷積暴瀉,見功尤速方。

精明舶上硫黃(一斤,去砂石盡,打碎)
上用 豬肚七個,旋采桑根白皮三斤,寸銼。將豬肚一個淨洗,只以硫黃實之,用麻線縫合,水二斗,先將桑根白皮一斤同煮一伏時,其餘豬肚亦用慢火養之,不得令冷。候煮滿一伏時,別以豬肚換之,又用白皮內一斤同煮再一伏時,又換豬肚並桑白皮。過三伏時,不換白皮,只換豬肚,共煮七伏時。水耗以熱湯添,不得用冷水。候滿七伏時取出,用溫水淘淨,研至細,候烈日日中晒極熱再研,煮糯米粉為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米飲下十粒至十五粒,大率驅除宿冷,其功效無比,老人經久可服。

曩瀉第十

(亦名曩痢)

《聖惠》︰夫小兒曩痢者,由秋夏晨朝,多中暴冷之氣。冷氣折其四肢,則熱不得泄,熱氣入腹則變為痢,或作赤白。小腹脹痛,肌體壯熱,其脈洪大急數,皆由冷熱氣相並,連滯不瘥,故為曩痢也。

《外台》︰劉氏療小兒曩痢方。

甘草(炙) 茯苓(各六分) 人參 黃連(各四分) 濃朴(炙) 生薑(各二分) 龍骨(八分)
上七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三合。欲臥先取鹽面、麝香為小丸,內下部中,然服此飲,分服甚妙。忌如常法(此方疑藥多、水少,恐古今之異,宜少增水數)

《聖惠》治小兒曩痢不止,腹痛,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去殼) 乾薑(炮裂,銼) 朱砂(細研)龍骨 訶梨勒(煨,用皮) 茅香(銼)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漿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曩病,兩脅虛脹腹痛,不欲飲食,濃朴散方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訶梨勒(煨,用皮) 當歸(銼,微炒) 赤芍藥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米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吉氏家傳》治曩疳瀉,至一、二年瀉白痢,羸瘦方。

肉豆蔻 草豆蔻仁(各二個) 縮砂仁(四十個)
上同為末,用麵糊丸。如彈子大,爆乾,依舊為細末。每服一錢,煎訶子湯下。

利久不止第十一

(瀉痢同)

《巢氏病源》小兒久利候︰春傷於風,至夏為洞泄。小兒春時解脫,為風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為水穀利,久經連滯不瘥也。凡水穀利久,腸胃虛,易為冷熱。得冷則變白膿,得熱則變赤血,若冷熱相加,則赤白相雜。利久則變腫滿,亦變病蜃,亦令嘔噦,皆由利久脾胃虛所為也。

《聖惠》︰夫小兒久赤白痢者,由冷熱不調,熱乘於血,血滲腸間,與冷氣、津液相雜而下。甚者腸虛不複,故赤白連滯,久不瘥也。

《鳳髓經》滑腸瀉歌︰(宜與香連丸、紫霜丸二方,並與《吉氏家傳》方同,香連丸方見冷熱痢門,紫霜丸方見腹痛下痢門。)脾中有積熱遲留,至使終年瀉不休,項軟見人多哽氣,更兼清水鼻中流,少聞有似黃金色,若有垂腸更不收,形証又看胸膈上,胸前深赤汗如油,眼上脈紅難療理,唇赤生瘡命亦休,大抵調脾方定瀉,古人用藥有縱由。

《千金》治痢下久不瘥神驗七味散方

黃連(八分) 龍骨 赤石脂 濃朴 烏梅肉(各二分) 甘草(炙,一分) 阿膠(三分,炙)
上治下篩,漿水服二方寸匕,日二。小兒一錢匕。

《千金》治少小久痢淋瀝,水穀不調,形羸不堪大藥湯者,宜此枳實散方
上用枳實二兩,炙,治下篩。三歲以上飲服方寸匕。若兒小以意服,日三。

《外台》︰文仲、華佗治老小下痢,柴立,不能食,食不化,入口即出,命在旦夕,久痢神驗方。

黃連(末) 亂髮灰 醇苦酒 蜜(各半雞子殼許) 白蠟(方寸匕) 雞子黃(一枚)
上六味於銅器中炭火上,先納苦酒、蜜、蠟、雞子黃攪調,乃納黃連末、髮灰,又攪煎,視可取出為丸。

久困者,一日一夜盡之。可者,二日盡之。《肘後》同。

《外台》︰《千金》云︰吾患痢三十餘年,諸療無效,唯服此方得愈也。安石榴湯療大注痢,及白滯困篤欲死,腸已滑,醫所不能療方。

乾薑(生薑倍之) 阿膠(各二兩。別以水漬之) 黃柏(一兩,細切) 石榴(一枚,小者二枚)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納膠令烊,頓服。不瘥,複作。療老人、小兒亦良。人羸者,稍稍服之,不必頓盡,須臾複服。石榴,須預取之。《肘後》同。一方無黃柏,用黃連。

《外台》︰劉氏療小兒膿痢,直從春至秋冬以來不瘥者方。

薤白(切,一合) 生薑 蕪荑(各一分) 子芩 黃柏 阿膠 芍藥 濃朴(炙) 人參(各二分) 地榆 當歸(各三分) 香豉(一合,綿裹)
上十二味切,以煮銀水重濾者一升半,煮取九合,分服,以瘥為度。秋末、冬末加赤石脂半兩、乾薑一分、白朮二分,大小量之。忌如常法。

《外台》︰《必效》療小兒久痢,無問冷熱,疳痢悉主之方。

棗(一枚去核,勿令皮破。納胡粉,令滿)
上二味於炭火中燒令如炭,於瓷器中研之,以米飲和分服。一歲以下分服之,不過三顆瘥。王郎中處得之此方,傳用甚效。

《宮氣方》治小兒久痢不較。
上用沒石子二個切,熬令黃色,研作末,餛飩內食之。

《聖惠》治小兒久赤白痢,漸至羸弱,胃氣全虛,不欲飲食。丁香散方

丁香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黃連(去鬚,銼,微炒) 當歸(銼,微炒) 訶梨勒( ,用皮)白朮(銼,微炒) 伏龍肝(各半兩) 木香(一分) 赤石脂(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久赤白痢,肌體羸瘦,四肢煩熱。朱砂丸方

朱砂(半兩) 巴豆(七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麝香(一錢) 雄黃 硫黃(各一分)
上件藥都研為末,湯浸蒸餅和丸黍粒大。每服以新汲水下二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久赤白痢,累醫不瘥。黃丹丸方

黃丹 密陀僧 定粉(各半兩)
以上三味同細研,用醋拌於生鐵銚子內,燒如茶褐色。

砒霜(一分)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訶梨勒(半兩,煨,用皮,搗為末) 麝香(一錢)
上件藥同研為末,用生薑自然汁濃研,香墨浸蒸餅和丸如黍粒大。每服以冷甘豆湯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曩痢,經久不斷,增減有時。黃連丸方

黃連(去鬚,微炒) 人參(去蘆頭) 赤石脂 龍骨 甘草(炙微赤,銼) 黃芩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茯苓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半兩) 烏梅肉(一分,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治小兒曩痢久不瘥,腹多鼓脹,痢如棗花,宜服通玄丹方

巴豆(一兩) 油(一升) 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先將油於鐺內,以急火煎巴豆,看爆出者收之,去皮心,紙裹壓去油,入麝香研,以粟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冷水下二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博濟方》治小兒社後瀉痢,久患不瘥,大腸滑泄,烏龍散

龍骨 黃丹 定粉 豬指甲子(各等分)
上件四味,同入一瓷罐子內,安藥,以物塞口,用火 令通赤,放冷取出,研為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

《譚氏殊聖方》︰小兒瀉痢甚青黃,久患時多轉滑腸,下部脫肛頻努咽,朝朝焦瘦漸羸 。斗門散

訶子 枳殼 地榆(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一歲以下半錢。

《嬰孺》治小兒下利不住龍骨湯方

龍骨 甘草(炙) 黃連(各四分) 當歸 乾薑(各一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未食,溫分三服。

《嬰孺》治小兒利,已服湯,利去實,實去後而不住,龍骨湯方

龍骨(五分) 甘草(炙) 乾薑 當歸 黃連 赤石脂 附子(炮裂,去皮臍) 前胡(各三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為五服,旦服至午,令盡。

《嬰孺》治小兒冷熱痢,經時不止,體羸不堪,余治瘥而又發。黃連煎方
上用黃連好者二兩,水七升,蜜八合,煎取一升三合,絞去滓。百日兒半合,二百日、一歲一合。

《嬰孺》治小兒下痢,經時不斷,羸瘦,脾胃冷弱,食不消化。雞骨丸方

雞骨(一具,宿雌雞胸前及肋骨,全用一具) 黃連(六分) 濃朴(三分) 曲(炒) 甘草(炙) 白朮(各四分) 麥檗(炒黃) 烏梅肉(各二分) 人參 赤石脂 黃芩 白龍骨(各五分) 桔梗(二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白飲下二十五丸,日二服。量兒大小與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久瀉脾虛,不進飲食,食訖仍前瀉下,米谷不化。溫白丸方

白朮(一分,用米泔浸少時,切炒) 丁香(半錢,炒) 半夏(一錢半,湯泡洗七遍)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此○大。每服半歲三丸,三五歲五七丸,淡生薑湯吞下,早晚各進一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久瀉,脾困不思乳食,恐作脾風。惺惺散方

天麻 全蠍(炒,各半錢) 木香(炮) 糯米 人參 茯苓(各微炒) 白扁豆(炒) 山藥(焙)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用水一藥注或半銀盞,棗子半斤,煎十數沸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久瀉,久患脾虛,發搐變作慢驚風,或作慢脾風等。竹瀝膏方

白朮(一分,蜜炒) 大附子(去皮臍,炮了秤一錢) 全蠍(七個,每個用七葉薄荷裹,湯泡麻黃,令軟纏定,慢火炙黃色) 犀角(鎊末,秤一錢) 濃朴(用甘草水煮,焙乾,一分)
上為末,竹瀝為膏,旋丸。嬰孩每服一黑豆大,二三歲一皂子大,四五歲龍眼核大。以意加減,薄荷湯化下。

張渙 香礬丹方 治泄瀉久不瘥。

木香 白礬(慢火枯成粉。各一兩) 訶黎勒皮(微炮) 酸石榴皮(炒黑。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 定利丹方 治痢久不瘥。

密陀僧 白礬 定粉 黃丹(各一兩)
以上四味,以新瓦器盛,紙筋和泥固濟,文武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又入︰

龍骨 黃連(各一兩。為細末)
上件同研勻,粟米飯搗成膏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血痢,黃連湯下;白痢,用阿膠湯下;相雜,米飲下。量大小加減。

張渙 紅脂丹方 治赤白痢久不瘥。

赤石脂 乾薑 肉豆蔻(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白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食前。

張渙 妙應膏方 治久痢赤白,諸藥末效。

密陀僧(取末) 黃丹(研) 定粉(研。各半兩)
以上同研細,用醋拌於生鐵銚子內,燒如茶褐色,再入︰

訶黎勒 木香(各一兩。別搗,羅為細末) 真砒霜 麝香(各一錢) 巴豆(十粒,去皮心膜,出油)
上件都研勻細,用黃蠟四兩,慢火熔,同諸藥熬成膏。每服黍米大,未周 小兒一粒,二、三歲二粒,四、五歲三粒,六、七歲五粒,十歲以上七粒。若血多,甘草湯放冷下;膿多,艾葉湯溫下。臨眠睡服。

《嬰童寶鑒》治小兒久瀉不瘥餅子方

膩粉(一錢) 定粉(五錢匕) 白面(十錢匕)
上件和勻,用雞清搜作餅子十個,炮熱,用米飲磨下一餅,小者半餅。

《嬰童寶鑒》治小兒秋後痢不瘥者,餅子方

北礬(燒末) 定粉 白面(各半兩) 膩粉(少許)
上件和勻,水搜作餅子,如小錢大,飯飲磨下一餅。

《九 衛生》鉛金丹 療小兒久痢膿血方。

朱砂 砒霜 黃丹 粉霜 草烏頭(各一錢) 巴豆霜(一分,研去油)
上件同研勻,熔黃蠟一分,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溫漿水下。取積,用乳香湯下。

《劉氏家傳》治小兒臟腑久泄瀉不止方。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陳皮 藿香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以藿香合糯米煮粥飲調下。或只入薑錢,水煎亦可。

《張氏家傳》治赤白痢,並久瀉不止,通神丸方

沒藥 乳香 五靈脂(三味研為末。每味以一大錢匕) 巴豆(七個,薄紙裹,壓出油)
上件滾拌,研令細,滴水為丸。大人,綠豆大;小兒,粟米大。濃研,木瓜水下一丸。

《張氏家傳》治小兒諸般瀉痢久不止,經驗木香丸方

肉豆蔻(面裹,煨熟) 木香 訶子(煨,取皮秤用。各等分)
上件搗,羅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溫米湯下。小兒瀉止後又肚脹,一日兩服或三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急驚積,及壯熱、面黃、久瀉,青黛丸方

青黛(二錢) 朱砂 粉霜 膩粉(各研) 乳香(同粉霜研) 水銀砂子(各一錢) 砂(一錢半,白湯泡瓷器內,煎乾秤) 巴豆(三十粒,去皮心膜,細研,壓出油,只用霜)
上件八味為末,棗肉為劑,施丸之。小可患及常服綠豆大。取驚積,每服豌豆大或皂皂大,並用煨皂兒去皮心,只用白仁煎湯,使溫調破與服。

《王氏手集》治痢久不止方。
上取雞子一枚,和蠟作煎餅與食。

《王氏手集》神聖烏金散 治小兒腸胃虛弱,久利膿血,腹痛後重,減食羸瘦,及疳痢腫滿方。

皂角針灰 破故紙(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平錢,食前麝香米飲調下。忌生冷油膩,量小大加減。

《吉氏家傳》治氣痛久瀉,利不止。木香散方

陳皮 青皮(各半兩) 肉豆蔻(二個) 丁香(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陳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久瀉不止,不思飲食。丁香散方

丁香 肉豆蔻 陳紫蘇 陳皮 鹽木瓜(各等分)
上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

《吉氏家傳》治疳痢久不瘥救急方

雞屎礬(一兩,炙) 黃柏(二兩,炙) 母丁香(十個) 麝香(二錢)
上細末。每日平旦取一錢匕,以米飲調服。次煮罌粟粥熱服。

《吉氏家傳》治久瀉不止方。

濃朴(薑炙) 桔梗(炙) 芍藥 訶子 當歸(各等分)
上末。每服一錢,飯飲下,止有神效。

《吉氏家傳》治久痢不止,變水瀉方。

楚梅( ,存性) 白礬( 。等分)
上末,水煮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紫蘇湯亦得。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瀉痢,久不住方。
上取橡斗子,每一枚用膽礬填,合定一枚,用細泥裹 ,煨火泥乾橡斗子,煙退取出,去泥細研,滴井華水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甘草白薑湯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冷熱作瀉,熱藥不止,宜服此藥方

槐花 石榴皮 地榆 黃連 訶子(各等分)
上為末,冷水調下半錢。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筱帚丸 治小兒久痢方。

黃連(二錢,末) 大蒜(半個,炮熟)
上入黃連末,為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煎淨,筱帚湯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久痢不瘥,宜服砒霜丸方

砒霜 雄黃 乾蟾灰(各一分) 麝香(一錢)
上件為末,湯浸蒸餅和丸如粟米大,米飲下一丸。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又方

蕪荑(半兩) 羊子肝(一枚)
上件藥以肝切作片子,以蕪荑末摻在肝內,線子纏,以米泔煮令熟,搗爛,糯米飲和丸如麻子。每服五丸,用米飲下,早晚各一服。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脾胃不和,臟腑滑泄,久痢不止方

濃朴 肉豆蔻(面裹煨) 陳皮 丁香 木香 藿香 甘草(炙) 人參 茯苓 白朮(以上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用煉蜜和為劑。每服皂皂大,米飲化下。

《莊氏集》俞穴︰秋深冷利不止,灸臍下二寸、三寸間動脈中三壯。

利渴不止第十二

(瀉痢同)

《巢氏病源》小兒利兼渴候︰此是水穀利,津液枯竭,臟腑虛燥則引飲。若小便快者利斷,渴則止;若小便澀,水不行於小腸,滲入腸胃,渴亦不止,利亦不斷。凡如此者,皆身體浮腫,脾氣弱不能克水故也,亦必眼痛生障。小兒上焦本熱,今又利,下焦虛,上焦熱氣轉盛,熱氣熏肝故也。

茅先生小兒有中渴瀉候︰上大渴,饒睡,肚膨,睡中或驚,便下白汁。此候先因硬物食無所度而傷損脾胃,至有此患。所治者,先用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一方見慢脾風門中)、勻氣散調一日(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後下調中飲(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夾乳香散(方見一切泄瀉門中)、龍涎膏調理即愈(方見熱渴門中)。

《嬰童寶鑒》︰小兒渴瀉,為脾胃虛,上焦熱,故下瀉而渴。

《千金》治小兒渴痢方。
上單搗冬瓜汁飲之。

《千金》治少小壯熱,渴引飲,下痢。龍骨湯方

龍骨 甘草(炙) 大黃 赤石脂 石膏 桂心 寒水石 栝萎根(各二兩)
上八味治下篩,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兒大小服之。

《外台》︰《短劇》又療少小夏月藥大下後,胃中虛,熱渴,唯可飲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四分) 枳實(炙) 黃芩 人參(各三分) 龍骨(六分)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溫服。

《外台》︰《古今錄驗》療小兒渴痢,櫸皮飲子方

梁州櫸皮(十二分) 栝萎 茯苓(各八分) 人參(六分) 粟米(二合)
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服,量大小與服之。

《外台》︰劉氏療小兒痢渴不徹,肚脹不能食方。

訶黎勒皮(六分) 桑皮(十分,炙,末)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分服之,亦治大人。

《子母秘錄》︰小兒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嘔逆方。

上炙楮葉令香黃,以飲漿半升浸楮葉,使水綠色,然後去葉。以木瓜一個,切,納葉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細細服,渴停。

《聖惠》治小兒痢渴,心胸煩悶,不欲飲食,宜服黃耆散方

黃 (銼) 麥門冬(去心,焙) 黃芩(各三分) 烏梅肉(三枚,微炒) 龍骨(一兩) 白朮 黃連(微炒,去鬚。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黃芩散方

黃芩 訶黎勒(煨,用皮) 樗樹皮(各半兩) 栝蔞根 黃連(去鬚) 當歸(銼,微炒。各三分) 烏梅肉(一分,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痢渴,腹內疼痛不止。當歸散方

當歸(銼,微炒) 黃連(微炒,去鬚) 黃耆(銼。各三分) 乾薑(炮裂,銼)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體熱煩悶。龍骨散方

白龍骨(一兩) 胡黃連(半兩) 茯神 人參(去蘆頭) 茅根(銼) 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煩熱不止。藍葉散方

藍葉(二分) 赤茯苓(一分) 赤石脂(一兩) 黃連(炒,去鬚) 木瓜仁 醋石榴皮(銼,碎,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量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痢渴,煩熱不止。地龍糞散方

地龍糞 人參 烏梅肉(炒。各半兩) 龍骨 蝸牛殼(炒。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或下五色惡物,心神煩熱不止,宜服地榆散方

地榆 白茯苓 黃柏(微炙,銼。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痢渴,煩熱,吃水不知足。黃連散方

黃連(去鬚,微炒) 牡蠣(燒,為粉。各半兩) 烏梅肉(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 訶黎勒(煨,用皮。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櫸皮散方

櫸樹皮(一兩) 栝蔞根 白茯苓(各三分) 人參(半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粟米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蝸牛殼(微炒) 龍骨(各一兩) 夜明砂(微炒) 黃連(去鬚,微炒。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粳米粥飲,研化七丸服之,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又方

夜明砂(微炒) 朱砂(細研。各一分) 乾蝦蟆(塗酥炙,令黃焦) 龍骨(各半兩) 蝸牛(三七枚,炒令微黃) 麝香(一錢,細研)
上以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宜服此方。
上用定粉半兩,細研,雞子清和為餅子,以慢火炙令黃焦,碾為細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治小兒痢渴,小便澀,羸瘦,宜服此方。
上用榆樹根白皮一兩,炙微黃,銼、搗,羅為末,以粳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或時嘔逆,不下食,宜服楮葉湯方

楮株葉(二十斤,微炙) 木瓜(半兩,切) 人參(一分,去蘆頭)
上件藥以漿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細細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方。
上取酸石榴一枚,和皮搗,用漿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合,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羸瘦方。
上用椿樹根皮乾者,搗、羅為末,以好粟米淘去泔,研,取米濃煮作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太醫局 人參散 調中和氣,止嘔逆,除煩渴,治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止後,躁渴不解方。

人參(去蘆頭) 白茯苓(去皮。各一兩) 木香 甘草(炙,銼) 藿香葉(各一分) 乾葛(銼,二兩)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放溫服,不計時候。

《嬰孺》治小兒大熱痢,兼得渴,增寒。子芩湯方

子芩 枳殼(炒) 黃柏(各四分) 石膏(十二分) 竹葉(切,一升) 櫸皮(十分) 人參(七分)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六合。七歲兒為三服,四、五歲兒為四服,以次量與之服。

《嬰孺》治小兒有熱不調,渴痢。栝蔞湯方

栝蔞 知母 茯苓(各八分) 甘草 黃柏(各四分) 人參(六分) 黃芩 櫸皮(各十分)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半,五六歲兒為三服。

《嬰孺》治小兒渴不止,痢不住。冬瓜湯方

冬瓜(切,十合) 栝蔞(十二分) 茯苓 知母(各八分) 麥門冬(五分,去心) 粟米(二合半)
上水五升煮一升四合,新布絞去滓,量兒與之。

張渙 建胃散方 治泄瀉,身熱煩渴。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製,炙香熟) 川黃連 肉豆蔻(各一兩) 縮砂仁 乾薑(炮) 白朮(炮) 木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粟米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張渙 碧香丹方 治小兒吐利後,大渴不止,不得眠睡,甚則成疳。

天竺黃 龍骨 不灰木(燒赤,放冷) 赤石脂
以上各一兩,為末,次用︰鐵粉 定粉 白霜 細蛤粉(各一兩。並細研)
上件通拌勻,入麝香半兩,同研勻,滴水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用 螺兒兩個,研細,沸湯浸水,沉極冷化下,大渴即與服,神驗。

《嬰童寶鑒》治小兒渴瀉竹茹丸方

黃連(一兩,好者,銼作塊子,一一相似,茱萸一兩,二味相和,滴蜜炒,令黃赤色,去了茱萸)
上件為末,薄糊為丸如蘿卜子大。每服十丸,竹茹煎,飯飲吞下。

《惠眼觀証》調中散 治渴,止瀉方。

肉桂(去皮,不得見火) 人參 陳皮 甘草(炙。各半兩) 白朮 香附子(炮,去毛,炒。各一錢) 零陵香(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薑一片、棗半個,煎至三分服。

《惠眼觀証》香連丸 治渴瀉方。

硫黃(細研) 牡蠣(火 。各一分) 木香(一錢)
上三味為末,以爛飯為丸,或糊如此○大。每服十五丸,以井華水下。

《劉氏家傳》小兒熱渴,瀉渴不止方。

川烏(大者一個) 龍骨(重與川烏等) 定粉(半兩) 黃丹(桃二錢,刀上燒)
上末之,水浸,蒸餅心,和作餅子此○大。陳米飲化下。

《王氏手集》人參白扁豆散方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吐瀉,渴水,及小兒虛熱煩躁,悉皆治療。

人參 白扁豆(去皮,炒熟) 白朮 茯苓(各一兩) 罌粟子 甘草(炙) 山藥(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水一中盞入生薑二片、棗半個同煎至七分,通口服。如腹疼痛,加紫蘇煎;小兒虛熱,加薄荷同煎。

《吉氏家傳》治五痢,吃湯不徹,肚脹不食方。

訶子皮 桑白皮(各六錢)
上以水二升煎至三合,服之立瘥。

《吉氏家傳》治疳瀉,渴飲無度。六神丸方

木香 丁香 豆蔻(以面裹此三味,入慢火煨,候面熟為度) 使君子(去殼,秤) 訶子(去核。各半兩) 蘆薈(一兩)
上件為末,棗肉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飲吞下。

《胡氏家傳》治小兒冷熱不調,作瀉疳熱發渴不定,不思飲食。白朮散方

白朮(炮) 人參 藿香葉 甘草 青橘皮(去瓤。各一兩) 肉豆蔻(一個,面裹煨熟,去面不用) 丁香(二十一粒)
上為末。每服半錢,粥飲調下,一日二服,不拘時。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痢渴不止,壯熱腹痛,黃芩丸方

黃芩 栝摟根 黃連(去毛) 當歸 訶子 臭樗樹皮(各半兩) 烏梅肉(五個)
上件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七丸。

下利腹痛第十三

(瀉痢同)

《聖惠》治小兒久赤白痢不止,腹痛,羸弱不欲飲食。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鬚,微炒)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乾薑(炮裂,銼) 木香 艾葉(微炒) 龍骨(各半兩) 當歸(銼,微炒) 黃牛角 (燒灰。各三分) 烏梅肉(一分,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久赤白痢,腹脹 痛。黃柏丸方

黃柏(微炙,銼) 當歸(銼,微炒。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煨大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久赤白痢,腹脅疼痛。木香散方

木香 訶黎勒(煨,用皮) 臭樗樹皮(微炙) 木賊 黃連(去鬚,微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久赤白痢,腹內 痛,全不思食,漸至困羸。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三分,去殼)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黃牛角 (炙令微焦) 當歸 地榆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黃連(去鬚,微炒。各半兩) 乾薑(一分,炮裂,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治小兒久赤白痢不止,腹痛。龍骨丸方

白龍骨 黃連(去鬚,微炒) 黃柏(微炙,銼) 木香 訶黎勒(煨,用皮。各一分) 胡粉(三錢,炒微黃)白礬(燒令汁盡) 乾薑(炮裂,銼) 當歸(銼,微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又方

赤石脂(半兩) 鹿角(屑) 蕪荑仁(微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 黃連(去鬚,微炒) 地榆(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嬰孺》治小兒寒痢泄,腹痛,嘔逆。附子丸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 乾薑(各二分) 黃連 龍骨 海蛤 雲實(炒。各一分)
上為末,蜜丸。四、五十日兒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夜二服;一歲兒小豆大二丸,量之與服。

錢乙小香連丸 治冷熱腹痛,水穀利,滑腸方。

木香 訶子肉(各一分) 黃連(半兩,炒)
上為細末,飯和丸綠豆大。米飲下十丸至三、五十丸,頻服之,食前。

張渙 順胃丹方,治泄利,蟲煩腹痛。

高良薑 乾漆 肉桂(各一兩) 白朮(炮) 肉豆蔻仁(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白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 建中丹方 治泄注不止,腹痛多啼。

胡椒 蓬莪朮 肉豆蔻(各半兩) 全蠍(一分)
上件為細末,白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

《九 衛生》固氣丸 療小兒脾胃虛怯,泄瀉腹痛方。
上用絕大肉豆蔻一枚,劈破,填滴乳香一塊,用酵面裹,慢火內煨,候面熟為度,去面不用。將肉豆蔻、乳香同為細末,曲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乳食前米飲下。

《張氏家傳》治小兒久痢腹痛,脫肛下血。聖餅子方

神曲(一兩) 膩粉(一錢匕)
上件二味拌合令勻,後以雞子清調拌上件藥,稀稠得所,捏作餅子如錢大小,於火上炙令黃熟。每服一餅,於早晨空心同油餅吃之,後進飲少許。

《吉氏家傳》紫霜丸 治小兒久積,胸高羸瘦,赤白痢疾,腹痛甚方。

丁頭大赭石(半兩,令 五遍,醋淬五遍) 杏仁(二七粒,取霜) 乳香 朱砂 木香(各一錢) 宣連(一分,去頭) 輕粉(半錢) 麝香(少許) 肉豆蔻(二個,面裹炮) 巴豆(十粒,取霜)
上為細末,稀麵糊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五丸,紫蘇、飯飲吞下。

下利羸瘦第十四

(瀉痢同)

《巢氏病源》小兒利後虛羸候︰腸胃虛弱,受風冷則下利,利斷之後,脾胃尚虛,穀氣猶少,不能榮血氣,故虛羸也。

《聖惠》︰夫小兒久痢羸瘦者,由因乳食不節,臟腑夙挾疳氣,腸胃冷熱不調,變而為下痢。經久不瘥,則脾胃虛弱,穀氣減少,氣血不榮,故令肌體羸瘦也。

《外台》劉氏療小兒痢後虛,手足心熱,痢縱未斷,亦可服之方。

橘皮 生薑(各三分)
上二味切,以牛乳半升,煎取四合,去滓,分溫服之。

《聖惠》治小兒久痢不斷,肌體羸瘦,食不消。桔梗丸方

桔梗(去蘆頭) 神曲(微炒。各一兩) 麥 烏梅肉(微炒)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朮 人參(去蘆頭) 赤石脂 黃芩 龍骨 桂心 甘草(炙微赤。各半兩) 黃連(一兩半,去鬚,微炒) 黃雌雞骨(一具,淨洗,去肉,酒浸一宿,炙令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久痢不瘥。羸瘦壯熱,毛髮乾焦 ,不能飲食。雄黃散方

雄黃 蘆薈 青黛 朱砂 熊膽 麝香(各細研) 龍膽(去蘆頭) 黃連(去鬚,微炒) 黃柏(微炙,銼) 當歸(銼,微炒) 白芷 細辛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蚱蟬(七枚,去足) 乾蝦蟆(一兩,塗酥炙,令黃焦)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更研令勻。每服以井華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下痢不止,瘦弱。雞子粥方

雞子(一枚) 糯米(一合)
上煮粥,臨熟破雞子相和攪勻,空腹,入少醋食之。

張渙 龍骨湯方 治小兒痢久成疳,漸漸黃瘦。

龍骨 訶黎勒皮(炮) 赤石脂(各半兩) 醋石榴皮(炒黃) 木香 使君子仁(各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字至一錢,點麝香湯調下。

下利浮腫第十五

(瀉痢同)

《惠濟論》小兒痢瘥後遍身腫候歌(宜與塌氣散方在後︰)

冷痢日久失醫治,遍身浮腫卻如吹,脈洪是氣化為水,沉實還因積有之,順氣腫消為上法,氣平兩日定多尿,莫交食飽還憂滯,此候原因積損脾。

《惠濟論》塌氣散方

茴香 白牽牛 甘草(各炒) 木香(以上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紫蘇湯下。

《王氏手集》止渴聖效散 治小兒因吐利,氣虛津液減耗生疳,煩渴飲水不休,面腫腳浮,腹大頭細,小便利白,全不吃食方。

乾葛 白芷(各二兩。一兩炒黃,一兩生用) 細墨(二兩,一兩火 過,一兩生用) 黃丹(二兩,一兩炒紫色,一兩生用)
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倒流水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