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神藏於五臟。故宜四氣調之。脾不主時。旺於四季月。

春三月。此謂發陳。(發、啟也。陳、故也。春陽上升。發育萬物。啟故從新。故曰發陳。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天地之氣。俱主生發。而萬物亦以生榮。
夜臥早起。廣步于庭。(夜臥早起。發生氣也。廣、寬緩也。所以運動生陽之氣。
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東方風木之氣。直上巔頂。被發者。疏達肝木之氣也。緩、和緩也。舉動舒徐。以應春和之氣。志者。五臟之志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是以四時皆當順其志焉。
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予與同皆所以養生發之德也。故君子啟蟄不殺。方長不折。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四時之令。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春氣以應養生之道。
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逆、謂逆其生發之氣也。肝屬木。王於春。春生之氣逆則傷肝。肝傷則至夏為寒變之病。因奉長者少故也。蓋木傷而不能生火。故於夏月火令之時。反變而為寒病。

夏三月。此為蕃秀。(蕃、茂也。陽氣浮長。故為茂盛而華秀也。
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至陰氣微上。陽氣微下。故為天地氣交。陽氣施化。陰氣結成。成化相合。故萬物華實也。
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夜臥早起。養長之氣也。無厭于長日。氣不宜惰也。
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長夏火土用事。怒則肝氣易逆。脾土易傷。故使志無怒。而使華英成秀。華者心之華。言神氣也。
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夏氣浮長。故欲其疏泄。氣泄則膚腠宣通。時氣疏暢。有若好樂之在外也。
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長上聲。凡此應夏氣者。所以養長氣之道也。
逆之則傷心。秋為 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心屬火。王於夏。逆夏長之氣。則傷心矣。心傷。至秋為 瘧。因奉收者少故也。蓋夏之陽氣。浮長於外。至秋而收斂於內。夏失其長。秋何以收。至秋時陰氣上升。下焦所出之陰。與上焦所逆之陽。陰陽相搏。而為寒熱之陰瘧也。夫陽氣發原於下焦陰臟。春生於上。夏長於外。秋收於內。冬藏於下。今夏逆於上。秋無以收。收機有礙。則冬無所藏。陽不歸原。是根氣已損。至冬時寒水當令。無陽熱溫配。故冬時為病。甚危險也。有云。逆夏氣則暑氣傷心。至秋成 瘧。此亦邪氣伏藏於上。與陽氣不收之義相同。但四時皆論臟氣自逆。而不涉外淫之邪。是不當獨以夏時為暑病也。

秋三月。此為容平。(容、盛也。萬物皆盛實而平定也。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寒氣上升。故天氣以急。陽氣下降。故地氣以明。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故使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皆所以順秋收之氣。而使肺金清淨也。
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凡此應秋氣者。所以養收氣之道也。
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臟者少。(飧音孫肺屬金。王於秋。逆秋收之氣。則傷肺矣。肺傷。至冬為飧泄之病。因奉藏者少故也。蓋秋收而後冬藏。陽藏於陰。而為中焦釜底之燃。以腐化水穀。秋失其收。則奉藏者少。至冬寒水用事。陽氣下虛。則水穀不化。而為飧泄矣。

冬三月。此為閉藏。(萬物收藏。閉塞而成冬也。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坼音拆坼、裂也。陽氣收藏。故不可煩擾。以泄陽氣。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臥晚起。順養閉藏之氣。必待日光。避寒邪也。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若伏若匿。使志無外也。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神氣內藏也。夫腎藏志。心藏神。用三若字者。言冬令雖主閉藏。而心腎之氣。時相交合。故曰:私者。心有所私得也。
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去寒就溫。養標陽也。膚腠者。陽氣之所主也。夫陽氣根於至陰。發於膚表。外不固密。則裡氣亟起以外應。故無泄皮膚之陽。而使急奪其根氣也。此言冬令雖主深藏。而標陽更宜固密。
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凡此應冬氣者。所以養藏氣之道也。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腎屬水。王于冬。逆冬藏之氣則傷腎。腎氣傷。至春為痿厥之病。因奉生者少故也。蓋肝木生於冬水。主春生之氣而養筋。筋失其養則為痿。生氣下逆則為厥。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上節論順四時之氣。而調養其神。然四時順序。先由天氣之和。如天地不和。則四時之氣亦不正矣。故以下複論天地之氣焉。
藏德不止。故不下也。(上天之氣。至清淨光明。然明德惟藏。而健運不息者也。夫天氣下降。地氣上升。斯成地天之泰。惟其運用不止。故不必下而後謂之下也。蓋言天氣布于六合九州。化生萬物。而體位仍尊高也。
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天氣至光明者也。明德藏隱。故晝明者日焉。夜明者月焉。若不藏而彰著於外。是天明而日月不明矣。天德不藏。則虛其清淨高明之體。而邪乘虛以害之。故曰天運當以日光明。陽因而上。衛外者也。如人之陽不固密於上。不衛護於外。則邪走空竅而為害矣。此言天包乎地。陽抱於陰。然當藏隱固密。而不宜外張下泄者也。
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陽氣者。天氣也。此承上文而複言天德惟藏。而無運用不息之機。則地氣上乘。而昏冒其光明矣。上節言虛其藏德之體。此節言失其不止之機。
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地氣升而為雲為霧。天氣降而為雨為露。雲霧不精。是地氣不升也。地氣不升。則天氣不降。是以上應白露不下。上節言天氣閉塞。此節言地氣伏藏。天地不交而為痞矣。
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表、外也。揚也。言天地之氣雖上下交通。而不表彰于六合九州之外。則萬物之命。不能受其施化矣。不施則名木多死。蓋木為萬物之始生也。上節言不交通於上下。此節言不運用於四方。
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 不榮。(菀音郁菀、茂木也。 、禾稈也。上節言天地之氣不施。則名木多死。此複言四時之氣不應。則草木不榮。蓋天地之氣不和。而四時之氣亦不正矣。惡氣、忿怒之氣也。脈要精微論曰:彼秋之忿。成冬之怒。惡氣不發。則失其勁肅嚴凜之令矣。風雨不節。則失其溫和明曜之政矣。白露不下。則無溽蒸濕澤之濡矣。四時失序。雖茂木嘉禾。而亦不能榮秀也。按、歲運四之氣。大暑立秋。處暑白露。乃太陰濕土主氣。蓋濕熱之氣上蒸。而後清涼之露下降。故曰惡氣不發者。言秋冬之令不時也。風雨不節者。言春夏之氣不正也。白露不下者。言長夏之氣不化也。莫仲超曰:菀郁也。 枯也。言四時之氣不行。則草木枯願而不榮。
賊風數至。豪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數音朔賊風數至。陽氣不正而太過也。豪雨數起。陰氣不正而偏勝也。此總結上文而言。天地四時。不相保其陰陽和平。而又失其修養之道。則未久而有絕滅之患矣。
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惟聖人能順天地四時之不和。而修養其神氣。故無奇暴之害。夫萬物有自然之生氣。雖遇不正之陰陽。而不至於絕滅。惟人為嗜欲所傷。更逆其時則死。聖人內修養生之道。外順不正之時。與萬物不失其自然。而生氣不絕也。朱濟公曰:此即與萬物浮沉于生長之義。此言萬物之有生氣。後言萬物之有根本。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此論陰陽之氣。隨時出入。逆則四時所主之臟。自病於內也。少陽主春生之氣。春氣逆則少陰不生。致肝氣鬱而內變矣。太陽主夏長之氣。太陽不長。則心氣虛而內洞矣。太陽主秋收之氣。太陰不收。則肺葉熱焦而脹滿矣。少陰主冬藏之氣。少陰不藏。則腎氣虛而獨沉矣。首論所奉者少。而所生之臟受病。此論四時之氣逆。而四時所主之藏氣。亦自病焉。濟公曰:少陽主厥陰中見之化。故少陽不生。而肝氣內變。心為陽中之太陽。故太陽不長。而心氣內虛。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四時陰陽之氣。生長收藏。化育萬物。故為萬物之根本。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也。楊君舉問曰:上節言秋冬之時。陰主收藏。此複言秋冬之時。陰盛於外。陰陽之道。有二義與。曰:天為陽。地為陰。天包乎地之外。地居於天之中。陰陽二氣。皆從地而出。複收藏於地中。故曰未出地者。名曰陰中之陰。已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所謂陰主收藏者。收藏所出之陽氣也。
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萬物有此根。而後能生長。聖人知培養其根本。故能與萬物同歸於生長之門。濟公曰:陰陽出入。故謂之門。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根者。如樹之有根。本者。如樹之有干。真者。如草木之有性命也。逆春氣則少陽不生。逆夏氣則太陽不長。所謂逆其根矣。逆春氣則奉長者少。逆夏氣則奉收者少。所謂逆其根則伐其本矣。逆之則災害生。逆之則死。是謂壞其真矣。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言天地之陰陽四時。化生萬物。有始有終。有生有死。如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陰陽順逆之道矣。然不能出於死生之數。惟聖人能修行其道。積精全神。而使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愚者止於佩服。而不能修為。是知而不能行者。不可謂得道之聖賢也。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上節言天地四時之陰陽。有順逆死生之道。此複言吾身中之陰陽。亦有順逆死生之道焉。蓋天地之陰陽。不外乎四時五行。而吾身之陰陽。亦不外乎五行六氣。是以順之則生。逆之則死。所謂順之者。陰陽相合。五氣相生。東方肝木。而生南方心火。火生脾土。土生肺金。金生腎水。水生肝木。五臟相通。移皆有次。若反順為逆。是謂內格。內格者。格拒其五臟相生之氣。而反逆行也。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金匱玉函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蓋不使脾受逆氣。而使肝氣仍複順行於心。是反逆為順。反亂為治也。若五臟之氣已亂。而五臟之病已成。然後治之。是猶渴而穿井。戰而鑄兵。無濟于事矣。按此篇以天地之陰陽四時。順養吾身中之陰陽五臟。蓋五臟以應五行四時之氣者也。經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故所謂從者。四時五臟之氣。相生而順行也。逆者。五臟四時之氣。相勝而逆行也。